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私大明(老鱼)-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把那片的土地制作成山丘状,土堆的高一点,否则一下雨就全都冲没了!”正德站在一个架起来的高台上,指挥着下面的太监整理土地,这些土地并不仅仅要开垦出来,同时也要按照他的要求制作成相应的地形。

下面干活的太监们虽然不知道皇帝陛下要做什么,但是这些太监之中的一些工部官吏中。却都十分清楚皇帝陛下要制作一件什么东西,而且也明白这件东西的重要性,甚至若是最后能让皇帝陛下满意的话,他们肯定可以得到陛下的赏识。因此这些官吏一个个都是十分卖力,对于土地也是一点点的测量并做好标识,以便让那些干活的太监按照标识做出相应的地形。

对于下面忙碌的太监和官吏,正德也是十分的满意,站在高台上的他可以清楚的看到,脚下一个大明的版图正在慢慢的形成,国界线上被太监们挖出一条曲曲折折的水沟,以此来将整个大明的轮廓呈现出来,然后在整个大明的版图内,南北两京。以及十三个布政使司也全都被幼小一些的水沟分隔开来,甚至每个布政使司内部的每个州府,也都被标注出来,而且这些州府特有的地形同样也正在太监们的制作下完成,虽然这样做的地形并不标准。但正德也没有强求这一点,他只需要知道每个州府大概的地形就行了。

正德之所以心血来潮的有这个想法,其实还是来自于周重,这段时间周重一直在海外用兵,对军事方面也就多用了些心,为了更方便神瑛那些将领,于是他就让人把沙盘制作了出来。结果神瑛立刻就将沙盘的制作方法上报给兵部,然后正德见到沙盘之后,立刻生出这么一个念头,那就是在皇宫中制作一个巨大无比的沙盘,这个沙盘不需要多么精准,只需要把大明各地的大概地形和轮廓标注出来。然后这个占地将近百亩的巨大沙盘就出现了。

正德所站的高台立在大明版图的北京城位置,四处打量着自己脚下这片广阔的国土,内心一时间充满了一种名叫骄傲的感情,因为他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所有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百姓。全都是他的子民。

当正德的目光转向大明版图的西南角时,他看到那里的太监们正在向乌思藏都司的位置上堆积泥土,那里就是唐宋时期的吐蕃,只不过在太祖时期,乌思藏请求内附,于是大明就在那里设置了乌思藏都指挥使司,封喇嘛教僧人为卫所的指挥使、同知、通判等官,最高僧官为法王,任乌思藏都指挥使,前两年正德还曾经召见过这一代的法王,在正德的印象里,那个法王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僧人,而且也没有什么野心,乌思藏的藏人在这些喇嘛的教导下,都已经变成了绵羊,根本不会对大明形成任何威胁。

想到乌思藏,正德忽然又想到周重之前写给自己的信,信上提到了他对朝鲜的计划,在周重的计划里,他准备支持朝鲜国内的一路叛军,统一朝鲜全境后,再给大明上表请求内附,到时自己就可以顺势答应下来,整个朝鲜也就成为大明的土地了。

想到大明在自己的治理下,竟然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大一块土地,正德也是高兴的手舞足蹈,立刻让人把工部那个带头工部主事叫来,这个主事年纪已经不小了,头发胡子一片花白,正德记不清这个老头的名字,只知道其它人都叫他老桑头。

“老桑头,你们工部有没有朝鲜的地形图?”正德站在台子上,趴在栏杆上向下面的老桑头高喊道。他才不管周重是用什么办法把朝鲜合并到大明,更不管吞并朝鲜有什么作用,在他看来,只要是能开疆拓土,就是自己这个皇帝最大的功绩,更何况周重已经说了,日后朝鲜是控制倭国的跳板,而只要控制了倭国,大明就能到达那片盛产黄金和白银的大陆,那里也是玉米和番薯的故乡,正德真想亲自去那片原始的大陆看一看。

老桑头其实不姓桑,而是姓周,只是名字里有个桑字,所以才被人称为老桑头,现在听到陛下竟然如此亲切的称呼自己的外号,这让他也是激动无比,几乎是颤抖着声音高声回答道:“启禀陛下,我们工部只有大明各个州府的地图,至于朝鲜这些属国的地图,恐怕只有礼部或兵部才有!”

“好,你传朕的口谕,立刻去礼部或兵部,尽快把朝鲜的地图给朕拿回来,另外吩咐下面的人,把朝鲜那片地图也给空出来,一会把朝鲜也给加上!”正德再次高声喊道,他对周重有绝对的信心,既然对方已经保证可以把朝鲜吞并,那就一定没有问题。虽然当初太祖陛下将朝鲜列入不征之国,但是现在大明并没有征讨朝鲜,而是朝鲜自己内乱,然后又强烈要求内附大明,自己不忍心看着朝鲜百姓受苦,这才同意下来,因此根本不算是违背祖训。

想到上面这些,正德也不由得露出一个阴险的笑容,同时对自己这个亲弟弟也更加的满意,因为他总能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办法,然后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点也是正德最高兴的地方,毕竟在他看来,周重是自己的弟弟,他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老桑头听到正德的吩咐,立刻飞奔着去了礼部和兵部,结果没想到对方都有朝鲜的地图,于是老桑头干脆都要了过来,其中礼部那份地图是朝鲜进贡之时送给大明上,兵部的地图则是大明早年间派人自己绘制的。

正德拿到这两份地图时,却是一下子皱起了眉头,因为他发现礼部和兵部的两份地图大不一样,比如朝鲜的京畿道,在兵部自己绘制的地图上,京畿道位于朝鲜的中间位置,但是朝鲜自己朝贡的地图上,京畿道竟然跑到了朝鲜的最南方,另外还有其它几个道的位置,两份地图也是大不相同,甚至连整个朝鲜的大概地形轮廓,两份地图也是相差极远。

“老桑头,你们工部是绘制地图的行家,你看一下这两份地图,为何他们会相差如此之大?”正德皱着眉头把两份地图还给老桑头道,工部有一项工作就是绘制全国地图,眼前这个老桑头就是一个绘制地形的高手,否则工部也不会派他来帮自己制作皇宫中这个巨大的沙盘了。

老桑头之前根本没敢看这两份地图,毕竟这是皇帝陛下要的,他可不敢擅自打开,现在听到皇帝陛下的话后,立刻打开看了一下,结果立刻断言道:“启禀陛下,这两份地图根本不是绘制过程产生的误差,而是有人故意制作了一副假地图,甚至还故意把朝鲜各道的位置打乱,就是为了不让人知道朝鲜真正的地形,其用心可诛!”

正德听到老桑头的话,目光中立刻闪过一道精光,当下开口问道:“哦,那依你之见,这两副地图哪副是假的?”

“这……”老桑头听到皇帝陛下的话后一阵为难,他只是个小小主事,按理说不能对这种国家大事发表意见,但既然陛下问了,他也不能不答,因此只见他迟疑了片刻回答道,“启禀陛下,兵部的地图是早年间绘制的,为的就是日后万一需要进兵朝鲜,大军能够有地图指引,如此军国大事,老朽认为应该没有人敢做假!”

第三百八十六章朝鲜战争的帷幕

正德在皇宫中制作的大沙盘十分顺利,各个州府的地形都在这副占地百亩的沙盘上显示出来,并且正德还命人将番薯和玉米种在一些州府的位置上,这些州府都是今年推广种植番薯和玉米的地方,虽然现在看上去只占大明州府的一小部分,但是现在番薯和玉米的大名已经传遍了大明,相信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将整个沙盘上种满玉米和番薯。

这个大沙盘本来只是正德一时的游戏之作,谁也没有当真,甚至不少大臣在进宫见到这副沙盘时,发现朝鲜竟然也在沙盘上面显示,这让不少人都以为是皇帝陛下对朝鲜的恩宠,毕竟这些年朝鲜对大明表现的十分忠心,算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属国,不过直到后来朝鲜上表请求内附,这些见到这副沙盘的大臣才感觉有些不对劲,但却又拿不出任何的证据。

另外没有人知道的是,在皇宫这面大沙盘制作完成的同时,正德派锦衣卫给周重送去了一封秘信,这封信中正德对朝鲜上下痛骂了一通,并且叮嘱周重,一定要给朝鲜人点颜色瞧瞧,让他们知道欺骗宗主国的下场。

对于正德的怒火,周重在了解了前因后果后,却是淡然的笑了笑,这件事的起因无非就是一份假地图,朝鲜身为属国,表面上十分恭顺,甚至把自己国家的地图都进贡给大明,但谁也没想到的是,朝鲜这种表面上的恭顺全都是假的,进贡的地图也同样是假的,而且这份假地图还是在孝宗皇帝时期进贡的,所以正德觉得朝鲜是在欺骗自己的父亲,这让他对朝鲜上下是厌恶无比,这才想让周重给朝鲜一点颜色看看。

其实周重倒是觉得朝鲜并没有做错,毕竟在大明这个年代,地图一向都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军事机密。比如历史上刘邦攻下咸阳,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全国各地的地图和文件,而不是那些金银财宝,后来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成就一番伟业。那些地图和文件也是功不可没。

也正是地图如此的重要,所以朝鲜自然不会轻易的交出来,至于进贡时将全国地图送给大明,那也只是一个表忠心的手段,而且朝鲜人也很清楚,这份地图送给大明后,恐怕大明也根本用不到,只会放在礼部的库房里发霉,因此他们根本不担心这份假地图被拆穿,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朝鲜人早在孝宗时期就把地图送给了大明,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也一直没有人查看过那份假地图,从这一点上来看,当初决定把假地图送给大明的朝鲜人一定是个人才。

但是让朝鲜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大明竟然会出现正德这么一个不靠谱的皇帝,为了在皇宫里建造一个巨大无比的沙盘,而且又想到周重对朝鲜的计划,结果他一时心血来潮,竟然打算把朝鲜也事先加上去,免得以后再修改,如此一来也就用到了地图。结果那份假地图终于被发现,而且还惹得正德大发雷霆,命令周重一定要给朝鲜人一个教训,让他们为欺骗自己父亲付出应有的代价。

虽然周重一直都在坑朝鲜,不过现在既然正德在信上让自己给朝鲜人一点颜色瞧瞧,那么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他都不能拒绝,所以在李安良等人回到朝鲜,并且将平安军中的权利交接给周重派去的人之后,整个朝鲜的局势立刻进入到一种风起云涌的态势之中。

这次被周重派去接管平安军的人名叫刘涛,也就是之前南洋商会中最有名望的一个船长。当初他还曾经被周重派去印度,接回了奇拉瓦这些欧洲工匠,后来周重成为四海提督后,手下极度缺乏人才,所以他干脆就从商会中抽调了一批人手,补充进提督府中,刘涛就是其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

当然刘涛这次并不是一个人去接管平安军,随他一起去的分成文武两套班子,文官不用说了,自然是去管理平安军打下的地盘,至于武将就比较多了,其中二十多人将会被派到平安军中,从上到下完全接管平安军的军务,另外这次周重为了完全控制平安军,同时也为了增强平安军的战斗力,还特地派了一支两千人的军队,这两千人中有一千五百人的火枪手,另外还有五百人的火炮兵,相信有了这支犀利的火器部队,朝鲜的其它势力将会被他们摧枯拉朽般击败。

刘涛以前是南洋商会中最出色的船长,管理一支庞大的船队都可以井井有条,现在虽然管理的对象变了,但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所以他在到达平安军后,很快就将平安军的上上下下都打理的十分清楚,对于军队,更是被他牢牢的掌控在手中,至于那些在他掌控军队时跳出来的顽固分子,则被他毫不留情的清理了,只不过看在李安良的面子上,他没有杀人,只是剥夺了那些顽固分子的权力,然后扔到后方让他们自生自灭去了。

控制了平安军的大权后,这时朝鲜的气温也开始上升,并且这时周重从南洋运来的粮食也送到了平安军中,结果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早已经焕然一新的平安军终于开始亮出自己的獠牙,开始谱写朝鲜的新篇章。

刘涛将平安军的第一个目标选定为缩在京畿道的李隆,毕竟现在对方还是朝鲜名义上的国王,而且各路叛军都以消失李隆为己任,只要是把李隆灭掉,那么他们平安军就会声势大振,到时所有朝鲜的百姓都会对平安军心存感激,之后他们再挟着这股声望,正式向朝鲜的各种叛军下达臣服的命令,若是有人敢不服从的话,那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讨伐了。

三月初,刘涛终于决定派出平安军主动讨伐李隆,这支大军以三千火器兵为核心,另外还有三万平安军的精锐,表面上以李安良为统帅,实际上却由周重派去的将军指挥,李安良最多只能对大军做一些建议,至于是否能够采纳那就不一定了。

平安军以迅猛无比的姿态打破了李隆在京畿道外围的防守圈,一路攻城破寨,很快就打到了汉城西北方向,也就是后世的板门店附近,不过这时李隆也终于反应过来,组织大军在板门店附近防守,准备与平安军决一死战,甚至为了鼓舞军队的士气,李隆还十分少见的亲自来到军中督战,因为他知道,若是这一战自己失败的话,那么他们李氏也将结束对朝鲜上百年的统治。

对于平安军与李隆的交战,齐彦名等其它各路叛军却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观望,这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李隆的实力根本不是他们某一路叛军可以独力战胜的,所以包括齐彦名在内的所有人都相信,这次是李安良昏了头,否则不会以孤军奋战的形势与李隆决战。

不过换句话说,齐彦名等各路叛军的首领却都十分希望看到平安军与李隆的对决,虽然他们认为平安军不可能获胜,但至少却可以消耗李隆的实力,这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好消息,因此各路叛军非但没有拖平安军的后腿,甚至距离平安军比较近的江原军,竟然还送来一些军粮,以此来表示自己对平安军的支持。

对于其它几路叛军的表现,平安军内的李安良和刘涛等人却都是心中冷笑,他们在之前的交战中,一直没有动用最核心的三千火器部队,为的就是将这支军队用在最后的决战上,因此他们有绝对的信心打败李隆的朝鲜国王军,而是扫平了李隆这个最大的障碍之后,接下来就是平定以忠清军为首的各路叛军了。

三月末,平安军与李隆的国王军在后世的板门店附近展开了决战,不过这次决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李隆的悲剧,为了鼓舞自己军队的士气,他不但亲自在后方督军,而且还向所有手下的士兵许诺,只要能够打败平安军,所有的战利品都归士兵个人所有,甚至日后若是能够打下平安军的老巢,那么整个军队将无军纪三天。

朝鲜官兵虽然对李隆这个国王也没有好感,但他们家眷都在京畿道,根本不敢反叛,现在又听到李隆许下如此丰厚的赏赐,这下终于把所有人的兽性都给点燃了,叫嚣着要一举屠灭所有叛军。

但是很可惜的是,李隆所做的这些全都是徒劳的,当所有朝鲜官兵士气高昂的向平安军发起进攻时,却没想到对面的平安军中忽然响起一阵如雷鸣般的吼叫声,紧接着上百枚钢铁的弹丸从天而降,无数冲在最前面的官兵被这些弹丸砸成了肉泥,整个官兵的军队之中,竟然出现上百条血肉通道。

朝鲜虽然也从中原学会了使用火器,国内军中也装备一些十分原始的火炮,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竟然会有人将上百门火炮一起发射,所以他们的阵形也排列的十分紧密,结果当火炮发射时,无数朝鲜官兵惨死在火炮之下,而随着火炮的开火,这场决定朝鲜命运的战争也终于拉开了帷幕。

第三百八十七章李隆之死

当平安军背后的火炮响起之时,就已经决定了李隆的国王军败退的结果,毕竟对于朝鲜这些处于冷兵器为主的军队,面对火炮齐射的威力,以及接下来火枪队连排进击的场面,使得这些朝鲜人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大部分人都已经在火炮的轰鸣声中吓破了胆,哪怕手中的弓箭对火枪手依然有着不小的杀伤力,但却没有人敢回头射出一箭。

也正是在火炮和火枪的威力下,李隆的大军在刚开战不久,就已经呈现出全面败退的局面,甚至连李隆也吓的从马背上掉了下来,等到护卫把他扶上马时,李隆立刻调转马头向着汉城狂奔而去,根本不敢在战场上有丝毫的停留。

李隆的奔逃,使得朝鲜国王军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数万大军逃的是漫山遍野,根本没有任何的章法,后面的平安军紧紧追赶,一连追出去几十里这才停了下来,最后清点战果时才发现,这一战杀死国王军上万人,俘虏两万多人,估计能够逃回去的不足两万人。

经此一战后,李隆的实力大损,再也无法控制京畿道的广大地区,而且为了自己的安全,李隆抽调京畿道各地的精锐军队入汉城守卫,结果这也就使得京畿道各地防守空虚,平安军几乎没费太大的力气,就已经将京畿道的大部分地区控制在手中,唯一可恨的是,南方的忠清军和东方的江原军也趁机吞并了一些京畿道的地盘,这让刘涛和李安良都十分不满,不过现在还不是找他们算帐的时候,所以他们只能装做没看到,然后调集军队围攻汉城。

汉城本名汉阳,后来朝鲜定都于此,这才改名为汉城,朝鲜国内一般都称其为都城,或直接称为京。做为朝鲜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城市,汉城的城防自然也十分坚固,不但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同时这座城市也集中了朝鲜王国最精锐的军队。

不过汉城虽然可以称的上是朝鲜最为坚固的城市。但这也仅仅只是相对于朝鲜国内的军队来说,若是换做其它国家的军队,恐怕并不难攻克,比如按照原来的历史上,就在几十年后的壬辰倭乱中,倭国的两万军队就打下了这座集中了朝鲜全国精锐的首都,并且在这里烧杀抢掠,最后离开之时,更是将整个城市的百姓屠杀一空,汉城也成为一座死城。

倭国的军队可以轻易的攻破汉城。被大明将领的朝鲜平安军虽然弱了一点,但是不要忘了,他们军中还有三千火器军队,特别是其中还有上百门火炮,这才是真正的攻城利器。当这上百门火炮对着城门一起轰击时,汉城根本没能坚持太久,最后城门被火炮轰的粉碎,然后数万平安军一涌而入,坚固的汉城就这么容易的被攻陷了。

随着平安军的入城,城中的朝鲜国王军早已经被火炮吓破了胆,根本没胆量反抗。至于普通的百姓更是躲在家里,心中念着“阿弥陀佛”,乞求佛祖保佑,千万不要让那些叛军杀进自己家里。

相比普通的百姓,之前还是万人之上的李隆则是心如死灰,在汉城城门被火炮轰开的那一瞬间。他也一下子陷入到绝望之中,而且他也知道,现在整个朝鲜几乎没有人不恨他,他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全都因为他是朝鲜的国王。手中掌握着一支精锐的军队,可是现在这支军队已经被打败,国王的位子也眼看着不保,甚至他已经可以预见,自己被俘后将会面对什么样残酷的惩罚。

一想到自己被俘后的惨状,李隆就禁不住感到一种无比的恐惧,最后他干脆狠下心来,向中原王朝的一位暴君,也就是那位有名的商纣王学习,趁着平安军还没有攻入景福宫之时,命人将宫中的金银财宝全都集中在自己的寝殿中,又叫来自己宠爱的妃子,以及所有的儿子和女儿,然后李隆命人封死大门,一把火把整个宫殿都给点着了,结果他带着自己的金银财宝,以及宠爱的女人和儿女们死在烈火之中。

当得知李隆竟然放火烧死了自己时,刘涛则感觉十分可惜,他们本来还对李隆宝库中的财宝十分感兴趣,可是现在看来,那些财宝肯定都随着李隆一起烧成灰了。与刘涛不同的是,李安良他们这些朝鲜人在知道李隆竟然烧死了自己时,都是十分愤怒,因为在他们看来,像李隆这样的暴君应该死于万民之口,像现在这种死法实在太便宜他了。

李隆死了,汉城也落入到平安军手中,表面上李安良依然是平安军的大首领,实际上却由刘涛等人掌管整个平安军,不过对外发布号令之时,依然使用的是李安良的名号,比如这次平安军占据了汉城之后,立刻给齐彦名等叛军首领发送请柬,名义上是请他们来汉城共商朝鲜的未来,但实际上却是在逼各路叛军承认平安军为叛军之首。

对于平安军的打算,齐彦名那些叛军首领自然也都十分的清楚,不过平安军能够一举灭掉李隆,这已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且更加让他们震惊的是,平安军中竟然有着数量众多的火炮,这让所有人都明白过来,平安军背后肯定有一个庞大的势力在支持,而能一次提供出上百门火炮和上千支火枪的,恐怕也只有大明了。

也正是知道以上这些,所以不少势力小一些的叛军在看到平安军背景雄厚,而且又消灭了李隆,这让他们也都死了心,接到请柬后就开始陆续的赶到汉城,毕竟他们都知道,若是接到请柬不去汉城的话,那么日后就会是平安军的敌人,以平安军的实力,他们就算是联合起来都不是对手。

对于那些小股叛军的归顺,李安良和刘涛并不感到意外,他们关心的是以齐彦名为首的忠清军、江原军和庆尚军,这三股叛军是除了平安军之外最大的叛军,他们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若是这三支叛军不愿意归降的话,那他们只能通过武力解决了。

随着各路实力弱小的叛军对平安军选择了归顺,这也给齐彦名等三路叛军的首领一种强大的压力,毕竟从平安军表现出来的战力来看,他们也绝对不是平安军的对手,甚至就算是联合起来也不行,所以现在他们也都在犹豫,是否要向这个之前还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平安军投降。

最先顶不住压力的是江原军,这支军队大部分都是由叛变的朝鲜官兵组成,首领名叫崔东龙,以前只是一个中层的军官,虽然崔东龙在军事上很有天分,但是在治理地方却是无能为力,所以这也使得他治下的江原道也十分混乱,情况只比之前的平安道要好一些,现在平安军经过李安良和刘涛的整治,情况已经今非昔比,结果他的江原道就成为整个朝鲜最为混乱的地方,甚至崔东龙已经对治理地方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也正因为以上的原因,再加上崔东龙知道自己绝对不是平安军的对手,而且江原道与京畿道本来就是紧挨着的,所以他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最后终于决定去汉城拜见李安良,这也表示着他愿意向平安军归顺。

对于崔东龙的归顺,刘涛和李安良都是十分的高兴,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小股的叛军根本无所谓,最关键的就是以忠清军为首的三大叛军,现在三大叛军之一的江原军终于选择了归顺,那么这就是一个好兆头,说不定几天之后,忠清军和庆尚军也会选择归顺。

不过刘涛和李安良显然都太小看忠清军和庆尚军了,他们在汉城一直等到宴请各路叛军首领的日子,也没见到齐彦名和那些士族,最后李安良和刘涛强忍着怒火招待了一下那些选择归顺的叛军首领,然后又安排他们住到汉城,至于他们手下的军队,自然会有平安军的人前去接管。

其实对于忠清军和庆尚军的顽固,刘涛和李安良之前也有一些心理准备,毕竟这两路叛军与江原军不同,特别是齐彦名的忠清军,他们本来是朝鲜第一伙造反的人,而且在朝鲜的各路叛军中,也一直是最强的,但是现在平安军的异军突起,使得忠清军落到后面,但是忠清军的傲气却还在,想要让他们向之前不如自己的平安军低头,自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齐彦名没有去汉城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朝鲜士族联盟组成的庆尚军,这支军队要钱有钱有要有人,可以说是四路叛军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只可惜他们的位置太过偏南,距离京畿道太远,所以一直没能参与到核心的争斗中。

不过现在这种地形却让他们占尽了便宜,因为距离京畿道太远,中间又隔着一个忠清军,所以他们根本不担心平安军的威胁,想要让他们归顺,除非是平安军能够打败夹在中间的忠清军。

第三百八十八章不死小强齐彦名

随着平安军攻占了汉城,并且逼迫其它各路叛军归降之后,大半个朝鲜都已经在平安军的控制之中,为了接管这些土地,周重不得不向正德求助,让他派来更多的官员管理朝鲜的土地,反正那些归顺的叛军已经知道,平安军背后就是大明的一位总督大人在支持,所以他们对于大明官员前来接管自己的土地也没有什么排斥,更何况这时大明还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救命的粮食。

正德派给周重的官吏都是一些能力不错的干才,虽然这些人中有些个人品德有问题,比如好色贪财之类的,最过分的一个家伙在到达朝鲜后,用几袋粮食给自己换来近二十个小妾,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毕竟那些小妾们也都是心甘情愿的,在这种乱世之中,能吃上口饱饭就不错了,更何况还能跟着大明来的官员享福,连她们的家人都会跟着沾光。

好色贪财都不可怕,反正他们祸害的都是朝鲜人,周重也根本不在乎,更何况这些贪财好色之辈都是正德亲自挑选的,为的就是给自己出气,毕竟到现在他对朝鲜的那副假地图还是念念不忘,另外这些人虽然品德有问题,但是才能都不错,至少在短短几个月内,平安军控制的朝鲜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慢慢的安定下来。

安定了后方之后,刘涛与李安良商议过后,立刻决定出兵攻打之前一直没有归顺的忠清军,毕竟他们打败了李隆,并且占据了汉城后。就已经取得了朝鲜的大义。发出的号称也带着王权的威严。但是齐彦名的忠清军竟然没有遵从,也就是忤逆了这种威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去讨伐对方,甚至连忠清军的人都觉得这次讨伐是平安军占着理。

对于平安军的讨伐,齐彦名也早就做好了准备,他的忠清军早就在平泽和天安一线集结起来,准备与平安军决一死战,毕竟对于齐彦名来说。他历经千辛万苦才好不容易从大明逃到朝鲜,并且还积累下如此大的实力,若是连抗争一下都没有就向平安军投降,根本不是一个血性男儿该有的作为。更何况他也十分清楚的知道,平安军背后正是由大明在支持,他身为大明通缉的逃犯,若是向平安军投降的话,恐怕最后也会被大明的官员押回大明砍头。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齐彦名才是真正铁了心要与平安军一决死战,毕竟他已经没有退路了。而且他也不可能放弃忠清军这么一支好不容易才打拼出来的力量逃跑,所以在这种时刻。他也只能放手一拼了。

其实从这一点来说,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