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贫女持家-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老太太怨毒的看了一眼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杨氏,虽然讨厌杨氏坏了她的事,但毕竟是一家人,林老太太还得圆这个场。于是林老太太干笑的说道:“她大妗子,我想你是误会了。我说要的十两银子,不是给我们林家要的,我们老林家再穷,也不能卖孙女不是?我那是给大丫要的。上次你小姑子和我说这事的时候,没说你们陪嫁妆,我寻思大丫能嫁那么个好人家去,咱总得陪点嫁妆吧?可你也知道,我们家过的不富裕,哪有钱陪嫁妆呀。我这不也是为孩子好吗,寻思要点过继银礼,好给孩子添嫁妆。早知道你们给大丫陪嫁妆,我何苦当这个坏人呢?”
姜到底还是老的辣,林老太太一通胡说八道,就把形势给扭转过来了。
朱七娘还想辩解几句,见林老太太死死的盯着她,就没敢再吭声。
李氏一听林老太太说不要过继银礼了,这才心满意足的放过了林老太太,欣喜道:“当着这么多乡亲的面,那咱们就说定了。大丫过继给我们,我们负责给大丫陪嫁十六台嫁妆。”
一听说十六抬嫁妆,屋里又炸了锅。
“十六台嫁妆啊,这可比得上一个大家小姐了。”
“是啊是啊,你看人家大丫命多好,碰到这么个好舅舅好舅母。”
……
李氏听着村民们的赞扬声,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而又吃了个闷亏的林老太太,脸拉得象马脸那样长。
大丫的事儿解决了,朱大舅夫妻满意了。
朱二舅接手了五丫的事,对林老太太说道:“亲家太太,咱们都是至亲,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有什么言语不周的,您可别怪罪。”
林老太太强扯了面皮咧了咧嘴:“他二舅你这样说就见外了,咱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是,就是因为咱是一家人,那我就有什么说什么了。守业家的虽说是长辈,可两次把五丫打晕了,还差点把我娘吓出个好歹的来,这事咱得好好掰扯掰扯。孩子的伤,肯定是要治,可孩子受的疼受的委屈,可不能白受。刚才苏大夫也说了,孩子弄不好就成傻子,这伤有多重想必您也知道。今天您若不拿出句公道的话来,我们就把七妹一家接去了,以后您要想见儿子孙子,就去我们老朱家吧。”朱二舅拉着个长音,不紧不慢的给林老太太施加压力。
俞氏也和自己的丈夫唱双簧,在旁边插话道:“亲家太太,只要你舍得儿子孙子,我们也不用你们给孩子治伤,也不用你们赔什么银钱东西了,我们这就带了小姑子一家回朱家。回头就禀了衙门,按入赘算,把小姑子一家的户藉都迁过去。我们朱家不嫌人多,我们也养得起这么多人。”
入赘,是男方嫁到女家去,生出来的孩子都得随女方的姓,若不是穷的实在没办法的人家,是没有人愿意去入赘女方的,这不仅是被人笑话的问题,这还是改了祖宗的大事。
朱家都拿出这种话来了,林老太太还没出声,坐在炕头上沉默了半天的林老爷子可沉不住气了:“行了行了,这话提都别提。你们就说想要什么吧?杨氏理屈,我们不护着她。她是林家媳妇,五丫也是我们老林家的孙女,这总有什么吵的?”
见林老爷子发话了,林老太太就息声了,她也知道,今天杨氏若不出出血,这事恐怕是解决不了了。
☆、第20章
留着两撇小胡子,精明又能干的朱二舅笑眯眯道:“我们老朱家过继个女孩你们要十两,我们没那么不厚道,虽说我们外甥女差点被打死,看在亲戚的份上,我们也不多要,一半就行了。”
一听要赔五两银子,杨氏先不干了,急眉赤眼的叫道:“我家没银子,一文钱也没有。我不过是踢了一脚,就要我五两银子?就这么个小丫头片子,我去人市上,二两银子就能买一个活蹦乱跳的来……”
“闭嘴!”见她越说越不象话,林老爷子大喝一声,狠狠的瞪了杨氏一眼。
老公公发火了,杨氏还是很害怕的,自觉很委屈的闭了嘴。
“今儿这事我做主了,老大家的,你去拿二两银子,五丫不能被你白踢晕了。他二舅,这事就这么定了,我们日子过的穷,再多也拿不出来了。”林老爷子一语定乾坤。
朱二舅见得了二两银子,总比一袋粮食强,见好就收道:“还是亲家老爷厉害,早这么痛快,咱这事早解决了。”
杨氏磨磨蹭蹭的不走,嘴里一个劲的嘟囔:“我没钱,别说二两,半两也没有,没钱,没钱……”
见她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自己下不来台,林老爷子也火了,大声说道:“你不听我的是吧?那我去请族长和族老开宗祠,让他们给主持个公道,是送你去见官,还是给你施家法,还是让老大休了你,我和你娘都不管了。”
一听说开宗祠,杨氏这才服软了,不情不愿的回她住的那屋里去了,一会儿就拿了二两的散碎银子过来了,啪的一下往炕上一扔,然后沉着脸扭头就走了。
林琪不知道二两银子是多少钱,但看杨氏的脸色,就知道应该不少。
这次偷米饭事件,就此得以解决。
而在这件事情中,最大的受益者,是朱大舅和李氏,他们没花一分钱就白过继了一个女儿,还在村民间赢得了口碑。
其次就是朱七娘和林守平,得到了二两银子的赔偿,这二两银子,对他们那个贫穷的家来说,不是小数目。
这次事件中真正遭受银钱损失的是杨氏,一脚踢进去了二两银子,还因为偷米饭落了个贼名。
而损失最大的,却是林老太太,不仅没得着过继费,反而白搭了一锅白面肉饺子,还被杨氏损了林家的名声。
再有就是林琪,头又被磕了一次,伤上加伤了。
等捋清这些得失关系后,林琪感觉自己太肤浅了。
她本以为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古代人很愚昧很落后,肯定没有她心眼活泛。可仅仅是这一件不算太大的事情,就让她知道自己太狗眼看人低了。
这些人,虽然不识字,虽然过的穷,但论心眼,哪个都不少。
而且他们比自己还有优势,那就是他们比她要脸厚心黑。
她再怎么聪明,两辈子加一起还不到三十,也没结过婚,脸皮还薄着呢。
这件事情,给了林琪两个很好的经验教训。
一是让她很清楚的认识到,这群亲戚没有一个好相与的,她以后和他们交道,一定要小心谨慎,否则稍有不慎可能就掉坑里了。
二是要和四个柱子打好关系,有娘家人撑腰,腰杆就是硬。别的不说,如果今天没有朱大舅兄弟五个来,朱七娘就是哭死了,也要不来二两银子。四个柱子以后就是自己的坚强后盾。
当林琪的目光扫过正低头含笑的四婶张氏时,林琪这才惊觉,今天这场戏,别人不知道,她可清清楚楚,幕后推手可就是这一位啊。
如果不是她告诉林琪去看缸里,林琪不可能知道米饭是杨氏偷的。
正因为林琪把这事掀出来了,才发生了后面这一系列的事情。
现在,这件事的最终结局就是杨氏吃了亏,林老太太吃了亏,而林守平一家其实也没得着什么好。最起码,掏了二两银子的杨氏肯定恨死朱七娘一家了,而林老太太被朱七娘娘家人连嘲带讽的奚落了一顿,以后肯定更不待见朱七娘了。
既报了杨氏欺负她的仇,又让朱七娘更不招婆婆待见了,同为儿媳妇的张氏,终于把两个妯娌都拉下了马。
这个女人,好算计,好心机啊。
当然了,林琪还不知道去给朱家送信儿的人就是这张氏派去的,而且她送的信儿是五丫被踢“死”了,不是被踢“晕”了。
这死和晕一字之差,结果可是差太多了。最起码,若送信儿的说五丫被踢晕了,朱老太太不会被惊的犯病,朱家几个舅舅也不会那么火大,没准也不会这么多人来帮七妹讨公道。正是因为这一个“死”字,引来了朱家五兄弟,也引起了朱林两家的战争。
如果林琪知道张氏不仅是幕后推手,还是幕后导演的话,肯定对这张氏更加高看,也更加提防的。
林瑜和林琪的事儿都解决了,朱家兄弟就要告辞了,看热闹的一看没热闹看了,也都跟着出去了。屋里只剩了不能动弹的林琪和苏大夫。
苏大夫看了看左右无人,笑眯眯的对林琪道:“五丫别害怕,你这头没什么事,不会成为傻子,叔叔吓唬他们呢。”他那个得意的样子,就如同一个恶作剧成功之后的小孩一样。
林琪这才知道,苏大夫是看她被欺负了,故意吓杨氏和林老太太他们,给自己出气呢。
看来,上次因为她的原因让他和晚烟见了面,事后她又没有把他们的事泄露出去,苏大夫对她的好感噌噌的,这才在这关键的时候帮了她一把。
“苏叔叔,谢谢你啦。”
苏大夫还要说什么,只听得院内传来林老太太严厉的声音:“老大家的,你给我过来。”
“五丫你好好养着,叔叔走了。”苏大夫背起药箱,在林琪的“再见”声中走了出去。
然后林琪听到外面林老太太虚假的客气声:“苏大夫怎么不多待会儿?刚才事儿多,真是怠慢了。”
“林大娘,咱庄里庄亲的,有啥客气的。五丫的伤,我还有几句话要交待给三哥三嫂,刚才人多,我也没顾得上说。”
“老三家俩口子在后面呢,你和他们说去吧。”
……
和苏大夫客气了两句后,林老太太和林老爷子进了屋。
瞟了一眼正躺在炕上林琪,老俩口谁也没答理她。
林老爷子上了炕,林老太太倒了茶,老俩口一人一杯,不能没人问问受伤的孙女渴不渴。
杨氏气呼呼的跟了进来,不服气似的往椅子上一坐,故意发出很大的声响,象是在抗议她的不满似的。
林老太太眼皮都没撩她,只是自顾坐在炕上喝茶。
到底是杨氏年轻沉不住气,率先出口抱怨道:“爹你不公平,我就踢了这小丫崽子一下,你就让我掏二两银子,这也太多了吧!”
林老爷子没理她,林老太太却大喝了一声:“你个混帐东西,还有脸说,五丫还这么小,你就一脚把她踢晕了,你还有脸说!”
“那是她以前就带着伤的事儿,要不哪那么娇气,在缸上磕一下就能晕过去?”杨氏仍在狡辩。
林老太太把茶杯猛的往炕上一放,大概是用的力道大了,怕把茶杯磕坏了,赶紧拿起来查看了一番,见没有破裂,这才继续教训杨氏道:“你脾气暴,天天打孩子骂孩子,小晴大虎二虎小敏,哪一个没被你打过?我和你爹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现在你竟然还打别人家孩子了,被找上门来了吧?活该你个败家东西掏二两银子。”
杨氏见婆婆发怒了,在下面小声嘟囔:“二两银子太多了,我还等着给大虎盖房娶媳妇用呢,现在没有了,大虎盖房娶媳妇你们当爷爷奶奶的不能不管。”
“管管管,我管你娘呀管,你个蠢货,就知道钱钱钱,要不是我和你爹向着你,就你办的这些事,早就被朱家送大牢里去了。要不是你,大丫能白白过继给朱家?怎么着朱家也得掏个四五两。这里里外外,被你个败家玩意差多少钱去了?”一提起过继的事来,林老太太恨杨氏恨的牙根直痒痒。
正说到这里,张氏悄悄的溜了进来。
林老太太大喝一声:“有你什么事?天天偷偷摸摸的,走路都没个声。滚出去,一个比一个招人烦!”
张氏怨毒的看了林老太太一眼,灰溜溜的又出去了。
她刚出去,就遇到林守平从外面进来了。
“娘发火呢,三哥你可小心点,别和我是的被骂出来。”张氏这话听起来象是劝告。
林老太太在屋里听到了,大声的骂道:“天天架桥拨火,你这么爱挑拨事,怎么不托生只黄鼠狼呢,真难为阎王爷给你一张人皮!老三,你给我进来,别理那个心术不正的东西。”
林琪这才知道,原来在这三个儿媳妇当中,林老太太最讨厌的是四儿媳张氏,原因是张氏人品不好。
自己的娘亲朱七娘,由于娘家太过强悍,也不招林老太太喜欢。
那这三个儿媳中,就只剩了杨氏。
虽然杨氏又蠢又笨,但比起那两个儿媳来,太好掌握和控制,所以在这三个儿媳中,杨氏也算是矬子里面拨将军,勉强入了林老太太的青眼。
林守平赶紧进了屋,迎接他的是老娘的一顿炮轰:“你媳妇儿呢?去哪了?他们老朱家好大的阵仗,这是给五丫出气来了,还是落咱们林家面子来了?”
林守平也不敢还嘴,只是闷闷回道:“七娘去苏大夫那里拿药了。苏大夫说五丫这病还得喝几天药。”
林老太太冷哼了一声,似乎对儿子的懦弱很不满意:“你也是个男人,你媳妇的娘家踩在你头上作威作福,你屁都不敢放一个。啥时候也能硬起腰杆来,给咱老林家争争脸?”
林守平老半天才挤出了一句话:“要不是大嫂打五丫,她家也不会来这么多人了。”
一听儿子竟然也向着朱家说话,林老太太当时就火了:“滚,你赶紧给我滚,以后你光认朱家别认林家了。赶紧的,抱着你家那个丫头片子滚蛋。”
林守平立即说道:“苏大夫说五丫这脑袋不能动……”
他还没说完呢,林老太太立刻就说道:“怎么着,你还想让五丫在这儿过夜吗?我可没空给你们看孩子。”
林琪也假装撒娇的对林守平说道:“爹爹,我要回家,我不在奶奶家。”
“听见没,孩子不愿在这儿,赶紧抱家去。”林老太太生怕林琪住在她这儿,象轰苍蝇似的往外轰这父女俩。
林守平无奈,只得轻轻的抱起了林琪。
林琪心道,自己就是走了,也不能让林老太太和杨氏好过,自己被踢一脚的事,自己还得报报仇。
临出门前,林琪故作天真的对林守平说道:“爹爹,明天还让大伯母偷咱家的米饭去吧?她把咱家米饭偷了,咱们就能上奶奶家吃饺子来了,奶奶做的白面肉饺子,可好吃了。”
一听林琪提起那锅白面肉饺子,本来就上火的林老太太更是火冒三丈,咬牙切齿的转过身,满脸雷霆的看向了杨氏。
☆、第21章
被林守平抱出了奶奶家,刚出了院门,林琪就看见四个柱子正在街上跑着玩呢。
“二哥,把咱家那盆子米饭端家去,晚上吃米饭。”一大盆米饭,不能便宜了杨氏,该拿回来就得拿回来。
二柱答应着跑进了奶奶家。
林琪转念又一想,朱七娘还不知道林守平带着她回家了呢,万一拿完药再回到林老太太这里,肯定得被心情不爽的林老太太骂一顿。为了让朱七娘躲过这一劫,林琪又对三柱喊道:“三哥,你去苏大夫家叫娘,让她直接回家。”
三柱率领着四六柱一溜烟跑的没影了。
林守平见女儿吩咐的条条是道,不由安慰的笑道:“爹的五丫长大了,知道过日子,知道惦着你娘了。”
还好,他倒没有怀疑五丫换了个人。
林琪吐吐舌头,决定以后还是少说话,特别是大人话,省得惹来非议。
林守平把女儿抱回家,铺好褥子,让女儿躺着休息。
“五丫,你好好躺着别瞎动,要再伤了脑袋,可就成傻子了。你等着,爹给你烧口水喝。”
林琪乖巧的答应了,林守平这才放心的去烧水了。
躺在被窝也无事可干,林琪就开始琢磨今天这事儿。
五丫家的这一窝亲戚,整天的斗来斗去,因为一顿饭就可以打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穷。
穷的连饭都吃饱,全部的心思和时间都用在塞饱肚子上了,怎么可能去在意卫生问题,教育问题,还有素质问题?
中国自古就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衣食不周的时候,礼节和荣辱,都没有任何意义。
五丫家太穷了,必须要想办法挣钱,要不然,七八年之后,当林琪十五六岁的时候,就会被嫁入同样穷的人家,或者为了换点银子给儿子们娶妻,把她卖了都不一定。
挣钱,挣钱,一定要挣钱,只要自己手里有钱了,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
只是五丫太小了,才六岁的孩子,要怎么去赚钱呀?
如果她表现的太过火,在这个男尊女卑又愚昧落后的国家,没准就会悲剧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没有本钱。
虽说朱七娘刚得了二两银子,但林琪不用想也知道,急遽缺钱的朱七娘能给她两个铜板就不错了。
年龄太小,没有本钱,又住在乡下,这要如何挣钱呀?
林琪想的头都破了,也是什么办法也没想出来。
知道这事儿不能急在一时,林琪索性放开了手,还是先把伤养好了再说。
晚上临睡前,朱七娘和林守平照样说了一会儿子话才睡的。
在这次谈话中,林琪听到这夫妻俩商量,这二两银子先不动,要攒着盖房子,预备二柱娶媳妇儿用。
林琪知道,本钱的事情,是彻底没戏了,她还得另想办法。
接下来几天,林琪就专门在家养伤,哪也没去。
到三月十七这天,朱大舅李氏带着林瑜来了。
林瑜一身粉色锦锻,满头簪钗,胳膊上还带了一对白色的玉镯,一走路叮当作响,香风扑鼻。
朱七娘一看到女儿穿戴的这么富贵,又想起女儿长这么大,自己什么也没给她买过,心里又是酸又是涩。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朱七娘说道:“大哥大嫂大丫,你们咋来了。”
林瑜这次倒没因为朱七娘叫她大丫不高兴,而是喜气洋洋的说道:“不要再叫我大丫了,我从明天起就正式改名叫朱冰瑜了,你们叫我冰瑜就行了。”
朱七娘张了张嘴,冰瑜这两个字还是没有叫出来。
朱大舅径自落座,对朱七娘和林守平说道:“明儿是大丫过继的大日子,我和你大嫂寻思你们也不能白生养大丫一场,这不,就带大丫过来,特意和你们好好道个别,和弟弟妹妹们玩一玩。”
林瑜来到林琪旁边,看了看炕沿,又看了看自己的新衣服,皱了皱眉头,就那样站在炕沿下面,从头上摘下一根最小的簪子,扔给林琪道:“五丫,这簪子姐送给你了,你留着戴吧。”
见林瑜竟然送出了一根簪子,大舅母李氏不由皱了皱眉头。
她这表情,背对她的林瑜没看见,可正坐在炕上的林琪却是看了个清清楚楚。
林瑜毫无所觉,仍在对林琪趾高气昂的炫耀:“我现在首饰多的都戴不过来,还有衣服,什么颜色的都有,可贵可漂亮了。”
通过与李氏的几次接触,林琪看得出这位大舅母绝对不是爱心爆棚的好人,从要赖掉过继费就可以看得出,她也不是个大方的人。就这样一个人,会好心的为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和她关系也不好的小姑子家的孩子打算?不仅要过继过去,还要陪十六台嫁妆,这怎么可能!
这里面,如果没问题,林琪绝对不信。
如果不是那男方的家境已经贫困不堪了,就是那男孩有什么缺陷,或者说他家里出了重大丑闻,让李氏舍不得将自家女孩嫁过去受苦。若真是书香门第的长子嫡孙,家境又好又富裕,李氏肯定会巴巴的把自家女儿送去,这等好事儿哪轮得到林瑜啊。
朱大舅朱炳臣和李氏一共育有五个子女。大女儿已经出嫁多年,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已经成亲,三儿子今年十六,已经订了亲。小女儿朱冰婧,才十一岁。
朱七娘的父亲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读了一辈子书就考了个秀才。幸好朱老太太会经营,朱家虽不是大富之家,却也小富有余。膝下儿女虽说自幼都读过书,但没有一个人走科举之路。现在朱家众兄弟,虽一直宣称自己是读书人,其实在暗地里,都各自经营着商铺,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儿,只不过铺子没有挂在他们兄弟几人名下,所以没有沦落入地位低下的商贾之流。
由此可见,那个世代书香的人家竟然上赶着要和这样朱家结亲,这其中,必有隐情。
推论是推论,可林琪手里没有证据说那家有问题,而且就算她有证据,又有谁会听一个六岁孩子的话呢?林琪相信就算她现在和林瑜说了她的怀疑,急于摆脱贫穷家庭的林瑜,也根本不会听林瑜的话,没准还会反咬林琪一口,说她是嫉妒呢。
林琪识相的保持了沉默。
朱七娘看着花枝招展的女儿伤感,李氏却得意的笑道:“七妹,明儿个是过继瑜儿的正日子,我和你大哥可是专门来请你们参加宴席的。这是高兴事儿,明儿个你和妹夫把孩子们都带去,让孩子们也吃顿好饭,大鱼大肉管够。”
朱七娘从女儿身上收回目光,擦了擦眼角道:“我们就不去了,万一孩子们失口叫错了,再惹大丫不高兴。明儿是她的好日子,就让她风风光光的过一天吧。”
李氏也不再说这件事,显然她也不是真心的让破衣烂衫的小姑子一家去,说这话不过是意思意思罢了。
朱大舅从怀里掏出一小锭银子,递给朱七娘道:“七妹,大哥知道你家想起房子还差点钱,这二两银子你拿着,早点把房子盖起来,二柱也不小了,该为孩子打算了。”
李氏一看朱大舅竟然给小姑子二两银子,那脸刷的一下就沉下来了,显然,朱大舅事先并未与她商量此事。
“大哥,这钱我不要,你留着,给大丫添妆吧!”见自家兄长还是惦记自己,朱七娘说话都哽咽了。
朱大舅把银子塞到朱七娘手里,叹气道:“七妹,我是你大哥,咱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你和大哥客气啥。拿着,不拿大哥就生气了。”
朱七娘抹着泪,把银子收了起来。
李氏不高兴的把脸一扭,不看那兄妹俩了。
又待了没一会儿,一脸不耐烦的李氏就站起来说要走,林瑜欢快的跟在了李氏后面,头也不回的走了。来了这么长的时间,从始至终,林瑜一句爹也没叫,一声娘也没喊。
似乎眼前这对贫穷的夫妻,她从不认识一样。
林瑜走后,朱七娘和林守平大概心里都不好受,两个人默默的干着活,一句话也没有说,一点也不象平日里那样连说带笑的。
林琪知道林瑜伤了他们的心,这个女孩太没有良心了。想过好日子,这没有错,错的是,她不应该忘了是谁生了她,是谁养了她。
不忍心看他们难过,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林琪开口道:“娘,这么多钱,够咱家盖新房了吧?”
一提起盖新房,朱七娘提起了点精神:“林守平,钱够了,你说咱们盖新房吗?”
林守平仍是那句话:“我听你的。”
朱七娘想了想道:“马上就种地了,怕不好找帮工的。等夏天再盖吧,那时候闲人多。”
“行,我听你的。”
林琪憧憬的问道:“娘,咱们盖几间房呀?我要自己睡一个屋。”
朱七娘一句话就打破了她美好的愿望:“咱们盖三间房,以后二柱和三柱成亲就都有地方住了。你这个小丫头嘛,还得和爹娘住一起。等你大了以后,娘给你盖间厢房,你就可以一个人住去了。”
等她长大了,怕是就要订亲出嫁了,破厢房盖不盖还有啥用啊。
还是想想,怎么赚钱吧,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自己赚钱给自己盖间房,那才现实啊。
☆、第22章
三月十八,是朱家正式过继林瑜的日子。
如果是过继嗣子,那得大张旗鼓的通知族人,还要把嗣子的名子载入祖谱。
嗣女嘛,由于不记入祖谱,就没有那么正式了。
朱家也不过是自家摆了几桌酒席,让林瑜改口认认亲。
这种场合,做为林瑜的父母,朱七娘和林守平应该是要去参加的。
不过为了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心,朱七娘很坚决的没有去。
在她看来,因为家里穷而把孩子过继出去,是一件颜面无光的事情,这让她在娘家人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
不过她人虽然没去,心可是去了。
一整天在家里魂不守舍的,拿东忘西,前言不搭后语。
看来,她对这个大女儿还是极有感情的,想想也是,哪有当娘的不惦记自己孩子的?好歹也养了十四年,现在女儿去喊别人爹娘去了,这让她心里如何能好受?
可不管她怎么悲伤,林瑜还是过继出去了,日子还得照样过。
朱家人来闹了一场,虽说压住了林老太太的气焰,但在朱家人走后,林老太太就开始想法子往回找失去的面子了。
在朱家人走后第二天,林老太太就对外宣称生了病。
不仅让儿子儿媳去伺汤伺药,还要儿媳妇们天天做好了饭送过去,而且做的饭菜稍不顺心,就骂儿子儿媳不孝顺。
好在林老太太有三个儿媳妇,妯娌三人一人一天轮流伺候,还能稍微减轻一些负担。
大儿媳背了贼名让林家丢了人,她看不上眼。三儿媳带娘家人给她难堪,她看着就生气。四儿媳品行不端,看都懒得看她。
三个儿媳她统统看不上,整天连骂带训的,没有多长时间,就让三个媳妇苦不堪言。
朱七娘受委屈回来后,总要骂林守平出气,林守平知道自己的娘亲这是在找茬,也不敢还嘴,不仅全部承受了妻子的怒火,还天天陪着笑脸陪着小心。
林琪看不惯林老太太欺负朱七娘,只得给朱七娘支招,送饭这差事,交给林守平,然后让林守平说五丫这几天头疼的厉害,朱七娘在家熬药没空送饭。
面对自己儿子送来的饭,林老太太挑剔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这让朱七娘大大的出了一口气。
林老太太的折腾,再加上林瑜过继的事,让朱七娘心力交瘁,没过几天就病倒了。
长年辛苦劳作,有病都是硬挺,再加上连续生了六个孩子,让朱七娘的身体亏空的厉害,这一病就病的很沉重。
偏偏在苏大夫诊脉的时候,又诊出朱七娘怀了第七胎,既要治病,又要安胎,苏大夫怕自己拿捏不好分寸,没敢下方子。
林守平没有办法,只得借车拉了朱七娘去城里医馆,请一位名医给诊了诊脉。
结果诊费和药钱加在一起,不仅新得的四两银子花费一空,就连林守平和朱七娘多年的积蓄也花了个一干二净。
当朱七娘得知她的病已经花掉了盖房子的钱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