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盗(雪山)-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慕华走到寇准的身前,手背在身后,暗暗挑起大拇指。寇准知道谢慕华是夸他说的好,他不过十九岁年纪,就已经老练无比,脸上不动声色,垂了双手退到一边。

“陛下,其实平仲说的也有道理。在下左思右想,如今陛下在大理城严加盘查,刺客是万万不敢在大理城里露面的。此时留在大理城是最安全的。等到抓到刺客之后,在下方敢离去啊……其实倒不是在下贪生怕死,只不过要是在下死在这里,大宋大理必然有所争执,到时候……唉!”谢慕华长叹了口气,一脸为大理国谋福祉的样子看着段肃顺。

段肃顺心中暗骂,不过他是帝王出身,骂的再厉害也不过是斯文败类,衣冠禽兽之类的而已。

谢慕华笑眯眯的看着段肃顺,心道十有**你是要骂老子的,不过我听不见,就当你在唱歌。当下笑得更加灿烂!

段肃顺强忍下一口鸟气:“来人,送谢相公回礼宾馆休息。派大理国武艺最高强的侍卫保护谢相公。要是谢相公少了一根汗毛,朕就要他们满门抄斩!”

谢慕华躬身施礼道:“多谢陛下!”

却听后殿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陛下,让我去保护谢相公!”

【第四十三章 失踪已久】

段肃顺扭头一看,从后殿里走出来的竟然是他的女儿明阳公主段语灵。

“胡闹,你能保护什么?”段肃顺板起面孔,但是言语中却没有多少怒气,这个女儿一直非常得宠,段肃顺也从来没有真的发过她的脾气。

段语灵走到正殿,先是拜见了段肃顺,跟着朝谢慕华施礼道:“女儿虽然不懂武艺,但是捉拿刺客保护大宋要人,用的并不是武力。女儿在宫中待得也闷了,父皇知道女儿的本事,就算捉不到刺客也不会被刺客所乘,谢相公在大理城的安全就交给女儿好了!”

常睿冬堆起一脸笑容,低声说道:“公主,这事只怕多有不便!”

段语灵立即打断了他的话头:“我是在和父皇请命,要你来说话么?”

常睿冬讨了个没趣,只得规规矩矩的站到一旁。段肃顺心烦意乱,又见女儿跑了出来,不过大理国一贯对男女之防并不在意,要是真有本事的女子,也确实可以做官带兵。段语灵从小就机警聪明,索性放她出去得了,当即命道:“那你就去侍卫司领了兵权,告诉指挥使说是朕的旨意。但是谢相公你可要小心看好了,他若是有什么闪失,朕立刻将你五花大绑,送到开封府去请罪!”

段语灵谢过皇恩,退了下去。

谢慕华见此间事情已了,便带着寇准回礼宾馆去了。

这厢段肃顺又将女儿叫了过来,跺脚骂道:“你这个女儿家没事倒要添些乱子,你可知道如今大理国是什么局面么?还要抢着去保护那什么谢慕华……”

段语灵轻移莲步走到段肃顺的身旁,看着段肃顺两鬓微微花白的头发,欠身说道:“父皇,女儿正是知道大理国现在正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才不愿留在宫中。方才女儿偷听大殿说话,那大宋的寇准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谢相公刚刚离开皇宫就被人伏击,说不得这皇宫里或者大理国的朝廷里真有外人的奸细。要是如此,现在朝野之中,段氏可以信得过的人就不多了,高杨两家虎视眈眈。常大人虽然忠心耿耿,但是才华有限。要派人去保护谢相公,就一定要是父皇最信任的人。如今太子年幼,其他王爷早已胸无大志沉迷酒色。女儿只是想助父皇一臂之力!”

段肃顺爱怜的拍了拍段语灵的额头:“你的心思,父皇明白!”

段语灵低声说道:“父皇,大宋借道南征大瞿越国,对大理国也必然有野心。女儿看那谢慕华胸中城府颇深,手下文武能人众多。虽然他只有数万人马,看起来似乎不足以威胁大理国。可是如今局势纷杂,保不定会出什么事情。高杨两家狼子野心本就是明摆着的事,假若那谢慕华和高杨两家联手对付段氏……”

段肃顺闻言一惊:“高杨两家想必不会与虎谋皮吧?”

段语灵摇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若是大宋不想吞并大理国,高杨两家都想做大理国的皇帝,自然好说。可大宋要是对大理国有意的话,要么高杨两家就和段氏联手抵抗大宋,或许能保住大理国的基业,不过就算是三家联手也不一定是大宋的对手。到时候高杨两家还能剩下些什么?要么他们提前和大宋勾结,联手推翻段氏,将大理并入大宋版图,到时候逍遥自在的接受大宋册封,当个大理王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此一来不是比在大理国当个诸侯更加威风更加富贵?”

段肃顺叹了口气,神色顿时委顿下来,段语灵说得有道理,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事情,所以一早就命人监视善阐侯高诗夏和杨峰书两人的动静,看他们是否和谢慕华接触。一旦有所异动,段氏就不得不提前发难了。

“可惜你不是男儿啊……”段肃顺顷刻间就像是苍老了十岁。他本就不是个英明神武的君主,可惜儿子年幼还不能主事,也看不出会不会是一代明君。这个女儿倒是聪明伶俐,对政事更是有天生的领悟,可是大理国的皇位却不能交给一个女子。

“父皇别这么说,弟弟虽然年幼,但是宅心仁厚,将来必然是个勤政爱民体恤百姓的好皇帝!”段语灵见段肃顺愁眉不展,急忙劝说道。

段肃顺苦笑两声:“若是大理国平安无事,他自然能做个好皇帝,可是现在四周强国虎视眈眈,国内高杨两家狼子野心。朕现在要的不是宽厚仁爱的好太子,朕要是杀伐决断,果敢勇毅、比蛇还毒,比虎还凶的太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为大理国谋一条出路!朕……就是个不够资格的皇帝啊!”

段语灵默然不语,任凭一头乌黑的长发飘落下来挡住无双秀色。段肃顺说的都是实情,现在的大理国与其要一个宽厚仁爱的皇帝,不如要一个虎狼之资的霸主。

“父皇……”

段肃顺摆了摆手:“朕已经对这局势无能为力了,语灵,你好好保护着谢慕华。咱们只能见机行事了!”

段语灵扶着段肃顺坐下,唤过宫女来,命人送上茶点,便快步朝侍卫司方向走去。

…………

“一群饭桶!”

十余人敬畏的跪倒在密室里,这儿是建筑在大理城一家富商花园地下的密室,虽然是白天,密室里也要点起蜡烛火炬才能看得清楚。那十余人跪倒在地,不敢做声,也不辩解,显然是令出如山的队伍。

“不要骂他们了!夜袭礼宾馆的事,与他们必然无关。那种鬼主意,只怕是谢慕华自己搞出来的吧!”一位极美的少女一身轻薄白纱衣,腰间系着翡翠玉带,声音极为动听。她好似春葱般的玉指悠悠的朝跪倒的众人一指:“你们都起来吧,带伤的快去疗伤。没露面的出去打听打听消息!”

那群人如蒙大赦,急忙谢过那女子的恩典,快步退了出去。

那绝美女子的身边站着一个尖下巴八字胡的男子,年约三十多岁,显得精明强干。那男子一拱手道:“还是公主英明,一眼就看穿了谢慕华那厮的奸计!”

那女子嫣然一笑,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个带着一脸坏笑,用一碗米便戏耍了她的男子。她轻启朱唇,微露贝齿,轻声说道:“陈大人才是高明。只怕大宋君臣想破脑袋也想不到,陈大人从幽州径直来了大理。根本就没有回开封府。那些宋人还在苦苦查访陈大人的下落呢!却不知道陈大人早已是我契丹的南院点检大人了!”

这两人赫然是大辽国萧皇后的侄女萧月影和从涿州逃离战场便消失不见的陈从信!

“公主,下官哪里当得起大人两字。当日大瞿越国丁氏的求救信便是从开封府专程送到幽州下官手中。下官一想这南方有事对大辽国那是大大的有利,便偷偷压了下来,并另写一信派人转交给南院大王的属下。只是没想到下官的部下竟然在高粱河被人离奇杀死,信件也丢了,却不知道是谁人下的手!”陈从信详细说了一番。

萧月影点了点头:“乱军之中很难说你的部下是如何遇害的。不过你也算见机得快,知道立刻逃走,还躲在大理。当日大瞿越国黎氏叛变之事传到上京,皇后娘娘便召见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商议。猜到宋国必然要对大瞿越国用兵,是以便要将宋国后院搞得越乱越好,让赵德昭忙得不可开交。等大辽国秣马厉兵、积蓄实力之后,便可一鼓作气大举南下。”

萧月影笑盈盈的看着陈从信:“你很好,在我还没来大理城之前,就知道派人袭击谢慕华,若是他死在这里,对大辽便是最好的消息!”

陈从信摇头叹息道:“可惜属下的人太没用,让谢慕华侥幸逃生了!”

萧月影笑道:“如此一来也算是歪打正着,谢慕华现在必然疑心大起,想杀他的人,只怕他现在用手指头都数不完。大理国的局势这么乱,正好让大辽渔翁得利。我这次前来,便是亲自坐镇此处,报谢慕华辱我之仇!”

辱?陈从信偷偷瞥了萧月影一眼,却见她那双秋水含波的眸子里一股淡淡的恨意让人不寒而栗,无限美好的玉容渐渐失去了笑意,却不知道想起了什么事。陈从信一直躲在大理和大瞿越国附近,自然不知道萧月影被谢慕华用二的N次方戏弄的事,见萧月影这副模样还以为她吃了谢慕华的亏,说不得被那小子占了便宜呢!

萧月影收起思绪,转身问道:“那吐蕃王子何时能到大理?”

陈从信急忙禀告道:“吐蕃密使昨日与下官相会,说是五日之内,王子和国师便可到大理国。不过王子和国师乔装打扮进大理城只怕也不方便,想请公主去大理城外相见,共商大事!”

萧月影冷笑一声:“吐蕃算得什么,居然和我们大辽摆起了架子。好,我就去会会这吐蕃王子……”

陈从信倒抽一口凉气,这萧月影虽然是个女流之辈,但是……实在是比很多男人都要难对付啊!

“谢慕华,这次我要叫你知道契丹人绝不可辱!”萧月影暗暗下了决心!

谢慕华却在礼宾馆里急忙捂住鼻子:“阿嚏……”

【第四十四章 敌避锋芒】

“这些越南鬼子,希望七郎下手的时候不要留情啊!”

谢慕华端坐在案前,一鼎弥散着淡淡清香的描虎香炉,一张红木书案,一旁于子廉和寇准静静的侍立着。他们两人都不知道谢慕华在想些什么。这位谢大人现在想的是历史上赵光义派军攻打越南失利之后,才有了后世的李常杰之乱,那些越南人光是在邕州就屠杀了五万八千多人……

按照《宋史》的记载,那些交趾人手段凶残,穷凶极恶,在邕州之时“屠郡民五万余人,率百人为一积,凡五百八十余积”。而《越史略》之中更是说得明白,在邕州、钦州、廉州屠杀宋人不下十万——“乃尽杀吏民五万余人,是役也;所杀邕、钦、廉三州人,无虑十万!”

想到这些血淋淋的屠杀,谢慕华眼皮忍不住跳了起来,长叹了一口气,之前谢慕华已经密令杨延彬、潘惟吉和曹琮等人,若是遇到大瞿越国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手段有多狠就用多狠。中华民族从古到今都是对外族太仁慈了,在这个刀头见血,强者为尊的年代,只有杀才能震慑对方。况且那些越南鬼子不是什么好人,拿着中国的援助还想要抢占中国的土地,杀害中国的军民,跟那些毫无廉耻的棒子有一比。

寇准见谢慕华沉默半晌,低声问道:“大人……可是在烦恼攻打大瞿越国之事?”

谢慕华随口应道:“无事,有杨指挥使在,也没什么好担心。倒是好好看看这大理城里的局面如何破解。要是利用得当,大宋可就远不止拿下区区一个大瞿越国了!”

寇准沉吟道:“不若派人前去与高诗夏、杨峰书相会,既然现在我们在暗,对手在明。索性就把火头点开。段氏是一定要保大人的,高杨两家现在态度不明。倒可以试探一下!不如请五郎派几个精明强干的人先去联络一下。”

谢慕华一听此言好像想到了什么,摇了摇头说道:“不,若是如此,那就光明正大的请高诗夏、杨峰书相见。他们是诸侯,并不完全受段氏节制,本官是大宋枢密副使,与他们相会并不越礼。这刺杀的事,我们一直处于被动,要想化被动为主动,就要先把局势搞混,我们再混水摸鱼。平仲,你和于编修分头拿我拜帖,在大理城找间上好的酒楼,就说本官要宴请高诗夏、杨峰书。看他们来还是不来!”

于子廉暗赞一声,好计策!谢慕华主动去请高诗夏、杨峰书,无论他们来还是不来,大理段氏都要倍加提防。高杨两家若是对大宋示好,谢慕华便可以将两家势力化为己用。若是高杨两家并不愿意与大宋有何瓜葛,那也无妨。这大理城的火苗已经点了起来,还怕着两家人不就范吗?

寇准和于子廉双双领命,大步走了出去。

谢慕华把弄着书案上的玉斧,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无论是何方神圣想要自己的性命,都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哪怕是大辽也是一样。

…………

“指挥使大人,紧急军报!”一名小兵快步跑了过来,双手高举着一封书信。

杨延彬接了过来,展开一看,不禁露出阳光灿烂的笑容,转手递给高启德:“高编修请看,刘澄刺史在白腾江大捷,俘虏敌舰二百余艘,缴获甲胄万余副,杀敌数千。大宋水师旗开得胜……”

高启德急忙接过军报,翻看一遍,展颜笑道:“指挥使大人,水师取胜,大瞿越国水军全军覆没,再也无力抵挡大宋水师从海上进攻。若是下官估计的不错,刘刺史按照先前的布置会在花步登陆,数日之内就可到达。想必侯仁宝大人也应该收到这份军报了吧!”

杨延彬手按佩剑,沉吟道:“侯仁宝还是舍不得放权,谢大人果真不留情面要周大人接任水陆运转使,侯仁宝便坐不住了。周大人得了谢大人的命令,凡是不听从号令的一律革职查办,侯仁宝无可奈何,只得说自己已经病愈,如今和孙全兴团练使一同带兵从广南进发。我倒是不担心他们打败仗,就是怕他们不配合。花步会师,宜快不宜慢,高编修立即传我号令,督促水陆两军务必要在五日之内赶到花步。晚了一天,军法处置!”

杨延彬面色坚毅,虽然年纪还轻,但是已然隐隐有大将之风。这次南征,谢慕华在赵德昭面前一力担保杨延彬必然能旗开得胜,就为了谢慕华这份知遇之恩,杨延彬也要打一场漂亮仗出来。

高启德应了一声,转身吩咐士卒传讯去了,跟着又朝杨延彬问道:“指挥使大人,高家的军队对我们敌意甚浓,可能是得了高诗夏的命令。从我们大军过境开始,一直有人尾随监视,谢大人有严令,绝不能和高家起了冲突。你看……”

杨延彬淡淡一笑:“跳梁小丑而已,若是真要挥军攻打大理,他们只不过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莫要管他们,先把大瞿越国拿下是正事!”

大瞿越国的天气十分炎热,边境上又多是山林,杨延彬带着的是大宋禁军,多是京东河北两路的精锐士卒。不过他们是北方人,哪里见过南方如此湿热的天气,一个个热的喘不过气来,索性把铠甲里的号衣都给脱了。杨延彬为了防止越国人袭击,勒令士卒不得脱下铠甲,许多人就光着膀子直接把铠甲套上,可是铠甲虽然冰凉,里边的衬里却早已湿透了。就连杨延彬自己也不例外,摘下头盔,里边全是汗水……

“指挥使大人,您就行行好,让我们把铠甲也脱了呗!”一个老兵油子笑呵呵的抱着长枪从杨延彬叫道。

杨延彬带兵与杨继业、杨六郎不同。他军法森严,却能和士卒打成一片,从来不给自己开小灶,吃饭的时候便和那些士卒一起吃喝,确能做到同甘共苦。加上杨延彬年纪轻轻,又不摆什么官架子,这些禁军打心眼里对这个年轻的指挥使大人又是钦佩又是尊敬。不过开起玩笑来就没了边。

杨延彬笑道:“脱了铠甲要是遇到敌袭怎么办?我说过带你们来大瞿越国打仗就要把你们带回东京去。要是谁回不去,你们家的婆娘不得找我拼命啊?”

“哎,热都热死了,兀那越国人真是没种,这许多天都做缩头乌龟不敢接战。指挥使大人,咱们都来了好几天了,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还不如水军那边,已经打了一场大胜仗,多威风啊!”

杨延彬早已命人将水师告捷的消息传遍全军,这些禁军更是卯足了劲,要和水师一分高下。三路大军里,水师暂且不说,孙全兴带的那两万人可不是东京城里的精锐禁军,要是后来算功劳都算不过孙全兴,那叫这些从东京城里出来的骄兵悍将如何能服气?

“呦呵,眼红那些水鬼啦,那你去水师啊,别在禁军待了……”不知道是谁揶揄了一句。

那老兵顿时挂不住了:“俺十五岁当兵这些年来跟着太祖太宗皇帝南征北战,不知道立下多少功劳,俺会眼红那些水鬼?”

一群士兵顿时哄笑起来:“立了许多功劳,怎么如今还没当上将军?”

那老兵抓了抓脑门:“俺大字不识一个,又爱喝酒,将军是做不来的!”

杨延彬看他们说笑也不介意,随从牵过战马,杨延彬便接着巡视其他防区去了。这几天的确有些奇怪,大瞿越国对宋军实行的是坚壁清野的战术,黎桓指挥大瞿越国的军队将边境直到花步一线的居民全部撤走,连一粒米都不给大宋的军队留下,只有一座座空无一人的村庄……

黎桓这么沉得住气,必然是想避开大宋军队的锋芒,将宋军的补给线拖长。数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也是极为恐怖的数字,许仲宣在岭南准备了许久,但是要想长时间从邕州往大瞿越国深处供应,难度颇大。尤其这里山路崎岖不利于运送。若是被黎桓这样拖延战线,的确不利。杨延彬算了算,如果让每个士兵自带干粮的话,最多可以支持七天的攻势。七日之后就不得不返军,可是七日要打垮一个国家谈何容易!

黎桓此人绝非是大宋朝臣们心目中的无能之辈,从此人用兵之道就可以看得出来,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收缩军队、坚壁清野,在险要之处阻击宋军,将宋军拖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再寻求决战的机会。

杨延彬的嘴角泛起一丝自信的微笑,杨家世代将门,他是这一代年纪最小的儿子,几位兄长有的在雁门关领兵有的在东京城里统帅禁军。除了勇武过人谋略略显不足的之外,其他几位兄长都被人寄予厚望。这一次杨延彬能统帅大军南征,就一定要打出杨家的威名来,区区黎桓,就算是有什么阴谋诡计,也无法动摇杨延彬取胜的信心。

“指挥使大人,大军明日就可到达花步了!”高启德快步走了过来。

杨延彬点了点头,远处夕阳落日,天边一朵朵红云就像是被鲜血染红的一样……

【第四十五章 高杨相会】

大理城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看起来分外古朴、别致。山茶花在大理城里随处可见,这花又不娇贵,穷人家养得起,坐在酒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城里处处红艳艳的一片,煞是好看。

可惜谢慕华在大理城最繁华的“思饮居”二楼上只看了一眼,就被段语灵毫不客气的叫人拉了过来。

谢慕华无奈的揉了揉鼻子:“在下只不过是想倚窗观赏一下大理城的风景,不是如此也要被公主阻拦吧?”

五郎和九妹虎视眈眈的看着段语灵,要是谢慕华真的发怒,他们就要给这骄傲的大理公主一个下马威。

段语灵遥指窗外:“大理城虽说能封城捉拿刺客,却不能不让数万户百姓出门。思饮居这边,我们只能封锁一条街道。北边的街道便无能为力,只能派侍卫乔装打扮在附近监视。这里距离北街不过五六十步的距离。要是有神箭手在对街用强弓硬弩袭击谢相公。不知道谢相公身手如何,可能避开?”

谢慕华方才在窗边看大理城的繁华,看得正是开心,忽然被段语灵拉了回来,的确有些着恼。可是听她言之有理,又暗暗佩服。这些保卫的工作,谢慕华自己是不懂的。五郎有些粗枝大叶,九妹也比他强不到哪去,倒是这个大理段氏的公主心细如发,晓得这里的危险。这要是在后世,应该有资格去“保护要人组”做事了。

谢慕华微微躬身施礼道:“方才是在下鲁莽了,公主教训的是。”

段语灵没想到谢慕华居然肯认错,一时间也说不出话来,只得指挥着手下侍卫将三楼窗户全部关上,连窗纱都给加蒙了一层,一楼和二楼的闲杂人等全部清空。谢慕华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想到这位公主做事如此认真,简直是把自己当高威胁人物对待似的。

段语灵见手下侍卫已经收拾妥当,便退到一旁,侍卫给她搬过一把紫檀木椅子,那位大理公主仪态万千的坐了下来,捧起一杯茶水,笑盈盈的看着谢慕华等人。

今日是谢慕华邀请高诗夏、杨峰书前来赴宴的日子,要说段语灵坐在一旁的确不大对劲。可是她毕竟是奉了大理国陛下的命令来保护自己,下逐客令也不好。正思索着如何赶走段语灵,五郎一声高呼:“高侯爷、杨侯爷驾到!”

高诗夏和杨峰书并肩走上三楼,两人的随从都留在楼外,走到三楼一看,四边桌椅都已经搬空,只有正中间留着一张八仙桌,上边放了些点心瓜果,一壶香气迷绕的龙井。正南上位坐着一位容貌清秀的书生,看起来没什么架子,嘴角微微向右倾斜,挂着一丝玩世不恭的笑意。那必然是大宋国的枢密副使谢慕华了,东西两边各留了一把椅子,想必是留给高诗夏和杨峰书的,可是除了谢慕华身后的侍卫,靠西墙边上居然坐着明阳公主段语灵,也正笑吟吟的看着他们两呢!

高诗夏和杨峰书急忙先给段语灵见礼,然后再朝谢慕华拱手道:“谢相公今日宴请在下,不知所为何事啊?”

谢慕华斜眼一瞥段语灵:“公主,咱们这就要开席了,可是大宋礼法甚严,在下也不敢邀请您同桌用膳。再说您是堂堂大理公主,要是我坐着,您站着;我吃着,您看着。也不成体统。我已命人在一楼另开了一桌酒席,还请九妹陪你吃些小菜,公主殿下您看可好?”

不待段语灵回话,九妹便笑嘻嘻的一招手:“公主殿下,请!”

段语灵没好气的瞪了谢慕华一眼,又冷冷的扫了高诗夏和杨峰书一眼,这才带着侍卫随着九妹走了下去。

高诗夏年近四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虽是大理人,可身材颇高,与谢慕华相当。一绺长须随风而动,倒是有些高深莫测的意味。相比之下,杨峰书便是典型的大理人,皮肤黝黑,身材肥短,两只眼睛缩在肉眼泡里几乎就看不清楚他是不是闭着眼睛。这两位都穿着紫色公服,一本正经的前来拜会谢慕华。

两人坐定之后,高诗夏先开口:“谢相公,不知今日邀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谢慕华打个哈哈,朝五郎使了个眼色。五郎快步走到楼梯口,监视着楼下的动静,双手背在身后,拇指和食指圈在一起,其余三指翘起,做了个谢慕华教给他的“OK”的手势。谢慕华这才说道:“高杨两家在大理国是赫赫有名,又是辅助段氏的开国功臣。在下来到大理,要是不来拜会两位侯爷,请教一二,岂不是入宝山空手而归?”

杨峰书笑道:“谢相公真是过誉了,高杨两家那是祖先的功劳,我等只不过是继承祖荫而已,哪里像谢相公这般少年英雄,在大宋手握大权啊!”

楼梯上脚步声起,高诗夏和杨峰书急忙侧头望去,却是掌柜的亲自端了菜肴送了上来,那掌柜的今日不知道是走运还是倒霉,大宋国的枢密副使和大理国的两位侯爷外加一位公主来到他的酒楼,将来自然是可以和人吹嘘,说是天朝上国来的高官都在这里用膳,可是今天的气氛怎么看怎么不对劲,掌柜的提了个心眼,索性自己干起店小二的活来了。

谢慕华待掌柜的下了楼,一旁寇准亲自拎起酒壶给三位大人倒上美酒。谢慕华笑道:“明人不说暗话,两位侯爷雄才大略非同一般。就说善阐侯好了,手下雄兵五万,坐镇一方。杨侯爷也不遑多让,之前和吐蕃有过一些摩擦,侯爷寸步不让,亲自领军坐镇边防,吐蕃王子硬是一兵一卒都不敢发。如此威风,实在是让谢某佩服的很啊!”

高诗夏和杨峰书脸色都微微变了,谢慕华这一说法就是对他们两了解颇深,有道是筵无好筵会无好会,今日请他们两人前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高诗夏正要说话,却听谢慕华出言不逊道:“坊间谣传两位侯爷想对在下不利,不知道是哪位想要在下的命呢?”

高诗夏大惊失色,急忙分辩道:“谢相公明鉴,您遇刺的事与在下绝对无关!”

“是么?”谢慕华眯起眼睛看着杨峰书:“那看来是杨侯爷了?”

杨峰书苦笑道:“谢相公千万别开玩笑,在下哪有这么大的胆子敢行刺相公?”

谢慕华自言自语道:“这就怪了。大理国里要说最不想我死的就是明正帝了,那如今两位也一口否认。在下真有些奇怪,为何在下前脚出了大理皇宫,刺客就已经准备妥当,行刺在下了呢?这内应到底是何方神圣?”

高诗夏和杨峰书急出一头冷汗,如今并不是什么法治社会。谁的权力大,谁的兵马多,谁说话就有分量。要是谢慕华一口咬定是他们两主使刺客行刺。那段肃顺也绝对不会去找什么证据,直接将两人五花大绑送到东京去就得了。

“谢相公明察,在下虽然与陛下政见有所不合,不过行刺天朝上国的大员,在下是万万不敢的。”高诗夏只觉得背脊一阵发凉,谢慕华客套两句便一顶大帽子扣了下来,饶是高诗夏胆大包天也承受不起。要说造反当皇帝他并不怕,因为对手无论是段氏还是杨氏都并不他强多少。可是谢慕华就不同,他身后可是整个大宋朝,一个有着三十多万精锐禁军和数十万厢军,在满城将辽国人打得大败而归的国家。而谢慕华就是大宋朝的枢密副使,在高诗夏的眼里,谢慕华可比段肃顺更要厉害的多!

寇准插口道:“其实谢大人也觉得不是二位侯爷,只不过谢大人心直口快,想到什么便问一问,既然不是两位侯爷,那不如继续把酒言欢好了!”

杨峰书心中暗忖道,你倒说得轻松,这谢慕华左看右看也不像是心直口快的人。哪有问别人是不是你刺杀我,答曰不是,就果真不是了?这不是拿人当猴子耍么!

但是杨峰书心中有鬼,他和吐蕃勾搭多年,甚至还得到了吐蕃国师的许可,若是杨家起兵争夺大理天下,吐蕃不但不袭击杨家领地,还拨一军为其助阵,到时候杨峰书拿下大理,便向吐蕃称臣,年年进贡即可。要知道大理这样的国家生活在几大强国的夹缝中,要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存活下去那是痴心妄想,找一个实力雄厚的靠山才是正道。

谢慕华看着高诗夏和杨峰书的脸色,也猜到行刺的事必然和他们无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