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女古代好生活手札-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都破坏,简直不能忍。
“好,母亲记得了。你现在要去哪里?”
看四皇子跑一身汗,皇后把小狗放到身后宫女的怀中,拿出手帕给他擦汗。
“我要去练武场练武,今天出去了,武功还没有练呢!”
四皇子说完把手帕还给皇后,然后朝她挥了挥手。
“母亲,儿子告退。”
“小心点。”
是不是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皇后和贵妃叮嘱他的样子如出一辙。
“知道啦~~”
四皇子一边跑一边回头应道。
“小四真活泼,每次看到他,就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
当然操的心也多了。
“四皇子这样才好呢!说明他身体健康。”
大皇子太安静,二皇子太蠢,太子又太稳重了,结果只有四皇子才是正常的孩子吗?可是正常的孩子能想出改良火枪?
额~其实皇家的孩子就没有一个是正常的,四皇子只是相对而言,如果无视他做出来的那些危险物品的话。
“你说的对,四皇子这样才是健康呢!”
皇后抱着小狗继续散步,不过虽然太阳渐渐西沉,余晖还是很猛烈的,只散了一会儿,皇后就出了一身汗,只得抱得它回宫清洗。
换了一套清爽的衣服,皇后抱着小狗继续听宫中的女官向她禀报后宫中的事。
“秦贵嫔的生辰我记得也是十月,到时提醒我。她熬了这么多年,总要给她一份体面。”二皇子这样,等于是坑了她,皇后觉得有些对不起秦贵嫔,当初是皇帝硬要她接受了这个儿子。
可二皇子不省心,累得她这些年也受了不少委屈。
“奴婢记下了。”
女官提笔记下,皇后的吩咐她不能全靠自己的脑子去记,事太多容易忘记了。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女官都是识字的,记下来妥当些。
“还有什么?”
皇后继续问道。
“还有就是……”
女官一件件的禀报,皇后一件件的处理,因为这些都有例可寻,处理起来也就不费多少功夫,很快就处理好了。
唯有一件事,那便是贵妃的月例已经快超过皇贵妃了,再往上加可就快赶上跟皇后一样了,这样真的好吗?
“无事,皇上既然发话了,就加吧!”
圣母皇太后,本来就有这个资格。而且皇帝现在心中对贵妃有愧,只能用这些补偿她。
“奴婢遵旨。”
女官还能说什么?皇后都不在意了,她们这些人再急也是白搭。
超过了皇贵妃的例,这有什么。要不是怕贵妃被人说,皇后和皇帝还想给她提到皇后的份例呢!可惜这个不行,不然御史全把火力对准了贵妃,参她一本就不妙了。
到于超过皇贵妃,看在她是太子的亲娘上面,这些人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现在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两宫太后是避免不了的了,那就不能在这些小事上太过较真。只要大方向上贵妃没有违反就行了,不过只是一些份例,皇帝愿意就这么着吧!
御史也不都是愣头青,他们也会看脸色。得罪未来皇帝的亲娘,他们还没傻到这地,至于那些看不清形势的人,他们的性命也活不长。现在太子不跟他们计较,不代表以后不计较。
还有贵妃,以后就是圣母皇太后,秋后算账这句话听说过吧?
听过,必须听过。
嗯,听过就对了,好好想想啊年轻人~
前辈们意味深长的话,让那些后辈们暗自深思。等他们想明白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把写好的折子重新塞回了袖子里。
对啊,反正对方是未来皇帝的亲娘,皇帝和皇后都用了默认,他们急什么呢?不过是让贵妃提前享受皇贵妃或是太后的待遇罢了。
不过让大家老怀安慰的是,贵妃虽然享受了皇贵妃甚至是超过皇贵妃的份例,但人家在后宫之中还是一如既往的做着贵妃,从不插手前朝之事。
至于之前太子和皇子提出来的好多意见都是问过贵妃的事,前朝没有人知道,皇帝和太子很有默契的选择了隐瞒。
所以在这一点上,贵妃的品性还是得到了朝臣们的赞扬。做为一个宠妃,居然没有插手前朝之事,绝对是业界良心啊!
而做为业界良心的贵妃这个时候又在做什么呢?呵呵,她正在和皇后、德妃与秦贵嫔她们打牌。
赢了一堆银子铜钱,淑宁笑的见牙不见眼。
啧啧,难得她赢的这么爽快,今天她请客。
“今儿贵妃是红星高照啊,除了最初的一盘是由皇后娘娘赢外,后面咱们就没胡过。”德妃看着自己身前空了的盒子,里面的银子和铜钱全都没了。
“嘿嘿,这只能说今儿我运气好,上次我不是把自己的银子全输给你们了吗?”
她也不是每次运气都这么好,上次可是输惨了。今天不过是把上次输的再赢回来罢了,算了算还有余。
“可是今天你却是一家大杀三家啊!”
秦贵嫔把空了的盒子翻过来给贵妃看,幸好她这些年一直有补贴,不然光是输给贵妃的银子,一年加起来也有好几百两银子了。
“咳咳,这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了不起今天我请客还不成吗?”
贵妃被三家逼着,只好请客。
“行,当然行。”
皇后立即点菜,全是她喜欢吃的。
德妃和秦贵嫔也不例外,她们现在和贵妃皇后混熟了,相处的时候也随意多了。
“我记得还有一筐螃蟹,也蒸了上来。”
淑宁现在呼螃蟹再也不像以前只能吃半只,现在她可以吃两只了,好歹也能让她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谷欠。
“是~”
梅冬很快就去准备宴席了,一大桌子全是几位娘娘喜欢吃的。
特别是螃蟹,又大又肥,淑宁吃的很开心。
就连皇后本人,也吃了两只。更不要说德妃和秦贵嫔了,难得能尽兴,少说也要吃上两只。
至于其它的,蒸好后直接送到各处,四皇子一口气吃了三个,再想吃却被刘嬷嬷拦住了,只好作罢。
娘亲真是吃准了他,派来一个刘嬷嬷,把他盯得死死的。
而刘嬷嬷也不负贵妃的苦心,四皇子不管在外面怎么闹怎么作,一回到皇子所就乖的就兔子一样,不然他就得面对刘嬷嬷那张死气沉沉的脸不说,还要被她像念经一样的念叨。
偏生他又不能拒绝刘嬷嬷的念叨,因为他要是敢不听,回头她娘的手就伸过来拧自己的耳朵了。
做为一个大男人,被拧耳朵多难为情啊?
还不到十岁的四皇子如此想到。
☆、第122章
所以为了自己能在皇子所有个安静的地方,四皇子在皇子所要多规矩有多规矩,就连吃饭走路说话睡觉,都是标准的皇子范。
看到这样的四皇子,刘嬷嬷欣慰。看来四皇子也有学好礼仪规矩的嘛,娘娘真是多心了。
如果淑宁知道刘嬷嬷心中所想,会忍不住翻白眼的。四皇子这臭小子,到是越来越会装了。
不过能骗过刘嬷嬷,这也是他的本事,淑宁就不跟儿子计较了。
“石榴熟了,快摘下来,哪往年一样往各处送去。”
还有葡萄,这个也一起摘了,和石榴一起送去。
吃着儿子送来的石榴和葡萄,淑宁心情极好。
唯一不好的就是二皇子了,因为四皇子送的人当中,他只得了一盘葡萄和两个石榴。
“扔出去。”
二皇子看也不看的对内侍说道,当他喜欢吃四皇子送来的东西吗?谁知道有没有毒。
四皇子听说后,耸耸肩表示无所谓。反正他也不是真心想送,只是怕落人口实,才不得不送的。他以为自己想送吗?
哼,要是在前世,他连根针都不送,也没有人管他。可是在大夏不行,注重儒文化,不敬兄长也是个罪名啊!
哪怕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娘亲和太子哥哥,四皇子也不能这么干。
所以即便是心中再不情愿,四皇子也只能送。不过送多少这就是由他决定的了,送一盘也是送,送十盘也是送,四皇子与二皇子有仇,当然不可能送他十盘。
所以一盘葡萄和两个石榴就是四皇子的选择,而二皇子也被四皇子的区别待遇气炸了。
当然二皇子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会认为二皇子是因为太子所以才地自己各种为难,甚至连面子情都不做。
每次听到二皇子质问自己不敬兄长的时候,四皇子都忍不住抽嘴角,比起他的不敬兄长,二皇子更加不爱护弟弟好不好?就连他的生辰,二皇子也只派人送一套进贡的文房四宝,这东西在宫中最不缺,也是最普通的。
就这样还好意思说自己不敬兄长,他干出来的事也不像是友爱弟弟的表现。
好在谁也没跟二皇子计较,才让他一直以为自己做人很成功,不成功的是太子和四皇子,当然偶尔还要加上一个大皇子,他跟太子他们是一国的。
“大哥,你答应我的宝剑呢?忘记了吗?”
四皇子吊在大皇子的身上,让他颇为无赖,只好背着弟弟在书房里走来走去。幸好四皇子年纪还小,他也成年了,背个孩子还是能坚持住的。
“你先下来,你不下来我怎么给你拿?”
“哦~”
一听要给自己拿宝剑,四皇子立即跳了下来。
“给。”
大皇子把挂在墙上的一把不起眼的剑拿了下来,这是他门下的一位谋士献上的,是他自己家的家传宝剑。和十大名剑肯定是没有办法比,却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剑。
“铛~”
四皇子从怀中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匕首,拿着宝剑一砍。
“铛~”
匕首断成两截掉在地上。
“好剑啊~”
也不管自己的匕首了,直接摸着剑身,一脸的痴汉样。
做为一个男人,怎么可能不爱刀剑,所以四皇子的反应在大皇子看来是很正常的表现。只有他因为从小不能练武,对这些兵器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顶多看到好刀剑时会想起自己的弟弟们,然后买下来送他们。
“现在满足了吧?”大皇子坐在桌后,捡起一本书随手翻了翻。
“嗯,满足了。”再也不吊大皇子身上的四皇子把剑插、回剑鞘中。
“回去别又瞎显摆,到时被父皇收走了可不要哭鼻子。”大皇子提醒自己最小的弟弟,上回他就是拿着一把削铁如泥的匕首显摆,结果被父皇收走,现在都没还他。
大皇子有理由相信,这匕首在父皇有生之年都不可能还给四弟了。
喜爱刀剑的可不只四弟一个人,父皇和太子也很喜欢。
“我哪里有一本二王的字帖,回头给兄长你送来。”
四皇子投桃抱李的对大皇子说道,这也是他自己淘来的,就连父皇和太子都不知道,要是让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字帖肯定保不住。
“好啊!”
大皇子一听,果然高兴。
四皇子一回宫,就把字帖找出来送到了王府,大皇子高高兴兴的接了过去,让四皇子无语的是,前头他还提醒自己不要显摆,结果他却进宫显摆,直接被皇帝给截了到了手上,再也没回到过大皇子手中。
“这么二呆的大哥,我真的很不想承认他是我的兄长啊!”
四皇子拿着宝剑在屋内比划了几下道。
“殿下,大皇子来了。”
一名宫人刚传完话,大皇子就走了进来,脸上带着郁闷的表情。
“说真的,我很不想同情你。”
四皇子看着长兄说道。
“……你不用说了,我都知道。”
大皇子无力的挥了挥手,他究竟有多二缺啊。明知道父皇喜欢这些东西,还拿进宫请父皇一同欣赏,结果这一欣赏就再也欣赏不回来了。
“你知道个屁,你说说为什么这帖子我要私下给你?你还提醒我呢,结果呢?”四皇子真想敲开长兄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是不是豆腐渣,不然为啥他会干出这种让人颇为无语的事情来。
“为兄知道错了,四弟不要再骂为兄了。”
大皇子苦着张全,那份二王的字帖他还没欣赏够呢!
“哼哼,下次长点心吧!”四皇子又拿出份颜真卿的字帖,喜的大皇子忘记了之前的郁闷,捧着欣赏了起来。
好在这一次他知道了什么叫闷声发大财,再也不敢给皇帝献宝了。拿着这份字帖,大皇子高高兴兴的出了宫,回到王府。
“王爷这是遇到什么好事了?”
王妃带着一群宫人迎面而来。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大皇子摆了摆说,这事他自己一个人知道就好,人多嘴杂,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
想到被皇帝抢走的字帖,大皇子终于放聪明了一回。
王妃也没多问,她相信自家王爷是个有分衬的人。再加上他们夫妻感情也好,没有侧妃小妾等碍她的眼。就连她的小日子来了,王爷也只是歇在外书房,没有找别的侍妾,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而且以王爷的身子,正是要好生养着的,所以王府的第一条规矩就是宫人不得勾引王爷,一经发现不管是谁都乱棍打死。
经过这些年的调养,大皇子的身体已经好了许多,可以跑可以跳,他更加感激贵妃娘娘,都是她派梅秋和梅冬替他治疗才能捡回一条命。以前连御医都判他活不过二十岁,现在不仅活过了,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还是皇帝的皇长孙,他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大皇子一回来就把自己关在书房,王妃也没有问原因,只是打发人送了药膳过来,大皇子的身体还是得经常养着,都说药补不如食补,所以就把药材做成了药膳,而且味道还很不错。
宫中也常常有药村赏下来,他们王府是不缺这些的。所以在对大皇子身体保养上,王妃从来都不手软,不管什么王府里王爷的东西都是最好的。
因为王妃明白,她现在所有的荣耀都是大皇子给的,一旦大皇子死亡,她就是一个守寡的太妃,就连正式的场命都不适合出现。
到万寿节这一天,大皇子带着五妃和皇长孙进了宫,一家三口都朝着朝服,包括只有几岁大的皇长孙,他穿的是王府世子才能穿的朝服,这样一个小豆丁,因为身份的原因,居然夹杂在一堆成人的中间,看他有模有样的给皇帝拜寿,喜的皇帝把长孙叫上去,赏了他一块自己随身带着的玉佩。
当然,绝对不是太子送的那个,皇帝身上带着的玉佩可不止一块。
“多谢皇爷爷。”
皇长孙退下,然后就轮到外孙和外孙女了,他们送的全是自己帮的小玩意,一点也不值钱,但很有意义。皇帝收下了,还一人赏一件东西,又mo了mo他们的头,这才让人把两个孩子带下去回到他们的母亲身边。
而太子和四皇子,一个送了一幅自己画的京城一角的画,一个则直接送了皇帝一桶姜。
“四皇儿,能不能告诉朕,你送朕一桶姜是何意?”
这么大一桶姜,都堆积如山了。
“父皇子,儿子送你的可不是普通的礼物,可是一桶姜山啊~~”
四皇子拍了拍桶身说道。
“你说什么?”
皇帝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眼中闪过一抹的惊喜。
“儿臣祝父皇万寿无疆,一统江山。”
四皇子跪下,口中大呼。
“祝皇上万寿无疆,一统江山。”
机灵的大臣们全都跪了下来,齐齐说道。真是难为他们了,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居然还能说的这和整齐。
“好好好,吾儿的这一统江山父皇就收下了。”
皇帝让人把姜山搬到一旁,虽然这东西看着是寒碜,但四皇子化腐朽为神奇,让它们变的不再是平凡。
淑宁在台上抚额,四皇子这小抠,不舍得钱就直接让人从外面买了一桶姜回来,居然还让他成功了。
“这才是人民的智慧啊!娘,你应该学着点。”
四皇子一点也不在意的说道,反正这东西以他娘的性子肯定是不会送的,但是他就不同了,世人都知道四皇子不着调,他送一桶姜山给皇帝,似乎也不应该奇怪才对。
“行了行了,娘知道了。”
淑宁白了儿子一眼,看他又去陪太后,淑宁才把注意力放回到台上看表演,只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贵妃其实是在走神,亏得她还能把走神表现的高贵,不让人发现她其实根本没有听也没有看。
对于贵妃这种神奇的能力,皇帝和皇后都曾感慨过。他们就无法做到,贵妃却总是能在无聊的时候走神,偏生回过神后总是能让话题继续下去,让大家不至于冷场。
贵妃这几年也学会了置办宴席请众人吃酒,不再像以前那样永远是高高在上的样子。
其实大家都误会了,贵妃不是高高在上瞧不起人,而是她怕麻烦,所以才不想搞什么宴会。再说宫中的宴会难道就少了吗?
每次参加完贵妃都心力憔悴,光是听她样打机锋去了,正能来参加宴会的又有几个呢?
所以贵妃为了让自己清静,她干脆后来都不去了,自己每个月弄一次,处是堵上了她们的嘴。
而且贵妃的席面绝对是最好的,也许所用的食材不是什么珍贵的的食材,但在味道上,绝对是大夏皇宫除皇帝和太后外,味道最好的地方了。其实私底下,大家都说贵妃那里的膳食是最好吃的。
也怪不得世人都知道贵妃爱吃,而且也喜欢指挥人弄,就连皇帝听了都很感兴趣,时常来贵妃这里蹭吃蹭喝。
还有太后,她虽不参加这些宴会,但淑宁也请自家的御厨跑一趟全福宫,给太后也整治一桌有八、九份相似的席面。
到不是淑宁小气,不给太后弄一模一样的,而是里面有许多是太后不能碰的,所以就用别的东西做了替换。
好在替换后的席面味道很好,太后吃起来也爽快。
不过这都说远了,回到正题。今年万寿节的重头戏则是在周围那些朝贡的国家上,在所有的皇家国戚和后妃们都送完礼物后,就轮到他们了。
与众人送礼不同,使臣们送来的礼可不止一件两件,所以在报礼单的时候,都是挑最重要的来说。
比如眼前这一尊由整根金丝楠木雕刻而成的两人高的佛像,还有各种用紫檀木雕刻而成的物件,每一样都是价值连城。
就算是在大夏,现在这些木料也不是那么容易找了。
当然这只是他们上贡的一小部分,还其它一点也不输给这些东西的贡品,就不在这里一一说明了。
不过淑宁觉得最有趣的则是一个盛产黄金的国家,他们国家除了黄金就没有其它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最后干脆直接进贡了二十万黄金,让大夏君臣都吃了一惊。
二十万黄金,这等于是二百万白银了,这手笔绝对是所有朝贡的国家中最大最重的一个。
“好好好,赏。”
皇帝赏了对方的国王蟒袍一件,金印一个,还有册封对方国王为大夏异姓王的诏书一份。
这几样东西当然比不上二百万两银子,但是却让对方国家的使臣高兴坏了。
这有这诏书,周围一直打着他们国家的小国就要多考虑一下了,他们国王是上国皇帝亲自册封的王爷,这打他们国家就等于是跟上国过不去,一个不好就会招来大夏的报复,所以他们不得不考虑。
同时也在心中大骂这国家的人狡猾,居然想出了送黄金给上国皇帝。
早知道他们也送了,虽然可能黄金没有对方的多,但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宝贝,多准备一点,再加上一些黄金,绝对比那个国家进贡黄金要来得体面,而且价值只会更贵。
就像这一次南方小国,进贡的东西中间就有不少的象牙和玉,他们国家产这个,这些东西在大夏也是奢侈品。
虽然不如他们进宫黄金来得震憾,但是在价值上也差不多快百万了。
这一次万国来朝,可以说让皇帝的荷包再次满了起来。
奉完贡品后,还有宴会,各国使臣被安排在中间靠前的位置,让他们既能看到皇帝,又不会离的太近。要是这些使臣中有刺客,离太近了难道要方便他们刺杀吗?
早些年这样的事不是没有发生过,不管是礼部还是皇帝,都不可能犯这样的蠢。
淑宁一身朝服坐在皇后身边,她不断的感觉到有视线落在自己身上。恶意没有,但却有着惊讶和好奇。
会有这种眼神的当然不可能是大夏的众臣们,肯定是各国的使臣。他们在进京前就打听好了,听说大夏皇帝最宠爱的人是宫中的贵妃,而贵妃娘娘还是太子的亲娘,太子和四皇子就是她生了。
做为皇帝的宠妃,她当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同时也有使臣打着主意,看能不能通过贵妃为他们国家多说一此好话,多弄一点上国皇帝赏赐的东西带回去。虽然皇帝赏赐的东西未必有他们送来的东西有价值,但他们要的并不是这些价值,而是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只要和上国关系友好,在他们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可以请求上国出兵,为他们国家解决灾难。以前他们都是这样做的,只是现在上国的皇帝却不喜插手别国的事情,只要对方不冒犯到大夏,皇帝都不怎么管。
所以为了他们国家,和上国的皇帝打好关系是必要的。
但要怎么入手呢?看着还年轻漂亮的贵妃娘娘,他们有了主意。
其实这些国家的使臣们都误会了,不是现在的皇帝不喜欢插、手他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事,而是这二十几来皇帝都在为先皇收拾烂摊子,为了不让大夏毁他的手中,皇帝这二十几年来可以说是战战兢兢,一刻都不敢松懈,哪里还有精力去插手他们之间的战争。
只要这些小国对天、朝保持着敬重,不冒犯到上国,按时进贡,皇帝都不会管他们死活的。但是现在不同了,大夏已进入了稳定时期,皇帝也开始空出手来了。
☆、第123章
只要给皇帝找到机会,他是绝对不会放过从这些国家的身上刮下一层皮来的。正好用这扒下来的皮充实大夏,让大夏的百姓更加安居乐业,每顿都能吃的饱饱的,不再有饿死人的事情出现。
当然,既然拿了人家的好处,他也不介意管上一管。至于最后帮谁,就看谁更聪明了。或者皇帝也不介意通杀,两边都吃。
“启禀陛下,小王很仰慕大夏的文化,不知道能不能进入大夏的国子监就读?”
一个小国的王子站了直来,他是这一次他们国家的使臣,同时也是放到大夏的质子。
“允。”
皇帝同意了,事后自然有专人处理。
那小国王子一听,立即高兴起来。虽然他失去了在自己国家争夺王位的机会,但是能来到大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自家国家不造上国的反,他的安全就不用担心。
而且来到大夏后,他就不想再回去了。看看大夏的生活质量,现看看他们国家的生活质量,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他就算贵为王子,在自己的国家也没办法天天洗澡,天天穿丝绸做的衣服,甚至还能喝到大夏的美酒,甚至是还有他连听都没听说过的美食。
这些东西全都让王子很着迷,所以他是真的不打算回去了。听说像他们这些在大夏读书的王子、公子,还可以参加大夏的科举,只要能通过就可以成为上国的大臣,想到这王子就浑身激动再也忍不住站起来向皇帝请求道。
皇帝看了对方一眼,发现他确实是真心想留在大夏,便同意了。
虽然现在看着没问题,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一直这样。所以这位王子的身边还放了不少的探子,只要发现不对劲,立即处理掉。
事后他们也不敢找大夏的麻烦,还是先交待一下为什么你们的王子在大夏和逆谋勾结在一起的事吧?
与大夏比起来,这些小国不堪一击。何况现在大夏还有了最先进的武器,就连刀剑也在收服了某岛国后,观看完了他们的造刀技术后对大夏的刀剑进行了改良,这样造出来的新刀和以前相比绝对是攀上了另一个高度。
武器利了,砍人也就更快了。再加上枪和改良后的大、炮,这些小国谁敢挑衅大夏?
正愁找不到练手的国家呢!你们谁先来?
被皇帝邀请和他一起看过一次所谓的军、事、演习后,这些使臣们的脸色就一直是白的。一个个颤着腿离开的,回到使馆直接倒在地上。
妈啊,这大夏人好可怕,想到要是自己被那样的炮、那样的枪和那样的刀打在、砍在身上,使臣们就快被吓得尿裤子了。
果然,他们还是做一个老实安份的属国就好,每年的进贡不能少,坚决跟在上国的后面,绝对不造上国的反。只要让上国相信他们国家对上国绝对没有二心,相信上国会看在他们安份守纪的面子上,多照顾一下他们国家的。
虽然这样做有些谄媚,但是和性命比起来,这点谄媚又算得了什么呢?对面那岛国上的血迹还没有干呢!他们可不想拿自己的脖子和大夏的刀对撞。
脖子和刀,谁硬?这问题不用想也知道,所以他们压根就不想这问题。直接抱紧了上国的大腿,坚持做一个听话本份的好小弟。
有了王子的开头,接下来也有好几个国家的使臣向皇帝请求希望大夏可以接受他们的王子或是公子前来大夏学习。
皇帝想着一个是赶,一群也是赶,也就同意了。还特意在国子监新开了一个班,专门用来给这些小国的王子和公子们学习的。
见大夏皇帝如此开明,这些小国高兴坏了,回到他们的国家就开始游说他们的国王。结果有两个小国的国王直接抛下自己的国家,他们自己来了,而被留下的王子则瞪着被扔到他这里的文件傻眼。
父王啊,你是不是弄错了?使臣回来明明说的是让儿子前去大夏学习,怎么换你跑了?
来到大夏后,那两个国家的国王就不想走了,直接买了一套比他们的宫殿还要漂亮的屋子住进去,然后又写了传位诏书,直接把王位传给了他们的儿子,而他们则带着王后和几个妃子留在大夏当质子。
面对这样上道的质子,大夏群臣哑然。
当然,心中对他们还是挺满意的。只要他们不自己作死,看在他们这么上道的份上,皇帝和大臣们也会对他们格外关照一些。
看到了吗?只要你们老实听话,好处是大大的有。虽然每次皇帝赏赐回去的东西比不上他们国家进贡的,但是你们国家的安全了有保证。谁要是不听上国的话,上国不介意把他们的国土并入大夏。
最让这些国家气愤的是,他们自己国家的臣民们还非常乐意国家被大夏并吞了。做大夏人可比做一个小国家的人强多了,起码背靠大夏,安全是绝对有保证的。
没有战争的日子,是这些小国的臣民们最奢侈的日子。他们虽然不缺粮食,因为气候原因一年可以熟好几次,但是安全方面就坑爹了。
以前除了要面对别的国家的觊觎,还要面对倭寇的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