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明国公(兵俑)-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凡心中早就料到了会是这样一番景象,如今他正站在船头,极尽自己的目力向着岸上边观望着,似乎是想要急切地看到谁。只不过这里虽然已经能够看见岸上的人群了,但是毕竟距离还是有些远,他只能看到人群,却分辨不出到底有谁。不过即使看不清楚,张凡依然能够感觉到,自己所期盼的人定然是来了。
船只距离岸边越来越近,两边的人都已经能够听到对方的说话声了,而这时候,人群中的各个面容才渐渐清晰起来。似乎是带着一种魔力一般,张凡朝着人群中这么一打眼就看到了他所想要见到的人,自己的母亲赵氏。而站在人群中的赵氏也看到了张凡,顿时赵氏的眼眶就红了,也不知是感动还是别的什么感情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张凡见到母亲这副模样,眼眶也是通红,眼看着就也要流下泪来。还好,他身边的映月在下面握住了他的手,似乎是在提醒他要注意场合一般。张凡也是及时地止住了泪水,毕竟如今这里有着很多人,他若是流出泪来,让人看到了又不知道会传出去一些什么传闻。
在自己母亲的身边,张凡可以看见,自己的爱妻茹雪,如今正挺着个大肚子,由她的妹妹昭雪搀扶着,目光也是紧紧地看着张凡。时隔三个多月再次看到茹雪的容貌,张凡当真是开心的很。只是这开心的劲头已过去,张凡心里面又不由得开始有些责怪起茹雪来了。如今的茹雪毕竟是身怀六甲,算算日子,从她又身孕到现在也已经是差不多有六个月了,虽然距离临盆还早着呢,但是从她如今那身段便能看得出来,绝对是不方便行动的。张凡心里明白的很,茹雪会出现在这里,也并不是家中其他人的责任,毕竟茹雪那个性子张凡自己是最清楚不过了,平日里那绝对是乖巧可人,但若是当真要执拗起来,谁也拗不过她。再加上赵氏对待茹雪也是宠爱的很,比之对待张凡更甚,这么一想,茹雪会出现在这里也就是正常的了。张凡并不是不希望见到茹雪,相反,他心里面可谓是想极了。但是比起思念之情,张凡更加担心的是茹雪的安全,毕竟她如今怀着孩子,而这里又有这么多人,万一出了个什么好歹,那可就完了。
一旁,还有着骆灵儿的身影,她看着张凡的眼神中,关切还带着一些歉意。。张凡知道她在道歉什么,只不过他完全没有责怪的意思。毕竟骆灵儿不是映月,能够独自行走千里回到扬州,而且若当真是那样的话,张凡反倒是麻烦了。
“大人,是张大人前来已迎接大人了。”一旁梁的声音打断了张凡的思绪。
随着梁手指所指的方向看去,张凡见到了人群中声势最为浩大的一群人。领头的正是自己的老师张居正,后面还跟着一些礼部的官员。说实话,这么个排场是把张凡给吓了一跳。张居正毕竟是内阁中人,身份仅次于高拱这个内阁辅以及李春芳这个老人,而且又是张凡的老师,让老师前来迎接学生,这本来就是说不过去了。而再说张居正那个比之内阁大臣要稍低的身份,礼部尚书,这就更不应该了。作为礼部的顶头上司,其到此迎接已经是一种很高的规格了,高到什么程度呢,仅次于隆庆御驾亲自到此来迎接了。
张凡觉得这是不是有些过火了,自己只不过是下了个江南,查处了一批贪官。那场江南大战当中虽然也是有着他的身影,但是他并非主角,戚继光才是。甚至前期他在指挥作战的时候,那里的形势简直可以用糟糕来形容。张凡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会让礼部尚书前来迎接自己的归来。
或者说,难道是为了自己穿上所搭载的那两个葡萄牙人?张凡脑海中刚刚想到这种可能就放弃了。结合大明朝以往一贯的作风,外国来世不管多么声势浩大,最多派遣个吏部侍郎前来救算不错了,大都是要他们上京去面见皇帝的。
若说是张居正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张凡那是更加不会相信了。向张居正这种谨小慎微的人,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事情。
想来想去,张凡觉得只有一种可能了,那就是这一切都是隆庆的主意,也只有隆庆才会这么做。只不过张凡实在是不知道,隆庆到底是对自己青睐有加才会如此行事的,还是说他只是为了这些船上所装的那些个银子。不过稍后,张凡就可以确定了,因为在张居正的身后,他还看到了许多户部的官员。
每个迎接张凡的人,脸上都带着微笑,不管是假是真,起码让人看起来很舒服。而有一个人则是例外,恐怕他他是前来迎接的人中最为焦急的一个。张凡可以很清楚地看见他脸上那副焦急渴望的表情。那人正是冯宝,如今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东辑事厂的厂督。看到他的那副模样,张凡是打从心里面觉得好笑,看来这冯宝想坐上掌印太监的位置都快要想疯了!
随着大船靠岸,岸上的人群也是立刻围了过来,周围更多的都是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的百姓,大多是来看热闹的,所以现场虽然人很多,但是并不会显得拥挤。
张凡刚刚走下来,赵氏等他的家人就想要上前,但是却打住了,因为张居正领着的人率先走了上去。毕竟朝廷的人,张凡必定是要先和他们说话的,他不由得给了旁边自己的家人一个耐心的眼神。好在赵氏以及茹雪等人也是明白事理的人,再加上张凡如今已经是平平安安地站在他们面前了,他们也就退了回去。
“远德,恭喜你归来,这趟旅程当真是辛苦你了。”张居正走到张凡面前,微笑着说道。
“哪里,老师过誉了,学生只不过是做了陛下交代的事情,何来辛苦之说。”张凡客气地回到。
“你也不必妄自菲薄,你在江南都做了什么,如今咱们这里可是一清二楚。”张居正摆了摆手说道,“何况,文人从军的不少,可是这第一次就成了个将军的人还着实没有几个。江南的战报我们都看到了,怎么可能会不辛苦。”
“呵呵。”这一次张凡没有再反驳,只是笑了笑,随即就一脸疑惑地问道,“老师,这,学生有一事不解。为何老师会亲自前来迎接学生?”
“这当然是陛下的旨意。”果然,张居正说出了张凡心中所想的。
“可是,这也太过了一些吧。”张凡说道,“不说老师您乃是当朝的内阁大臣,就是这礼部尚书的身份,也不应该是来迎接学生的啊。”
“嗯,你说得对。”张居正说道,“不过你在江南找到并且带回来的东西实在是太过震撼了,若不是朝中事务繁忙,陛下都想要亲自前来的。”
“这……”一时之间,张凡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他实在是没有想到,隆庆居然会这么小题大做。虽然这几千万两银子的的确确不是个小数目,可是为了这些银子,隆庆这一国之主居然想要亲自前来,莫非他当真是穷疯了不成!
实在是憋不住的张凡,终于开口问道:“老师,这……是不是有些太过了,虽然学生在江南的确是查没了大批官员贪赃的银子,可是还不至于让陛下如此吧!”
“你说银子?”张居正似乎是被张凡的话给问住了,过了一会才说道,“哦,你说那些银子啊。嗯,几千万两的确不是个小数目。这不,我身后不是跟着户部派过来的人,专门就是为了那些银子的事情。不过你好像搞错了什么事情,你觉得陛下会为了银子的事情而如此兴师动众吗?”
“这……恕学生一时无法想起,到底是什么东西能让陛下如此兴师动众?”张凡问道。
“就在昨天,得知你今日即将回来的太子殿下很是高兴,擅自跑到早朝上去了。”张居正说道,“当时陛下也是高兴,就并没有责怪殿下。殿下见陛下不怪,就更加放大了胆子,说了一番江南的见闻。当时,下面的那些大臣才知道,原来前些日子,殿下一直都在你身边。都说难怪太子知道江南战事报回来之后才现身。”
“这……实在不是学生的原因。”张凡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我知道。”张居正接着说道,“不过殿下他后面所说的那句话,当真是把我们都震住了。”
“殿下他说了什么话?”张凡赶紧问道,他是被张居正的话给弄出了兴趣。
“殿下说,你找到了那方‘传国玉玺’。”张居正说道。
听到这句话,张凡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隆庆会如此兴师动众,是为了这件事情啊。
第三百零八章 帝皇执念
自从传国玉玺这东西在唐末遗失之后,之后的朝代,各个时期的帝王都没有放弃过对它的执念和寻找,但是最后也都无疑不是不了而终。。
渐渐的,传国玉玺由一方代表着天下最高权力的玉玺,变成了一种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事物。每个帝王都想要得到它,然而它却是再也没有现身过。
大明开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有着几大憾事,而其中之一就是没有找到这传国玉玺。因为朱元璋的这种执念,大明一朝一直到嘉靖皇帝之时,各地每隔上几年就会有人报出消息,说找到了传国玉玺。最后,证明这些全都是让人空欢喜一场的闹剧。有的要么就是假货,只不过区别在于有的假货制作的比较用心,让人分辨之时稍显费力;而有的则是假的太厉害了,一样就能看出来是假的。而有的消息则完完全全就是子虚乌有的假消息了。
前日在朝堂之上,众臣听到朱翊钧说张凡找到了传国玉玺,当时的气氛很怪,众人一时之间都没有了声音,而随后则是议论纷纷,还夹杂着巨大的笑声。在他们的心里面,由于这两百来年的见闻,早就形成了这么一种惯性思维,只要有人说他找到了传国玉玺,那必然就是假货。而如今,没想到张凡这个隆庆宠信非常的人,又是大明朝状元,并且是连中三元的人,如今居然也会用这种消息来获取皇帝的目光。
当时的朝堂之上,就要数高拱笑的最厉害。前几日他才刚刚被张凡摆过一道,如今却见到张凡竟然摆出了这么一个乌龙,他自然是高兴的很。
而没有笑的人也有。朱翊钧就不用说了,他亲眼见过,自然是没有笑。李春芳也没有笑,反而他那张仿佛永远是古井无波的脸上居然露出了一丝疑惑的表情。李春芳其实是在诧异,张凡他不是不知道,虽然两人之间的接触不多,但是李春芳还是可以说张凡并不是一个会靠着这种消息来哗众取宠的人。而如今,朱翊钧既然说张凡找到了传国玉玺,那么就有了另外一种可能,莫非张凡真的……
张居正也没有笑,面无表情的他却是和如今朝堂上的大部分人都抱着同一种心思,他也不认为张凡就当真能找到真的那一方玉玺。但是他同样也不会相信这是张凡明知道是假的却故意这么说的,在他看来,张凡铁定是被什么人给骗了。
而最后一个没有笑的人,却是如今正坐在皇帝宝座上的隆庆了。隆庆的心思很简单,就跟他所有坐过大明朝皇帝宝座的先祖一般。对于隆庆来说,自他登基以来这些年,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个消息。虽然以前的种种他也是听过,甚至看过不少,心中也早就已经有了一种传国玉玺已经消失无踪,无法找到的心思了。可是真正轮到他这里的时候,他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希望张凡当真是找到了玉玺。再加上,隆庆对于张凡当真是信任的很。如此几个因素聚合起来,隆庆心里面就越发地相信张凡当真是找到了玉玺。
当时,隆庆就立刻发问朱翊钧,问他那方玉玺的事情。
“哼,我知道你们在笑什么,不过我可不认为那东西是假的。”这是朱翊钧的原话,他是看着下面的朝臣,用着颇带气氛的口气说道。
“钧儿可曾见过那方玉玺?”隆庆继续问道。
“会父皇,儿臣岂止是见过。”朱翊钧说道,“太傅曾将那玉玺交予儿臣保管。最后儿臣怕放在身上不放心,这才交给了太傅保管。”
隆庆听朱翊钧这么一说,顿时起了性质,追问了起来。
朱翊钧也不含糊,对那方玉玺详加描述了一番。谁曾想到,听完了朱翊钧的描述之后,下面的那些大臣们笑得却是更加厉害了。特别是朱翊钧说,玉玺上的刻字,着实是与李斯所流传下来的字一模一样的时候,下面更是大笑了起来。朝堂之上的这些人,大多是文官,舞文弄墨更是家常便饭。这临摹书法一道,谁人没有做过。若是普通练笔之作,或许字中会带着个人的风格比较容易辨认。但若是可以模仿的话,也很难让人看个究竟,却始终不过镜花水月,总有能识破的一日。
而朱翊钧却毫不在意群臣的嘲笑,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将张凡得到那玉玺的过称全都说了出来。
听到这玉玺居然是被一个贩料的小贩运到扬州的,下面的人笑的就更加厉害了。之前那些玉玺的来历,虽然全部都是假的,但是也总是免不了要扯出一个扑朔迷离的来历,总之就是玄之又玄,让人一听就不是凡品由来。然而张凡的这个倒好,真可谓是低贱到了不行。
然而当朱翊钧说出了这方玉玺究竟是从何处被人找的时候,下面的笑声却是小了许多。大明朝这么多年一来,假传国玉玺的消息是不断涌出,而众人也是把这当成了一个笑话来看。虽然是笑话,但是听得多了,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对它有所了解。而朱翊钧所说出来的地方,也正是众人所知道的那个地方,河南古都洛阳。
传国玉玺遗失几百年的时间,而最后的记载,则正是出现在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人所击败,他环抱传国玉玺登楼自焚,玉玺也就从此下落不明了。
当时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这件事情或许是有人为了故意欺骗而炮制出来的假消息,那方玉玺根本就不可能是从洛阳找到的。但是隆庆却不这么想了,或者说他不想这么想了。直到如今,听了朱翊钧的叙述,他心中那股很小,甚至可以说本来并不存在的欲望却是突然间膨胀了起来。
众所周知,自始皇帝命人将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命丞相李斯以小篆相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之后,这防御系便成为了“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而之后的历代帝王皆是以得到此玉玺为符应,奉若珍宝,国之重器。得之则象征着其“受命于天”,若是失去了则表示其“气数已尽”。凡是登基大宝儿手中无此玺印者,皆是被讥笑为“白板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虽然隆庆并非是开国皇帝,但是由于其祖先朱元璋对于此事的遗憾,而影响了大明三百年以来的皇帝,隆庆也免不了这个怪圈。虽然有明一朝,之前也有人提出过传国玉玺不过是镜花水月,并非什么太过重要的东西,然而这也只是某一些人的想法,或者是规劝帝王的言语而已。而对于帝王来说,又有哪一个是不想要得到此物的呢!
虽然只有一个来源之地的消息,很多情报都不足,无法确定这东西就当真是那传国玉玺。但是如今,朱翊钧所说出的消息带来了希望。这是一个选择题,而答案无非就是真的和假的两个。思量之下,隆庆做出了决定,让张居正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前去迎接张凡,一来若是那玉玺当真是传国玉玺的话,以张居正礼部尚书又兼内阁大臣的身份虽然稍显低了些,但是也还说得过去;二来若那方玉玺是假冒的话,让张居正去迎接张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多就是说隆庆太过重视张凡了而已。
这才有了现在这幅场景。
“我说,远德啊,你怎么也弄出了这种事情。”张居正有些为难地说道,“须知,这方玉玺若是假的,那可就是欺君之罪啊。到时候,就算是陛下他不追究,可若是有人想要恶意告你的状,弹劾你的话,那就算是陛下也保不了你啊!
“你难道不知道,以前放出自己找到了玉玺的人,大多都是一些与仕途无关的平民百信之流。这显然是背后有人操纵的,若是玉玺是真,那人再站出来向皇帝领赏。但若是那玉玺是假,皇帝对于一个‘不识货’的百姓也并不会有什么责怪,一笑了之罢了。可是你这倒好……”
张居正说的很明白了,虽然他没有说会有谁想要弹劾张凡,但是张凡心里面已经是一清二楚了。前几日,他锦衣卫的奏报就已经告诉了他这些日子在朝中的事情,对于高拱对自己的弹劾,他并不感到有什么惊讶的。
而张居正所说的一点也没有错,在如今两人看不见的地方,高拱正在谋划着下一步的弹劾。之前的两次他都让张凡给逃了过去,正在失望的时候,没想到张凡有给了他这么一次机会。而高拱又怎么会有不好好利用一番的理由呢。
“老师所说的这些事情,学生心里面都明白得很。”张凡说道,“只不过学生会这么认为,却也是有根据的。”
“哦?你都有些什么根据?”张居正问道,“你就能够确定那方印玺就是真的。”
“学生不能。”张凡说道,看到张居正的眉头皱了起来,张凡赶紧加了一句话,“但是学生也丝毫证明不了那方印玺是假的。”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三百零九章 真假难辨
张居正听了张凡的话,若有所思。。
仔细地想一想,张凡所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错。对于传国玉玺这种各代帝王都视若珍宝的东西,对于其的描述反而是少得很。虽然到今天,人们还是能够从各种典籍之中查到对它的描写,但是撰写那些典籍的人实际上有很多都根本没有看清楚过玉玺的真模样,很多人只不过是离着非常远的距离匆匆一瞥,并没有看的非常真切;而有的人则更是压根就没有见过玉玺,只不过是偶尔见到了什么大人物,听人家叙述一番罢了;更有甚者,其消息的来源更是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的来历,或者他是看别人写出来的书中的描述,才知道了一些。
说到底,这传国玉玺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众人还是没有个定论。毕竟如今这个时代距离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也有六七百年的时间了。这么长的时间,别说是遗忘什么事情,就是一两个强盛无比的朝代都已经是销声匿迹,不再被人们所提起了。
而传国玉玺这种一直都被人们追捧为至宝的东西,也正是在这几百年当中,被人们所不断的相传,在相传之中继续被神话。到了现在,早就已经被人们传的不成样子了。什么闪耀金光、透露祥瑞那都已经可以算作是小儿科了。更有甚者,什么金龙环绕好似游动、周身围绕着紫气缭绕等等。总之,这么一件本来只是被作为帝王信物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已经被传言说成了无比奇妙的东西。
这虽然只是人们在没有机会一睹其真面目之时所产生的幻想之外,更是一种对于幻想中的事物的猜测。然而,就正是这种猜测,却是更加地让人们远离了真实。
张凡说他无法确定他自己手中的这方玉玺是真品,因为时至今日,关于玉玺的传闻以及各种各样的证据实在是太多了,要是这么一一对照的话,这天下根本就不可能有那样的东西。但是张凡换了个思维,他说他同样是丝毫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一方玉玺是假货。
张居正初听到他这番话的时候,还有些诧异,因为对于中原大地上所诞生的文化思想来说,从来都只是证明,却没有过反证的道理。但是当张居正平静下他内心的诧异好好一想,张凡所说的话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不要总是想着应该如何如何查找典籍,观察证明这是一件真品。,想想看应该如何证明这件东西不是一件假货。看起来这只不过是将思绪倒转过来,并没有做出什么改变。其实不然,这么一来的话,有很多事情都要重新对待了。
张凡其实只不过是利用了这么一种心态而已,毕竟若要是真的想要证明这东西是真的话,恐怕高拱的那份弹劾张凡的奏章是必然会送到隆庆面前去了。毕竟张凡所得到的东西,虽然是晶莹透亮,美丽的很,但是它距离那些什么紫气缭绕、闪耀金光之流,实在是相差甚远了。
但若是想要叫他们证明这件东西是假的话,那就好说话了。原先那些个抽象无比,只能在想象中出现的论据,在这个时候就失去了作用。只要他们无法证明这件物品是假的,那么他们也就只有承认这东西是真的这一条路了。若不然,难不成还有不真不假这种模棱两可的答案不成!
张居正听明白了张凡所要说的话,心里面这么一想也是稍稍放心了下来。不过随即,他也就担心起另外一种情况来。
假冒是一门很有学问的东西,既简单又复杂。不论是要假冒一个人,或者是造假一件事物,还是编造一段谎言,有的只不过是随意施为而已,而有的则是用尽了心思,想要做的尽善尽美。可是谎言终究是谎言,其带了的除了欺骗之外,也有着很多不能够确定的因素。
有的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所营造的假象,那必然是一件声势浩大的工程,也必将会引起很多人的关心。而围观的人数众多之下,也必然会让很多人对它感兴趣。如此一来,成为众人目光焦点的假货,时时刻刻在被别人围观着。这么一来的话,总会有一天,谎言会被人拆穿,假象也会被人完全识破。
而若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谎言或者是事物,所引起的注意力就要小上很多。而随之,被拆穿或者识破的几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可是张凡将要亮相的这件事情不同于一般事务。不错,这东西的的确确是一件非常之贵重的东西。可是就因为它实在是太过贵重了,却反而又产生了一种优势。
从秦朝以后,皇帝的印章,也就是玉玺一共有六枚,分别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而有一方玉玺并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了。
一旦这东西被人们认定为真品的话,呵呵,那么它将成为大明统治者的象征。而这种象征意义要大过实际意义太多,将来等待着它的也只有受到各代帝皇的膜拜和瞻仰而已。等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出了皇家的直系子孙之外,想要再进军里接触它,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甚至于,只要这东西被承认是真的,到时候隆庆必然会让张居正马上着手编撰一部有关于如何保存它的详细礼仪大典。而且不用多想,这部大典也必然是有着众多的行为尊则来约束种种行为。到那个时候,就算这方玉玺是假冒的,也绝对不敢有人说出来。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说的过去的事情。然而对于张凡来说,他心里面根本就没有怎么多考虑这些问题。也不知道是出自什么样的自信心里,还是有着什么确凿的证据,他就觉得这方玉玺一定是真的。
“远德,既然你已经上岸了,估计如今你已经到了的消息现在恐怕已经是传回宫中去了。”张居正说道,“你看,你是不是现在就跟我会宫中去?”
“这……”听到张居正的话,张凡倒是有些犹豫起来了。眼光也是不自然地向着边上瞟了过去。
张居正本来还在奇怪,他根本不知道张凡为何会犹豫。毕竟隆庆如今肯定是要急着召见他,而且他从早朝上出来之前,隆庆已然是跟他说过了,要他在张凡上岸之后,立刻就带他回宫中觐见。如今张凡却是这么一副迟疑的样子,他好奇之下也不由得顺着张凡的目光看了过去,这一看他也就释然了。
“快些去和令堂说一声,毕竟这么长时间离开家中,家人定然是想你了。”张居正说道,“不过你可也要快点,毕竟陛下和那些个大臣如今还在宫里,那可是专门等着你呢。”
“多谢老师。”张凡拱手向张居正谢道,正打算走过去,却又停了下来,对张居正说道,“老师,学生有件事情要跟你说,也不知太子殿下告诉了您没有。”
“哦,什么事情?”张居正问道。
“学生在江南的时候,碰到了两个人,两个随着咱们大明的商船回来的葡萄牙人。”张凡说起了这件事情。
“葡萄……牙?”张居正似乎是第一次听到这么个名字,根本就闹不明白,“这葡萄还有牙?”
“不是。”张凡听到张居正的话,有些哭笑不得了起来,“老师,他们不是什么葡萄,他们是两个人。他们的国家叫做葡萄牙,也就是咱们这里所称呼的佛朗机。”
张居正听到“佛朗机”这三个字就恍然大悟了。葡萄牙与大明朝虽然是远隔万里,而且距离大明朝开放了海禁,允许私人出海经商贸易到现在也不过才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两国之间的往来却是早在百年之前就有了,而且所连接两国之间的也是贸易,而且是最为暴利的军火交易,大明朝如今所拥有的佛朗机炮就是通过当初从葡萄牙商人那里购买来的那些仿制出来的。
“老师,正好您不就是礼部尚书吗,您可以去忽悠……这个,哄哄他们。”张凡小着声音对张居正说道,“这两人一男一女,男的是外交大臣,说来就跟老师你们礼部的官员一样。而女的却是个军人。他们这次来其实是想要对咱们大明西南边的印度用兵,侵占他们的领土什么的,特此来向咱们讨个说法。我的意思是,那里怎么样和咱们没什么关系。不过咱们或许可以从他们那里捞些好处回来。”
“你的意思是……”张居正虽然已经知道了张凡的意思,但是他还不明白他到底想要说什么。
“那佛朗机炮,咱们如今虽然已经是能够仿制了,但是还是有许多问题。”张凡说道,“咱们可以趁着这次机会问他们要拿佛朗机炮的全部资料。甚至于,或许凭着老师您的三寸不烂之舌,还能要来些别的东西也说不定。”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三百一十章 亲人思念
张凡走到自己的母亲赵氏的面前,看着母亲的脸。。虽然赵氏还是如他离开之前那样的美丽,但是那张慈祥的面孔上却是显露出了一种病态。虽然赵氏的身子看起来依然是健康的很,但是张凡可以看得出来,那明显就是长期的焦虑所引起的。在张凡的记忆中,赵氏以往就是如此,只要一有心事,她即使把心事藏的再深,但是张凡还是能够看得出来。
而如今,赵氏这副模样张凡心里明白得很,这完全就是因为赵氏这么些日子一直在担心他所造成的。特别是前段时间,江南发生战事的消息传过来,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