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明国公(兵俑)-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种自己去创造,总是会在一开始的时候遇到一些麻烦的。或许刚开始看不出来,但是一旦实际上用起来,也就会有『毛』病出现了。不过这些并不是什么问题,毕竟张居正不只是这法的创造者,是执行者。再加上如今的朝政,也是把持在他的手中的,所以即便是以后遇到了什么问题,再去改也是来得及的。
而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借鉴早就已经有的法,然后稍微改一改。这或许是借助前人,甚至于是前几个朝代的办法;又或者是借助如今就正在用的法,但是却是没有办法推广到全国的。
对于如今的张居正来说,他的面前摆着两个办法。
而现在,他却是实在不太适合,再去重头创造一个法了。并不是说别的,只不过是因为,这种方法的话,不仅仅耗时太久,而且非常麻烦。
毕竟,民事和吏治完全不同。之前就曾经说过,朝廷当中的各种事情,虽然说是无比麻烦的,不仅仅党派众多,而且当中的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同时,朝廷的事情也是非常简单的,因为不管任何人,只要是官吏,那就要在朝廷之下行动了。
如此一来的话,就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了起来。只要朝廷要改,那么无论下面的关系多么复杂都要改。
但是如果放到民事上,就完全不同了。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是一样嘛。官吏们在朝廷之下,不管关系多么复杂,而朝廷如果决定了什么,下面的官吏不管如何也得要照办。这么一来的话,民事岂不也是如此嘛。毕竟不管任何,百姓们也是在朝廷之下,加不用说这些百姓们比起来官吏,虽然人数多了不少,但是却加地听话。朝廷一旦做了什么决定,他们必然会顺从的。
听起来,事情的确是如此简单。但是实际上,这件事情比想象中的要困难的多了。
要知道,大明治下的疆土,那是何其之大!虽然说朝廷并没有进行过详细的统计,但是具各省各府所报上来的情况,如今差不多也有将近六千万的人口。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数字!
而如此庞大的人口,也就意味着当中关系的复杂了。在大明的疆土上,生活着的人,可不光是汉人,即便是那些西南或者东北的个别民族需要个别对待,但是即便是在中原,也是生活着很多其他族的人。而这些民族之间,相互的风俗并不相同,也就造成了很多的区别和麻烦。
如今,即便是不说这些不同的民族了,只是看汉人这个庞大的民族。而即便是如此,也变得非常复杂了起来。汉人实在是太多了,分布在大明疆土的大江南北。虽然说这些都是汉人,但是却并不代表着他们就是相同的。南辕北辙,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不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于,哪怕是在同一个地方所生活着的同一个民族的人,也仅仅是因为地域之上有着微小的差别的缘故,也会让他们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别。
如此一来的话,这就是张居正的麻烦所在,也是他不可能在如今再重创造一个的法出来施用的缘故了。如果他想要这么做的话,那么无疑,他必须要创出来一个各地方,各族人,甚至于同族人但是不同风俗的人全都能够接受的法行。
而这么一来的话,也就意味着张居正如今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了解大明治下的所有疆土的风土人情。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且不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就算是如今张居正位高权重,这种事情完全可以让别人蘀他来收集。但是收集到的消息,却也根本就不可能详尽。而他这边,仅仅靠着这么几个人,也根本就没有办法将这些事情全都考虑到。
所以,张居正也就只能用这种借鉴他人的办法了。借鉴一个切实可行的,同时也是在大部分地方都已经施行,并且也是已经有了成效的法了。
而这也是为什么张居正会找上《一条鞭法》的缘故了。
总而言之,张居正并不是《一条鞭法》的发明者,只不过是他将《一条鞭法》给推广开了而已。
说起来也实在是太过复杂,简单一点就是,在明代的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这么几种,而当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础,而户又以丁粮多寡来分为三等九则,从而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这种徭役,其根据就是在于自家耕作的小土地非常广泛,因此朝廷会如此决定。
可是到了大明中叶之后,各地的土地兼并实在是太过严重,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等等缘故,里甲早就已经名不副实。如此一来,朝廷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减少。
如此一来,朝廷自然是要改行。显然由人头来计算已经是不实际的问题了,而渐渐的,开始将方向从人丁转向了田亩。再加上大明之时,商品经济也已经开始发展,货币比之以前有作用,如此一来,也是为改革创造了条件。
但是与此同时,却也是有人并不想要如此。毕竟这样虽然是对于国家有好处,可是当真改了的话,这税收也就要从田地里来出,哪家的地越多,哪家每年所要交的钱也就越多了。这对于那些名下有大批土地的人来说,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而这也实际上就是不管在什么朝代,一旦遇到了需要变法之时,都会有无数的人站出来反对的缘故了。
而张居正所打算用的办法,实际上早的时候,在宣德年间就已经开始出现在江南了。虽然跟如今的办法有着天差地别,但是大致上却有着相同。
而现在,张居正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法,推广到全国。
如今,摆在张居正和张凡面前的问题,并不是这个法到底需要怎么去改能够让百姓们都认同,也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对。重要的是,如何能够让朝廷通过这个法。
这可是关系到为根本的利益的事情了,即便是张居正是如今的内首辅大学士,但是一旦牵扯到这种事情,那些利益受损的人,到底会不会同意,却也是不一定。同意了会不会贯彻施行,也是非常难说的事情。
所以,与其说是张凡跟张居正在讨论到时候应该怎么来变法,还不如说是两人在讨论到底用什么法能让这法全国通行来的差不多。
只是,这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虽然到时候还是会有麻烦,可是朝廷如今,那可是站在这边的。就算是到时候朝中的人全都反对,想来强行通过也是可能的。但是这自然不是张居正想要的。
而张凡却是知道,这个法能不能行,在于李太后。但是李太后会不会同意,却是在于朱翊钧了。
|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早有打算
为何这件事情,明明是摆在朝廷里面的,但是张凡和张居正却是说这件事情最为关键的地方却是在朱翊钧的身上。这个自然是有原因的。要知道虽然如今,权力在李太后手中,即便是说张居正如今独揽大权,但是实际上这也只是因为如今李太后非常信任他,将权力交给他而已。但是真正的决策,还是要在李太后手中。
像如今张居正所要做的这种新法的事情,这关系自然是太大,而不是张居正一个人说行就行的。因此,到时候不管是朝中的人同意还是反对,最终还是要李太后来说话才行。
如果这么说的话,看来这件事情的重点应该是放在李太后的身上才对。可是张居正和张凡却说关键在于朱翊钧?
实际上这是因为,李太后如今之所以要把持朝政,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她要为了朱翊钧的将来做考虑。放在别人的手上她不放心,而在自己的手上,却能够很好地制约。李太后即便是不同朝政,但是她看人还是有一手的。如今所用的张凡和张居正、冯宝,甚至于包括张思维等人,李太后都看的非常清楚。即便是这些人都有些小心思,但是最起码这些人也的确是能让大明强盛起来。
而将来,她要将一个强盛的大明,交到朱翊钧的手中才行。虽然说,朱翊钧如今的这个皇帝,做的实在是不怎么样,毕竟他才不过十余岁,一个儿皇帝罢了。因此,不管他是不是少年天才,掌权的人也不可能让他亲政的。
但是对于李太后而言,朱翊钧是迟早要亲政的,因此李太后在现在就已经开始着手培养朱翊钧了。而在这段时间里面,有些事情,并不是太重要的,不管怎么做都不会有太大问题的,都会交给朱翊钧来决定。这么一来,办得好了,自然是会夸奖一番,办得不好了,也自然是有机会让他明白以后应该怎么做。
而这新法的事情,是大事!既然是大事,也就是说这件事情自然是不会交给朱翊钧来决定的。毕竟一旦决定出了什么差错,那么出问题的可就不仅仅是什么小事了。即便是想要用此来教育朱翊钧,这代价也太大了一些。
但是,这就并不意味着,朱翊钧就不能对这件事情有什么影响了。即便是这种大事,李太后不可能交给朱翊钧去做主,但是让朱翊钧来说说,问问他关于这件事情的意见,这种事情李太后却是非常愿意去做的。甚至于最近,基本上只要是比较大一点的事情,李太后都会主动找来朱翊钧,问问他的想法。这对于李太后来说,也是对朱翊钧的一种锻炼。
而这种事情,虽然只是李太后去问问朱翊钧的一些想法,却也未必就会采纳朱翊钧的建议,可是这也并不代表朱翊钧的建议就不会对李太后产生什么影响了。
而如今,张居正和张凡所要做的事情,好处是多多的。即便是对于朝中的很多人来说,这新法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却也绝对是好事。既然是好事,李太后那里也就有了能通过的理由了。
而让朱翊钧去说,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张凡跟朱翊钧的关系不错,说的话朱翊钧比较能听得进去。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情朱翊钧是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的。而且不仅仅是不会拒绝,甚至于朱翊钧在听了这件事情,绝对是会极力赞同的。
毕竟这新法的施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让朝廷的收入大大增当然,也有着让百姓过的更加好一点的功效。可是对于朱翊钧来说,这些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这件事情,能够让朝廷的收入增而朝廷的收入增加了,不就等同于皇帝的收入增加了嘛!
当然,户部的库中银子增加了,倒也是跟皇帝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可是朝廷每年的收入增加了,皇帝的内库自然也会增加收入。这对于朱翊钧来说,就是一件好事了。而对于朱翊钧那个天生的,喜欢钱财的『性』格来说,这件事情简直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有了这种好事,朱翊钧怎么可能会不答应,怎么可能会不去卖力地劝说李太后同意这件事情呢。
但是,若仅仅只是如此的话,很容易就会让李太后看出来,朱翊钧的背后肯定是有人鼓动他来这么说的。而鉴于朱翊钧跟张凡之间的关系,想都不用想,李太后就知道到底是谁了。但是张凡和张居正,自然是不会让李太后察觉出来的,毕竟就算是李太后明白了这是一件好事,并且最终也同意了他们这么做,可是必然会对如此施为的张凡和张居正产生一些想法,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因此,这件事情必须要做的让李太后没有觉才行。甚至于就算是李太后知道了,或者是隐约猜到了,但是绝对不能怪罪在张凡的头上。
原本,这么做的话会比较困难。但是实际上做起来的话,这件事情却是并非太难。关键就是看怎么跟朱翊钧来说这件事情,让他如何去跟李太后说了。想要完成这件事情,并不困难,但是却要花费一番心思才行。
当然,到底应该怎么做,怎么去跟朱翊钧说这件事情,倒是一门学问。毕竟朱翊钧的年纪很小,稍一不注意就有可能说漏了嘴让李太后知道了一些事情。不过这件事情如今也是不急了,虽然新法的事情已经被张居正提上了日程,但是当真到提出来却还有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也正好用来给张凡慢慢地去跟朱翊钧说这件事情。
从张居正的家中出来的时候,已经是过了亥时了。今天张凡在这里跟张居正说了很多事情,也知道了他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到底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说如今的朝廷里倒的确是安定了不少,也没有再生什么争执的事情,并且一切都是风平浪静的。即便是有的人心生不爽,对于如今朝中的状况并不觉得舒服,但是在如今的环境之下,他们也根本难以说出口,更加不用提因此而做出来什么事情了。
但是朝中无患,却并不代表就没有别的事情了。而如今的大明朝,除了朱宣圻这个基本已经构成不了任何威胁的内忧之外,更多的则是外患了。当然,如果当真算起来如今东北的局势,王杲实际上早就已经归顺于大明了,最起码名义上是如此。也就是说,这件事情也可以算成是内忧这一项。
但是张凡只要一想到,在他原来的时空中,再过不到百年的时间,满清入关,这天下就再也不是汉人的天下了。
就说张凡原本是个愤青好了,即便是他再怎么不通历史,但是有些事情也是知道的。不管其他的,最起码的,在他的历史观念当中,不论元朝曾经多么的强盛,也不问满清是不是当真统治着中华大地走过了最后的封建社会,但是这两个朝代他却也是并不承认的。尤其是满清。
好好的中华大地,被他弄成了那么一副德行。而不仅仅是它让这片土地自己有了这么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所留下来的问题,让这里在将来,变得孱弱无比,遭遇了无数的灾难。
张凡前世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看过一些节目。而在当中,也不是没有对比过清明两朝的。而在这些当中,大多数的,都是在赞美满清而贬低大明。
但是当张凡真正到了大明朝,设身处地地生活在这里,感受这里的时候,他才现实际上那些人错的很厉害。
的确,大明朝的政治环境,看起来的确是没有满清只是那么好。可是仔细想想,满清只是,统治者已经将无论是百姓还是臣子全都奴化的非常严重了。
有句话张凡是非常想说的,满清为何那么多圣君?因为大臣不敢说皇帝的坏话。而大明为何那么多昏君,因为大臣敢于说皇帝的坏话。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么说的话,似乎也太过主观了一些。不过若当真是说起来的话,清朝所闹起来的饥荒,实际上并不比大明少多少。更何况,如今的大明也没有玉米之类的东西来种植,再加上这已经来领的冰川期。
不过这些说到底,都只是接口罢了。张凡真正的立场就是,作为一个汉人,不管怎么说,也是有着汉人的骄傲的。而让蛮荒外族来统治,绝对不是他所想要的。
因此,如今摆在他面前的东北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而且并不仅仅只是解决而已,还要解决的非常完美。将来,即便是大明朝改朝换代了,也绝对不能让外族人来统领。
而对于女真人,张凡却并不打算赶尽杀绝。说起来,女真人跟僰人并不相同。僰人传承了数千年,但是却在去年永远地消失了。张凡虽然觉得这可惜,但是却并不后悔,毕竟僰人会有此下场,说到底也是他们自找的。
但是女真人却并非如此。说到底,他们如今会如此,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领了。而若是就因为这个原因,而牵扯到整个民族的话,似乎有些不太合适。
最重要的是,张凡最为以后后来人,心里面却是能够分得清楚。女真人,说起来如今算是外人,但是实际上却也算作是这中华大地上的一员。因此,张凡还是要想出来一个折中的办法才行。
但是不论他想什么办法,如今摆在眼前的这一战,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了。
|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如此忠厚
“说起来,为什么是你在这里?”张凡看着眼前的人,有些纳闷了起来。
“嘿嘿,俺也是被大人的母亲所托,前来护送大人回家的。”来人一副憨憨的模样,笑着对张凡说道。没错,来的正是王德贵。
而张凡,实在是也没有想到,王德贵居然会来到张居正府上门前,等着自己。显然,张凡这才是刚刚回来,家人对他自然是极为关心的。尤其是赵氏,儿子在外这么长的时间,如今这才是刚刚回来,即便是知道他有事缠身,也明白那些都是张凡非得要去做的事情。但是相比起来,原本就应该有很多事情的张凡,赵氏并不担心他忙碌,毕竟张凡是家中的顶梁柱,而且十年寒窗苦,如今总算是出了结果,忙碌也是应该的。但是也正是因为张凡才刚刚回京的缘故,赵氏是有些担心的,更何况如今已经这么晚了,赵氏心里面着实是有些不放心,所以这才是让王德贵来张居正府上看看,顺便接张凡回来。
张凡笑了笑,他自然是知道母亲的用心,只不过赵氏这也是太担心了一些。他不是不能理解赵氏的这种担心,只不过如今他已经身在京城了,这实在是有些不太必要了。
倒也不是张凡犯浑,对于母亲的担心都不放在心上了。实在是因为,这一路上,张凡的心实际上是一直悬着的。从四川开始,他就要突破朱翊钧重重围困,而即便是走出来四川,他跟方月玲两个人上路回京,但是这一路上即便是相安无事,张凡的心情还是没有办法平静下来。
而如今,张凡总算是回到了京城。而这么一回来,虽然说身上还是有着很多的事情要去办,可是毕竟这样也就说明张凡已经是安全了。而这种突然从紧张当中解放出来而变得安全的落差感,的确是让张凡的情绪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
所以今天晚上,他倒是有了些小心思,他想去找卫嫆瑶。说起来,这实在是有些没法子的事情,才刚刚回到京城,放着家里的娇妻美妾不回家,却是偏偏要去外面找女人。张凡似乎在这么一瞬间,已经将自己当初还没有回到京城的时候,对于家人的思念全都放在了一边一样。
当然,这种事情,说起来的确是张凡做的不对,而且也极为不合常理。可是若是放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事情上面的话,这种事情却又是变得非常合理了。
而且,虽然说如今赵氏让王德贵来接他回去,也就是说,张凡想要去找卫嫆瑶的话,就变得有些困难了。可是人就是如此,越是不让他去做,他就越是要去做。就如同现在的张凡一样,明明赵氏都已经让王德贵来了,按理来说,张凡这个时候明明应该回家了,又有王德贵在,应该是没地方去了才是。
可是越是如此,张凡就越是想要去了。说成是叛逆也没错,说他是贱骨头,倒也是如此。更何况这件事情能够又牵扯到一个女人,似乎就更加没错了。总之,现在的张凡倒是铁了心,想要去找卫嫆瑶了。
可是如今,王德贵已经找到了他。虽然说王德贵一副憨厚的模样,但是他的心思那可是一点都不含糊的。不过好在一点,就是即便张凡对王德贵说了自己到底要去干嘛,王德贵显然也不会出卖自己,将自己的行踪跟家里人去说。只不过如此对待王德贵,张凡倒是觉得有些不好。所以张凡想了想,还是打算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骗过王德贵的好。
“不,我还不能回去。”张凡开口说道,“或许今晚都回不去了。衙门里的公文太多了,我得去办完了才行。你回去跟我娘说一声,就说我晚上不回去了,让他们早些休息吧。”这番话张凡倒有一半是说的真的,他的确是要回衙门一趟,拿些东西。只不过他当然不会在衙门呆上一整晚了。
“哦,俺明白了。”王德贵倒也是没有多想,听张凡这么一说,立马就相信了他的话,“俺也知道大人的事情多,大人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俺也是听卫中的人说了,这段时间的确是有不少的事情要大人过目的。既然大人回不了家,那俺就回去带个话便是。不过俺得先把大人送到衙门去才行,要不然俺回去了没法交代。”
对于王德贵如此的负责,张凡倒是没有在意什么,点了点头。说起来,王德贵的确是他非常喜欢的。并不仅仅只是因为王德贵的武艺高强,而更重要的是王德贵这个人,当真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心思。
如果王德贵有些小心思的话,当初也就不会接受张凡将他派往东北去执行那九死一生的任务了。如此一来,他还是能够在锦衣卫中,而且还能在京城里享福,如此岂不美哉!但是王德贵却是没有,他相信张凡,只要听张凡说这么做是好事,能够拯救很多人的性命,王德贵就会去做了。
说起来,王德贵实际上跟王猛一样,都是天生的军人。武艺高强,身手不凡这虽然是两人最大的亮点,但是却也是他们最为基本的东西。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这两个人并不会过多地去问什么问题,只要有了任务,他们就会去做。而做的还非常好。
当然,王德贵跟王猛自然是不一样的,两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看起来冷冷冰冰,而一个看起来则老实憨厚。不过若当真是说起来,在一些特别的时候,王德贵的这个老实憨厚,比起来王猛那种一眼看过去就是冷冰冰的模样,还要更加有用也说不定。
虽然让王德贵来接张凡,不过因为如今张凡已经在京城里了,所以如今就王德贵一个人来,倒也是不怕会有什么事情。
从张居正的家到锦衣卫的衙门,虽然并不算远,不过也有一段距离。如今已经有些晚了,这一路上倒也是没什么人。张凡骑着王德贵牵来的马,两人就这么晃晃悠悠地行着。
“对了,京城的日子,过得惯吗?”张凡突然问道。当初将王德贵收入锦衣卫之下之后,就派了他去东北。而等到王德贵回来之后,张凡就又要启程去四川了。所以在王德贵进了锦衣卫之后,张凡还当真是不知道他的情况。虽然说情况绝对不会差,但是张凡倒是对于王德贵多有关心,不由得问了起来。
“大人,俺好的很。”王德贵还是摆出一副憨憨的模样,“年前的时候,俺不就把婆娘还娃全都接来京城了嘛。不过俺们这一家子,实在是没见过世面,刚开始还闹了不少笑话。如今也都已经习惯了。俺婆娘是闲不住,俺也是没办法。后来正好听说衙门里少个烧火做饭的,俺婆娘的手艺还算是过得去,便是让她去了。每个月还能落得个一两银子。俺家娃已经上了私塾了。对了,说起来这京城就是不一样,不光看着好看,这卖的东西也贵了不少。还好卫中给的月钱不少,不然俺可住不起啊。”
张凡听到王德贵的这番话,是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王德贵倒是一点也没有摆脱他当初就给张凡的那副性子,还是那个模样。不过这也是让张凡更加地看好王德贵了。若是其他人,换了一个环境,自己身份的变化,却也会让自己本身产生变化。
而王德贵却是完全不同,不管身处在什么情况下,他却是从来都没有变过,还是张凡当初见过的模样。并不是指外表,而是他的内在。
看来有句话说的是一点都没有错,“财富和身份并不能改变一个人,只不过是将一个人原本就有的东西放大了”。王德贵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如今在锦衣卫当中,谁都知道王德贵跟张凡有旧,而且张凡非常欣赏他,并且王德贵的武功堪比王猛。如此一来,这段时间虽然王德贵在给张府守门,但是巴结他的人却是着实不少。可是即便是如此,王德贵还是没有丝毫的变化,这个西北汉子,一点都没有变。
“如今我也已经回来了。”张凡对他说道,“王猛和梁超他们还在四川,还得过段时间才能回来。这段时间还得麻烦你了。”
“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王德贵赶忙摆了摆手,“俺如今已经进了锦衣卫了,就是大人的人了,大人想要使唤俺,随意吩咐就是,哪里要跟俺客气。”
“这样也好。”张凡点了点头,“明儿个中午的时候,你就在宫门前等着我,从后天开始,你就送我去上朝吧。”
“俺知道了。”王德贵点了点头。虽然张凡所让他做的事情,对于王德贵来说,绝对是个一步登天的大好机会,但是王德贵对此并没有表现出来什么惊喜,依旧是一副非常平常的模样。
而这也是让张凡更加地看重他了。
在衙门口,张凡看着王德贵离开的身影,心下也是不由得在想,自己能够遇到这么一个人,有他的帮忙,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难以断绝
说起來卫嫆瑶。这段时间当真是让她觉得奇怪。或者说是她一直有件事情想不明白。为什么。她会跟张凡发展到如今的这种关系呢。
明明。她出生书香门第。祖上也有出仕之人。自小阅读女驯。明白妇道二字的含义。所谓三从四德。四德不说。仅说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卫嫆瑶嫁了人。自然是要从夫的。但是她丈夫天生命薄。早早就死去了。虽然是留下來不少的钱财。但是这也让卫嫆瑶伤心了很久。而原本。她的丈夫既然已经死了。夫家又洠в斜鸬那灼萘恕6嵌擞窒ハ挛拮印0蠢韥硭怠K陀Ω没氐侥锛胰ァ<绦痈盖椎慕袒濉V徊还绱艘粊怼5却潘囊簿褪侨绱斯露赖囊簧恕3錾谡饷匆桓黾彝サ奈缷捬2还苁窃趺聪搿R彩蔷圆豢赡茉偌薜摹
但是卫嫆瑶的父母。也相继去世了。
这么一來。这三从。不管是卫嫆瑶再怎么守妇道。但是这该从的人也都已经不存在或者是压根就洠в泄恕
可是。之前也说过了。卫嫆瑶出生的家庭。书香门第不说。祖上也有做过官的。还是这顺天府的官。这么一來。卫嫆瑶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已经是刻骨铭心地印在她的心理了。即便是如今。已经洠в辛巳魏文芄辉偈孔∷耐庖颉5撬约阂谰墒墙约豪卫蔚匕笞×恕
这样的卫嫆瑶。难不成就要这么孤老一辈子。毕竟她的年纪并不大。还有那么几十年的日子要过。而即便是家境殷实。但是显然。钱财却是洠в邪旆ㄏ拍摹<幢闶悄堋R仓徊还且皇倍选6蟠鴣淼脑蚴歉拥募拍恕
卫嫆瑶倒是想过。从此就看破红尘。削发为尼。似乎这么做也不错。但是最终。卫嫆瑶还是洠в醒≡裾饷匆惶趼啡プ摺O匀弧K杂诤斐净故怯兴袅档摹?墒恰<幢闶撬约骸R膊⒉恢雷约旱降自诹袅凳裁础
亲人已经不在了。虽然很悲伤。但是这也是洠в邪旆ǖ氖虑椤6羰撬等缃褚丫瓫'有了能够束缚住她的东西。甚至于她也曾经打开心扉。想要抛开那些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再去接受一个男人。但是卫嫆瑶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