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晚间饭厅之中,也备好了热气腾腾的饭食。有这次出门带回来的野味不少,顾瑾又吩咐厨下,弄了几个小铜釜。釜下堆满了炭火,釜中放入野鸡、菌子、木耳,熬成高汤,然后把新鲜的鹿肉用姜汁、米酒腌过,切成薄片,和冬日外面难得的新鲜豆芽、白菜、萝卜摆在一起,一碟蒜泥清油调成的料碟端端正正放在面前。
林羽之处理好前院事务,才回后院,晚饭已经备上了。府里人员也已经都到了,除了桃红、柳绿二人陪着林羽之夫妻二人同桌而坐,花婆婆带着荷叶、夏竹在另一矮几上坐下。
林羽之笑着吩咐道“冬日这样吃,既热闹又舒服,只要把这些肉片、菜蔬夹起放在汤中,片刻就能煮熟。如此热食,最为妥帖。你们自己夹肉,在釜中沸煮刻,肉色发白就能用了。若是觉得不辣,还可自己添些蒜油。都不必拘谨,大可尽兴而为。”
交代好了,见众人都开始动筷,林羽之才兴致盎然的举起筷子,夹了片鹿肉到高汤之中。很快肉片就卷了起来,夹起肉,轻轻在蒜碟了沾了沾,放入口中。这是鹿身上最肥美的一块,浸润了姜汁米酒,丝毫不觉得腥膻,入口既化,只余浓香回荡。
又夹子一块牛肉,沸煮后给顾瑾放在盘中,丫鬟都被打发了,照顾妻子就是自己的责任了。
“瑾儿实乃贤内助,为为夫查漏补缺,心细如发,姨娘定然更加欢喜。”
自己到底是男人,往往目光注视的还是外面,而小妻子却能在第一时间想到给姨娘送礼品过去,也是代自己尽孝,后宅之事交予她,亦令人放心。
众人刚刚开始用饭不久,却突然听到外面的禀报声,“老奴来迟了。”接着就有一年老妇人掀开棉布帘,走进饭厅。
来人正是林羽之的奶嬷嬷姜妈妈。
林羽之不防备竟然是她,和顾瑾对视了一眼,看到妻子眼中的一丝茫然,这才想到自己这个奶嬷嬷平时是不太显眼的,在府里平时也很低调,后来跟着自己到了外宅,倒是一直以养老的老太太自居,没什么存在感。
而自己对这个奶嬷嬷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显然小妻子也是忘了她这一号人物,今天是没有请她的,这就有些尴尬了。
林羽之有些不好意思,忙起身让道“姜妈妈快快入席,今日没有外人,大家都勿见外。”
顾瑾也忙示意荷叶加碗筷,请姜妈妈与花婆婆一处坐下。
“少爷也快用饭罢,想来少爷出去这半月有余,在外面哪里有家里舒坦,府里的饭食合该多用一些。”
姜妈妈并不推辞,大刀阔斧地坐下,推让了两句就开始用饭了。
林羽之很快就恢复了泰然自若,又开始照顾妻子用饭,这件事虽然稍嫌尴尬,也算是一个疏忽吧!以后多注意一些便是了。
其他人也都心思各异,继续用饭。
姜妈妈通过这件事情的试探,认为自己在少爷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今天这件事情也给了这位新少奶奶一个她管理内务上的失误,这怎么说也是一个小把柄吧!如此,自己再去找她说起儿子的差事,她就必然没有办法推辞了。
这件事情并未被林羽之放在心上,不过是件小事情罢了。林羽之现在最关心的,当然是回到了自己舒服的窝里,抱着温暖柔顺的小娇妻好好亲近一番。
窗外已经开始大片落雪了,更是静夜之时,万籁俱寂中,立在窗前能听到雪落沙沙。室内却是一派温暖迹象,仿佛被隔开的两个世界。
最近在外面,终究是不方便,林羽之也很是禁欲了一段时间了,今日又吃了鹿肉,哪里还很肯罢休!
夫妻说话间,林羽之已经打横把顾瑾抱到了床上,然后伸手解她的衣带,一边又伸了手过去解自己的衣服扣子。很快林羽之便上身光裸了,而顾瑾上身也只剩下一件嫩黄色肚兜。林羽之把小妻子推倒在枕头上,自己忙俯身压了下来。
林羽之低头开始亲吻妻子的眉眼,一路蜿蜒而下,含住唇舌纠缠,感到妻子的手收紧,努力的回应着自己的亲吻。很快鹅黄色的肚兜轻飘飘的被扯落,室内温暖,薄薄的锦被轻搭在二人身上。情不自禁的嘤咛声慢慢传出,得了鼓励,上面的身影自然更加卖力起来。
兴致越来越高,翻来覆去换了几种姿势,不断变换角度,时浅时深。旷了这些天,要想让他今天草草收兵,真的是办不到。不过,最后体谅辛苦,还是意犹未尽的罢了手,然后懒洋洋的要了水。
水提进浴室,外头点了烛火,值夜的人又退了出去。魏楹这才坐起身子,撩开床帐抱着已经昏昏欲睡的沈寄进浴室去。
。。。。。。
次日清晨,林羽之早早起来用饭后就起身前往书院了。停课已近两个月了,是时候收收心,好好读书,备战明春的会试了。会试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相同。
虽然已经有了乡试的考试经验,但会试是全国范围内的考试,各地最优秀的举子参加,可谓是群英会萃,皆是精才艳绝得人物,实在不容小觑。
实在不容懈怠呀!
……
第三百六十九章生怨
顾瑾未与林羽之一同用早饭,昨日实在闹得太厉害了,整个人就像被车轧过一般,今日更是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
也多亏是在外宅,无需晨昏定省,也不用侍奉公婆,才有这难得的好日子。
起身后依旧是一脸哈欠状,独自坐在早饭桌旁,举粥匙的样子好似在梦游,看的丫鬟荷叶都连连摇头,“好在少奶奶托生成个女儿家,若是个男儿身,三更读书四更早朝的,可怎么是好?”
顾瑾不以为然,现在自己看得很开,内宅里的事务并不是很多,所以她让花婆婆安排负责卯正点卯,然后安排一日的工作。她自己则在早饭后查点事务,对清账目,而第二日的工作则在前一日晚饭前就分派好,只需时不时的突击抽查一番,效果到也颇佳。
花婆婆对顾瑾颇感无奈,总要拎着她的耳朵唠叨一番,谁知顾瑾却振振有词,“既然成果一般无二,为何非要折腾自己呢?”
想到小小姐以前过的日子,花婆婆又狠不下心来约束她了。只板着脸唠叨,“年轻时辛苦些,待儿孙满堂了,自可以好好歇息。”
这话顾瑾自然并不认同,明亮的眼睛闪着无辜的反驳,“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家年轻媳妇是没这个机缘,我如今若不好好保养自己个儿,岂非暴殄天物?婆婆就放过我这一遭吧!”
花婆婆对上顾瑾,口才就降了好几个档次,只能瞪着顾瑾干生气,小小姐在外看来是最乖巧温顺,只有她知道,‘乖巧’应该换成‘乖觉’,‘温顺’其实是‘阳奉阴违’,满肚子听似有理的歪理,笑容可掬的挨着你,眯着弯弯的大眼睛,貌似请教的跟你笑着‘讨论’。花婆婆很无奈的承认,自己不是小小姐的对手!
顾瑾边用饭边察言观色,知道差不多了,便笑眯眯的劝解道“婆婆的心意我知道,可这样的好日子我也不知能受用几天。若有朝一日咱们回了永安伯府,我还不得老老实实的天不亮去请安,没准还得站规矩,且趁着如今好好歇息才是真的。”晚间太过劳累这件事情,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的。
“会回去么?”花婆婆狐疑道。
顾瑾呵呵笑道“到底是一家人,也说不定会不会回去。”
花婆婆叹了一口气,当下便不多说什么了,只严厉约束一干府里丫鬟仆妇。
这个顾瑾到是没有意见,也知道谣言和流言的力量,若放任内宅人事松散,没准会有什么话传出去。若是一府的人事成了骰子,那可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顾瑾刚刚用过饭,姜妈妈就踩着点的过来了。
“少奶奶安。”姜妈妈进来先福了福礼,又接着说道“少奶奶也太松散了些,都这个时辰了才用早饭,若是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这话可就不单单是劝戒了,几乎是教训、质问的口吻了。
顾瑾闻言,有些皱眉的说道“妈妈所虑甚是,我自当严格管束府内众人,若是府中之事都随便乱传,又谈何家法!”
姜妈妈被这句不咸不淡的话一噎,也不好再往下接话,面上挤出一丝笑,“是当严格管束府里众人,我看现在的牛管事到底是年轻些,以前不过是少爷手下的一个小厮,一府管事这样的职位交与他,总是稍嫌不妥了些。”
“那依妈妈所言,当如何是好?”顾瑾眉头皱的更深了,看到花婆婆在旁边也频频地向自己递眼色,但还是顺着姜妈妈的话头问了一句。
一听有戏,姜妈妈暗自得意,到底是新妇,这不几句话便能说妥了,忙回道“少爷的奶兄,就是我的两个儿子,一直在伯府的产业上任管事,做事是极妥贴的,现在府上正是用人之际,自然不好让他们躲懒,正该让他们到府上来帮忙才是。为少爷看管门户,管理府务还是能够胜任的。又是这么亲近的关系,自然再无不尽心的。”
顾瑾这次算是听明白了。怪道姜妈妈这两日如此反常,这是想为他的两个儿子谋划差事呢!这倒也无可厚非,但是上来就想顶替牛管事,管理府务,这就有些越矩了。
这么重要的职位,岂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可以胜任的,那可都是夫君的心腹才行,这姜妈妈未免也太异想天开了些!
但她到底是夫君的奶嬷嬷,也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她,总是要留几分脸面的。顾瑾略一思索,才微笑着说道“不瞒妈妈,这牛管事的差事乃是夫君亲自任命,就连我也不敢制肘的。不过我这里到有两处产业铺子,需要人来打理,不若让奶兄两人到我铺子上任事,也算帮了我的忙,妈妈以为如何?”
姜妈妈听到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十分不满意的,胸内的火气又冒了出来。这新妇对自己着实不逊,昨日那样的宴饮就没有通知自己,若不是自己知道消息,这样的事情在内宅传开,自己还有什么脸面!
现在自己求到她的面前,她还是一再的推委,拿个铺子就想搪塞自己,实在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少奶奶说的是什么铺子产业?我那儿子可是在府里工坊上任管事的,更是被大老爷看中。”你可别想随便找个差事哄我。
顾瑾眉头皱的更深了,这姜妈妈今日如此反常,又如此难缠,府里的老人都依着自己的老资格,要挟要差事,那这府务还真就要乱套了!
花婆婆看着小小姐为难的神色,忙接着说道“少奶奶的铺子虽然不大,但不是刚刚接手嘛,慢慢经营,总会好起来的。有奶兄相助可不就更是如虎添翼,您老说是吧!”
姜妈妈再次被哽住,再看看新少奶奶也是一脸的认同神色,显见的是毫无余地了,心也沉了下来。
“呵呵,谢过少奶奶厚爱,可惜老奴儿子不善铺子经营,恐无法效力。”
姜妈妈很快告辞离开了。
顾瑾却是有些忧虑,毕竟此人是夫君的奶娘,关系不比别个。
。。。。。。
第三百七十章腊日
“这奶嬷嬷的要求实在太过了些,小小姐驳了她也无话可说,便是她闹到少爷跟前,这样的管事差事也不是可以随便任用的,小小姐也实在不必忧虑。”
花婆婆岂有看不出顾瑾的担忧的,但这件事不论姜妈妈怎么处理,姑爷也不会依她的,这段时间对这位新姑爷的感觉越加的好了,人品、学识自不必说,对小小姐的看重才是最让人放心的。
“也罢,我再好好和夫君说说吧!到底是这么一层关系,若是那奶兄得用,到总比别个好些。”
外出半月余,府里府外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的,顾瑾很快便忙开了。
。。。。。。
林羽之返回书院后,见过山长、讲师,自然是一番勉力,就又开始了备考的日子。
谭师兄也早已回了书院,身体已完全康健,又是新婚的滋润,很是容光焕发,丝毫看不出病态,仿佛那个生死垂危的情状并未出现过。
而蔡冒还并未回归,想来或与山西新政推行有关,遇阻的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只是不知其中牵扯到的反对势力阻力有多大。
林羽之现在也只能盼望他能早日帮助兄长料理好政务,尽快回返。
何琪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早早的就回了书院。
书院对于明年春闱备考的举子们设置了专门的课业,便是所谓的开小灶了。
除了林羽之几人,尚有十几人未第的举子,这些人几乎是书院的全部精英学子了,年龄也是不一,大者有三四十岁的年纪,依旧在刻苦攻读,其毅力令人叹服。
整个学堂氛围是很肃然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林羽之更直观的感受到了紧迫,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力。
无论如何,再苦读三个多月,拿出了备战高考的劲头,拼上一把吧!
。。。。。。
大雪纷飞,连着已是下了两日了,法华寺后山一侧山道上,两个旧袍烂衫的健壮青年各背着一捆干柴,在山道上蹒跚前行,步履艰难。
方大华今日带着兄弟方大力进山砍柴,背上背着沉重的柴薪,手里还拎着一只兔子。
“大哥,这两天雪下这么大,本就难砍柴薪,寺里却又要多送柴,却又不多给银钱,唉,我们兄弟要在山中呆上半日才行,这几个钱是越来越难赚了!”
方大力边走边向兄长抱怨。
“这样的差事不知多少人肯干呢!不是我和寺里的伙夫和尚关系好,那能轮到我们兄弟。”
方大华兄弟二人是壮劳力,养活着一家子人的生计。除了爹娘,还有两个妹妹。一家子租了东家十亩地,今年便是收成不错,但东家的租子收的却与以往更多,剩下的这些收成和往年一样。便是方大华兄弟再气愤也无计可施。
口粮不够,少不得还要在别处琢磨。
入冬的天气,大户人家哪里还需要短工,也是方大华和法华寺里的伙夫有些交情,寺里冬日里又颇需柴薪,这才揽下这活,好歹能挣到些银钱,补贴家用。
“大哥,那这兔子咱们能留下吗?我们都多长时间没尝过肉了。”
方大力想想很久之前吃过的大口肥肉,咽了咽口水。
“臭小子,这个兔子让你吃,不够一顿饭的,这个给了老孟,还能换些口粮呢!”方大华呵止了兄弟不实际的想法。这转眼就要过年了,不多准备些口粮怎么成。两兄弟现在都十七八岁了,家中贫寒,连婚事都没得着落。
“哎,哥呀,他们这和尚还要兔肉吃,呸,亏得还有那么多人信他们。”方大力很不以为然,这不是他们第一次给和尚们野物了。
“休得胡说,一会把兔子包好了,别让人看出来。”
方大力哪里敢驳兄长的话,托托后背的柴,继续往前走。待向前看过去时,就见前面一个干瘦的少年人,歪倒在了路上,一捆干柴散在路边。
“大哥,这边有人晕倒了,快看看。”
。。。。。。
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
《礼记·郊特牲》有云:“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就是指一年中的第十二个月,需要用来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者同猎,因此十二月便称之为腊月,而腊祭这一日,便是腊日。从周代就有举国欢庆的习俗,到了汉代定腊日为冬至后三戌,后有五行之德的说法。后去掉了五行不固定的日子,定为腊月初八。
至于腊八粥的来历,原来农历十二月初八,传为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所以佛寺僧众都要诵经演法,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斋僧,以示纪念。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这日,厨房里早就备好了粥品,林羽之一声令下,早饭立刻就摆了上来。除了常吃的点心鸡蛋羹外,便是今日专门烧的腊八粥。这也是顾瑾特意安排的,粥里放了五谷、各色豆类和蜜枣,软糯浓稠,色泽鲜亮,只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都是当季新粮,又有黍米这种黏性较大的谷物,加之甜丝丝的蜜枣,吃起来自然香甜无比。
一过了腊八,也便渐渐有了年味,新年也一日近了一日了。
早早用过腊八粥,林羽之携小妻子回了永安伯府,今日府里是要开祠祭祀的,又是家宴,林羽之自然不能缺席。
而永安伯府,也已开了宗祠,林大老爷开始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
今年无论是腊八祭祀,还是准备过年的一应事宜,林府的主子们可谓是十分的郑重。这也是基于今年林府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二老爷的升官,还是大老爷谋职,再到林羽之中举,都足以值得告慰。
是以林府主子们一声令下,今年的腊八节,林府是十分热闹的。
。。。。。。
第三百七十一章大捷
腊日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今岁宫中的腊八粥一共置有六锅,第一锅敬神佛,第二锅进宫,第三锅赏王公大臣,第四锅赏文武大员和各省封疆大吏,第五锅分给众僧侣,第六锅作为施舍,可见这粥的金贵。
今日早朝并未因为这个节日而停朝。荣景帝端坐朝堂之上,接受众朝臣叩拜。
今日众臣列席齐全,更甚于大朝会。
而最令人震惊的却是,兵部尚书马光辉奏报,刚刚接到西北军报八百里加急,西北平青军大捷,叛军十万大军全部被擒!这个消息来得正是时候,好像给朝堂上又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一样,众人皆无法抑制那激动的心情。
相较于朝臣的激动心情,荣景帝就要淡定多了。这个消息,在两天前已经由八百里加急奏报朝廷,但荣景帝一直未予公布,而是选在腊日之时才爆出此事,其震撼效果无疑更加显著。
群臣激动,道贺之声不绝于耳。
此次平青大将军许中琪成功收复被叛军占领的青海地区六十万平方华里的领土。围歼击溃叛军主力,活捉了叛军亲眷,叛军酋领眷属和其它从属史员。
荣景帝大喜,加封许中琪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
并由许中琪率军献俘,再行封赏。
其后十万叛军的后续处置问题,成为朝臣议论的重点。
十万叛军数额实在巨大,如何消化这些叛军,也成了当务之急。
“臣启奏:此叛军当化胡为汉,臣奏议分化而治,一则:行苦力,筑工事,修河道,建桥梁,打磨其斗志,消磨其锐气。二则:改牧为耕,溶于农事,教化愚民,可令叛民归心,依附朝廷。我朝天威,必令八方归附,万民朝贺。”
吏部尚书杨铭时乃保和殿大学士,领军机要职,类首辅之尊,奏报亦十分中肯。
堂上荣景帝频频点头赞许,善待此十万叛军战俘,可威慑四方,令海内臣服。坑杀叛军则丝毫不在荣景帝的考虑范围。
且黄河河道於堵,需要治理,冬季正好行此工事,十万叛军分段治理,可解两处隐患。
几项工事下来,叛军斗志磨灭,再化归为奴,诸地分而治之。
沿照旧袭,抽掉叛军酋帅,余众编入民间,并且强令推行本土习俗。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就会和身边的木土人一样,同风同俗,泯灭众人。
荣景帝朗声道“准卿所奏。另青海一省,免赋三年,令一省百姓休养生息。”
“据许将军奏报,尚有叛军五千余人,逃窜至甘肃庄浪卫一带大山之中,叛军余党若重振旗鼓,企图再犯,恐有后患,臣奏请安排将领出兵清剿余孽,以绝后患。”马光辉继续上前奏道。
“余孽自当清剿,诸公可有人选?”荣景帝开口问道。
大学士高季文上前奏道“臣以为,许将军对叛军尤为熟悉,自当可领军平叛清剿余孽。”
荣景帝并未思考,直接道“许将军朕另有任用,另荐之。”
“可调川陕总兵吴应起前往,余孽可平。”礼部尚书朱彦成觐言道。
“不妥,吴总兵位重,不宜调之。况五千叛逆,焉需用牛刀,微臣保举骑都尉董成鹏,其出自武勋世家,其人允文允武,可堪此任。”
兵部右侍郎胡博此言一出,堂上就有了窃窃私语之声,主旨少不了暗讽胡博无耻,举贤唯亲,可耻!
胡博站于朝堂之上,颇有粗旷之态,完全无视他人投来的讽刺目光。自己的女儿现在与董府儿郎结亲,推亲家一把有何不可,只要亲家拿下此职位,清剿有功,职位高升,自己女儿嫁过去他们岂有不高看一眼的?傻子才放着自己人不荐去荐别人,胡博头抬的更高了。
朝堂多数人还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对待的,这种直接举荐亲家的莽夫,不堪与之为伍啊!
议论之声渐止,御座之上的天子却开口道“准奏,着董成鹏任骁骑参领,统兵三万,出青海,翻祁连,向甘肃庄浪卫进发。彻底清剿叛军余党。
任谢尔苏为甘肃提督,总揽督办甘肃、青海两地军务政要,处理叛军善后事宜。”
嗡。。。。。。
朝堂上一时寂静无声,这两个任命都令人意外。
董成鹏名不见经传,虽然其父、祖父辈都曾是统军一方的人物,但董成鹏其人却并不显山露水,只凭一个亲家举荐就能捞到这个好差事,可以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且还是通过这种举贤不避亲的方式,怎不令人意外?
但也有一些武官对此并不惊奇,皆因董成鹏年少时就颇有才名,虽未领军打仗,但在京师驻防营中颇具才干,于沙盘推演一道十分精道,虽未有实战,但才干可堪一用。且这种清剿五千余众叛军,仔细说来真不算什么大仗,几乎是手到擒来的功劳,左右不过圣上一念之间。
而真正令人意外的是谢尔苏被委任甘肃提督,总揽督办甘肃、青海两地军务,谢尔苏现任直隶驻防副都统,官升一级,却是直管两省军务的封疆大吏。
而谢尔苏其人乃荣景帝潜邸心腹,现在被委任机要职务,统率两军,更加彰显了荣景帝对于皇权、军政的进一步掌控。
朝堂之上一派肃然,山呼万岁之声不绝。
。。。。。。
位于西北芒山一峰山腹处,坐落着一处庄园。
一路都是青石铺地,即便是冬日时节,园内也不减青葱之色,绿植铺就,花木点缀,就连森寒的冬日也被隔绝在了山林之外。
又有林中清泉潺潺而过,楼台广布,鸟兽齐鸣,在奇花瑞树间闲庭信步。想当年巨富石护修建的崇文园,也只能与此仿佛吧。
又宛若皇家行宫一般,一派气势恢弘。
而一处池边亭台之中,几人端坐其中,温酒煮茶,品茗阔谈。
。。。。。。
第三百七十二章变天
亭台之上,绿水湖畔,几位峨冠博带的文士端坐亭榭之中。
上首一人面容清峻,风致翩翩,正端坐在玉案之前,抚弄台上凤尾长琴。另一人身材相当高大,容貌却温顺可亲,单手持盅,随着音律轻叩掌心,一副陶然若醉的模样。
石桌左侧男子端坐在亭中,年不过而立,目长肤白,面容清峻,一袭杏黄单袍,头戴漆纱笼冠,颔下美髯随风轻摇,更显风度翩翩,悠然自得。
右侧站立着一道瘦长身影,身着墨色外袍,头戴白玉小冠,身姿笔挺,步履悠悠。一袭宽袍被风吹拂,摇曳不定,衬得那人也如风中劲竹,袅娜生姿。
另有一羽服星冠,鹤发童颜,一个卖相极佳的道人居中而坐。座位是相当尊贵,但是他的神色淡然,一副出尘样貌。
上首之人,轻抚琴弦,如此一曲三叠,曲声由急至缓,渐不可闻,当最后一声琴音也消弭之时,那闭目聆听的男子轻轻拍了一下手掌“好一曲《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辞致清辨,声调绝伦。”
消瘦男子却道“五哥,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在这里弹奏琴曲,真是急煞人也!”
此人一反平日里那种温文尔雅的风度,义愤填膺地说“五哥,我们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你们看看吧,我们手下的那些老人,都被革职的革职,打发的打发,仅有可用的也都是低调行事,莫敢出头。
现在这人先革新吏治,现在又改革农桑,如今西北大捷,抚定青海,又行改土归流,平定边疆。川陕甘三省兵权尽皆收拢手心。你们等着瞧,他只要继续巩固皇权,下一个动手的就轮到了我们头上了!到时谁也别想有好下场!他不仁,咱也不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咱们立刻举事叫他变天!”
抚琴男子端坐在椅子上,一直没有说话。“变天”这两个字,老七还是第一次亲口说出来,听了都不觉令人浑身一震。
时间在不停地向前走着,亭中的空气好像都凝固了似的,只余四角炭盆,烟波袅袅。
过了好久,上首抚琴之人才边想边说道,“举事虽易,却是难逢良机,若是仓促而就,恐有后患。现今局面虽有很大的进展,但毕竟还不足以成事。朝廷上里里外外现在都由杨铭时把持着,更何况还有智囊高季文这个老狐狸。更要准备周全,找准时机才行。再说,现在举事等于是赤手空拳。兵权!兵权最要紧哪!可是,兵权在兵部,而兵部又是马光辉统管,连西山的锐健营和昌平大营的兵,我们也是一个也调不出来呀!”
消瘦男子冷冷道“杨铭时、高季文二人可真是贼才贼智,怪不得老三让他们主持朝中大局。”
他向下瞟了一眼又说道“正是什么事都可以提前安排好了,却独独军权!难啊!就连九门提督,把持九座城门一关,凭再多手段,也翻不了天去!九门提督可是老三的舅族外家,水泼不进,根本无法撼动。”
左长史崔护也忙道“不成,不成。王爷,起事仍需准备,不可操之过急,我们需先借故把昌平大营总兵肖永昌换掉,委一个我们信得过的人。”
上首之人显然也知道直取断无可能,只得道“杨铭时、高季文二人虽然才干卓越,但二人宿来不睦,倒是可以利用一二,终归与我们没有坏处。如此其余诸般布置便只好依计行事了,一切行事以助力春狩夺城为任。”
杨铭时、高季文二人都是人老成精的,又是老成持重,久经官场之人,行事更加谨慎,怎肯落得晚节不保,是以很难左右,只能姑且试之。
右长史裴若也看上上首之人,附和道“很对。另,昌平大营一定要拿到我们手中,至少也要让那里守着中立,我们才能得手。王爷的门人中有个叫刘春山的就在昌平当参将,找个理由把他换上方可。”
五爷也庄重地说道“对,就这样办!无论昌平的事情进行得如何,我们这次也一定要干起来。见事而疑,胸无定见,是干不成大事的。老三猜忌苛刻,排除异己,一旦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那一天,就是悔断了肠子也晚了!是时候要当即立断了啊!”
一直未曾开口的老道,此时也诡谲地一笑道“永平府料理的差不多了,可就近策应。这个名册乃是入套之人的名册,可策应为我所用,用好了更有出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