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盗(雪山)-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惜一切代价,死死拖住辽国援军的步伐。我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攻克大同。所以,我只能要求,一日大同未曾攻克,大同城下就不能出现辽国援军的影子。这一仗,必然惨烈无比,很可能会有去无回……”
“我去吧!”杨延彬挺身而出,抢在杨延昭之前说道:“我和休哥交手也有几次,对他的行军手法也算熟悉。我要五千精锐,必然不负使命。”
“很危险!”谢慕华缓缓的说道:“你孤军深入,没有后勤补给,就算那里并不缺乏水源,可是草料和粮食都无法补给。算起来,你最多也只能支撑十天。十天……”谢慕华转过脸来看着关定邦:“十天的时间,你能拿下大同?”
“嗯!”关定邦沉重而又缓慢的点了点头。
杨延彬嬉笑着一拳打在关定邦的肩膀上:“老关,我的性命可都在你的手上。要是十天之内打不下来大同。我就惨了!你就等着负荆请罪吧!”
“负荆请罪?”关定邦瞪大了眼睛:“就是光着膀子,身上绑一根木头?何必那么麻烦?若是十日打不下来大同,叫相公割了我这颗鸟头去便是!”
“你们,哪个都不能有事!”谢慕华伸出双手,在关定邦和杨延彬的肩头重重的拍了几下,其实谢慕华也不过是二十来岁的年纪,这几年的历练让他愈发深沉起来:“你们都是我的好帮手,一个也不能少!”
杨延昭看半天也没说到自己,看了看五郎,两兄弟一起急了,抢着问道:“相公,咱们要做什么去?难不成打大同这么大的事,都没咱们兄弟的份?”
“不会又是驻守中军吧?”五郎抓了抓头发,一脸的无奈。
谢慕华摇了摇头:“你们两人,我自有安排,这次驻守中军的是九妹。放心好了!”
冬天的日子总是过得很慢,因为寒冷,没有人想在这样的天气外出。每天早上,太阳很晚才会升起,还没来得及把屋顶上的积雪晒化,就已经落下了山头。皑皑白雪下露出一道道红砖青瓦,显得极为好看。大宋的开封府和河东路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却都不约而同的开始了疯狂的备战。各地的民夫络绎不绝的奔赴满城…定州前线。而河东路的民众也被谢慕华发动起来,不过,谢慕华有钱,小周后源源不断将在江南通过和日本做海外贸易的钱财给谢慕华运送过来,数万民夫,每天的工钱都是当日结算。谢慕华根本不把钱当回事。想要整个天下的人,还能在乎区区之数?将来天下都是自己的,现在心疼钱做什么?
河东路的异常,也引起了开封府的戒备。赵德昭无数次在睡梦中惊醒。在梦中,他似乎见到整个河东路处处都是叛军,谢慕华带着大队人马突出河东路,挺进中原。朝中的大臣纷纷背叛了自己,开封府禁军倒戈相向……谢慕华在坐在自己的宝座上,朝着自己狞笑!一次又一次相似的梦境,让赵德昭几乎无法忍受。
好在从雁门关发回的军情来看,谢慕华并没有马上造反的意思,赵德昭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害怕,但是这样每一天都在恐惧中过去,实在让他度日如年。每一天,赵德昭都在等着春天赶紧到来,只要道路一通,不再泥泞,自己的三十万大军就可以马上挥军北上。到时候,看谢慕华还能怎么办?三十万对抗八万?有不胜的道理吗?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虽然已经快要到除夕了,可是大同一点回暖的迹象都没有,中间还零星了下了几场小雪。
大同城,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光秃秃的树木,露出自己瘦弱干枯的身躯,受不住西北风的袭击,在寒风中摇曳。
站在大同城头的契丹官兵,从嘴里、鼻孔里喷出来的团团热气便凝成了一层层霜花儿,冻结在皮帽四周,恰似一顶银色的头盔戴在他们那冻得通红的脸膛上。可是他们还不能随便活动,契丹的军纪之严,可见一斑。
古里冻得手脚有些冰凉,他只觉得一股股寒风从他的耳边吹过,厚厚的皮帽似乎根本阻挡不了寒意,顺着脖颈,手腕那些露出皮肤的地方,贪婪的吞噬着自己的体温。手中的长矛似乎越来越重,那冰冷的矛杆几乎就要握不住了。眼前,是大同城外一望无际的广阔荒原。这里是宋人和契丹人常年交战的地方,没有人会在这里种地,日子久了,便就荒芜了。寒冬的天气,那些虚弱的野草,只能在风中摇曳着无力的身影。
古里用力的搓了搓双手,想要给那冻得通红的手掌一点温暖,他是个老兵,在家里,有女人,有孩子。在军中再待两年,弄够了钱,也不想再打下去了。安安稳稳的买些牛羊,回到草原上去,带着婆娘,带着孩子,天空海阔的放牧去,每日唱着歌儿,赶着自己的牛羊,晚上暖上一壶马奶酒,烤上两条羊腿,和婆娘孩子说些军中的乐子,其乐融融啊……
正想得出神,古里似乎看到远处出现了一个黑点。他急忙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看着白茫茫的荒原看花了眼。没有,他没有看错,在一望无际的荒原地平线上,一个小小的黑点,从地平线上朝大同的方向缓缓的行来。放眼望去,在那个黑点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黑点在他身后涌出地平线,高挑的大旗,威武的在风中飘扬,看不到边际的黑点,汇聚成一片乌云,缓慢而又坚定的将大同城外的荒原吞噬!
雪亮的兵刃,在还残留着积雪的土地上,映照着午后那淡薄的阳光,刺进古里的眼中。铺天盖地而来的大军,在大同城外不停的推进,远处战马的嘶鸣,夹杂着数以万计的大军,脚步将积雪踩成泥泞,发出沉闷的噗声。古里的嘴唇不听使唤的开始颤抖,黑压压的大军,明亮的盔甲,闪烁着寒芒的兵刃,无数面在风中飘扬的大旗,就这么出现在大同城外!
“是宋人!”古里撕心裂肺的喊道。
他的同伴早已取出腰间的号角,呜呜呜的吹了起来……
“敌袭,敌袭……”的叫声,迅速传遍了大同城的每一个角落。
谢慕华端坐在战马之上,身上裹着一层轻甲和黑色大氅,微笑着朝关定邦说道:“这一仗,怎么打,还得看你了!”
关定邦豪气冲天,长刀一挥:“儿郎们,先给萧吐浑一个下马威!”
——————————
一切为了更新,求票和收藏
【第四十九章 夺势】
大同的城头并未显得十分混乱,大同是距离雁门关最近的契丹重镇,这里镇守的大将和官兵早就已经时刻准备着宋军来攻。如今得到了宋军来袭的消息,萧吐浑反而放下心来,唤过亲信的将领,将自己的重甲披挂,领着一队亲兵便朝大同南门走去。
城防的事务,萧吐浑并不担心,他手下都是精兵强将,城防的具体事务自然有人去安排,而且宋军刚刚来到大同城下,安营扎寨也需要时间,不可能第一时间就朝大同城发起进攻。萧吐浑咬了咬牙,宋军来,便开城杀他们一个下马威!在敌军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猛攻,取得战果之后闭门死守,乃是兵家上策。
“吹号集结!”萧吐浑一声令下,身旁的官兵急忙摘下腰间的号角呜呜呜吹了起来,这是契丹大军的信号,要不了一炷香的功夫,至少能集结三千精锐骑兵在此。萧吐浑就是要凭借这三千人马,打宋人一个措手不及。
大同城沉重的城门吱吱呀呀的被推开,吊桥已经放下,数千契丹铁骑爆一声呐喊,狂风一般朝城外冲了出去,蹄声如惊雷,刀枪似铁林,呼号的北风将迎风招展的战旗吹得猎猎作响。萧吐浑一身黑色重甲,长矛高举,竟然身为主将,亲临敌前。
“来得好!”关定邦大喝一声,宋军早有准备,在没有接近大同城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做好了部署。谢慕华微微一笑,将**战马朝后退了几步,这一仗既然说了全权交给关定邦,就彻底交给他吧,自己擅长的是战略上的部署,而不是每一场细致战役的厮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关定邦也到了该一显身手的时候了。
“立!”关定邦大喝一声。
阵前数千宋军,霍然全部蹲下,动作整齐划一,天地之间似乎回荡着他们齐齐发出的衣袂相擦之声,冰冷的铁矛斜举朝前,架在前方战友的肩头。大同城外顷刻之间如同出现了一片钢铁的丛林。
两翼的弓手纷纷弯弓搭箭,箭尖高举,遥指天际。关定邦倒提着关刀,纵马在阵中奔驰,目测着辽军接近的距离,他猛然大喝一声:“放!”
遮天蔽日的箭雨狂射而出,刹那间就连天地都似乎被淹没,本就暗淡的阳光为之一黯,数以千计的长箭飞上天空,划出令人恐惧的破空之声,转眼之间就已经飞上最高点,带着一道凄厉的抛物线雨点般的落向下方的契丹骑兵。
中了箭的契丹官兵,如遭雷击,跌落马下,片刻便被狂奔而过的战马踏成肉泥。有的战马,失去了主人,可是那已经死亡的躯体,脚还套在脚蹬里,被只顾朝前的战马拖着继续奔去……如此密集的箭雨也未能阻挡契丹铁骑前进的步伐,泥泞的土地更加无法阻拦他们。那股一往无前的气势,就算是身为敌手的关定邦,也不禁暗自佩服。可是佩服归佩服,关定邦冷眼看着冲击过来的契丹人,怒喝道:“放!”
又是一次齐射,尖锐的箭镞撕裂天空的声音令人几欲掩耳。无数契丹骑兵翻身落马,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看到自己的对手长的什么样子,就已经被无情的利箭夺去了生命。
“各自寻找目标,射!”辽军已经越来越接近于宋军的大阵,齐射已经失去了作用,自由射击在这个时候才显得更加管用。关定邦发号施令之后,再不管两翼漫射的弓箭手,策马奔回本方中军,怒视着迎面冲击过来的契丹人。
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条生命的代价,契丹人的铁骑终于接近了宋军的大阵,如同洪水般的铁流猛然撞击在宋军用长矛缔造的丛林之上,刹那之间,人仰马翻,血肉模糊,然而,那些契丹骑兵就像发了疯一般,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反而狂热的催动战马,一鼓作气朝宋军的大阵冲击。到底是马力强过人力,宋军的枪阵终于被排成楔子型的契丹铁骑冲击出一个巨大的缺口!
“散开!”关定邦挥舞着长刀大喝道:“儿郎们,随我来!”
谢慕华策马立于中军,望着眼前的雄关,心里也感慨万千。曾几何时,大同城就是无数汉人的骄傲,万千草原上的敌人用尸骨堆积起了大同城的威名,用鲜血染红了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但是这座雄城却牢牢的守护着里面的人民,千年来,战火在这一片土地上从来没有停止。大同城有的时候是保卫着汉人的重镇,有的时候,却是游牧民族进攻中原的桥头堡。这座古城,千百年来已经不知道历经了多少次这样的风雨。
这次,面对着这座雄关的就是自己,能否攻克它成就自己不可一世的威名呢?谢慕华收拾起心情,缓缓的一道道命令发布下去,关定邦正在前边厮杀。而随后的大军正在陆续赶来,无论关定邦在前方作战的结果如何,自己都要把后方稳住。
关定邦左手抓住缰绳,两腿**了战马,右手高高举起长长的关刀,重重的往前一指:“给我杀!”
“杀!杀!杀!”数千人齐声呐喊。前方排列着枪阵的宋军潮水一般的退开,给身后的铁骑留下足够的冲击空间。
这一队铁骑就像一道黑色的狂风,在大同城外的荒原上刮起夺命的气息。数千勇士挺起长矛,催动战马,马蹄声就像密集的雨点一样落在地面,一只只冰寒的矛尖闪烁着摄人的光芒,马上的骑士们全身盔甲,从头到脚都被厚重的铠甲覆盖,只露出一双冒着杀气的眼睛,就连战马也被厚重的铠甲包裹的严严实实。这是平定党项人之后,谢慕华收缴的党项人铁骑兵的装备,虽然不是很多,却已经足够可以打造一支铁血的重骑兵
马蹄翻飞,杀声震天,飞溅起来的泥土,将战马和骑兵身上的铠甲打得泥泞不堪。关定邦一马当前,率领着队伍就像一柄钢刀硬生生迎头撞向萧吐浑的骑兵。
“杀。”两股骑兵汇聚而成的洪流终于势不可挡的撞击在一起,只是,洪流激起的是浪花,而他们激起的是血花!
重装骑兵的威力就在于此,轻骑兵携带的弓箭对于他们犹如隔靴搔痒,起不到什么阻拦的作用。两支骑兵对冲的时候,关定邦的部下挺起长矛,凭借重装骑兵的冲击力,往往把对手连人带马撞翻在地。而那些契丹轻骑兵的兵刃招呼在他们身上,只不过是在那泛着森寒光芒的铁甲上留下一道淡淡的痕迹。
萧吐浑并非不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关定邦转眼之间破阵而出之后,萧吐浑马上发布命令,先前被关定邦的重骑兵冲击的还有点慌乱的数千骑兵整齐的分成三队。
萧吐浑自带一队正面朝关定邦冲过去。左右两队从侧面兜开,绕了半圈,要从关定邦的侧翼杀入。
凭借重装骑兵的冲击力对抗轻骑兵是关定邦的计划,而正面阻截,两翼进攻,坚决不给关定邦冲起来的机会,凭借骑兵的单兵素质的优势吃掉这一只重骑兵队伍则是萧吐浑的如意算盘。
关定邦不屑的看着迎面冲过来的契丹骑兵,高呼道:“儿郎们,再跟老子杀一阵!”
裹着死亡气息的黑色旋风再度冲进萧吐浑的队伍。只是关定邦这次失算了,萧吐浑亲自带队,原本就有所损伤而又被冲乱的骑兵士气大振,而萧吐浑身边的亲卫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铁骑,虽然只是轻装骑兵,但是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小队人马,离开了大队的契丹铁骑,反而冲击力更强,就像一只利剑劈入关定邦的重骑之中。
关定邦的重骑兵就像踩进了泥潭,左右两翼也被敌军重重包裹起来,冲击力无从发挥,重骑也陷入了近身苦斗。
关定邦挥舞长刀,左右劈死两个契丹骑兵,大吼一声,瞄准萧吐浑的所在,重骑纷纷跟随主将,既然长兵刃有些不好用,便挂在一边,取出马刀长剑等近身兵器,转为依靠身上坚硬的盔甲与敌手展开近身肉搏。
原本坚固的队形渐渐被轻骑兵冲散了,失去了冲击力的优势。萧吐浑的部下手中的武器仿佛长了眼睛,专门瞄着重骑兵的眼睛,护颈,马蹄这些薄弱之处出手。一个个重骑兵倒下了。关定邦没有回头看上一眼。狭路相逢勇者胜,寻找萧吐浑决战才是王道。
萧吐浑的卫兵们死命的抵挡着关定邦,这个大宋的关老爷实在太凶猛了,一刀斩下,就要倒下一人,萧吐浑虽然自负武力,也不禁暗暗心惊。身边的契丹亲卫急道:“将军,我们人少,宋军人多,再战下去,只怕是要被合围,将军,请您先退吧。”
“退?不如跟着我一起冲出去,斩阵杀将!”萧吐浑大喝道,夺过掌旗官手里的大旗,用力的挥动起来:“冲!”
契丹骑兵看见自己的主帅亲自掌旗,顿时士气大振,关定邦亲自带着数十名骑兵直逼萧吐浑,老关大喝道:“萧吐浑,别跑!”
【第五十章 十日战(一)】
不跑的才是傻瓜,萧吐浑虽然不会抱头鼠窜,但是看到对方已经有了十足的准备,也不会傻到在这里跟关定邦缠斗,他舞动战旗,指挥着契丹官兵在旗号的引导下排成矛型阵型,一鼓作气朝来时的方向退去。
若是换了以前的关定邦,一定二话不说,就招呼手下的儿郎们冲了上去。但是现在的关定邦不会了,他要负责任的不仅仅是一支军马,还有整个大同的战局。这是谢慕华给他的机会,也是他从一个称职的将领成长为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的机会。
关定邦按捺住想要追击萧吐浑的冲动,鸣金收兵!
“老关,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谢慕华笑道:“不错,萧吐浑种种反应都在你算计之中。这一次,他想给咱们来个下马威,却被咱们打了个措手不及。吃了这次亏。想必萧吐浑会收起骄勇,变成缩头乌龟,躲在大同城里不出来了。你倒是打算怎么办?”
关定邦很罕见的没有马上回答谢慕华的问题,他的心里也盘算着,大同怎么说也是契丹人的重镇,这里乃是前往雁门关的最后一座大城。辽国人在这里经营许久,光是从打听到的情报来看,大同城里驻扎着契丹各族军队接近两万余人。作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大同城高沟深,城内储备的粮草和守城武器也十分充足。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同一旦有事,四面的契丹军队都会前来支援,若是不能抢在辽国援军到来之前打下大同。很容易就重蹈了幽州的覆辙。
“引出来打!”关定邦满身都是鲜血,那些大多都是契丹人的血迹,将他那墨绿色的战袍染得星星点点,手里的关刀倒挂在马鞍上。咧开嘴巴一笑,露出两排大又雪白的牙齿:“相公,俺老关已经想过了,萧吐浑谨慎归谨慎,可他也要中了俺的算计。两万契丹人守在大同城里,要是强攻的话,且不说十日之内是不是能将大同拿下。就算拿下了大同。咱们的损失也极为惨重,在现在这么微妙的时局,相公,咱们能多保存一份实力,就要多保存一份。所以,强攻不可取,必须将萧吐浑引出来打。”
“哦?”谢慕华心底暗自欢喜,关定邦这一番说话跟他所想不谋而合。谢慕华却还要故意刁难他一下:“若是他不出来呢?”
“俺老关就算连哄带骗的也要给他弄出来。萧吐浑那贼厮鸟的脑袋,早晚还得是俺老关的。”看样子,关定邦对于今天没能把萧吐浑斩于马下依然是耿耿于怀。
谢慕华将通红的双手放在口边吹了口气,脸色渐渐严肃起来:“老关,七郎已经带着五千人马去了北方,他的部下为了行动快捷,一路都是只带了干粮而已。身上的装备也都尽量轻便。这一番劳师远征,就指望七郎能死死缠住契丹的援军。我不希望他们损失的太重,更不希望七郎死在北方,你明白吗?”
关定邦也沉重的点了点头:“俺知道。相公!”
谢慕华不再多说,吩咐部下前去安营扎寨,收拾战场。关定邦转过身来,看着远处的大同城,那巍峨挺拔的城墙,布满旌旗的城头,人影闪烁的城防……十日,真的好短!
一天一夜过得很快。萧吐浑一直守在城头上不肯下去。他生怕宋军忽然发动进攻的时候,自己来不及反应。
可是宋军的动态十分奇怪,一座座连绵不绝的营帐扎了下来。拒马枪、鹿砦竖了起来。看样子,宋军是打算在这里跟自己打一场持久战了!
可是,萧吐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没有这么打仗的!寒冬腊月的天气忽然领军来攻;攻又不速战速决,反而一副拖着耗着的模样……就算是拖着耗着也就罢了,可是从目测看来,四面围城的宋军也不过就是五六万人,算上后勤和民夫,也绝对到不了十万!
萧吐浑的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你们不急,我就更不急。等到附近的契丹大军赶来的时候,到时候哭的就是你们宋人!
再说了,萧吐浑知道耶律休哥是绝对不会坐视大同被拿下的。他必然会从上京带领精锐铁骑来将眼前这些宋军踏成肉泥!
又是一天一夜过去了。萧吐浑好整以暇的指挥着辽军和宋军对战。
对面的宋军实在表现的太怯懦了,他们举着巨大的木盾朝城边缓慢的移动,掩护着冲车、投石机朝前推进。但是大同城头的强弩也不是耍的,那足足有胳膊粗细,长矛一般的强箭,一击就能将宋军手中的木盾打得稀烂。顺便将那底下的宋军震得蛋疼菊紧……
宋军的投石机怒吼了,可是吼不了几声就哑了火,那些比洗脸盘大不了多少的石块,只不过把大同的城头砸出几个印记,就销声匿迹了。
萧吐浑迅速做出了判断,冬季行军不便,宋军为了快速抵达大同城下,绝对不可能携带大批石块前来。而抵达大同之后,附近采集石块也不方便,那些石炮,也就只能做个摆设了!
第三天,一直表现的很怯懦的宋军终于爆发了,数以千计的宋军,分成好几支队伍,推着云梯拼命朝大同进发,长长的云梯抵在大同的城头,无数宋军手足并用,甚至把钢刀咬在口中,将盾牌挂在手臂上,快速朝城头攀爬起来。
城上,在萧吐浑的指挥下,早有准备的契丹人将火油、石块不要钱似的砸下去,无数利箭招呼着宋军的攻城部队。鏖战了不知多久,唯一一支攻上城头的宋军队伍也被彻底击退,只是,在大同的城墙下留下了血染的风采!
萧吐浑越发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支宋军是来搏命的,他们只是想趁着冬季,契丹大军移动也不方便,并且想不到宋人会选在冬天发动进攻的时候,猛然攻击大同城而已。
当然,宋人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萧吐浑也不是草包,他作为一镇指挥官,深得耶律休哥的信任,也不是浪得虚名。
虽然他自以为已经看破了宋军的计策,却依然忍着不动。萧吐浑认为,只有在援军到来的时候,才是自己出动的时候,援军一日不到,自己就没必要放着安全的大同城去和宋军交战!
一个昼夜之后,宋军终于忍不住了。或许是迫于上峰的压力,各式各样的攻城车,约有数十辆,从四面八方开始朝大同进攻。
大同的防守压力一下子变得紧张许多。萧吐浑在城头上策马狂奔,不停的去每段城防部署。
一天下来,他**的战马都已经换了四匹。而一贯以勇武著称的萧吐浑也已经累得脸色惨白,几乎要口吐白沫了!
好在冬天的白天十分短暂,到了夜色降临的时候,四面八方围攻上来的宋人,纷纷潮水一般的退了下去。
萧吐浑松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大同城内,精锐的契丹宫帐军只有一万人而已,另外一万都是些战斗力寻常的京州兵。要是宋人这么持续着攻打下去,自己还真可能坚持不住。
虽然守城的武器很充足,粮食也很富裕,可是兵源有限……一旦出现被宋军攻破的缺口,自己的二万大军,在对方五六万精锐的面前,只有挨宰的份。
不过,萧吐浑一向觉得自己的运气很好,这次,他觉得也不例外。因为,萧吐浑明白,最多也就是坚持五天,辽国的援军必然能赶到大同城下!
宋军平静了整整两天,这种非同寻常的平静,反而让萧吐浑觉得有些不自在!
第七天的天亮之后,还有些疲惫的萧吐浑就听见了宋军阵中的鼓声。十二名赤着膀子的鼓手站在阵前,不顾冬季的严寒,奋力捶打着面前的战鼓,隆隆隆的鼓声响遍四野。
宋军的中军高高的立起一座斗楼,上面站着几个旗兵,手拿令旗,面对不同的方向整齐划一的挥动着旗帜发布施令。
城防上的契丹人也分别进入了战斗岗位,投石手把一枚枚石块堆在身后,弓箭手纷纷抽箭上弦,一张张床弩已经张开,契丹官兵竖起盾牌、刀剑出鞘。火油,滚木早已堆积在城墙上,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一队又一队宋军从阵中走出,看不清的投石机布满阵前,那些宋军呐一声喊,举起盾牌,踏着坚定的步子,踩在这些天已经被他们踩干的土地上,快步而又不失条例的朝大同城走去。
无数投石机纷纷发动,呼啸而过的石块掠过天际,攻上大同的城头,城下的宋军在这样的火力掩护下,在两翼弓箭手们的掩护下快速朝大同城接近。
契丹弓箭手们从城垛探出身子,在号令官的命令下发动齐射,顿时天空中飞蝗如雨,无数从天而降的箭支组成了摄命的天罗地网,尽管宋军战士高举着盾牌,但是在密集的远程攻击下,只要有一丝缝隙露出,就有可能是致命的失误。
城上为数不多的投石机纷纷运作了起来,那些投石机将大大小小的石块送上天空,再呼啸着落入人群,将无数宋军连人带盾打成肉泥。数台云梯、冲车在这样的攻击下也粉身碎骨。
但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宋军进攻的脚步,连日的激战,就算是四米深的护城河也早已被双方的战士尸体,石头,草料,破烂的战车、云梯填平,宋军终于再次抵达了城下,城防上的弓箭手纷纷探出身子几乎开始垂直射击。
萧吐浑冷静的发布着命令:“弓箭手后退,长枪上前,火油,滚木准备。”宋军的弓箭手逼近了过来,两军的弓箭手发疯一样的对射着……
无论是滚木还是石块,甚至是燃烧的火油都似乎阻挡不了宋军的决心,终于,一段城防被打开了缺口,无数宋军嘶喊着从云梯上跃入缺口冲杀了进来,城防后的百余名长枪手们挺枪齐齐的捅出去,瞬间击毙了数十名叛军,收枪,再度刺出,一个间隙就足够再让一批宋军涌了上来,长枪手身边的契丹战士们举起战刀盾牌,一声呐喊,迎面冲杀了上去……
萧吐浑一头冷汗,这是连日以来,宋人最强大的攻势,难道说,宋军就要在今日强攻下大同城吗?萧吐浑看了看远处依然源源不断的朝城下进发的宋军,心里忽然开始狂跳起来,压抑不住的心悸,让萧吐浑几乎就要狂喊出来……
来点收藏和红票吧!!在收官阶段,让成绩再上一层楼吧!
【第五十一章 十日战(二)】
绵绵不绝的宋军队伍从城下一直蔓延到城头之上。萧吐浑已经不敢再做任何保留,手头上全部的军队都砸了上去。让萧吐浑感到十分庆幸的是,这次宋军的兵力到底不是太多。五万多人,还不能全部投入战斗,给萧吐浑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城内的契丹人也被激发出了最后的血性,城头上处处激战,而城下的士兵和契丹百姓忙碌的将箭矢、石块送上城头。萧吐浑大声嘶吼,指挥着部下处处对宋军展开反击,嗓子已然嘶哑,吐出来的口水都带着丝丝的血水。到了最后,就连萧吐浑自己都已经听不清楚自己在喊些什么了。
“宋军退了!”部下连滚带爬的跑了过来,已经破裂的衣甲上处处带着血迹,分不清是他自己身上的,还是从对手身上砍出来的。一张脸上,血污、烟尘、胡须都纠结在一起,狼狈不堪,手里的钢刀豁豁丫丫,布满了缺口。刀身有些弯曲,没有断折就已经是奇迹了。萧吐浑看着自己忠心耿耿的部下,心头一阵波澜起伏!
作为一个富有经验的将领,萧吐浑知道,若是宋军可以将今日的攻势保持两天以上,自己坚守下去的可能性就十分微弱。不过,他也明白,若是果然宋军这么把大同给拿下来的话。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到时候只不过是一场惨胜而已,十有**是顶不住辽军的反击!萧吐浑咬了咬牙,再坚持下去吧,他不相信对面的宋军将领会这么拼命!
萧吐浑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面宋军打的旗号是关定邦的名字。他根本就不知道,让几位辽国大将吃尽了苦头的谢慕华也在军中。要是他知道,就一定会锁紧了大门,把全部的军队和老百姓都发动起来,死活都不出去,就算是耶律休哥带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