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私大明(老鱼)-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来说并不算什么。
一个月后,焦黄中带领的大明使团终于到达大明南方的广州港,与此同时,大明的水利官员也已经全部到位。这些人都是自愿去埃及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人品质高尚,而是因为周重给出极高的报酬,只要这些人能够主持修建完成这条苏伊士运河。那么朝廷不但每年给他们丰厚的薪俸,同时事后还会被封赏爵位,这对于一个官员来说,简直是无法拒绝的要求,所以不少工部的水利官员都是抢破头的要去埃及,大不了拼了这条命,也要给家里的老婆孩子挣来一个诰命和世代相传的爵位。
这次大明派出的技术官员共有三十位,大部分都是经验丰富的水利官员,领头的官员名叫邹同,以前曾经主持过黄海与淮河的清理,不过邹同今年都已经快六十了,事先他就已经交待好了后事,毕竟修建一条运河最少也要七八年的时间,甚至会更久,以他的年纪再加上路途遥远,天知道还有没有回来的的一天?
又过了一段时间,焦黄中带领的舰队终于来到了天津港,这次周重为了表示对隆重,特意亲自去了天津港迎接,另外这次随焦黄中一起回来的,还有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小小的使节团,这个使节团第一是想拜访一下大明帝国,第二也是在要让大明在苏伊士运河条约上盖上皇帝的玉玺,另外在他们离开的时候,邹同带领的水利官员也会与他们一起去埃及。
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使者,周重代表正德也对他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且他还暗中接风了一下穆拉德这个孩子,虽然大明不可能利用对方搅乱奥斯曼的政局,但是却可以通过他与赛利姆打好关系,所以对于穆拉德日后的安排,周重也做了相应的安排。
本来按照周重的计划,穆拉德会被安排住在北京,由那些他带来的仆人们照顾,甚至对方若有兴趣的话,周重还会安排他进入国子监读书,只是让周重没想到的是,焦黄中竟然会与穆拉德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过这样正好,由焦黄中带着这样的弟子学习,效果应该比国子监还要强一些。
最后周重将穆拉德的住处安排在焦府的旁边,也方便他们师徒二人的走动,另外焦黄中立下如此大功,周重终于有了提拔他的理由,所以在经过内阁商议之后,暂时将焦黄中提拔为礼部侍郎,虽然礼部的职位比较清闲,但是焦黄中这个侍郎却是主管外交,这几年随着大明的扩张,与外界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外交则是礼部的职能之一,所以焦黄中这个职位也是十分的重要,地位和后世的外交部长差不多。
奥斯曼帝国的使团人数不多,毕竟赛利姆也没想到会在大马士革遇到大明的使团,所以匆忙之间只派了几个人,另外还有一些护卫,不过礼物却带的十分丰厚,比如大马士革的刀具,一下子就送出来一百把,这在大明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支奥斯曼使团在北京并没有呆太久,一来正德并不在这里,他们也不可能赶到辽东去见正德,二来周重也可以代替正德在条约上盖上玉玺,如此一来,这则条约算是正式生效了,而且那些大明的技术官员也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出发。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的使团在北京呆了大约半个月,然后就与邹同带领的技术官员一同上路,赶到天津港再次乘船离开了大明。虽然奥斯曼帝国的使团在大明呆的时间不长,但他们总算对大明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在奥斯曼帝国的使者看来,大明的确不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不但国土辽阔无比,从南到北竟然要乘船走上近一个月,而且各个港口也都是十分的兴盛,工商业也是极度发达,这些比他们奥斯曼帝国还要强,而当他们见到大明的京城时,也同样这座庞大的城市感到惊叹,哪怕是他们伊斯坦布尔,恐怕也无法与这座城市相比。
当然这些都是大明的经济实力,至于军事方面,暂时还无法从表面上看出来,不过他们也知道,大明正在与蒙古人后裔的鞑靼人交战,而且大明的皇帝陛下亲自带兵,并且接连打败了蒙古人,由此可知,大明的军事方面肯定也不会比他们弱,毕竟大明也有一个重视军事的皇帝。
相比奥斯曼使节只从经济与军事两方面观察大明,穆拉德这个年仅十岁的孩子,并且还要在大明常住的人对大明观察的也更为全面,甚至从进入大明本土的那一刻起,穆拉德就对大明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里的一切都与他生长的奥斯曼帝国截然不同,特别是在宗教方面,更是十分的自由,再加上美味的食物和精美的衣服,这些都让小小年纪的穆拉德都为之着迷。
穆拉德进入京城后,就拥有了自己的府邸,在家里时他就是主人,任何人都无权再管束他,特别是那些从奥斯曼随他一起来的仆人,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禁止他做一事情,这让穆拉德感受到一种自由的气息。
不过穆拉德并没有在这种自由中迷失自我,以前受到的严酷教育让他不愿意在这种舒适生活中消耗时间,所以他每天都会向焦黄中学习,虽然焦黄中现在政务繁忙,但是穆拉德的基础已经打下来了,也认识了大量的汉字,每天只要给他布置一些任务,穆拉德就可以自己完成,只遇到不懂的地方时,才会等到焦黄中回来后向他请教。
焦黄中也对穆拉德这个弟子十分上心,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份,更多的则是因为这个孩子又聪慧又努力,这样的弟子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是十分难得的,所以焦黄中也是尽力的教导,而且他也知道穆拉德从小没有人关爱,所以他在充当老师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关心穆拉德的生活,别人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焦黄中对穆拉德来说则又是老师又是父亲。
时间过的很快,穆拉德在大明呆了半年之后,他对大明已经十分的熟悉,不但汉语说的极好,而且还熟读不少儒家经典,在同龄的读书人中已经算是不错了,这让焦黄中不仅十分的欣喜,甚至他已经准备让自己这个弟子在长大后参加科举,说不定能成为大明的第一个奥斯曼进士,不过也就在这时,穆拉德忽然做出一个让焦黄中意想不到的决定。
第五百二十六章辽东风云
文渊阁内,周重正在批阅着来自辽东的公文,说起辽东的局势,这段时间可谓是风云突变,李安良带着五万倭国仆从军为主的军队灭了建州女真后,刚好冬天来临,于是他们就在建州女真的老巢中过冬,而约有三分这一的建州女真人被他们逼着在冬天逃到山里挣命。
等到第二年开春之时,李安良并没有忘记那些逃进山里的女真人,于是他把大军分成数路搜索,结果终于让他找到大部分逃到山里的女真人,不过这些女真人大部分都因为寒冷和缺少食物而死亡,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可以说十分的凄惨,不过身负国仇家恨的李安良却没有任何怜悯之心,依然下令将这些残余的建州女真剿灭,自此之后,世上再也没有建州女真这个称号。
剿灭了建州女真后,李安良立刻挥军东进,开始攻打野人女真的地盘,同时朝鲜那边也组织好了军队,于是两支大明军队开始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野人女真,在这种情况下,野人女真自然不会束手待毙,各个部落也开始组织起来联军,准备对抗大明的夹击。
在战争刚开始时,野人女真仗着自己彪悍的习性,以及对山林的了解占了上风,李安良和朝鲜的军队都受到一定的损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野人女真忽然战斗力大减,甚至还出现一些野人女真在战场上逃跑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李安良和朝鲜那边的将领并不奇怪,甚至他们在开战之前。就已经预想到了。发生这种事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野人女真自己。这些野人女真不像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会种植,他们平时只靠着打猎为生,根本不会种植作物,这也使得他们的部落中基本没有什么存粮,再加上刚一开春,李安良和朝鲜军队就杀了过来,野人女真储存的粮食也早在冬天里消耗光了,根本来不及补充。
可以说野人女真除了手里的武器外。基本没有带太多的食物,不是不想带,而且是他们背后的部落根本没有食物。以前他们饥饿时,就会带上武器杀进朝鲜抢劫一番,那里有足够的粮食供他们食用,但是现在战争发生在野人女真的领地内,这些野人女真一个比一个穷,这让他们想抢都没地方抢,所以当带来的食物吃完时,这些野人女真自然是战斗力大减。甚至出现了逃亡的情况。
李安良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否则也不会等到春天时发动进攻。所以当野人女真因缺少食物而战斗力大减时,立刻被李安良和朝鲜大军打的大败,然后这两支军队闯进野人女真的领地内,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只要是遇到他们的女真人,就绝对逃不过他们的毒手。
就在李安良与朝鲜大军围剿野人女真的同时,在大宁休整了一个冬天的正德终于也开始了行动,他将已经初步形成战斗力的六万火龙骑集结起来,亲自担任这支骑兵的统帅,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杀向朵颜三卫仅存的福宁卫。
之前福宁卫也一直担心大明灭掉了朵颜卫和泰宁卫后,会直接对他们下手,但是没想到大明的军队却一直呆在大宁,丝毫没有向北前进的意思,这让福宁卫也慢慢的放下心来,以为大明这次的主要目标只是朵颜卫和泰宁卫,至于更北方的自己,则不在大明的讨伐之列。
可是福宁卫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大宁足足呆了半年的大明军队会忽然对他们动手,而且一出动就是六万骑兵,这种兵力别说是他一个小小的福宁卫了,就算是鞑靼小王子恐怕也要全力迎敌,而且谁胜谁负还在两可之间。
另外福宁卫也面临着与野人女真同样的问题,草原上的生活也十分艰苦,特别是食物更是什么时候都不够,经过一冬天的消耗,福宁卫中同样缺少食物,再加上春天的草原是最重要的季节,他们要剪去羊身上厚重的羊毛,然后还要为母羊接生,同时还要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让牛羊长膘,可以说若是耽误了这个时节,那么草原上的部落一整年都别想好过。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大明的骑兵却忽然杀到,这让福宁卫不得不放弃手中的活,拿起武器骑上战马保卫自己的部落。其实草原人不知道的是,这就是职业军队对非职业军队的优势,大明的军队不需要为其它的事情分心,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听从上级的命令,打败所有的敌人。
当然了,春天出兵也会有许多的困难,比如冬天的冰雪融化,使得道路变得十分泥泞,这给军队行进的后勤的补给带来许多的困难,另外春天的天气也十分多变,万一遇到倒春寒,再下上一场雪的话,很可能会让军队付出一些伤亡。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拿九稳,特别是对于战争而言,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当大明的军队出现在福宁卫的部落南方时,福宁卫也只是匆匆组织起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而且根本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甚至再退一步,就算是福宁卫提前知道了消息,并且把全族的军队都组织起来,可最后能否打赢先不说,这些草原骑兵在打仗之时,不但无法帮助部落干活,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食物,就算是能够打退大明的军队,最后整个福宁卫也会陷入崩溃之中,因为只要没有食物,任何部落都不可能生存下去。
另外更加糟糕的是,福宁卫东侧的建州女真已经被大明剿灭,大明的军队随时都可以从东侧杀过来,到时再与正德的大军夹击之下,他们绝对没有一丝胜算。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福宁卫的首领做出一个十分英明的选择,那就是向大明投降,因为他根本没有其它的选择,甚至想逃都没办法逃,部落里的牛羊都需要照顾,他们又没有多余的食物,所以根本无法支持大规模的迁移。
对于福宁卫的投降,也并没有出乎正德的意料,甚至他的整个作战计划,都是经过军校参谋科毕业的一帮学员精心计算过的,不但考虑到了天时地利人和,连敌人的反应也同样都考虑在内,所以大明的军队现在就像是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一个步骤都在提前算计好了,哪怕是出现意外,也有补救的办法。
福宁卫投降之后,正德立刻将后方准备好的官员与粮食调集过来,然后由大明的官员正式接管福宁卫的管理,同时福宁卫的军队也并没有解散,而是全部集结起来,在正德的指挥之下,立刻兵发海西女真。
海西女真生活的地方位于福宁卫的东北方向,两部相距并不是很远,而且海西女真虽然距离大明较远,但是他们却更愿意学习大明的先进文化,部落中不但会种植作物,同时还会冶炼钢铁,可以说是三大女真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同时实力也最强。
不过海西女真的实力虽强,但那也仅仅是在女真之中,相比之下,他们的实力也就和之前的朵颜卫差不多,所以当面对大明的八万骑兵时,根本没有什么还手之力,海西女真的首领努力组织起来的数万军队接连战败,最后彻底被击溃。
对于女真人,大明对他们丝毫没有任何好感,无论是建州女真还是海西女真,所以正德对其也实行了残酷的屠杀政策,不过招待屠杀的却是刚刚投降的福宁卫,一来是让他们向大明表示一下忠心,二来也是为了震慑福宁卫,让他们知道不愿意投降大明的下场。
灭掉了海西女真后,正德指挥着大军转向东方,那里正是野人女真的地盘,说起来野人女真只是一个统称,所有不属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女真人,都属于野人女真,李安良与朝鲜攻打的野人女真只是位于南方距离大明较近的野人女真,另外再向北,特别是库页岛那边,会有更多的野人女真存在,只是那里实在太过寒冷,就算打下来也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正德只需要把辽东内部的女真人全部分肃清就可以了。
正德的火龙骑,李安良的仆从军,再加上朝鲜那边组织的军队,三支大明军队在辽东如梳子般扫荡了数遍,最后终于把残余的女真人清理差不多了,日后就算大明不在这里派驻军队,恐怕女真人也难以形成太大的气候,更何况大明是绝对不会放弃辽东这片土地的。
将辽东清理干净之后,正德的火龙骑经过这次的练兵,也总算是整合完毕,成为一支真正的骑兵队伍,这也让正德信心大涨,立刻开始实施对蒙古草原的逐步蚕食计划,而早已经准备好的周重也同样给出最大的支持,不但加大力度收购草原上的羊毛等商品,同时派出一支支的筑路队伍,开始修建一条条通往草原深处的水泥路。(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七章草原攻略开始
想到辽东的局势已经平定,女真人虽然还有一些残余,但也只能在深山老林之中苟延残喘,根本难以形成什么气候,另外朵颜三卫这些蒙古部落也是纷纷归降,成为大明治下的百姓,相信用不了几年,这些蒙古人就会被大明同化,再也不复以前的凶悍。
辽东平定后,大明立刻马不停蹄的开始对草原的战略,之前大明的商人靠着收购羊毛、肉类等草原商品,已经让那些距离大明较近的部落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在冬天来临之时,他们可以向大明的商人换取更多的粮食,有了这些粮食,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冬天食物不够的问题了,甚至连春天的食物也解决了。
也正是有了这个基础,大明修建水泥路的队伍也开始进入草原,按照之前的计划,修建水泥路从两个方向一起动工,第一个方向就是宣府,这条水泥路斜向西北方向前进,第二个方向则是从辽东福宁卫西边的捕鱼儿海开始向西,最后两条水泥路将在鞑靼人统治中心的肯特汗山那一片相遇。
肯特汗山那里水草丰美,也是鞑靼小王子统治核心,他手下最忠心的部落都生活在那里,其实也就是后世的乌兰巴托地区,鞑靼是绝对不会坐视大明将水泥路修建到那里,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反正大明也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两条修路的队伍周围都有大军保护,而且每隔百里都会修建一座坚固的堡垒,虽然堡垒不大。但居住一个百人队还是十分宽畅的。日后这些堡垒就是大明统治草原的基础。
对于大明在草原修路的举动。鞑靼小王子也大为惊恐,特别是当他得知大明用一种特殊的材料,使得修建的道路水火不浸,无论再恶劣的天气,也都能保障道路的通顺,再结合从去年开始,大明就开始积极与草原交易的事,这让鞑靼小王子也很快猜到了大明的意图。对方是打算用蚕食的办法,彻底的把蒙古草原掌握在手里。
明白了大明的举动,鞑靼小王子也很想立刻做出反击,但是这时正值春天最为繁忙的季节,他根本不可能强制各个部落出兵,能够动用的也只有自己直属的精锐,但这些骑兵人数不多,根本不可能对大明造成太大的影响。
看到这种情况,鞑靼小王子也十分的无奈,他只能强忍着怒火慢慢等待。其实这就是两种文明之间的比拼。大明正处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阶段,本身层次就比较高。可以供养职业的军队,但是蒙古人却处于层次较低的游牧文明阶段,国家内部没有职业的军队,虽然所有成年男子都是合格的战士,但他们也要负担着食物的生产。
所以在某些时间段,蒙古这样的游牧文明的军事实力其实是相当弱的,除非他们拼着下一年挨饿的危险强行出兵,但是这样的命令别说鞑靼小王子不敢发出,就算是他发出这样的命令,恐怕也不会有多少部落老实听从,毕竟他们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国家,各个部落之间虽然有从属关系,但一切都要以各自部落的利益为先,若是鞑靼小王子的命令与各个部落的利益产生冲突,那么别的部落有权拒绝他的命令。
也正是鞑靼内部的这种部落联盟形势,所以鞑靼小王子不但无法强制别的部落出兵,同时他也无法禁止其它的部落与大明的商队交易,因为这种交易会给草原的部落带来救命的粮食和各种必须的生活用品,他若是禁止交易的话,恐怕立刻会引来所有部落的不满,到时他这个汗位恐怕都会坐不下去。
就这样好不容易过去了几个月,繁忙的草原终于慢慢的清闲下来,这时鞑靼小王子才发布命令,将各个部落的首领集结起来,组织起四万大军,这次他没有选择南下去宣府,而是将目标定为捕鱼儿海一带的大明军队,那里距离鞑靼的核心区域更近一些,对他们的威胁也更大,另外大明刚刚征服辽东的蒙古诸部,统治肯定不如宣府那里稳定,也更好攻克一些。
不过鞑靼小王子这次却是算错了,因为镇守捕鱼儿海的军队正是正德亲自带领的六万火龙骑,正德早就盼着再次与鞑靼小王子在战场上一决高下了。
其实这次正德身边的参谋官们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无论鞑靼小王子选择哪个方向攻击,大明都有相应的对策,比如捕鱼儿海这里,是正德亲自带领的六万火龙骑,虽然这支骑兵刚刚成立,但是装备却远比其它军队要精良的多,比如每个骑兵都带着十枚手雷,在骑兵对决之时,他们都是先把手雷扔过去,打乱敌人的冲锋后,他们就能轻易的冲破对方的阵形。
若是鞑靼小王子不攻打捕鱼儿海,而是选择南下宣府的话,宣府那边也有大军严镇以待,绝对会让鞑靼小王子撞的头破血流,而且在鞑靼小王子南下之后,正德就会带领火龙骑进入草原腹地,直接杀向鞑靼的后方,到那时鞑靼小王子想不退兵都不行,毕竟他们的人口本来就少,若是再让大明在后方展开屠杀的话,恐怕他们几十年内也别想缓过劲来。
这次鞑靼小王子选择了捕鱼儿海,倒是让正德有些失望,他一向对霍去病的功绩十分欣赏,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带领骑兵杀进草原内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壮志豪情,才是真正的男儿本色,可惜鞑靼小王子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不过虽然有些失望,但是想到能够与鞑靼小王子再次在战场上交手,正德也很快兴奋起来,他组建火龙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败鞑靼小王子的骑兵,虽然火龙骑的组建时间还不长,但是在人数上却占据着优势,再加上正德自己也已经不是之前的正德,所以这次他有着绝对的信心把鞑靼小王子打败。
对于草原上即将发生的战争,远在京城的周重却丝毫不担心,现在的鞑靼早已经不是几年前的鞑靼了,随着鞑靼小王子数次被大明打的惨败,鞑靼对大明的心理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反而是大明军队却是士气大涨,以前不少军队畏惧蒙古骑兵,但是现在却也变得敢打敢拼,当然这也和大明对军队的抚恤越加优厚的原因。
蒙古人对大明没有了心理上的优势,虽然骑兵依然强悍,但是大明这几年也对军事做了很多方面的改革,比如军队里的装备也快更换一新,特别是火枪与火炮的应用,更让大明军队如虎添翼,另外军队内部的制度也在慢慢的进入转变,这主要是军校毕业的学员已经慢慢的控制住军队的中下层军官,甚至有些优秀的将领也已经进入高层将领之中,这些从军校毕业的学员有着相同的理念,他们受到的教育与老式军队完全不同,所以在进入军队的第一天起,他们就要慢慢的改变自己手下的军队,比如以前的吃空饷现象,在军中就已经慢慢的消失,因为下有军校学员的抵制,上有兵部的严查,没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去捞那么点好处。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周重在逐步的废除户籍制度,首当其冲的就是军户,以后大明的军队都将是募兵,而不是让军户世代为兵,之前周重就已经在淘汰军中的老弱,然后招募强壮者入军,当然若是军户愿意参军的话,也会优先照顾。
也正是对军队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改革,使得大明军队,特别是大明的边军战斗力大增,早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只敢固守城池不出的弱军了,所以无论从方面来看,鞑靼人的骑兵都不会是大明的对手,只要大明能够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那么鞑靼人就相当于秋后的蚂蚱,也没几天好活的了。
周重对自己这几年的努力十分自信,而且他也将锦衣卫和东厂的特务分派到草原上,将整个草原的一举一动都查的清清楚楚,在这种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周重早就可以预料这场战争的结果,所以他丝毫不着急。
不过蒙古草原那边的情况他虽然不怎么关心,但是现在他手中却有一件麻烦事,这件事不算大,但影响却不小,因为这件事是关于那个奥斯曼皇子穆拉德的,这个刚刚过完十一岁生日的孩子比同龄人更加的成熟,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目的,虽然周重对奥斯曼帝国那种残酷的皇位继承制度不以为然,但却不得不佩服那位赛利姆的确会培养接班人,无论是那位苏莱曼还是这个穆拉德,只要让他们坐上苏丹之位,日后都会有一番作为。
本来穆拉德在焦黄中那里一直老老实实的学习,听说十分受焦黄中的喜爱,但是就在几天前,他忽然向焦黄中提出一个十分意外的要求,这个要求让焦黄中十分为难,甚至感觉自己也做不了主,于是就亲自向周重请示了一下,结果现在换成周重头痛起来。(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八章可怕的教育
穆拉德提出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希望可以进入到在大明的军校中学习,不是北京的陆军学校,而是位于松江的海军学校,之前他们来大明时,舰队曾经在松江那里停留了一天,焦黄中还特意带穆拉德去参观了一下大明的海军学校,以便让他更好的了解大明。
若是其它人提出这样的要求,甚至哪怕对方也不是汉人,但只要他忠于大明,周重都可能会同意,但是对于穆拉德这个从奥斯曼帝国流放来的皇子,周重却不知是否该同意对方的要求,因为穆拉德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
若是穆拉德再年长几岁,恐怕周重会认为对方是赛利姆派来的高级奸细,用来刺探大明的情报,甚至这次要求进入海军学校,也是为了偷学大明先进的航海与海战技术。不过现在的穆拉德才仅仅十岁,而且赛利姆事先也不可能知道焦黄中的到来,所以根本不可能事先准备好穆拉德这样一个奸细,更何况以赛利姆的精明,也不可能让一个孩子做奸细。
不过若是穆拉德是个奸细倒也好处理,实在不行一场小小的意外就能让他完全消失,但是现在对方仅仅是个十岁的孩子,而且身世还那么凄惨,周重也根本下不了手,再加上穆拉德也没有做什么危害大明的事,他只不过是想和普通大明人一样,进入海军学校学习,甚至他还告诉焦黄中,希望在毕业之后,可以进入大明的海军中服役。为大明的海军尽上自己的一份力。
排除了穆拉德是奸细的可能。那么他想要加入海军的动机又是什么呢?周重对此做了几点猜想。
第一是穆拉德身为一个孩子。很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他这段时间一直接受焦黄中的教育,于是对大明产生一种归属感,再加上他以前在奥斯曼受到的压抑,使得他这种归属感更加强烈,再加上他本身对海军又产生了兴趣,所以才生出想要去海军学校学习的想法。当然这种想法是建立在穆拉德是个十分单纯的孩子基础上,不过以周重对穆拉德的印象。他觉得这个早熟的孩子应该不可能这么单纯。
第二个猜想则有些吓人了,那就是穆拉德想要进入海军学习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且有着更深层次的打算,比如他想要通过海军学校成为大明的海军将领,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等到日后他成长起来,就可以借助大明的力量帮他夺回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之位,虽然周重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很难考虑的这么深远,但是穆拉德却不是普通的孩子,他从小受到的严格教育让他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也许他真的可以像一个成年人那样思考。
上面的这两个猜想中,周重比较侧重于第二个。而且他将焦黄中找来,将自己的两个猜想讲出来,结果最熟悉穆拉德的焦黄中也认为,第二个猜想比较有可能,因为在教导穆拉德的过程中,他也发现这个孩子十分早熟,思维方式也比较接近成年人,能有这样深远的考虑也并不奇怪。
得到焦黄中的回答后,周重觉得自己有必要与穆拉德这个孩子谈一谈,若是他真的想要夺回奥斯曼苏丹位置的话,那么周重也不介意帮他一把。
几天之后,周重在自己王府的书房里召见了穆拉德,整个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个人,而周重也只是准备了两盏清茶,等到穆拉德进来后,就让他坐在自己的对面请他品茶,看样子完全把他当做一个成年来对待。
“穆拉德,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去海军学校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