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古代好生活手札-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当真你就输了。
  要不然,古往今来,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了皇位前仆后继,每一个皇位上都堆满了白骨,所以做皇帝的才更加珍惜这到手的皇位,让他们放弃是万万不能的。
  不过皇帝还是抽出时间来和老母、妻儿一起用膳。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别的公主皇子都不能插足在其中。
  严肃的父亲、温柔的母亲,慈爱的祖母,和可爱的儿子,这就是普通的一家。只是这个家中,母亲有两人,丈夫只有一个,儿子也只有一个而已。
  用完膳手,皇帝又陪太后说了一会儿话,拎着太子走了。上午的时候属于老娘和妻妾的,下午的时候总该分给了这个当爹的了吧?
  皇帝拉着太子回到太极宫,考校了他的学问,见还算扎实,便又考校他别的。
  “好,我儿聪慧,大夏甚幸。”
  皇帝考校完满意的说道,此言没多久就传了出去,朝臣们一下子就知道皇帝对太子非常的满意。当然有一个聪明的太子,一般来说做臣子的也是很高兴的。
  毕竟有一个名君总比暴君来的好吧?名君只要自己不踏错,性命就能保证。而暴君杀人可不会问对错,只问喜好的。
  “儿臣不敢担当父皇的夸奖,儿臣还要学的东西很多,太傅常跟儿子说,父皇学富五车,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武功骑射都精通,还让儿臣好好跟父皇学。”
  太子崇拜的看着皇帝,和他老爹比起来,他真的还差的远呢!
  “哈哈哈,你太傅的话太过夸奖朕了,朕只是对这些略懂,哪里就到精通的地步了。学无止境,太子你要记住,这世上没有人能真正的做到对所有的东西都精通的地步。”
  皇帝听了很受用,但也教育太子,不要太自以为是,对什么都应该保持着好学的态度,不在别人夸你几句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你还差得远呢!
  骄傲,是人最大的敌人。
  太子还小,所以在太子自满的时候,皇帝就会打击他一番,让他知道自己不过是学了点皮毛,就敢夸自己天下无敌,这样的心态是要不得的。
  淑宁也赞成皇帝偶尔的挫折教育,太子每天都能听到许多的吹捧声,再没有人提点他,伤仲永的例子永远都不止一例。
  “儿子记住了,多谢父皇的提醒。”
  太子聪慧,遗传到了皇帝的过目不忘记,伤仲永的故意他不仅听过,也看过,所以明白父皇和娘亲他们的担心,也时间警惕自己,不要得意忘形。别的人还有机会改正,而他却没有第二次机会重来。
  “吾儿能明白为父的苦心就好。”
  皇帝拍了拍太了瘦小的肩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以前还有点胖的太子变瘦了,当然个子也拔高了。
  太子一直没让皇帝失望,皇帝也不想他让自己失望,由此可见现在的皇帝对太子有多么高的期望了。
  二皇子看着坐在自己前面的太子,就因为他是太子,就连坐位他都要后退一射之主,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哪怕他是兄长,年纪也长,却不能坐在太子的前面。
  怨恨的二皇子却没有看到,大皇子这位长兄也坐在太子的后面啊,大皇子都没有抱怨什么,他一个做弟弟做兄长的却先抱怨了起来,未免有些好笑吧?
  皇帝给太子选的伴读并不是永宁侯家的,而是另外一些得他看重的大臣家的嫡子嫡孙。永宁侯府不用先他们都是站在太子身后的,所以皇帝另外为太子找了些能臣。他们被皇帝绑在太子这条船上,在效忠皇帝的同时,也不能背叛太子,不然皇帝第一个都不答应。
  每一个人身后都有一块势力,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没有兵权,对皇帝很忠心,完全不用担心他们谋自己的反。
  就连太子自己的人马,也有很多是和皇帝共用的,虽然这样一来太了有很多私事就不能让东宫的人去做,但同样也取信了皇帝,不怕他和众人密谋自己。
  有得必有失,但是对太子来说,他本来就没想过要谋自己父亲的反,所以这对他来说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才对。

  ☆、第101章

  太子是皇帝教导大的,对皇帝的感情很深厚,他没事反自己的老爸做什么?反正他是太子,而且以皇帝的年纪来说,和他的岁数相差了三十来岁,根本不担心父子反目。皇帝再过三十年也老了,他才正是壮年。说句不孝的话,皇帝总会死,而他只要活过皇帝,这皇位是铁板钉钉的事,谁能变?
  而且娘亲还说过,皇帝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就全是他的错,所以皇帝这职业非常人能做,皇帝这职业能晚点当就晚点当吧!当了皇帝后才会明白,其实这皇位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好坐。
  所以喽,父皇想多劳累就多劳累吧,他正好可以多玩几年,根据娘亲的说话,做了皇帝他就不要想玩了,皇位就把他绑的死死的,每天都有批不完的奏折。一想到每天只能坐在龙椅上批奏折,太子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可以请求换人当太子吗?
  不过太子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先不说他做过太子,只凭这一点以后不管谁上位,都不会让他活着。
  还有他要是不争,他的亲娘也没有活路,以后他们上位第一个要铲除的便是淑宁。所以太子是不得不争,只为让自己和亲娘活下去。
  皇帝早就跟他说过,有时候人得屈服于命运,即使你没这份心思,其他人却不这么想,所以你必须要争,而且为了你和你亲娘的命,你不只争,还要把自己的敌人踩在脚下,让他们永世不能翻身。
  皇帝的话太子记住了,所以他现在很努力的学习着太傅和皇帝教给他的一切。
  “太子的功课完成的很好,字也有进步。”
  太傅拿着太子的作业,把不足之处圈了出来,又给太子讲解了一遍。
  “多谢太傅。”
  太子拱手,虽然他是太子,对老师还是挺尊敬的,而且这位太傅据说当年也教过父皇,虽然教的时间并不长,但也有半师之谊。
  “太子请坐。”
  对一个五岁的孩子而言,太子绝对让太傅满意,而二皇子嘛……
  太傅看了眼二皇子,心中叹气。到不是说他不好,可心中的戾气太重,回答的问题虽然不错,却有些不切实际,全都是照着书本来的。二皇子确实把书中的内容记的很清楚,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从不自己思考,作业很好看却没说到点子上,一切都是虚的。
  当然一个六岁的娃也不能对他要求太高,所以太傅也有表扬二皇子,不过显然二皇子并不满意,因为他没有把太子比下去。
  就凭这一点,太傅其实很难喜欢二皇子的。
  太子是君,二皇子是臣,太子是弟弟,二皇子是兄长,太子五岁,二皇子六岁,不管哪一个提出来比,二皇子的做法都不对。
  太傅曾提点过二皇子,无奈二皇子自己不听,反倒认为他偏心于太子,几次下来太傅也不愿意再多嘴了。反正现在名份已定,太子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二皇子以后了不起就是个亲王,永远只是臣子。
  淑宁让人在太子休息的时候给大家送了一些茶点,就连太傅和几位侍讲都有,休息的时候,太傅并不反对皇子、和伴读们用一点东西,所以他带着几名侍讲回到自己的专属房间,几人一边用着美味的点心,一边喝着御赐的贡茶。
  “大哥,你多吃点。”
  太子看大皇子的身体太过单薄,踮着脚拿了一块莲子糕放在他面前。
  “多谢三弟。”
  大皇子微微一笑,接过莲子糕小口的吃了起来。太子对他这位长兄向来尊敬,也不让自己叫他太子,而是叫三弟。和二皇子比起来,亲疏立见。
  “三弟,食不言,寝不语。”
  二皇子拿规矩说太子。
  “请叫我太子。”
  太子看也不看他一眼说道,二皇子的脸一阵青一阵白的。凭什么大皇兄叫你就不这样说他?
  大皇子看了二皇子一眼,虽没说话,却也对这个二弟弟不甚喜欢。天天阴沉着一张脸不说,还老是和三弟别矛头。三弟是弟弟没错,却也是太子。
  二皇弟对太子一向都不尊敬,太子不喜欢他很正常,以前三弟要求他们不要叫自己太子的时候,是他非要叫太子的,现在想换口?哪有这么容易。
  “三弟,你也吃。”
  大皇子夹了一块红豆糕放在太子前面的小碟子中,见他熟练的使用筷子夹起来吃,高兴的又让人把自己母妃送来的汤给太子盛了一碗,当然这汤在盛给太子之前,已经让随时待在太子身边的梅秋检查过了。
  “大哥,对不起啊!”
  尴尬的看着大皇子,这本是哥哥的一番好意,却……
  “梅秋姑姑做的很对,三弟你的身份不同,而且我也不喜欢有人借我的手伤害你。”
  大皇子揉了揉太子的头,这个三弟啊,对亲近的人总是这样害羞,生怕大家生他的气。
  “多谢大哥理解。”
  太子端过汤大口大口的喝起来,一边喝还一边朝大皇子笑。
  “你喜欢,回头我让母妃再做,到时送到东宫去。”
  “嗯嗯~”
  嘴里有东西不方便开口,太子只能点头。
  二皇子坐在一旁看他们兄友弟恭的特别不爽,明明他也是他们的兄弟,为什么一个两个都不喜欢自己?阴沉之气更加重了,坐在他身边的伴读都不由的向后挪了挪。
  看来他要向自己的父亲说一说二皇子了,真倒霉才轮到他做二皇子的伴读,要是换成太子多好啊?
  看那些做为太子伴读的人,一个个生活的不知道有多滋润。太子聪明好学,从不让他们挨手板子,而且太子对伴读也很宽厚,经常会赏一些东西给大家,听说都是宫外极难得的。虽然不值什么钱,却不是什么人都有的,他们看重的也是这份心意。
  特别是长宁宫贵妃自家小厨房出的点心,在京城可算得上是一绝,只有少数人家得到过,其中最多的就是永宁侯府。
  休息时间一过,他们要去上武课,练习射箭骑马等。文武课都有专门的老师,武课是由永宁侯上的。永宁侯交出兵权后,就让他兼了太子太保这个职位,每天进宫教太子练武。
  太子的基础被梅秋她们打的很好,又常常泡药浴,根骨可以说是一干学生中最好的。而且太子本身的天赋也不错,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看一遍都能记住八、九成,剩下的一成得靠他自己去悟。
  至于太子的枪法,由皇帝亲授,每次太子学完武课后,还要去太极宫,这个时候皇帝会在太极宫的练武室中等着他。
  太子拿着一柄小手枪,跟在皇帝的后面练招式,他现在也只能练招式,争取让自己招随心动,做到不用想凭本能随便哪一招都能使出来。
  看着小小的太子认真练习的模样,皇帝仿佛又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这杨家枪法还是他从武库里找出来的,先皇根本没想过要教他,所以他练的时候走了不少歪路。好在他的儿子不用像自己一样,有他的指点,太子学起来事半功倍。
  至于二皇子,皇帝也曾派人问过他,他自己选择不学,皇帝也不勉强。
  而大皇子,就他那个身体别说练武了,就连在马上跑一会儿都气喘吁吁,所以三个儿子当中只有太子最像自己,文武双全。
  “爹~”
  太子练完十遍,满头大汗的走过来,手中的小枪都被他双手上的汗给浸湿了。
  “休息一下,喝口水。”
  皇帝亲自拿过放在一旁的毛巾给儿子擦汗,想到他还为太子换过尿布,皇帝感觉自己真是一位好父亲啊!也许正是因为太子是自己一手养大的,所以太子虽然是一国储君,却也是与他感情最深的儿子,在他的心中太子不是太子,而是煜儿。
  从太子的唤他的称呼就可以看得出来,私底下太子很少叫他父皇,都是叫爹的。
  “爹也喝。”
  太子端起茶杯,把茶送到皇帝的嘴边。
  “我儿孝顺。”
  皇帝就着太子的手喝完杯中水,轻轻的拍了拍太子的头。
  “啊~~”
  喝完一杯水,太子感觉自己舒服多了。
  刚才流了许多汗,太子觉得自己就是那缺水的小草,雨水一下立即活了过来。
  “休息一下,再练习十次,爹就在一旁看着,有什么不懂的就问爹。”
  皇帝对太子来说真是一个好父亲,每天这么忙还要抽出时间来陪太子练武,在这方面就连淑宁也不能说皇帝对太子不好。
  想想未来,还有许多父亲因为工作忙,从不陪伴孩子的呢!皇帝能做到这样,淑宁觉得已经是老天的厚待了,她不能再多要求什么。
  太子在皇帝的陪伴下完成了今天最后的功课,一身大汗的到太极宫偏殿泡了个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平时太子不回东宫就住在偏殿,所以这里有许多他的衣服。
  “参见太子殿下。”
  一名宫女跪在东宫的正道上。
  “把她拖走。”
  太子看也不看的对身后的人说道,然后绕了一下回到正殿。
  他才多大,居然有就人想用美人计诱惑自己,脖子伸那么长,让自己砍吗?
  “殿下,这是长宁宫送来的衣服,奴婢已经让人洗好了,回头等梅秋姑姑检查过后,就收起来。”
  太子的贴身太监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名字叫汪大海,现在也有人叫他一声汪公公了。
  “小汪子,这事你看着办就成,但是孤得先说好,要是出了什么问题,你头上的那个脑袋,孤可保不住。”
  “奴婢知道,奴婢一定不会让殿下失望的。”汪大海是皇帝派到太子身边的,忠心是绝对没问题,再加上太子年纪还小,两人也算是一起长大,感情肯定也跟别的太监不同。只要汪大海没傻,自然知道自己抱的大腿是谁的。
  “殿下,要摆膳了吗?”
  梅秋进来,手中还端着一盅汤,这汤在用晚膳之前让太子喝一点,是给他强身用的。
  “摆吧!”
  太子合上书,接过汤喝了起来。
  汤也不多,也就一小碗这样子,很快就喝完了。
  “请殿下用膳。”
  晚膳也摆好了。
  入口前梅科都会检查,没有问题的才能入口。
  “明白休沐,我禀了父皇去几位伴读的家中看看,梅秋姑姑你回头找人跟母后她们说一声,我迟点再去跟她们请安。”
  太子用完膳,坐在榻上看书,突然想到自己明天有事,不能及时去给皇后她们请安了,为了不让她们白等,太子便让梅秋去告诉一声。
  “是,奴婢立即派人往全福宫、栖凤宫和长宁宫传话。”
  梅秋走出去找人传话去了。
  “回去吧,我知道了。告诉太子,让他照顾好自己,还有不要离梅秋太远。”
  淑宁听了东宫来人的话,吩咐了一句后便让他离开了。
  “儿子长大了,这皇宫也关不住他了。”
  淑宁有些寂寞的说道。
  “主子这话说的,小主子总是会长大的,总不能一直孩童模样吧!”
  白嬷嬷笑道,轻轻的替她梳着头发。主子不喜欢用头油,甚至每隔两天都要洗一次头,对发又长又油,mo起来特别的舒服。
  “呵,嬷嬷说的对。”
  淑宁闭上眼不再说话。
  东宫
  “你们都下去吧!”
  派出去的人回来复命,太子听完太后、皇后和亲娘的吩咐后,叹了口气又翻开书看起来。
  其实他心中还是有些期待的,毕竟是头一次出宫,他还没有见过皇宫外是什么样子呢!哦~也不对,去行宫避暑的时候他是出去过,不过那时他只能坐在亲娘或是母后的怀中,看着马车窗外小小的一点风景。不过那时会清场,其实他什么也看不见。
  而这一次不同,他除了可以去伴读们的家中外,还能在街上逛逛,父皇可是答应了的。
  皇帝会允许自己太子出宫,也是不想让太子长成一个什么也不懂甚至是说出没吃的为什么不吃肉的储君。让他去了解一下民生,也对太子未来执掌大夏有好处。
  第二天,太子坐着一辆不算豪华,但也不差的马车出了皇宫。
  马车的周围有不少侍卫,还有梅秋也在马车上陪着在子,汪大海则坐在马车外和车夫一起。
  第一个去的是内阁大臣的家,他的嫡幼子便是太子身边的伴读。
  “恭迎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子一进大堂,内阁大臣谢大人便领着家人下拜。
  “谢大人不用多礼,我今日是微服出巡,有些规矩能免免了吧!谢孟呢?”
  没看到自己的伴读,太子表示他不开心。
  “回太子,谢孟感染上风寒,这会儿正在屋子里躺着。”
  谢大人无奈的回答,他这个老儿子啊,总是做出一些让他们无语的事,昨天晚上居然因为太子要来兴奋睡不着,于是跑出来吹风,结果今天一大早请了大夫,这会儿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呢!
  “哈,这小子,让孤说他什么好呢?”
  太子也无语了。
  “唉~”
  谢大人叹气。
  “算了,他住在什么地方,孤去看看他。”
  太子还挺喜欢这个有些二货的伴读的,平时看他闹出来笑话改善心情,难得听这一向生龙活虎的人病了,怎么也要参观一下,笑话他两句,看他以后还敢不敢半夜出来吹风。
  “臣,参见太子。请原谅臣不能起来相迎,还请太子恕罪。”
  谢孟趴在床上,一脸虚弱的对太子说道。
  “算了,你都这样了还想起来,是嫌病的不够重吗?”
  太子按下谢孟挣扎着想起来的身体,让他好生躺着。
  “多谢殿下。
  “感觉怎么样?”太子看了一眼旁边放着的药碗,梅秋上前拿起闻了闻,又给谢孟把了下脉。
  “对症。”
  梅秋虽然最擅长的是毒术,但医毒不分家,她的医术也很是不错。
  “嗯,你好生休息吧!孤就不打扰你了。”太子站起来,也不让人送直接朝往走去。
  离开谢府,便往田府而去。
  幸好另三个不像谢孟那么二,总算去了四家带出三个来。
  太子走在街上,对周围的东西都很好奇,许多东西他都没有见过,所以一边走一边问。
  “咦~”
  太子的眼神扫到某处,悄悄拉了拉他身边侍卫长的袖子。
  “殿下?”
  侍卫长低头。
  “路长明,你看那边。”
  太子用下巴示意,路侍卫长顺着太子指的方向看去。
  “拐子。”
  路侍卫长叫来两名侍卫,低声叫吩咐两句,然后把太子带去了京城中有名的醉仙楼,要了一个雅间。
  梅秋又叫了一些吃食,让太子在这里等候。刚才发生的事,她也看到了。太子的身份不一般,不能亲自涉险,所幸太子也明白,所以乖乖的来到醉仙楼等消息。同时也尝尝这民间酒楼的饭菜和宫中有什么不同,所以叫的菜还挺多的。不过每一样都分出了一大半给侍卫,他们几个小孩子吃的并不多。
  “爹和娘都不浪费,做儿子的应该以他们为榜样。”
  面对众人诧的眼神,太子镇定的说道。
  皇帝和贵妃的节俭在大夏是出了名的,太子的话让众人了然于心。
  梅秋侍候着太子用完饭,这才自己坐在一边吃了起来,太子特意为她单独叫了两道菜,全是梅秋喜欢吃的。
  “多谢太子。”
  太子对她们这些老人很用心,就连她们吃什么都记在心中。
  “秋姨是娘身边的老人,也是照顾着我长大的,我怎么会不记得呢!”
  想到在长宁宫的日子,太子淡淡一笑,眼中充满了回忆。

  ☆、第102章

  很快,那两名被派出去的侍卫回来了一人,另一人还在原地监视。
  “这么说,里面有许多被拐的孩子?”
  太子很生气,幼稚的小脸拉下来还是挺能唬人的,看他那几位小伴伙,一个个都吓的不敢出声了。太子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就碰到这种事,真不知道该说是他们运气不好呢,还是那些拐子的运气不好?
  “是。”
  侍卫乙回答道。
  “这是孤的领牌,路长明你派人去京兆府找府尹,让他派人来,孤今儿要把这些人一网打尽。”
  他带来的人手有限,只能找府尹了。“
  “是,臣立即让人去办。”
  拿着太子的领牌,让人去找京兆府尹。
  又让侍卫乙带路,太子还是留在酒仙楼等消息,又派了两名侍卫去,就怕有人想趁乱逃走,那些捕头衙役们的功夫,太子实在信不过。
  幸亏太子多派了一点人手去,不然还真让一只大鱼跑掉了,听回来复命的人说到时,太子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果然母亲说的对,这捕头衙役们就是靠不住,要是全靠他们罪犯早就逍遥法外了。
  从此也奠定了太子以后创下了大夏最神秘机构的基础。
  太子在宫外遇到这种事,皇帝立即就接到了消息,然后又派出了太子直属的卫队前来接应。
  醉仙楼被包围住,昭毅将军方贤带队前来。
  “太子殿下在哪里?”
  方大郎抓住汪大海,这人是太子身边的内侍。一听太子有事,方大郎立即向皇帝请求带队,皇帝立马准了。
  “请将军跟奴婢走,殿下就在楼上。”
  汪大海可以对谁都摆派头,但是却不敢对永宁侯府的人摆。
  “还不带路?”
  “臣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
  “大舅舅请起,孤给你添麻烦了。”
  太子抱歉的看方大郎,见他脸上还带着汗珠,便知道他这是急了。
  “见殿下无恙,臣便安心了。”
  太子没事,剩下的事便好办多了。
  “是孤不好,但既然让孤看到,孤便不能不管,孤是储君,怎么能看到有贼人残害我大夏的百姓呢!”
  太子十分的气愤,光天化日之下都有人这么做,在他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多少人犯罪?
  “殿下心悯百姓,是大夏之福,也是臣等之幸。”
  这世上昏君好找,而名君却不可多得。
  “走吧,孤到要看看究竟是谁的胆子这么大,在京城都敢拐卖孩子。”
  太子完全忘记了他现在也不过是三、四头的豆丁,也在孩子的范围之内。
  “是。”
  方大郎站在一旁,等太子先出,他跟在后面护驾。
  京兆府的大堂上,除了被拐走的孩子另外找地方安置外,那些拐子一个都没有挑掉,全都被五花大绑的押在大堂上。
  “太子殿下驾到~~”
  正在审案的府尹一听立即从堂上走下来,带着所有人跪下迎接太子。
  几岁大的小豆丁从外面走进来,让许多围观的百姓们偷偷打量,好小的太子殿下啊!
  想到就是这位小小的太子殿下抓住了这些可恶的拐子,一时间百姓们心中对这位年幼的太子殿下感激非常。
  其中有好几位,本以为自己的孩子再也找不回来了,却不想峰回路转,他们的孩子被找回来了。要知道这几家人为了被拐走的孩子,眼睛都快哭瞎了,特别是有一家孩子的奶奶,几代单传啊,就这么一根独苗,却被可恶的拐子拐走了,当天便就气极而亡,死都没有闭上眼啊
  现在孩子找回来了,他的奶奶终于可以闭上眼了,真是老天开眼啊!让这些可恶的拐子,撞到了太子殿下的手上。真是应了那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啊!
  “都起来吧!孤今天是来观审的,府尹大人你继续。”
  太子坐在一旁重设的太师椅上,虽然双腿未触底,但谁也不敢小瞧了这位太子。再说他身后还站着一位煞神呢,众人不敢抬头打量,只能用余光关注太子。不过方家大郎的眼神好可怕,凡是与他对上的,心头不由的打了个寒颤。
  “臣,遵旨。”
  府尹重新坐了回去审案,在太子面前这些人还想抵赖,太子朝路长明使了个眼色,路长明直接跟施刑的衙役耳语了几句,然后这些人便在衙役们同情的眼神中上了大刑。
  这些人被拖下去,脱掉了鞋子,用鸡毛不停的在脚底挠。
  “哈哈哈哈……”
  恐怖的笑声在府衙内响起,众围观的百姓浑身一抖。因为这一次是审拐子,考虑到民众们的心情,所以府尹允许他们围观,但是现在看来……
  原来不用挨板子夹手指的刑罚也这么恐怖啊,看他们笑的,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是在享受。
  “禀大人,他们招了。”
  师爷把证词送上。
  “殿下。”
  府尹看完后,双手奉上。他当然不会认为太子殿下看不懂,要知道太子三岁就能识好几百字了,现在五岁多识的字就更多了。
  “荣国公府,哈~”
  太子冷笑一声,把证词递给了身后的大舅。
  “殿下?”
  “拿去给父皇,荣国公府,得由父皇亲自处置。宫中还有一位贵人,她便由母后处置吧!”
  怪不得这些人胆子大的都敢在京城里拐卖孩子,原来人家的后面这么硬啊,开国国公府,哼~
  太子跳下椅子,背着小手离开。
  身后跟着一大队人马,百姓跪送太子离开。府尹等太子走后才站起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幸亏这一次太子殿下在这里,不然他还不知道怎么审,荣国公府他是得罪不起的。
  方大舅拿着外甥给的证词,急忙进宫。至于太子的安全他不担心,因为就在刚才,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二弟和四弟、五弟悄然的进入了卫队当中。
  太子第一次出宫,什么也没逛到就回宫,他很沮丧。但是一想到因为他的出宫,为大夏解决了一颗大毒瘤,总得来说太子还是很满意的。
  “殿下,现在就去全福宫给太后娘娘请安吗?”
  梅秋为太子换上明黄色的常服。
  “嗯,走吧!”
  换好衣服,太子便往全福宫而去,没想在全福宫居然还碰上了皇后和贵妃。
  “孙儿给祖母请安,儿子给母亲、娘亲请安。”
  太子行礼,太后立即让身边的花嬷嬷把太子扶起来。
  “太子,可有受伤?”
  皇后眼中带着关心,太子只有五岁,皇上居然同意他出宫,太危险了。
  她一开始就不赞成,却强硬不过皇帝,只好同意。听到太子在外面撞上了拐子,皇后的心直到太子回宫后才平稳下来。
  “母亲放心,儿子没有受伤,儿子一直待在醉仙楼等消息,没有参与。”
  太子早知道皇后她们会是这种反应,所以一开始就没打算涉险。
  “太子今天做的很好,以后继续努力。”
  淑宁到是对太子的行为很赞赏,他毕竟是一国太子,如果遇到这样的事都视而不见,未来皇帝岂敢把大夏交到他的手上?
  一国之君,爱天下臣民就如同爱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有难,怎么能不伸出手救援。太子的行为不仅贵妃满意,就连皇帝和许多大臣们都很满意。
  国有如此储君,大夏幸矣!
  “是,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