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郎妙计(郁桢)-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氏笑说:“我心里有数,妹妹放心吧。”又留下了个丫鬟给妙音使唤。
  等霍氏走后,妙音便想等霍氏回来就该立马回去。见霍氏没什么病痛,自己也放心了许多。想想还是在家不大出门的好。
  霍氏去了半晌,正在妙音等待不耐烦时,才听见帘拢响动,妙音回头去看,见霍氏走了进来,安慰着妙音说:“孙妹妹放心,那个嬷嬷已经回去了。”
  茶已喝了两盏,妙音早已想回去,便起身说:“霍姐姐,我该回去了。”
  霍氏拉着妙音说:“和你说吧,才孙家的人来请我明日去赴宴,我也答应了。孙妹妹预备怎样呢?”
  “孙家的人已经都来京了么?”妙音不大出门,也没让老赵刻意去打听那边的消息,以为自己能淡然处之,没想到真正来临时,却依旧有些激动。
  霍氏见妙音问,心想孙家住着的琉璃街和商家的宅子不是只隔了两个街口,难道一点风声也没听过么,因此忙道:“原来孙妹妹还不知他们一家已经来京的事,既然如此的话,妹妹还是不出面的好。”
  妙音攒眉道:“也好,我正是这么想的。”
  见妙音铁了心要走,便命了一顶小轿送妙音回去。妙音临走前,霍氏与妙音语重心长的说:“妹子,你也叫我一声姐姐。我这里有几句话妹妹或许不爱听,但是为了你好,我也不得不说。你和孙家的那些牵扯,我也大致知道些,可毕竟是骨肉亲情,更没有不是的爹娘,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既然他们已经来到了京城,又和你们那里住得近,依我看,不如找个合适的时机,大家坐下来好好的谈谈。”
  妙音听后不语,她没法抹下脸,凑上去和孙家的人亲近。孙家的齐夫人,还有那个孙鸣,孙老爷,妙音都是不想见的。
  霍氏见她面有难色,又语重心长的和妙音道:“知道孙妹妹为难又尴尬,不如我从中帮你周旋好不好?也不会让你受半点的委屈。”
  妙音连忙摇头:“不,霍姐姐,你要是真心认我这个妹子,就别再让我为难。虽然我没想一辈子躲着孙家的人,可目前你要让我以何种的面貌去相见呢。霍姐姐也不用替我做什么。我还得求霍姐姐在齐夫人那里,千万别带出我半点话来。”
  霍氏见妙音如此,也只好作罢。
  妙音坐在小轿中,轿子走得很平稳。她紧紧的攥着一方手绢,心想如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加上大事就要到来了,商羿又不是身边,为了不让他操心,能避的地方只能避着了,尽量低调行事。
  一路的忐忑,轿子突然停了下来。妙音不知何故,撩了帘子要问。只见紫苏上前说:“轿夫脚扭了,暂歇歇。不要紧。”
  妙音见离家已经不算远了,便要下轿来走路:“既然不方便,我们一道步行回去吧。给你们添麻烦了。”
  于是妙音便与紫苏俩步行回家,趁此也可以逛逛街,舒散下心情。
  紫苏平时出门也较少,好不容易上次街,倒像只出笼的鸟儿,左看看右看看,一路叽叽喳喳的兴致颇高。
  妙音却拉着她说:“我们还是快些回去吧,要逛街,你拉了紫菀来与你一起逛。”
  “哦。”紫苏小声的回答了一句。
  正要走到琉璃街一带,妙音拉了紫苏迅速的离开,生怕遇见孙家的什么人。
  “那是什么大户人家的轿子吧,真是气派呢。”紫苏连声称赞。
  妙音向紫苏手指的方向看去,那顶大轿正向这边行来。妙音猜想附近一带要说有名望的人家,不就是刚搬来的孙家么。看那副执事里面坐的不是孙鸣就是齐夫人。都是妙音不想见到的人,连忙拉了紫苏慌乱的离开。


☆、第一百一十章迷惘

    知道孙家已经搬往了琉璃街,妙音更是不大出门。
  吴妈和半夏一道上街买了东西回来,和赵家娘子叽叽咕咕的说着:“哟,也不知琉璃街那边住着什么人家,今天路过的时候见好些顶大轿,一色的仆妇小厮个个都穿一样颜色的衣裳,还真是气派呀。如今那家就占了半边街,还听说要在鼓楼一带盘几家店面来,莫非是什么有钱的商人老爷?”
  紫菀走了进来,一面给吴妈使眼色,一面和她道:“吴妈小声点,当心姑娘听见了又不高兴。”
  吴妈系了围裙,洗了手,准备下厨做饭,就着在围裙上擦了手,讪笑道:“我刚来不久,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该说也还不大明白。还得你们多提醒,要不是得罪了姑娘还不知是怎么一回事。”
  赵家娘子道:“诶,吴妈担心这个做什么。我们姑娘是个很和气的人,不会因为这个和吴妈计较的。”
  吴妈道:“可是呢。最近姑娘也不大出门了,莫非是因为琉璃街的事么?”
  紫菀将茶壶里添满了水,上在小炉子上赶着吹水。一面和吴妈闲聊:“可不是呢。爷回来就好了。”
  赵家娘子却关心起吴妈来:“我这里月子也坐完了,七斤平时有半夏和丹丹帮我带着,不过就是喂点奶,也能做点家务事。吴妈准备在这里长期做下去,还是再去别处呢?”
  吴妈有些难以启齿,只尴尬的笑了笑:“我又不好自己开口说要走,看姑娘的意思吧。要是能长期帮工,有地方管吃饭,管住,再合适不过。”
  紫菀忙道:“我们都舍不得吴妈走,都说吴妈做的饭菜好吃,想来姑娘也舍不得。一会儿我在姑娘跟前给吴妈说情去。”
  吴妈连忙在三道谢。又直问紫菀想吃什么好吃的,紫菀兴奋的想了好一阵子,最后说:“这两日嘴馋,就想吃个川芎芽炒牛肉。”
  吴妈一听咋舌道:“紫菀姑娘这嘴比姑娘还难伺候,可让我上哪里去给您找川芎配牛肉呢。当真是要为难死人。”
  紫菀听见无法做,便笑道:“好了,我不过说来玩玩。有一次和姑娘一道去王府里做客。王府里有这么一道菜,当时觉得特别好吃,一直忘不了那个味道。”
  赵家娘子慢悠悠的说道:“川芎不是药么。怎么又舀去炒牛肉呢?能吃吗?”
  紫菀笑说:“味道有些像芹菜,可比芹菜好吃。有啥不能吃的,姑娘说这是药膳,吃了对身子好。”
  紫菀眉飞色舞的说着,却见妙音一头走了进来,皱了皱眉:“叫了你给我找东西,半天也不见人影。原来是躲在这里清闲了。”
  紫菀这才记起早些时候妙音吩咐的事,连忙道:“对不住,我给忘了。马上就去给姑娘找。”
  吴妈赶着切菜弄饭,赵家娘子忙说要帮忙,吴妈阻拦道:“大姐,还是我来吧。”
  赵家娘子有些讪讪的,心想莫不成自己还成了个吃闲饭的,要是吴妈在这里长做,自己又能做点什么,以前这些不都是一人兜揽的么。到头来却成了讨人嫌了。
  就在魏王称病三月没有上朝以后,辽西一带出现了叛乱。虽然这些年来边疆各地一直不大太平,不过作为登基不过半年的新君而言,还是有些手足无措,连日连夜的召集大臣来商议,自然而然的朝中就出现了两派,一派说要打,以孙鸣为代表,还主动请缨上前线去。一派自然是不主张作战,毕竟新朝未稳,又处理了一批人员,加上还有振南方的灾。实在有些劳民伤财。
  皇帝思虑了许久,甚至还跑去问了太后和皇后的意思。可两个妇人又有什么见解。新君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一心想要做出点成绩给天下的子民看看。因此也渐渐的偏向了要打的这一面。只是谁挂帅的事成了关键。虽然孙鸣主动请缨,以前也练过一两年的兵,可本身并没多少的作战经验,皇帝有些不大放心。后来柯镜站了出来要主动挂帅。
  皇帝更加犹豫了,柯镜是自己的岳丈,皇后的生父。皇帝见岳丈挺身而出,正想给岳丈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因此便允准了。
  六月初三这一日,柯镜挂帅与孙鸣一道北征。初一那天皇帝与众大臣祭过先坛,朝中相交又前来送别,孙家的宅院里很是热闹。虽然是在国丧期间,不过带兵出征毕竟是件光彩的大事,因此也欢欣鼓舞。
  妙音知道这事后,脸上淡淡的,心里只祈祷商羿快点回来。
  屈指一算,已是一年有余,商羿一直在临淄那边,期间妙音遣了柴安去看望了两次,送了些东西,期间也通了几回信件。妙音没想到这一别竟然隔得如此久远。她一人冷冷清清的过了年,静静的欣赏了院子里绽放的桃花。
  柯镜与孙鸣的大军还在辽西镇压叛乱,时有战报传来,竟是些捷报,可攻打不大的地方,竟然一直没有舀下。
  眼见着倪夫人的五十大笀来临了,虽然柯镜在战场上,可柯家也要大肆的庆祝一回。虽然商羿和这个养母不怎么和睦,不过总归有过一点恩情。妙音也虑到了,让老赵去置办了几样贺礼,并让赵家娘子和紫苏两人将礼送了去。妙音自己并不露脸。
  可到了正日子这一日,柯家派了两个婆子来接妙音到柯家去坐坐。妙音推辞不了,只好换了新裁的衣裳,带了紫菀上柯家去。
  坐在雇来的马车里,紫菀兴致盎然的与妙音道:“姑娘听说没,说是柯家办得可真隆重,将上次封爵时没敢伸张的权势,全部都摆出来了,据说要唱五日的大戏。听说是皇后娘娘御赏的,还是宫中的那个班子,这京中稍微有些名望的也都赶去凑热闹了。”
  妙音却并没听进去,而是自个儿盘算着,魏王妃的病基本痊愈了,也用不着自己悉心照料。反正在这里住得也不自在,不如找了空闲去临淄找商羿去,省得自己白白的蘀他担心这么久。
  “姑娘,你说今天是不是有能看见好多稀奇的东西,稀奇的景儿呢?”紫菀晃了晃妙音的胳膊,妙音敷衍道:“知道你最喜欢热闹了,所以才带了你出来。我最主要是去见柯二小姐的,可没那工夫陪你闲逛,你自己玩去吧。”
  紫菀乐得自在,忙笑道:“多谢姑娘给我自由。”
  好不容易到了侯府,自有专门来引导的丫鬟小厮。妙音跟着一行人,到了倪夫人的院子,与众人一道向倪夫人拜了笀。倪夫人今日穿上了自己的侯夫人的穿戴,一身的气派。脸上早已经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菊花,抵不住深深浅浅的褶子。
  妙音只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倪夫人自然没有那个工夫来招呼妙音。甚至已经认不出妙音来,妙音便直接往柯兰的晚葭阁而去。
  罗妈妈出来迎接妙音,含笑道:“我们小姐知道孙姑娘要来,早已经在房里等着孙姑娘。”
  妙音笑说着:“耽搁了些时间,不过好在赶上了。二小姐可还好?”
  罗妈妈微微的摇摇头,小声向妙音抱怨着:“小姐的脾气越来越不好了,像是今天这样大好的日子,我们小姐也只是一早到太太跟前行了礼,和往常一样,也没多座,便就回来了。”
  妙音细细斟酌着,一会儿还是得说话当心些,别让柯兰更加不高兴。
  等妙音走到柯兰的屋子里,却闻见了十分熟悉的檀香。柯兰则是一身的家常衣裳,跪坐在驼色的蒲团上,手执一串念珠,跟前的案上摆放着一尊玉佛,正在虔诚的诵着佛号。此番情形让妙音大感意外。
  “二小姐!”妙音唤了一句。
  柯兰也不抬头看妙音吗,等待数完了念珠,又向佛像拜了几拜,这才起身来,欠身对妙音说:“孙妹妹来了,快请坐。”
  “不曾想二小姐如此的闲适,说来真惭愧,我已许久没礼过佛了,看来是真的过惯了尘世里的日子。”
  柯兰脸上的神情清冷,但也热情的招呼着妙音,一面和她道:“烦恼了些时日,还真想绞了头发做姑子去,再也不惯这些烦心的事了。”
  妙音还没说什么,罗妈妈听见忙走来,语重心长的说道:“都劝了小姐好多次了,这样的心思动不得,更何况是在这样的人家,不知有多少的姑娘正羡慕小姐的生活呢,小姐为何这般的消沉呢。”又转脸向妙音道:“正好孙姑娘在这里,不如请孙姑娘劝劝我们小姐吧。”
  柯兰有些厌烦,忙道:“妈妈没事下去吧。”
  “好,我立马就走。只是小姐也该明白,今天是太太的大日子,再怎么着也该做出些欢喜的样子来。不然总不像个话,太太又得生气了。”
  “我知道了。妈妈下去吧。”柯兰觉得过得好累,她这一辈子都是要为别人而活吗?做个别人眼中希冀的人,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她为什么会在这里,将来她又会去向何方?柯兰看了眼妙音,心想孙妹妹曾经也是佛门中人,参悟过佛法,说不定她能有一番的觉悟。


☆、第一百一十一章 重逢

    “孙妹妹,您也曾是得道的高尼,我正好有些话要请教孙妹妹。”
  妙音见柯兰说得极为谦逊,心中暗自纳罕,又听见“得道高尼”几字来,不由得汗颜,当初在莲花庵的时候,她那里做过什么修行,那些本经文,她就从来没有参透一本,所以到现在也还只是个凡夫俗子罢了。又见柯兰问,只好说道:“不知二小姐要问什么?”
  “人为何而活?”柯兰双眼迷茫。
  妙音一时语塞,知道柯兰心中郁闷,又为家事所累,沉吟了一阵子方道:“不为别人,但必须得为自己而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管成不成功,就算失败了,也不白费。不管什么时候都对自己充满信心,鼓足勇气,一路向前。”
  柯兰心中大为所动,虽不是什么高深的佛理,不过却句句在理,感慨道:“到底是孙妹妹看得比别人果然要深一些。只是这些道理我也明白,可做起来太难。”
  妙音淡然道:“真正要做起来,自然不容易。更何况像是二小姐这样的出身,会有那么多的束缚。我想二小姐若能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视界更远一些的话,或许就不会为了一些琐碎而烦恼了。”
  柯兰脸上微微的带些羞怯:“让孙妹妹见笑了。”她的婚事家里已经做了主,说是什么王爷,可她从来就没见过。天知道长什么样,不过在皇后姐姐和母亲的口中已经夸成了天,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能成为王妃。她只是个平凡的女子,拥有的也只是最平凡的梦想。她已经不小了,自然能体会父母的苦心和不易,能低头的她也能低头。不过有时候母亲的态度让她无所适从,别扭的时候也常有。不过到了现在的地步,她更多的时候选择的是沉默。不再去想这些尘俗中的烦心事。只求心灵能有个归宿。
  柯兰的事曾一度让妙音觉得郁闷,往日里交情匪浅,从中劝慰了一回,只是又多添了一份尴尬,她无法去劝解着柯兰顺从家里的意思,也无法撮合她和商羿。
  一晃已是秋日。妙音始终静静的呆在京中的小院里,不大出门。行事很是低调。
  眼看中秋佳节要来临了。老赵和柴安两人前后跑了好几天,都在准备节礼的事。妙音心中难免会有些愁思,心想即便是这样的节日里也得不到团聚。商羿在临淄那边究竟怎样呢。有估算着。要不要过了节,带个丫鬟,叫上柴安,一道去临淄找他。只是又怕给他增添麻烦,妙音一直在纠结着。
  这些日子朝中的事也一直在精彩的上演着,辽西一带的滋扰后来渐渐的扩大了,新君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后来竟以议和收场。白白折腾了这么久,又没成效,民间突然多了好些非议之声。
  柯镜乃国丈,又是此次统帅之人,论理要追求其责任,不过因为皇后在跟前苦苦的哀求,皇帝不忍再加罪。只好让柯镜在家休息一阵子,不用忙于朝事。择机再去起复。
  孙鸣的境遇比柯镜似乎要遭一些,虽然两个儿子都在朝为官。亲家已经不在总督的任上,找不到更有力的靠山,皇帝命责罚俸银半年,又贬了两次官。
  孙鸣敢怒不敢言,有了委屈只好存在心里,每日在家也是大门不出。
  当这些话传到妙音耳朵里时,妙音的神情依旧淡淡的,心里虽然也为他鸣过不平,心想父亲不过是个顶罪的人。哪里就如此呢。官场上的事妙音也不大能看清楚,政治并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
  眼看佳节临近,妙音招呼了家里备了节庆之物,打算和老赵一家。并几个丫鬟婆子等过了这个节。哪知在十四这一日黄昏将近,柴安突然欢欢喜喜的跑到窗下说:“姑娘,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妙音当时正和紫苏在捣药,突然见柴安此番举动。妙音兀自站起身来,言语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他在哪里?”忙忙的提了衣裙自个儿掀了帘子,大步的走到堂屋,又迈出了门槛,可步子突然有些虚浮了,小腿部不住的颤抖着,有些迈不开步子,只得一手扶了门框,举目望去。
  满院子的霞光旖旎,久久萦绕在梦中的那个人,此刻就站在桃树下。温柔的晚霞将他身上的茄色锦袍印染得更深沉,那下巴上已经密密匝匝的冒出些胡渣,看来只顾着赶进程,来不及收拾了。
  柴安和老赵帮忙料理商羿带回来的箱笼之物。
  妙音欢欣的微笑着,只道了一声:“爷回来了。”
  商羿含笑着点点头,天知道出去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有多么的想念京中的这个家,有多么的想念跟前的人儿。原本想着见面了,要好好的将她拥在怀里,和她说一辈子都说不完的情话,可真到眼前时,突然变得腼腆起来。
  两人就这样长长的注视了一会儿,还来不及寒暄。赵家娘子抱了七斤,过来和商羿请安。
  商羿点头笑道,又摸了摸七斤的脑袋,七斤便对商羿展现出一个最天真无邪的笑容来。众人簇拥着商羿进了正屋。
  妙音亲自走到厨房,让吴妈准备几个商羿爱吃的菜。
  商羿说一身的尘土,妙音便让紫菀去烧了一大桶的洗澡水,让商羿痛痛快快的洗了澡。吃饭前,商羿叫来了柴安和老赵询问了些他离开家以后,京中发生的各等大小事物。辽西那边的事没有出乎商羿的意料之外。他已经圆满的做好了魏王所安排的事务,这才赶回了京中,一会儿吃了饭,还得去王府汇报事情,请教下一步的行动。
  吴妈利索的治了一桌酒菜,妙音并不与商羿同桌,商羿有些发闷,便将赵家一家子也叫了来,丫鬟们也叫了来,圆圆满满的凑了一桌。柴安本来要给商羿敬酒的,却被商羿阻拦道:“这酒明日再喝吧,吃了饭还要去王府,你与我一道去吧。”
  妙音听说,心想在商羿心里第一要紧的事是王府那边的,饭桌上也不大说话,匆匆用了饭,让紫菀将自己做的一领秋香色的披风拿来,交给商羿,因为已入了秋,后夜很凉,怕他冻着。
  商羿再三谢过了妙音的好意,抚摸着妙音做的针线,心里着实温暖,便与柴安一道去魏王府。
  家里又恢复了平静,妙音站在窗下,商羿回家的事仿佛像是一场梦一般,好些话还来不及,商羿已经不在家了。见淡淡的月光从窗户穿进来,映照来妙音的脸上,现出几分恬静来。
  紫苏铺了床,过来请妙音入睡,妙音心想自己还没问过他过得好不好呢,会不会这一去又不复返,妙音越发的没底,心想一定要等他回来,于是便和紫苏说:“你们不用管我,各自忙去吧。我去书房看会儿书。”
  紫苏不敢多劝,只好由着妙音去。
  妙音见书案上的砚台还没清洗干净,又仔仔细细的清理了一回。闲来无事,挑亮了灯烛,从书架上顺手拿下一本书来翻阅。
  夜风习习,吹着窗户纸哗哗作响。时间一点一滴的溜走,却迟迟不见商羿回来。妙音心想,曾几何时她也有了这如同古诗一般的闺怨呢,
  月色如练,当商羿踏着一地清辉回到家中时,赵家人早已等不了已经睡下了。只有紫苏坐在门槛上昏昏欲睡。
  柴安突然见书房里还有灯光,连忙和商羿说:“爷,那屋怎么还有人?”
  商羿便料定是妙音,连忙大步向书房走去。当他轻轻推开房门时,却见妙音伏于案上,不知几时已经睡着了。
  他蹑手蹑脚的走到妙音身旁,心想她就这样睡着,会不会受凉,便将身上的披风解了下来,温柔细致的替妙音披上。自己搬了张绣墩来,依偎在妙音身边,静静的守护着她。直到柴安走了进来,高声说了句:“爷……”
  这一声惊动了妙音,连忙抬起头来,却见商羿守在身边。商羿对柴安的突然闯进,惊扰了妙音的美梦,微微的有些不快,对柴安道:“没事就下去吧。”
  柴安方知做错了事,轻轻的退了出去,带上了门。
  妙音正想说什么,却被商羿一把拥进怀里,满是柔情的说:“天色不早了,为何不去睡。熬夜对身子不好。”
  妙音原本想说还不是因为你的缘故,可话到嘴边又改了说法:“睡也睡不着,过来翻本书,没想到竟然睡沉了。爷几时回来的?”
  商羿淡淡一笑便道:“才到的家。”
  商羿的衣服上有好闻的味道,商羿不大喜熏香,衣服上沾染的都是胰子洗过留下的芬芳。妙音窝在他的怀里,顿时觉得世界都安静下来了,不大想离开。商羿端正了妙音的脸,怎么看也看不够,情不自禁的吻了吻她光洁的额头,后来又不满于此,连同眉毛、眼睛、脸颊最后到了嘴唇,一一的都印下了自己的痕迹。


☆、第一百一十二章 拜会

    说不完的离情别绪,道不尽的绻绻深情。商羿握着妙音温热的手说:“请放心,等这阵子事结束了,等你除了服,我就请婚去。”
  妙音微微的带着羞怯:“我没什么说的,只是有些为难的地方,想来爷是清楚的。”
  商羿自然知道妙音说的为难,便是指孙家。
  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因此一早,便让柴安备了四样节礼,遣了柴安将礼送到了琉璃街的孙家去。
  且说孙鸣在家休养,终日不肯出府。大儿媳又给他新添了个孙子,整日在家含饴弄孙,日子过得倒也闲适。
  庭院里栽种着五六棵桂花树,正是花姿灼灼的时候,因为是应景之物,齐夫人便做主在桂花树下设中秋的宴席。也没别的家,就家里人能凑个三四桌,为了这事去请教孙鸣。孙鸣却不愿意理会这等琐事,由着齐夫人去了。
  孙鸣在书房里练着字,突然小厮走来说:“老爷,有人来送节礼了。”
  孙鸣眼皮也不大想抬,随口问道:“哟,是谁这么不怕死,还记得我。”
  小厮呈上了拜帖,又说:“礼放在檐下,老爷要不要亲眼看看呢?”
  孙鸣接过拜帖,展开看了两眼,言辞极为谦恭,又见落款处分明的写着“门下不才商羿拜会”。孙鸣看毕后,却对这个商羿一点印象也没有,便问小厮:“这人是何来历?”
  “回老爷,小的替老爷问清楚了,这位商公子乃魏王帐下的人。目前是王府里的一个一等侍卫。不过虽是只是个侍卫,却听说文武了得,很受魏王的重用,经常替魏王打点各种事物,是魏王不可缺的人。”
  孙鸣听后便有些看不上眼,再加上如今朝中对魏王的事打击得很厉害。远着还来不及,哪里有贴上脸去亲近的道理,因此便不予理会。
  对于孙鸣的冷遇,倒是在商羿的意料之中,也不气恼,这事也未和妙音说。阖家上下摆了三桌酒席,欢欢喜喜的过了中秋节。要拜见孙鸣的决心却并未打消。商羿知道孙鸣被责罚在家,又因为自己和魏王的关系,多少有些避祸之嫌。不过商羿却是个有毅力的人。为了他和妙音的未来,势必要得到孙鸣的允准。他需要给妙音一个堂堂正正的身份。
  直到小厮跑来悄悄告诉孙鸣:“那位商公子又下了帖子来,说是要和老爷一并商讨关于妙音小姐的事。”
  “妙音?!”孙鸣愕然,妙音如何认得姓商的这个人,他来不及更多的思考,好些日子没有淑妙的消息了,也不知她过得怎样。孙鸣接过帖子一看。见上面写着明日未时二刻与庆丰酒楼拜会字样,孙鸣满口答应下来:“看来我是非得和这个姓商的人打招呼不可呀,你再去替我打听仔细了,这个姓商的还有些什么底细,一一问个明白来回我。”
  小厮回了个是。
  孙鸣思量了一回又交代道:“夫人不喜淑妙,这事暂且得瞒着她,你行事也留点心。”
  小厮领命便下去了。
  商羿得到了孙鸣愿意赴会的消息,着实好好的整理了一回,又在心中默默的导了一回见面要说的话,以及揣摩了妙音知道这事的反应等等。
  待收拾整齐出门。却见妙音一头走了来,见商羿一身簇新的天青织锦团花袍子,手执一把檀香折扇,脚蹬一双皂靴。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看上去似乎要去赴某场约会。妙音笑问了句:“爷今天约了人么?”
  商羿一愣,心想莫非她已经知道了,还是自己做得太明显了,故作镇静道:“约了人。”
  妙音也不多问,笑说着:“那一路保重。别又大半夜的才回来。”
  “怎么会呢。”商羿努力的一笑,正好柴安牵了马来,商羿翻身上马便走了。
  孙鸣比商羿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会儿,选了个僻静少人见的地方。坐下后点了壶沏滚热的龙井,慢悠悠的喝着。
  不多时,商羿也出现了。这是他和孙鸣的第一次相见,虽然以前对孙鸣的大名如雷贯耳,却从未有过来往。开始的时候都没认出对方,商羿在巡视一番过后,才确定了坐在很不起眼的角落里的半老头是孙鸣。赶着上前鞠躬行礼,待要好好的见个礼,却被孙鸣扶住了,他生怕别人认出他来。
  孙鸣见跟前的这位年轻人,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方方正正的脸,高鼻阔目,虽说不上姿态翩翩,一表非凡,不过看上去却是一脸的沉稳之相。商羿给孙鸣的初次印象算不上坏。商羿坐了下来,还没说上五句话,孙鸣就道:“商公子,不如我们换处说话的地方吧。”
  商羿见他神色慌张,左顾右盼的样子已经料到了几分,便含笑道:“晚辈依孙大人的指派。”
  孙鸣行色匆匆的离开了庆丰酒楼,径直将商羿带回了孙家议事,跟前也不让人来服侍。两人在小书房里交谈着。
  “再下与魏王从未有过什么来往交情,不知商公子找来有何吩咐?”
  商羿甚是自谦:“早闻孙大人的名声,一直没有机会能仰大人的真面。听闻孙大人来了京中,少不得要来拜访一回。原本是一些私下之事要与孙大人沟通沟通,不与王爷有半点干系,还请孙大人放心。”
  孙鸣心想这个年轻倒是个通透的人,不用自己明说他便是知道的,微微一笑便道:“实不相瞒,再下如今赋闲在家,是在为过去的事反省,不便接待外客。听说商公子知道小女的消息,所以还有事要请教公子。”
  商羿听说,看来自己不能绕弯子,必须得直面妙音的话题再行,要是一点也没透露的话,只怕会被早早的逐出孙家的大门。只见商羿脸上始终带着七分的笑意,一脸的诚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