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更加促使让他发觉机遇、创造机遇、利用机遇的处事方针。

“雷大人,大抵东洋所须,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如饶之瓷器,湖之丝棉,漳之纱绢,松之绵布,尤为彼国所重。生丝价格国内约每担60银两,到东洋可卖到五六百银两,毛利达十倍。

从东洋输入我朝的货物有金银、琥珀、水晶、硫磺、水银、铜铁、白珠、青玉、苏木、胡椒,以及土产、海货等。此类物品在我朝贩售,又可获利达倍。更有海外番薯、土豆等农作物可入口种植,其产量很大,有的可亩产一千多斤,适宜百姓种植食用,极能裹腹。”

林羽之这账可谓是算的很清透的了,海贸获利大这雷兴知道,但谁做这个贸易是给人交底的?又兼之国朝对外贸监管极严,发放票照的多是有背景和实力的,根本不可能给别人交底。

雷兴听到这番话心里是很震惊的,这一来一往,可就是十数倍的利,这可比高利贷还更厉害了。这就很恐怖了。雷兴思量着林羽之给自己这样一清二楚的言明的原因。按说这样的事情是不可随意与人言,宣之于口的,但林羽之这样直言不讳,反而让人看不出他的意图。

雷兴沉思的结果更偏向于合作,寻求合作伙伴,拉拢关系。

“你这后生懂得杂事到是多,显见是平日里不思认真读书,精力都用在了这些俗物上,倒底不是正业。你说的这些也不尽实,怎会这么高利!”雷兴说的云淡风轻,显见是不信的态度。

“雷大人一不具体管着这海贸,二无人敢如此直言,自然不信也是有的。但小生说的却是事实。”

林羽之继续周旋,事情要慢慢谈,还要讲究个时机、火候,技巧很重要。好在林羽之这项技能越点越熟了。

“哈哈,你这后生倒是大胆,你敢于向本官直言,目的何在?想必更是肯直言的吧!”

雷兴已经被勾起了探究之心,既然爱直言不讳,不如索性直言到底,说清来意的好,看来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有一说一,今日确有事与雷大人共谋。我与蔡大人家的公子是知交好友,蔡大人又是素日里与大人交好的,有这层关系,自然小生有事时就先想到了大人。”

林羽之侃侃而谈,开始忽悠。套近乎拉关系,可以放松对方的心情,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这是自然,你能这样想也对,既然没有外人,就更好了。”

“想必雷大人对朝局更是知之甚深吧!现在朝中就有一件大事会发生,雷大人可愿渔翁得利?”林羽之继续诱惑的说道,声音暗含蛊惑。

雷兴瞳孔微缩,眼睛也眯了起来,沉思半晌,才笑呵呵的说道“你这后生端是出口狂言,尔敢妄议朝政!本官无可与之谋。”小孩子家家的,能干什么,口出狂言罢了,就不该在这儿听他胡言乱语,怕那番获利之巨的言论也是哄骗之言。

“呵呵,我说我这里有刚刚由东洋番邦入朝的番薯、土豆种子,可提供给大人。免费!只要年成不算太差,亩产可达千斤以上。正可予大人谋用。”林羽之说出自己此番的来意。免费送种子。

“什么?现在就有?免费提供!”雷兴站起来又坐下,细细考虑此事,应该说雷兴还是非常理智的,不会因为震惊而失了分寸,只一下就又恢复的镇定。谁也不是傻子,这种免费提供的事情若是没有利益交换,是谁也不会相信的。

“你的种子可以确保无误?若是稍有差迟,可是掉脑袋的事情,欺君罔上,其罪当诛!你可要想清楚了再说。”雷兴已略带威压的说道,事关重大,不能轻率,必要有十足把握才行。

林羽之也知道他的顾虑,这和玉米不同,玉米已种成,现成的东西放在那里,一看便知,但这土豆、番薯种子尚未种植,只画一个大饼,恐怕并不足以取信他人,雷兴不信也是正常。

“学生可以项上人头作保,林府一众族人也可作保。此事非同儿戏,学生不敢妄言。”林羽之语气肯定,沉稳笃定的说道。

雷兴听他这样肯定的回答,到是有点不知道怎么办了,也弄不明白林羽之到底打的什么算盘了,“直说吧!你想要得到什么?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本官还是极认可此言的。”

“学生不敢有什么大的利益图谋,一不可能,二也不敢。唯愿以此作为筹码,可以在以后海运船照的办理上轻便些。学生这船队毕竟组建时间尚短,此次出海东洋番地,虽是困难重重,但幸尔安然无恙,顺利回返。

相信此事传出去,必有同行前辈排挤,学生也想搭上官家这层关系,有个靠山,以图日后。毕竟蔡大人的情面不足以让这大沽港上下信服,还要以大人的名义,学生下面的人才好周转经营人脉,如今大人高升了,我们凭着大人的积威,我下面的经营,也不足为惧怕他人了。

此为学生的私心,请大人成全。”

林羽之把能摆到面上的干系分析了个透彻,可谓是晓之以礼,动之以情。这到让雷兴信服了几分,什么都不图的话反而让人怀疑有什么更大的图谋,摆明车马的摊开了,倒让人放心了。

。。。。。。

第二百六十五章终于来了

“难得你到是看的明白,你的那点私心不足道,只要你的种子确实无问题,你再出海的船照必然毫无问题。”雷兴淡定的给了彼此想要的结果。

林羽之与雷兴又是一番你来我往的东拉西扯。把自己要暗示的意思也基本都表达了。

主要意思是海贸可图,只要监督得力,可加强海贸,控制好出口、入口的物资限制,可提高海贸关税,增加朝廷税收,利国便民。

不得不说,这是林羽之以自身献身说法,引导雷兴关注到这一点,重视并研究其可行性。

雷兴此人通过上次的事情可以看出,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为我所用之人。希望他也能抓住这次事件的苗头、机会,为加大海贸的发展打开一个突破口。只有如此,才能逐渐大兴海贸,促进国朝的经济发展。

闭关锁国,致使国朝经济衰退这样的事情,林羽之是不希望会重蹈覆辙的。

而这样的大事也不是一蹴而就,要潜移默化地通过多方努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促成。

。。。。。。

很快的时间,京城里开始有了更多番邦奇巧物品在店铺里摆设销售,且价格要比以前便宜很多。经过多方打听才知,这是新的贸易团队,不懂的行市,才敢以这样的低价格销售。

现在市面上正在售卖的珠宝首饰、珍珠玉器等,都要比以往便宜二到三成,这样的消息很快就在京中传开。

“乖乖,就是这样的珠子,以前我一直在鲁记珠玉铺子订购,现在这样王记杂货铺售卖的这些珍珠,个大圆润饱满,价格到又便宜了三成,我可是买了不少备用。这珍珠磨成粉敷面是最好的保养品,皮肤又增白,你们也抓紧啊!小心回头没货了,有你们后悔的。”

“王太太说的是,大家可要抓紧啊!听铺子里的伙计说,这货源不多,这批货售卖完了,下批货可就不定什么时候了。”

“我在白草堂购的珍品人参,可是比以前便宜了两成,让老大夫看过了,都是年头足,品相好的,这次可是买值了!”

京城达官夫人们谈论的无非就是钗环首饰衣物吃食,家长里短的琐碎之事。这是一位官太太在宴会上对大家说的话,而这样的话,大概的内容相似,在其他地方也多有发生。

这些后宅的夫人、太太、小姐们花钱备货,自然是要银子的,多了特定的份额,自然就吹枕边风,伸手向老爷们要银子花。

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京中很明显有很多大人们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些海贸番邦运来的货物,更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且其中的利润不菲。

那些原来从事海外贸易的商家,也同样发现了这些问题,并同时向上家汇报处理方案。但现在京中氛围十分特殊,很多后台都不想在此事上挑起争端,为他人造成无端攻讦的藉口。

况且,偶尔一次的低价销售,货量少,影响不了大局。现在只密切关注,若后面再有动作再行处理不迟。

林羽之其实已经备下方案的,紧急预案嘛!遇到其他商家的狙击,如何处理应对,措施、策略,都有所准备。

且这些货物在京中销售的仅为一半,其他一半向周边省府辐射销售,全面铺开。

也是防止对原有商家造成冲击,形成不良竞争冲突。

但准备的措施并未实施,销售在继续,但是大家的关注点却放在了朝中的一件大事上。

。。。。。。

十月初一大朝会上,朝堂在议的就是直隶巡抚李维钧的奏书,一直留中未发的上书:奏请取消人头税,改为“据田计税”,各地大量圈占兼并土地,一发而不可遏止。或购买、或奏讨、或投献,手段多种多样。土地被纳入商品的范畴进行交易,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土地集中已达无可复加的地步。于是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且丁役负担的严重不均。

说到李维钧奏疏被重新提起的缘由,就不得不说起另一道由翰林院修撰罗家成,联合众人联名上书的一本奏折,其内容同样是奏请取消人头税,改为“据田计税”,加强国朝税费增收,改善国库亏空之现状。

不得不说罗修撰的上书十分恰到好处,因为再过不了多久,就正是各地收税之时。此时提起此税收改革之法,若能通过实施,今年就可增加国朝税收二到三成。以国朝2000多万的税收,则改革后可增加国库税收600万之多。这个数额可谓是相当可观。

此两份奏疏一经常全诵读,朝堂上立时一片哗然,震惊之声不绝。也有个别已经得到信息的朝廷官员,俱是一副“来了来了”的表情。

反对之声四起。

“臣以为此策不妥,我朝所施税赋制度乃为太祖皇帝所钦定,岂可轻易改之,此为大不恭,请皇上责成有关人员,严惩其不轨之图。”户部右侍郎庄严肃穆奏对道。户部主管这钱粮税收,是能发声的,理所当然,在此关键时刻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庄侍郎态度很明确,此奏对不可施行,有违祖制。

在很多事情上,这种说法是很能说服问题的,古人敬先贤敬祖宗,对祖宗定下来的规矩一般会是无条件执行,很少会提出异议。

当即就有其他朝臣出列奏对道“臣附议。”“臣赞同庄侍郎所奏。”

“臣启奏,其一,‘以田为经,以丁为纬’征收赋役会影响朝廷税收。因为丁额无定,丁银难征,造成不少的钱粮亏空。先皇一朝各地方省府累积欠钱粮都达几十万至几百万。其二,丁役负担沉重,压在无地少地的百姓身上,造成结成党类围攻城府的事件时有发生。”

罗修撰作为此次联名上奏的主要人员,也被获准参加朝会,现在更是针对质疑,反对之声驳斥的说道。

俗话说得好“官逼民反”,社会民生问题会造成朝廷动荡,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时有发生。

。。。。。。

第二百六十六章廷议上演

“我朝原有的税收制度已十分合理完善,大不必再做改动,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詹事府詹事顾长平出列发声,建议制度不可轻易修改。

“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此制已不符合现今民情,若不加以革新,只一味的遵从旧制,国朝岂不会一直裹足不前!先皇在位时,亦是多有革新时弊,锐意改革之举措,莫非我当今圣上就不能了吗?”

御史闫森出列奏道,响应罗修撰的改革土地税法,出言声援。

在御座上的荣景帝听着众臣的你来我往,各抒己见,满意之色更甚,广开言路,众臣发声,众志诚诚,方能成事。

荣景帝只坐听众人讨论,并不发声,是以众人也不能太确定皇上的意图,只能更小心应对。

户部左侍郎孔四水出列启奏道“臣有一去年国库收支单子,乃是年初已经议定的诸项开支收入。去年我朝全年税银四千二百余万两,今年年初的开支预算是三千九百余万两,但至今日十月初,朝廷各项开支已超此数。九个月的开支已近四千万两,仅北边一仗,粮食供给、粮饷发放、伤亡抚恤,等用度已近六百万两花费。工部、兵部、吏部、皇陵建设等各项朝廷用度远超预算。若不是朝廷今年有几项额外的收支,只北边一战就要给各地方增加赋税,不然超额的这些用度亏空又从何而来?若不未雨绸缪,户部还能凭空变出银子来不成?”

这话说的就相当严重了,而且直接摆数据则更为直观,比空头斗嘴还要厉害。

众人也立即意识到户部左侍郎孔四水是支持税法改革的,与户部右侍郎的保守说法截然相反。这几乎就是摆明了车马一争高下的感觉了。

户部尚书陈启正是皇上心腹,再历练两三年有望入阁,则左右侍郎势必会是一番龙争虎斗。现在观此一事已现出端倪,各凭本事了。

“孔四水,现在说的是赋税改革,你说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不是现在的议题,你休要混说!我们工部就想超额用度吗?还不都是江南今年水患,仅加固吴淞江、新安江两项超额开支二百多万,修河超支的公款,河道衙门有详细账目可查,江南乃朝廷税收重要地区,这河道不修能行吗?

户部能不能变出银子是你们户部的事情!税赋之事本就是户部管着,你们户部尚未达成一致,待你们户部拿定主意,我们再来谈不迟!现在只户部就没有达成一致,这让其他各部怎样发表意见!”

工部尚书程廷义反驳的意见有两条,第一表明态度,工部并未滥用开支,超额用度乃是天灾所致,非工部所愿。第二指责户部,税法改革本应是户部的主要责任,现在你们内部不统一,连自己人都说服不了,还怎样令他人支持你的改革措施,你这不是空谈闹着玩吗!

可以说做到六部尚书位置上的人,其实力非常强悍,打击嘴仗来也是毫不手软,该插刀时就插刀,还是专往软肋上插。这左右侍郎尿不到一个壶里实属常事,你拿这个来攻讦,众人也只有拜服的份,直赞高!

兵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马光辉一直老神在在,并不想参与这样的讨论,术业有专攻,这不是自己的长项,还是让他们慢慢议吧,不想孔四水点名兵部超支预算,现在工部尚书已经驳了,马光辉也象征性的需要说两句,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今年一年西北用兵,钱粮花费超支在所难免,叛军流寇不除,不足保边疆安定!”

马光辉说完这两句,就又开始老身在在起来,不再言语。

户部右侍郎庄严心中冷笑,让你出风头,现在六部都被你得罪光了,看还能有谁支持你!脑残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还像今年那样不按预算开支,寅吃卯粮,则卯粮吃完以后,又该当如何?莫非还要朝廷给百姓加征赋税不成!是以税法改革势在必行,如若不然,明年各部还是这样支出用度,再问户部支银子,户部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孔四水分毫不让,不改革,你们明年还想随便花银子,对不起,户部没有,户部不是万能的,随便由着你们开支。

孔四水态度如此强硬,引起下面众官员窃窃私语。哪个部门每年能按照预算来花费,超出预算的花费时有发生,若是孔四水以后执掌户部,那在这用度花费上,只怕要来回扯皮了。这样的人是很令其他官员不喜的。

户部右侍郎庄严继续冷眼看着他表演。

而御座上的荣景帝则暗自点头,这样的直臣不多见,敢于直言,不怕得罪人,这样的人为众臣所恶,但却是上位之人所需要的。

“此以田计税法,看似减轻了人头税,无土地之百姓可不必交税,但臣有不同的看法:此部分无土地之百姓如何维持生计?请问李巡抚、罗修撰可有过考虑?如何妥善安排?”

户部尚书陈启正也接着发声,说明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质疑,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才是关键,所提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则此法即便实行,也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可以说陈尚书所提出的问题是很尖锐的,也很现实,此以田亩为基础纳税,看似是有田亩的地主、乡绅们利益受损,要缴纳赋税,但无地之农的生计何来呢?显而易见,是要种植地主家的土地,以劳动获取温饱。

陈启正的发言也算是将刚才的斗嘴拉回到正途,转回到赋税改革上来。至于超额使用开支用度,不是今天的主要议题,没必要在此事上纠缠,舍本逐未。

陈启正作为户部尚书,理应主导此事,这也是他的职责所在。

陈启正的问题,令包括同意改革赋税的官员在内,也都齐齐沉默,思索这个问题。

新的制度实施是要全盘考虑的,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计算在内。

。。。。。。

第二百六十七章大势所趋

陈启正见无人发声,继续说道“须知,此法会使得占有大量农田的大地主、乡绅们,增加了更重的赋役负担,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势必会在佃户身上同样增加税费,以弥补自身因缴纳朝廷赋税所造成的损失。

如此说来,百姓负担并没有减轻,反而会有所增加,从而导致了农民逃亡外地,躲避赋税的情况上演。

此法看似增加了朝廷的赋税,但是,归根结底却是变相的盘剥老百姓,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臣奏请慎重对待此策,不可盲目执行,请圣上酌情考虑。”

不是不赞同,而是这个办法实行起来有很多弊端,不得不慎重考虑。

“陈大人所言极是,如果这些因素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则改革税法也于事无补。”户部主事齐恩平当先赞同发声。

陈启正听到下官齐恩平之言,眉头皱起,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你一个主事说话的时候吗?

“齐主政退下,若无真知灼见,空口言谈,于事无益。”陈启正呵斥道。齐恩平听得上官训斥,立马也感到自己造次了,立马退了下去。

众臣一时间更如锯了嘴的葫芦一般,陈启正所提的问题很现实,无地农民不可能不吃饭,受雇于地主,就要接受盘剥,朝廷不可能给地主定下租子的额度。谁敢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臣启奏,此困难确实存在,臣以为克服之策多方面施行,其一:可发动无地农民开垦荒地,北方、西北等地区土地荒芜严重,可将无地农民迁徙至此地区,开垦荒地,可免交三年赋税,增加其开垦的积极性。其二:明令限制地主、乡绅不可肆意增加佃户的租金,随意盘剥百姓。”直隶巡抚李维钧也适时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两项措施,虽然这两项措施并不高明,但以现今看来也只有此两策可行。

这是一个很想见的平衡关系,一方得利,另一方势必利益受损,这就看上位之人如何裁夺。

御座上的荣景帝依旧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听着下面的朝臣争论,并不表露态度。这也使众臣的心中揣度不出皇上的意图更属意哪一种。

但任何时候都不乏精明之人,善于揣测上意。

“臣同意李大人所言,地主、乡绅本就土地丰厚,获利颇丰,再不思为朝廷效力,上缴税收,这次部分人于朝廷而言,毫无贡献!

朝廷用兵保卫边疆安定团结,用度动辄几百万,若无朝廷兵马保护,叛军流寇强抢乡绅土地所产,他们便是土地再多,可以抵抗乎?

为君分忧,为朝廷效力,每个人当有此觉悟!不过取之一部分赋税,用于支持朝廷开支,如此大义之事,若再有反对,则与叛党无异!”

高季文看各部尚书均有发言,也是时该由内阁大学士们发声了,高季文当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很明确,支持税赋改革。朝廷保护的是大部分地主阶级的利益,若是这部分人再不愿意割肉出血,那就未免太过分了!等同于同朝廷作对!

这还让别人怎样反驳,这岂不是说若是反对者,也等同与叛军无异了吗!

“高大人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些!军队是朝廷的军队,保卫的是朝廷的国土,是国朝所有民众的国土安危,不是某些士绅们的国土!高大人不用以偏概全吧!”礼部尚书朱彦成立即将问题怼了过去,国土不仅仅是是士绅们所拥有的国土,保家卫国,也不仅仅是保护的这一部分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都察院左都御史蔡儒忠出列奏报,“臣奏议,可由某一省府先试行此改革举措,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修订完善新政,再由全国范围内推广施行,可保万全。臣提议可由山西试行一年,以观其效。”

无疑,蔡儒忠的奏报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先由点试行及至带面,更为稳妥。而且也留出了缓冲时间,这其中的变数就多了。落实实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新政的实施,届时,再行应对调整。如此新政能否顺利执行还有待观察,这无疑是一个能被各方势力所接受的方案。

“臣附议,可再加河南,两省府试行。此两省为产粮大省,此法可立见成效。但也需加恩安抚,两省首当其冲,必然怨声载道,反对之声甚重,士绅地主之流势必群起以抗之,须由能成干吏主导此事,并做好应对之策。

古往今来,总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说,此利国利民之策,要确保切实可行。臣奏议由御史巡查两省,监督执行。”

大事之下,吏部尚书、大学士杨铭时也不得不顺势而为,提起奏议。杨铭时出声,基本上大事已定,格调也基本上敲定了。

时至此时,御前奏对基本已见分晓,只等荣景帝拍板定案。

越是上位之人,越能体察圣意,皇上的意图已有端倪,再加之今日廷议大势所趋,再逆行施为那就是真白痴了!

在荣景帝示意下,内务府总管徐允礼上奏说道“臣有奏报,臣遵圣上旨意,已然培育出高产优质粮种,此粮种玉米,民间也有种植俗称苞米,但此粮种已培育成功,亩产可达到600斤左右。此粮种今年已育种六万斤,可够万亩良田种植。圣上已钦定明年由直隶各府县种植,秋收粮种可达六百万斤,全部由朝廷统一调度管理种植。

山西、河南两省明年试点推行新政,后年此粮种可在此两省推行种植。”

徐允礼的奏对意见,是和皇上有过讨论共识的。这就是一支鱼饵,吊在前面,引诱鱼儿上钩,前赴后继。

这样的粮种谁不想种?收获比以前高了一倍,便是多交一些赋税也心甘情愿。

但精明之人也能看出其中的问题,粮种高产,培育稳定后,全国范围内粮食增收,国库充实,一则可以抵御自然灾害,二则可以平抑粮价,三则可保民裹腹,防止饥荒流民。这意义就极为深远了。

。。。。。。

第二百六十八章新政准行

荣景帝看着朝堂上众人面露震惊之色,非常的志得意满,心情舒爽。此事已经按照自己的计划顺利实施,现在朝堂上便是有反对之声,怕也不敢发了。

荣景帝这才笑着说道“准李维钧、罗家成等人所奏,税赋新法,试点就以山西、河南两省首行,高季文、陈启正全权负责监督修订新法。蔡儒忠安排选派御史为钦差,前往两省诸地监察。玉米粮种的扩大种植,由李维钧、徐允礼全权负责,明年务必培育好新种粮。”

“臣等领旨,皇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认可此最终结论。

朝堂风起云涌,一言一行皆可影响前程。十分明显的就是高季文异军突起,风头无两,隐隐有盖过杨铭时之感。

更有众多激进派获得圣上看重,委以重任。

雷兴就着气氛,出列奏道“臣有本奏。”

不得不说,林羽之之建议雷兴很是慎重地考虑过此事,但也是未拿定主意,只想着私下里面见皇上,探探口风。但今天的这一场廷议之下,还用探什么口风!直接奏对正当时。虽然从奏折的上奏,到朝廷的廷议,皇上都未发表意见,但皇上的意图还不够明显吗?

荣景帝见雷兴出列,很有些意外,到又来了几分兴致,说道“哦?讲!”

“是,臣得东洋番邦运入我朝块状根茎类粮,耐干旱,易种植,十分饱腹,可多种方式食用,又可晾干后磨粉存储食用,亩产可达千斤以上。臣奏议由天津州试种,如若成功,可于其他州府再行种植。”

雷兴将林羽之描述的特点详细介绍了一遍,奏请种植是一方面,借机邀功也有此成分。不然为什么不私下种植,还要先奏报?这不是很明显吗?醉翁之意不在酒!

众臣直咬牙切齿,深感此人之狡猾、善投机取巧。

“哦,番邦竟然还有此等高产之作物!我朝也理应当仁不让,努力培植高产作物,造福百姓。准奏!”

荣景帝愈加感慨,番邦实力逐渐强大,由此可以预见端倪,国朝若再固步自封,滞步不前,则外番骚扰边境的情况会愈加严重。

“臣领旨。另,臣议增加海贸船队出航。现据臣所知,海贸利润可达十数倍,虽海贸风险较大,但只要熟悉航线,掌握出海节气,则出海不成问题。

今廷议之根本乃国库亏空,各项财政预算超支,故此才试行新法,改革时弊,增加户部税收。

臣之奏报同样为增加国库税收。其一:增加海贸商船出海;其二:增加海贸商税。此两项若实行,则海防军备用度尽够,兵部更可为海防军增加军饷,募充军队,建造战船,则可抗击倭寇、海盗、流匪,打通海面货商之路。

货运畅通,我朝商船更可以我朝低廉货物换取番邦金银物资。

此为一举数得,臣奏请皇上恩准!”

雷兴现在自认已经摸清皇上的脉门,开源节流,增加国库收入,添补亏空,增强国力,安定民心。只要自己着眼于此出发,既便行不通,也不会有什么大错。

众臣被雷兴这突如其来的一下打了个措手不及,不是议论地税改革吗?怎么你这直接跳到海贸上了,你这不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了吧!今天是议论这事的时候吗!

你这简直是不按套路出牌!

“现在是说海贸的时候吗?胡闹!”礼部左侍郎苏鹤突然发声斥责。

此后又有两名官员出列附议,“此次主要解决土地赋税改革,雷大人别乱换议题。”

但更多中立派都未表态,虽然现在提这个议题显得不合时宜,但不得不说有关联性,像雷兴所说,开源节流,目的是一样的。

况且现在商贸被一部分人把持着,其他人未尝不是没有想法。但是路子不熟,大家都不敢冒进。

若是朝廷插手,加强海防,增加官船军备,打击倭寇、海盗、流匪,为商船护航,那这买卖还是可以做的。

朝堂上的人精们想的深远的不少,是以直面赞同的没有,但站出来摆明反对的也是寥寥。

马光辉听着雷兴的话,不得不说,很对自己的胃口,“现在兵部造战船三十艘就要三百万两银子,倭匪时有流窜骚扰我朝渔民、商船,增加招募充军也是下一步兵部的任务,这兵部每年预算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户部用度都有定制。臣附议,雷大人所提建议可由各部再行商议,以作裁决。”

马光辉话落定,朝臣中就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