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福王-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事还真没发生过,不少的百姓忍不住相互间打探起消息来。

“不知道,难不成又有啥喜事情发生?”百姓们很善良。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在这种喜庆的日子里会发生大的战事。

“混账!”正在宫中到处躲避那群西方公主的崇祯也接到了战报,立即在皇极殿内紧急召见各部大臣,愤怒的咒骂声充斥在偌大的宫殿上方。对于这一战的内情他们已经知道,但这与即将展开的报复无关。叶尔羌本来就是华夏民族的固有领土,收复它是无庸质疑的,大明可以出兵但叶尔羌绝不能反抗,非常怪异的理论却是朝中所有大臣的一致意见。

“镇国将军朱由骢!”很少这样正式地称呼那个小胖子。所有人都明白崇祯这下是动了真怒。这也难怪,皇帝要结婚了,那些不开眼的叶尔羌却跑出来闹事,这不是找死是什么?情报错误。被大明百姓给误导了?他要没那野心,会上这种当?所以归根结底,这还是因为叶尔羌不服王化抗拒民族融合所造成的,得让他们自己去承担因此而来的所有后果。

“臣弟在!”从家里出来得匆忙,朱由骢连朝服都没来得及换上,但一身居家便装没能掩盖住他那浓浓杀气。

“说说吧,这事你准备怎么处理?”很冷漠的语气,崇祯感受到了朱由骢的愤怒,但他不想去阻止。

“半年!半年之内把瓜州、亦力把里从地图上抹掉!半年之内让我大明的龙旗飘扬在天山上空,把阿不伦的脑袋拧下来给将士们蹴鞠用!”

“臣有本奏!”孔衍植站了出来,负责教书育人的他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制定的教材里大明帝国是继承了华夏所有民族遗产的帝国,这个帝国是绝对不会容忍任何分裂势力存在的。很显然,叶尔羌现在的做法已经违反了这个原则,触碰到了孔老先生的底线。

“说!”

“镇国将军似乎忘记了他当年的承诺,我大明的一个子民值一万个异族的脑袋!若他在此次作战中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臣请陛下治镇国将军欺君之罪!”很正当的理由,这的确是朱由骢当年说过的话。

“臣也有本奏!”获得了许可,乔允升义正言辞地道:“根据我刑部制订的新法,试图分裂帝国者当诛九族,如今叶尔羌人集结了数十万大军与朝廷对抗,故臣请陛下依律而为!”

“臣有本奏!”负责内政的韩爌站出来了,对他来说任何大明帝国的子民都是他要负责照顾的对象,如今有人被杀害他当然需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臣有本奏……”不停地有人站出来,虽然说的理由不一样,但他们的要求很一致,不管朱由骢这次用什么手段,都必须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复西域,确保的统治从此以后不受任何挑衅,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否则他就该进昭狱去呆着。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亡羊补牢

“成天奏来奏去的,你们几个是不在官署里呆傻了,就会说这话?”朱由骢的心里很不好受,虽然收复叶尔羌是朝中大臣公议的结果,但让西线兵团在肃州卫集结待命则是朱由骢的决定。他从来没想过就因为那个密而不宣的战略部署,居然让大明的百姓误以为是朝廷没找到出兵的借口,而愿意用生命为代价去扫清障碍。

由于自家也要生产放牧,所以鞑虏入寇一般都会选在秋冬之季,以便掠夺到足够的粮草熬过寒冷的冬季度过来年青黄不接的春季。因此,在入冬以前正是叶尔羌人士气是最高昂的时候,他们的准备也相对要充足。把数十万将士调到前线,为的只是形成一种高压态势,慢慢消磨掉对手的勇气。

大明的军人不怕死,但朱由骢没理由让他们白白牺牲,而且这次对叶尔羌的作战目的是要彻底平定西域,剿灭一切胆敢抗拒民族融合、阻止大明帝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反动势力。既然是剿灭而不是简单的击溃,那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切断敌人的退路,让他们乖乖地留下来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忏悔。

然而大明帝国现在还无法完成对叶尔羌的四面合围,一旦敌人在战场上遭受重创他们往北可选择投靠瓦剌,往西能够逃窜至花剌子模海附近,甚至还有可能往南翻过昆仑山由乌思藏进入天竺境内。

对于最后一种可能,朱由骢不担心,即便是大宝法王没能把阿不伦留下,那不还有正在向该地区移动的马承祖部队吗?别看那个钉子才埋下没几年,但其取得的成就却令人乍舌。为了抵御西方强盗的侵扰,马承祖已经在该地区联合旁遮普与普什图族,组建起了一支人数在二十万左右的军队。

别看这支组建没多久的部队装备不咋样,但其战斗力绝不弱于叶尔羌人,而且他们的心已经开始向着大明帝国。马承祖部那些阿訇的很会把握时机。不断地宣扬作为大明子民的好处,在那个天堂一般的帝国里他们的信仰不再受到歧视,不会低人一等饱受折磨,只要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更重要的是,这几年朱由骢在给马承祖部提供补给的时候也没忘记给这些人实惠,大宝法王手下那个庞大的走私马队就是为他们在服务。

吃着从大明运来的粮食,住着大明军队送来的帐篷。手里拿着从大明走私过来的武器。这些从来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的原住民相信,只有加入大明帝国他们才能够自由呼吸,才能够抬头挺胸地做人。

朱由骢不怕敌人往南跑。如果叶尔羌人真有那想法的话,只需要招呼一声,大明会很乐意见到他们在经过漫长的旅途后被同样信奉真主的马承祖部咬得连渣都不剩。但是,朱由骢不能让叶尔羌人往北或往西跑。而能够帮助朱由骢实现这个目标的就只有老天爷。

盛唐时期出了一个李靖顶风冒雪夜袭阴山,大明帝国的孙承宗同样能在风雪交加的时节兵出嘉峪关,一个苏定方领两百骑兵就可以打得颉利可汗狼狈而逃,袁崇焕与黄得功或许要差那么一点,但他们手下兵多将广武器精灵,抓一个阿不伦不会比逮住颉利可汗要难。

所以,数十万西线将士等的不是朱由骢的军令。而是在等崇祯七年的第一场暴雪将敌人的退路切断。可惜这个事不能说出去,即便是西线兵团的将领,知道这个安排的也屈指可数。可现在因为保密的需要让百姓产生了误会,导致他们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

“将军,您这话是什么意思?”现在有谁不知道朝廷的八位尚书都很忙啊,没看到他们都好几天没回家了,实在是坚持不住就在衙门的行军床上躺一下么?若不是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们才没闲工夫跑到皇极殿来呢。这个死胖子也太没良心了。要说心情不好,这里没一个人不难受的。

“说说吧,这事你们打算咋处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虽然无论怎么做都已经于事无补,但大明朝廷必须给英雄们一个交代,给天下所有百姓一个交代。

“为他们立传,将黄沙城的惨烈一幕编入教材。让我大明百姓将他们视为楷模!”大明帝国现在所实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愚民政策,但却以往所执行的都不相同。孔衍植负责编纂的所有教材都在灌输一个理念,那就是国家利益至上。孔老头不介意人家说他这是在利用逝者,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崛起中的大明帝国可以不需要神的存在,却需要无数的平民英雄站出来提供榜样的力量。

“依臣之见仅编入正史还不行……”照说这事和管理宗教事务的孙奇逢没什么关系,但谁叫人家是理学大师呢?所谓触类旁通,孙奇逢现在很清楚那些所谓的神灵是如何杜撰出来的,既然没影的东西都可以深入人心,那为大明帝国捐躯的真英雄当然应该享受更高的待遇。“臣请陛下降旨翰林院,让那票闲得发慌的文人以此事实为根据编写一部章回体白话小说,再以朝廷之力推其广传天下!”

虽然现在的翰林院就是迂腐文人养老的地方,但能够呆在那里面的要是赶在以前的正常年份怎么也能捞个举人名头。经过这些人不遗余力的修辞,大明版的群英传肯定比封神演义还要是惊天地泣鬼神,比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更能令人热血沸腾,比汉宫秋更能让人为之唏嘘不已。

“此事就交给……”迂腐文人们的写作功底是够了,但这领头的可不能从他们之中来选,否则写得太过高雅那可就不能发挥什么作用。崇祯考虑了半天也想不出该把这事交给谁,只能对孔衍植道:“孔爱卿,你那里可有合适人选?”

“以为臣之见……”要说孔衍植手下那真是人才济济,稍一思索便有了决定。“若要将此事渲染成千古佳话,非苏州府长洲县人冯梦龙与浙江府乌程人凌濛初不可,但此二人现都在商学院那边……”

只要不是正在搞高科技研究,那崇祯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眼睛落在周延儒身上,皮笑肉不笑地道:“周爱卿?”

“承蒙皇上厚爱。臣这就修书让他们立即赶来京城!”周延儒早就看那俩祸害不顺眼了,可人家一个出身书香门第,另一个出自更是控制着江南出版业半壁江山的凌家,还真不好因为他们在课余讲点怪诞不经的故事就加以责罚。现在皇帝把人给弄走,他感谢都来不及哪还会阻挠。

“臣启陛下!”商人爱财,但成在努力成为大明儒商的周延儒更知道自己还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主动提议道:“此二人不但文采出众还精通音律。是否可让他们在创作完成后立即将原本改编为戏曲、歌赋?然后由我商学院负责出资,延请那些出名的鞑子艺人,让他们赴各地演上几场?”

“行!这事你就看着办好了!”在没有英雄的乱世需要创造英雄,在人才辈出的和平年代更需要宣扬英雄,崇祯不介意大费周章地将原本就是的赫连良运等人塑造得更加高大,将他们的事迹传得家喻户晓。因为这样做对于增强国民的凝聚力。提高大明百姓的民族认同感,有百利而无一害。

“皇上,臣也有本要奏。”作为新任的兵部尚书,高斗枢虽然只是个打杂的,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义士虽为寻常百姓,但毕竟是为了我大明帝国的崛起而捐躯,是否可以特许将他们的名字刻入太庙前的忠烈祠?”

“这是理所当然的!”崇祯满意地点了点头。补充道:“我大明帝国的忠烈祠不仅是祭奠阵亡将士的地方,更是帝国的精神所在,任何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做出过贡献的人都有资格进入。另外,对于他们留下的遗孤必须按照最高标准进行抚恤,因为他们虽然不是军人却体现出了我大明的骨气!”

“骢弟,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崇祯虽然已经做了一个皇帝能做的事,但他也知道这些都对于牺牲的英烈来说已经于事无补。

“皇兄的所做的一切已经远盛历朝历代,臣弟也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朱由骢这不是在拍马屁。从古至今为平民树碑立传这事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也算是屈指可数,而崇祯就做了还做得大张旗鼓。综观历史,普通百姓的牌位能够放置在太庙之前,那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但崇祯却义无反顾地点头同意了。

大明朝廷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事,如果非要崇祯假装仁义地写上一份罪己诏他肯定不会拒绝。但那只是在画蛇添足。想让英雄瞑目的唯一办法就是彻底收复西域,完成他们的梦想。

“但臣弟还有一事,要烦劳皇兄和诸位大人帮忙解决。”这次的事情给朱由骢敲响了警钟,大明的百姓没有丧失血性。他们愿意为了这个帝国的兴盛而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包括生命。朱由骢很感激赫连良运等人为帝国所做的一切,但他无法接受样惨痛的代价,无法容忍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

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可以重复利用的借口,一个既能够被大明百姓所接受,又可以扣上了让人家无法甩脱的借口。然后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明帝国每次出兵不再需要百姓去做牺牲,因为朝廷有足够的理由维护正义。

“这……”不仅是崇祯,就连满朝奸佞也都沉默不语。朱由骢的这个要求实在太高,想用同样的借口发动对不同敌人的战争,这简直就是在异想天开。一劳永逸当然好,但也得要有点可行性啊。

大明朝廷承认蒙元政权,首要目的当然为了宣传太祖的丰功伟绩,如果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强大的对手存在,那怎么能说明朱元璋伟大?而大明朝廷这些年一直宣传自己继承的是华夏衣钵而不仅限于光复汉人江山,就是因为蒙元的地盘够大,收复失地不愧为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但这个借口很快就不够用了,甚至连出征倭岛的时候百官也不得不搅尽脑汁从各种野史里寻找突破,最终才找出个武大郎来背黑锅。

而翻便现存的所有书籍,哪怕是在山海经里也找不到任何关于那种肚子上有个口袋,长得和人差不多高还能一蹦数丈远的老鼠来啊。而那里已经被列入了大明版图之内,一旦罗伊爵士不肯用他们那个流放罪犯的破地方来换取大明先进的武器装备,那可是要出兵占领的。

朱由骢到是想用收复故土这个借口。但能够证明郑和曾经到过大洋洲的证据已经被刘大夏那个败家子给烧掉了,二傻他爹费尽心思才保存下来的那箱资料里可没这方面的记载。而新大陆那块地方就更让他头疼了,后世到是考证出了蒙古人与美洲的印第安人可能拥有共同祖先,可大明的皇家考古队没法现在就提出这种理论啊。

鸡蛋里挑骨头这事不难,如果朱由骢现在是想要一个对吕宋或大洋洲的出兵理由,那满朝奸佞要不了半个时辰就给能他整个离谱的出来,然后趁人家还来不及更正的时候立即发动战争。可现在连蛋都没有。完全是要凭空捏造让人无法反驳的借口,这还真就不是一般的困难。

“将军,我大明开发无主之地不需要借口吧?”在朝堂之上韩爌也不好意思摆出一副师尊的架子,只能以官职称呼朱由骢。

“无主之地?啥意思?”

“你……”真是快被这个笨徒弟给气死了,韩爌是越来越搞不懂当年怎么会败在这个死胖子手下。那有主没主还不都是大明帝国说了算的事?就好比这次要夺取的吕宋岛,根据官方记载即便是没有西班牙人的存在。那上面也还有过好几个国家呢,而且人家也没少来大明朝贡。现在还不是一样,变成了猴子们的聚集地?在没有动物保护条例的明代,这人要驱赶猴子当然不需要借口。

“不行!不行!你这借口站不住脚!”吕宋那边可以胡闹,反正现在西方盟友已经把西班牙人给卖了个彻底,施维拉把人家的舰队都给忽悠过来了,当然没人会反对大明吞掉那地方。

最关键的是。在朱由骢的长期规划里和西方盟友产生冲突是必然的结果,但人家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看着大明把手伸到他们的殖民地去。

按照天竺模式给西方盟友挖坑?大明到是耗得起这个时间,但西方盟友们的脑袋非但没被驴给踢过,一个个的比猴还精,人家上过一次当了还能傻不啦唧被人用同样的办法骗第二次?不就是利用模糊不清的边界来制造冲突吗?万一人家心情好,没事就搞个百里无人区,山寨个长城啥的?就不主动招惹大明,那又怎么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欺负人?

“将军。您要的借口属下这里到是有,但您现在可能用不上!”最不为人所注意的角落里,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传了出来。

在皇极殿内,所有的人都身居高位,最次的也是史可法那种正三品侍郎,可有一个人例外。南居益到现在都还顶着个九品官衔,如果不是因为他属于镇国将军的私人顾问。恐怕早就被人给叉出去扔到大街上了。

“二太,你又想到啥馊主意了?”不给南居益封官并不是崇祯吝啬,也不是满朝文武有心报复,更不是这个损人的能力不够。唯一的原因是他自己说过。作为一个谋士越少为人所关注越安全。

“将军,您这话可是大有问题,属下什么时候出过馊主意的?”这个顶头上司太不通人情了,替他解决了那么多麻烦也没个好话,看来下次还得找机会坑他一次才行。南居益先纠正了朱由骢的话,然后才慢吞吞地道:“而且这办法可不是属下想出来的,那范贼遗书上不都写着么?”

“范贼遗书?”提到朱由骢当年坑来的那本书没一个人不熟悉,要说那东西为大明帝国的内政制定提供了很多借鉴从而少走了无数弯路这个到没意见,但关于外交的记载……要是按上面写的去做,恐怕大明早就亡国了。

南居益非常失望地摇了摇头,这才感叹道:“诸位大人,你们该不会是把那俩字给忘了吧?”

“二太,你小子也太狠了点吧?”大家读的都是同一本书,范贼遗书上的糟粕很多,但能够引起大明朝廷上上下下警惕的却只有那两个字。作为刑部的负责人,乔允升更清楚如果那东西没约束只强调其强调普适性会有多大的危害,他真没想到南损人居然会用这个借口。

“啥狠不狠的啊,乔大人您这话可真不中听!”不用知道后世的西方人是怎么玩弄这套把戏,南居益也可以比他们搞得更得心应手。“各位大人,要不你们抽点空?跟下官一起捣鼓出个无法执行的人权标准出来?也省得将军以后老是来麻烦你们!”

第三百一十八章 杀鸡儆猴

虽然发生了黄沙城惨案,但崇祯皇帝的豪华婚礼还是按时举行了。对于这点,百姓们是有意见但不太大,毕竟数千年来养成了重视颜面的习惯,如果因为这事而让千来道贺的各国使臣看了笑话,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得不偿失。而且大明帝国怎么都还有个镇国将军在,别看自从传出将军夫人有孕的消息后那死胖子就深居简出,但没人会怀疑他正在酝酿着一场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西方的盟友们这次更是集体选择了不闻不问,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东方帝国实在太富裕太强大了,无论想在哪方面和大明竞争,那下场肯定很悲惨。倭岛上发生的事也给了他们教训,一旦被这个帝国逮到了机会,人家可是真会下死手的。灭国战争西方人自己也没少做,但象大明这样心狠手辣,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差点把整个倭岛民族数千万人口给抹掉的事,还是很难被接受。

在现阶段来说,没人愿意直接与大明帝国正面交锋。只要这条东方巨龙继续被束缚手脚,只要这周边还不停地有人跳出来闹事,那西方世界的绅士们就有机会占据主动。所以罗伊爵士才会建议采取观望态度,既不得罪大明又不主动为这个潜在对手提供腾出手的机会。而且叶尔羌不同于倭岛,如果那里被大明帝国拿下,他们那强大的军团就能沿着丝绸之路出现在西方人视线中。

所以当崇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那场盛大的婚礼正式举行时,无论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所有的人至少在表面看来都是高兴的。直到八月二十六整个婚礼完成,都没人提到西域边陲发生的事情。

然而,到了八月二十七,京城上空的喜庆气氛还没散尽。朝廷突然就宣布将赫连良运等人列为帝国英雄,崇祯皇帝亲自带着满朝文武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在庄严的太庙前,主持帝国军务的镇国将军下令,西线兵团四十万将士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只待孙承宗回到嘉峪关立即开始收复叶尔羌。而为了弥补其实力上的不足,镇国将军不但命令已经从事幕后工作多年的毛文龙回归西线兵团,还紧急招回正在倭岛上进行训练的茅元仪部,更将三十万蒙古骑兵交给了孙承宗负责调配。命令中同时提到,为了阻止鞑靼部落向阿不伦提供任何形式的增援,北方集团军张破虏部将掩护其侧翼捕捕鱼儿海出兵。

仅西线兵团就有八十五万大军出嘉峪关?领军大将孙承宗,其麾下将领袁崇焕、毛文龙、黄得功、茅元仪?如此豪华的阵容就连大明百姓自己听了也直摇头。镇国将军这也太欺负人了点,如此大的动作就为了要收复叶尔羌?鬼才相信这就是他的最终目的,没有人会怀疑经过这一战大明帝国的领土至少会扩张到花剌子模海。人们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当月即别那几十万捣蛋的援兵被收拾掉以后,帝国的军队会推进到哪里。

可即便是所有人都猜到了朱由骢的想法,也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西方盟友不敢,因为大明帝国的这次出兵理直气壮;大明百姓不会。因为这几天里黄沙城所发生的惨烈战斗已经广为人知,如果朝廷真把这事给忘记了他们才会感到失望。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这句在另一个时空那位吃糠喝稀的鞑子皇帝对朱元璋和朱棣赞叹之词已经被写进了教材,孔衍植通过他的方式为大明百姓指出了目前的任务。可是只要一天不收复西域,大明帝国上上下下就得愧对老祖宗一天,就没人有脸说这话。

至于那个月即别么,纯粹是自找的。对大明帝国搞恐吓。明目张胆地支持叶尔羌抗拒民族融合?那破地方可能没人会写汉字,不知道死字是什么意思。趁这个机会,让大明帝国的兵痞们去教教他们也不错。

宣读完对于叶尔羌的讨伐令,朱由骢又变戏法似的拿出了另一份。大明帝国将正式对安南宣战!与收复西域不同的是,这次的对外战争纯粹属于私人恩怨,理由就是他们答应给的贺礼并没出现,让崇祯皇帝感觉到很没面子。

对于这个理由,西方盟友们深刻体会到了崇祯的无耻。不就是小小地戏弄了一下那个明国昏君么。就这也值得大张旗鼓地发动灭国战争?看来以后到东方行贿的时候得小心点,千万别乱说话,所有的礼物在送出去以前都得先打个八折。

感慨归感慨,西方盟友们对于朱由骢的出兵行为到是没意见。毕竟按照当年的协议,安南和暹罗都是作为大明支持他们占领天竺的谢礼,人家现在只不过是在履行和约而已。再说了,在安南传教经商的都是法国人。就连安塞尔都没提出抗议,他们还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而大明百姓的想法就更简单,他们甚至都没觉得崇祯这是在小题大做。安南本来就是大明的固有领土,只不过前些年出了刘大夏那个败家子。这才被那些白眼狼找到机会进行了武装割据。没错,在大明的官方舆论中宣扬的就是割据一词,士人们从来都没承认过那是一个国家。前些年之所以允许他们按例进贡,那还不是最仁慈的态度去感化安南人,想给他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很显然,这个目的失败了。人家现在非但没有幡然醒悟,甚至还忽悠起了皇帝。崇祯那是谁?前些年是士人的代表,现在可是大明帝国的象征,这是谁都能骗的?既然安南人连老祖宗都不认,还胆大妄为到了如此地步,就干脆别浪费精力跟他们动嘴皮子。老话不是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么?先拧过来揍一顿再慢慢教育。

南线主帅秦良玉,以其子马祥麟和张凤仪两口子为副?这兵力方面是不是稍显薄弱了点?要知道早在永乐年间安南就整出了七百万军队啊,经过这么些年的休养生息,人家还不得凑上千儿八百万的?川军是很能打,可就那么二十万人马也不能太累着了不是?

幸亏镇国将军显然是考虑到了这点,在命令的最后他给加了一句,李自成和左良玉手下的海外兵团将协助川军收复安南。听到这里,大明百姓们才彻底松了一口气,六十多万对一千万。这听上去是不怎么成比例,但海外军团是什么?那可是足足四十万鞑子太监和数万拆迁大队兵匪啊,他们即便是真打不过,也有能力把安南折腾成一片白地。

还没等朱由骢宣读完军令,安南国派来的使者阮黄苏就开始吼起来了,不过他也就获得机会说出了一个字而已。这好像不太符合规矩吧,按照传统大明要征讨人家也得给点辩解的机会才是。怎么能人家才刚开口说话就给揍成了那副德行呢?

大明帝国是礼仪之邦这是毋庸质疑的,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的侍卫虽然不是饱学鸿儒,但至少也还懂得点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照说他们肯定不会如此的飞扬跋扈,但谁让安南的现任国王那尊号没有取对呢。渊皇帝?在大明的太庙前高呼敌国皇帝的尊号,阮黄苏这揍挨得还真就不太冤!

看着那个跟猪头一样只会哼哼的安南使者,崇祯也起了恻隐之心。他不愿意给西方盟友留下一个残忍暴戾的印象。但这里毕竟是太庙,有人捣乱不做点惩戒也实在说不过去。几番权衡之下,善良仁慈的大明皇帝最终做出了裁定,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这个安南特使不是叫阮黄苏么?正巧崇祯今天早上吃了一到叫蛋黄酥的点心,虽然还有一字之差却也勉强能凑一堆去。那就意思意思,把这人揍成蛋黄酥给黎维祺送去。至于皇帝的这个要求怎么才能够得到满足,则属于负责昭狱的陈新甲和王戴恩需要考虑的事。反正秦良玉顶多就帮忙免费捎过去。

正因为出现了阮黄苏这个插曲,百姓们在感叹皇帝实在仁义之余也才有空发现了军令中不妥当的地方。两条战线各有专人负责,那镇国将军干嘛去?略一思索,百姓们这才恍然大悟,镇国将军是快当爹的人了,他当然得继续呆在国内陪夫人产子。而且兵书上不都说了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才是真正的大将之风,就那些跳梁小丑还真就不配让他亲自出马。

相比起大明善良的百姓。棒子国来的两位特使却显得惶恐不安。都这么熟的人了,他们对于大明的了解可不少,而根据他们手里的情报大明帝国还有一支最精锐的部队没有调动。卢象升麾下,那支由天下第一军扩编而来的中央集团军这该不是留着收复高丽用的吧?

一想到了这种可能,李儆的使者还稍微好点,毕竟他是代表自己的主子来接受秘密招安,准备投靠大明的。

而代表李倧前来求援的那位却有点受不了。虽然没人见识过扩编后的中央集团到底有多恐怖,但既然是被称做大明帝国最精锐的部队那战斗力就绝对不会比海外军团差到那里去。鹿善继、熊兆珵、孙传庭,这三位可是在辽东跺一跺脚都能引发山崩海啸的祸害!让他们带领这么一支精锐的力量对付棒子国?这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点?大明想要重建唐时的安东总督府说一声就行了啊,何必这样兴师动众?

安东总督府?叫做朴尚贤的李倧特使想到这个词。突然就眼前一亮。熟知历史的他很清楚,当年李世民大帝亲征,虽然攻陷了隋炀帝倾全国之力都未能最终占领的辽东城,又连破白崖、盖牟两城,可最后却在安市受到杨万春的阻击,最终因为御寒装备不足而功亏一篑。

当年为唐军带路的是莫离支那个不成器的嫡子泉男生,那属于高丽国的叛徒。可他不是,在轰轰烈烈的寻根问祖活动中,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就是当年唐军的后人。虽然自己的祖先没什么名头,但为大明帝国做事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于是,就在朱由骢开始宣读后续命令之前,朴尚贤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不管大明把那支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