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娇妻来种田-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声的告诉她,饭菜都给留出来了。
齐妙走过去,挨着曹氏坐下,指了指屋里,小声的说:
“三大爷干啥呢?咋还嚷嚷上了?”
“喝多了。”曹氏说完,起身把碗给她拿过来。
两个白面馒头,鸡肉、鸭肉,整整一碗,足够齐妙吃的。
小妮子坐下之后,看着曹氏问:
“娘,您吃了吗?”
“我吃过了。”
曹氏点头,看着她继续又说:
“刚才你爹跟你金宝大爷商量了一下,打算就用三天后的日子。明儿他们抓紧时间把屋子啥的都刷出来,后天咱们准备准备,大后天就上梁摆桌。”
齐妙嚼着馒头,想了一下点点头,道:
“那找谁主持啊?还找春林爷爷吗?”
“不得,就找你三大爷。三大爷是里正,在村里也有名望。更何况……你二大爷家上梁找的族长,你爹要是不找里正,不好。”
曹氏说着,起身又给齐妙盛了碗汤。
酸辣鸡蛋汤,齐妙最喜欢喝了。
端着碗,大大的喝了一口,看着曹氏竖起大拇指,道:
“还是娘跟爹有想法。找我三大爷来主持挺好,当初如果不是人家帮忙,我这分家也不会那么利索。”
“是啊,所以找他正好。”曹氏附和着点头。
齐妙解决掉一个馒头,看着曹氏突然想起今日在镇上的事情,又说:
“对了娘,高威林说了,五天之后带着李嬷嬷、小婵姐还有蛋蛋,晚上过来。我打算等招待完他们,就邀请李紫玫过来小住。”
曹氏听了点点头,坐在她身边,轻叹口气,道:
“李家小姐来家小住可以,至于李家的少爷……疏远点儿吧。”
齐妙听了没有说话,不过心里明白母亲的意思。刚要开口说话——
屋里梁安大声的嚷着“烫酒”。
曹氏起身,进屋去了。
瞧着屋里的架势,估计这饭,一时半会儿都吃不完……
……
送走了摇摇晃晃的梁金山他们,梁安也有些喝飘了。不过他酒品不错,没有墨迹的说话,只是腻歪在曹氏身边。
齐妙看着觉得辣眼睛,主动提及去隔壁赵睿达家去找宿。
梁安看闺女这么懂事儿,摆摆手,笑呵呵地说:
“去去去,快走快走,别在家碍事儿。”
曹氏被这话说的羞的不行,脸儿都红的发紫,轻拍丈夫的肩头,道:
“浑说什么呢!明儿有你后悔的时候。”
“嘿嘿……”梁安傻笑,眼神迷离的看着曹氏,得意的说,“媳妇儿,我梁安是最高兴地。娶你这么贤惠的媳妇儿,闺女、儿子都省心,多好……”
齐妙见状,赶紧冲曹氏比划了下,转身出去了。
接下来估计就该辣眼睛了。
以曹氏脸皮薄的样子,估计是不会希望她在跟前看着的。
外屋地门关上,曹氏大大的松了口气。
费劲巴力的把梁安拽到炕上,一边脱着衣服,一边抻哆着说:
“给你眼色少喝点儿、少喝点儿,你就是不听。现在好了,多了吧!明儿看你怎么面对闺女。”
原本闭上眼睛的梁安,在听到媳妇儿这话之后瞬间睁开。一脸固执的看着她,伸手把人扣在怀里,说:
“怎么就面对不了?你是我媳妇儿,我亲了、搂了,不行吗?”
“行行行,你厉害,你牛皮。”曹氏懒得跟他掰扯。
跟个醉鬼讲道理,根本就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不过她的服软,换来的就是——
“梁安,你松开我,院门还没挂呢!……哎呀……先别这样……门……唔……”
……
一夜无话,转天曹氏拖着酸软的身子爬起,看着一旁靥足的梁安,气的真是抓心挠肝。
要不是心疼他,真想把他狠狠磋磨一顿,直接揪起来。
穿好衣服、下地,腿软的让她又重新的坐回了炕上。
深吸一口气,想到昨天他的放纵,真是羞的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缓了好一会儿才把屋里、屋外的窗户、门都打开。
院门,一晚上都没挂,也幸好在农家,没有什么毛贼。
给鸡添水,添食,回到屋里又烧火,先熬猪食。
新房那边的六头猪等着吃呢,她得赶紧过去把猪喂了。
屋子里传来声音,没一会儿梁安肿着眼睛出来,有些哑嗓子的说:
“媳妇儿,我肩膀怎么那么疼,你是不是又咬我了?”
曹氏听到这话,脸“刷”的一下就红了。
昨天后来抑制不住,真的就把他给咬了。
梁安见媳妇儿这样,笑眯眯的凑过去,用肩头撞了她一下,道:
“好媳妇儿,不生气啊。我昨儿喝多了,不算数。你咬了就咬了,不解气,再咬一次。”
曹氏看着耍无赖的梁安,即便再有气也没了。伸手拍他肩头一下,说:
“你啊你,一点分寸都没有。闺女还在家呢,你好好想想昨天晚上你都说啥话了。”
梁安闻言脸色骤变,如临大敌的看着她,问:
“咋地了,我当着闺女面把你……”
“哎哟我的祖宗爷,你可真敢说。”曹氏抻哆的瞪他一眼,随后“噗嗤——”一声就笑了。
梁安见她笑了,悬着的心也算放了下来。
没有,没有就好。
憨憨笑着挠挠后脑勺,讨好的往曹氏跟前蹭。
院门推开,齐妙从外面走进来,看着双亲腻歪的都守在灶台旁,不禁揶揄的说道:
“哟,咱家猪挺幸福啊。我爹娘一起给它熬食吃。我跟我哥长这么大,还没吃过我爹做的饭呢。”
“噗——”
“哈哈……”
梁安喝水直接喷出,曹氏则是笑出了声。
齐妙走到跟前,看着亲爹激动的样子撇了下嘴,说:
“爹,您醒酒了?”
梁安缓了一下,看着齐妙怒瞪一眼,道:
“赶紧洗漱去,一大早不洗漱,扯什么皮。”
齐妙耸肩,委屈的看着曹氏,不依的说:
“娘,你看我爹啊!这咋醒酒不认账了呢!”
曹氏看着闺女的样子,伸手弹她额头一下,道:
“行了行了,别逗你爹了。赶紧去洗漱。”
“哦。”齐妙应完,转身出去打井水。
美好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今日,他们家活儿不少,当然吃的也会很好。
有人帮忙干活,家里东西又有,自然帮工饭会很丰富。
曹氏依旧没过去,魏氏倒是帮齐妙去刷房子。
农家人看漆的机会都不多,更别说刷漆了。
两个人把厨房刷好之后,又去给梁汉森的屋子刷漆。
别看梁汉森不回来住,可是这屋里该有的都有,哥俩的屋子装饰差不多,唯独就少个梳妆台罢了。
齐妙是女娃儿,又开始留头,今年冬月就要及笄,自然得有这个东西。
魏氏看着炕上的柜子,咂舌一下,歆羡的说:
“当初我成亲要是知道可以这样,我也让木匠这么打了。”
农家的被子,都是放在箱子上面,然后盖上一个大布单子。
齐妙这个类似现代的炕屏,把被子放在里面,还能放些衣服啥的,有柜门直接关上,什么都看不到。
整洁、立整。
炕柜下面是两口箱子,不耽误拿东西。然后这边是地柜,桌子、椅子、炕桌……
齐妙看着魏氏,笑眯了眼睛,说:
“等睿达哥回来,你们重新收拾收拾,把我们那个院子打通,好好拾掇拾掇呗。”
魏氏看着齐妙的样子,伸手捏了她脸蛋一下,道:
“嗯,你可会说了。”
“嘿嘿……”齐妙娇笑,把屋里的墙角线刷好之后,重新兑漆准备刷桌子。
魏氏再旁看着,牢记在心里。
谁都想自己住在一个舒服的屋子里,如今看到齐妙这么装饰,她也有点儿动心了……
第198章 添置东西
一整天的时间,终于几个屋子连带着家具、桌椅都刷好了。
正房也弄好了,只等上梁、收拾,就可搬家。
梁庐一家三口早就搬出了老宅,如今人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
梁安也紧随其后,用不了多久也会搬家,再加上秋收在即,人家中药今年涨势不错,银子耿氏哗哗入账。
村里人都说,梁宿友夫妻俩是傻子,把能干的孩子扔出去,啥也不是的留在手。
当然,不管梁宿友现在后不后悔,反正他们三房出来就不会再回去。
齐妙在她的房间里,来回溜达。
屋子里的一切,完全是按照她现代屋子装饰的。
飘窗,柜子,桌子,椅子……
坐在飘窗上,想着弄个好一点儿的毛毡放上,到时候白天的时候坐在这里绣活儿,应该会很惬意。
冬天就在一旁弄个炭炉子,烧上火墙,屋里肯定也不会冷。
越想越兴奋,最后都忘记了回家。要不是曹氏来喊她,她还没有意识到肚子都饿了。
吃过晚饭,送走梁金山他们,三个人洗漱完都没有躺下。
曹氏那会儿清点家里剩的鸡鸭,明显不够后天摆桌。
商量了一下,绝定再买一些。齐妙也打算重新置办些东西。
家里的碗筷那几个,如今要搬新家,她打算全都换了。
就像李家那般,用成套的那种。
再有就是被子,梁庐搬家的时候她见过,蒋氏特意重新做了四床新铺盖。
具体为什么不知道,说是规矩。
家里有两床瑞蚨祥的被子,她打算再添四床。
炕桌放上,拿出纸笔,一家三口开始履量要买的东西。
桌椅板凳不需要买,就算摆桌,只要跟邻居借一借就行。
大锅是早就买回来的,家里缺的是炒勺、大水壶等用的小件儿,还有就是杯盘碗碟。
“……爹,娘,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家也就搬这一次,我打算都弄最好的,咱们用着也舒服。被子我打算……茶壶……”
齐妙说着自己心中所想,曹氏跟梁安谁都没有说话,可心底却盘算着闺女口中的这些东西需要多少钱。
如果按照她的标准来置办,没有一百五十两银子,根本下不来。
不说旁的,四床瑞蚨祥的被子,就得八十两。其他林林总总下来,七十两都是少的。
夫妻俩对视一眼,曹氏最后深吸一口气,道:
“妙儿,娘知道你的意思。可这些东西不便宜,我们不应该……”
“娘,我那五百两可还没动呢。”齐妙认真的说着。
梁安听到这话,直接摆摆手,道:
“那钱不能动,那是你的嫁妆,不可以。”
“爹——”齐妙不爽的放下毛笔,撇着嘴看他无语的说,“嫁妆不嫁妆的,现在说都早,我都没有及笄!”
齐妙撇嘴,心里相当不开心。曹氏看着闺女的样子,轻叹口气,说:
“妙儿,你也别怪你爹,他就这么性子直。你是我们的女儿,哪有花女儿钱的道理。那笔银子是你自己赚的,不一样。”
齐妙明白,曹氏花齐家给的银子,一直都很小心,生怕多花了。
用她的肯定……
唉!
深吸口气,齐妙琢磨了一下,说:
“咱家中药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如果实在不想动这笔钱,就等中药卖完,再给我添补上,行吗?”
齐妙不在乎银子,她能治病,实在不行出去挂摊也能赚钱。
可是她不在乎不代表他们夫妻不在乎。
她得替爹娘多多考虑。
夫妻俩互看一眼,最后还是拗不过闺女,点点头算作答应了。
齐妙雀跃,把所有要买的东西都写好之后,放在一旁。继续看着曹氏又道:
“娘,您打算做多少桌?咱们……请厨子吗?”
“不请。”
曹氏摇头,掰着手指算了算,跟蒋氏那次差不多的人,算好之后道:
“上次你二大娘弄得挺好,咱们也这样。有找厨子的钱,还能多出一道荤菜呢。吃的方面多准备些,上一次吃的太干净了。这样,明儿你跟你爹去镇上买东西,我在家炸丸子。”
“你们买了小河鱼就赶紧先让你爹送回来一趟,我们顺道炸了。至于其他的东西……你们爷俩看着买。鸡、鱼、肘子,都多买点儿……”
许是齐妙那会儿的劝说,又或者是曹氏的大方。
这一次,在摆桌方面,曹氏是下了血本。
决定每桌一个肘子,让大家吃个饱。
三口人一直商量到深夜,这才收拾收拾睡觉。
后天就要搬新家,齐妙兴奋的都有些睡不着了。
独孤寒那次说只要她有自己的屋子,他就会可以随时过来看她,不用惊动爹娘。
搬家之后……他什么时候能来呢?
想到这儿,小妮子吐了下舌头,翻身睡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会想他,倒不是那种翘首以盼,就是……
说不出来!
……
转天吃过早饭,梁安跟齐妙走了。借了杨二乐的牛车,爷俩坐车去的。
没买别的,先买席面要用的东西。
齐妙发挥本领——砍价。
不便宜就多要点儿东西,便宜就多买点儿。
梁安一句话不说,就看闺女发挥。
看得出来,梁安对闺女的表现十分满意,至少他们没有花太多钱,也能买到不少东西。
鱼、小河鱼、肘子、猪肉、鸡……
买妥当之后梁安赶牛车回走,先把东西送回去。
父女俩约定在德济堂碰面。
齐妙见父亲离开,自己一个人逛街。掏出自己昨天写的纸条,开始一一买上面的东西。
付钱之后告诉他们,直接送到德济堂,她连拿都不拿。
足足花了一个时辰,才把她要的东西买好。
幸亏带足了银子,不然……她都把自己抵押在那。
蹦蹦哒哒的去到德济堂,武先生正在那里坐诊。
齐妙已经算是熟人,跟伙计打了声招呼,便去武先生身边。
他看病的病人是个老者,花白胡子,满脸通红,看着不像有病。
武先生收回手、睁开眼,见齐妙来了,笑着点点头,算作打招呼。
老者身边的儿子,看着睁开眼的武先生开口道:
“先生,我爹情况怎么样?他总说自己没病,能吃、能喝。可是从去年冬天开始,他总出汗,而且特别热……”
年轻人说着父亲的情况,齐妙再旁听了心里多少有数。
看着武先生没吱声,不一会儿武先生开口道:
“这位小哥儿,不瞒你说,你爹这病……虽然你说了,你爹能吃能喝,可他身体亏得厉害。燥热,已经伤了……”
武先生尽职的说着老者的病因,齐妙再旁听了,已经有了八成的结论。等那老者“咕咚……咕咚……”喝水之后,轻叹口气,道:
“老人家这是干渴症。起初是口渴,能频繁饮水。中期燥热,容易出汗。再到后来,能吃,吃的比平日还要多,而且坚持不了多久,就饿了,对吗?”
老者跟年轻人听到这话,纷纷点点头。齐妙看的真切,他们俩的眼睛里,都是怀疑。
这倒也正常,毕竟她一个小丫头,能说的这么准,换谁都得怀疑、不解。
武先生是信齐妙的。
扭头看着她,拉她去到一旁,笑声问道:
“齐姑娘,既然你知道这病,可有法治吗?”
齐妙点头,认真的看着他,说:
“治倒是能治,就是时间太长了。得需要调理半年,喝半年的中药,配合针灸,方可治愈。”
只要说到看病救人,齐妙就特别的来劲儿。
当然了,找她看病的都是小病小痛,这样有点挑战的,基本上是不会出现。
老者起先是不觉得自己有病,可谁的身体谁知晓。这丫头能把他最近几年的症状,说的天衣无缝,他就不可能不信。
走过来,抱拳行礼一下,彬彬有礼的说:
“姑娘,还请姑娘给老朽看一看。老朽这儿子尚未娶妻,老朽不能就这么扔下他不管。”
齐妙听了忙侧身还礼,摇摇头。
老人家的儿子误以为齐妙不想给治,忙开口说:
“姑娘放心,不管花多少钱,我都愿意给我爹治病。”
齐妙听了无语,有点儿无奈的说:
“您这话就太见外了,我……我不是这的郎中。我只是武先生的外甥女,我们家世代行医。”
齐妙这谎,信手拈来。
武先生在旁听了,差点没笑出声。掩面轻咳,然后看着齐妙,说:
“几日不见,医术有长进啊。”
“嘿嘿,我爹能耐。”齐妙顺杆爬,随后看着老者又道,“老人家若想治,我舅父能帮你,就是时间有点儿长,得半年呢。”
年轻听到这话,顿时来了精神。忙不迭的摇头,说:
“别说半年,就是一年都可以。”
齐妙扭头看着武先生,走上前,轻声的道:
“武先生,您不是想学针灸吗?我教你。那穴位图可都认清了?”
“嗯,认清了。”武先生一直都想学齐妙那套针法。
平日里她过来都是匆匆点卯,要不就是被少爷是抓走说事儿,根本没有机会。
如果这次真的可以,那他可算是捡着了,走运了,医术更进一步了。
想到这儿,看着眼前的老者,比划个“请”的手势,说:
“老哥哥,您随我来。”
第199章 你觉得这齐姑娘如何?
武先生带着那位老者穿过走廊进到一个房间,屋子里很简单,一个炕,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这是平时武先生休息的地方,偶尔也会拿出来,治疗病患。
经过问话,老者姓闫,家就住在镇上。
算起来,应该是李军山家的邻居,住在一趟街,但不挨着。
齐妙把他扶到炕上躺着,然后示意武先生拿东西。
他这边有,去年疫情结束之后,高威林特意按照她的那盒针,打了好几套。
只不过没有人懂穴位、扎针,一直都压箱底儿。
武先生拿出银针,齐妙见了跟他对视一眼,默契的笑了。
距去年疫情到现在,整整一年的时间,日子过得可真快。
齐妙故作无知的样子看着武先生,“随意”指了一处穴位问:
“舅父,这是哪里。”
武先生秒懂齐妙的意思,自然地走上前,然后告诉她穴位名字,拿针刺下。
跟去年治疗疫情差不多的力道,齐妙见了没说话,武先生继续做着。
一针,两针,三针……
父子二人都盯盯的看着这两位一唱一和的人,随后老者轻舒口气,笑呵呵的道:
“真是能人辈出的当下啊!”
意有所指,武先生转捻着银针,点点头,说:
“是啊,是能人辈出的时候。这丫头住在乡下,来镇上的次数不多,所以……”
“呵呵……有劳先生了。”老者说完,闭上眼睛。
他们都知道真正治病的人是谁,也明白那治病的人不能经常够来,就没必要再说下去。
儿子或许没看出来,如果看出来难保他心里没有芥蒂。
几处需要扎的地方都弄好后,齐妙没等扎针结束就跑了。
力道、穴位扎的没错,以武先生的资质,根本不用她担心,只要注意时辰就好。
写下方子之后就出去了,直奔后院。
买的东西估计陆陆续续都得到,她得赶紧过去看看都少了啥,好去找。
梁安还没有回来,估计得等会儿了。
齐妙独自一人折腾那些东西,把该摞起来的摞到一起,该放一旁的放在一处。
春喜碾完药,回到后院打算歇会儿,见齐妙在那折腾,纳闷的走过来,看着地上的东西说:
“哎呦,你没少买啊!咋买这么多呢?”
齐妙正在拾掇碗盘,听到声音抬头,见是春喜笑眯眯的说:
“我家要搬新家,明儿上梁。所以今儿过来镇上买些东西。”
春喜闻言蹲下身子,看着她手里拿着的青花瓷的碗盘,咂舌道:
“这套好贵呢。我跟厨房婆子去添置碗筷,曾经看过这个。你这是……五十六头?”
“嗯。”齐妙点头,拿个小碗儿放在手里把玩,说,“搬了新家,这些东西自然要重新买。也就这一次,弄个五十六头的挺好。”
五十六头,意思是碗盘的数量。
六个小碗,六个中碗,六个大碗。两个汤碗,十二个盘子,一个鱼盘……一共五十六个。
这一套下来,足足十五两银子。
这还是齐妙软磨硬泡,才讲下来的价格。
听卖碗的伙计说,镇上这边也就卖五十六头,府城、再大一些的地方,都卖一百一十二头,讲究更多。
不过农家校门小院,用不了那些,五十六个足矣。
春喜帮着齐妙归置,看着瑞蚨祥的四床被子,竖起大拇指,道:
“齐姑娘这花钱魄力,纵然我是个男子,都自愧不如。”
呃……
齐妙木讷的看着春喜,眨巴了几下眼睛,说:
“你……在变相说我能花钱?”
“嗯。”春喜点头,没有隐瞒。
他们也算是老相识,平时就爱开个玩笑,说点大实话。
如此真相,让齐妙有些措手不及。
看他耿直的点头,“噗嗤——”一声就笑了。
春喜见她根本不在意,也松了口气。
一时玩笑,竟然忘记了她的身份。大少爷的座上宾,可不能那么没有规矩。
齐妙看着他大喘气的样子,摇摇头笑着说道:
“生活嘛,总要有点儿仪式感。不说旁的,就说这饭碗吧,换个新的,我即便吃饱了,也能再吃一点。”
“……”
春喜一脸茫然,理解不了齐妙这个说法。
都吃饱了,为啥因为碗就得再吃点儿,为啥呢?!
小妮子见他的反应耸肩无语,跟老祖宗有代沟,说多无益。
低头,继续做着手里的事情。
春喜也帮忙,帮她把东西都稍微捆实诚一些,省的中途掉落。
武先生从前院回来,手里拿了两大碗,碗里还插着勺子。
春喜一看武先生来了,忙起身去了前院。
齐妙仰头,看着武先生笑眯眯的问:
“忙完了?”
武先生点点头。
走上前,把手里的大碗交给她,说:
“还没吃饭吧。正好咱们爷俩一起吃,你爹啥时候过来?”
“估计得等会儿。”齐妙说完,没有客气的接过饭碗,有勺子搅合。
白米、高粱米两掺的饭,土豆炖茄子五花肉,还有点儿疙瘩丝。
和在一起,舀了一勺,送进嘴里。
味儿还不错,挺好吃的。
两个人就坐在小凳子上,乘着树荫吃午饭。
齐妙今儿是饿了,一碗全吃光后,满足的打了个饱嗝。
赶巧,春喜拿着水壶过来,小妮子忙让他往碗里倒了一碗。
“咕咚……咕咚……”豪气的喝下,水足饭饱。
农家人都不讲究,她虽然是个现代人,不过来这边一年半之久,早已入乡随俗。
还记得一开始喝水,必须用个干净、无油的碗才可以。
想想现在,齐妙咧嘴轻笑。
武先生看着她的样子,放下同样吃完的饭碗,开口说道:
“齐姑娘,明儿闫老哥过来针灸,你可还会来?”
齐妙听到这话摇摇头,看着武先生,略有些抱歉地说:
“明天我们家上梁、过不来。您还按照今日我告诉您的这么做,连扎七天歇五天,然后继续。”
说到这儿想了一下,随后看着他又道:
“武先生,我们家上梁完我会去那个作坊小住几日。您……要不要跟我一起?”
武先生听了点点头,上扬着嘴角,道:
“自是要去。活到老、学到老,姑娘这套针法我若是能学得,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齐妙看着他的样子耸耸肩,没说话,也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
想都学了根本不可能。她也是从小被爷爷训得,二十来年才掌握。
打从记事儿开始,医书天天背,后来会写字了就背了写,写了背。
针灸、穴位、针法,天天除了睡觉、吃饭,其他时间都是这些。
后来上学作业多,宁可不写作业,也要练习这些东西。
用爷爷的话说:有一技之长,哪怕考不上大学也能混口饭吃。
现在想想,还真的得感谢那个时候爷爷的教诲。
不然……
穿越到此,她还真的是两眼抹黑,啥都不知道。
“齐姑娘……齐姑娘……”
想的入神,竟然连武先生喊她都没有注意。
缓过神来,看着到了跟前的梁安,大着眼睛,说:
“爹,您来了。”
梁安伸手,慈爱的摸了摸闺女的发顶,笑呵呵地说:
“等急了吧。”
“没有。”小妮子摇头,不在意。
梁安把闺女拽起身,继续又说:
“东西放回去,顺道跟你二大爷在新家的后院搭了两个灶。你娘说明儿在后院焖饭。”
齐妙听了点点头,冲武先生摆摆手,打算要走。武先生见状,冲梁安抱拳一下,说:
“不知道三爷明儿什么时候摆桌?我这打算去沾沾喜气,可以吗?”
齐妙跟梁安怎么都没想到武先生会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梁安抱拳回礼,道:
“如若先生忙,那就改日再去即可。若是不忙,我这自然是欢迎。”
齐妙看着武先生,想了一下,道:
“先生还是别去了吧。不是怕您去,明儿给闫老者针灸完就过时间了。等您跟高威林一起去,到时候在好好喝,如何?”
武先生闻言没有坚持,点点头,看着梁安笑了一下,道:
“既然如此,那就等跟我们大少爷一起过去叨扰了。”
梁安自是没有意见,跟武先生客气一番,便带着闺女开始搬东西上牛车。
武先生一直目送着他们父女离开,好一会儿都没有任何动作。
春喜茫然,看着他想了一下,出声说:
“武先生,您在想什么?”
武先生没有回头,倒背着手、深吸一口气,说:
“春喜,你觉得这齐姑娘如何?”
齐姑娘!如何?
春喜想了一下,耸耸肩膀回答道:
“人不错,没有架子,而且特别热心。”
“……”
武先生回头,看着一脸认真的春喜,无奈的摇摇头。
牛车上,齐妙手里拿着一根柳条,美滋滋的笑着,就躺在瑞蚨祥的锦被上。
赶车的梁安听到声音,扭头看着闺女傻乎乎的样子,伸手轻拍她脑门一记,道:
“傻乐什么呢!”
“嘿嘿……”齐妙放肆的翘着二郎腿,这会儿天黑,没人会看到。
伸手拽了拽父亲的衣袖,有点儿期待的道:
“爹,明儿晚上咱们就睡新房吗?”
“当然了。都弄好了能不睡嘛。”梁安说着,扬着鞭子,继续赶车……
第200章 买舒服了?
回到七家屯,已经是傍晚时分。
没有回家,直接来到了新房这边。
梁庐一家三口还没有走,看架势应该是刚刚才忙完。
梁汉柏看着家门口停着牛车,赶紧迈步出来,见是梁安父女便扭头冲着厨房方向喊着说:
“爹,娘,三婶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