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之情深不寿-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大势已成,兄恐不日陛下将有信于此,你我三人维等待尔,若天意如此,万望尔等勿要冲动,此乃时也命也,兄对其人心服口服,自愿为臣。。。。。。”
连一向最会做人的李琬都这么说了,其他要不就没长成,要不就已经见识过玄宗有多偏心李瑁的皇子自然不敢妄动。
何况泰山神迹的事情经由有心人这么一传播,李瑁在民间的声望提高的不是一星半点。李瑁曾经出兵朔北,击退外敌为国立功,是有名的少年将军;在朝参政期间更是素有贤名,细细想来,有好多次玄宗和大臣们起冲突的时候,都是李瑁给解的围,再加上这次泰山之行传出来的纯孝的名声,这个太子他是当得妥妥的。
倒是武皇后和李瑁比较靠谱,知道逼急了不好,所以对玄宗说这些都是李瑁自己应该做的,给玄宗一个缓冲的余地。
但是说归说,在这样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玄宗自然“顺应天意”,下发了封太子的诏书,正式册封李瑁为本朝的第二位太子!
正当高力士亲自拿着玄宗的圣旨,从宫门出来,朝着瑞王府的方向去的时候,原本被囚禁在忠王府的杨玉环终于逃了出来~~
好吧,前边已经说了韦妃的结局,可是忠王府里的其他女人还没有个交代,比如娘家也有份参与谋逆之事的张侧妃,以及一直依附于张侧妃的杨玉环。
当日杨玉环一片芳心寄托在李瑁身上,本以为自己进瑞王府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是万万没想到最后居然是李瑁亲自向武皇后开口,将她从入府的名单上划去的。
这些事杨玉环开始还不知道,可是也不知道是哪个嘴碎的,探听到这个消息居然到杨玉环面前讽刺她“空长了一副好皮囊,却抓不住人家的人,惹了人家厌恶”。如此一来,倒是将杨玉环的深藏的不甘都激了出来。
杨玉环想着:她要让李瑁好好看看,自己比那个崔玉媖强一千倍一万倍!
正好当时忠王李玙求娶张家小姐,杨玉环便自荐做了张小姐手中的棋子,为她进忠王府巩固恩宠。
刚入忠王府的时候,杨玉环凭着那张脸,那身段,自然是风光无限,得宠万分,就连韦妃都要忌惮她三分,可是人就是这么奇怪,明明李玙将她捧在手心里,但杨玉环就偏偏还牵挂那个狠心的李瑁,再加上李玙确实没有李瑁的俊美面貌和出色才干,就连圣宠都逊色于这个弟弟,所以杨玉环心里那起子念想就越发强烈了。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了,连忠王这个靠山都倒了,张侧妃也自身难保,杨玉环还有什么资格来挑三拣四的??
但是所谓美人,大抵都是有特权的,自然有那痴心人愿意助杨玉环一臂之力,逃出忠王府,而上天好似又开了个玩笑,让从未见过杨玉环美貌的高力士遇见了逃出来的杨玉环。
要说这高力士吧,从前就有给玄宗选美人的前科,现在见到了这杨玉环,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所以在李瑁还想着怎么震慑全场,让大家对他这个新太子服气的时候,人家的注意力已经从他身上移到了最近风头正胜的太真娘子身上~
李瑁:…_…!
你知道他得知宫里出来个太真娘子的时候,有多么崩溃吗!!!!!
原来只要一遇上杨玉环,平常还算正常的玄宗就会突然变身大昏君,原来就算自己没有娶杨玉环,这段旷世绝恋也还是会上演~
据说,这个太真娘子来势汹汹,就算此前是废王李玙的侍妾,也能迷得皇帝陛下找不到北;
据说,这一次的这个女人比之前的江淑妃还来得厉害,陛下已经打算给她在后宫里独间一坐道馆了;
据说,皇后娘娘已经为了这个女人和陛下闹不愉快了;
据说,陛下为了这个女人,连怀仙公主生病都没有去江淑妃宫里看望;
据说,这个女人叫做杨玉环~
好吧,宫里传出这么多消息,很难让大家还坐得住,至少在此前没有出面,现在想要补救和李瑁关系的夔国公府,就已经为了这件事上过瑞王府的门啦。
李瑁作为新任太子,最是有这个责任站出来说话,公公娶儿媳妇,就算玄宗找借口说是让杨玉环为已逝的窦太后祈福,摆脱了忠王府侍妾的身份,但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有违伦常。可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玄宗有多喜爱这个太真娘子,若是李瑁真的冲上去给玄宗进言,说不定这个新出炉的太子就要失宠了。
一个小小的杨玉环就算再得宠,身后没有显赫的家室,她能起到的影响毕竟有限,而长安城里的那些显贵们之所以这么关注她,不过是想要看看李瑁和太真娘子倒是谁才是玄宗心里最重要的人,若是此次能将李瑁身上的圣宠光环削下来,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亲爱的各位读者们,我今天想要在这儿好好谢谢大家,即使我的文写的还不够好,可是你们依然愿意支持我,这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
比如haha,达芙妮,你们一直是我考试复习阶段爬上来看评价的动力~
当然,有的读者对我的文章提出过疑问,其实我很感谢这些读者,不是你们提醒,我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有什么写的不好的。你们的意见我一直都要在听,在不改变文章大致走向上,我很乐意根据你们的意见,多写一些细节来完善人物。
今天看到有读者的评价,我一时冲动回复的语气比较冲,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因为我真的很在意这篇文章里的人物,所以难免情绪激动。
顺便一提,之前有读者建议我看陆羽的茶经,我已经开始看了,谢谢你的建议( ^_^ )
虽然寒假期间我可能不能保证每天晚上7点半更新这个时间点了,但我该写的一定会写,就是可能会更得迟一点,我知道这样很不好,如果可以我一定会尽可能保证早更的,希望大家相信我!
至于今天这一章里边,玄宗想的十王宅是真实存在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
☆、所谓“父慈子孝”
而最重要的是,李瑁虽然被册封为太子了,可是他的册封典礼还没有举办,如果这个太真娘子对李瑁心怀不满,依照玄宗的尿性,说不定就会做出些伤李瑁面子的事。
如果不是这样,武皇后也不会公然和玄宗对着干,当年江采萍入宫的时候,武皇后可是相当坐得住的。但这个杨玉环确实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尤其是经历过那些人和事之后,这朵原本清纯的桃花早就盛开成夺目妩媚的牡丹了,而在玄宗这里,杨玉环的魅力又被无限放大,武皇后作为玄宗身边最亲近的人,自然感觉得出玄宗的变化,所以她才会这么忌惮这个杨玉环。
有几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武皇后也会想起当初给李瑁选妃时,杨玉环那羞答答的样子,真是和现在判若两人,让人唏嘘不已啊~
武皇后也知道杨玉环曾经心系李瑁的事情,要是杨玉环是一般的情敌,武皇后绝对不会手软,会把这件事当成把柄来对付杨玉环,可偏偏这件事牵扯到的是自己的儿子,武皇后投鼠忌器,生怕事情抖落出来,会引得玄宗对儿子有意见,所以她不但不能拿这件事做文章,还得尽力帮杨玉环掩饰,心里别提有多憋屈了。
武皇后现在就怕两件事,第一,就是杨玉环对当年的事耿耿于怀,会帮着别人对付自己的瑁儿;第二,就是怕杨玉环对李瑁余情未了,在后宫里也不安生,平白拖了儿子下水。
所以武皇后急不可耐地想要除掉杨玉环。可是杨玉环自被高力士引荐给玄宗开始,就一直颇受玄宗宠爱,玄宗从前未见过自己三儿子的这位侍妾,现在得了这个宝,直叹天意弄人,让他们错过这么多时日,真真是将杨玉环捧在了手心里,放在了心尖上。武皇后根本没机会接近杨玉环。
不过嘛,李瑁是不会为这件事担心的,难道你们以为他能倚仗的全部,就是玄宗的宠爱吗?呵呵,那你们就太天真了!
可以这么说,明面上,现在的朝堂上,找不出比李瑁更出色,更得人心的皇子,他的这个储君之位实至名归,想要扳倒他?难~
至于私底下,玄宗恐怕不知道李瑁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了。而这一点,正是李瑁最聪明的地方。他明面上和裴桓芝这群小伙伴只是君子之交,裴桓芝等人看上去也只不过领的是清贵的官职,也就裴桓芝一人,看上去比较能接触到大唐最核心的政务。
可是事实上,论军权,朔北一般的新晋将士是张勤为李瑁发展来的,他们大多是从当年那场石堡城之战开始冒的头,对李瑁有种天然的归属感。
再加上几年前李瑁就安排郭子仪转了武职,这位历史上的汾阳王现在已经拿下了剑南的兵权。可怕的却是,外人从未知道郭子仪是李瑁的人,李瑁从当初初遇郭子仪开始布局,引得郭子仪认他为知音,帮着李瑁培养起了蜀中的一大张关系网。
其实李瑁出游汉州的时候,就曾经向李硕透过底,所以李硕已经和郭子仪暗中联系上了,两人一文一武,就把剑南掌握了大半。
当然,除了地方上和势力,李瑁在朝中也有自己的布置,裴桓芝稳重,所以得以在中书省任职,加上这一次张九龄呈了崔玉媖的情(当然,这个是意外之喜,李瑁没料到崔玉媖这么能干)。
所以裴桓芝其实已经隐隐直逼李林甫,成了中书省的三把手。李瑁觉得,张九龄自从这一次玄宗从泰山回来之后,就已经默许站在自己这一边了,他会着手培养裴桓芝,未必没有留下香火情的意思。再说了张九龄确实年岁大了,他也需要有裴桓芝的存在,好帮他抑制李林甫的权利膨胀。
还有王虎晨和周元杰。
你可别小看他们,王虎晨这个人做事没多大才能,顶多能保证不出错,在李瑁的纠正之下,倒是办事严谨了许多,可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交际能力一流,顶着那张讨喜的圆脸,同辈人都对他讨厌不起来,加上嘴巴够会说,性子够活跃,长安城中谁不是他王虎晨的朋友。
所谓势力,李瑁难免要接触到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这种活交给王虎晨一准没错,大唐也是有江湖这种东西存在的好不好,虽然不是武侠的鼎盛时期,这群人论战斗力和正规军没法比,可是他们外路子多,用得好也是一把好刀。这些人和王虎晨交好,必然也能为李瑁所用,长安城里的那些乞儿们,随时可以成为李瑁的耳目。
再有周元杰,这位可是出身清流的大才子,自从娶了咸宜公主之后,周元杰干脆正儿八经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他身上只是领着个不咸不淡的闲职,可他本人的影响力却不止这点儿。
据说当年国子监的院长就想要收周元杰做关门弟子,最后被山西孔夫子的后代、当代文学大家孔崇基给劫了胡。
这个孔崇基啊,他是个专研四书五经的专家,不同于后世闻名的唐宋八大家,在当时,这些写诗出身的诗人,见到这位专攻正统文学的孔大家,也都是要下首礼的。也许李白这样的有才之士会轻视迂腐的科举考试,可他不会对孔崇基心怀不满,因为天下礼节的根就来自人老孔家,你知道基本的伦常,你便得到了孔家几代人的恩惠,又怎么能对他们心生不满呢?
也因此,周元杰的地位是很高的,孔崇基可不经常收徒弟,他能收下周元杰,不但说明周元杰文学水平高,更加能说明周元杰品性高贵。
所以被周元杰认可的、有功于百姓的、为天所眷怜的、待双亲纯孝的李瑁,岂不是天下学子最推崇的皇帝候选人嘛?
李瑁有时候想,曾经的周元杰是多么纯粹的一块美玉啊,现在却被王虎晨那家伙熏染成了芝麻包,表面上是翩翩公子,享誉全国的大才子,可是骨子里,已经是个弯弯心思一大堆的腹黑男了。
亏当年在周元杰做了孔崇基弟子的时候,长安城的众多千金们还嘀咕过是姐姐咸宜拖累了周元杰呢。李瑁只要一想到那时周元杰在自己面前得意的脸,以及他在姐姐咸宜面前那幅专情的肉麻样,惹得被传言所累的咸宜被周元杰一番“真情告白”感动的死去活来,李瑁就觉得周元杰绝对是世上最毒的毒药,尝一口就要人命。(好吧,至少也是和裴桓芝那厮并列第一,至于李瑁自己,那必定是天下最干净的清泉啦,哇咔咔!)
说了这么多,无外乎是在展示李瑁各方面的实力,可是这样大的摊子,玄宗怎么可能没有察觉到呢?
这儿就是李瑁聪明的地方,你看看,这些关系里边,有哪一个是李瑁通过结亲,或者利益交换得来的?固然只要李瑁得胜,这些人也能得到天大的好处,可是这些人通通都是在李瑁还不是太子,只是个得宠的皇子的时候,就已经慢慢围在了李瑁身边。
而且这些人个个都是腹黑,最懂得伪装。王虎晨整天嘻嘻哈哈的,在吏部每年的评测上也都是良多于优;周元杰就“两耳不闻身后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搞得大家都要认为咸宜公主是母老虎,才不放他出来的呢;而李硕天高皇帝远,为了赖在汉州那个地方,不惜毁坏自己每年的评测,不是真正到过汉州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在那儿鼓捣出多么大的动静来了。
所有人里边最高调的,就是张勤、裴桓芝、郭子仪这三人了。可是郭子仪属于李瑁的后手,外人轻易不知道他们的关系;裴桓芝上边有张九龄、李林甫两座大山当着,能被关注到的程度不大;至于张勤,你知道大唐现在有多缺能力出色的将军吗?要不是缺人,你以为玄宗会愿意启用像安禄山这样的胡人做统帅吗?所以就算知道张勤必定会站在李瑁这边,玄宗也不可能冷藏他。
再说了,到目前为止,玄宗都没有怀疑过李瑁这个儿子,又何谈来削减他的力量呢?玄宗最多以为李瑁小打小闹,凭着自己的身份,也只是多得了几个门客,几位好友,连个得力的姻亲都没有,连夔国公府都和李瑁不亲近罢了。
当然,要不是玄宗一直确信李瑁完全在自己掌握之中,你以为就这么一位皇帝,他会放心的为儿子铺路??
都说了,人就是这样,儿子没成长到那份上,做父亲的自然会多帮帮他,可是等儿子成长到能威胁到自己的地步,这个父亲就又会忍不住反过来打压他。
李瑁一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么多年的扮纯孝不就是为了最后撕破伪装的一刻嘛!
所以李瑁一点都不慌,玄宗愿意一直“父慈子孝”下去,他自然会陪着演下去,若是玄宗变了心意,他也得强逼着玄宗做个“好父亲”。
倒是难为不知情的武皇后瞎担心了好一段时间,就怕玄宗和李瑁为着一个女人父子失和,平白让旁人得了好处去。
那么,到底杨玉环是怎么想的,她又会怎么做呢?此时在玄宗特意命人建的太真馆里,一身青衣素发,却始终难掩其风韵的杨玉环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晚更也是更,大家对人家温柔点,千万不要打脸!!
☆、女人戏
玄宗对杨玉环,说是掏心掏肺都差不多,为了这个小自己近三十五岁的女子,玄宗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硬生生将杨玉环的身边转变成太真法师,又为杨玉环在宫中大肆建造宫殿,就为了筑一个两人的爱巢。
可是杨玉环呢,坦白说,对于当朝天子如此体贴爱护的行为,她心里不是不得意,对玄宗也不是不喜爱。可是他们之间差了三十四岁,玄宗的年纪完全可以当杨玉环的爷爷了,对着这样一位老人,杨玉环要把那个爱字说出口,她还真有些为难。
历史上能有被后人熟知的李杨之恋,除了玄宗本身和杨玉环都精通音律这个原因以外,还不是因为那时的李瑁太过懦弱孩子气,少了份男子气概,杨玉环根本看不上他这个前夫。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寿王成了瑞王,现在的李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再加上杨玉环一开始遇见李瑁,就把一颗心交出去了,所以不管玄宗怎么努力,终归杨玉环心里还是有李瑁这个人的。
杨玉环思来想去,总觉得李瑁不可能对她一点意思都没有,她总还幻想着两人之间是有什么误会,才错过了彼此,所以现在的杨玉环根本不是因爱生恨,而是心心念念想着怎么和李瑁“再续前缘”。
(李瑁:大姐,你不要乱说话好不啦,我和你有什么前缘啊,认识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求放过~)
为了能再见李瑁一面,杨玉环出其意料地没有在玄宗面前诋毁李瑁,而是努力怂恿玄宗将李瑁的册封典礼办的越隆重越好,最好是把地点定在宫里。
“娘娘,淑妃娘娘在外边求见。”彼时李瑁册封典礼大办的消息才传出来,江淑妃就来找武皇后了。
“请淑妃进来吧。”武皇后此时正一筹莫展,杨玉环若是敢离间玄宗和瑁儿的感情,她便是豁出这条命,都要除了这个祸水,可是杨玉环居然帮着瑁儿,这让武皇后拿不准要怎么对待杨玉环。
江淑妃一进去,就朝着武皇后恭恭敬敬行了一个礼,等武皇后叫起赐座,江淑妃才开口说明来意:“臣妾这次来叨扰皇后娘娘,是为了求娘娘一件事,请娘娘准许臣妾出宫静养,让臣妾去洛阳行宫了却余生吧!”
武皇后闻言大吃一惊,说:“江妹妹怎么说这种话,难道你就这么轻易地向那人低头了?本宫认识得那个梅仙可不是这般不战而逃之人。”
江淑妃苦笑道:“臣妾知道娘娘是为了臣妾好,可是此次臣妾是真的心灰意冷了,还请娘娘准许臣妾的请求,臣妾走后,也希望娘娘看在臣妾的份上,能善待怀仙公主,公主自来亲近瑞王殿下,臣妾思来想去,这宫里也唯有娘娘能真心照料公主了。”
要说起来这宫里谁最讨厌杨玉环,武皇后排第一,江淑妃就一定排第二。在杨玉环进宫之前,江淑妃一直是最受宠的妃子,霸占了玄宗的心多年。可是杨玉环一来,就抢走了原本落在江淑妃身上的恩宠,两个人站在情敌的立场上,彼此自然不会有好感。
要只是这样,江淑妃可能还不会有这么讨厌杨玉环,毕竟江采萍是一个有风度的女人。
可是这两人简直就是天生的对头,江采萍身段清秀,长相秀美,走的是才女谪仙风,崇尚高雅的文学艺术。偏偏杨玉环身段圆润,以妩媚著称,善音律,能翩舞,按江采萍的话说,就是怎么俗媚怎么来。
两个人基本配置这么囧异,也难怪她们会针锋相对,现在宫里盛传两人已经交恶到互相称呼对方为“梅精”、“肥婢”的地步。
偏偏玄宗现在对杨玉环还在兴头上,自然多照顾杨玉环一点,在江、杨两人的争吵中一次次的偏袒杨玉环,江采萍这个为情所生的女子自然会为此失落,甚至绝望。
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一幕请辞的场景。可是武皇后不能答应江采萍的请求啊!在后宫里唯一一个能和杨玉环抗衡的,恐怕就是江淑妃了,武皇后怎么可能会愿意放她走。
武皇后很清楚,在多年的相伴之后,自己在玄宗心里的身份已经褪色成端庄贤淑的妻子了,两人早就不复年轻时候的恩爱了,这一次武皇后在杨玉环的事上顶撞玄宗,恐怕玄宗已经对她心生不满了,这时候要是江淑妃也走了,说不定杨玉环就要一人独大了,而这是武皇后最不愿意看见的情景。
“妹妹可不能胡闹,你也不想想,怀仙公主现在才几岁啊,你舍得公主小小年纪就离了生母吗?你要是真走了,本宫自然会好好教导怀仙。可是你知道本宫事忙,光每日的宫务就够本宫折腾的了,再加上现在有那个人惹是生非,本宫自己都不能保证有多少精力放在怀仙身上。这样,你还是要走吗?”
武皇后强打起精神来劝慰江淑妃,而门外,却有咸宜公主携着瑞王妃崔玉媖一同前来。
“母后这就说错了,要我说啊,江庶母妃想去行宫散散心,也是无可厚非的事,这宫里现在真是够乱的,江庶母妃出去避一避也好,您要是不放心怀仙妹妹,咸宜可以去向父皇求道旨意,将妹妹接到我府上住几日,这样可好?想来父皇现在忙着那些乱七不糟的事,不会有功夫管这些的。”
咸宜和崔玉媖明显在外边就听到了江淑妃自请离宫的话,崔玉媖作为媳妇不好开口,所以咸宜率先说话了。
“这我可不依姐姐,我们王爷最近才让人搜罗来一些美玉,有自己动手给怀仙公主雕了好几块玉件呢,我看怀仙妹妹应该到咱们府上住几日才是。”崔玉媖嘴巧,自然而然地接上了咸宜的话,成功将江淑妃的愁意冲淡了些。
武皇后看见自己的宝贝女儿,心情可好了许多,说道:“就你们两嘴贫,咸宜你都挺着五个月的肚子了,还是这般不安分,撺掇着你弟妹一起进宫,还有本事在这儿调笑你庶母妃啦~”武皇后嘴上是这么说,可是手上却早就指挥宫女拿来最柔软的坐垫,给咸宜弄了个舒服的座位。
咸宜自从肚子越来越大,脚就开始有点肿,所以轻易都不愿意出门,现在不辞幸苦进了宫,必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更何况玉媖也来了,武皇后瞬间就知道是瑁儿不好在这么敏感的时候进宫,所以让她们两进来传话来了。
果然,等崔玉媖亲自扶着咸宜在位置上坐下,便听崔玉媖说:“这儿坐着的,都不是外人,江庶母妃的为人我们也都清楚,最是个和善不过的了,今日儿媳便讲个自己的笑话给大家听,母后你可得看着她们,不准她们笑儿媳呢~”
崔玉媖一边说一边在咸宜旁边坐下,然后说:“原是这么回事,儿媳前些日子得了一套新首饰,其做工花案之精美,实为我平生所仅见。自从得了这首饰,儿媳便天天都戴着它,竟是将以往戴的其他物件通通抛置了脑后。可笑我家王爷过了数日才告诉儿媳,那套新首饰竟然只是包金的铜首饰,这点被王爷道破之后,儿媳再回头看看那些被我锁在柜中的金钗玉簪,才知道什么叫美呢!哎呀,现在说起来,儿媳都要羞红脸了~”
崔玉媖说的是自己,实则是在劝解江淑妃,那个杨玉环只不过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玩样儿,等到她的西洋镜被戳穿了,玄宗自会明白江淑妃的好。
之后只听崔玉媖话锋一转,又说:“要不是王爷对儿媳说,咳咳‘你贵为我瑞王的正妃,即便今日无华服着身,缺金簪墜发,也照样手握生杀大权,稳坐高位,盖因为你靠的从不是那些虚无的恩情贤名,不过是一只破簪子,有什么好怕的。’不然啊,儿媳恐怕都没脸出来见人了。”
这些话,又说的是李瑁自信和玄宗硬碰硬也不会落于下风,让武皇后等人能放宽点心,不用为杨玉环的事担心。
武皇后和江淑妃自来都对李瑁的能耐深信不疑,所以崔玉媖的话就好似定心丸一般,让这两位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安下了心。
至于咸宜公主?她已从驸马周元杰的嘴里得知自己的弟弟有多大的本事,所以现在并没有因为崔玉媖的话感到震惊,反而心里想着要怎么收拾收拾自己的好弟弟,外加自己的好丈夫,让他们知道瞒了自己这么久,是要付出代价的,哼!
江淑妃得知了这些重要的讯息,自然也不再多说什么,她知道瑞王妃会在自己面前说这些,是把她当成自己人看,但她也得知情知趣些,所以便找借口说不放心怀仙公主,退出了德福宫,把空间让给武皇后母女三人。
“母后,你说江淑妃可信吗?”咸宜公主眯着眼,看着江淑妃远去的背影问武皇后。
“说她没有自己的小心思,本宫也不信,可她要的是你父皇的宠爱,你母后现在也不争这些,便是让给她也没什么,而且这个女人做了你父皇的宠妃这么多年,也没见她恃宠而骄过。比起那个杨玉环,本宫宁愿信她。更何况现在她有和杨玉环不对付,本宫不怕她将今日得知的事说出去,反倒是现在卖她一个好,可以让她更加忠心,何乐而不为呢~”
“倒是,”武皇后看着崔玉媖说:“倒是玉媖,你得说说瑁儿到底是什么安排,总也要让本宫心里有个底才行。”
作者有话要说: 啦啦,先发一章女人戏,今天我拼了,非得给大家码出个二更来!!
(主要是我自己都不忍心停在这里,让大家猜疑,呜呜呜呜~)
☆、李瑁,很闲
其实李瑁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他知道凭着自己刷了十多年的好感度,玄宗不会一下子就厌弃自己。可是自从杨玉环进了宫之后,李瑁忽然意识到玄宗对自己的好感,恐怕已经到了最高值,等到自己慢慢露出手下的能量来,玄宗必定会心生忌惮,恐怕以往所谓的“父慈子孝”都不会出现了。
李瑁不想落得和李瑛一样的下场,当年玄宗立李瑛为太子的时候,不也是真心看好这个儿子的嘛!可是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会将彼此之间的情分一刀一刀地削掉。与其等到父子之间再不可挽回,不如趁现在一鼓作气,把自己想要的抓在手里。
李瑁虽然自己不喜欢杨玉环,可是他也不能昧着良心说杨玉环的魅力不够,尤其是了解过历史上的杨家人仗着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嚣张到什么地步,还有什么安禄山啦,史思明啦。。。。。。深感时间来不及的李瑁更加觉得,应该趁玄宗还没有彻底昏头之前,将这些变数都掐死在摇篮里。
所以,他要自己的太子册封典礼,变成自己的登基典礼!
定下目标之后,李瑁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玄宗的龙虎万骑。之前的龙虎万骑队长因为李瑛谋反的事已经被撸下来了,但是李瑁没能趁机换上自己的人,因为有了李瑛的事之后,玄宗派高力士亲自选取忠心之人,坐上了队长的位置。
可是高力士这个人吧,这么多年深受玄宗宠爱,早就被圣宠惯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他选的人,第一要够忠心,不但要忠心于玄宗,还要忠心于他高力士,这第二嘛,得和他高力士有利益联系,最好是互帮互助的那种。
这样一来,新选上来的龙虎万骑队长看着还像那么一回事,实则就是个大草包,恐怕连最基本的排兵布阵,都说不出几种方法来,要不是有高力士帮衬着,恐怕早就被换掉了。其实这也是高力士想要达到的效果,只有能力不足,需要他帮衬的人,才可以永久的被他控制在手里。要知道,在后期,高力士干脆自己顶了这个队长的职务,以一个太监的身份,成了有实权的大将军。(此前高力士空有大将军的名号,却没有实权。)
而李瑁就是看准了高力士的这些小九九,这些年你以为李瑁就看得惯这个以权谋私的老太监嘛,人家那是惯着他。你看现在的龙虎万骑,里边不是高力士选的无能之辈,就是李瑁有心安插在里边的钉子,从这一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