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氏现在女儿进宫,这是自己的根本,自己自然就不必如以前那样小心翼翼。至于老爷的宠爱,在王氏看来就不那么重要了,也就乐得那下面的丫鬟伺候了,老爷喜欢,自己就省省力气,顺水推舟了。
“哎,夫人此言差矣,哪用得着什么绣珠?夫人不方便,我们只躺着说说话就睡下了,这有什么方便不方便的,老夫老妻的了。”自己明早还要训斥庶子,睡在妾室通房房里叫个什么事儿,自然是不行的。
。。。。。。
林羽之早起洗漱了,没有用早饭,就来到二太太王氏的院子里,由丫鬟通报请安。
等了一刻钟,林羽之才被叫进去,二老爷端坐吃饭,王氏也在旁边位子上坐着陪着吃饭,有两个丫鬟在旁边伺候。
“给父亲、母亲请安。”应有的礼数,林羽之自是不会少。
“哼,你还知道我是你父亲?休沐了,你二哥都知道回来给我们请安,你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玩耍,眼里可还有我这个父亲?”二老爷哼笑训斥道。
“儿子不敢,昨日乃是应了同窗之约,所以才误了回府,请父亲见谅。”林羽之能说什么?态度要摆好,一会还有事问老爷。
“多向你二哥学学,我朝可是以孝治天下,不可张狂放纵了,可记下了。”
林羽之暗自道“忍”,小不忍则乱大谋啊,古人诚不欺我。
“儿子记下了,蔡御史家的二公子、西宁侯府的少爷、国子监的董公子,他们无事总爱叫着儿子,谈诗论词,讲文章,饮酒吃饭,再有这些事情,儿子一律推了他们。”
国子监董轩自文比之后,有些自来熟,也可能是因为出身武勋世家的缘故,人倒是很有几分义气豪爽,又喜欢一些神鬼传奇、征战故事,知道林羽之肚子里有货,国子监与岳麓书院离的很近,倒是约林羽之吃饭畅谈了几次。
林羽之拉出几人来搪塞,也是为了点一点二老爷,自己也不是无知小儿,随意可以任人拿捏摆布的。
“哼,借口!”二老爷冷哼道。
王氏看了看二人,劝说道“老爷何苦跟孩子生气,没的气坏了身子!马上乡试了,他忙着学业不回府也罢了,多大的事,老爷就原谅他这次吧!”
又对着林羽之道“你父亲教训你两句也是应当的,你要记住。给不给我请安倒是无碍,我是不计较这些的,只你马上就要乡试了,你父亲也是担心你,才想和你谈谈,你怎能不理解你父亲的一片心意!”
王氏连敲带打,不愧是后院的宅斗高手,这说话的水平就是高。
王氏其实也得到女儿从宫里的传话,让自己传递化妆用品到宫里,加之未入宫前,女儿也多次交代自己要待这庶子好一些。但越是这样,王氏的心里越是觉得排斥反感。
“是儿子不能体查父亲之意,让父亲担心了!”你王氏讲父亲为儿子好,林羽之自然顺水推舟,感念父亲的好。
林羽之只感觉这种后宅中的嘴皮子功夫,真真无聊又全无意义,不知道他们爱纠结这种口头上压倒别人,爽感到底在哪儿?
“儿子恭贺父亲荣升工部员外郎,儿子没有什么珍稀礼物,只有一些小物件送予父亲,权作贺礼,望父亲不弃。”
二老爷打开看了看,是一幅前朝名画,另有两把折扇,都是精品,很贵重。提拔自己的上官喜欢古扇,自己喜欢古画,二老爷眸光流转,斜眼看了看自己的儿子。
“儿子有一事想请教父亲,父亲是否得空,请父亲用饭后可否书房一叙?”
林羽之让赵三打探消息,也不是全无收获,一些小道消息,官员的小嗜好,还是有一些的。
。。。。。。
第一百五十八章铸钱亏损
二老爷真的有点无法拒绝儿子的礼物,这种往心坎上挠痒的感觉,拒绝不了,自己升官,给上官的表示,自己还没有琢磨好。
二老爷从丫鬟手上拿了帕子净手,对林羽之道“走吧,我是你老子,教导你是应该的!快点!”
林羽之跟在二老爷身后,前往书房。
王氏眼睁睁地看着二老爷被林羽之叫走了,自己哪里还有心情吃饭?希望这次大比儿子能压过他,自己这口气才能顺了。
钱法堂,户、工二部皆置,各有铸钱局,属户部者为宝泉局,所铸钱供全国经费之用。工部钱法堂所属为宝源局,所铸钱主要用于工部所管各项工程经费。
各省亦有铸钱局,比如直隶为宝直局,山西为宝晋局等,各自鼓铸钱币,流通使用。
工部虞衡清吏司就管着熔炼铸钱,采办铜铅硝磺,任免宝源局监督等事。
这铜铅等重金属又是制钱所需的。
可以说二老爷现在管着的这个衙门,又正好是林羽之所关心的。
“说吧,有什么事儿?”二老爷在书房里坐定问道。
“儿子的要事,首要是恭贺父亲升任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
书房处的丫鬟给二人上茶后退下。
“呵呵,你到是乖觉懂事,有事直说吧!”二老爷酌口茶,微有些笑意的说道。
“这工部虞衡清吏司管着熔炼铸钱,儿子想请教这铜铅所用比例、钱文铸重、铸钱成本?父亲可否实言告之?”林羽之不愿过多客套纠缠,直言问道。
二老爷皱眉,站起来说道“今上沿用先帝时的铜六铅四之例,铜钱铸重一钱四分,现在宝泉宝源二局每年额铸六十万二千六百八十七串四百文,每串需工本银一两四钱三厘七毫五丝,以钱一串抵银一两外计,每串亏折银四钱三厘七毫五丝,每年共计亏折银二十九万八千七百三十七两零,亏损非常严重啊。
先帝朝时对铸钱配比、铜钱铸重就多次改革,现在铸钱亏损严重,如无应对之策,则宝源局亦压力极大。这也是我自升任后才知此事,唉。
你问这些干什么?这些且与你并不相干,你要以科举为重!无事就回书院吧,为父要准备去上衙了。”
这事不是他这个书生能管的,自己也刚刚接手工部虞衡清吏司事务,这件事自今上登基后一直延用此例,自己还未了解清这里面的门道,自不可轻易为之。
“父亲!为何铸钱局亏损,朝廷还是按铜六铅四,铜钱铸重一钱四分之例铸钱呢?”林羽之也忙起身,问道。
二老爷叹气道“先帝朝时将铜钱每文铸重由一钱四分改为铸重一钱,多次调整铜铅配铸,很大减轻钱文铸重和减少铸钱用铜的比例,铸钱成本也确实降低了。但是,铜钱价格很快又由贵变贱,以八钱银计为一千钱,钱易雍滞,价值过贱。以白银十万两,可换新铸大制钱十四万吊,钱价甚贱,民间亦私铸钱不能停止,以致民怨载道啊!
康乾帝后又改回定制,制钱每文重一钱四分,铜钱铸重又回到了铜六铅四的比例。荣景帝登基亦一直延续此旧例。
再则铜六铅四所铸铜钱,颜色鲜亮、字迹清晰,气象很好,如果铜的成分减少,制钱模糊、鲜亮也不如前。这也毕竟是国朝的脸面,更是传于后世之用。朝中重臣未必不知此弊端,今上曾兼管户部,此事也应有数。积弊非一时之功,此兹事体大,你也不可轻言妄议此事,亦不可任性胡来,不然我可是第一个不依。”
二老爷的叮嘱不无道理,自己儿子无故问起此事,不管是偶有好奇,还是有别的什么想法,自己都不能让他胡来。这也是看他今日进献贺礼有功,才跟他多说几句。
“是,父亲,儿子只不过是好奇罢了,父亲上衙,儿子就不耽误父亲时间了,儿子也要回书院读书了。”林羽之见想知道的事情都问清楚了,也不多做停留了,向二老爷道辞。
二老爷点头赞许“嗯,科举才是你之大事,你明白就好,去吧!”打发林羽之出去。
林羽之踱步回惊羽院,边走边思量此事,整理二老爷处获得的信息。
铸钱制度不断进行改革,但无论是改变铜铅配铸比例,还是增减铜钱铸重,这些改革措施都因铸钱用铜的缺乏和铜价的高涨而失去意义。降低铸钱成本,商品市场的铜钱价格立即大幅下降,造成商品货币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提高铸钱成本,铜钱价格很快增昂,但各铸钱局亏损严重,铸钱事业面临严重危机。
现在铸钱处于两难抉择之中,银钱比价波动也会成为困扰当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对铸币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势在必行,至于从什么点上切入,还需要再好好考虑。
。。。。。。
告别了二老爷,林羽之又前往老太太屋里请安,这是应有的礼数。
老太太也是一些常规的勉励,对这个孙子,老太太现在的观感好了一些,但还是更看重嫡孙。
以老太太现在的段数,应付自如,很快就将林羽之打发了。
林羽之并不在意,儿子孙子多了,手心手背、亲疏远近,道理总是这样的,无可厚非。
出了老太太的院子,林羽之又去了周姨娘院里。见礼、问安、送东西、给银子,应有的都没落下,孝顺周姨娘是应该的。
周姨娘推了几次,也知道了自己这儿子现在本事了,光一本话本子就得了五千两银子,儿子能挣银子,自己花儿子几个钱也无妨了。
“别惦记着姨娘,姨娘在府里一切都好,你在书院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姨娘比什么都高兴!”周姨娘笑着勉励。
林羽之自是应是,喝了一盏茶,就辞别了周姨娘回了惊羽院。
桃红、柳绿也已收拾好了林羽之的一样用具、衣物等,自然是一番依依惜别,送林羽之出门。
。。。。。。
第一百五十九章林大老爷
林羽之还没有出门,就被林大老爷派人来请人了。有时间没见这侄子了,今日正好都在府里,请了过去喝茶叙话。
林羽之无法,只得过去一趟吧,想来还是草纸坊的事。
林羽之见到大老爷时,大老爷正坐在书房拿了帐册子汇帐,林慕之倒未在书房。
“侄儿给大伯请安!”林羽之行礼道安。
大老爷忙上前拉林羽之到椅子上坐下,让丫鬟上茶。
“明前洞庭的君山银针,这极品君山银针可是贡茶,我这个也是昨儿刚得的,贤侄今个可是赶上了,试试!”大老爷眉眼带笑,看来心情不错。
林羽之宽茶酌饮,味道确实很好,赞道“嗯,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好茶好茶,今天占了伯父的光了。”
“一会让丫鬟给贤侄包一包。眼看就要大比了,以贤侄之才,今科必可中举,下次再见贤侄,恐怕就是举人老爷了。伯父我面上也有光啊,你大哥是不争气的,也只能支应点面上的买卖,不成样子。”大老爷笑着饮茶。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哥的能力小侄也是多有不及。”林羽之陪着大老爷应承聊天。
“今天把贤侄叫来,还是只纸制工坊那边有点事儿,毕竟这里面有贤侄的份子,有事儿自然也要给贤侄知会一下。”
林羽之看不出大老爷有什么为难的表情,那这样应该就只是简单地知会一声了,不是需要解决问题的,自己也能省一点脑力。这两天费脑太严重了,其他事情,能不想那就不想再费脑筋。
“嗨,有什么事大伯拿主意就行,小侄在做生意上,说不上一窍不通,也只是略知皮毛,大事上自然大伯做主足矣。”林羽之打着哈哈,这事能推的就尽量推。
大老爷算是知道这个侄子的精明了,现在又来说一窍不通,呵呵,那出主意、想点子,开买卖的时候,那想法可是不少!光道道就画得很清,现在又说这话,不知道又打的什么主意。
“哎呀,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是这户部尚书啊,安排下面的官吏来找我,谈了纸制工坊的合作,我们也就是简单的初步商谈,现在已有了初步的合作计划。”
大老爷这话说的口气可不小,好像户部尚书很便宜似的,也不知道大老爷面对吏官的时候是个什么状态,林羽之颇有些无奈。但话还要往下接,天也要接着聊。
“哦,竟然这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合作了,还是户部的,那感情好!还是大伯处理得好,买卖干得好,自然才有人看上眼,户部这可是个大头。”
户部会找上来合作,这并不奇怪。户部的银子,也不是放在库里躺着睡大觉的,也是要周转,拿着做买卖赚钱的。这户部盈利多了,这对于户部的官员也是一项大大的政绩。能为户部增收,皇帝岂有不喜之理。
“呵呵,不是我吹牛,那户部的吏官可是很看重我,这个买卖好谈。”大老爷很有一些洋洋自得的说道。
不过话锋一转又接着说“不过倒是有件事,想问问贤侄的主意。咳咳,就是还有一些其他想要合作的买卖人,别的倒都还罢了,就是一个是内务府总管小妾的兄长,打着内务府的旗号,又找过我。你看这事闹的,这找合作的买卖家多了也是个难题。”
“这还不好办?大伯只要找内务府总管的亲信确认一下此事,总管大人知不知道?如果知道,那这事你自然要给他办好,不然岂不是把内务府得罪了?”林羽之理所当然地说道。
“嗨,我这不是怕做两头的买卖,户部那边别再也有意见,两头不落好,那可就亏了。”大老爷笑呵呵的说道。
“这点事儿还能难的住大伯,哎呀,我这边还得赶紧回书院,一切以大伯拿主意为准,我是全无意见的。”
林羽之这才听出一些别样的味道来,这是没什么难事,他们都能处理,又偏偏把自己叫过来,这就有点炫耀搭上户部和内务府两重关系的意思了!
怪道以前有事都是林慕之来找自己,今天却是大老爷把自己叫来,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呢。
这也难怪,林大老爷虽然继承了爵位,但是到底是普通的勋贵伯爵,和这些真正的实权人物,根本打不上交道,说不上话!有这样一个机会,别说是一起挣银子,就是送银子,想来他也是愿意的!
“哎呀,这里面毕竟有贤侄的份子,有些事情也是要提前跟你说一声,不然到时候银子挣少了,你再怪大伯办事不力,岂不影响我们爷们的关系情分!”林大老爷呵呵笑着说话。
自己现在能搭上这两条线,自己无论是在府内还是府外,这话语权可就大幅提升了。
既便二房出了一位娘娘,但是皇上对外戚总会有些忌讳,自己搭上这两条线,那可就是实实在在的实权关系了。
林羽之听明白了,有点刺耳,又有点理所当然。
“别的都还罢了,只是大伯要以林府的利益放在首位,只这一点,别的都在其次。如果大伯觉得背靠大树好乘凉,做下什么违纪之事,那侄儿自不会袖手旁观。大伯自知事怎么起的,做事自然有分寸,想也不用侄儿操心。”林羽之拂拂衣袖,起身拱手出了林大老爷书房。
只希望林大老爷不要成为得志便猖狂之流!
不妨给他一记重拳,但不是现在,林府和户部、内务府的线还是要搭上,林大老爷如何,还要再看,如不受控,纸制工坊只能舍一部分利益了,自己再另安排人和户部、内务府做别的生意。
林羽之这次没有再遇上什么事了,顺利回到岳麓书院。
回到岳麓书院的林羽之,还没有来得及投入到学业中,就有马强来找了。
林羽之知应该还是制钱一事,没想到赵三手下的这十几个人能力很强嘛,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
第一百六十章熔铜铸器
“怎样?可了解到些什么?”林羽之在书院自己的住房处见了马强。
马强今天是另外带了一个人来的,马强上前介绍道“少爷,这是穆七,赵三手下收集消息的人,人机灵,又识文断字,以前整理消息也是他带着人干的。现在这些人也都听他安排,嘿嘿,这也算是少爷教导过的,那什么叫科学化管理,权责明确。”
“小的穆七见过少爷!”穆七拱手向林羽之见礼,态度不卑不亢,很沉稳内敛。
林羽之观此人,感觉不太像是打探消息之人,倒有点像保镖、镖师一类的人物。
林羽之好奇八卦道“我观你站立身姿,莫非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
穆七听了林少爷的问题,颇有些不好意思道“小的只是粗略的会些手脚功夫,三五壮汉不成问题,但和武林高手却相距甚远。”
“哦,那也很厉害了,你这探消息却是有些大才小用了。”
“不,少爷,小的打探消息,不怕遇到事儿,有个三五个人是难不住的,跑的又快,这就很便利了,比他们探的事儿还多呢。”穆七有些骄傲地说道。
“呵呵,也好也好!那说说吧,你打探到的消息?只说铜银铸钱相关事宜。”林羽之摇头轻笑,这人很实诚,看着不错,很对自己的胃口。
“哎,少爷,小的探到,有些商贾在民间广收制钱,收上来后,把它熔化了重新炼造制成铜器,再拿到市场上卖。这样,一翻手就是几倍乃至十数倍的赚头。那里面也有贪心的官吏,也趁机上下其手,从中牟利。您看这是不是就是钱贵银贱的原因?”穆七条理分明的说道。
“嗯,简洁,利落、有重点,说的不错。这铜钱为朝廷监管的铸币,朝廷严格控制生产和流通,私铸、私毁更是严查严处,按律从严治罪,这些商贾、官吏有这么大的胆子?”
“哎,可不是吗!就有那么些唯利是图的商贾、官员敢如此干,不说明目张胆吧,也是很无法无天的。”穆七打探此事,也是非常气愤,这些人全不顾及普通民众的穷苦,还变着法的盘剥老百姓,实在可恶可恨!
林羽之本以为只是因为交纳税银所致,没想到却还有这一层!真是不法牟利,无所不用其极!这岂不更是雪上加霜,加速了铜贵银贱,更增加了民间疾苦。
朝廷有相关的“铜禁”,其一,除极少数特殊情况以外,严禁使用铜器;其二,开采出来的原铜,禁止私人购买,只能由朝廷使用。实施“铜禁”目的是尽可能地让“铜”都用于生产钱币。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铜禁”政策使得“铜器”成为了奢侈品。现今经济文化繁荣,使得铸造精巧的各类“铜器”有了强劲的消费能力。对于达官贵人、富豪乡绅而言,“铜禁”对于他们来说无伤大雅。对于商人来说,非法铸造售卖“铜器”是违法行为,而且无法批量生产,必然物以稀为贵,使用“铜器”成为了奢侈的物品。商人不能合法购买原铜,于是将目光盯上了流通中的铜钱上,铜钱不也是含铜吗?
因此,偷熔铜钱以铸造各种铜器,可获利五至十数倍,并非是原铜价值高于币值,只因原铜依法只能由朝廷定价收购用于铸钱,而是“铜禁”政策致使“铜器”成为了特殊商品,使得私熔钱币铸器有利可图。
这些熔铸出来的铜,又会不会重新流入到宝泉、宝源二局也都犹未可知了,真真是祸国殃民的蛀虫,必将除之方能后快!
此风气于国于民都是大大的不利,不可不管。林羽之现在全然不想顾及二老爷的担忧,必要谋划此事。
“你可有相关人员的名单?参与私熔私铸之事的商贾、官员名单?或者商行、票号?”
林羽之突然发现这也不失为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自己正愁正面出击去挑破此事的风险太大,又不知道当今皇帝的想法,凭自己一人之力去运筹此事,难度很大!没有人帮忙配合,是需要很费一些功夫的。
不想现在这个消息,却恰恰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这些商贾、官吏私熔、私铸铜钱,牟取暴利,加之严重损害朝廷利益,这本身就是违法犯纪之事,此为其一。
破坏铜钱与银兑换的朝廷定例,致使民间怨声载道,影响社会安定,此为其二。
现在的冶金行业,所用金属矿产来源不足,这种时候直接用铜钱来熔铸制造武器,也是可行,此例从前朝就有迹可循了。铜还可以铸炮,因为本朝铁炮技术落后,自铸炮基本上都是更好铸造的铜炮,所以直接用铜钱铸炮,省略了铜矿石冶炼的大部分步骤,是相当通用的手段。这问题就更加大条了,是个皇帝都忍不了,此其三。
这三点直指的都是破坏朝廷法纪,动摇朝廷朝纲之大事。
而以个别商贾、官吏私熔私铸,甚至私制兵器入手,爆料出来,在无其他出气桶出现前,则所有矛头、火力会直指此被爆料之人,这在其他利益之人看来,就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坏了众人之大事也!
相信以上述三个理由,皇帝如果再放任此事不管,那可真就是昏君了,没人想做昏君。
“现在小的打探到的是几个商号,有钱源商号、曹家商号、锦源商行、鲁锦记等几家,在京中有收铜钱、售铜器的买卖。
小的以前就奇怪他们各处收铜钱怪异,小的专门盯过哨,他们有个在大兴刘各庄就有熔铜铸器坊,其他几个的熔制点也都在宣化、保定、昌平,在下面收了铜钱,就近熔制,十分猖狂大胆,只是小的以前从没往这上头想过,谁能想到他们敢这么干!
吏官都小心谨慎,只探到有太常寺寺丞周荣华、户部主事秦凌房,顺天府通判汪其昌,几人和他们有勾连。其他的就要细查再探了!”
。。。。。。
第一百六十一章风云集汇一
“是啊!谁又能想到他们敢这么干呢!”林羽之喃喃道。
不用想也知道,这些只是一些皮毛。还会有更多更谨慎的商号官员牵连其中,想要把所有人都揪出来非常困难,也不现实。
京城周边就如此大胆妄行,可想而知,其他州府县,这种问题肯定更加严重。已经形成了潜规则,涉案人员越多,越不容易被揭发。利益链条已很庞大了。
现在已不能顾及太多了,只能兵行险着,将此事摊开,让各方人士避无可避。
。。。。。。
天津总兵苏屏翰清缴反雍判军,统兵镇压,党首付元辅被擒,判军被清剿。虽然是奉旨清缴叛军,苏屏翰还是得到了荣景帝的褒奖、记功。
苏屏翰于康乾朝时,参加浙江武科乡试,武艺超群;内场试策论,为文立论得体,中解元。时人因以“四头并进”美称之。
苏屏翰曾出任福建都督佥事,亲自教练士卒,加强武备,整饬营规,革除陋习,又新练一军,教以野战之法,并令士兵屯田,以充实军储。后调任天津总兵,所属各地城池坚固,军容整肃。
七月初八,苏屏翰和下属参将、千总等人,吃酒后回总兵府后衙,就有自己的贴身士官拿了一封密函呈上。苏屏翰拆了密函查看,并没有吃醉的精神更清醒了,神情肃穆郑重,叫了亲信附耳嘱咐,对判军余党另行审讯。
。。。。。。
京中吴御史下衙后,入府内书房,就有管家递上密信一封。密信乃为钱源商号熔钱铸器的举报,吴御史详阅了两遍内容,表情诡异变幻。
海御史情况相同,接到举报密信,曹家商号不法收集铜钱,熔铜铸造兵器,目露厉色,自书房内久久不出。连夜与其交好的几位御史密谈。
京中数位御史家中陆续接到密报,钱源商号、曹家商号、锦源商行、鲁锦记,商号私熔私铸,违法乱纪。
。。。。。。
户部尚书陈启正坐在书房,对着关于户部主事秦凌房的密报,眸色悠深。
关于秦凌房所操纵之事,自己是知道一些的。逢年过节、庆生寿宴、纳妾收星,下面的官员都少不了一些表示孝敬,秦凌房尤其大方,出手皆是贵重之物。这种上下的孝敬是各部间不成文的惯例,谁能真的是清清白白只拿俸禄过日子的?俸禄银子能有几个钱?这种事情,就是皇帝也是知道的,水至清则无鱼。
但现在自己手上的这封密报,把秦凌房的事摊开了,让自己决择。
“福顺,可查到这信封是怎么来的?”
陈启正面色不正的问询自己的贴身侍卫。福顺做为自己的侍卫总管,除管着自己的保卫,还会为自己办一些隐私的事务,或查探消息。有自己的耳目和获知消息的渠道。
“回老爷,奴才还没有查到确切的消息。每日来府门投递贴子的人很多,昨日投递的贴子,别的都确认了,只有御史海大人的一封贴子,有点问题。”
福顺有点挫败,因为实在查不到是谁在操纵此事,动机是什么,又想达到什么目的?是政敌?仇敌?
无法确认出手之人的意图,致使调查也没有了明确的指向,加之行事之人,处事老道,恐怕还有易容之术,现在再想查到投递密信之人已是很难。
“海靖,他可是御史中出了名的刺头!让他盯上的人,想落得了好很难!先帝在位时,他连先帝都参过。直言先帝南巡耗资巨大,致使官员中有奢靡之风盛行,可真是气的先帝险些斩了他!”陈启正面色不善的说道。
“那先帝怎么肯放过了他?”福顺顺言问道,要让老爷把想说的话说完了。
“唉,先帝不光不能杀他,还要好好的留着他,这就是先帝。海靖那里能理解先帝南巡的用意?
国朝初定,上下不稳,南巡北猎不过是先帝笼络官员、人心的手段罢了!不花费银子,哪能显示天朝气象威仪,震慑四方?
他也不过是个嫉恶如仇的性子,被拿了当刀使了。但这种人又有一条:愚忠!”
陈启正又拿起密函查看。
“那这事,和他有关系。”福顺有点拿不准老爷的意思。
陈启正摇头“未见得,如果是他,何须如此迂回?至于他已知此事的可能性倒是很大,这算是点醒、警示?”
陈启正再看时,只觉自己的眼睛像是花了一样,因为密函上的字迹正在慢慢模糊,开头处已开始消失了。
陈启正立时悚然而惊,竟有如此秘法,看来这事自己必须有所决断了。
“看看!”将密函交给福顺。
福顺也是一惊“这事怕是有高人出手,老爷,您看,这?”
“爷自有计较!”
。。。。。。
林羽之查阅了一些相关的反侦查手段,把有用的交待给穆七,什么易容之物、增高厚底鞋等,能用的都用上了,此事机密,由穆七亲自来办,只林羽之、马强、穆七三人知晓。《易经》有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林羽之还发现商城有一种“消字墨水”,墨水成分里显色物质不稳定,遇空气、高温、水自动消散。
消字墨水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学物质作为显色素。这种不稳定的物质怕空气,怕高温,也怕水。遇到这些东西,这种不稳定的化学物质会慢慢分解,消散在空气中,并具有不可逆性。
林羽之正好拿了它,造了一些信函,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而又能雁过无痕,不留后患。很好,很实用,对我大起点系统只一个字:服!
。。。。。。
太常寺卿袁士功在府内已经摔了两个杯子了,自己乃康乾朝三十一年进士,后授礼科给事中。历升太常寺少卿、通政使,现任太常寺卿,虽不如先帝朝时得宠,但也是九卿之一的正三品大员。
现在能让自己不淡定的事情已经很少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风云集汇二
袁士功在内室转圈圈。
这熔铜钱铸铜器之事,开始只是下面的吏官在干,但给自己的孝敬银子颇多。这事利大,有风险,但这么干的,从地方到京师,不是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