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秦朝当皇子-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热闹的百姓目送着最后一支曲离开雁门,满眼复杂的目光。这一支曲所属的云中郡防卫部队便是云中郡一直以来驻扎在雁门的军队,对于他郡的兵丁保护着雁门,雁门的百姓自然是百感交集的。可随着这一支强兵的离开,雁门的防卫便只能在寄托在自己的子弟兵手中了。
在善无城西城,已经只余下寥寥几个看门的兵丁。
扶苏不喜欢军队在城中驻扎,一来扰民,二来新兵看着外面的花花世界未必能耐得住寂寞。而且,扶苏也不希望给新兵多好的坏境。多多磨砺总是好的,扶苏费了这么多心思给了这么多优厚待遇,不是用来养一群大爷兵的。
六千新兵的训练,对扶苏而言可谓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一干帐下闲了许久的将领:期泽、庆倪、羊牟齐齐都动了起来。官署的仓曹,兵曹一干吏目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而其余各个曹吏也纷纷为此次行动做着辅助工作,任谁都知道,此次征兵的重要性。能把事情办好了,在扶苏眼前得了彩,这帽子才能带的稳,前程也才能更加明亮。
善无城外东去两百里便是扶苏此次大练兵的主要地点。也是后世大同市的方位!
大同的位置十分重要,自赵氏破林胡占据此地其时一直都是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来回拉锯斗争的热土。用一句官方的话说,那叫农业文明和草原文明的融合之处。可实际上两边在这片土地撒下的鲜血不计其数。
扶苏在选择驻军地点的时候,有考虑直接将兵丁放到代郡去训练。在西陉关下直接威胁赵氏余孽,但最后仔细想想,却将地点定在了大同。
大同在此时没有这个名字,但并非是一片荒芜之地。
蒙帅逐匈奴,建长城的时候便在大同西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出自《水经注》】。一直到公元前209年,匈奴乘秦末农民起义之虚占领了大同。
在扶苏没有打大同主意之前,这里便是一个中小心的军塞。有一定的基础,并不需要在新地点建设时的勘探。
而且,此处军塞也是长城的一个衔接点。东去是断断续续,保养不足的赵长城。西去便是修茸一新被后世诟病的秦长城。
扶苏在此处,一方面自然有驻军训练新兵的需要。另外,便是完成扶苏的另一项重大任务:长城。
秦长城被一个孟姜女弄得形象是狼狈不堪。而从实用主义来讲,萧何等一干幕僚对修筑如此庞大工程也是颇有微词。
长城的建造功效自然是十分显著,但同时,对百姓的骚扰和负担也是极大。军政方面需要百姓去服徭役,建长城尽管万千道理可未必会费时间和你说服,基本上直接强拉着去建设了。弄得根本没人去,躲避徭役的层出不穷,不得以最后才大规模从内地抽调刑徒。一直到扶苏送来五千余战俘这才换了人力之急。
人力是有了,可接着的问题有出来了。
雁门郡、云中郡、代郡的太守扶苏竟然把这活给揽了过去,而且嬴政还同意了!
这消息震惊了几乎整个长城军团,可此后,长城军团对此却是褒贬不一。
扶苏这么个二十来岁的娃娃,能把这么一个大工程给治理好了?便是雁门三郡风风火火地动作,不知就费了这娃娃多少心思了吧。
敢这么说的人自然是有底气的,这个底气,却是来自长城这极重的负担。长城军团是帝国精粹,后勤补给几乎就用了帝国的三分之一国力。若不是蒙帅在任期之间下大力气屯田,建设九原郡缓解了一部分压力。只怕帝国已经要考虑撤回大部分边军了。
这三分之一的国力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丢到了长城的修建上。长城的修建不是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因为是在边关战区修建,极可能随时就冒出一队匈奴游骑。要知道,修筑长城用的工具材料以及工人的食物、生活物资对于物资奇缺的匈奴人而言,是一笔极大的财富啊。
也就是说,便是每个百姓都老老实实修筑长城任劳任怨进行高强度工作,也极可能被意志突出来的游骑给杀掉丢了性命。这种情况下,能将长城的修建进度保持住,不是老成持重本事大的,觉得办不了。
扶苏便是皇子,一个小年轻能有这本事?更何况,扶苏还有负责六千人的新兵训练!
第八十三章:应是凛然有正气【首更送达】
【拉拉拉拉………………】红票!
雁门郡、大同边塞。
在后世大同市的位置上,一座座军帐树立起来。一个中小关塞外,连绵而起的军帐上,一杆杆旗帜迎风飘扬。而最中间,最高的那杆赢字旗下面,便是扶苏所在的帅帐。
二十军功爵制下,身为皇子的扶苏军功爵自然是不低的,为左庶长。为军功爵中的第十级,这个是按照扶苏历次军功递升而来的。若不是考虑到扶苏而今区区二十出头的年纪,只怕一个大上造都是有的。
辰时的太阳还不甚猛烈,不过军营之中早就出操。仿造后世军训的启发,扶苏最初七天内别的不干。专门用来训练新兵的军姿。
古代军训,训操大多便是武艺、阵法的训练。对于纪律的坚持,大多是出于主帅的威严。扶苏希望能通过站军姿来给这群新兵教教规矩。
古代的军人抛头颅洒热血除了保家卫国,更多的则是求出身,谋上进。对于小兵而言,更多的是为了军粮军饷,若不是保卫乡里;大多数时候的军人提不起多少保家卫国的兴致。如此,古代的军人军纪可以说十分堪忧。在宋明之后的中国,军人可以用土匪来形容。好歹土匪还会讲究下次要来光顾,不会搜刮得彻底,可没有军纪约束的兵来了,大多是洗劫干净比土匪还狠。
靖康之前的西军可谓是宋朝仅剩的精锐,当方腊之乱发生后宋廷汴京百万大军成了金枪银杆蜡杆头,根本对付不了。不得以请动西军,却发现成了西军大发其财的机会。西军入两浙,平定方腊之乱的同时,军纪极为败坏,百姓痛恨西军甚至都超过了方腊乱兵。
扶苏自然不希望手下的兵马成了一股没纪律的乱兵。如此,扶苏自然下大力气教教这群新兵是什么是规矩军纪。而光是为了扶苏自身的政治形象,扶苏也希望自己手下的兵马有一股子军人的气质,而非一群兵匪的种子。
如此,一步步褪去这些农民、破产小市民身上的旧有习气便成了主要工作。
打仗扶苏懂得不多,还在老实学习。但如何铸就一支精兵扶苏却有长远的谋划。扶苏此次募得的新兵素质不错,虽说识字的总共没几个,但身体素质绝对优秀。
但要如何将这些新兵手上的力气整合起来到最后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精兵,却是一个难题。
首要;扶苏将骨架开始搭起来;那边是基层军团!
期泽、庆倪成为此次新兵训练的两个练兵军侯。每人各领一曲三千人。以千人主为单位,每个曲有三个千人主。
两个训练的主官确定了,其余的中层军团扶苏却犯了难。六个千人主,孙二杆子勉强能算一个。从各个边塞抽调来千人主直接拿来用也可以算一个。还有一个扶苏手中亲卫队出身的羊牟也算一个,但除此还有一半扶苏却填不上空了。
扶苏手中的亲卫队尽管有不少合适的种子,但能当千人主的仅羊牟一个。尽管扶苏有意识抬举亲卫队中的老兵,可大多只有百将的本事。光是将这些老兵拆散下分到基层里做百将、屯长几乎就清空了扶苏的家底。再找五百主、千人主这类的中层军团,扶苏抽调了几个便捉襟见肘了。
不得以,扶苏一封书信到了蒙帅那边。以长城军团的监军身份找了蒙恬化缘,又让王芙、庆倪发动发动,搜刮一下老王家的家底。等到今日八月十日的时候,从九原、频阳、咸阳来的人才算解决了此次人才危机。
九原调来的人是扶苏的熟人,在上次河东运送军资时碰到的那些残兵的几个军将全农、商欢、乐峰。说来,这些人尽管有了三关口外的军功铺垫可因为前面损失太重,被上头惦记上有了恶感。也算颇为不得志的,蒙恬一见扶苏要人,想着便勾画了过去。算是做了好事。
而频阳来的人则是扶苏上次和王贲见面的时候捞到的几个不错的种子。如王纪一,这个被扶苏遗忘破旧的人随着王芙一纸书信,便成了扶苏手中的练兵千人主。还有几个,便下发成了百将、五百主。
至于从咸阳调集来的,却是扶苏在咸阳时留下的种子。这些大多是扶苏潜邸旧人,算是门客之中武力值颇高的。还有一个,则是负责在陇西商路施行的蒯彻。
蒯彻比王纪一的运气好,王纪一尽管被扶苏抽调了过去。可一直在咸阳坐着联络官的职司,尽管颇为重要,可并不得到扶苏的器重。而蒯彻却负责陇西商路,扶苏一大钱粮来源的职司,自然能时常被扶苏关注。两人一人偏文,一人偏武。偏文的王纪一成了特科的情报官,偏武的蒯彻却成了纯粹的文职。
随着这些人汇集到雁门郡,扶苏的练兵大业才算真正切切迅速开展起来。
两个军侯、六个千人主,十二个五百主,六十个百将。各个基层武官迅速到任,一个部的架子初步搭了起来。当然,这个部眼前还是纯粹的新兵,能够承担的作战任务面前维持维持秩序都够呛。
随着海量的军资从善无、代县、云中各处转运而来。这个新兴的被扶苏命名为大同的新军塞也开始迅速建造起来。
而军塞旁边驻扎的新兵训练也随着一日复一日枯燥、高强度的逐渐有了成绩。在教官的皮鞭的抽打下,军靴的踹踏下,老实巴交的农村字第有了几分军人的凶悍。奸猾的郭坊户子弟也有了军人的严谨,纪律。
军姿从一刻钟到半个时辰,再到眼下动辄一个上午。烈日的暴晒之下,扶苏手下这群新兵蛋~子不仅皮肤变得黝黑了不少。一个个军人的坚强意志也渐渐树立起来。通过军姿的训练,扶苏初步让这群以前的农民、浪荡子、青皮甚至城狐社鼠有了军人的气质和形象。
用扶苏在公文上的批复:“军人应是凛然有正气。”
随后,高强度的野外拉练。阵法训练,军号鼓角的指挥配合。以及充足的食物供应让这支部队兵丁的体力开始渐渐提升;军人技能开始熟练。
古代说穷文富武,实际上便是读书对家庭负担小。但练武却需要富裕的家庭来支撑。因为读书尽管耗费脑细胞,可殷实些的家庭还是可以负担的。但数十年的练武却需要良好的营养补充,实物供应,兵械提供甚至名师指导才能练成。而且,一个合格的武者训练出来,是需要十数年的功夫的。
小老百姓尽管身体素质不错,可毕竟大多营养跟不上。一开始扶苏的军资训练,莫说一上午。便是一刻钟的军资,不少营养不良的兵丁便在烈日滚滚下倒了下去。对于倒地的士兵,扶苏的应对是开病号补充营养,拉回去休息等补充好了,立马丢回所在屯。为此,扶苏从三郡招募的军医可不少。
因为高强度训练,扶苏额外付出的军资也是耗费不少的。鸡鸭鱼肉自然不是天天都有的,可每个两三天总是能尝到鱼肉腥味的。而且,饭量扶苏是敞开供应,能吃多少吃多少。一吃完,到了点,立马再拉回去训练。
尽管后勤的压力很大,但在扶苏亲自带着六曹吏员到了大同塞后,这些压力自然都不在是问题。
后勤供应良好,士卒身体素质逐渐改善,新兵的训练量也逐渐上调加大。一日一日的进行中,扶苏手中六千人的新军队也逐渐有了一派强军的气象。
时间飞快流逝,一晃眼便到了九月。
雁门郡、善无城郡守府后院。依旧是那个小院,盛夏暴晒的时间。池中亭上却是凉爽非常,可一封书信却让郡守府的主人皱眉不已。
始皇较原定历史上东巡的时间推后了两个月。今日,扶苏得到消息。在上月末,始皇东巡天下。预计十一月份秋收将闭的时间会到雁门!
“来了……”扶苏喃喃道,目光看向西方和北方,渐渐深邃。
第八十四章:地国本奈何与之【二更完毕】
匈奴龙庭。
十月吹着的大风透着爽利拂动着这种北方千里中心的地域。
龙庭,百万匈奴子民顶礼膜拜的神圣居所。那座庞大又金碧辉煌的大帐内,似睁似闭冒顿听着不断悄声走进的大臣,依旧沉思着。
冒顿,这位草原上最强大的人之一。此刻面对这座金碧辉煌的大帐心中最深处感到的不是荣耀和权力的光芒闪耀,而是耻辱和嫉恨的阴暗滋生。曾几何时,匈奴人纵横草原动撼东胡,西慑月氏。作为草原上最强大的人,数千里方圆内的霸主,从没有人敢于挑衅这个国家,便是南国,在未统一之前也不过是匈奴人的狩猎场和无尽物资的聚宝盆。
然而,当那个可怕名字的主人披着赤黑大氅,举着篆秦大旗到了肤施时。一切都变了,匈奴人前后聚集数十万的大军用尽了一切计谋却依旧是一败再败。从河南地退到阴山北。失去了千里草原的匈奴人并不在乎,但前后死伤数万却是匈奴人不能承受之重。
此后,积蓄无尽岁月堪堪成为一个集权国家的匈奴人落入了低谷。西边龟缩在河西走廊上的月氏人张牙舞爪向匈奴人的威严发起了试探,而冒顿那个阴狠的父亲头曼威严的老脸下却是一颗孱弱的心脏,因为一个女人他将自己的长子送了过去。但转首却又改变了主意,向月氏人发起了进攻。现任的单于几乎死在月氏人的铁蹄下。
在东边,匈奴人也被迫收缩,放弃了雁门、云中、代郡北方千里方圆的地方。因为,那是秦朝的疆土。
这不过是头曼懦弱的借口罢了。冒顿知道,头曼是惧怕了东胡人。
林胡人灭亡之后,东胡这个同样庞大渐成一统的国家拥有和匈奴人同等的实力。而且,比匈奴人幸运的是,林胡人南面是兵力空虚的地带,南国对远离首都的这片疆土并没有那么重视。所以,比起一直以来战火不断的匈奴人,东胡人的实力自然是保存得更多,更加雄厚。
这样的东胡人是可怕的,因为他们的战马同样神骏,而匈奴人的刀兵在和南国的厮杀中有了太多缺口,未必还能锋锐过东胡人。
但这样的东胡人绝对不该惧怕的!匈奴人血液中的骄傲不该给一群林子里的野兽屈服,可这该死的老头啊,为何让匈奴人一次又一次陷入灾难!
冒顿心中无尽地控诉没有得到上天的回应,但眼前的难关却是不得不跨过。因为接连两次大损,匈奴人暂时失去了和东胡人正面决战的本钱。不得以服软的匈奴人积蓄着怒火,却不得不承认嗜血的战意渐渐冷却。
因为实力……
冒顿失去了跟随他一直从月氏人大营里冲出来千里马,那匹闪着泪花有着漂亮大眼睛的神骏宝马。
因为实力的缺乏。
冒顿再次失去了他成为匈奴王者单于时娶下的阙氏。这是他成功登顶,成为一代匈奴王者后最值得庆贺的荣耀。但此刻,荣耀成了刻骨的仇恨。因为冒顿亲手将自己的妻子给了别人肆意玩弄!
因为实力的缺乏……
再一次,东胡人来了。东胡人的胃口越来越大,这只来自东北的猛虎将目光盯上了代郡、雁门、云中北方的千里沃野。那片而今秩序混乱,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占据的草原。
南国在两端的战事牵扯了太多力量,而今,那个曾经击败过冒顿的南国皇长子进驻了雁门。而蒙恬的大军也不在到东边的三郡去巡视,也许,这是一个机会。趁着南国复杂的政治牵扯,一举了结和东胡人的恩怨。
冒顿睁开了眼睛,奢华的帐内,一个个姿态恭敬的匈奴大臣低头束手不敢有任何不恭的神态。至于这一副副躯壳下面是忠诚的热血还是冰冷的不轨之心,就无人得知了。
无论冒顿唉外交之上如何失败,一个不可否认也难以动摇的事实便是:冒顿依旧是匈奴的王,匈奴唯一的不可侵犯的单于。
冒顿开口了,却是将目光定在了右贤王身上:“右贤王,你对东胡人此次前来。有何看法?”
右贤王在政变之前只是右谷蠡王,但作为匈奴部落联盟中实力极其强横的王。一直以来被视为单于有力竞争者之一的右贤王却在最紧要关头宣布支持冒顿,这样的结果使其成为匈奴帐中仅次于单于、左贤王的尊贵人物。同时也是冒顿藏的最深的棋子和智囊。
右贤王开口道:“无论单于作何抉择,臣下定当追随单于的脚步。”
很中规中矩的回答,却是一句实在的都没有。
冒顿神色淡然,瞄了右贤王一样。将目光在其余人身上转了一圈,道:“尔等有何说法,说罢。”
“臣下言,东胡人狼子野心。此次绝技不可再退。国土乃祖上一刀一枪,流血流汗才博得的。岂可轻让与他人?”右贤王不说,却不代表着其余人不说。当下,便有心急的开口了。
但紧接着的,却是一片反对之声。
“左大当户,你如此草率轻易言兵。难道是觉得三个月就将逝去的尸骨忘了吗?与难过战,我等不惧,抛头颅在南疆的何止万人?我们的族人已经死伤得太多了。三个月的时间,伤口连茄都没有结上啊!”首先反对的是左骨都候。
接着,左骨都候身边的右骨都候也道:“大当户。据我所知,你族中上次子弟死伤可是没有多少。你们这可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这左大当户也想不到这些人不对着自己的话来,直接攻击自己的人品。当下怒喝道:“此等是国事,而非我一人之私利。就事论事而言,尔等难道就不晓得国之疆土,寸土必争吗?”
右谷蠡王此时突然发言道:“国之疆土,自然是要争的。可而今,国中将寡兵微。粮草不足,兵械未修。便是守好疆土便已艰难,如何去争?”
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是整个匈奴国真正的核心。可以说是一国之中真正的决策层,便是六角之中排位最高的左大当户也比拟不得。
一听左谷蠡王如此说,那左大当户立马就闭口不言了。级别差距,根本就不是左大当户可以当得起的。
尽管帐中争执颇为激烈,可无论谁都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争论之上。每个人眼角的目光都是偷偷看着单于冒顿!而今一听重量级人物发话了,顿时目光齐聚冒顿的脸上。
而让所有人震惊的是,冒顿脸上赫然露出了极其细微的动容之色……
冒顿好像被说动了。
那左谷蠡王顿时神色一振,继续道:“臣下以为,东胡人所求者,荒芜之地与或不予皆可。”
左贤王神色一动,显然是有些动心。不过莫名地,几十年来的政争经验带来的预感让左贤王没有再多动作。而是垂下双手,低眉顺眼一言不发。似乎白发苍苍的左贤王已经睡了过去。
没有人再将目光更多投注到这个老迈的人身上,似乎都以为琢磨到了单于冒顿的心思。一个个都是附和左谷蠡王的意见,匈奴人的核心决策层理竟然没有一个表示反对的人。
到最后,竟然有一半左右的大臣都表示:“此荒芜之地,予或不予皆可。”
还有一半略少的人都成了沉默、和稀泥的酱油党。只有寥寥几人还在坚持不给!
“够了!”冒顿眉毛一挑,身子站了起来。
看到冒顿起身,苍老的左贤王睁眼屈身表示恭谨。而左谷蠡王却是身子猛然一阵战栗,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不妙的事情。
果然,冒顿目光冷冷盯着一众赞同将土地给东胡人的大臣,道:“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
是夜,匈奴龙庭血光喷发。自左贤王到右骨都候所有赞成将土地给东胡人的大臣尽皆被冒顿以叛国的名义诛杀。而顺理成章的,冒顿一举接受了他们的部落。
冒顿,决意开战了!
第八十五章:南面帝来北风起【首更送达】
三川郡,洛阳。
华盖遮天,旗帜蔽日。大秦最为富庶的三川郡首府之城外,李由领着城中文武官吏,士绅百姓出城三里远远迎接。
一条平直的黄土大道上,极目望去便能望到入西门一直看到的洛阳深处。两旁是人头涌动的人潮,人潮前是隔绝道路和人潮的雄壮军士。一个个抬头挺胸的京师兵将交杂着好奇、怨恨复杂情绪的百姓和道路隔开。道路前,则是清水浦着的黄土以及一座座香案。弄得整个道路之上云雾缭绕,犹如人间仙境。
若是叫萧何在此看到,只怕又是要大骂了。你当香案不要钱啊,这么燃下去。总共耗费每个四五十万钱根本打不住啊!
可人家三川郡有钱不是?
远处,如云的华盖显露在了人群的视线内。紧接着,浩大的仪仗队延绵而来。一乘乘战车徐徐驰来,在最外围拱卫着天下间最为尊贵的皇帝。
秀丽的宫女举着宝伞将烈日炎炎的酷热隔绝,而当遮天蔽日的华盖来时。一顶约莫百人抬着的步辇徐徐抬来,正中白发参杂,神色威严的老人赫然便是这帝国的主人,始皇帝:嬴政。
看到嬴政到来。
三川郡郡守李由深吸一口气,带头屈膝拜下,高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由一开口。整个三川郡出迎的无论文武,以及百姓士绅都是齐齐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嬴政起身,这是嬴政出函谷后第一次起身;好生看看他治下的百姓。虚空一举:“免礼。”
胡亥站在嬴政身边,看着富庶的三川郡。深深吸了一口气,心道:这,便是我将要执掌的帝国啊!
雁门,善无城郡守府。站在扶苏身边的是特科的科首伏承,几乎满世界跑的伏承自然不是闲来没事找扶苏聊天打屁。南北两大重量级的情报传来,伏承坐不住了,亲自领着情报人员到了扶苏府邸。
北方,东胡人在月前索要了匈奴人的阙氏后,又将目光盯上了雁门、云中、代郡三郡北方的千里沃野。
这片土地,在长城军团到来之前是匈奴人和东胡人的活动区域。但当长城军团将匈奴人一而再再而三击败后,匈奴人便不敢在肆意在此处活动,大批牧民因此被迫后撤。而东胡人也经常将爪子从燕北地区探出来,两方都在此设立了哨卡和眼线。
而此次,东胡人便正式派遣使者向匈奴人索要三郡北方草原上的土地所有权。显然,一让宝马二让夫人的冒顿被东胡王认作一名懦弱无能的首领。事实上,恐怕此刻的世界上除了扶苏,再也没有人能够准确估量匈奴单于冒顿的可怕。
对于这位领着匈奴人达到巅峰的单于,扶苏心中既是不屑又是佩服。不屑其用自己的女人来换取恢复元气的时间来麻痹对方,同时佩服这位将匈奴人崛起的一代枭雄。
自然,扶苏当然不会和东胡王一样自大地相信冒顿会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匈奴单于。但限于实力,扶苏却不能在北方动乱之中轻举妄动。扶苏尽管是监军,却没有调动长城军团的权限。
始皇帝设立的制度下,对军队的控制十分严厉。若想要调用五十人以上的军队,必须有虎符才有权力。此时一支军队的虎符分为两半,一半由皇帝掌握一半有军队将领掌握。两片合一,这支军队才能由你做主。
长城军团三十万大军指挥调动的权力在蒙恬手中,虎符也在蒙恬手上。扶苏除了在云中的六千人可以调动外,其余对三十万大军的调动根本没有可能。
除非始皇下旨将权力虎符调给扶苏,不然扶苏只能用笨法子,一步一步渗透影响力。
至于如何渗透影响力,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扶苏将居所移到九原在长城军团的大本营内部当那个劳什子的监军,逐步通过战斗、日常训练生活来加深自己的影响力。
且不说扶苏有没有时间去九原做这些,便是扶苏真有时间去。咸阳和九原也不会答应,尽管始皇帝内心或许有那想法让扶苏多谢本钱支持扶苏登顶大宝。可咸阳作为帝国的京师,政治军事中心绝对不会允许在九原出现一个有着合法继承大统名义的皇子出掌军权。
不然,到时候咸阳能够调动长城军团三十万精粹都是问题。
而今,从北方传来的这个情报给了扶苏一道光明大道。
就在出大同塞北方数百里的地方,将要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两个民族厮杀流血的地方。北方一旦有变,大秦自然不会作壁上观。长城军团的戒严是肯定的,却不一定会介入。
并不是谁都有扶苏这般金手指,能够一点便知道匈奴人将要对东胡发起致命进攻。同样,除了扶苏,恐怕谁也不会相信被再三打击元气大损的匈奴会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向实力完整、雄兵数十万的东胡发起偷袭。
而且,便是此时情报工作最为用心,投入最大的特科也没有拿到在匈奴的准确情报。相比扶苏有专门的情报机构,消息仅仅靠着道听途说加斥候的长城军团尽管甲兵三十万,可根本接触不到匈奴人的核心机密。
对于扶苏而言,这边是穿越者先知先觉的优势。
只要扶苏能够利用西北狼和东北虎互相残杀的机会,用强硬的态度坚持调兵北上,最好是能抽调长城军团的兵力,一举灭杀了北方两个草原民族的大军。借此,扶苏自然能够凭借着军功,炫目耀眼的军功在长城军团之中树立出深厚的威望。
无论如何,一个军功卓著,见识卓远的将领总是容易得到士卒信赖和拥戴的。
“陛下与十月一日抵达三川郡首府洛阳。原定将于十一月由东方道抵达琅邪郡,琅邪郡士绅皆是严阵以待铺张迎接,各地闹事乱民纷纷偃旗息鼓!”伏承说到这里,顿了一顿,道:“据查,是胡亥公子劝说了陛下。改由东方道去琅琊为经临晋道至雁门。主公,胡亥此举来意不善啊。”
扶苏也晓得胡亥来意不善,不然,也不会费力气把始皇弄到北地苦寒之所吧。当然,名义肯定是会名正言顺说什么,趁着十月时节秋高气爽来雁门。再由雁门经上郡道下东方道再去琅琊。可实际上,胡亥的主要目的肯定就是扶苏自己。虽说扶苏此刻还不知道胡亥到底打着什么主意,可扶苏却不想这紧要关头出了什么事情。
扶苏一心想着扫除北方两个心腹大患,好安安心心经营三郡之地。可若是被胡亥搅乱,弄出什么乱子,扶苏这投进去的物资、军械、钱粮可就当打水漂了。至少三年的积蓄便被扶苏浪费了。
更何况,有了始皇在眼皮子底下监视。扶苏还能称心如意地动兵,树立威望么?
“不管了。既然胡亥要来,何不如便趁着他的心意。当着他的面立下军功!”扶苏心中坐下决断。居上位者岂能前畏狼后惧虎?既然胡亥要来,那便好生打打胡亥的脸!
“来人。去大同!”扶苏高喝一声,整个郡守府瞬时如引爆了一般。卫士们齐齐开始集结,扶苏则草草和妻妾们道别,便上了千里马,一众侍卫的随扈下,驰离善无。
郡署,六曹签房。往日一派闲适的官老爷们此刻满脸肃容,部下任务之后立刻回到签房。这些个郡丞、卒史、主簿是一刻都不敢耽搁。齐齐开始处理手头的政务。
民夫开始征集,其余两郡的军需、粮草、银钱需要转运到雁门随时待发。雁门的军需需要从各郡转运到大同整装就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