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行大唐-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潼谷关,王重荣这个时候兵临城下,无论真假,完全就是一副进攻京师的姿态。不得不说,王重荣走了一步绝好的棋,让形势突然间变得风云莫测起来。
191围魏救赵
华州并不是什么坚城,王重荣这次出兵三万有余,拿下华州城并不难。
现在唯一指望的只有潼谷关,陈墨明白了王重荣的作战意图。华州和潼谷关是韩建的老巢,不容有失,进入静难军节度使境内的韩建想不回兵都不可能。这无形中降低了左睿的实力,如果王重荣真的拿下潼谷关,直接西下的话就可以直驱京师,这完全重复了去年的作战,京师将出现危机状况。
左睿在京师的留守部队实力不是特别弱,就是有些混杂,王重荣无疑有胜机。孟淑妃还在京师,刚刚收复的京师难道重新放弃?静难军节度使的地盘舍得放弃?两线作战好像也不现实,无论是哪种选择,左睿将非常艰难。而回师无疑是一种最佳选择,也是王重荣与李克用希望看到的结果和目标。
“厉害!”
围魏救赵!陈墨佩服的五体投地,王重荣果然经验丰富,而且非常狡诈,不愧是摆了田令孜一道的人物。
也曾经想到过这种情况,可陈墨也没有想到什么最好的应对方法,两线作战毕竟吃力,他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但事实摆在面前,王重荣是一个老油条,他能够把权势滔天的田令孜赶下高高的点将台绝非偶然,这就是一个对战争有自己理解的老牌滚刀肉,自己本身就具备在历史舞台呼风唤雨的能力,可以说非常难缠。
陈墨不希望左睿回师,这关系到巨大的利益,现在是他发愁的时候了。
“来人,把我的书信送到大将军和韩刺史那里,越快越好。”
身边没有人可以帮陈墨参谋,这种人才不是他能够拥有的,陈墨必须自己解决,而方案已经在信中。
给左睿、韩建,还有京师的信件送出去,陈墨立刻安排邠州的事情,随后起身离开了邠州。
刚刚在邠州没几天,陈墨立刻回头,在到达永寿县之后,他带领的队伍直奔东北方向的泾阳县。
也就在陈墨动身后的第二天,身在京师的忠武将军鲍全友留下一部分军队,随后带兵一万出京师也直奔潼谷关。
京师本来就比较空虚,鲍全友带走一万人让京师的力量变得更加薄弱,可陈墨没有办法,这就是他的做出的决定。坚守“畿内首险”潼谷关,让韩建回师,左睿继续留在静难军节度使境内清扫敌人。陈墨相信自己和鲍全友率领的军队能够守住潼谷关,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也相信季节的力量。
这是最寒冷的季节,只要守住潼谷关,王重荣的军队就必须露宿在野外,这将对防守一方非常有利。
泾阳县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就像一个被包起来的白菜心,这个原来被称为雍州的地方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当陈墨出现泾阳县的时候,潼谷关传来消息,王重荣手下大将彭伯卿已经率兵到了潼谷关前。
连夜赶路不现实,第二天一早,陈墨带领手下三千余人再一次启程。
道路比邠州境内好走的多,陈墨的行军速度极快,因为人人有马。
午时,三千余骑兵出现在渭水和黄河的交接处,这里就是潼谷关城的北门。
冰面非常宽,眼前的黄河就像一个巨大的长长镜面反射着特有的光芒,让人感觉有些刺目,也有一种特有的壮美。这时,陈墨手下一名斥候接过陈墨递过来的文书,随后跑向潼谷关城的城门处。
潼谷关的守将名叫董显,这位董将军早已接到陈墨提前送来的消息,得知援兵到来,验看过文书,潼谷关的北门立刻打开。
左睿和韩建是同盟,董显立刻打开城门的原因很简单。加上华州撤回的军队,潼谷关的军队也只有一万军队,这一万人还是以辅兵为主。韩建的出兵很实在,他把手下能战的士兵带出去了大半,也致使华州和潼谷关的力量显得有些薄弱。
董显知道能够从关内来的部队不会是敌人,加上陈墨到来的时间符合来援部队的通报时间,董显毫不犹豫就打开了城门。
来到潼谷关的北门前,陈墨没有看到董显,迎接他的是潼关防御副使廖子华,这是一位五十余岁的老文官,级别不高,更没有什么实权。
“请陈书记快快入城,敌军已经在进攻,董将军正在城头奋战,请陈书记赶紧相助!”
原来敌军已经在进攻,怪不得董显没有来迎接。陈墨也不敢耽搁,立刻带着人火速进城。
潼谷关是一个长椭圆形的关城,东西很长,南北相对狭窄。潼谷关不小,但陈墨没有听到喊杀声,估计现在双方应该是正在休息。
当陈墨带领自己的手下入关,进入关城的东侧,立刻验证了他的判断。
由于历代修缮和战争的原因,潼谷关的城墙很高,城墙顺着山势蜿蜒,由于正北的冰面湿滑,加上位置非常低,敌军的攻击点只有东侧。
陈墨的到来让董显迎下了城墙,董显没见过陈墨,但绝对听说过这位名声鹊起的人物。寒暄几句,董显立刻带领陈墨踏上了潼谷关东侧的城墙。
潼关地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完全符合“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的比喻。
在一线天一样的小道来到潼谷关前的作战空间很小,但这个小代表的不是现在,而是冰封之前。因为冰面填上土就可以成为落脚之地,尽管位置比较低,可总比在一个异常狭小的区域作战强的多。
由于拥有盐池和大量冶铁作坊,王重荣很富足,这也让他手下士兵的装备很齐全。士兵的甲胄、武器以及攻城装备可以说是现在唐军中最好的一支军队之一,作战力绝不能小视。
三万余人的场面很吓人,而据董显介绍,王重荣军上午的进攻并没拼尽全力,但仍旧给潼谷关带来了很大威胁。而第三次的进攻甚至有人攻到了城头之上,经过一次殊死搏杀才把敌人重新赶下了城头。
装备不能完全代表战斗力,可拥有好的装备就是优势,何况彭伯卿带领的军队在人数上也占据优势。一个上午的进攻,除了第一次的进攻属于试探性,其余两次进攻让潼谷关的守军体会到了敌军装备精良的厉害之处。敌军没有拿下潼谷关,威胁实实在在,现在是情况让潼谷关内的将士、城内家眷、百姓倍感揪心。
坚决的防守,王重荣是一个残暴的人,正是这种名声让潼谷关城内的人不敢存在丝毫妥协的幻想。也使得战斗力不强的潼谷关守军上下一心,仍旧有着强大的奋战动力。
192缺陷
天险有它的很大优势,但也有局限,尤其是冬季,冰封让城外的冰面成为了一个短板。
除了占据东城城门前有限的平坦地面,彭伯卿带领的军队还占据了北侧的大片冰面。潼谷关东门的南侧就是险谷,这个山谷也称禁谷,之所以称禁谷是因为这个山谷的谷南有十二座连城,所谓十二座连城其实是十二个建在绝崖上的关口,想要拿下来简直是不可能。因此,潼谷关东门之南连绵起伏的这一区域根本没有人会去进攻,除非他想让自己的军队故意去送死。
“我们需要守住这个下午,一切将迎刃而解。”
陈墨观察着城外的情况,也在和董显进行交流。城外的敌军士兵呈几个方队井然有序,那些攻城器械也摆设的井然有序,有些人好像还在对攻城器械进行修缮,这些士兵的组织性说明了王重荣的确很强,他的军队很有作战力。
“陈书记的意思是,京师的援军就要到了?有多少军队?”董显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如果再有援军到来,敌军想要攻破潼谷关将非常艰难,起码在韩建回师之前还有守住的可能。
“一万军队,这一万军队由鲍全友鲍老将军率领,只要在老将军到来之前守住潼谷关,我们就不会再有任何担心,因为鲍老将军经验最丰富,他的守城将无可匹敌。”
“上午我们损失了近千人,伤者无数,敌军很强。估计损失是我们的一倍还要多。敌军的云梯很厉害,还蒙着顶棚。对我们的威胁很大。”
董显一边介绍情况一边紧皱眉头,不是他不相信陈墨的话。而是在担心陈墨带来的人太少,这个下午怎么度过。由于厚重和具有掩护性,云梯属于这个时代最强的攻城器械,破坏起来很难,因此
“董将军负责对付敌军的攻城,我负责解决云梯怎么样?”董显都能够守住,加上自己的人,陈墨相信这个下午能够度过。
“陈书记,云梯的威胁最大。王重荣的军队攻城能力极强,这云梯只能采用火攻,陈书记手下好像没有太多的弓手,那些云梯虽然笨重,但也不好破坏。”
在董显的意识中,破坏云梯的方法只有一个——采用火箭进行攻击。
云梯和移动方便的勾梯不同,云梯的构造很厚很结实,这种攻击需要一定的时间。除了火攻,董显认为没有其他方法可想。所以陈墨的说法他无法认同。
“董将军放心,虽然不能够保证把所有云梯破坏,但我可以保证将云梯的威胁将降低到最低,这样我们就可以让这个下午安全的度过。”陈墨信心十足。因为他有办法,而且绝对会让董显重新认识到这次战争的不同之处。
将信将疑,董显不认为陈墨这样名声响亮的人会胡乱做出决定和说一些空话。他一定是有什么办法。因此,董显迟疑了一下。随后直接问道:“陈书记定是有好的办法,不知。。。”
“敌军攻城的时候董将军就会知道。我会有办法扼制敌人的云梯,今天下午是我们一个共同奋战的下午。”
陈墨不喜欢剧透,因为提前剧透不足以显示那种震撼力。陈墨喜欢让别人意识到自己的强大,更喜欢留下悬念。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潼谷关风很大,也很冷。午时无疑是最佳的进攻时间,就在陈墨的手下刚刚吃了些东西补充了体力之后,潼谷关外的敌军开始有所行动。
有经验的将领进行攻城战总会有一种张弛有度的节奏,彭伯卿无疑也是一个这样的人。关城外的士兵不急不躁的准备了一段时间,排盾手首先出动,随后弓手、长枪手等按照相应的顺序开始向城前挺进。
参与了不少次战斗,这还是陈墨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攻城战。
每一个时代的战争都有迹可循,陈墨在城头看到了投石机,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炮。
其实这种投石机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不带轮子的巨大木架。木架上方有一个结实的横杆,这个横杆带有可以转动的轴,横杆上还固定着一个长杆,这个长杆叫“梢”。梢”起到杠杆作用。只有一根木杆的称为“单梢”,设多根木杆的叫“多梢”,梢越多,可以抛射的石弹就越重、越远。据董显介绍,这种梢最多可达十三梢,梢所选用的木料需要经过特殊加工,使之既坚固又富有弹性。
梢的一端系有“皮窝”,内装石弹,另一端系炮索。根据抛石机的大小不同,配有不同数量炮索,每根炮索由一到两名士兵拉拽。抛掷石弹时,由一人瞄准定放,拉索人同时猛拽炮索,当炮梢系索一端猛落的同时,另一端的皮窝迅速甩起。这样石弹就会借惯性猛地抛出,最远可达两三百步以上。
落后的无以复加,这就是陈墨给唐代这种远程武器的定义。这种武器可更改的空间很大,比如完全可以改成配重式,那样就省力得多,无论射程、威力和准确性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样,投石机就不会再叫做投石机,应该改名叫做抛石机了。
这些想法不错,陈墨认为很有用,让左睿使用配重式抛石机进行攻坚战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另外,陈墨认为自己的手雷也可以进行一下改良,能够抛出去的爆炸性武器绝对能够冠绝这个时代,完全可以替代火炮的作用。
王重荣的手下很规矩,一切做的不急不慌,有板有眼。
排盾手最先在距离城墙百步远的地方停下来,在他们后面是弓手和步兵,然后是投石机,再然后是缓缓向前移动的云梯。
这就是最常规的攻城战,潼谷关的守军之所以艰难,董显认为自己守不住并不是因为人数,最主要的还是差在装备上。城头的投石机数量很有限,士兵的武器、盔甲都有差距,这些都可以明显看得出。
威胁最大的不仅是投石机的数量和型号,最重要的还是云梯的威胁,因为云梯可以伸到城头。
鼓声是战斗的序幕,当城外的战鼓声响起,城头的战鼓也响了起来。两军的战鼓声顷刻震耳欲聋,攻城士兵的呐喊声也在第一时间响了起来。
排盾手冲了上来,他们身后的弓手在到达一定距离后立刻开始自己的战斗。
这是第一种压制方法,当然,城头的守军也不示弱,一阵阵箭雨让人看到眼花缭乱。
敌军的投石机这时候也推了上来,王重荣军的投石机明显比潼谷关上的投石机要大上不少,数量也更多,这也说明了他的财力。
此时的陈墨已经把自己手下士兵分配了了出去,这些士兵以团为单位,他们的工作不是开弓放箭,也不是持刀和敌军在城头肉搏,不用陈墨操心。
这些士兵等于是陈墨的牙兵,装备精良的超过了所有士兵,最重要的是,这些士兵带有很多手雷。
田六和王成两人一直都很重视士兵的训练,也重视装备。这次跟随陈墨来潼谷关的是田六,为了宫内的安全,王成留在了京师。
作为能力不凡的牙兵首领,田六的指挥用不到陈墨担心,他只要看着就行。
双方的弓箭压制战进行了很久,伤亡很有限。不久,攻城方的投石机终于安装完毕。
第一个石弹飘飘悠悠的飞向了城头,陈墨眼睁睁看着它落在城垛外,这颗石弹的速度慢的让陈墨摇了摇头。他明白了,投石机果然就是投石机,它的主要作用还是骚扰和攻击固定目标,这玩意要不是有相当数量,或者使用超大的型号,根本不会造成太大杀伤,也不怪左睿从来没给陈墨提起过这种武器。
陈墨想起来了,好像在后面的某一个朝代,那个善于使用抛石机攻城的野蛮民族征服华夏大地使用这种武器攻城,他们经常要把城填平才能够攻下来,而且使用的数量多的让人感觉不现实。
一切都明白了,无投石机还是抛石机,这玩意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有他的作用,根本不值得陈墨大力推广。按照陈墨拥有的能力,攻下一座坚城,最省力的办法还是爆破,或者。。。陈墨可以让田夏开始进行某种超时代武器的试验。
在陈墨憧憬未来的同时,城头的投石机开始还击了。
投石机的最重要作用是击中固定目标,其中就包括双方的重要攻城武器投石机,另外也包括云梯。至于城头的士兵,只要注意一些,其实很容易就能躲过这种武器的攻击。当然,排成整齐队列的攻城士兵很吃亏,他们要掩护身后的弓手,而集中在一起的弓手和排盾手无疑是很好的目标。
石弹落在人群中总会有杀伤,尽管很稀落,可以有它的作用。至于落在正缓缓前进的云梯上,好像用处不大,石弹总会被轻松弹出去,质量很过关的云梯毫发无损。潼谷关城头的投石机的型号太小,石弹落在笨重而巨大的云梯上只能起到恐吓作用。因此,小型投石机不具备摧毁云梯的功能,也对射程相对较远的对方投石机无可奈何,这也是潼谷关防守的很大缺陷。
ps:上架了,有着太多感谢!无论怎么样,淡然在努力,争取讲一个好故事给大家,以上。
193危险的大家伙
依照这样的形势,即使潼谷关的守军再顽强,只要没有援军到来,早晚也是失败的结局。
陈墨平静的观察着城外的情况,整个状况就像董显之前说的一样,王重荣的军队很有一套攻城手段,进攻井然有序,而且士兵们很勇敢。死伤在战争中难免,尤其是惨烈的攻城战,总是会有大量死伤,这种情况下拼的其实就是意志力,王重荣的军队意志力不错。
不错,算是一个合格的对手。
到处都是箭支在横飞,其中还夹杂着弩箭和不断高高落下的石弹,偶尔还会有弩箭突然降临。潼谷关城头也有弩,只是同样很有限,最激烈的对抗还是弓箭的对射,然后就应该是对付对方的云梯了。
为了躲避危险,陈墨依在了城垛之后,展青举着一个大排盾挡在他前面:“大郎撤下去吧,很危险。”
摇摇头,陈墨要看到云梯被摧毁的瞬间,因为他需要和潼谷关上的将士们享受那个瞬间。
一颗石弹落在身后,由于集中精力在对城外放箭,这颗石弹击中了一名弓手的肩膀,这名士兵惨叫一声倒在了城头。
陈墨猫着身过去,展青知道他无法阻止,赶紧和几名士兵用排盾挡住陈墨。陈墨向前,把那名仍旧在惨叫的士兵拉到自己身边:“没关系,我是大唐最好的医生,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完全是在喊叫,战场的噪音大的谁也听不清到对方的说话声,这么士兵隐隐听到了陈墨的话。他顺从的被陈墨拉到近前。
士兵的肩膀血肉模糊,石弹只有几斤重。但也不是**可以直接承受。这名士兵穿的是皮甲,肩膀的披护根本对石弹没有什么抵抗力。也致使士兵受到很大伤害。
肩膀塌了下去,除了做手术,陈墨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够让这名士兵不留下残疾。关节手术对陈墨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很可惜,陈墨没有时间给这名士兵进行手术,只能等待机会,现在,需要的是进行简单处理。
给士兵裹好伤口,陈墨突然发现自己回归了老本行。这是远距离的战斗,城头有太多的士兵受伤,死去的人暂时没几个。这就是城市攻坚战的最初特点,伤者往往是死者的数十倍,甚至百倍,谁也无法预料自己在什么时候会受伤。
陈墨忙了起来,作为护卫的展青和牙兵更忙,也更紧张,他要绝对保证陈墨的人身安全。城头上箭雨如林。还不时的出现弩箭和石弹的攻击,让展青和另几名牙兵要时时刻刻注意观察。
战鼓声和呐喊声响彻天空。
敌军的云梯靠近了,护城河不是障碍,城墙才是。
为了防止误伤自己的云梯。城外石弹的进攻弱了下来,只是对云梯的间隙之处进行攻击。但弓箭的射击突然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密度,密密麻麻几乎阻挡住视线。用箭雨来形容此刻的感受再贴切不过。
王重荣的军队作战很有自己的一套,密集弓箭压制的同时。最先攻城的是勾梯队。这些炮灰的攻击属于牵制性,主要目的是分散城头的攻击和防守力度。当然,他们也不介意攻上城头,因此这也是一次疯狂的进攻。
甲胄的防护力很重要,士兵的勇敢很重要,城下密密麻麻的人头在不停涌动。没有一刻勇敢的心,面对这种情况,站在城头恐怕瞬间就会崩溃。这就是真实的战场,一个注定要血肉横飞的残酷城堡攻坚战。
随着勾梯搭上城墙,进攻者迅速攀梯而上。城头的滚木和砖石纷纷落下,不久后,一些士兵用上了专门的木叉。木叉很长,面前面是丫形,这种武器就是专门对付勾梯的一种特殊武器,持叉的士兵平尽全力向前,很多勾梯会被推翻。
战争的残酷在这一刻得到最真实的体现。
攻城者损失惨重的不忍直视;被滚木礌石击中就是完全的悲剧,丧失战斗力的后果很可怕,那种伤害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刻骨的记忆;被弓箭射到的人还有机会,军士的甲胄做够抵挡一般性的攻击。当然,被弓箭近距离射中面部和颈部的后果也相当严重,他们将在以后承受巨大的痛苦。
这就是意志力的消耗战,城头的防守者也不轻松,城下射上来的箭雨和零星的弩箭、石弹成为了最难以防范的魔鬼。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多多少少受到箭支的攻击,加上零星的石弹和弩箭造成的伤害,让城头的防守者也在不断减少。
王重荣的士兵人数占据很大优势,整个战线铺的很开,这也让潼谷关的防守有些吃力。而随着云梯的靠近,一次更加激惨烈的城头争夺战就要来临。
陈墨已经顾不过来了,伤者多的让他一筹莫展。
潼谷关本来就刚刚经历过一次战火,受到荼毒的这座要塞中没有几个医生,上午战斗产生的伤员救治的本来就不理想。现在,随着战斗的愈加激烈,更是雪上加霜。
陈墨不再继续自己的救治,因为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
田六派人来告诉陈墨,他要行动了。
云梯和攻城车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攻城武器,攻城车又名冲车,依靠其中的攻城槌的速度和动能来撞开、撞破城门或毁坏城墙。但它自身对于其他的步兵而言没有攻击力,需要士兵保护,否则遭遇到敌方的步兵袭击就会损失惨重。对于潼谷关这样的坚城,攻城车显然没有作用,所以王重荣的军队并没有带来攻城车。
云梯和攻城车有类似的地方,它的作用主要用于攀越城墙。一般的云梯都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这种攻城利器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还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攻城车总体结构就像一个尖顶木屋形,异常坚固,下面装有四轮或六轮;外蒙牛皮或羊皮,甚至有用金属板加强的,以防备守军的矢石破坏。为了防止火攻,还常常浇上泥浆。
由于作战距离的原因,王重荣带来的云梯也不多。几个云梯几乎同时被推到了城墙下,它们就像是一个个斜放的巨大楼梯,这种云梯共分为上下两个结构,上面的梯子直起来就能够伸到城墙之上。云梯的支点依靠的是本身巨大的木质构造,加上云梯下面可以藏身很多士兵,加上各种防护措施,这简直就是一个个巨大的怪兽。
“动手吧!”
陈墨不再耽搁,敌人的云梯就要启动了,他可不想和敌人陷入城头的危险作战中,需要干掉这些危险的大家伙再说。
194霹雳弹
一颗手雷是解决不了眼前这个庞然大物的,陈墨当然有办法。
两人凑在一起耳语一阵,在田六的指挥下,士兵们纷纷把几个手雷串在一起,随后用一个个麻布兜装好。避开一个云梯的攻击点,陈墨缩在了城垛的后方,出于谨慎,他的面前立了好几个排盾。
“陈书记,小罐子里面是什么?是火油吧?这法子行吗?”董显就在不远处,他看到陈墨立刻跑过来,看到陈墨手下士兵的举动,董显好像明白了什么:“就是用火油也要烧很久,陈书记,这个方法行不通,太慢了!”
云梯的体积异常庞大,就是有火油也要烧很久,董显的说法很正确,但。。。陈墨真的不需要使用火油,他很自信:“董将军放心吧,我的方法很快,而且会快的无以伦比,你会看到的!”
董显一脸忐忑的神情,可这位陈书记名声在外,他无法反驳。何况这潼谷关名义上已经是左睿的地盘,韩建只是现在还在暂领华州刺史而已。作为左睿的掌书记,陈墨还不至于忽悠人,忽悠人没这样的,自己的地盘好像用不着来那些虚的。
指挥手下人作战不是陈墨的强项,他的强项在于提出创意和指出作战方向,今天,田六才是陈墨创意的执行者。
在排盾手的掩护下,陈墨的士兵们准备完毕。
董显和他的手下们瞪大眼睛,面对城下的庞然大物,这有用吗?除了这些士兵拿出的打火装置有些新颖。这些铁疙瘩能装多少火油?烧掉庞大的云梯还不知要用多长时间,搞不好敌军攻上城头这些铁疙瘩也不会起到作用。
云梯的动作很慢很慢。一个云梯往往需要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才能够推得动,而把云梯的最顶端的部分竖起来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城头的不允许,他们针对性的攻击会非常猛烈。
城上的人拼尽全力压制下面的进攻者,而城外的进攻者同样是拼命压制城头的防守。箭支遮天蔽日,鼓声、呐喊声、武器的交鸣声、惨叫声构成了整个战场的场景,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倒下,这完全就是一个人间地狱。
城外的进攻者还在忙碌,不能让云梯搭上城头,这就是田六的任务。
士兵们很谨慎,点点火星燃起。和众人预料的一样,一个个麻布兜立刻被扔向了云梯。
云梯距离城墙很近,麻布兜很轻松的被扔到云梯上,或者,落在云梯近前。
陈墨立刻缩下了头,不但是他,所有来自于左睿军中的士兵都矮下了身,他们趴在或者躲在了城垛的后方。
不是陈墨和他的手下人不想提醒潼谷关的守军,而是战场的声音太大了。即使提醒也不会有太大效果。不会有什么效果,当然,陈墨也知道,这种攻击产生的碎片不会对城墙上的自己人造成致命性的伤害。这已经足够。
战鼓声是战场的主旋律之一,源于先天的优势,战鼓总是会占据声音的主导地位。
一声巨响超越了回荡在长空和山间的战鼓声。这一声巨响只是前奏,因为随后的巨响和效果颠覆了整个战场。
第一声巨响就在陈墨和董显的面前。震耳欲聋声带来的效果陈墨没看到,董显看到了。这个麻布兜是扔在了云梯前。随着剧烈的爆炸,这架沉重的庞然大物摇晃了一下,随后向一侧稍稍发生了倾斜。
更大更多的爆炸声顷刻而至,霹雳样的巨响超越了时空,超越了董显的认知。
无数人的震惊,目瞪口呆中,碎木横飞,周围很多攻城的士兵被这些碎物击中。随后一个个沉重的声音传出,城头都感觉到了微微的震颤。无一例外,城外的庞大云梯垮掉了,成为了一堆堆坍塌的碎木。
“我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武器!!!”
震惊归震惊,耳中仍旧什么也听不到的董显可比愣住的人们反应快得多,他蹲下身,凑到了陈墨近前。
“霹雳弹!这是霹雳弹,知道厉害了吧?”陈墨依旧缩在城垛后面,耳中还在鸣叫,他听到了董显的感慨,手雷运用的不错,名气很贴切,也很形象,一个新的叫法再次出现了。
知道还用问你?董显终于明白当初陈墨为什么信心满满了,这种叫做霹雳弹的武器太可怕了,竟然能够把庞大的云梯炸塌,简直不可想象。
霹雳弹是什么董显不太了解,可知道它的威力就够了,他立刻追问:“陈书记带了多少霹雳弹,如果够多,我们多扔一些。。。。。。”
董显想的太多了,自己达不到他的要求,陈墨轻轻摇了摇头:“没那么多,若是再来几架云梯还够用。若是面对这么大面积的进攻,霹雳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努力,坚持就是胜利,援军就要到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守城现在充满了希望,即使没有太多的霹雳弹,能够遏制住敌军的云梯同样是以一个巨大的胜利,何况还有那种爆炸带来的强大震撼。
震撼之后的效果显露出来,城外的鼓声转变了节奏,王重荣的军队停止了进攻。
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