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五代当军阀-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哒哒——,哒哒——。”沉重的马蹄声,一声声踏在梁军的心头,寒光闪烁的军刀,从山下向上望去,耀人眼目。

第277章 大败

“必胜,必胜……”晋军呼喝着,风驰电掣一般从山上扑了下来。

后梁军被山上的骑兵,如此居高临下的猛烈冲击和气势所压,纷纷后退以避锋芒。沙陀的骑兵本来就比梁朝军兵善于骑射,趁势猛冲猛杀,梁军溃退,山上的晋军趁势掩杀,梁军大败。

元城令吴琼、贵乡令胡装,各率一万多平民百姓在山下拉着柴,弄得灰尘弥漫,如同有千军万马一般,并且击鼓呼喊助威。后梁军士卒溃退中,前面的向后跑,后面的向前冲,因此混乱不堪。拥挤在一起的梁军,因为缺乏调度,因此自相踩踏,山上到处都堆着后梁军丢弃的兵甲,后梁军被打死的人几乎达三万。

这一战,两军损失的士卒各有三分之二,都不能重新振奋起来。

晋王李存勖回到军营,听说周德威父子都已战死,痛哭失声道:“丧失如此猛将将领,皆我之罪也,若非我罔顾忠言,焉有今日之失,可怜他父子二人,皆断送我手中耳。”

李存勖把周德威的另外一个儿子,中军兵马使周光辅,升任为岚州刺史,并且厚葬周德威父子。

李嗣源和李从珂失去联系,李嗣源看到晋军被挫败,也不知道晋王去了哪里,有人道:“晋王民经向北渡过了黄河。”

于是李嗣源也踏着冰向北渡过黄河,准备到相州去寻找李存勖。当时李从珂跟着晋王夺下了土山。晚上战斗中也大有功劳,晋王进攻滑州,予以攻克。李嗣源听到晋军胜利的消息,又到滑州来见晋王,晋王很不高兴,道:“你以为我死了吗?过了黄河准备去哪里?”

李嗣源叩头谢罪。晋王认为李从珂战斗有功,但只赐给他一大杯酒来罚他喝。从此以后晋王对待李嗣源冷淡了一些。

德胜渡,王彦章败散地士卒有走到大梁的。他们道:“晋军取得胜利,将要来到这里。”

不一会儿,晋国的散兵也有先到大梁询问住处的,大梁人误认为晋军已到,于是京城大惊。后梁帝赶快驱赶京城的人登上城的高处,又打算逃到洛阳,只因已是夜晚才作罢。后梁军被击败的散卒回到大梁地不到千人。被打伤逃散的人各自都回到了家乡,一个月以后才整顿成军。

晋王任命李存进,代周德威为内外蕃汉马步总管,晋王回到魏州以后,派李嗣昭到幽州暂时管理军府事。

后梁将贺瑰攻打滑州,从四面八方一起推进,用竹片作索将十余艘战船连在一起,蒙上牛皮。并像城墙一样做了一些短墙和支架等,横摆在黄河上,以断绝晋军地援兵,使他们不能渡河。晋王亲自率兵前往援救,在黄河北岸摆开阵势,但不能前进。

晋王在军营门口堆满了金钱丝帛。招募能够击破战船的人,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好。晋王的随身护卫将领李建及道:“贺瑰率领他的全部军队到来,希望在此一举攻克我们,如果我军不渡过黄河,正好让他们得志。如今事情紧急,我李建及请求和他们决一死战。”

李存勖大喜道:“真猛将也,速去破敌,回来必有厚赏。”

李建及选拔了敢死效节亲兵三百人,穿上铠甲,拿上刀斧。他领着勇士们乘船出发。快接近战船的时候。像雨一样密集的利箭向他们射来,李建及让拿刀斧的人冲上战船。砍断竹索,又用木筏装上柴草,浇上油点燃,从上游顺水放下。随后又用大地战船载满士卒,一边击鼓,一边大声呼叫,向后梁军发起进攻。

“毕啵啵……,毕啵啵……”顿时间河中火焰冲天。

后梁军战船的竹笮被割断,便都随流漂了下去,士卒被烧死淹死的将近一半。

“弟兄们,杀啊,梁军不行了,冲……”震天的喊杀声中,晋军趁机渡过了黄河。

贺瑰见大势已去,急忙突围逃跑,混乱之中,被敌军乱箭射中,晋军在后面追赶,一直追到快接近濮州,才返回去。贺退扎在行台村。

贺瑰躺在床上,鲜血浸透被褥,因为逃跑中,没有能够及时处理伤口,而且他身中数箭,有一箭深入前胸。

“咳咳……,咳咳……,哇……”

贺瑰吐出一口鲜血:“呼哧——,呼哧——!”沉重的呼吸声,如同拉风箱一般,只是进的气少,吐的气多。利箭虽然没有射到他的心脏,但是射进了肺部,他不时地咳出鲜血,血红的泡沫,不停的从他口中流出。

“呃……”贺瑰双眼翻白,一口气没有上来,停止了呼吸。

贺瑰去世后,梁帝朱友贞任命开封尹王瓒,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王瓒率领五万士卒从黎阳渡过黄河,乘其不备而袭击惠州、魏州,一直到了顿丘,遇到晋军才退回来。

王瓒管理军队非常严格,令行禁止,他占据了在晋军上游十八里处的杨村,在黄河两岸修筑营垒,从洛阳运来竹木制造浮桥,从滑州接连不断地运来粮食,准备和晋军交战。

晋军蕃汉马步副总管、振武节度使李存进也在准备制造浮桥,有人道:“制造浮桥需要竹索、铁牛、石头,这些东西我们都没有,怎么能成功?”

李存进不听这些人的话,他用苇绳拴住大的战船,再拴在土山上地大树上,仅用了一个多月就修成了浮桥,人们都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晋王又王瓒在黄河南岸交战,王瓒先取得胜利,俘获了晋将石君立等。但是最后在晋军的强大攻势下,王瓒的军队被晋军打败,王瓒乘小船渡过黄河,跑回北城坚守。这次战败,有一万多士卒逃跑或被杀。

后梁帝听说石君立非常勇敢,打算让他做自己的将领,把他关在监狱里,给他丰厚的待遇,并派人去劝诱他。石君立道:“我是晋军的败将,如果在梁国被起用,虽竭诚效死,有谁能相信我呢?”

后梁帝还是很爱惜他,把俘获的其他晋将全部杀掉,只留下了石君立。晋王乘胜前进,直逼东都,后梁帝把王瓒召回,任命天平节度使戴思远,代理北面招讨使,驻扎在黄河抵御晋军。

此时,李昇趁李存勖和梁朝交兵之计,从德州出兵,以勤王之名,进驻齐州,并且和梁朝东部各州将领交往频繁。

刘鄩之死,让李昇深为叹息:“这个傻……”,他还是咽下了最后一个字。

在他看来,谢彦章等人之死,朱友贞简直就是把自己的保安给撤掉,而赐死刘鄩,就和打开自己家的大门,随便别人进来拿东西差不多了。

花见羞得知刘鄩,被梁帝朱友贞用一杯鸩酒赐死以后,她一语不发,全身缟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在供奉刘鄩灵牌地屋中静坐,念经超度刘鄩地英灵。李昇知道刘鄩死讯,给刘鄩立了牌位,供花见羞拜祭。

轻轻的走进屋中,这里极其简单,一张桌案上孤零零地摆着刘鄩的灵牌,灵牌之前的香炉之中,三缕袅袅的香烟,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一个全身缟素的窈窕女子,静静的盘膝坐在旁边的地上,手中拿着念珠,轻淡飘渺的念经声,如同天上的仙音一般,若有若无。

点燃了三支香,躬身拜了三拜,插在香炉之中:“将军百计之将,国之栋梁,一生转战南北,忠心耿耿。只因主上昏庸愚昧,自毁长城,致使将军含恨而去!梁朝已经是风中之烛,不日将军可见梁帝灭亡,此恨可消。此去,愿将军英灵,早登极乐,超脱三界,无需再受人间之苦。某必照顾将军家人,不令其受战乱之祸也,望将军英灵,保佑天下早日平静……”

李昇的话,一句一句,进入花见羞的耳中,她默默的看着这个年青人。刘鄩去世后,李昇给刘鄩设了灵堂,请了僧道,大设道场,为刘鄩做足了七日七夜的法事,超度亡灵。而后又专门设立了这个供奉牌位的地方,给自己在这里追思。

花见羞心中的感动,还有以前和李昇同辔共骑,以及多日来在李昇身边出谋划策,耳鬓厮磨,让她已经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李昇。

李昇和心腹商议了以后的发展步骤,花见羞也参加其中,每次参加后,她就回到供奉刘鄩牌位的屋子里,李昇经常过去拜祭,看望她,但是都逗留片刻就离开。

李昇借口棣州骚扰幽燕之名,夺取了棣州,并且占据了淄州和杨刘等梁朝东部大片土地。并且借勤王的名义,在梁朝的东部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河中节度使,冀王朱友谦,和忠武节度使程全晖素有龌龊,见梁朝战乱纷起,趁机兵袭取同州,逐程全晖离开。程全晖投奔大梁,朱友谦让自己的儿子,朱令德为忠武留后,表求节钺,梁帝大怒,不许。但是朱友贞此刻哪里有能力去管这种事情,李存勖已经兵近东都了。

朱友贞因为畏惧朱友谦心怀不满,深恐他投奔李存勖,封朱友谦兼忠武节度使。朱友谦大为不满,自思梁朝已经无可救药,向晋王请求到符节和斧钺,归降于晋王,于是晋王直接发出亲笔手令,任命朱令德为忠武节度使。

第278章 大乱已至

朱友谦派前礼部尚书苏循到行台,苏循到了魏州,进入牙城,看到官府就拱手弯腰行礼,这叫做拜殿。见了晋王他一边哭,一边三拜九叩道:“臣下觐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二天,苏循又献给晋王三十支大笔,叫做“画日笔”。晋王十分高兴,马上就恢复苏循的原职,任命他为河东节度副使。

李存勖见时机已到,命先行部队押运粮草,准备进攻东都。

张处瑾派出一千多士卒到城外。夺取晋军的粮食,李嗣昭在军营设下伏兵,阻击迎粮的士卒,差不多把梁军全都杀或捕获。剩下五人隐藏在墙垒的废墟间,李嗣昭骑着马围着用箭射他们。镇州的士卒也射箭还周,击中了李嗣昭的脑部,李嗣昭箭袋子里的箭用完了,从脑袋上拔下那根箭来继续射杀镇州人,一箭就射一个。

这时太阳正好落山,李嗣昭回到了军营里,他头上被射伤的地方流血不止,当天晚上李嗣昭阵亡。

晋王闻之,数日不进饮食。

李存进驻扎河中,当天过了黄河。后梁军平时很轻视河中兵,每次战斗都要穷追不舍。李存进挑选了二百名精兵,其中又搀杂了一些河中兵,一直逼近梁军军营。梁军一千骑兵出去追逐,发现晋军已经来到,十分吃惊,从此以后,梁军不敢轻易出动,晋军驻扎在朝邑。

河中事奉后梁时间已经很长。将士们都是脚踩两只船。各路军队都集中在河中,粮草价格昂贵无比。

朱友谦的儿子们劝说朱友谦道:“我们本来是梁朝臣子,一时失措,归附晋王。如今梁朝大军前来,望父亲诚心归服后梁,以此让后梁军撤兵,保河中平安。”

朱友谦道:“从前晋王亲自率兵解救我地危急。手持火把连夜作战。现在正和后梁军相持,晋王又命令将帅披星戴月赶来援救。还给我们物资粮食,我们怎么能辜负他呢?何况汝等见识短浅,不见梁朝疆土已失近半,晋王陈兵,离东都指日可待乎!”

赵王王熔依仗世代镇守成德,颇得赵地人心,生活富裕。地位显贵,容仪温文,悠然自得。他治理的府第园池,在当时是最好的。他经常游玩,不问政事,一切政事都依靠僚佐来处理。

当初,刘仁恭派牙将张文礼随他的儿子刘守文去镇守沧州,刘守文到幽州去看望父亲。张文礼随后占据了沧州城发动叛乱,沧州人讨伐他,他逃到了镇州。张文礼喜欢吹大话,自称会打仗,赵王王熔认为他很奇特,于是收为养子。并改名为德明,把全部的军事委托给他。

王熔晚年好事佛及求仙,专讲佛经,受符,广斋醮,合炼仙丹,盛饰馆宇于西山,每往游之,登山临水,数月方归。将佐士卒陪从者常不下万人。往来供顿,军民皆苦之。

此时。王熔从西山回返,住在鹘营庄,石希蒙劝王熔再到别的地方去玩。李弘规对王熔道:“晋王在黄河两岸和梁军血战,栉风沐雨,亲自冒着箭石率兵前进。而大王专门把供给军队用的物质挪用于一些不急地事情,况且时下正处在困难时期,人心难测,大王如果长期离开府第,远出游玩,万一有奸人叛变,关起关门,把我们隔在外面,该怎么办呢?”

赵王准备回去,石希蒙又偷偷地和赵王说:“李弘规胡乱猜想,口出不逊之言来威胁大王,专门对外夸示自己,以提高自己的威福。”

于是赵王又留了下来,李弘规于是让内牙都将苏汉衡率领亲军穿甲持刀,到帐篷前面对赵王说:“士卒们离家在外已经很长时间了,都希望跟从大王回去。”

李弘规因此也劝赵王道:“石希蒙劝大王没完没了地游玩,而且还听说他准备谋害大王,请把他杀掉来向大家认错。”

赵王不听,于是卫队士卒大声喧哗起来,杀了石希蒙,拿着他地头到赵王面前诉说。赵王十分生气也很害怕,于是赶快回到了府第。当天晚上赵王就派他的长子副大使王昭祚和王德明率兵包围了李弘规和李蔼的住宅,把他的全家全部杀掉,受牵连的有几十家。又将苏汉衡杀掉,拘捕了他的党羽,彻底追究他们反叛的情况,赵王地亲信部队感到十分惊恐。

蜀主、吴主屡以书劝晋王称帝,晋王以书示僚左曰:“昔王太师亦尝遗先王书,劝以唐室已亡,宜自帝一方。先王语余云:‘昔天子幸石门,吾发兵诛贼臣,当是之时,威振天下,吾若挟天子据关中,自作九锡禅文,谁能禁我!顾吾家世忠孝,立功帝室,誓死不为耳。汝他日当务以复唐社稷为心,慎勿效此曹所为!’言犹在耳,此议非所敢闻也。”说完李存勖大哭。

晋王的左右将佐以及藩镇官吏们,不断地劝李存勖称帝,于是李存勖让有关部门购买玉石制作传国宝物。以前黄巢攻破长安的时候,魏州僧人传真的师父得到过传国之宝,珍藏了四十年,这时,传真以为是一块普通的玉石,就准备把它卖掉。

有人认出这块宝玉来,对传真说:“这是传国之宝。”

于是传真就到魏州行台献上宝玉,晋王的左右将佐们都举怀祝贺道:“此乃天意让大王君临天下,不可违也!愿大王早日登位,名正言顺,封赐功臣,安黎民,社稷之福也!”

张承业在晋阳听说这件事后,到魏州劝晋王道:“大王世世代代效忠唐朝王室,解救了唐朝的不少患难,所以老奴我三十多年来为大王收集财赋,招兵买马,誓死消灭叛逆之人,恢复唐朝的宗庙社稷。现在黄河以北刚刚安定下来,朱氏还存在,大王就急急忙忙登帝位,和你当初奋力作战地意思大不一样,这样天下的人心怎么能不离散呢?大王何不先灭掉朱氏,报了各位先王的深仇,然后寻到唐王室的后人拥立为帝,向南夺取吴国,向西夺取蜀国,横扫天下,合为一家,到那时候,即使高祖、太宗起死回生,又有谁敢位于你的上面呢?谦让的时间越长,所得到地就越牢固。老奴我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因为接受了先王的大恩,愿为大王创建万年大业的基础。”

晋王道:“此非我意,只是众大臣的意见,我亦无可奈何。”

张承业知道阻止不了,痛哭道:“诸侯们浴血奋战,本来是为了恢复唐朝大业,现在大王自己取得帝位,欺骗了老奴我啊。”马上把自己的封地交还给晋王,一病不起。

赵王王熔把李弘规、李蔼杀掉后,让他的儿子王昭祚掌管政权。王昭祚性情骄傲,刚愎自用,掌握大权以后,把从前依附李弘规的人们都全家斩杀。

李弘规部队的五百士卒打算逃跑,他们聚集在一起一边哭一边小声私语,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正好这时赵王赏赐部队,赵王恨太保王德明的亲军杀死石希蒙,便没有分给他们,于是大家深感恐惧,王德明平素就怀有异心,现在利用他们心里恐惧道:“赵王命令我把你们这些人全部坑杀,我觉得你们没有罪,岂能杀死,想服从赵王地命令但又不忍心杀你们,不杀你们我又得罪了赵王,怎么办呢?”

大家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于是听从王德明地蛊惑。

是夜,赵王的亲军中有人住在潭城地西门,他们在一起喝酒,相与谋划。喝得高兴的时候,有人道:“我们很明白王太保的意思,今晚上就能让大家富贵了。”

众人一起响应,翻过城墙进入城内,此时赵王正在烧香,接受道主天尊授符,众人杀死王熔,焚烧了赵王的住宅。军校张友顺率领士卒来到王德明的住地,请他作留后官,王德明恢复了自己的姓名张文礼,把王氏的家族全部杀掉,只留下赵王的女儿,玉宁郡主,托身于李昇。

张文礼因为尽灭赵王,怕玉宁郡主蛊惑李昇加害自己,而李昇因为他反覆无常,谄媚无能,而又经常吹牛,大言不惭,并未重用于他。张文礼因此疑心,暗中写信给晋王劝晋王称帝,请求晋王授予他符节和斧钺。

李昇早已暗中派人时刻监视,知道此事以后,暗中派人毒杀了张文礼,把赵王之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昇注视着玉宁郡主道:“宁儿,让我们重温过去吧,以后我不会再让你受苦了”

赵王之女,就是宁儿,此刻孤单的她,楚楚动人被李昇拥在怀中:“我,以前……”

灼热的嘴唇堵住了宁儿的话语,良久,宁儿娇躯无力,慵懒的靠在李昇的怀中:“宁儿,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那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后我不会让你离开我。”

又一个热吻,覆盖了宁儿的嘴唇,李昇把宁儿抱起来,向床上走去,这一天,他等待了很久。

“夫君,我会帮助你治理赵地……”宁儿没有说完,口中忍不住轻轻的呻吟……

李昇因此尽得赵王之地,声势愈发浩大。

此时,梁朝纷乱不已,陈州刺史,惠王朱友能反叛,率军直趋大梁城。后梁帝下诏书命令陕州留后霍彦威、宣义节度使王彦章、控鹤指挥使张汉杰率兵讨伐朱友能。

晋王李存勖,野心勃勃,同意了藩镇官吏们的请求,准备称帝,访求唐韩旧臣,打算准备朝廷百官。

第279章 国破山河在

李嗣昭有遗言道:“把泽州、潞州的兵全部交给节度判官任圜,让他率领诸军继续攻打镇州。”任圜发布的命令和以前完全一样,镇州人不知道李嗣昭被射死。

晋王任命天雄马步都指挥、振武节度使李存进为北面招讨使。命令李嗣昭的儿子们护送李嗣昭的灵柩回晋阳。

晋王派遣他的同母弟弟李存渥,骑马急速追上李继能,并给他讲明要护丧到晋阳。李继能的兄弟们看到晋王独自宠爱李继能,都非常嫉妒,见李存渥对他们不理不睬,都感到忿怒,想杀掉李存渥,李存渥见势不妙,急忙逃回。

李嗣昭有七个儿子:李继俦、李继韬、李继达、李继忠、李继能、李继袭、李继远。李继俦是泽州刺史,应当接替父亲的爵位,但是他平素比较软弱,因此李存勖不喜欢他,没有把爵位给他。

李继韬凶暴狡猾,把李断俦囚禁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假装让士卒们劫持自己请为留后,李继韬再公开谦让一番,然后把这件事报告晋王。晋王因为战争正在高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改昭义军为安义,任命李继韬为留后。

阎宝战败后感到悲愤,背上长了个毒疮,病重而死。

河东监军使张承业在李存勖意欲称帝之后,心情郁闷,病重去世,曹太夫人到张承业的府第,为他服丧,和他的儿子、侄儿们服地丧礼一样。晋王听到张承业死的消息后。数日不食,命令河东留守判官何瓒代管河东军府事。

晋王下令设置百官,在河东、魏州、等地判官中选拔前朝的士族,想任命为宰相。河东节度判官卢质名列榜首,卢质坚决辞让,请求让义武节度判官豆卢革、河东观察判官卢程来充任。于是晋王马上召见豆卢革和卢程,并拜他们为行台左右承相。任命卢质为礼部尚书。

晋王见东都指日可破,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在魏州牙城的南面修筑祭祀用的坛宇,登上祭坛,祭告上帝,随即登皇帝宝位,国号为大唐,实行大赦,改年号。尊其母晋国太夫人曹氏为皇太后。尊其父的正妻秦国夫人刘氏为皇太妃。任命豆卢革为门下侍郎,卢程为中书侍郎,两人都为同章平事,任命郭崇韬、张居翰为枢密使,卢质、冯道为翰林学士,张宪为工部侍郎、租庸使,又任命义武节度掌书记李德休为御史中丞。

李存勖登基以后,进兵东都。李振知道后梁王室已经很危险了,于是把绳子装在靴子里进宫内求见后梁主:“先帝夺取天下的时候,不认为我李振没有才能,无论什么谋划都让我参与。现在敌人地势力更加强大,而陛下不听或忽视我的话,我已经没有什么用了。不如死去。”

李振把绳子从靴子里取出来就要上吊自缢。后梁主赶快劝阻,并问他有什么话想说。李振道:“现在地事情十分紧急,不用王彦章为大将,不能挽救梁王室的危亡。”

朱友贞于是启用王彦章,他问王彦章破敌之期,王彦章道:“三日。”

左右大臣都哑然失笑,脸上全部是不以为然之色。

王彦章率兵出发,用了两天时间,飞速到达滑州,王彦章大办宴会。并秘密派人在杨村准备舟船。晚上。命令六百名士卒都拿着大斧,船上载着冶炼的工匠。准备了吹火用的皮囊和炭,顺流而下。这时宴会还没有结束,王彦章表面上是出去换衣服,实际上他率领数千精兵沿着黄河南岸直奔德用。

这时天下着小雨,朱守殷没有一点防备,王彦章命船上的士兵将城门的锁用火烧断,用大斧把浮桥砍断。王彦章率兵迅速向南城发起进攻,浮桥被砍断,德胜南城被攻破,此时正好是接受命令以后的第三天。朱守殷用小船载着士卒渡过黄河来援救,但已来不及了,王彦章趁势又向潘张、麻家口、景店诸寨发起进攻,都攻了下来,王彦章地声势大振。

李存勖派骑将李绍荣直抵后梁营,抓获后梁军的哨兵,后梁军更加恐惧,李绍荣又用火点着木筏,焚烧了后梁军连在一起的战船。王彦章知道后,撤去了滑州的包围,逃到杨村去坚守。后唐军追击后梁军,后梁军先后紧急攻打后唐的几座城,士卒们遭受到箭石的射击,在河水中淹死、中暑而死的将近上万人,丢弃的物资、粮食、铠甲、武器、军锅、幕帐等,常常以千计。等到滑州解除包围时,城中已经三天无食。

王彦章十分憎恨赵岩、张汉杰干扰国政,对其亲信道:“等我成功返回,将杀掉全部奸臣,以此来答谢天下百姓。”

赵岩、张汉杰闻言私下商议道:“我们宁愿被沙陀族杀死,也不能被王彦章所杀。”

他们相互协力合作,准备搞倒王彦章。段凝平素就很嫉妒王彦章地才能,因而献媚依附赵、张,在军中和王彦章作对,千万百计败坏损伤王彦章的声誉,经常偷偷地监视王彦章的过失,报告梁主。每次送来捷报,赵、张都把功劳说成是段凝的,因此王彦章竟没有建立功业。

王彦章回到杨村后,朱友贞相信了谗言,又怕他取得成功难以控制,于是把他调回大梁,让他率兵和董璋一起攻打泽州朱友贞派遣段凝在黄河上监督大军作战,李振多次请求罢免他,朱友贞道:“段凝没有过错。”

李振道:“等到他有了过错时,国家就危险了。”

段凝用厚礼贿赂赵岩、张汉杰,请求出任招讨使。李振据理力争,但是赵、张作主,竟用段凝代替了王彦章北面招讨使的职务,老将们很愤怒,士卒们也不服气。

天下兵马副元帅张宗对朱友贞道:“我做天下兵马副元帅,虽然已老,但足以为陛下抵御北方侵略者。段凝是个晚辈。他地功名不能服人,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恐怕要给国家带来深深地忧患。”后梁主并不听从。

李嗣源为前锋部队,一战就打败了后梁军,一直追到中都,包围了中都城。城中没有防备,王彦章率领几十个骑兵逃跑,龙武大将军李绍奇单人独马追击他王彦章负重伤,战马跌倒。李绍奇抓获了王彦章,同时抓获军都监张汉杰、剌史李知节、副将赵廷隐、刘嗣彬等二百多人,斩杀了好几千人。

李存勖对王彦章道:“你名为善战将领,为什么不坚守兖州?中都没有修筑防御工事,怎么能保卫住?”

王彦章:“天命已去,没有什么好说的。”

李存勖很珍惜王彦章的才能,打算起用他,赐药让他治疗伤口。王彦章道:“我本平民。承蒙梁国的恩爱,把我提拔成上将,与皇帝交战了十五年。今天兵败力穷,死是预料之中的事,纵使皇帝可怜我让我活着,我拿什么面目去见天下的人呢?哪里有早晨还是梁国地将领。晚上就变成唐朝的大臣地道理!”

李存勖道“原来我所忧患的只有王彦章,今天他已被抓获,这是天意要消灭梁国。段凝目前还在黄河边上,是进是退,应该向哪个方向去才好呢?”

众人道:“传说梁国没有什么防备,但不知道是虚是实。现在东方各镇地兵力都集中到段凝地军队里,所剩下的全是空城,用陛下地天威去攻打,没有攻不下的。如果先扩大我们占据地地方,东面靠近海边。然后趁机行动。可以万无一失。”

康延孝则坚决请求急速攻取东都,李嗣源道:“兵贵神速。现在王彦章已被抓获。段凝一定还不知道,即使有人跑去告诉他,段凝是信是疑也需要三天时间来决定。假使他知道了我军所向,就会发兵援救。如果我们从直路去,有决口的黄河阻挡,需要从白马以南渡过黄河,几万军队,船只难以很快地办到。从这里去东都最近,前面也没有高山险要的地方,把部队排成方阵,所向无阻,这样昼夜兼程,过两个晚上就能到达。段凝还没离开黄河边,朱友贞就会被我们抓获。请求陛下率领大军慢慢推进,我愿率领一千骑兵作为前锋。”

李存勖随即命令进军东都。

李嗣源率领前锋部队快速直奔东都,李存勖问王彦章:“我们此行能取得胜利吗?”

王彦章回答:“段凝率领有精锐部队六万人,虽然主将没有才能,但也不会马上投降,几乎很难击败他们。”李存勖知道他最终也不会被利用,于是把他杀掉。

王彦章的败卒有先跑回大梁的,告诉后梁主,王彦章已被抓获,后唐军长驱直入,即将到来。后梁主聚集全家哭泣道:“世运已经完了。”

朱友贞召集大臣们问他们有什么办法,大臣们都回答不上来。

朱友贞登上大梁城建国楼,当面选择亲信,丰厚地赏赐他们,让他们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又送给他们一份用蜡封的诏书,让他们催促段凝的军队,刚刚告别,这些人就都逃跑躲藏起来了。

有人请求到段凝地军队那里。皇甫麟说:“段凝本来就不是将才,他的官位是因为他妹妹才晋升的,现在正值危难之际,希望他面对情势灵活机动地取得胜利,立下扭转败局的功劳是很难的。况且段凝听到王彦章已被击败,他的胆子已被吓破,怎么知道他能够在最后时刻为陛下尽忠尽节呢?”

赵岩道:“事态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