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娇妻来种田-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摸着古筝,随意的拨弄,脑子里琢磨该如何跟李子台合作。
  再有,便是春耕结束之后德济堂试扎针的事情。
  她最近往那边跑,主要是教武先生等几个郎中扎针,毕竟她不能总哪儿,所以得培养人才来接替她不在的时候。
  脑子里有事儿,手里拨弄的琴弦就心不在焉。
  没一会儿,屋门推开,黑冰从外面走进来,抱拳一下,说:
  “家主,有心事儿?”
  齐妙看着她,耸耸肩,道:
  “没有,没有。我就是……胡思乱想一番罢了。对了,七虹那边没有信吗?你们主子……还没有回南境?”
  黑冰听了摇头,搬了把椅子坐在她的对面,说:
  “家主,您有什么事儿吗?若是有,我让人去南境给您问问。”
  齐妙想了一下,点点头,道:
  “也好,睿达嫂子自打年前离开回娘家之后就没再回来。我担心她……会不会去南境找睿达哥,所以……去问问吧。”
  “嗯,好的。”黑冰颔首,起身把椅子放在原位之后,转身离开了。
  至于齐妙,也没心思练琴了,起身来到炕上、躺下。
  独孤寒回京过年,独孤楠都被废了,他还不回来,到底在搞什么飞机!
  ……
  申时,梁安回来了。
  带回来的消息不是很好,还有魏氏娘家、婆家的人一起过来,跟曹氏要钥匙。
  曹氏自然没说的,直接把钥匙给了他们。
  婆家爹、娘家爹一脸暗色,默契的朝赵睿达家的方向走去。
  曹氏等人见他们走了,纷纷看着梁安。
  梁安心知他们想知道什么,重重叹口气,说:
  “这睿达家的胆子真是太大了。她在娘家过到初三就说回来,可一直都没有回来。我看啊,八成真的是去找赵睿达了。”
  曹氏跟齐妙互看一眼,纷纷没有说话。李嬷嬷瞅着他们,出声的说:
  “那个……晚饭好了,咱们先吃饭。有什么,吃完饭再说,估计一会儿,他们肯定还得过来。”
  李明恒难得消停的站在那里、没有动。大人之间的氛围不对劲儿,他也不敢说话、不敢吱声了。
  缩着小脖子老实的站着,紧紧靠着梁桂兰。
  梁安弯腰,把小家伙抱在怀里,看着屋里其他的人,说:
  “吃饭,吃完再说。”
  一声“令下”,大家开始忙活起来。
  盛菜、端饭、拿碗筷。
  上炕、盛饭、坐下吃。
  几个人谁都没有说话,默契的吃着东西,可是脸上的表情,格外严肃。
  村里的媳妇儿跑了,先不说是不是去找当家的,就这么一路上,一个妇道人家,万一有事儿怎么办?
  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从来都没出过远门,太和镇就是最远的地方,一下跑大南面,这得多大的胆子啊。
  味同嚼蜡的晚饭,几个人除了黑冰吃的很好之外,谁都没有吃好。
  饭桌捡下,院门推开,梁安夫妻俩互看一眼,纷纷摇摇头。
  齐妙推门迎出来,见是赵老四跟魏大毛,赶紧打招呼的说:
  “四爷爷,魏爷爷,您们来了。快,屋里坐。”
  两个老头互看一眼,摇摇头朝屋里走。
  进屋之后,齐妙烧水,梁桂兰跟黑冰收拾外屋地,李嬷嬷则是抱着恒哥儿去了西屋。
  两位老爷子没有客气,脱鞋上炕,盘腿坐好。赵老四看着梁安,轻叹口气,说:
  “安子啊,你跟大爷说实话,你们是什么时候察觉不对劲儿的?”
  齐妙把烧好的水拿过来,放在桌上。又把茶叶罐子拿过来,倒了一些,放进茶壶里。
  魏大毛见状,忙摇头、客气的说:
  “哎哟哟,姐儿太客气了。乡下老汉,喝口白水就好。”
  “没事儿的魏爷爷,您喝着。喜欢拿回去点儿也行。”齐妙侧身坐在炕沿儿处,笑呵呵的道。
  魏大毛还说一些客套话,随后被他的亲家拽了一下,道:
  “咱别打岔,听安子说说。现在得先找人,这个三儿媳啊……唉!”
  梁安明白赵老四的烦心,思索了一番,开口说:
  “这事儿……我们正月初八那天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后来过了上元节,睿达家的还没有回来,孩子他娘就让我去你们娘家找找。”
  “可是……我也不好去啊。你说万一去了,睿达家的正住的好好地,好像我们不想给她照顾房子似的。转念寻思反正在娘家,也就没再细想。”
  “再后来,眼瞅就要春耕了,这小媳妇儿还没回来,我就总去你们村溜达。可看你们家没啥事儿啊,我也不好意思过去。今儿实在忍不住了,才去的你们家。”
  两个老头听到梁安这话,纷纷叹了口气。
  的确,人家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的确他们作为看房子的,过去找人不好。
  魏氏也就因为这一点,所以才“铤而走险”的离开,至于去哪儿,反正他们觉得也只能是去找赵睿达。
  这个朝代没有什么人口贩子,所以被拐走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
  沿途去南境,谁能保证万无一失,顺顺利利?!
  魏大毛人老实,实在。在得知闺女不见了,第一时间就去老赵家问。
  赵老四也是好样儿的,并没有指责魏大毛,而是跟着他一起去那小家里翻腾。
  “……银子啥都没见着,肯定是早就打算好了。”赵老四无奈的摇摇头。
  魏大毛想了一下,喃喃地说:
  “她去我们家……没拿多少东西啊。就一个小布包,放了两身衣服。钥匙不是在你们家吗?来取过?”
  梁安夫妻俩听到这话,自然是摇头的。
  赵老四看着亲家的样子,叹口气,道:
  “老弟弟,这肯定是那丫蛋儿有别的钥匙。从你那回来,偷摸到家收拾。你没看他们家,柜子里也挺乱腾。”
  闺女丢了,亲家又不责难,魏大毛这心里不是滋味。
  当着三个小辈,就抹起了眼泪,特别哀伤。
  梁安跟赵老四见状,纷纷开口劝着。现在真的不是该哭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找人!
  赵老四看着齐妙,真的她认识的人多,抱拳一下,哀求的说:
  “丫头,帮帮四爷爷,找找你嫂子,行不?”


第329章 再议春耕
  齐妙见老爷子这般样子,忙不迭的摆手,说:
  “四爷爷,您太客气了。我已经让人去问了。您放心,睿达嫂子就跟我亲嫂子似的,我不能不管。”
  “哎,哎,好孩子,好孩子。”赵老四一边点头,一边应着。
  不管齐妙说的是不是真的,他都只能相信,也必须相信。
  他们两家,谁都没有没有那个能耐去南境,更别说去寻人。
  春耕在即,人海茫茫。
  怎么找,怎么去?
  唯一的寄托就是在齐妙身上,希望她能帮帮忙。
  魏大毛看了一眼梁安,又看了看曹氏,轻叹口气,说:
  “大侄子、侄媳妇儿,求你们俩个事儿吧。我闺女走的这个信儿……能不能……别对外说。”
  “对对,安子。四叔也没别的要求,这个你们必须得帮忙。”
  赵老四态度强硬,生怕他们会拒绝。忙解释着又说:
  “要是被别人知道,丫蛋儿去了南境,还不得让他们讲究出大粪啊!”
  曹氏看着赵老四,赞同的点点头。梁安自然也义不容辞,齐妙很替魏氏高兴。
  这样明白事理的老公公,还真是少见。
  换做旁人,怕是早就要指责亲家了。指责他们没有管教好女儿,指责他们家风不严,指责他们……
  送走了两位老爷子,曹氏坐在炕上慷慨地说:
  “睿达家的也是有福,摊上这么个老公公。”
  梁安听到媳妇儿这话,苦笑的摇摇头。赵老四不那么说能怎么办,人已经走了,在指责也走了,只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怎么都想不到魏氏居然会这么胆儿大,一个人就敢往那么老远的地方溜。
  李嬷嬷从隔壁过来,本就是东西屋,大家说话也没避讳,西屋那边全都听的真真切切。
  看着他们夫妻俩,轻笑一下,开口说:
  “这小媳妇儿挺能耐啊,胆儿真大。”
  “是啊,我现在啊,就怕她有什么意外。你说要出个事儿,她还活不活。”曹氏说完,重重叹口气,真是恨不得好好数落数落魏氏……
  ……
  找人在继续,日子也得继续。
  村里今年不少人过来找梁安他们家订固药苗。不过就多那么一点儿,所以梁安也是爱莫能助。
  隔壁几个村,都已经拿到了药苗,只等地里干一干,就开始春耕。
  如此,七个族长可就挨不少埋怨了。
  以前若是走路遇到,离老远就开始打招呼。如今倒好,就是走了个顶头碰,都跟没见到一般,低头离开。
  赵睿达家的地,梁安特意去找了赵老四,问他们家种不种。
  小媳妇儿人不错,一直都对他们家特别好,如今人没回来,也不能让地就那么荒废着。
  她今年不在家,猪羔子也没抓,的确得好好帮着种地。
  不然……
  她吃啥、喝啥?!
  赵老四人不错,听到梁安说要帮三儿子家种地,忙开口不用。小两口那些地,他们帮着抢出来也就是了。
  梁安见状,只是笑呵呵的回来了。
  到家之后跟妻女说了这事儿,曹氏温柔的看着当家的,道:
  “安哥,妙儿说今年山庄那边还来人帮着种地。要不……咱们就顺手给他们家种了。四叔家的地不少,等他忙完过来种,都过了最好的时候了。”
  梁安听了点点头,明白媳妇儿的意思。
  这个跟自私不自私没关系,农村人靠地跟天吃饭,得先把自己的嘴填饱了,才能去帮着别人。
  正说着,李嬷嬷从外面走进来,看着三口人,说:
  “刚才大年子过来了,说是晚上来车接我们回去。”
  “哟,咋这么突然?”曹氏纳闷的说着。
  李嬷嬷看她这样,抿唇笑出声,伸手轻点她的额头,道:
  “我都住了多久了。这眼瞅老爷他们就要烧头周年,你们也要种地了,还走的突然呢。你啊,等你春耕完我还过来,咱们时间长着呢。”
  曹氏听了也没再说什么,看着她点点头,嘱咐齐妙,说:
  “跟着一起过去吧。没几天也该烧周年了。需要什么东西你都准备好了,帮我跟你爹给你舅父、舅母,多少些纸。”
  齐妙听了颔首,回屋开始收拾东西。
  梁桂兰跟李明恒还在院子里玩,梁安知道他们还有话要说,便起身出去了。
  站在院子里,瞅着两个小的你追我赶,双手背后觉得日子过得惬意。
  正打闹着,院门推开,梁安扭头一看见是梁庐,笑呵呵地说:
  “二哥,你来了。吃完了?”
  “吃完了。”梁庐走过来,弯腰把李明恒抱在怀里。
  如今,大街小巷,各村各户都知道了王文良、独孤楠的罪行,也知道了李朝阳的冤屈。
  曾经那么骂人家的几个,那脸打的是“啪啪——”作响。
  不说旁人,梁安就不会放过他们。前些日子消息一放出来,梁安就奔走于各家,挨个去打脸。
  梁庐捏着李明恒的脖子,瞅着梁安说:
  “三弟,咱爹的嗓子彻底说不出来了。最近还挺消停,可是我怕……这种地之后,家里没人,他在往外跑,你说咋办?”
  梁安知道他的意思,这些日子他们也极力在村里营造梁宿友疯癫的事情。可真要是家里没人看管,那还真是个问题。
  曾经说让梁桂兰过去,可是想也知道,女娃娃根本奈何他不得。
  梁安重重叹口气,琢磨了一下,看着梁庐,说:
  “二哥,我们家的地,今年还有帮工。要不你看这样好不好,你跟柏儿跟我咱们去下地,让二嫂在家,跟我媳妇儿一起做帮工饭。”
  “妙儿不在家,她有事儿,但是兰姐儿在家。若是咱爹有个什么举动,她告诉一下他们妯娌,两个女人咋也拽的懂咱爹。”
  梁安听到这话迟疑了。
  人家帮着三弟种地,那是他们处的好,若是再帮他……
  咂舌一下摇摇头,不敢答允的说:
  “三弟啊,我知道你是诚心诚意的。可是这事儿……不行!”
  “咋地呢?”梁安不解,纳闷的看着他。
  梁庐把李明恒放在地上,看着他朝梁桂兰那边跑去的身影,喃喃的道:
  “人家是来帮你的。我怎么能那么厚脸皮让人家过来帮忙,这不合适。”
  “哎呀二哥,这没啥合适不合适的。药苗你也不咋会种,他们过来帮忙,教教你挺好的。等有钱了,咱们就雇人种地,你觉得呢?”
  梁庐看着一脸真诚的梁安,还要开口拒绝,可是——
  “就这么说准了。咱爹那边,得注意点儿,其他的以后再说。”
  梁安脾气上来很犟,梁庐自知说不过他,便也不在吱声,点点头,算作答应了。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大年子赶车过来。
  李嬷嬷、齐妙、李明恒还有黑冰,四个人坐上马车,离开了七家屯。
  梁桂兰不知道他们干什么去了,但是二姐一向都很忙,她虽然也很想去,可终究没有开口。
  被曹氏牵着,两个人在村里溜达。
  大晚上溜达有些不像话,不过晚上他们吃的比较多,又挺晚,所以都得转悠转悠,消消食。
  梁安陪着她们俩走,到了自己家的地,特意下去踩了踩。
  曹氏接着月光看着当家的,摇摇头,说:
  “还是不行,地没干。”
  “嗯。不过照这几天的风来说,应该再有三五天就能好。”梁安边说边上来,在地上努力的蹭着泥巴。
  曹氏看着天儿,抻了个懒腰,说:
  “大晚上出来转转,也挺好的。”
  “是吧,你要是喜欢,以后每天晚上咱仨都出来。”梁安蹭完了泥巴,过来搂着她的肩膀继续走。
  曹氏就那么紧紧地牵着梁桂兰,犹如对待自己的女儿一般。
  这些日子,梁桂兰跟他们夫妻俩呆的,也很自在。
  三叔、三婶儿是真把她当成亲女儿对待,她以前的那点儿小担心,都已经荡然无存。
  “对了媳妇儿,今儿二哥过来说种地的事儿。到时候你跟二嫂就在二哥家的院子里做帮工饭。他们家大,你们也坐的开。”
  “至于二哥家的地,到时候让那些人帮着一起种了。兰儿过去看着咱爹,有什么异常喊你们俩,三个人怎么都能把咱爹制住。”
  曹氏听到丈夫这话,无奈的叹口气、点点头。
  又溜达了一会儿,看着家家户户亮灯的窗子,撇嘴道:
  “我真的有些想不通,咱爹为啥要这么做!好好地日子,二哥、二嫂也孝顺,他怎么就不知足呢?”
  “老糊涂了呗。”梁安冷“哼”着说。
  自打亲爹说自己闺女是妖精之后,他就更是对父亲有怨言。
  看病的是妙儿;
  去镇上抓药的是妙儿;
  拿钱、拿药的还是妙儿。
  可在他爹那,就换不得一个好,真是活见了鬼。
  如今,老爷子虽然哑了,可还天天折腾,动不动就往外跑,见人就比划。
  比划的什么看不出来,可也让他们梁家头比较疼。
  正走着,梁桂兰指着前方,惊喜的说——
  “三叔,三婶儿,你们快看。睿达哥家的屋子亮灯了呢!”
  夫妻俩一听这话,纷纷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曹氏还不停的问着:
  “哪儿呢,哪儿呢?”


第330章 你不要命了?
  曹氏一边说着一边找赵睿达家的方向。
  果然,屋里的灯是亮的。
  夫妻俩互看一眼,梁安先快步跑了过去。
  曹氏拉着梁桂兰跟在后面,没有走的太快。
  梁安来到赵睿达家的门口,足下一点,直接翻墙进院。
  梁桂兰看到这一幕,倒抽了口凉气。惊讶的仰头,看着曹氏不敢相信的说:
  “三婶儿,我三叔他……他好厉害啊!”
  曹氏没有说话,这会儿她是一门心思想知道,为什么屋里会亮着灯。
  当然,也不能带着兰儿冒然往前,万一屋里是什么强盗、土匪、亦或者是跑腿子,她们过去容易让当家的分心。
  来到院门口,不一会儿屋里门开了,然后就听到急匆匆的脚步声,魏氏从屋里出来,边开门边说:
  “三婶儿,对不起啊,让你跟我三叔担心了。”
  曹氏一看眼前的魏氏,气的直接扬起手。
  魏氏见状,忙缩了下脖子,但是并没有躲。
  到底不是自己家的孩子,曹氏就算再生气,也不能真的打她。
  手缓缓放下来,看着眼前的小媳妇儿,重重叹口气,说:
  “你是孩子啊!你都多大的人了啊你,居然还能玩这个里格楞。你是怎么想的?你不要命了?”
  魏氏自知理亏没有反驳,咽了下口水,侧身让路,恭敬的说:
  “三婶儿,有什么话进屋说吧,外面太冷。”
  就算天气转暖,晚上还是冷。曹氏瞅着她的态度,咬着后槽牙冷“哼”一声,随后拽着兰姐儿往屋里走。
  魏氏将院门关上,也颠颠的跟着进屋。
  外屋地的灶膛已经点火,屋里的炕上有一个水盆,箱盖儿上是一块抹布。
  看这架势就知道,这小媳妇儿回来在收拾屋子。梁安瞅着一脸墨色的媳妇儿,忙出声提醒着说:
  “好了孩子他娘,人回来没事儿就行,别再说了,啊!”
  跟睿达家的是邻居,不是亲戚,有些话他们的确不能说的太过。
  曹氏扭头,剜了一眼魏氏,然后坐在椅子上,清冷的道:
  “说吧,这么长时间去哪儿了?干什么去了?可有什么收获吗?”
  “……”
  如此嘲讽的话,魏氏有些难为情。她明白自己的冲动,更理解曹氏的愤怒。
  她利用人家的好心,然后从暗上离开七家屯乃至辽东府,就是她的不对。
  咽了下口水,把盆端到一旁,用抹布快速把盆印擦干,放上炕桌,说:
  “三叔、三婶儿,您们做炕上。有什么话,咱们坐下来,慢慢说。”
  梁安自然是和稀泥的,脱鞋上炕盘腿坐下。曹氏没有动,就那么侧身坐着。
  梁桂兰很懂事儿,也不是第一次来这边,接过魏氏的抹布,端着水盆出去了。
  三叔、三婶儿要教训睿达嫂子,她一个女娃娃在面前,睿达嫂子会没有面子。
  外屋地的灶台大锅内烧了水,梁桂兰拿着茶壶灌水,拿进了屋。
  魏氏把梁桂兰刷干净的大碗倒上水,然后推到他们夫妻俩的面前,道:
  “三叔、三婶儿,我也不瞒着您们,我是去南境看睿达了。他一走这么久,我……我有点儿想他。”
  “你可真出息啊!”
  曹氏气的不行。虽然大家伙儿都猜到了她去哪儿,可这听说之后,还是不一样。
  食指凭空虚点着她,气呼呼的摇头,道:
  “你也不是小孩子了,你比我家那三个孩子都大,你怎么就这么没有分寸。你去南境转悠一圈,你可知你爹、你公爹他们多担心。”
  “我多担心你!我天天让你三叔去你们娘家那边转悠,眼瞅就要种地了,实在没法子才去了你娘家。你怎么……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在哪儿吃的,跟我说说,我也尝尝去。”
  “我……”
  魏氏抿唇,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一脸羞愧。
  梁安端着水喝了一口,然后用手捂嘴轻咳。无声的提醒着媳妇儿,差不多适可而止。
  曹氏的怒火没有平息,自然也不理会丈夫的提醒。看着魏氏,微眯着眼睛,咬牙切齿的说:
  “你这丫头啊,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啊!你说说你,你可真是太不让人省心啊!”
  魏氏低头,任你说了三千六,我就是不说话。
  这会儿说多错多,倒不如等她气消了再说,那样还有说话的余地。
  怪不得妙儿妹妹总说三婶儿比起也挺大,是真的很大好不好!
  曹氏的数落,整整持续了半个时辰,中间喝了四大碗水,补充体力。
  终于,梁安见差不多了,出声说道:
  “好了好了孩子他娘,睿达家的平安回来就是好事儿,咱别说了。孩子也累了,咱们回去,回家歇歇。”
  曹氏长舒口气,端着刚刚添上的水碗又喝了一口,晚上吃的东西,这会儿算是全都消化了。
  魏氏见暴风雨有转晴的意思,忙下地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布包,放在炕桌上,轻声地说:
  “三叔、三婶儿,这是村里人托我带回来的东西。有你们家汉森的,也有二叔家汉松的,还有……”
  曹氏难堪的面色,在魏氏喋喋不休说话间,缓和了不少。
  重重叹口气,端着碗喝了一口,说:
  “你啊,下次可不容许了。要想去跟我们说一声,我们不会拦你,更不会阻止你,顶多就嘱咐你注意安全啥的。你怎么还把我们当外人了呢?”
  “不是的三婶儿,我这……也是临时起意。”
  曹氏重重叹口气,靠着箱柜喃喃地说:
  “我是真的想睿达了。再有就是……卖猪赚了不少钱,我年前去镇上还特意问了大车队,他们有去南境的,快的那种半个月,慢的一个月。所以我就……”
  “所以你就吃了熊心豹子胆,跟车走了。快的半个月,怎么这么快?”曹氏有些纳闷。
  从南境往这边来,啥时候这么快过了。
  魏氏看着他们夫妻俩,轻笑一下,说:
  “三婶儿,他们大车队快的那种,都是从这个镇出发,然后去到下镇,不休息,直接换人、换马车再走。日夜赶路,很快的。”
  梁安听到这话微微蹙眉,放下大碗,关心的问道:
  “那你呢,你怎么办?”
  “我就坐在马车里,日夜跟着走。饿了在车里吃馒头,渴了在车里喝水。咱们乡下人,哪有那么金贵,这点苦能吃的。”
  魏氏笑呵呵地说着。看得出来,她这次能去南境,自己本身很欢喜,也很高兴。
  曹氏轻叹口气,瞅着她又问道:
  “那你在那边住了多久啊?这一来二去你可走了俩多月呢。”
  魏氏听到这个问题,顿时脸红的不行。好一会儿,才喃喃低声地说:
  “住了半个月呢。离南境军队驻扎地方二里地处有村落,睿达把我安顿在那了。”
  梁安听到这话,心里“咯噔”一下,瞅着曹氏恨铁不成钢的摇摇头,道:
  “你啊你啊,你险些害了他啊。你怎么就……”
  魏氏听到这话,也默默落泪。曹氏心里不落忍,瞪了一眼当家的,随后把曹氏搂在怀里,轻声地说:
  “好了好了别哭了,回来就好了。睿达平安,什么事儿都没有,你也能放心在家了,对不?”
  “呜呜……呜呜呜……三婶儿,其实我可后悔了,呜呜呜……”
  魏氏哭的很伤心,弄得梁安还挺不好意思。
  可是……
  他没说错啊。
  军队最忌讳的就是有女人出入。这小媳妇儿在那边住了半个月,赵睿达肯定晚上都得从军队溜出去。
  这要是被逮到,那可作为逃兵处理,就是帮着他的人,都得跟着吃挂劳。
  这个小子啊,胆子太大了!
  曹氏不停地给丈夫使眼色,梁安最终还是逃不过媳妇儿的“威严”,深吸一口气看着魏氏,说:
  “好了好了睿达家的,叔儿不说你了,你别哭了。可这以后真的不行了。他们军队规矩大、条令多。你这么过去,对睿达也不好。”
  魏氏趴在曹氏的怀里,吸了吸鼻子,懊恼不已的道:
  “三叔,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都清楚。我……我也后悔,本来这次,睿达能跟松哥儿、森哥儿他们一起落名。就因为我去了,所以……”
  “啊?真的啊!”
  梁安夫妻纷纷惊呼出声,随后互看一眼,无奈的摇摇头。
  大好的机会啊,就这么没了,这个魏氏也真是……
  再看小媳妇儿哭的实在是太伤心,他们还真不好说什么,最终无奈,只得摇摇头,任其哭泣、发泄。
  这事儿换做是谁都得后悔,更何况还是她的男人。
  吃官家饭,可比地里刨食要好,她哭……倒也正常现象。
  刚才之所以没说,是因为还没来得及,这会儿倒真是收不住了……
  那布包里,都是村里去当兵的拿回来的饷银。每个袋子上都绣了名字,倒也不至于拿乱。
  今年因为辽东府事儿多,所以过年的银子也没法。没想到竟然都给了村里人,每人还给了十两银子。
  算上他们自己在军队省出来的,每个荷包平均都是十五两银子,孩子们都很会过,很不错!
  魏氏还在哭,不过有曹氏哄着,一会儿也就没事儿了。
  事情有了着落,他们大家也能放下心来了……


第331章 多谢世子爷成全
  魏氏终于回来,赵老四、魏大毛多日悬着的心,也算放了下来。
  当然,她去南境看丈夫这件事儿,村里人也都知道了。
  只是没跟他们细说,更没有说住了半个月那么久。
  把村里人托付的银子,挨家挨户送到了,大家对于她去南境这事儿,不仅没有讲究,反而纷纷佩服。
  她做了所有人想做而又没做的事情。如今正值春耕,家家户户都用银子,这钱带回来的,正是好时候。
  一时之间,魏氏成了村里的焦点人物,也成了大家口中的勇敢小媳妇儿。
  地皮干爽,春耕开始,家家户户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魏氏回来的消息,齐妙也在同一时间知道了。
  七虹的人知道她挂碍睿达媳妇儿,所以在得知之后就来到作坊这边告诉她。
  这些日子,齐妙一直忙活李朝阳夫妻俩头周年的事情。
  因为惦记心不在焉。如今魏氏回来,她悬着的心也算放下。
  怎么说这副身体,都是人家的外甥女。恒哥儿还小,头周年是大事儿,她得全权来负责。
  忙活完周年,春耕也要接近尾声,到时候扎针的事情又要开始。
  想来今年应该会很忙碌。忙碌一些也好,这样能减少对独孤寒的思念,也能让自己充实一下。
  作坊这边的出货,每天都固定,银子也是刷刷的进。
  没想到《齐家医书》上面的药膏,在这个异世,竟然可以有这么大的用途。
  将最后一张金色锡纸的金元宝叠完,齐妙大大的抻了个懒腰。
  今年的金元宝,都是她跟黑冰、小婵一起做的。
  要不是李明恒月龄小,手不好用,她肯定也要他来做。
  这是份心意,也是份孝心。
  从屋里出来,站在院子里晃悠两下脖子,然后看着李明恒连跑带颠的样子,顿时笑出了声。
  这小家伙在作坊,就跟个小霸王似的,每天摇晃着肩膀四处晃悠。
  当然,也不进屋捣乱,就在院子里各种跑、各种颠。
  偶尔看库房的人不忙了,他就过去求抱抱啥的。难得有个小娃娃,所以大家都充着她。
  恒哥儿很听话,顶多就在院门口玩会儿土,根本不会远走。
  几辆马车从远处过来,齐妙眼瞧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