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古代好生活手札-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淑宁知道皇帝是这样教自己的儿子,肯定会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幸好她不知道,所以现在才能心平气和的跟太子讲话,不然太子即便是做了太子,这顿竹笋炒肉也跑不掉了。
  “父皇,坏人多还是好人多?”
  太子坐在皇帝的身边,刚才皇帝就让人拖下去了几个贪污掉国库银子的贪官,这些人一天到晚尽想着怎么朝国库伸,却没想过要怎么为天下百姓谋福利,难道他们当官就是为了作威作福,鱼肉百姓吗?
  这一幕给太子的印象非常的深刻,甚至他开始怀疑这天下是好人多呢,还是坏人多些呢?
  “煜儿,这天下啊好人不多,坏人也不多,最多的是不好不坏的人。”
  “不好不坏的人?”
  太子不是很明白。
  “是的,你现在还小,所以还不明白,等有一日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这天下好人和坏人其实只有一线之隔,你不能靠自己的主观把他们分出来。”
  有时候好人也会好心办错事,而坏人也有做好事的时候。所以,不能单用好坏去区分一个人,而是要看他能为大夏做些什么。
  “儿子记住了。”
  太子很认真的记下皇帝的话,他现在还好,即便是父皇讲解给他听,自己也只会一知半解,还不如长大后由自己去思考、观察,只有那样得到的体会才是自己的。
  皇帝总是让太子先听,然后再问,最后再告诉他答案。当然皇帝也没有把话说死,而是说这是自己的答案,至于太子的答案就要他自己去找了。
  太子每次从太极宫回去后,就会坐在属于他的小书房里,拿出一本启蒙书籍看起来,虽然这当中有很多字他还不认识,但这是他平复自己心情的方式。
  对于儿子非孩童般的行为,淑宁除了叹气还是叹气最后随他去了。太子本身就背着一国的未来,她能帮的有限,只有不去打扰他才是最好的支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淑宁也喜欢在手上戴着一串念珠,并不是因为她改信了佛,而她用数念珠的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
  自从太子降生外,她便走一步看三步,半点也不肯出错。她也没有错可以出,一但走错,等待他们母子的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看着太子回来后,又把自己关在小书房里,淑宁默默的数起了念珠,不紧不慢的数着珠子,一遍又一遍,直到她都不知道数了多少遍,太子才从书房里出来。
  “娘,儿子饿了。”
  太子说道。
  “好。”睁开眼,淑宁没有问他原因。
  似乎她现在和太子,很多时候开口第一句就是饿,不是因为他们没话可说,而是太子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母子之间相处的时间便少了。
  而且有些事,太子自己都还弄的不是很明白,他就更不会跟娘说了。父皇说过,母亲和娘是用来保护的,不能让她们担心。
  崇拜皇帝的太子,从来不怀疑皇帝说的话,所以很认真的执行。在前朝发生的事,太子从不给后宫的人讲,即使这人是他的亲娘。
  而淑宁也从不问,就像一个普通的娘一样,每天只照顾着儿子的吃穿住行。
  十五那天,淑宁把给大公主和二公主子先驸马的事交给王氏,让她告诉永宁侯府,让侯府帮着打听京城中最近几年就要谈婚事的少年。
  年纪嘛,可以放大几岁,但也不能太大了。这人嘛,家世也不要太差,寒门的就算了。这些人寒门士子,即便中了进士,也不愿意做驸马。虽然大夏的驸马并不禁止手握实权,但得到重用的也不多。
  这些辛辛苦苦考中进士的寒门士子,又怎么愿意做一个被供起来的驸马呢!而且这些人,从小贫寒,做官后能守住自己的很少,很多一有钱就立即广纳小妾,他们皇帝的公主可不能被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侮辱了。
  于是淑宁提出了世家,也不一定要很有前途的世家子,普通一点也好,这样他才能安心的陪着公主,而不是想着功成名就。
  可以说,淑宁也算是为两个公主煞费苦心了。公主的身份本身就有些特殊,除非驸马真的惊艳才绝到连皇帝都舍不得的地步,否则能出头的驸马很少很少。如果找一些有野心有理想的人做驸马,这不仅仅是害了他,更是害了公主本人,因为公主要承担驸马不能出仕的怨恨。
  永宁侯接到这个任务,也想让贵妃露回脸,所以爆发出了很大的热情,把京城里年纪和大公主、二公主差不多的年轻人都扒拉了一遍,然后选出了他考验过后觉得还不错的少年。虽然才华普通,但胜在人品不错,这样的人进入朝堂是没什么大作为,但是做为驸马却是极好极好的。

  ☆、第94章

  淑宁接过一本厚厚的册子,里面全是永宁侯对这些通过考验的少年的评价。当然,这都是私下做的,那些世家还不知道永宁侯府在为大公主和二公主选驸马。要是知道的话,应该前来报名的人会更多,这世上有不愿意做驸马的,也有非常愿当小白脸的。
  对于这些人,连第一关都过不了,所以他们全都被永宁侯排除在外了。经过几次的筛选,如今到淑宁手中的册子便还剩下这么多,可见京城中适合当驸马的人确实不少。
  淑宁又选了选,分别又挑出一些她觉得不错的。主要是这些人的家里都是有点家底的,不至于让他们把主意打到公主的产业上头来。别以为公主的产业就没有人打,这世上永远不缺极品。
  先皇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公主被夫家人害死了,还把她的东西和田庄铺子等产业卖了换钱。偏偏正是因为他们卖公主的东西被发现了,要知道公主的庄子和铺子全是皇产,虽然给了公主,但是在公主死后这些都要收回去的,而这家子极品就干出倒卖皇产的行为。
  再加上京城多了一些公主的陪嫁品,一下子就被查出来了。先皇可是有些神经病的人,虽然他可以杀皇室宗亲,不代表他会愿意看到其他人杀害公主,所以这些人就倒霉了,被先星抄家不说,连婴儿都没放过,全扔到菜市口斩首。唯一逃脱的就只有公主生下来的女儿,被皇帝一副嫁妆嫁到了外地,从此不再以皇室后人自居。
  于是在先皇的时期,虽然皇室男人的日子不好过,但是皇室女人的日子很好过,夫家也不敢再给公主郡主等脸色看,就怕她们跑进宫中跟皇帝哭诉,别以为皇帝不在乎皇室宗亲的性命,就代表了他会喜欢看着别人折磨他们,这些人他再看不爽眼,也是皇家人,哪能由外人欺负?
  所以,神经病的思想就不要想去理解,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好在乾正皇帝不像先皇,不然京城世家的日子只会更不好过。当然,如果是这样估计离反也不远了。
  把挑好的名单递给皇后,皇后又选了挑出了一些不适合的,这样一来剩下的也就只有十来家,刚刚好。
  “我回头把这分名单交给母后和皇上,接下来的就看他们的意见了。”
  这驸马虽然不像皇子妃那样严格,但也不能忽视。所以太后和皇帝的意思也很重要。最后的选谁便是交给他们定下。皇后和贵妃是不管的,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人家还有亲父皇和亲祖母呢!
  在这一点上,不管是皇后还是贵妃,分寸都抱握的很好,没有给皇帝和太后一个充满野心的印象。
  最后皇帝和太后挑了几家,寻问过意见后便下了圣旨赐婚,两位公主选的都是嫡次子。虽然公主有公主府,不用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选择嫡长子的话,以后就要做宗妇,虽然听着好听,但麻烦事也多。皇帝只想自己唯二的两个女儿可以轻轻松松的过一辈子,所以为她们挑的都是嫡次子,这样一来也不用侍奉双亲,小夫妻俩可以住在公主府中过自己的小日子。
  做为公主,更不用每日向婆母请安,只要驸马不犯混,这样的日子就连淑宁都羡慕不已。在后宫,她虽然有着一万之下万人之下的后妃身份,却也要面对四面八方而来的暗箭,很多时候连睡个好觉都难得,哪有公主的日子好过。
  两位新鲜出炉的驸马,一位是内阁大臣欧阳大人的嫡次子,另一位也是皇帝为太子选的太傅家的嫡次子。这两家清贵不说,家中也颇有资产,不用担心他们打公主的嫁妆。皇帝为了两个女儿也算是做了番了解,这样人家出来的孩子,大褶子上是不会踏错步的。
  只要驸马老实本份,就能和公主把日子过下去。不求他们有多恩爱,起码也要相敬如宾。至于驸马要不要小妾通房,相信经过贵妃调、教的两位公主不会为驸马准备的。
  没错,自从两位公主指婚后,但不在上学,而是交到了贵妃的手中,由她亲自教她们一些为人处事之道。在这方面,皇后都不如她。而且贵妃还有一点是皇后比不上的,那就是她对男人的了解。有过前世的经验,这男人嘛都是贱骨头,你想给的时候不要,不给的时候死皮赖脸的也要赖上来。
  而这,就是淑宁要教给两位公主的。
  至于什么通房侍妾,只要两位公主不愿意,就不要给驸马准备。男人就是这样,忍忍就过去了,非要拿女人说事。一个月女人不方便的时间也就那几天,古代的男人寿命不长,特别是好多达官贵族,淑宁猜测他们肯定是年轻的时候睡女人睡太多的缘故。
  所以为了驸马好,还是不要替他们准备了。有一次就有第二次,男人不能惯的。本来她还想把这些用在自己的夫君身上,可惜啊进了宫这些手段都浪费了。
  现在好了,皇帝送两位公主给她调、教,简直让她高兴坏了。她自己用不上没关系,可两位公主能用啊!男人都是相通的,如果两位公主能通过这些手段,让他们的驸马对她们百依百顺,淑宁表示这也是她的另外一种成功。
  当然,淑宁还教了两位公主一些后宅的手段和阴私,这些连皇后都没有学过,还是王氏曾经教给她的,现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每天大公主二公主都要前去长宁宫学习,淑宁还手把手的教她们管家。以她们公主的身份,虽然不用自己亲自管理,但还是要会看账本,不然被下面的人欺瞒了都不知道。所以淑宁交给她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学习怎么看账。
  这是德妃和秦淑宁无法交给她们的,谁让她们都没有管过家呢!
  教累了,就让两位公主放松放松,淑宁弹琴给她们听!
  “每次听贵母妃的琴声,都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二公主靠在大公主的肩头,两姐妹因为一起上学,再加上宫中只有她们两位公主,所以感情变深厚了不少。
  “是啊,我还和贵母妃学琴呢!你要不要也来?”
  大公主问妹妹。
  “可以吗?”
  二公主惊喜的问道,她和大公主不同,极少来长宁宫,与贵妃的感情很空白。
  “当然啦,贵母妃是个很好的人呢,她肯定喜欢你。”
  二妹妹长的并不是很漂亮,是那种小家碧玉的感觉,大公主更显贵气,容貌气质皆是上等,再加上是德妃之女,出生极好,所以比起二公主来她的底气也强上不少。
  “对,二公主只要不嫌弃,到时和大公主一起来便可。”淑宁停下琴声,微笑的看着大公主。
  “多谢贵母妃。”二公主站起来道谢。
  “不用,反正我在宫中也挺无聊的,看着你们我觉得自己又年轻不少。”
  明明她也才十几岁二十岁不到,为什么已经有股沧桑的感觉?难道她真的老了吗?摸了摸自己的脸想到。
  “噗,贵母妃一点都不老,可好看了。”大公主忍不住笑出来。
  因为不熟,二公主只眼中带上了笑意。
  “呵呵,拉倒吧,还不老啊?你们弟弟都三岁了。”
  淑宁想到太子就叹气,盼着孩子长大,可看他们长大又在催自己变老,一时间心情颇复杂,也不知是究竟希望孩子长大呢?还是希望他们长慢点呢?
  “贵母妃很漂亮,是长乐见过最好看的人。”
  长乐也是就二公主,终于在她满十岁那年有了封号,还是淑宁提醒皇帝的。有时候淑宁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圣母,为啥总是对这些孩子心软。
  “没错,我还没见过比贵母妃还要漂亮的人呢!整个后宫都没有。”
  父皇新进的妃子也没有,一个个在贵妃面前就跟那地里枯萎了的小菜一样不起眼。
  “哈,听你们这么说,好像我还真的很漂亮似的?不会是骗我的吧?”
  淑宁单手支着下巴,故意逗两位公主玩。
  “当然不是啦,不信贵母妃出去走一圈,就连御花园中的花都不及你美丽。”
  大公主与淑宁相处习惯了,说话间随意不少。而二公主则显得拘谨些,毕竟她和贵妃真的不是很熟啊,虽然娘说贵妃是好人,每次有好东西都不曾忘记她们母女,可让她像大姐姐这样轻松的谈话,二公话觉得自己暂时还无法做到。
  “长安说话越来越好听了,贵母妃赏你什么好呢?有了,我记得我有一对飞凤钗,梅春去替我取来。”
  淑宁一拍额头,想起来了。
  “是。”
  梅春打开淑宁的库房,取了一个盒子出来,主子的库房里有什么,她很清楚,也都记得每一样摆放的位置。
  “这对钗,是前些年你们父皇赏我的,那时我还年幼戴着还行,现在却不能再戴了,不像样。今天我把这对钗送给你们姐妹,希望你们记住不管你们以后在哪里,你们都是这天下最亲最亲的亲姐妹。”
  “是,谨记贵母妃所言,儿臣们不敢忘记。”两位公主站起来听训,完了一人取了一支飞凤钗戴到头上。
  大公主为大,身份也为尊,便取了左边那支,而二公主年纪小,又是妹妹,所以取右边那支。
  相互替对方戴上,然后相视一笑,一切尽在微笑之中。
  见她们如此,淑宁算是放下心喽!她就怕两位公主起了较劲的心思,对她们以后的关系发展很不利。
  皇家现在就这两位公主,淑宁实在不想她们交恶,这也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曾经她以为自己可以和亲姐姐淑慧做一对好姐妹,却不想她的想法不代表也是淑慧的想法。在淑慧的心中,她就是那个抢走了自己一切的恶人,恨不得自己死去,又怎么会和她关系融洽呢?
  想到淑慧,淑宁在心中默默念了一遍心经,也不知道她现在是死是谁?
  抬头望天,几只鸟从头顶上飞过,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仿佛在诉说着她的无奈和永宁侯府的决心。
  “教的怎么样?”皇后难得有闲,来到长宁宫与贵妃喝茶聊天,还能一听贵妃的琴声。
  “不错,挺有天赋的。”
  别看大公主和二公主学的时候很害羞,但她们都学的很认真。毕竟事关自己以后的幸福,哪怕是贵为公主的她们,也会好好学习的。何况两位公主并不娇纵,教起来也不是很费心。
  “呵呵,看来你还挺喜欢为人师表的。”
  皇后掩嘴轻笑,难得看到贵妃这么有活力的样子,这几年可是很少见喽!自从有了太子之后,贵妃虽然本心依旧,却也失了天真。再也不复以往的活泼,有时无意之间会看到她眼中的哀伤。
  “在后宫中的日子这么无聊,不为自己找点事做,早晚会发霉的。”她又不想对付宫中的其他妃嫔,只好做个先生解闷了。
  “发霉?这又是什么说法?”皇后好奇道,贵妃的口中总能说出一些很有趣有深义的词。一开始觉得有些不像样,但听过她的解释后,发现这样形容确实比较贴切。
  “嗯~说法嘛就是……”
  淑宁轻缓的解释给皇后听,一片树叶飘落,快在碰触到淑宁的头时,一阵清风抚来,树叶被风卷走。
  树下两人,身前摆着茶与琴,偶尔闻几声笑语,画面十分的温馨动人。
  皇帝进来时,便见到这般画境,心念一动,让人搬来书桌和画具,把看到的风景画了下来。
  早就发现皇帝的到来,正想起来却被他用眼神制住,皇后和淑宁不明所以,也不敢动。
  “好了,皇后、贵妃,你们可以动了。”
  皇帝画完,这才允许两人移动。
  “皇上作画,难得难得。”
  淑宁轻移莲步,来到皇帝身前,桌上画的正好是刚才她和皇后说话时的情形。
  “爱妃,可喜欢?”
  皇帝满意的看着桌上的画,好久没有这样画过了,一时间到有些身体酸痛,刚才为了尽快完成此画,皇帝一步也没有移动。
  “喜欢。”
  淑宁点头,她在想办法怎么从皇帝那里把画骗来呢!
  “能送妾吗?”
  “喜欢也不成,这是朕的私人收藏。”
  皇帝想也不想的就拒绝了,气得淑宁转身不理他。明知道自己喜欢,还故意逗人,这皇帝也太无聊了点。
  “哈哈哈,爱妃可是生气了?”
  皇帝大笑,一点也不在意自己的行为有多么的不符合他皇帝的身份。
  “呵呵。”
  回了他一句呵呵,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皇帝也不在意,反正他现在早习惯了贵妃时不时小小的傲娇一下,对了这傲娇还是贵妃说的,皇帝借来用了用。
  “娘,母亲。”
  太子殿下从外面跑进来,一蹦一跳的都不好好走路。
  “太子,你的规矩呢!”
  皇帝见状,挑了下眉。其实他并没有生气,只是怕儿子摔倒,毕竟太子还小呢!
  “啊~爹。”
  太子看到皇帝也在这里,惊讶道。
  “哼,才看到爹吗?”
  皇帝不满,太子一进门先叫的是娘和母亲,居然都没有看到他,不爽啊!
  “爹不是在太极宫吗?”太子根本没想到他的父皇居然不务正业从太极宫跑到长宁宫来。
  “……”
  皇帝哑然,要不是太子还小,还没有正是学习写字,皇帝经对会让他把爹这个字写上一百遍的。
  “爹,教儿子认字。”
  太子根本不顾皇帝的是不是正在生闷气,直接把人拉走,留下贵妃和皇后相视一笑。
  皇帝对太子确实疼爱,都不计较他偶尔小小的失礼。虽然只是三岁孩童,偶尔失礼一下本是正常,但这前提是皇帝愿不愿意计较。幸好皇帝本不是那种瑕疵必报的人,不会跟小孩子计较。
  乾正十五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边关传回好消息,打了几年的仗,这一次永宁侯带着四子一路追击直追击到了对方的王庭,对方所有的王族都被永宁侯抓住,现正在回京献俘呢!
  “这……”
  淑宁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为父亲和兄长们感到高兴,也有些担心侯府是不是太张扬了?父亲的劳功这么大,会因此而得意洋洋起来吗?
  “娘?”
  太子坐在一旁,看自家娘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有些担心她。
  “煜儿,娘没事。”
  太子正在认识,淑宁无事便陪他,可总是走神,直到连太子都察觉出来了。
  “娘,不怕。煜儿在。”
  太子不知道自己的娘在担心什么,但他会告诉娘亲,还有他在呢!
  “对,是娘糊涂了,还有煜儿在呢!你外公也不是那种糊涂的人,娘不应该怀疑他。”
  淑宁揉了揉太子的头,得到他甜甜的一笑,娘好久没有这样摸过自己的头了。虽然爹说是因为自己长大了,所以娘才不能像以前那样摸自己的头,但太子还是喜欢娘摸他头时的动作,柔柔的暖暖的很舒服。
  边关回京的帅帐内,永宁侯正在看京城来的信。他对京中的了解,全都来自于淑宁的三哥,前几年科举考中了进士,现在考了庶吉士留在京城,打算过两年就谋个外地的官职好好历练
  自从两前年他突然接手元帅之位,带着四子奔赴战场外,到现在还没有回去过。两年前,本以为有着火药大炮的大夏可以轻权取得胜利时,却不想原来的主将居然生出了私心,想把战争的时间拖长,这样一来他在边关就能获取更大的利益,甚至还把大炮出售了好几门给对方,炮弹也卖出了一百枚。

  ☆、第95章

  幸好皇帝安排在边关的人及时发现并且上报,这才让皇帝直接换掉主将,并让永宁侯挂帅,领兵出征。也为了给太子加重一些法码,直接把贵妃的几个哥哥拔到了永宁侯名下,让他们能挣一些军功。
  “父亲。”
  方贤走进来,手中还端着晚饭。父亲一直在忙,到现在还没有用晚膳呢!
  “贤儿,坐吧!”
  永宁侯放下书信,端起碗吃了起来。只是一些普通的饭菜,和侯府精致的饭菜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不管是数理上还是味道上都一样。
  但永宁侯吃的很香,几年下来也唯有这几天吃的最安心了。瓦刺靠着那几门大炮和一百枚炮弹,愣是把战场拖了两年,到不是永宁侯不给力,而是之前的主将泄漏了太多的机密给瓦刺,让他有些被动。
  军、事、布、防等,全都要换,不能再照以前的来,这才让战火一直蔓延到现在才结束。而他的几个儿子也从战场上历练出来了,一个个身带煞气,可见死在他们手上的瓦刺人必定不少。
  方贤几个兄弟,只要一想到赢了战争可以让宫中的妹妹和外甥有更多依靠,手中的长枪便舞得虎虎生威,一点也不知道疲倦似的,被他们斩杀于马下的敌方大将不知道有多少。
  以他们的军功,这一次回去每个人都可以封个爵位,当然以前有的会升品,没有的这一次十拿九稳了。
  而这时的他们都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会大方到如此的地步,此后大夏赫赫有名传遍整个世家的方家军这个时候才露出一点苗头呢!
  “喝~”
  长宁宫中,梅秋和梅冬正双手执着长枪对打。她们进宫多年,武艺也没有落下,反而因为这几年苦练,更是进步不少。她们学的是方家枪,这也是永宁侯府排除众议教给她们的,当时就想着她们用这一套枪法护住两个女儿,谁知道最后都便宜了二女儿。
  不过现在想来,永宁侯府应该庆幸,大女儿已经成为了方家的禁忌。
  淑宁坐在一边,身上穿着紧身衣,她到是没有下场的意思,主要是她也不会啊!到是太子在一旁很是兴奋。
  “娘,我也要学。”
  外祖父就是用这方家枪法打赢了瓦刺,现在天下谁人不知永宁侯方元帅啊!
  “要学可以,你自己找你两个姨姨去。”
  淑宁并不阻止,男孩子就是要禁得起摔打,太子学武也是好事,可以保护自己。要是她知道有一天自己会进宫,说不定当初也会眼着学武的。
  回头走进书房,拿出一副齐国夫人传记看了起来,这位齐国夫人可不得了啊,是太、祖时期的女英雄。可惜所嫁非人,最后和离收场。不过因为她英勇救了太子,在高祖时期被一再的加封,最后被封为了齐国夫人。
  于是晚上皇帝讲给她的历史,事实上齐国夫人不仅仅是太子的救命恩人,还是他的义母。高祖的武功便是由她所授,而高祖所学的枪法居然叫杨家枪法。
  “噗~”
  淑宁一口茶喷了出来,好像有什么不对。
  “贵妃?”
  皇上停止讲古,他好像也没说到什么让人吃惊的地方吧?
  “咳咳皇上,真叫杨家枪法?”
  淑宁放下茶杯,不敢再饮。
  “是的,这是齐国夫人母家家传的枪法,可惜杨家没有后人,这枪法到了齐国夫人这一代算是绝后了。现在唯一懂得杨家枪法的人只有皇家人了,这也是皇家人学武必学的一门枪法。”
  这门枪法不愧是从战场上改良出来的,招招皆是杀人之招,当年皇帝亲征便是靠着这杨家枪法几次险象逃生。
  杨家枪法,杀杀往往出人意料,好多人根本没想到这枪会从那个地方而来,所以他们现在都死了,而皇帝还活着。
  当年亲征的皇帝可以算得上是靶子,只要他死了大夏必败,结果他们万万没想到,一个皇帝居然把杀人的枪法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了,不仅没杀死他,反而被皇帝杀了好几员大将,让他们无将可用。
  “齐国夫人真厉害。”
  高祖算是她养大的,连一身武艺都是她所授,当女子当如齐国夫人,佩服啊!想想自己,也是出生在武将之家,好像除了会骑马之外,什么都不会。方家枪法她也只是见过,从没学过。
  “是啊,她最后被葬在了高祖的寝陵旁,只因高祖怕她无人祭祀,便留下遗旨,要后人祭祀先祖的时候同时也要祭祀齐国夫人。”
  皇帝对这位夫人到是充满好感,不管她是不是真的如书中所说那样好,她救了高祖是事实,要是没有她的义举,这世上也没有他的存在,高祖早死在宫乱当中了。
  想到高祖留下的笔记,对这一次宫乱的描写,其中有一段就是齐国夫人白色战袍被血染红的描述。
  那时的高祖还只有三岁大小,齐国夫人也才十八岁,刚嫁人没两年,却因为夫君被远调边关镇守一方,她却被留下来侍奉父母。当时战乱的时候,齐国夫人立即换上战袍,带着几位亲兵,一路从宫门杀到东宫,护住了差点死在叛军之下的太子。
  背着太子,又从东宫杀到了栖凤宫,现在的栖凤宫是重建的,最初的栖凤宫便是在那次战乱中被烧毁,太、祖皇后也差点被烧死在火中,全靠齐国夫人救出了她。可以说,高祖母子全都是齐国夫人所救。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太子拜齐国夫人为义母时,皇后不仅没有阻止,反而还促成了这件事。
  当年的齐国夫人一战成名,甚至盖过了她的夫君,当时也挺有名的一位将军。可也正是因为她太出名,最后落得一个和离的下场。
  十年夫妻,两人只在成婚当日见过一面,连洞房都没有入。本想着夫君在外杀敌,她在家侍奉公婆也没啥。却不想十年后夫君回来,却是儿女成君,身边还有一位真爱小妾。
  齐国夫人当时便怒了,直接要求合离。
  对方不肯,虽然齐国夫人的名气高过他们那位将军,但是她很受太(祖)、太、祖皇后和太子的信任,怎么可以就这样和离,岂不是把大好的靠山往外推。
  无奈之下,齐国夫人只能手持银龙枪闯进皇后,要求太、祖为她作主。太、祖本身便是十分尊敬自己的发妻,她陪自己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从大夏太、祖在皇后生下皇子后立即立他为太子就能看得出来,他最在意的还是发妻和发妻所生之子。
  虽然当时的太、祖已经有了好几个十岁以上的皇子,却在大臣闪屡上折子请求立太子时压了下去。
  太、祖一听对方居然如此对待原配发妻,不顾对方十年来的辛苦,立即同意双方和离。有了太、祖的圣旨,对方不愿意也只得愿意了。
  好在太、祖并没有因为他在这方面的不足就降罪于他,但从此对方也不再受到重用。
  “今日他能如此对待自己的发妻,明日也有可能背叛大夏。”
  这是太、祖对他的评语,虽然他的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