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盗(雪山)-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一队队厢军进驻交趾,杨延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把一万五千禁军火速撤离交趾,时间拖得越久,这些禁军水土不服,感染瘴毒,甚至是客死异乡的可能性越大。所以,第一批禁军五千人,就在两位太子党曹琮和潘惟吉的带领下先行撤退了,可是他们走的不是去邕州的路线,而是去押赤城(昆明)的方向。理由?理由很简单,大理现在有内乱,但是枢密副使谢慕华和岭南运转使许仲宣等人还在大理,宋军要保护自己的大臣安全,就一定要亲自去大理国保护他们。至于那些身高直到禁军脖子的大理军队,那些来自京东河北的禁军高高仰起了头,用鼻孔俯视他们。

押赤城外,尘土遮天蔽日,看不到尽头的禁军排着队从南方走了过来,中军两员大将曹琮和潘惟吉早已得到了谢慕华的密信,兴高采烈的来了大理。他们俩在这次平定交趾的战役中功劳并不是太大,但是越是这样的不上不下的功劳,越要看主帅怎么写了。

要是谢慕华愿意的话,可以让杨延彬写他们俩奋不顾身,斩首多少多少级,反正满地都是不知道被谁砍死的越军,算在他们头上自然没话说。哪个小兵不长眼睛跑去兵部告状,说那个人是老子砍死的,怎么算到曹琮和潘惟吉的名下了?还可以说曹琮和潘惟吉率先攻破大罗城,在多罗村出谋划策,如何两路绕山追击黎桓等等。可要是谢慕华不愿意,那他们的功劳可就少的可怜了,这两位少爷都是不爱读书的主儿,既然科举无望,就只能指望着军功升官,所以对谢慕华,他们是言听计从的,何况这次谢慕华叫他们来,简直就是给他们本色演出的机会。

既然已经无需打仗了,那些禁军在曹琮和潘惟吉的手下又不像是在孙全兴和杨延彬的手下那么严格,许多人都已经脱了铠甲,穿着单衣,犹自热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除了军队的大旗还整整齐齐的扛着,他们手中的兵刃早就丢得东倒西歪,长枪斜扛在肩头,盾牌往背后一挂,远远看去就像是个王八壳……

这五千禁军走得很快,离开了交趾只不过用了十来天的功夫就已经快到押赤城了,一路上这些士兵大声谈着攻打大瞿越国的战功,这个吹嘘自己斩杀了多少人,那个炫耀着从越军手中缴获的东西。

距离押赤城已经不远,这一路上曹琮和潘惟吉都在探听最新的战报,尚义立赞和杨峰书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势如破竹,不可抵挡,可是到了羊苴咩城下,就遭到段家重兵抵抗,跟着各路诸侯的人马纷纷往羊苴咩城进发,双方差不多是八万对八万,在羊苴咩城僵持不下。偏偏杨峰书还不敢绕道去攻打大理城,要是绕过去,就等于把自己的后心留给羊苴咩城里的八万大军,到时候攻打大理城不下,再被羊苴咩城里的军队来个前后夹击,杨峰书就可以抹脖子了。

但是话说用八万人马攻打同样是八万人驻守的城池,难度太大。城内有四万精锐大理军队,其余四万各路诸侯的人马依靠有利地形驻扎在城外和城内的大军遥相呼应。杨峰书有心要将这些人全部扫荡的干干净净,可是力量不足,他无法命令尚义立赞的军队,而尚义立赞这个人偏偏上了牛性子,死活不相信羊苴咩城就打不下来,天天督率大军攻城,已经激战了十来天,羊苴咩城依然巍然不动,可是杨峰书的军队损失就很惨重了,现在双方收拢军队,在羊苴咩城外对峙,杨峰书拼命劝阻尚义立赞继续攻城,而是转为寻找可乘之机和大理国的军队交战,只要出了城,杨峰书自信那些段氏的军队绝对不可能是他洱海乌族人和吐蕃战士的对手。

只不过杨峰书也得密切关注着大宋禁军的动态,这一万五千人的禁军是大宋的精锐,又是刚刚击败了黎桓的越军,士气高涨,光以战斗力来说,那些天生就在身材上吃亏的大理乌族士兵和吐蕃士兵根本就不是禁军的对手,加上大宋的富庶,给禁军配备的武器,放眼天下现在也只有大辽国的铁骑能和大宋禁军一战。更何况禁军的骑兵也不比大辽国的骑兵差上多少,步兵更是强得不得了。

曹琮和潘惟吉两人有说有笑的纵马往前走去,忽然前边的士兵跑回来报道:“押赤城的高家二公子高夏祥已经准备了大批物资在前方相候!”

曹琮和潘惟吉对视一眼,两人不约而同的露出笑容,曹琮笑哈哈的说道:“看来高家的人还算上道啊。”

潘惟吉撇了撇嘴不以为然:“上道又怎么样,咱们兄弟出马,就算是一尊佛也能给他憋出火来,何况是区区一个娇生惯养的大少爷?”

曹琮笑骂道:“你才是这般无赖呢,莫把本少爷跟你扯在一起!”

潘惟吉贼兮兮的一笑,一提缰绳快步冲了出去,曹琮虽然笑哈哈的,但是也急忙跟了上去。

他们这一次回来押赤城,美其名曰,借粮!

大宋禁军攻打大瞿越国之后,军需负担很重,许仲宣不断从内地调遣物资给这里填补上,可是越调越少。大瞿越国又很是贫瘠,指望从那里找些军粮自然是找不到的,于是为了大宋和大理的友好邦交能长久的持续下去,曹琮和潘惟吉就大咧咧的派人先告诉高家的人:俺们借粮来了。

是借,又不是不还,打欠条呗。上边写上大宋南征大军的字号,曹琮和潘惟吉算盘打得贼响,就看高家的人是不是中计了。

高家一直想当大理国的实际掌权者,在押赤城的领地一带自然准备充分,别看高诗夏只不过派了一万多人的军队参战,他若是真的动员起来,可以号召的兵力只比杨峰书多,绝对不会比他少。养着这么多人,吃饭要钱,军饷要钱,什么都要钱,高家要不是家底丰厚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打起这个篡权而不篡位的主意。

但是多了五千禁军就不一样了,五千张嘴要吃饭,曹琮和潘惟吉说了,还要吃好的,别拿咸菜来骗咱们大宋来的将士,禁军来了,吃肉是要吃的吧?喝酒是要喝的吧?住在押赤城,好歹得款待款待吧!曹琮和潘惟吉两个人乐的不得了,敲竹杠打秋风原本就是他们最拿手的事情,现在谢慕华隐晦的把事情交给他们来办,那自然是要演一出好戏的,大理竹杠可要敲的梆梆响!

高夏祥穿着一身雪白的长袍,他身材颇高,眉目清秀,年纪约是十**岁的模样,腰间挂着一块名贵的碧绿通透的玉佩,手中还拿着一把小小的折扇,乌黑的长发在脑后随意挽了起来,看起来玉树临风,颇有出尘之姿!

“两位将军好,在下高夏祥这厢有礼了!”高夏祥微微欠身行礼,他是侯爷的儿子,对于大宋的官员其实不必这么多礼,只不过这小子看起来很精明的样子,隐约感到是宋军在故意和他们找碴,所以礼数周到不给曹琮和潘惟吉可乘之机。

潘惟吉跳下马来,回礼道:“有劳二公子亲自出迎,将士们人困马乏,只盼着早日到了押赤城好休息休息,如今可算是赶到了!”

高夏祥微微一笑:“天朝大军来此,高家怎敢礼数不周?这厢已经为禁军准备了一百头猪,三十头羊,十头牛。若是不够,还请将军吩咐!”

不够……潘惟吉盘算了一下,五千人来吃的话,加上米饭馒头之类东西,这些肉都可以吃好几天了,虽然是有心来找碴的,可是不够两个字怎么也说不出口,急忙给曹琮使了个眼色。

曹琮会意,上前说道:“二公子,大宋禁军自从到了大瞿越国之后,就没有睡过一天安生觉,本来大军过境是不该劳烦高侯爷。只不过兄弟们实在是太累了,今日既然已经赶到了押赤城,不如就进城休息吧?”

高夏祥微一踌躇,还没来得及答话,潘惟吉就扯着嗓子喊道:“兄弟们,今天进押赤城,休整过了再继续出发。还不快谢谢高侯爷家的二公子?”

这些禁军将士齐声叫道:“多谢二公子!”

前锋队伍大咧咧的朝着押赤城的城门走了过去,守着城门的士兵顿时傻了眼,远远的看着高夏祥,不敢阻拦。

高夏祥轻轻点了点头,那些高家的族兵急忙拉开城门,让开道路,将进出城的老百姓赶到一旁,给大宋禁军们腾路出来。

高夏祥一伸手:“请!”

潘惟吉也不客气,大步走了过去,曹琮跟在他的身边笑道:“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下高家要出血本了!”

潘惟吉看了看落在身后不远处的高夏祥,低声对曹琮说道:“进了城就按照我们事先的安排,分头行事!”

曹琮点点头,翻身上马,赶到前队去了,临走之前和潘惟吉一起回头看了看高夏祥,在他们眼里,高夏祥就是一头待宰的羔羊……

【第四章 铤而走险】

“平仲,别看你的棋谱了,还是跟我一起看看现在羊苴咩城的局势吧?”谢慕华端着一杯热茶笑眯眯的坐在寇准的对面。

寇准却捧着一本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的古棋谱玩命的研究,输棋给别人并不可怕,但是输棋给一个年级比自己小,棋力却比自己高的女人,实在让寇准有些受不了。毕竟,在这个时代,大男子主义还是极为盛行的。

寇准从书堆里抬起头来,苦笑一声:“打仗的事,我哪懂啊?”

谢慕华顿觉无聊,于子廉和寇准都不是对战争很有感觉的人,正巧九妹练完剑,红扑扑的小脸上带着细微的汗珠走了过来,谢慕华一看到她顿觉心中大喜,寇准他们不行,这不是现成的军事世家的人才么,急忙捧着茶碗迎了过去:“九妹,练剑累了吧,喝口茶?”

“不要,你喝过的!”九妹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谢慕华。

谢慕华微微有些尴尬,大声朝站在院落里的侍卫喊道:“快去送一杯热茶来,去去去!”

九妹笑盈盈的看着谢慕华:“姐夫,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哦……”

谢慕华一板脸:“这话你可不能乱说,我是因为看到收集来的羊苴咩城战报,看得我头昏脑胀,想找个有才华的将门虎女来一起研究一下。你若是不得闲,那我便去找五郎去好了!”

“得闲……得闲……”九妹的小小心灵一下子就热了起来,好歹她也是上过战场杀过敌的将门虎女,就算现在指挥打仗还不行,看看军报来分析一下还不成么?别以为杨家这么大的威名全是杨继业打下来的,佘太君可没少出力呢。

谢慕华看了看还在背棋谱的寇准,叹了口气,拉着九妹进了礼宾馆的书房。那里于子廉还在整理乱七八糟的军报。

“这一叠是前几天的,这一堆是今天早上刚刚送来的。”于子廉满头大汗,看样子是忙得不行。

谢慕华指着桌子上的那些文书:“九妹,你先看看吧!”

九妹找了个凳子坐了下来,正好侍卫已经将茶水送了上来,那侍卫颇为乖巧,还自作主张送了些点心上来,谢慕华满意的点点头,叫那侍卫下去。

九妹翻看着那些军报,却越看越快……

谢慕华插口问道:“看出什么问题了没?”

九妹将那叠文书一放:“姐夫,你先说说吧!”

谢慕华笑道:“那我就抛砖引玉好了,杨峰书和尚义立赞在羊苴咩城已经和段氏的军队对峙了十多天。现在的局面颇为微妙,杨峰书若是打不下羊苴咩城,就无法攻打大理城,否则就要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但是现在段氏的援军越来越多,杨家的军队却越打越是疲劳,造反,总是凭着一口气,他只不过是割据一方的诸侯而已,并没有段氏这样可以享用整个大理的资源。就算苦心积累这许多年,一旦打起仗来也是花钱如流水。打仗这回事,一是打人,二是打钱,兵和钱,缺一不可。杨家的旗号是清君侧正大统,换句话说,就算是被杨家攻打下来的地方,还是大理的子民,府库里的财物,根本就不够杨家用的。可是他打着这个旗号,就不能纵兵劫掠。杨峰书自然是越打越穷,他现在一定是在找机会和大理国的军队决战!”

九妹眨了眨如水的眼睛:“说得对,继续说!”

谢慕华接着说道:“尚义立赞的三万大军来帮杨峰书打仗,自然不是白打的。杨峰书要负担八万大军的供应,就算是从府库劫掠了一些财富,我猜想大部分也已经被尚义立赞给吞了下去。他支撑不了多久。况且攻城,哪怕这座城并不是十分坚固,并没有强大的城防,攻城的军队也要远超守城的军队才有胜算。现在八万对八万,但是段氏能召集的兵马比杨家多得多,杨峰书不会看不到的。我现在头疼的就是,杨峰书到底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下创造机会和段氏决战呢?”

九妹将寇准平素和段语灵下棋的棋盒拿了出来,取出一把白色棋子洒在一个棋盒外,将另一个棋盒放得略远,跟着将一把黑色棋子放在先前白色棋子的外边。

九妹指着棋子说道:“姐夫你看,羊苴咩城有四万大军守城,城内粮草充足,箭矢武器都可以使用一个月。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杨峰书的劣势在于他必须速战速决,况且尚义立赞不会听他的号令。但是段氏这边其实危机更大,驻守羊苴咩城的是大理段氏的子弟,是段肃顺的弟弟,段素正。他这个人是皇族,可是一直以来没有立过多少功劳,也没有打过多少仗,应该说是凭着皇族的血脉才坐上了羊苴咩城留守的位置!”

“能坚守这些天,不是段素正的本事有多大,而是他的兵多粮足,他是段氏,于情于理都无法投降,只能拼命守城。手下有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保证了段素正不会犯下太愚蠢的错误,同时依城而守,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谢慕华想得头疼:“那就是说如今这样的局面不改变的话,是不是杨峰书就输定了?”

“那倒不是!”杨九妹索性卷起一截袖子,露出白生生的小臂,摆弄着棋子:“现在大和城已经被杨峰书攻打下来,他要是野心不大的话,现在退兵回去,守着大和城以西的地方,至少可以和段氏平分天下。不过我猜测杨峰书的胃口不会这么小!”

谢慕华点点头:“杨峰书做梦都想当皇帝,不对,应该是他们杨家历代都想当大理国的皇帝才对!”

九妹嫣然一笑:“那就要看他有没有这个命了,杨峰书的运气不错。尚义立赞的三万吐蕃大军是精锐,战斗力是要远远超越大理国的军队,跟大宋的禁军也差不多吧。只不过他们来到大理有些不适应,战斗力多少是要打些折扣的,其实就算是咱们大宋的禁军在大理国,也是要受到些影响的!”

这里的海拔高啊……谢慕华低叹了口气。

九妹接着摆弄着棋子:“杨峰书若是分兵攻打大理城就要陷入被段氏军队前后夹击的境地,他也无法指挥尚义立赞的军队。而羊苴咩城内外的八万大理军队靠着羊苴咩城互相呼应。十六万军队挤在羊苴咩城这个小小的地方,是一件很让主帅烦恼的事……”

“例如呢?”谢慕华已经找到了一些感觉。

“粮草……杨峰书的根基在洱海以西,他要供应军粮所要走的路可比从大理城到羊苴咩城远的太多了。八万大军至少要征召十多万民夫才能保障军需。但是杨家起兵造反,恨不得能用的人全都用上,他们的军需是支持不了多久的,粮草一旦出现问题,八万大军不战自乱。”

“再比如尚义立赞的想法,要是我猜得没错,尚义立赞是要马上攻打大理城的,他带领三万精锐到大理参战,拉萨王系立刻就被其他三大王系盯上,他是想速战速决,攻下大理然后回到吐蕃才是最安全的!”九妹说道。

谢慕华想了想:“既然是这样的话,假若我是大理国的统帅,我就让开去大理城的路,让尚义立赞带兵突袭大理城,跟着趁他顿兵城下的时候,挥师反攻,前后夹击,去了尚义立赞,就等于砍掉杨峰书的一条臂膀,这样的话,就算杨峰书有什么伎俩也用不上了……”

九妹笑道:“照你这么说,一般的人都是这么打仗的,没什么问题!”

谢慕华看她的语气有些嘲弄的意思,便急忙问道:“有什么不妥?”

九妹将手中的一封文书丢了过来:“我就是看到这个才觉得不妥的!”

谢慕华自忖已经将全部文书都看了一遍,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于是捡起来又看,这封文书说得颇为简单,说是两军接连交战之后,尚义立赞的吐蕃士兵分作三个万人队,守在羊苴咩城北边就像一根钉子扎进北边诸侯军队和羊苴咩城之间。诸侯的军队和尚义立赞接战几场,但是互有胜负,没有办法将尚义立赞从这里赶出去……

“你有没有觉得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九妹狡黠的问道。

谢慕华想了想,忽然失声叫道:“幽州,幽州就是这么打的!”

幽州当时的局面是韩德让守在城内,宋军在高粱河布防,隔断了韩德让和耶律斜轸的联系,假若不是耶律沙和耶律休哥两支辽军神兵天降一般从高粱河杀出,幽州城就已经破了,大宋也不会遭遇在幽州城下那一场惨烈的败仗了。

“可是,杨峰书现在的战法和当时大宋的战法一样,环境还要恶劣一些。他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呢?”谢慕华愁眉苦脸的朝九妹问道。

九妹笑道:“打仗有时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有时候却很复杂。我猜尚义立赞这一部隔断双方的联系,那杨峰书是要铤而走险,不打羊苴咩城,而直接攻打大理城!他手下有五万人马,攻城也用不了这么多人。现在让尚义立赞切断羊苴咩城内外的联系,摆出要杨峰书独力攻下羊苴咩城的姿态,那些诸侯大军就会拼命的想要击溃尚义立赞的军队来援助羊苴咩城。可是假若杨峰书奇兵绕开羊苴咩城,突袭大理城的话,诸侯军被尚义立赞挡住,根本不知道杨峰书的动向,而知道杨峰书动向的就只有段素正的羊苴咩城守城军队。那……”

谢慕华抢着说道:“那段素正为了保卫大理城,就一定会出城追击杨峰书,和大理城的军队里外夹击……”

九妹点点桌子:“对啊,可要是杨峰书压根就没打算去攻打大理城呢?”

谢慕华出了一身冷汗,要是如此的话,隔开了诸侯军队,杨峰书绕过羊苴咩城,埋伏下两支伏兵,跟着佯攻大理城,段素正追出来的话,陷入杨峰书的包围圈,到时候羊苴咩城的守城大军毁于一旦,羊苴咩城不战而下。大理城就成了孤城一座了,而失去了羊苴咩城守军呼应的诸侯军也逃不过被杨峰书和尚义立赞歼灭的命运!

“马上准备车马,我要入宫见段肃顺!”谢慕华马上下达了命令。

谢慕华刚朝门外走了几步,忽然转身看着一直站在一边没有说话的于子廉:“马上派人去告诉押赤城的曹琮和潘惟吉,就说他们的动作太慢了,给我快点把高家逼疯!”

【第五章 惹是生非】

高夏祥铁青着脸远远看着一片狼藉的押赤城,曹琮和潘惟吉纯粹是来找事的。只不过高诗夏和他大哥高夏智都在大理城,这里的事务全部要高夏祥来处理,忍,只要能忍得住就是风平浪静。

可是这怎么忍得住?

曹琮和潘惟吉带着先头部队大摇大摆的住进了押赤城,二话不说就跑去城里逍遥快活去了,把五千人的精锐禁军丢在押赤城里,这倒好,随后孙全兴又带着五千士卒赶到了押赤城,这个为老不尊的中年将军和曹琮、潘惟吉这两个少年太岁,在押赤城可算是找到自己的欢乐天堂了。

禁军也好,厢军也好,在大宋也不可能天天吃肉啊,这群如狼似虎的禁军来到押赤城就不走了,潘惟吉美其名曰谢副使有命,现在大理战局纷乱,禁军既然到了大理就要保证大理国的安全,否则的话段素英去了东京城之后,求封成功,回来一看大理国已经姓杨或者姓吐蕃了,那岂不是闹笑话?

潘惟吉这番话也算是有些道理,高夏祥虽然不乐意他们在押赤城久留,可是也得听着。但是一万多禁军来了押赤城之后,却不走,孙全兴大咧咧的跟高夏祥说,大军打完大瞿越国就没有好好休整过,要是疲兵出战怕是有些风险,虽然战场无必胜的仗,可要是打输了,毕竟丢得是大宋这天朝上国的面子,总要吃饱了喝足了,大家伙儿歇够了再走。

高夏祥虽然一肚子气,但是人家是天朝上国来的军队,多少也要给面子,一口气活生生的吞到肚子里——忍!

这些如狼似虎的禁军在押赤城虽然不捣乱,但是万人的伙食就是个大问题,按理说现在大宋的军队来帮助段氏打仗,段氏是应该负担他们的军需,可是羊苴咩城就在战斗,段肃顺怎么可能把大批物资运到押赤城来?只是吩咐高家尽力接待宋军。

这也就罢了,高家盘踞一方,家底还算厚实,撑一万军队也能撑得住。可是高家人架不住曹琮和潘惟吉拐着弯的找事……

万里无云的天空湛蓝如海,烈日骄阳照在人身上,一会儿功夫就能让那些铁甲能烫熟了鸡蛋,偏偏这天气还一丝风都没有。

曹琮和潘惟吉两人相约带着一队亲兵换了便装就上押赤城的街头遛弯来了。

他们人也不多,带上七八个武艺不错的卫兵就上了街,押赤城的街道都是用青石铺成,高家在押赤城盘踞多年,这里已经是大理国的大城之一,每日街上的百姓络绎不绝,白族乌族的少男少女穿梭街道,那些摆夷女子比大宋的女子要开放的多,潘惟吉若是直勾勾的看着一个白族女子,那女子不但不会害羞,说不定要是觉得潘惟吉颇为英俊的话,还会唱上一段山歌逗逗潘惟吉。还有许多人就坐在街边摆开摊子,里边放了许多手工做的工艺品,大声叫卖,各种货物琳琅满目。

逛了一圈,潘惟吉见无机可乘,就对曹琮说道:“不如找个地方,先填饱了肚子再看?监军大人叫我们见机行事,跟高家起冲突,但是我看高夏祥那个小子不简单,处处受气也不吭声,这份涵养功夫真是一流。”说着,潘惟吉挑起了大拇指。

曹琮也叹了口气:“人家家底殷实,咱们提出许多要求,都给咱们逐一办到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高夏祥每天在咱们兄弟面前陪着笑脸,这麻烦还真不好找!”

潘惟吉看到前边有一家路边酒铺,一小面酒旗迎风招展,顿时酒虫大动:“先去喝两杯吧,高夏祥虽然沉得住气,但是我就不信,他们高家处心积虑要占了大理国,整个高家就都是能忍得住的人才,总有一些飞扬跋扈的吧?不管这么多,喝完酒,咱们再想办法!”

面前这个小酒铺的生意还真不错,中午时分就已经坐下了许多人,每张桌子都有人。不过对于曹琮和潘惟吉两位恶少出身的衙内来说,占座位实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两人回头给亲兵使了个眼色。

那些亲兵都是他们从河北,京东带来的大汉,身材都在一米八左右,膀大腰圆,满脸横肉。从来都是听说关西大汉,塞外大汉,河北大汉,山东大汉,可有人听说过广西大汉?云南大汉的?地域造就的身材差异是没有办法的。那几个亲卫穿着便衣,一看两位少将军的眼色就心领神会,纷纷卷起袖子,扯开衣襟,露出在战场上受过的刀伤,冷冰冰的走向两张桌子,看着正在吃饭的客人。

这样的小酒铺本来就是进城赶集的人或是城里的闲汉喝酒聊天的地方,人家聊得正欢,一抬头看到几条浑身刀疤,肌肉盘根错节,浑身带着杀气还冷冰冰盯着他看的人站在面前,那饭还能吃得下去?那酒还能喝得下去?

那两桌客人二话不说,赶紧结了帐就走,店老板一看急了,这不是给他赶客人吗?一叠连声的撞了出来,潘惟吉也不废话,从口袋里取出一块银子。其时大理国货币,最低为黑币,也是最小的,由贝壳而制成的,二为白币,由标准大小的贝壳漆成白色雕上刻花而制成,这样可以省下大量的铜铁来。潘惟吉就算是用铜钱给老板,那老板就已经喜出望外了,何况是金银这样的硬通货。

店老板接过银子,笑呵呵的掂量了一下,潘惟吉笑道:“拿着吧,给我这些兄弟们上些酒菜。多了是本少爷赏你的……”

那老板更开心了,这几位一听口音就是从大宋来的,这一块银子就起码有二两重,别说喝酒吃菜,就算是把这儿给包场了也足够了。老板点头哈腰的走了进去,店小二急忙抢出来,飞快的把桌子上的残羹剩余都给一扫而空,跟着用一块干净的抹布,玩命的在桌子凳子上擦了又擦,擦完了呵口气继续擦,然后抬着头,眼巴巴的看着潘惟吉。

潘惟吉知道那小二见到贵客想要讨赏钱,从口袋里又摸出一小块银子随手丢给那小二,喝道:“先拿酒来!”

“好嘞!”小二眉开眼笑的跑回去,转眼就拎了两大坛子酒出来,一边桌子放了一张,这酒坛子可不轻,没看出来不算健硕的小二居然有这等力气!

“在交趾的时候,每天吃那些淡出个鸟来的东西,真是吃不下去了,到了押赤城忽然感觉就像是到了天堂一样,想吃宴会有宴会,这街头的酒味道也不错!”潘惟吉一口就灌了半碗酒下去,袖子往嘴巴上一抹,笑哈哈的说道。

曹琮深有同感,这几天高家的人简直是把他们当大爷伺候,一个个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过不一会老板就拿着几盘小菜先送了上来,陪着笑脸拉长了舌头说着大宋官话,看来南来北往的客商多了,小老板也掌握了一门外语!

曹琮夹了一口小菜,忽然朝街边一努嘴:“你看!”

潘惟吉扭头看去,只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在街上走着,不小心就和一个衣服挺干净的男子撞在一起,那少年抬起头陪着笑脸,可是脏兮兮的脸上不但有灰尘还挂着鼻涕。那男子一阵恶心,挥手叫那少年快滚,自己忙不迭的走了。

“看见了么?”曹琮低声说道。

“什么?”潘惟吉还没看明白。

曹琮喝了口酒,接着说道:“我盯着他有一会了,那家伙就在这街上闲逛,不小心就撞到人,其实他是个窃贼。刚才他撞到那男人的时候,用两根手指就将他腰间的钱袋勾了下来。这小子,手脚挺干净利落的,看来是老手了!”

潘惟吉没好气的说道:“我还以为你看见漂亮娘们了,没想到是看到个小偷啊,怎么了?转性情,好男风了?”

曹琮斥道:“谁说的,我是看那小子身手挺机灵,叫你看看而已!”

两人正说笑着,忽然看到从街头走来几个人,为首一人大腹便便,嘴唇上留着两撇让人看了就讨厌的八字胡,肥嘟嘟的嘴唇特别宽厚,身上的衣服看起来像是绸衣。可是那少年看到那胖子就像老鼠见到猫似的,急忙朝街尾跑去,却迎面撞上两个青衣汉子,伸手掐住那少年的脖子,推推搡搡的将他推到那胖子面前。

“我说你也不是新来的了,知道规矩吗?”那胖子恶狠狠的看着那个少年。

那少年显然是认识胖子,战战兢兢的说道:“知道……”

“知道规矩还这么放肆?押赤城……南城凡是在这里混饭吃的,我不管他是干什么的,做生意也好,跑江湖卖艺也好,像你这样靠手艺吃饭也好,我肥爷都要抽税。这话你不是不记得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