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姣妇-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甄玉眼睛一亮,笑意盈盈道:“还是三郎会计算。”

一时立夏泡了茶端过来,两人端茶喝了,又吃些茶果,谈起诗文,倒有意趣。

立夏见王正卿迟迟不走,不知道他是否要安歇在这处,只拿眼看甄玉,想等她示下。

甄玉看看天也不早了,便问王正卿道:“三郎是今晚便要安歇在这儿吗?”

王正卿指指树瘿壶道:“它在,我自然在。”

甄玉便吩咐立夏道:“找人搬一张罗汉床过来,再置了铺盖,三爷暂时要跟我同房了。”

不是同床么?王正卿有些失望,可是想一想,能先同房也不错了,便忍住不反对,深怕甄玉让他捧了茶壶走人。

立夏听得让人搬床,本要说什么的,想一想,也不说了,只笑吟吟带人去搬床。

胡嬷嬷听得要搬床,便拦住立夏道:“搬床要择个吉时的,这样胡乱搬了去,可不行。”

立夏道:“虽则如此说,但难得三爷和三夫人今晚想同房,这会让人择吉时,却来不及了。照我看,今晚月色极好,他们有说有笑的,便是吉时了。”

胡嬷嬷一听,也有道理,便低声道:“把三爷的床摆在三夫人的床对面,让他们互相能看到对方。”

立夏应了,悄悄问道:“要不要薰香?”

胡嬷嬷摆手道:“先别薰,且看看他们作何情状再说。”肯同房了,总会同床的。她们薰香助兴的,可别弄巧反拙。

胡嬷嬷和立夏收拾床铺时,甄玉自进了房,在屏风后换了衣裳,洗漱毕,先上了自己的床躺着,吩咐立夏道:“待会儿三爷进来,你们侍候着就行,我先睡了。”说着刷拉掀下蚊帐,盖了被子闭上眼睛,只一会儿就睡着了。

王正卿过去书房一趟,再过来时,甄玉房中的灯只剩下一盏,她床帐低垂,却是睡了。

胡嬷嬷进来侍候,轻手轻脚帮着铺床展被,又打了水给王正卿洗漱,看着他上床了,这才退下去。

立夏见胡嬷嬷出来,便低声问道:“要不要让人值夜?”

胡嬷嬷点头道:“自然要的,半夜里要喝水喝茶的,总得有人应一声。”

王正卿躺在床上,却是睡不着,只翻来覆去的,又轻喊道:“玉娘,玉娘,睡着没有?”

甄玉迷糊间听得喊声,嘀咕道:“吵什么呢?”

“太好了,你没睡着呀?”王正卿马上跳下床,套了鞋子冲过去甄玉床边,掀开床帐道:“想是喝了太多茶,却是睡不着,不若咱们聊聊天罢!”

甄玉听得声音,勉强睁眼,端详王正卿半晌道:“再吵,那茶壶我就不要了。”

王正卿一下闭了嘴,只得退回自己的床上,躺到上面叹气,看得到,听得到,偏生吃不到啊!

甄玉翻个身,又睡着了,这一晚,却是怪梦连连,一时梦见自己是一个男子,一时梦见自己变成另一个女子,一时又梦见自己中箭倒地,俯在王正卿耳边说了一个什么秘密。早上醒来后,见王正卿的床空着,知道他上早朝去了,一时略有些怔忡,心道:得空须得问问三郎,我中箭倒下时,可有跟他说过什么。

宁老夫人得知王正卿安歇在甄玉房中,倒是松口气,夫妻恩爱,她才能早些抱孙。不多时,却有丫头来告诉她,说道甄玉房中是另支了一张床,王正卿和甄玉分床而睡,并不睡在同一张床上。

宁老夫人极是诧异,两夫妻闹什么花枪呢?

一时有丫头来报,说道寿王妃的儿媳季氏来了。

宁老夫人忙令人去请季氏进来,笑问道:“好些时日不见你了,今儿怎么有空过来?”

季氏落了座,笑道:“还不是因为上回在您这儿得了一个好剧本,这一回,王妃催着我过来瞧瞧,问问玉娘可有再写剧本?说道若写了,定要抢个先,咱们寿王府先排了戏,也请众人去看戏,不让公主府专美。”

宁老夫人笑道:“德庆公老夫人前几日也过来问了,直说待玉娘身子好了,帮着写一个剧本的。我说我家玉娘又不是专门写剧本的,你们一个两个这样过来要剧本,可是不厚道。”

季氏笑道:“要怪,只能怪玉娘文采太好了。上回那个剧本排出戏来,都爆红了。就是皇上在道观中修道,也听闻了这件事,过后还问了几句呢。听闻剧本是一个女子所写,倒惊奇了一下。”

宁老夫人一听皇帝也知晓了这件事,不由直起身子,笑问道:“怎的闹得皇上也知道了?”

季氏便道:“上回那剧本词曲缠绵,有几位公公也看了戏,回头到了道观,却是不小心哼唱几句,这便引起皇上注意了。”

宁老夫人笑了笑,想要代甄玉夸耀一番,又忍下了,只着人去请甄玉过来。

季氏却是止住宁老夫人,站起来道:“玉娘如今是红人,还是我去瞧她罢!”说着跟丫头走了。
甄玉正在房中抄抄写写,听得季氏来访,忙走到房门前相迎。

季氏携了甄玉的手,细看了看她,笑道:“气色差点,得空也宜出去走走,活动一下。”

甄玉笑着让季氏进房,两人坐下,又上了茶,这才说起闲话。

季氏问得甄玉已在写新剧本,极感兴趣,只追问写的什么剧情。

甄玉笑着介绍几句,又答应写好先给季氏过目,季氏这才满意了。

又坐得片刻,见丫头们不在近前,季氏便与甄玉说几句心腹话,悄悄道:“你进门也一年多了,再没个动静,可实在说不过去。若是身子差呢,就该请个妇科圣手开几帖药吃吃。若是别的原因呢,也该思量思量。”

待送走季氏,甄玉真个思量了起来,又跟胡嬷嬷道:“嬷嬷,三爷岁数也不小了,再没个孩子,确实不像话。”

胡嬷嬷一听大喜,这是想通了么?

甄玉自顾自道:“嬷嬷觉着,是先安排周姨娘侍候三爷,还是先安排夏姨娘呢?她们两人中,总得挑一个出来生孩子。”

胡嬷嬷一下张口结舌,好半晌才道:“三夫人,若是让妾侍生了孩子,那孩子居然要认你为嫡母,但你毕竟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总归隔着一层。将来孩子大了,若是生了异心,只顾着生母,不顾你这个嫡母,你却要吃亏啊!最好的法子,是三夫人自己生一个。”


☆、51

甄玉说着话;又去磨墨;写了一封信递给胡嬷嬷道:“交给外面的人,令他们马上送到曾家去;请瑶娘子亲启。”

胡嬷嬷笑道:“自打三夫人在金沙庵中箭,瑶娘子虽不能亲至探望;倒是派人问了好次,三夫人这回大好了,确实该回信答谢一番。”

王正瑶却是有孕;这阵子不能出来走动,每有事;便托人写了信过来问。只甄玉这封信;除了答谢之处;却是说道王正瑶有喜,身边只怕没有妥当人服侍,想把红袖送回去服侍她,另外讨要曾少阳珍藏着的小西施紫砂壶。

胡嬷嬷听说要把红袖退走,却也松口气,前些日子,三夫人一味亲近这位红袖姑娘,把她们这些人抛在脑后,不说自己,就是立夏和半荷,也颇有怨言呢!现下把红袖退走,正是众望所归。

甄玉这封信送出去后,至第二日早上,便收到王正瑶的回信。

甄玉拆信一看,不由舒了眉头,笑向胡嬷嬷道:“瑶娘子倒爽快,答应让红袖回去,转头就让妥当人把紫砂壶送过来呢!”

不多一会儿,红袖便听闻了这件事,一时冲进房,跪到甄玉跟前叩头道:“三夫人真个要把奴家退回曾家么?奴家跟了三夫人后,自问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一心侍候三夫人,不敢有一丝儿异心,这般被退回去,却叫奴家以后如何有颜面在姐妹间立足?”

甄玉还没说话,胡嬷嬷先喝道:“放肆!三夫人当初用一幅画换了你过来,就是指望你能得了三爷青眼,生下一儿半女的,可你进来这些时间,三爷眼尾都不扫你,分明不喜你,这般的,你留在这儿有何用?且现下却不是退回曾家,而是拿你换曾家一把紫砂壶 。那紫砂壶可是名贵之物,用你换它,不会辱没你的。”

红袖一听是要拿她换紫砂壶,心头略松。若是把她退回去,她便是没有价值之人,定然被人笑话。若是拿她换紫砂壶,则是说,她值了紫砂壶之价,身价反会涨些,不致被人看轻。而且回到曾家,熟门熟路的。若是主母抬举,不定又能当个通房啥的,倒比现下在王家苦熬要好些。她如此一寻思,便不再哭了,只叩谢甄玉,说道多谢她这些时日的照拂。

甄玉摆摆手道:“去罢,好好服侍你家主母,不定将来有造化呢!”

胡嬷嬷待红袖叩了头,便吩咐立夏进来扶了她下去,帮着收拾东西准备回曾家。

至午,红袖便被送走了,甄玉立在廊下,一时有些怅然,却不知道自己惆怅个什么。

胡嬷嬷忙乱了一阵,却是见一个婆子悄悄来寻她说话,她一听,忙忙往后门去了。

甄玉午睡一醒,便见胡嬷嬷坐在床边看着她,不由吓一跳道:“嬷嬷有什么事么?”

胡嬷嬷低声道:“史铁手来了,说道有事要禀了三夫人。”

“史铁手?”甄玉茫然道:“他是谁?”

胡嬷嬷一拍脑袋,这才把甄玉之前相助史铁手,又嘱史铁手帮着留意王府诸事等,一一告诉甄玉。

甄玉听完,想了想道:“如今我失忆了,之前诸般安排之事,只怕不能顾及,既然此事是为着三爷的,便让史铁手禀了三爷,以后听命于三爷便是。”

胡嬷嬷一听,夫人这是要安心待在内宅,外间诸事只让三爷操心的节奏啊!她一时大喜,便道:“本该如此的。且三夫人每和史铁手接触,我都担心着,怕被人看见了,传出什么闲话来。”

甄玉笑道:“我现下就是不理外间的事,也自有人来告诉我的。”

胡嬷嬷一听,可不是么?自从和甄石结拜成兄妹后,外间有什么事,甄石倒是通过乔氏,让乔氏说与三夫人知晓的,倒比亲大哥还要关怀体贴了。

这会儿,王正卿回府,进了甄玉的房,发现少了一个丫头,多了一个小紫砂壶,自是暗喜,早看红袖不顺眼了,这下退掉,房里清爽多了。

甄玉见他来了,便把史铁手之事说与他知晓。王正卿一听道:“他既然有事要禀报给你知道,定然是急事,耽搁不得的。现下我便去见见他,你且安心。”

王正卿去了小半个时辰方回来,沉着脸道:“唐妙丹郡主身边一个丫头递了一封信出府,那封信进了安慧公主的府第中。”

甄玉皱眉道:“这么说,唐妙丹郡主这是和安慧公主勾结了?”

王正卿踱步道:“安慧公主掌握着京城财政,举足轻重。唐妙丹郡主虽寄居在九江王府中,实则她身家丰厚,当年镇北王留下足够多的资金和物产,那些东西全是镇北王府一位老人家在掌管着,只等唐妙丹郡主招了夫婿,才把物业交还唐妙丹郡主的。若是唐妙丹郡主与安慧公主勾引,再由安慧公主安排嫁了人,到时她们两人联手,一旦想对王爷不利,则王爷大事之争,只怕要落下风。”

九江王当时希望王正卿休了甄玉,另娶唐妙丹,其中一个原因,也是想借着王正卿之手,将唐妙丹那份资产留在王府,为王府所用,以之养兵对抗另两位王爷。

甄玉听完王正卿的话,也叹气道:“你若娶了唐妙丹郡主,则王爷人财两得啊!如今倒不好办了。”

王正卿也道:“如今就怕唐妙丹郡主因爱生恨,对王爷不利。”

甄玉听王正卿分析了半天形势,一时道:“王爷不忍对自小养大的堂妹下手,有一人却是能下手的。”

王正卿眼睛一亮道:“不错,此事只要说与王妃知晓,王妃自然会想法子对付唐妙丹郡主,至少在此期间,不让唐妙丹郡主和安慧公主勾结起来。”

王正卿思谋着,倒有急事要吩咐章飞白去办,一时便回了书房,当晚安歇在书房,不再回房。

甄玉这里,却是用紫砂壶泡了茶喝,一边写剧本。到得第三日,季氏又来了,见甄玉写好剧本,忙忙就接过去看了看。看完惊叹道:“玉娘,亏你怎么能想出这等故事来,可是新奇。”

甄玉这本所写的内容,却是一位女子才华出众,不甘心待字闺中当个普通女子,因假扮成兄长模样,进京赶考,中了进士,更在金殿取士时,得封榜眼之位。之后,她和状元爷同台而食,同榻而眠,一道办公,两人渐生情愫。状元爷不知道她是女子,只以为自己有断袖之好,苦恼至极,寻思娶妻断了自己的心思。榜眼见状,只得借着醉酒,披露身份。结局自然是大团圆。

季氏得了剧本,兴冲冲回府,忙忙拿去给寿王妃看。

寿王妃是爱戏之人,一见剧本笑道:“上回让安慧公主得了先,这回咱们也能争个先了,赶紧让人来排戏是正经。”

婆媳正说着话,外头已有婆子报进来道:“王妃,夫人,三王爷来了。”

寿王妃略有些诧异,寿王和三王爷唐晋明虽是叔侄,来往并不密切,甚至为了避嫌,见面还冷冷的。这回唐晋明突然来了,所为何事?

唐晋明一进来,大家相见毕,一时见寿王妃拿着剧本,便笑道:“这莫不是从甄氏手中得到的剧本?”

寿王妃笑道:“正是。”

唐晋明一下伸过手道:“请婶子借给侄儿一观。”

寿王妃不好推拒,只得把剧本递给唐晋明。

唐晋明当场翻看起来,未及看完,已是站了起来,笑道:“婶子,这剧本我要了。”说着不待寿王妃反应过来,他执了剧本撒腿就跑。

“这是,这是巧取豪夺呢!”寿王妃失声喊道:“老三,站住!”

唐晋明哪儿理她?只一会儿,就跑出了寿王府,策马往自己王府去了。

唐晋明心腹谋士陈鸣远候在书房中,见得唐晋明拿了剧本回来,不禁笑道:“得手了。”

唐晋明一笑道:“不过区区一本剧本,就是强夺了,她们也不能如何,最多骂一顿。”

陈鸣远接过剧本翻了翻,叹道:“果然好文采,怪道皇上看了上回那个剧本,又看戏,却是上心呢!这回王爷及早排了戏,请皇上看戏,皇上看完必然会赏王爷。”

唐晋明得意,这些人争得死去活来,却忘记去讨皇上欢心了。须知道,最后能定结局的,还是皇上啊!

陈鸣远其实有些嘀咕,皇上在道观清修,偏生又不甘寂寞,养了好几个小道姑解闷,又看戏养花诸事,实在……。也因此,将来太子一职,没准还只凭他喜好封了,不顾其它呢!倘使这样,三王爷不顾节操讨好皇上,便大大有利。

唐晋明拍着手道:“上回让田绾绾进王家,让她大闹后宅,借此让王正卿无法一心相助九弟谋大事,没想到田绾绾没用,只一出手,就让甄氏识破,还被禁了足。那回本王就诧异了,甄氏一个深闺女子,怎的这等好手段?待得暗探查访,说道甄氏极可能是甄榜眼当初安排在王正卿身边的女暗探,倒解了本王的疑惑。只这样的才貌双全的女子,不在本王身边,只在王正卿身边,委实可惜了。”

唐晋明隔一会又感叹:“上回在安慧公主府中偶然见得甄氏一眼,标致异常不说,浑身还透着一股名士自风流的韵味,令人一见难忘。”

陈鸣远翻过一页剧本,用手按着,抬头道:“三王爷想得到甄氏,有的是法子。”

作者有话要说:勤奋更新了! 


☆、52


连着得了两个紫砂壶;甄玉心下高兴;只是树瘿壶毕竟太珍贵,怕不小心摔了;便只偶然拿出来泡泡茶,其它时间多是搁在多宝格上观赏着。倒是那个小小西施壶;天天用着。

胡嬷嬷笑道:“三夫人现下就跟这两个壶较上劲了,别的壶全瞧不上了。”

甄玉笑道:“紫砂壶是一个好东西啊,夏天里;茶叶搁里面七天,也不会馊的。用这种壶泡茶喝;对身体却有好处。且泡出来的茶;色香味俱全;比普通壶强不知道多少倍。”

胡嬷嬷这阵子见甄玉泡茶时,小西施壶只泡一种茶,别的茶也分门别类,用不同的茶壶来泡,知道这是怕茶壶吸味,乱泡会坏了茶的原味,一时笑道:“三夫人从前肠胃不好,并不是十分爱喝茶,如今得了紫砂壶 ,倒爱上喝茶了。”

说起茶,甄玉便问道:“上次在庵中,你不是说我赢了清风庙老和尚四局棋,得了三罐茶么?那茶呢?”

胡嬷嬷不由笑了,“夫人还记着呢?那茶不是让夫人送了一罐给老夫人,一罐给三爷,另一罐,当时三夫人让我送给唐妙丹郡主,那唐妙丹郡主当着我的面,把茶送给看门的婆子了,白糟塌了那好茶。”

甄玉一笑道:“上回既然能赢得好茶,这次想喝好茶,一样可以去赢几罐。”

胡嬷嬷一时笑道:“倒听闻清风庙收了秋茶,好几拨人为了得到那茶,上去和老主持连下数局棋,最终输了采头,一罐茶也没得到。”

说着话,甄玉果然起了兴头,决定第二日到清风庙上香,再赢几罐茶回来。

第二日,甄玉便领着胡嬷嬷和立夏到了清风庙中。老主持见是甄玉,一时失了态嚷道:“好嘛,上回赢了三罐茶回去,到处宣扬,说道打得老衲流花落水,一败涂地什么的,害得那些天每凡上山来的香客,都要和老衲下一盘,认为老衲既然输给一个女子,棋艺肯定退化了,容易糊弄赢一局什么的。你说你,赢就赢了,到处嚷嚷作什么?像老衲,这一生不知道赢了多少局棋,从来不到处嚷。”

甄玉哈哈笑了,“老和尚,敢不敢再下三盘棋呢?要是你又连着输了,把庙里的茶全送给我如何?”

“上回见你是女子,一时大意才会输的,这回怎么还会输?”老主持摸着胡子,信心满满的。那次输得惨了,过后只是使劲研究对方的棋路,料着这次再下,不会连输三局的。

两人说着,小和尚在棋室中摆好了棋盘,请他们进去。

棋下到一半,小和尚却进来俯在老主持耳边说了两句话,老主持一听,摆手道:“待我们下完这局再说。”

甄玉度着老主持有要紧事,便道:“主持有事只管去忙,这局棋算和棋罢。”

老主持如何肯?坚持着和甄玉下完棋,却是下输了,一时叹息道:“女施主棋路多变,比之上次,似乎又精进一些,厉害啊!”说完看看小和尚和胡嬷嬷等人,另向甄玉道:“有一位贵人要见女施主,借棋室说话而已。”

甄玉一愣,未及说话,暖帘一揭,已是进来一个俊朗贵公子。

胡嬷嬷自是认得对方的,俯在甄玉耳边道:“是三王爷。”她说着,暗暗心惊,三王爷这样明着要见夫人,和夫人说话,是个什么意思?

甄玉一听是三王爷,忙忙站起来行礼。

唐晋明上回见甄玉时,只扫了一眼,这次存了心,细细看她,见她黛眉秋水眼,细腰白肤,竟比他府中美人还要勾人,不由心痒痒,神色越加温柔,摆手道:“无须多礼,快快坐下。”说着,又看向其它人道:“本王有要事跟状元夫人相商,你们都退下罢!”

明刀明枪的来,倒不怕他使坏,甄玉朝胡嬷嬷点点头,示意她和立夏等人出去。

待棋室静了下来,唐晋明坐到甄玉对面,看着甄玉道:“久仰夫人大名,今日才得以单独相见,实在荣幸。”对方是美貌女子,奉承几句,却是情趣。

甄玉见唐晋明双眼灼灼,心中打个突,脸上却不动声色,淡笑道:“王爷有什么事便直说罢!”
“好,爽快!”唐晋明拍手,隔一会道:“夫人真正的身份,本王已查清了。”

“哦,我是什么身份?”甄玉有些好奇,他查清了什么呢?

唐晋明笑道:“夫人难道不是甄榜眼安排在状元爷身边的女暗探?”

甄玉托头道:“哪又怎样?”

唐晋明摇头道:“夫人还不明白本王的意思?”

甄玉想一想道:“王爷的意思,是我身为女暗探,一旦身份暴露,三郎便容不得我?这会儿最好先投靠明主,找好退路?”

“聪明。”唐晋明笑道:“不愧是甄榜眼安排的人啊!”

甄玉道:“王爷也知道我是甄榜眼安排的人,因何认为我会背叛九江王,转而投靠王爷呢?”

唐晋明看定甄玉道:“我能给夫人的,九弟未必能给。”

甄玉落落大方回看唐晋明,开口道:“王爷知道我需要什么吗?”

唐晋明道:“不过名和利,身份地位,家族荣耀。”

甄玉笑道:“我现下是状元夫人,身份地位已足够了。至于暗探一事,其实三郎已尽知,王爷倒不必为我费心。”

唐晋明笑道:“王正卿是一个精的,现下还要用你,自然宽容,将来呢?”

甄玉慢慢道:“王爷的意思?”

“若你肯离开王正卿,到本王身边来,本王许诺,以后成就大事,封你为贵妃,至于你家族方面,自然能统领江南一方,成为江南第一富贵家族。”唐晋明循循利诱,又低笑道:“放心,本王不会对一个女人食言的。”

唐晋明没有说的是,如果你不答应,从这刻开始,你的家族,便会开始倒霉了。

甄玉沉默半响道:“容我想想。”还得赶紧告诉三郎,让他安排人去照应我父母等人,再让家族中人这阵子低调些,不要撞在枪口上,安排好这些,才能拒绝这位三王爷。

唐晋明见甄玉没有一口拒绝,认为有戏,一时笑道:“给你半个月时间考虑。”说完起身走了。
甄玉待他一走,不由把棋盘上的棋拂到地下,狗屁,什么封一个贵妃?稀罕么?

有了这件事,甄玉再无心跟老和尚下棋,拿了他两罐茶就下山了。

王正卿这会儿正和章飞白在书房中说话,诧异万分道:“你说,田绾绾是三王爷安排进来的人?”

天气虽冷,章飞白却一头汗,回道:“正是。”

这阵子,章飞白令人密切监视着田绾绾,又故意放田绾绾的丫头添香出府中,不想就看见添香和唐晋明的人接触了。过后一细查,这才查出田绾绾是领唐晋明之命进府来,为的是搅乱王正卿后宅,拖他后腿。

王正卿闭了闭眼,自己见田绾绾相貌像白谷兰,对她总是硬不起心来,上回虽见她诬陷玉娘,还是留了一线,并没有狠狠责罚,只禁了足。殊不知道,她却是唐晋明的人。

章飞白道:“三爷,田姨娘毕竟是宫中赐下的,却不能赶走,也不能明着把她如何,可是难办。”
王正卿道:“把她送到庄上去,对外只说她得了病,要好生安养。”

处理完田绾绾的事,王正卿略有些疲劳,抬脚往甄玉的房中去了。

正好甄玉从清风庙回来,正在泡茶,见他进来,便泡了一杯递给他。

“是清风庙的云雾茶?”王正卿品了一口,看向甄玉道:“下棋又赢老和尚了?”

甄玉“嗯”一声道:“老和尚不堪一击啦!”

王正卿一时失笑道:“那些在老和尚手下吃过亏的,听了这话,得吐血了。”

甄玉见王正卿脸色不再阴沉沉,这才开口道:“有件事要跟你说。”

正好王正卿也开口说话,两人说完一怔,又各自开口道:“你先说。”

还是甄玉先说了,把唐晋明要招揽她的意思说了,未了道:“现下只怕三王爷对我家中人不利,别的倒无防。”

王正卿一听道:“九江王在江南也有暗探,他的母妃旁氏一族也有势力,此事只须快信告诉旁氏一族,令他们的人护着你父母一些,料着短时间内应无碍的。只是须得尽快扶助九江王上位了。只有他上位了,咱们才有安稳日子过。”

甄玉点了点头,又问王正卿有何事。

王正卿便把田绾绾的事说了,说完道:“除了她,不知道这府中还有谁是暗探呢!”

甄玉瞪他一眼道:“我失忆了,什么也不知道。”你说我是暗探,但我自己没感觉啊!

王正卿见甄玉瞪眼,一时回过神来,摸摸她的头道:“不是说你。”

可明明像在说我。甄玉继续瞪眼,好一会道:“等我恢复记忆了,以前做过什么事,一定不瞒着你,全部跟你说。”

王正卿一笑,突然揽甄玉入怀,温柔道:“不管你是暗探也好,不是暗探也好,是男也好,是女也好,反正,我是喜欢你的!”

表白么?甄玉被王正卿一揽,再听着这番话,浑身僵硬着,心里却小声呐喊:喂喂,多说几句嘛!这种话听着,居然感觉很暖心。

作者有话要说:勤快的二更了。 




☆、53
 
 
    王正卿见甄玉这会不再挥拳就打;而是任他揽着,倒有些意外;一时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太急进;须得徐徐图之。她现下温顺着;自己更要控制住;不动声色擒获她的芳心。

    甄玉见王正卿只是揽着她,并没有进一步;也颇为意外,咦,老实了呢!

    两人静静坐了一会儿,暖心之余,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有些不敢看对方的眼睛。

    王正卿狠狠心;决定退一步,看看甄玉会不会着紧他,因松开手,低声道:“这几天忙,我便在书房安歇,不过来了。你若有事,使人喊我便是。”

    “嗯!”甄玉有些小小失望,一时又松口气,分开住也好,免得老被他吵醒。

    王正卿搬回书房住时,胡嬷嬷最为失望,两人都住到一起了,那方白帕子还好好的,现下三爷又搬走了,究竟什么时候那方白帕子才能派上用场呢?

    因天冷,甄玉不常出房门,只窝在房中看书,抄抄写写的。胡嬷嬷却认为该做点针线,不能光看书。因道:“三夫人,这么些时候,您只给三爷做过一个荷包,却是不体贴。现下得空,也该再给他做件衣裳什么的。府中绣娘针线功夫虽好,究竟不若三夫人亲手做的东西暖心。”

    甄玉一听,果然丢开书,和胡嬷嬷做起针线来,只她一针在手,却是不断扎了手,滴了好几滴血出来。

    胡嬷嬷只得拦下,不让她再拿针,叹气道:“三夫人以前针线功夫虽不算精妙,也略过得去。后来大病一场后,倒忘记怎么做针线了,现下失忆,连针也不会拿了。唉!”

    甄玉安慰胡嬷嬷道:“针线上头,还有你们呢,我不过锦上添花而已。现下有锦,花团锦簇的,就是不添花,也不碍事的。”

    胡嬷嬷还是不甘心,最后找了红繐子过来教甄玉编同心结,低声道:“荷包衣裳什么的做不得,到底编个同心结送给三爷也是好的。”

    胡嬷嬷拿来的红繐子比较粗壮,甄玉跟着学了一会儿,倒容易上心,不一时却是编了一对儿同心结出来,虽不算好看,到底成形了。

    胡嬷嬷拿起瞧了瞧,笑得合不拢嘴,“三夫人针线不济事,这个同心结倒是学得快,照这样子,明晚只怕能编出一对儿好看的同心结了。”

    甄玉看着手中的同心结,也颇有成就感,笑道:“这个容易些,且多编几对,到时挑一对漂亮的送给三郎便是。”

    就在甄玉忙着编同心结的时候,王正卿却是查出府中另有一个眼线,便是夏初柳身边的丫头小罗。

    得知消息时,王正卿连灌两杯茶才压下火气,喘着气问章飞白道:“那丫头进府后,可有传递过消息出府?”

    章飞白答道:“那丫头晓得一点儿功夫,嘴又甜,平素到处蹿,消息却是灵通。只奇怪的是,她并不往外递消息。”

    王正卿一听,脸色稍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