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六零反派妈妈[穿书]-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家还有其他的电子产品,如果你们想要,以后过来找我就行。”青年很高兴。
“那要在哪找你?你家在哪?”这次问话的是唐佳佳。
青年对唐佳佳有抵触,所以并没有回答,而是一脸警惕地看着她。
潘佳艺说:“到时候还在这里接头吧,我们不需要知道你家在哪,也不需要知道你是什么人,我们只要产品。”
青年点点头,觉得这个姑娘说的话爱听。本来就是买卖东西的,竟然还问他家的地址,这不得不让他生疑,那人是不是有什么目的。
跟青年分开,大家可高兴了,不用票,价格还低,买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手表,能不高兴吗?同学们都在那叽叽喳喳地说着,就连黄小依都看着她们手中的手表一阵的羡慕。但是她摸着自己的口袋,又把这份羡慕忍了下去。
还有两个人没有说话,一个是苏芝,另一个就是唐佳佳了。唐佳佳脸上并没有任何的不好的表情,嘴角带着笑,正微笑着看着在那玩闹的同学。
潘佳艺突然说:“唐佳佳,你不会到时候又来一个举报吧?说我们买了投机倒把的东西?”那一双锐利的眼睛,一直都盯着唐佳佳。
有人做过那些错事之后,就容易让人怀疑,潘佳艺自然也就不会随便就相信她。
唐佳佳心里一跳:“怎么可能啊,我怎么可能会去举报。”
话是这么说,但谁也不知道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潘佳艺很怀疑她:“如果有人知道了我们买东西的事情,那就是你举报的,别的人还真不会,黄小依也不会。”她后面又加了一句。
黄小依在那听着,虽然潘佳艺最后一句话是替她证明,但听在耳里就是那么的不舒服。
“怎么会是我?没有买表的,可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小依也没买。”唐佳佳有些不服气。
潘佳艺说:“黄小依不会这么干,所以一旦我们出事就是你干的,除了你没别人。”
黄小依听了,心里就被撸顺毛似的舒服。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来迟了,今天中午给你们更一章肥的,今天依然有三章哦
明天红包系统竟然又抽了,没发成,今天我继续发啊。
晚上统一给你们发,这一章的红包也会在那时发的。
第128章 回家
唐佳佳有些委屈; 就是因为她曾经做了举报的事情; 大家都防她像防贼似的,心里那是很不痛快。但不痛快又能怎样?当初举报的事情就是她干的,说到天边去; 她也被学校处分了。她现在还敢再举报一次?借她十个胆也不敢。
“你就算去举报又怎样?又不是我们在投机倒把,我们只是买东西的人; 法不责众。而且——”潘佳艺哼了一声; “我可不是苏芝,任你欺负; 你要敢把这事捅出去; 我让你在这个学校呆不下去,别怀疑我的能力; 我绝对办得到。”
唐佳佳是有些顾忌潘佳艺的。潘佳艺做事情很高调,但她有高调的资本。还别说; 人家家里条件是真不错,姨夫还是西南军区的首长; 这事并不是什么秘密。她早在入学的时候,就打听清楚了,是听她一个战友说的,所以知道潘家的情况。再加上黄小依和潘佳艺的矛盾; 所以要打听出潘佳艺的情况并不难的。
对于潘佳艺; 唐佳佳从来都不敢得罪。这次,她又怎么可能会去举报?而且举报,人家首先就会怀疑到她身上; 她傻了才会去举报。
“我不会去举报的,我就做了那么一件错事,你们怎么就不愿意相信我?”这让唐佳佳很委屈的。
潘佳艺说:“就这么一件事情就够了,还需要两件吗?你做了错事之后,总得需要给我们时间观察你是不是真的改正了吧?所以如果没人举报是好事,如果有人举报,那就是你干的。”
唐佳佳觉得委屈极了,万一那个青年真被人举报了,但不是她干的,她不是比窦娥还冤吗?
“只要你不胡乱往外说,是不会有事的。”刘大妹看唐佳佳被潘佳艺说得脸上一阵通红,出来打了圆场。
刘大妹觉得,唐佳佳不傻,相反还很聪明,当举报事件出来之后,她怎么可能还会再干一次?一旦干了这事,大家很快就能摸到她身上,得不偿失的事情她应该不会干。
潘佳艺说:“只要她不再那样做,我就信她一次,以后也会接受她。”
唐佳佳觉得自己还得再接再励,让大家接受她,忘了她举报的那档子事。还有努力地,把记在档案里的个污渍也去掉,不能让这样带着污渍的档案进入新的单位里。还有四年时间,她在学校里一定要好好表现。
没人知道唐佳佳的心理,也没人知道她想要洗掉档案上的那个污渍。只要她不搞事,大家就不会再记着她的那些事情,同学之间,还是需要和睦相处的,知错能改,本来就能够被人接受。
那个个体户事件,就跟小插曲似的,并没有在同学的心里造成什么样的震动,买卖双方自愿的,你情我愿的事情,谁也不会想到去举报什么。当然如果真有人这么干,也是没有办法的。
苏芝她们又逛了百货大楼,还有不少集体商店。现在个体户没有发展起来,大家也不敢真的光明正大的买卖,就像那个青年一样,想要卖东西,只能偷偷地,就怕被抓住了,会有麻烦。
大家买了不少东西,很多都是日常用的东西,她们手上的票证也不多,买不到的东西也只得作罢。
“要是有更多像刚才那个卖手表的青年那样就好了,买东西就方便多了。”董小雪感叹。
“那样的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人家担着风险呢,不是谁都敢出来卖的,万一被抓住了,可就真的糟了,这个需要胆子的。”潘佳艺说。
同学们也都觉得有理,毕竟这样的事情可遇不可求的,要是遍地都有这种倒卖倒买的事情,那些大百货和供销社怎么生存?不要票,还便宜,多好的事情,可比大百货里要票还贵的好多了。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随处可见呢?
苏芝听着,却不作声。她是知道的,第一代的个体户,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到了八十年代初,会涌现出更多的个体户。一开始大家都是偷偷摸摸地卖,等到个体经济允许化,有了他们自己的营业执照之后,合法化的事件一出,个休户就更多了。
虽然个体户并不被人看好,特别是那些可以顶替做正式工的人家,看不起那些个体户,但是谁让人家有钱呢,万元户就是先从个体户那里发展出来的。还有因为个体经济的出现,一大批下海经商的人也就出现了,她前世的爸爸叶磊就是这么下海的,赚了第一桶金。
只要有钱,谁还看不起?
“走,我们吃饭去。”潘佳艺大手一挥,向饭店进军。
吃喝玩乐中,潘佳艺算是领军人物了,这一点508班很多同学都不如她,就连苏芝都甘拜下风。
大饭店有不少加,毕竟渝城可不小,她们去的是位于城南的那一家。饭店很干净,客人也多,她们找了一个位子坐下。
“你们听说了吗?听说魔都已经出现了一个私人开设的饭店,听说味道非常的好。”
隔壁桌的对话,引起了苏芝她们的注意,苏芝在心里想:现在就有私营饭店了?
“瞎说,私营的饭店?这不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吗?政府能让这么干?这可不是黑市那些偷偷摸摸买卖。”另一个人反驳。
“真的,我是听我表姑说的,我表姑在魔都。”那人说。
“我是不信的,你也别到处去乱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
508班的同学面面相觑,这也可以?私营饭店,可能吗?如果私营的饭店真的能够开,那么国营的大饭店还会有生意吗?有竞争,经济才能发展,但是现在不是不允许吗?国营的饭店能让私营的饭店存在?抢人生意的事情,他们还能坐视不管?
想想都不大可能,那个人肯定是在说笑话。
只有苏芝觉得这种可能性极大,因为私有经济确实是在邓公说了改革开放之后,各种下海的事情就多了。虽然大家依然觉得铁饭碗才是正当行业,但依然有很多人下海,那个时候只要胆子大,下海经商之后,都能赚到第一桶金,万元户情况也会多了起来。
所以听到那些人在说魔都开了私人饭店,只有她相信这事是真的,而别的同学都觉得不可能。
“这些人胆子可真大,在这样公开场合说私营饭店的事情。”董小雪张了张嘴,觉得这些人勇气可嘉。
刘大妹说:“我们不要去管这些,私营也好,国营也罢,我们只要能够吃饭就行。”
她们只是学生,管不了这么多的事情,举报这样的事情,也不是需要她们去做的事情。大家出来只是买东西的,随便在大饭店吃了饭而已,其他事情都少做。
潘佳艺说:“唐佳佳,你也别去乱举报,人家做小生意也不容易,咱犯不着去做这样的事情。”
唐佳佳说:“我举报干什么?这又不管我的事,难道曾经做错了一件事情之后,大家就再也不相信我了吗?”
潘佳艺撇了撇嘴,不过再没刺激她。其他人都没再说话,信也好不信她罢,也没人说出来。
从外面逛了一圈回来,大家收获颇多。就算一直说自己不买不买的黄小依,也给家人买了些东西,给两个弟弟妹妹买了衣服,也给父母买了一些东西,花的钱不是特别的多,也是她的一个心意。
苏芝买的东西就多了,她给自己买的东西倒不多,除了那块手表之外,就是一支雪花膏而已。但是她给家人买了不少的东西,大大小小的一大包呢,全部被她装在了她的军用背包中,装了一大包。
很快,508班同学各自的成绩也下来了,苏芝的成绩在班级里算是名列前茅的,这让她很放心。
1979年1月20号,学校放假了。
苏芝开始整理起了自己的东西,打算回家。她知道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西南就要爆发战争了,所以趁着现在还没有战争,赶紧地回家,多陪陪家人。等到战争爆发之后,她说不定就要上战场了。
也不知道原荣会不会去参加战事?他现在在军校里呢,如果不想参加战事,也是可以的。前几天还收到他的信,说在学校一切安好,等到他毕业,就能大干一场了。
“放假了,大家都回去多陪陪家人吧,我们也只有暑假寒假才能陪家人,等到以后毕业了,可就没那么多时间了。”苏芝想了想,还是提醒。等到战争来了,可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陪家人了。
“我是要回去的,自从当兵后,我都好久没有回家了,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够不回。小依,你回吗?”刘大妹也在收拾东西。
“我要回的,我自从当兵后,已经有三年回家了,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所以得回去看看,而且以后每年我都会回去,正好可以陪家里干农活。”
大过年的,不回去,难道还真在这过年吗?答案自然是肯定。
当天晚上,苏芝坐上了回江省的火车,计算着也就两天就能回到久别的家里。
她买的是卧铺,很早前就已经买了,要真的坐硬座回去,两天的火车,真的会脚肿的。不过这次她没有买到软卧票,买的是硬卧票,还是上铺。
上铺还是下铺,对于苏芝来说并不重要,她还挺喜欢睡上铺的。
两天的车程,她没什么事情干,就躺在卧铺的床上,拿了本书看了起来。
“你们听说了吗?有人被抓了。”下铺的一个声音引起了她的注意。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似乎也没那么肥哈,中午再继续。
真的好冷,躺被窝码字手都有点儿僵了。
这个唐佳佳,暂时是不会做坏事的,毕竟她做坏事刚被抓,档案上的污渍还没有去掉呢,除非她不想在部队干了。以后会不会干坏事,肯定得等风头过后了。
红包大大有,昨天双十二剁手后,觉得还是要多更新。
第129章
那个人的话; 引起了苏芝的注意,有人被抓?之所以注意这个对话,是因为那些人接下来的话,让她跟之前在大饭店吃饭时听到的类似消息结合了起来。
“大家还记得在魔都开的那个私人饭店吗?”对面中铺那人神秘着说。
那个中铺睡的是一个中年人; 不像时下穿的那种国防绿或是劳动衣; 而是一件皮夹克; 穿着很时髦。苏芝不免多看了他两眼。
“你是说那个私营饭店吗?”对面下铺那人说,那也是一个男人; 只不过年龄稍微轻点; 他说; “这件事情轰动太大了; 都上报纸了。怎么?是那个私人饭店的老板被抓了?”
对面中铺的皮夹克男人说:“不是他被抓。是有人看到他们生意好; 所以也在魔都开了一家,他们是在城东,人家就开在城北; 第一天生意确实火爆,结果第二天就被工商局给封了,老板也被抓了。”
“我以为你说的是那个第一家开的私立饭店老板被抓了呢。”下铺那人说。
“城北那家被关了,城东那家还远吗?”中铺皮夹克男人说; “这些人真是要钱不要命; 该私立开饭店; 这不是要抢人国营饭店的生意,不被举报才怪。”
苏芝在心里琢磨着,现在是七十年代末; 哪怕是在八十年代初,那也是属于试水阶段,个体户不会被查,但是那种饭店或是商店,肯定会被查的。哪怕上面政策允许,毕竟有人还在犹豫,或是固定思维被限制了,也或许……就如那个皮夹克男人说的,第二家被封了,第一家还远吗?人家国营饭店会坐视不管?被抢了生意,要还不管这事,才怪呢。
之后,那些人又说了一些个体户的事情,苏芝也没有再仔细听。这些事情本就与她无关,也就无聊之余听听八卦而已。直到不久之后,她才知道她所听到的这些,并不是与她无关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两天一夜,火车终于停在了终点站隆平市火车站。从火车下来,看到熟悉的景物,苏芝有刹那的恍惚,她终于回来了。就离家了半年,竟然会那样的想家。
不敢有所耽搁,得在去往苏家村班车之前直到平安县,她匆匆就去买了车票,赶回了苏家村。
苏芝的回家,可算是喜坏了苏家人,太奶奶不停地拉着她的手:“芝芝啊,在外面可还好?看你,都瘦了,肯定是没吃好。”
苏芝确实是瘦了,但那是因为训练三个月的结果,又因为考试压力大所致。但是看在家人们的眼里,她就是没吃好没睡好才瘦的,可把长辈们心疼坏了。
“早知道你这么受苦,当初我就不应该答应你去军校。”太奶奶自责着,“你要是在江省的大学上学,还能偶尔回来,那么远,一年回不来几趟,真是苦了。”
苏芝说:“太婆,小哥也上了军校,更是在部队训练,我是苏家人,我不怕苦。”
“瞎说,你和你小哥怎么能是一亲?他是男娃,就该受受苦,可是你是女娃,就应该娇养着,怎么能够受苦?”
“太婆,我在学校很好,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才瘦的。军校的伙食可好了,几乎都是肉菜呢,学校是有伙食标准的,这个标准地方比不了。”前半句是半真半假,后半句却是真的。军校里的伙食确实好,几乎顿顿大肉菜。
“真的?”太奶奶将信将疑。
“真的,我不骗你。太婆要不信,等小哥回来了,可以问他,他在军校吃的怎样。”苏芝说,“我们是军医大学,可没什么训练,吃又吃得好,太婆你说怎么会辛苦?
苏耀宗说:“阿婆,孩子说的错不了,军医大学虽然也是军校,但是将来出来是当医生的,肯定不会有训练,这样的大学是上对了。”
太奶奶这才高兴起来,拉着苏芝一阵说话。
村民们知道苏芝回来了,都上门来探望,纷纷问她军校好不好。
苏芝说:“军校肯定好,毕业了就能当军官,这可比先当兵再去部队好的多,当兵去部队能不能提干还得看能不能立功,但是上了军校是百分百能当军官的。”
村民们心里一阵的火热,当兵吃粮,在村民们的心里还是比什么都好,那可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
“军校容易考吗?”隔壁的六奶奶问。
苏芝也不想骗她,免得到时候考不上过来埋怨她,她说:“实话,军校并不好考,直接毕业就能当干部的学校,都不好考。军校如此,燕大华大都如此。”她没有说的是,地方大学在以后不会再包分配。
六奶奶一想也是,毕竟这学校一出来都是当官的,怎么可能好考?如果好考,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去考了。
“六阿婆,你让孩子们好好大头他们好好念书,不管是军校或是地方的名校,只要考上了都是好的。”
六奶奶说:“好孩子,你是个好的,阿婆也知道军校不好考。我让大头小头好好念书,也当军官。”
其他村民也都问了苏芝,大致还是有关大学的事情。以前大学上不了,现在高考恢复了,那就是大家的一条出路。除了上学,也就是当兵了,还有什么比这两条路更能鲤鱼跳龙门?
看看人家太奶奶家,三个曾孙,两个考上大学,一个当了兵,个个都有出息。看东升,是当年的老大学,现在都做到副县长了,听说苏家的那个女婿也是大学生,现在当了县长。再看看明亮,人家当了兵,都当团长了,当团长了还要考大学,他们直接考军校不就更好?苏芝一个女娃,都能考军校当女兵,听说以后出来就是女军官了,这得多光宗耀祖的大事啊?
想来想去,心头热的不行,再也呆不住,赶紧回家训儿子孙子去了,督促他们读书。
当天晚上,东升夫妻并没有回来,苏然夫妻也没有回来,他们并不知道苏芝已经从学校回来了。他们是直到周末回家的时候,才知道小妹回来了。
最近东升和杜安国很忙,忙得几乎脑袋都削尖了。最近政策上变动很大,知青要返城,工作要安排,城里突然多出来很多的待业青年,如果不好好地把他们安顿好,也不知道会不会出事。
东升是管经济的,平安县的经济也要抓上去。最近上面有政策与指示,需要搞经济,不能再这样不把经济当回事了。忙得一团乱,等到他们稍微有点点空,才发现小妹早就已经放假了。
“大哥,姐夫,你们是不是为了返城的知青烦恼啊?”
“能不烦恼吗?城里多了将近几百个知青都没有工作,怎么安排,如何安排才不会让他们生出情绪,这都是难题啊。”杜安国忧愁的说。
如果是几十个知青还好,无论如何都要把他们安排下来,但是多的却是几百个知青,个个都在等着政府给予安排工作,这怎么安排?
“是啊,各行各业,现在都成饱和状态,很不好弄。”东升也头疼,“而且上面有指示,要抓经济,可是怎么抓?”
苏芝说:“我在渝城也看到了更多的知青返城,但是他们就没怎么闹出事来。”
东升和杜安国一听,眼睛一亮:“小妹,那边是怎么处理的?”
苏芝想起了前世看到的报道,解释了出来:“返城的知青不就是想要上班吗?但是各行各业哪怕再缺人,也无法一下子安排这么多人。那天我和同学在渝城逛街买东西,就遇到了一个知青在倒卖东西。当时我还好奇地问他,这不是投机倒把吗?不犯法?那个知青说了,现在国家鼓励创业,鼓励知青发展个体经济。邓公可是说了,改革要开放,就要百花齐话。这不但解决了知青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当地的经济问题。”
苏芝的话,让两个大领导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两人都是大干部,又怎么可能不明白苏芝说的呢?这个上面已经有政策了,不是他们自己开的先河,也不会违反政策,反而是对政策的执行,肯定也是出不了事的。
“不过这个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私有经济和国有集体经济的冲突。如何处理好是一个难题,我在火车上就听说了魔都那边开了私营饭店,结果老板被抓的事情。”
东升当然明白苏芝的意思,他其实是想要试试这个方案,但是又怕这种决策会昙花一现,最后政策又变了。
“其实就看大哥和姐夫的胆子大不大了。如果处理得好,这可都是政绩啊,但如果胆子小,一有国有经济的人检举,就匆忙将私有经济下线,那就搞不起来。”
东升说:“我知道你的意思,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只要能解决知青问题,能解决经济问题,我决定试试。姐夫,你怎么想?”
杜安国向来都知道东升的胆子很大,是个能干大事的人。苏家的小女儿苏芝也不是个等闲之人,人家对象可是大首长的孙子,只怕是得到了什么消息了,这是透露给他们听了。什么渝城发生的事情,那只不过是人家的借口而已。
他一拍大腿:“东升,姐夫支持你这么干!”
“可是书记那……”有身为县长的杜安国支持,东升放了一半的心,只是县委书记那里,他有点儿难听。
他们这个吴书记,可是个传统的撑权者,做事情都是一脚一个脚印,落实准确了才会去干。他真的会支持自己这么干吗?
但不管怎样,为了平安县的经济,为了解决知青的就业问题,他也拼了。大不了,最后责任他来承担,但如果这件事情最后成功了呢?那可真的是好事。
“大哥,姐夫,你们放心地去干吧,当先驱者,才能够在政绩上有所作为。当你们为这次的改革作出了成绩,那么国家不会忘记你们的。”
太奶奶说:“你们听芝芝的没错,太婆也觉得这个方案可行。既然这是大首长做出的决策,你们就去执行,错不了。紧跟着国家的脚步,跟着首长们的决策走,不会出大事的。
听了太奶奶的话,两人心头热得很,再也呆不住,当天吃完晚饭就回了县城,为后面政策的施行,而做着方案。
但是这个方案,却遭到了当时的县委书记吴书记的反对。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事还得再观察观察,看看燕京魔都那边的反响程度如何,稳妥行事,才不会有大错。
杜安国将上面的文件拍在吴书记的面前:“这可是大首长的意思,难道还能错得了?吴书记是不相信大首长,还是不相信这个决策会一直施行下去?
一句话,把吴书记吓得够呛。他怎么可能敢不相信大首长的决策?借他十个胆也不敢啊!
“既然相信,那就坚定不移地执行。反正我是坚定不移地坚决执行组织的决策。”杜安国下了决定。
很快,平安县兴起了一股私有经济风,大量的知青被告知,可以发展个体经济,所有的个体户都有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
就在知青们迟疑的时候,县长和副县长的家属首先做起了这个体户。因为这两位领导的家属为他们趟了路,后面跟着一起下海的人越来越多。
此时,魔都第一家的私营饭店的老板被抓了,消息传到了平安县,私有经济就此遭到了以吴书记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来了,让苏芝在家过几天安生日子,等到春节一过,那可就要上战场了。
红包等我电脑开锁之后给你们发哈。
第130章
这一切; 苏芝听说的时候,已经是过去好几天了。平安县私有经济被迫停止,东升想要搞的一切动作,全部被停止了。如果他要接着搞这个私有经济; 除非是顶着一切压力前进才行。
但是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能够不顾一切实行下去; 都是在平安县有一定根基的。东升在平安的根基还算牢,又有姐夫杜安国支持着他; 自然是不怕的。但是吴书记那里却怎么也不肯答应他实行这个策略; 人家就是胆小; 觉得这事并不是那么可靠; 魔都那边都有人抓了; 他们这边还远吗?到时候出事的也就是他们这些当权者了。
所以,不管怎么说,这个方案都是不能执行的。
书记那里得不到同意; 那么这些事情就不好办了,官大一级压死人。
“哥,改革总是困难的,迎难而上; 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既然上面大首长做出了这个决策; 那么肯定有他的作用; 咱得响应啊。挺出去就是胜利,哥,你和姐夫好好配合; 将来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东升有些沮丧:“可是县里最高掌权不同意,这事不好办啊。书记不同意,有些方案不好执行啊。”
“哥,有时候新的政策,就是被很多人反对的,既然这个决策是上面制定的,凭什么你就要放弃?魔者那个事件,只怕过不了多久,就会水落石出,而且人家被抓的理由也不是搞私有经济。明显是因为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发生的冲突,当这种冲突最后被完美解决的时候,那么也就是两个经济相互存在的时候了。到那个时候,哥你再去实行,是不是被人抢了先机了?所有的政绩也就是别人的了,哪还有你什么事?”
东升先是迷茫沮丧,接着慢慢地冷静了下来,坐在那里思考了许久,终于抬起了头:“我知道怎么做了。这件事情,我不会半途而废的,我会坚持地搞下去。”
东升心中的热火再次被点燃,不管谁反对都没有用。县里的主要领导人,姐夫那边的都支持着他,书记那边支持的人明显没有他们这边多。少数服从多数,这件事情就好办了。
当日,东升就跟杜安国展开了讨论。他们如何进行新政策的推行,不关苏芝的事情,她现在却在收拾着行李,又准备出远门了。
就在前两天,她收到了师父姚老发来的电报,让她去燕京。刚回家没两天,又要走,她是舍不得的,但是师父一个人在燕京也是可怜。就如太奶奶说的,师父没有家人,就剩下他们几个徒弟了,她应该要孝顺。
姚老一生都没有儿女,妻子早在战争时期就已经去世,他没有再娶,无儿无女的他只有他们几个徒弟了,他们如果不孝顺他,还有谁惦记他?她原本就打算在家里呆几天,就去燕京陪师父的,正好跟师父学习中医,还有师父布置下来的作业也要完成。他老人家可是说过,等她放假回家,他要考核的。
苏芝已经做好了打算,现在过去燕京陪陪老人,等到快过年的时候再回苏家,陪家人过年。
“芝芝啊,把这些带去给你师父,她就喜欢吃家里的腊肉。”林惠玉将好几斤的肌肉装好。
太奶奶说:“带些酒去,你师父喜欢喝家里酿的酒。”
苏芝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够了,太多也拿不了。”
“芝芝啊,干脆叫你师父来家里过年算了,他一个人在燕京也可怜,在这过年也热闹点。”苏奶奶说。
苏芝想了下,这个提议确实不错。师父一个人在燕京确实很冷清,师兄也有自己的家庭,肯定陪不了他老人家过年,不如回苏家村来,这里人多热闹。要不是师父现在还有工作,不能马上放下工作来平安县,也就不用等到过年再回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