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娇妻来种田-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子言看着李子哲,嘲弄的表情毫不掩饰。深深看了一眼齐妙,缓缓点头没有吱声。
  李大善人能撑起李家,心思自然比常人要转的迅速。
  看着地上跪着的丫头,冷“哼”一声,说:“来人,把这丫头拉出去,发卖出府。”
  “是,老爷。”外面传来应声,接着两个人进屋,把地上跪着的丫头直接拉走。
  那丫头嘴里不停地说“冤枉”、“饶命”,不过想也知道,改变不了事实。
  等丫头拉走之后,李大善人又看了看侄子,呵斥着说:“唯恐天下不乱……”


第100章 举手之劳(二更)
  “……滚祠堂跪着去。三天不准吃喝!”
  李子哲自知理亏,耷拉这脑袋往外走。快到门口的时候,突然听道——
  “管家,看着堂少爷。不许任何人去探视,更不许给任何吃食。若是被我发现,一起扔进祠堂,绝不饶恕。”
  李子哲听到这话,心里顿时凉了。如果说大伯父罚他跪祠堂,他还真没怕的。毕竟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儿小。可这一次——
  明显是认真了!
  停下脚步,扭头看着李大善人,又狠戾的瞪了一眼齐妙,这才离开。
  齐妙倒是不怕他,毕竟她住的地方离镇上远。他总不能为了打击报复,去到乡下找麻烦就是了。
  只不过今日的冒进,还真给她日后……带来了不少麻烦!
  这边李夫人小心的把药喂进,等了一刻钟之后,齐妙开始给李大善人爷四个安排工作。详细的再说一次一会儿要做的事情。至于李紫玫跟李夫人则靠边站在,不去碍事。
  “咕噜……咕噜……”老夫人的嗓子开始有了反应。
  齐妙掐的时间刚刚好,忙不迭的开口指挥着,说——
  “就是现在,快,拍——”
  “啪——啪——啪——”
  “咕噜……咕噜……咕噜……”
  “不行,力道不够,再用力。”齐妙厉声强调。
  这个时候的齐妙,秀眉微蹙,一脸严肃,语气清冷。如果不看长相,俨然就是一位成熟女子。
  一番折腾,足足耗时小半个时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老夫人,把这口堵在那里的痰,给排了出来。
  黏糊糊、黄呼呼的从老夫人嘴里吐出,丫头赶紧那痰盂接着。
  “啊……呼……呼……”老夫人重重叹口气,大口大口的呼吸。
  虽然意识还没有清醒,不过呼吸跟以前不一样了。
  有力,很活跃。而且这会儿已经开始“哎呦……哎呦……”的出音儿了。
  悬在李府多日的阴云,终于在这一刻散了去。
  李大善人看着痰盂,冲齐妙恭敬地抱拳行礼一下,说:
  “多谢齐姑娘出手相救。”
  要说这李大善人李军山是真的没有架子。讲道理齐妙只是一个孩子,他说声谢谢也就是了。可到头来,居然用最恭敬的礼数对待,还真是让小丫头——
  受宠若惊!
  齐妙忙伸手,拦住李大善人的举动,不停地摇头,说:“李老爷看您啊,您这是孝感动天,做了那么多的善事,自然老天就眷顾。我这……举手之劳,担不得您这么大的礼。”
  “不不不,丫头你这话不对。你是李家的恩人,这礼理应受的。”李军山仍旧坚持。
  武先生治了那么久,没有效果。秦先生过来,在明知没有效果还接手,说不为了钱,估计也没有人信。
  这丫头的法子虽然很让人难以接受,可却是最有效果、最立竿见影。
  见她不受礼,还真是让李军山这心里……过意不去了。
  李子言了解父亲,想了一下走过来,冲着齐妙抱拳行礼,说:
  “既然姑娘受不得家父之礼,那在下代父行礼,理所当然。多谢姑娘救命之恩。”
  艾玛,这家伙还没完了啊!
  齐妙眨巴着眼睛,不安的看着李紫玫,后者冲她点头。
  李家这些人,她本能的愿意相信李紫玫。虽然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可一点架子都没有,而且还跟她一条心。
  侧身还礼一下,恭顺的道:“二公子客气了。不过就是举手之劳,实在担不得您这么大的礼。”
  “好了好了,都别客气了。齐姑娘不是拘泥的人,上次给我治病也是这般。”李夫人脸上漾出一抹欣慰的笑意,走到跟前,伸手拉着她,又说,
  “姑娘妙手回春,可有什么想要的吗?你别客气,有什么就尽管说。我们家老夫人没事儿,这可就是天大的喜事。诊费不足一提,你且说想要什么。”
  言外之意就是让她别客气,想要什么尽管说。
  李家老夫人的命,不是区区几两银子就可以的。
  但对于齐妙来说,她只是想要几两银子罢了。抿唇轻笑,看着李夫人坦然的说:
  “多谢夫人好意,诊费……二两银子就可以了。”
  “二两?!”李家三个儿郎吃惊的异口同声。
  齐妙轻笑,看着他们三个的反应,摇摇头,道:“这么简单的一个小病症,我在这儿又是吃、又是住,李小姐还给了一堆赤金耳坠,我再要二两银子已经是过福了。”
  过福?!
  李子言微微蹙眉,不是很赞同她的说法。
  李夫人听了,也是轻叹口气,说:“姑娘别客气。你与紫儿的交情另当别论,这是应该给的诊金,如果姑娘不好意思,那我就……”
  “夫人,齐妙先感谢您的好意。只不过……真的不用。二两银子在我们农家,那算是一年的开销了,我已经没少要了。”齐妙诚恳的说着。
  她爱钱,不过却爱的有尊严。
  如果今日李大善人不是常做善事,那她会往死要诊金。平日已经做善事了,她不能再那么过分的去狮子大开口。
  更何况二两银子已然不少,足够她的出场费。当然,她也有私心,结识了李军山一家,相信日后她遇到什么事情,李家也不能不管。
  虽然暂时还不知道会有什么事儿。
  李军山没有说话,不过眼睛却不停地看着齐妙,缓缓点头之后摆摆手,道:
  “言儿,去把齐姑娘要的东西准备好。”
  “是,父亲。”李子言抱拳行礼,转身出去了。
  李夫人看着齐妙,又把女儿的手抓过来,附在她的手上,说:“紫儿,齐姑娘人品不错,日后多跟她接触吧。”
  “知道了娘,我也很喜欢齐姑娘。”李紫玫点头,一脸高兴的看着齐妙。
  正说着,炕上躺着的老夫人醒了,看着大家伙,都背对着她,大喘气一下,道:
  “都……杵在这儿……干啥呢?!”
  一句话,瞬间让大家把视线转移了过来。李军山跟李夫人快步来到炕前,一脸欣喜的瞅着清醒过来的母亲,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李紫玫走过去,眼含热泪的激动说:“祖母,您终于醒了啊。”
  “哎哟哟我的乖孙女,别哭,别哭。祖母没事儿。”
  李老夫人这一清醒,齐妙算是李府的大贵人。走到哪儿,不管离得有多远,下人们都主动过来行礼、问安。
  弄得她哪儿都不敢去,就猫在了日月楼。
  出去劳师动众,她受不了这个架势。
  如今看来,穿越到农家还挺好,至少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李老夫人醒后,听说齐妙只要二两银子作为诊费,当下就让儿媳把人请过来。她想见见,这个不一样的小郎中。
  齐妙本来不想过去,可李夫人亲自来请,她不好推辞,只得跟着去了翠山阁。
  恭敬地侧身行礼一下之后,李老夫人原本倚靠在炕上,见她这么懂规矩,笑眯眯的坐直身子,冲她摆摆手,说:
  “女娃娃,来,到跟前儿来。”
  “是。”齐妙走上前,恭敬地再次侧身行礼。
  李老夫人拉着她的手,仔细的端详一番后,点点头,说:“不错,长得真俊。听说是你这个女娃娃救了老婆子我哟!”
  齐妙听了,羞赧的低下头,说:“老夫人言重了,只是举手之劳。”
  “你这个举手之劳对老婆子我来说,可是救命之恩啊。”老夫人说完,从手上褪下一个赤金镯子。齐妙见状,欲抽回手,奈何老人家手劲儿很大,拽的她根本动不了。
  “戴着,长辈给的不许推辞。”老夫人严肃的说着。
  看得出来,这李老夫人在府内,一直都说一不二,不容许旁人忤逆她。
  齐妙瞅着手上的镯子,又扭头看了看李夫人,这才开口道谢的说:
  “多谢老夫人赏赐。”
  “怎么能说是赏赐呢?”老夫人不赞同的摇头。随后把她拉到跟前儿坐下,又道,“这是老婆子我给你付的诊费。你给我看病,我得拿钱。”
  “那若是诊费的话……齐妙不能收。李老爷已经……”
  “别跟我提他。”李夫人咂舌一下,打断了她的话。
  突然的严肃,让齐妙有些诧异,不禁小心起来。
  老夫人见她这般,笑眯眯的捏着手里的略有些茧子的小嫩手,说:“那二两银子是他作为儿子该给的。我这个……是自己给你的,不能相提并论。”
  老人家一再坚持,齐妙若是再拒绝,就显得不识好歹。笑着点点头,摸着手上的金镯子,说:
  “多谢老夫人。齐妙恭敬不如从命。”
  李老夫人见她这般,高兴得不行,拍拍她的手背,又道:“女娃娃,听说你是农家的。今年你们收成怎么样啊。今年雨水多,怕是收成上……”
  “嗯。”齐妙颔首,看着她认真的说,“今年雨水大,庄稼都涝死了……”
  李老夫人特别喜欢听农村的事情,齐妙给她说,她就认真听。
  当说到种地的时候,老夫人还能跟着说一些。这让齐妙很惊讶。后来才知道,原来老夫人以前跟老太爷都是农家出身,白手起家。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李军山会这么喜欢做善事。
  有老夫人这样的母亲,他铁定不会成为满身铜臭味的男人……


第101章 当下最幸福!(三更)
  在李府吃过晚饭,齐妙就便早早的回了日月楼。
  再忍一晚上,明儿就能见到父母了。想想觉得很兴奋,那种能见到家人的悸动,溢于言表。
  这种感觉,已经好多年都没有过了。但兴奋之余,也没忘记李子台、李子哲的事情。
  她总觉得李子哲口中的这个“玄二爷”,是冲着独孤寒去的。
  而且好像……
  还有什么阴谋、阳谋。
  整件事情中,原主梁桂香是彻彻底底的无辜者、牺牲品。
  所有人的作为,都是往独孤寒身上招呼的,只能说原主倒霉,被挑中罢了。这事儿她没有能力去查,更没有实力去管。
  看起来,只能拜托满月山庄把这个消息,带给独孤寒。虽然被他欺负有些气愤,不过一码归一码,这事儿让他去查,天经地义。
  而她,也能“坐收渔翁之利”。
  至少她得知道因为什么,是什么原因才让她丢了身子。
  稀里糊涂的一个晚上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刚刚吃过早饭,小厮就过来通禀,说是齐妙的父母到了。小妮子早就收拾好了东西,一听小厮来报,赶紧背上药箱就要往外走。
  李军山见她归心似箭,笑呵呵的拉着她,说:“别急。让你爹娘进来歇歇,喝口茶,暖暖身子再走也不迟。”
  齐妙听到这话,吐了下舌头,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李子言看着她娇憨的样子,轻笑着冲妹妹摆了摆手,道:“紫儿,我们去迎接大恩人的父母。”
  “好。”李紫玫应完,快步跟了过去。
  齐妙被他们兄妹俩调侃的有些不好意思,站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李子台跟李子合也都没有走,就等在这里,打算见过人之后再走。
  即便他们俩现在想走,父亲那一关,也过不去!
  院子里传来脚步声,不一会儿梁安跟曹氏就被李子言兄妹俩领进客厅。
  一个抱拳,一个侧身半蹲。
  礼数得当,完全没有怯场的意思。
  齐妙再旁瞅着,差一点就跪地膜拜了。
  讲道理,农村村户见到李军山这样的大人物,那都得惴惴不安;心有余悸;语无伦次。可她父母不仅没有,还落落大方。
  牛,真的很牛!
  李军山夫妇对视一眼,缓缓点头。这也明白了为何齐妙的规矩,会如此的好。
  父母都这般得当,做女儿的自然没有不得当的道理。
  李军山跟李夫人走上前,笑眯眯的说:“兄台快别多礼,令嫒救了我母,理应是我们夫妇对您们行礼。”说完,夫妻俩真的就行了礼。
  梁安跟曹氏纷纷伸手,拦住他们二人的动作之后,梁安开口说道:
  “李老爷客气了。您是咱们太和镇出了名的大善人,好人有好报,自然老夫人就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借您吉言,借您吉言。”李军山忙不迭客套。
  把他们夫妻俩让坐在椅子上之后,齐妙第一时间走过去,靠着曹氏。
  两天没见闺女,夫妻俩都想念的紧。曹氏伸手,拉着闺女的小手,看着李夫人点点头,说:
  “这些日子小女再府上叨扰了,多谢夫人照顾得好。”
  李夫人听到这话,忙不迭的摇头,说:“您太客气了。要不是令嫒,我婆婆现在还不能醒。说谢谢的,应该是我们夫妻才对。”
  梁安看着他们俩寒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看着齐妙,说:“闺女,老夫人的病治好了吗?”
  “治好了。”齐妙点头,眼睛里都是笑。
  梁安瞅着女儿的样子,悬着两日的心,也算是放了下来。闺女能这般表现,想来在李府并没有受气。
  想到这儿,起身冲李军山抱拳一下,说:
  “既然老夫人的病已好,我们便不打扰了。年关将至,还有些东西没买,这就要去置办年货。”
  李军山听了起身,抱拳行礼一下,说:“既然如此,在下也就不多加挽留。对联、挂钱儿不用买,我府上有现成的,你们拿回去就好。”
  梁安闻言扭头看了一眼女儿,见其对自己点头,随后也不再客气的说:
  “既然如此,那梁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军山瞅着眼前的梁安,想了一下,又道:“不知道梁兄可有意,中午在府上用饭?在下想好好谢谢您们夫妻俩,能允许齐姑娘来府上,给家母看病。”
  他还算了解农村。基本上农家是不允许小姑娘独自离家,也不回家的。他们夫妻俩能做到这般,已经不易。
  梁安本能的想拒绝,可转念一下还是点点头,抱拳一下,说:“那就叨扰了。”
  “呵呵……梁兄能给面子,真是在下的幸事。”李军山满脸笑意,随后想了一下,又说,“中午就我们两家,一桌吃饭,可好?”
  梁安看了一眼媳妇儿,也笑着答允。
  “农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一桌吃饭只怕尊夫人会……不习惯。”
  “我不会的。”李夫人好客的摇头,看着曹氏又说,“你家夫人性格这么好,养出的闺女这么乖巧,我也想取取经。”
  齐妙再旁,看着他们四个人你来我往的寒暄,顿时觉得好无语。
  就是邀请顿饭罢了,弄得好像讨论什么大事儿一般。
  古人好麻烦,真的好麻烦。
  曹氏拽了拽她,小妮子缓过神来。就听到耳畔传来——
  “那咱们中午见。梁兄先去忙。”
  一家三口离开客厅之后,李子台跟李子合也纷纷离开。李军山没有说话,看着二儿子跟女儿,想了一下,说:
  “你们俩还没给祖母请安呢吧,赶紧切。”
  兄妹俩愣了一下,随后纷纷行礼,说“是。”
  很显然,这是父母撵他们离开呢。
  李军山等客厅只剩下夫妻俩之后,喃喃地说:“夫人,为何我见这齐妙的父亲,有几分似曾相识的感觉?”
  李夫人闻言愣了一下,随后茫然的摇摇头,道:“老爷这话从何说起?我们好像……没见过。”
  “确定吗?”李军山追问。
  李夫人再次想了一下,笃定的点头,说:“反正妾身没见过,真的没有印象。不过他们夫妻俩的规矩,倒是挺……”
  因为中午要在李家用饭,所以齐妙并没有背药箱。把李子言给的那二两银子的诊金交给曹氏,一脸自豪的说:
  “娘,你拿着。咱家今年办年货,我拿钱。”
  “呵呵……”曹氏笑着点头,伸手轻捏了她鼻梁一下,说,“我家妙儿长大了,能赚钱养家喽。”
  这句简单的话,瞬间填满了齐妙空窗多年的心。
  前世她开儿科诊所,第一个月盈利的钞票居然没有人分享。最后无奈,全部化作冥币,给爷爷烧了。
  现在想想……
  还是当下最幸福!
  三口人出了李府,梁安一手拉着一个,在街上闲逛。
  人是真多,摩肩接踵,挨挨挤挤。
  碰撞,都是经常有的事情。
  梁安见状,把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全都护在怀里,慢悠悠的溜达。
  齐妙是第一次被这么呵护着,心里特别的满足。偷摸瞄了一眼曹氏,虽然母亲一脸平静,可嘴角噙着的笑意,她看见了。
  这样好的家庭,居然让她碰到,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梅儿,既然对联、挂钱儿不用买,那咱请两张门神吧。贴在门上保平安,怎么样?”
  “行,听你的。”曹氏点头。
  请?
  啥意思?
  齐妙听梁安说“请两张门神”,顿时蹙起了眉头。如果她没记错的话,民间的门神是秦琼、敬德。
  这地方不是架空王朝吗?
  难道说架空在了唐朝之后?
  很快,梁安就解答了齐妙的疑惑。
  来到一处卖对联、字画的摊上,梁安说了自己的需求。
  不一会儿,卖家拿出了两张门神。红底儿,黑画,不像前世卖的那么精致,色彩斑斓。
  定睛看,画上的的就根本不是什么人,而是一个四不像的灵兽。
  两张画里的门神都一样,只不过眼睛画的斜。贴在门上,一左一右互相瞟着,像是一对的样子。
  艾玛,原来这就是东陵王朝的门神?
  真是开了眼界。
  不过画上的东西,倒是让人看了有种震慑的威力。
  呃……
  或许这就是被称作是门神的原因。
  两幅画,两张红纸,寥寥几笔,居然得花三十个铜板才能请回家。
  买这样的神画像,不能用“买”这个字,得用“请”。
  三十个铜板,两张红纸。果然进了腊月,凉水都得贵上三分!
  齐妙耸肩,不禁感慨。
  曹氏来办年货,带了二两银子,加上齐妙给她的二两,四两银子足够。
  卖主把画像卷好,用绳子系上交给梁安。随后看着他们夫妻俩,笑眯眯的又说:
  “那个客官,灶王爷跟财神爷要不要啊?还有五谷丰神,咱家都有,你要是拿,我给便宜点儿。”
  这东西只要不提,那就没事儿。人家一提,你若不要,好像是对神明的一种不尊重。
  夫妻俩互看一眼,最后决定再请三神。齐妙看着卖主撇了下嘴,真是会做生意啊!卖主美滋滋的把三张神像卷好,齐妙瞅着想了一下,低头拿了几个小福字,说……


第102章 桑落酒(四更)
  “买了这么多东西,你送我们几个小福字吧。”
  “啊?这……”卖主愣了,卖了这么久的东西,从来都没有人说要送点儿啥。
  齐妙看着他蒙圈的样子,乘胜追击的又说:“我们可花了不少钱呢,给几张福字呗!过年了,我们顺当,您生意也兴隆,怎么样?”
  卖主想说“不怎么样”,可这丫头说“生意兴隆”,想了一下,咬着牙,道:
  “行,给你们两个,只能两个啊。”
  “好嘞。”齐妙见好就收,拿了两个小福字,其他的都给人家放在原位置,然后把手里的东西交给卖主。
  跟着神像一起卷,曹氏再次付了钱。
  这一次,三口人都挺满意。虽然买了不少,可店家大方,又给了两张福字,鼎好鼎好。
  接过纸卷,曹氏从袖口掏出一个布兜子递给梁安,后者接过来,把画放里,然后继续往前走。
  梁安不停地夸着齐妙,说她敢说、会说、能说。不管说什么,最后让人家心甘情愿的送两个小福字,这就省了好几个铜板。
  小福字的价格是两个铜板一张,三个铜板两张。对方给了俩,多好的事儿。
  齐妙很得意,难得父亲这么夸她。挽着爹爹的胳膊,乐颠颠的往前走。
  街上,叫卖声不断,此起彼伏——
  “头绳……头绳……好看的头绳……”
  “胭脂……南方新来的胭脂……”
  “卖馄饨哟……皮薄大馅儿的馄饨……”
  “卖肉……”
  “卖鱼……”
  年味儿真的很浓郁。在海州,就是年三十儿也没这么热闹过。
  这一刻,突然特别庆幸穿越。
  虽然这个地方没有电视、电脑、WiFi,可她有爹娘、哥哥,还有这样淳朴的环境。
  这些,可比那些没人气儿的高科技,要来得实在!
  “妙儿,你看这头绳喜欢哪个,娘给你买一对。”
  曹氏的话,让一直YY的齐妙缓过神来。看着母亲手里掐着两根红色头绳,笑眯了眼睛。
  “喜欢吗?喜欢就买这个颜色。”曹氏看着闺女的样子,歪头问着。
  女儿家都喜欢这些小饰品,齐妙也不例外。
  况且,她现在是一副十五岁的身躯,正是带这些东西的好时候。头绳颜色不是很多,红、黄、蓝、金……几个颜色对比,还是红色好看一些。
  梁安伸手,拿着那红色头绳问卖主,说:“这个咋卖?”
  “三个铜板一根。”卖主回答着。
  齐妙一听三个铜板一根,顿时不打算要了。好贵有木有,虽然她刚刚赚了二两银子,可也不能买这么个中看不中吃的东西啊。
  有这六个铜板,她都买三串糖葫芦了。
  梁安从怀里掏钱,齐妙忙制止了父亲的举动,忙不迭的摇头,说:“爹,我不要。”
  “过年了,你头上戴着好看。”梁安执意掏钱,瞅着闺女纠结的样子,刮了她鼻梁一下,又说,“傻丫头,自己赚的钱还不能花了?”
  “可是……太贵了。”齐妙撇嘴,有些觉得不值当。“有这钱,都能买三串糖葫芦了。”
  “哎哟姐儿这话可错了。眼下年根儿,糖葫芦都五个铜板一串了。”卖主忙不迭的说着。
  齐妙听到这话,突然挑了下眉头,说:“那你也五个铜板卖两根给我吧。大过年的,咱们都顺顺当当,怎么样?”
  又来了。
  曹氏瞅着会过的闺女,一脸笑意。梁安都摸出六个铜板了,突然也制止了动作。
  夫妻俩直觉上就觉得,这小哥儿肯定能答应。
  果不其然,卖主咬牙的点头,答应了齐妙说的价格。小妮子美滋滋的道谢,卖主看着梁安,比划着大拇指,道:
  “您真是养了个好闺女。这口才,我不想给都不能不给啊。”
  梁安一边给钱,一边笑呵呵的说:“我这丫头不比男娃儿差。”
  “那是,以后绝对错不了。”
  “哟,借您吉言了。”
  二人寒暄几句,梁安带着妻女离开了摊位。五个铜板买俩头绳,齐妙还算是挺高兴的。曹氏歪头看着闺女,好一会儿才开口说:
  “看不出来啊,咱们妙儿还挺会讲价的。”
  梁安听了点点头,拍拍闺女的小脸儿,道:“是啊,年跟前儿一般都不讲价,都快成这太和镇的规矩了。”
  “可要我是卖主,闺女这么说,我就心甘情愿给她便宜。”
  “肯定啊,你闺女说给她便宜点,能‘生意兴隆’、‘顺顺当当’,就这吉祥话,卖主也得给便宜点儿。”
  夫妻俩正说着,来了个卖糖葫芦的,梁安给闺女买了一串。刚才算算就相当于省了四个铜板,填一个正好给姑娘买吃的。
  齐妙前世在老家的时候吃过这个,酸酸甜甜,糖还不粘牙。
  现在想想,已经很多年都没吃过了。美滋滋的先拿给母亲,曹氏咬了半个楂子,然后梁安把剩下的半个山楂咬掉。齐妙这才拿着自己吃。
  边走边吃,等到卖鱼的摊位上时,一串糖葫芦就已经吃光光了。
  买鱼是梁安挑的,买了两条净鲤子,这也是齐妙那么多年以后,再次看到净鲤子。
  净鲤子,也叫三道鳞,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鱼身只有三道鳞片,很好收拾。
  冬天的鱼肥。两条净鲤子花了差不多花了两串钱,一共一百八十三个铜板,有零有整。
  买的神画像齐妙拿着,头绳曹氏揣着,两条鱼放在布兜子里,三口人继续溜达买东西。
  爆竹、红纸、灯笼,调料、细粮、胭脂……
  每样都买了一些,每样也不多买,够过年的就行。
  本来齐妙不想买胭脂,不过曹氏跟梁安都说,她已经留头了,这些东西应该买。以前不买也就那么样了,可现在齐妙自己能赚钱,就得给人家买。
  说不过父母,挑了两盒胭脂水粉,又买了一大罐凝脂膏。这东西比较实用,冬天天冷,擦在脸上不会皴。
  东西都买足时已经午时初。三个人又赶紧回到李军山家,管家把他们身上带的东西接下来,说是放在马车上,等他们走的时候就不用麻烦了。
  婆子把三口人带去了饭厅,大大的圆桌上,摆满了菜肴……
  五颜六色的菜品,瞅着就特别有食欲。
  齐妙看的眼睛都快直了,没想到大户人家招待客人,居然还可以这么隆重。
  不过她没注意到的是,曹氏跟梁安压根没有在意,而是很平静的跟李军山、李夫人寒暄、道谢。
  李紫玫跟李子言互看一眼,隔空眼神交流。
  大家坐下之后,丫鬟过来倒酒。
  李军山看着白花花的酒,笑眯眯的看着梁安,说:“梁兄,这是十年陈酿桑落酒。我一直都舍不得喝,今儿开封给招待你,讲究不?”
  “讲究,讲究。”梁安笑呵呵的点头。二人说话的状态,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看着酒液,脸上浮现淡淡伤感,喃喃的说,
  “不知桑落酒,今岁谁与倾。幸的李老爷如此款待,梁某感激不尽。”说完,仰头喝尽,毫不含糊。
  “哎呦,梁兄是行家啊。”李军山比划了下大拇指,不住地点头,也跟着把就喝尽。
  齐妙看着梁安,也没想到居然能从父亲的口里,说出如此美妙的诗句。应该算是诗句吧,反正她没听过,也没听过什么桑落酒。
  宴席上,基本都是梁安跟李军山说话。其他人再旁陪听。他们二人从农家种地说到边境防线,又从边境防线说到军资军粮。
  梁安基本上说一会儿就会谢谢李军山。因为他每年给军队出资、出粮,还在庙上开设粥场,毫不含糊。
  两个人说的很和谐,丝毫尴尬都没有。齐妙静静地听着,突然发现她的父亲好牛掰,居然懂了这么多。
  虽然梁安解释了,是以前在主家做事的时候听得,可她觉得……仅仅只是听到,根本不可能了解这么透彻。除非……
  梁安曾经进过军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