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福王-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搞武装占领,西方人还会玩一招叫做和平演变,但黎塞留在了解了大明这几年的动作后不得不感叹,人家的确是走在了前面。如果祸国殃民的东林党没有被收拾多好。那些只会对外砸银子挣颜面,对内只会欺压百姓的士人如果还能继续主政,宣扬那种对敌人善对自己狠的宗教,即便这个国家再强大黎塞留也不会担心。可惜这个帝国现在的决策层都是一群能随时把脸皮给揣在兜里的奸佞,他们心中仅存的信仰就是帝国利益。哎……这要是能早几十年来东方就绝不是如今这下场。

后悔已经没用,崛起中的东方帝国正在用比西方人更娴熟的手段玩弄西方人所擅长的文化侵略。他们没有强行推广新的宗教来忽悠人,比这更可怕的是他们要利用西方人自己的手去把千年信仰变得面目全非。

与明帝国结盟这是无庸质疑的选择。一个英雄的黎塞留斗不过东方那庞大的高智商犯罪集团。但黎塞留没有打算屈服,西方文明的火种绝不能因为他而熄灭,既然是盟友那就应该是地位平等的。通过谈判在获得明国帮助的同时,尽量减少东方思想对西方的冲击,这就是黎塞留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黎塞留头疼的还有一件小事,根据各方面得来的情报,他可以判断出那个传说中的大明镇国将军就是个无赖。面对这种蛮不讲理的混蛋,很难提前做到有针对性的部署只能是靠临场发挥,但这里是人家的主场这一招能管用吗?

其实黎塞留完全不必为这最后一件事担心,因为那个胖子根本就没打算出现。朱由骢不参加?要说作为帝国的最高决策者。崇祯需要忙着筹办自己的豪华婚礼,所以抽不出时间跟黎塞留磨牙齿,这事虽然不太靠谱却可以理解。但那个最早提出了文化侵略的死胖子怎么能偷懒?即便是他想改邪归正不骗人了,也应该坐着当泥菩萨吓唬人,让黎塞留因为心存顾忌而主动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啊。

朱由骢不去的原因很多。当整个民族摆脱了束缚,那条充满荆棘了的羊肠小道正逐渐变得宽阔平坦,无数的优秀人才正在不断涌现。朱由骢作为穿越者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对于一直追求的这个结果他当然是欣然接受,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记忆尽可能地让大明帝国少走弯路,让华夏子民少受折腾。

无论是在军事、科技、政治还是在外交活动中,朱由骢正在由一个执行者变成决策者,大多数的时候他更重要的是指出一个方向。这次的谈判对手是著名的黎塞留,虽然朱由骢不记得这个名字,但他也还算有点自知之明没有大包大揽,而是把忽悠人的机会留给了朝廷中奸佞。

所以这次在谈判桌上与西方盟友做正面交锋的熊文灿和外交部的新锐,在他们的身后不但站着韩爌等骗死人不偿命的老一辈士林精英,还有周延儒等唯利是图的新时代儒商,更有毛文龙等志在天下的军事参谋。就连朱由骢那个最忠心的狗腿子南居益和自号莠民的孙奇逢也混入了代表团,准备偷偷地给浪漫的法国人刨两个坑。

朱由骢完全相信经过了这么多年,朝中大臣应该没人会忘记什么叫国家利益。只要大明的代表们能够记住这几个字。黎塞留恐怕还真就不够他们玩的。而且他现在还要谋划作战事宜,随时准备在三条战线上给敌人以致命打击,也的确抽不出时间。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原因也导致了这个爱胡闹的死胖子选择放弃。负责押送,哦不对。应该是护送西方公主进京的福王和王妃到了。自家爹娘到了,所以就要罢工?这理由好像有点让人不能理解……

福王带着老婆回京不算什么大事,正常情况下他也懒得管朱由骢成天在瞎忙什么。但一向对儿媳疼爱有佳的王妃姚氏在接风家宴上发现张家姐妹食欲不振,一番打探下才知道她们在回京途中受了凉,又不愿意让正在忙着进行战略部署的朱由骢分心,所以一直瞒着没说。

这可怎么行?看着略显消瘦的两女。王妃姚氏当即怒火中烧也不管皇帝在场,就先把粗心的朱由骢给一顿臭骂,然后又通过周皇后召来了宫廷御医。然而这次张家姐妹的情况好像很危机,就连同行的医学院负责人喻嘉言都有点拿不准了,随着宫中御医不断赶来,福王和崇祯一家的心也被提到了嗓子眼。

折腾了好几个时辰。最终的诊断结果更是让胖忽忽的福王差点抡起旁边的门闩就往朱由骢身上招呼。张家姐妹哪是什么害病啊?人家是害喜了!没错,成亲多年的镇国将军有后了,朱由骢要当爹了!可这个糊涂的小子居然不知道,还纵容那两个祸水继续隐瞒!这要是出点什么闪失……没人敢想象那个后果。

镇国将军家两位夫人同时身怀六甲!当御医们确认了这个诊断后,人还没出王府大门,消息已经像长了翅膀似的飞了出去。京城随之沸腾!

以朱由骢现在的身份,他在大明境内远远不是一个领军征战、拓地万里的镇国将军这么简单。更多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这个象征是神一样的存在,但他毕竟不是神,他有一天也会撒手人寰。百姓们不是怀疑朝廷官员今后还能不能延续现在的政策,他们只是希望镇国将军能够留下自己的后代,继续引导着帝国迈向强盛。

当天夜里,通往福王府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在京五品以上官员纷纷上门祝贺。百姓们的反应更是激烈,所有的鞭炮店都敞开大门免费供应,从戌时到次日丑时响声就没停过,漫天盛开的烟花比过年还热闹。孩儿灯、麒麟送子图、装满了百谷瓜果的福袋。挂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道贺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福王府不得不违反常例,在半夜里依然大门洞开。朱由骢看到这场景也很吃惊,孩子还没影儿呢,就闹出了这样大的动静。是不是太夸张了?

崇祯看着被大红灯笼照得亮如白昼的王府大门人流攒动,百姓与大臣们一脸喜色的纷至沓来非但没有感到一丝恼怒,甚至还主动凑起热闹来。同样高兴得上蹿下跳的皇帝当即颁下口谕,擢赏镇国将军朱由骢黄金万两,丝帛千匹,并命令太医院把仓库腾空将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给搬到福王府来。

仿佛觉得这还没闹够,在朝廷奸佞的提醒下,崇祯最后又给加了一条。若张家姐妹诞下男婴则均赐国公爵位,享一品俸禄,也就说这还没出生的小屁孩无论是爵位还工资都比朱由骢要高。即便是生女儿那也不怕,郡主什么的称呼崇祯也懒得用,直接进为公主地位和皇帝的亲生女儿一样。

“皇兄,您闹够了没有?”如此奇葩的封赏让朱由骢也头疼不已,好不容易等百姓们的热情渐渐平息下来,官员们该来的也都来过了,他终于找到机会向赖在王府里的崇祯开始诉苦。

“骢弟,瞧你这话说的,什么叫闹啊?”看到朱由骢那一张黑脸,善于出卖自己人崇祯赶紧解释道:“这主意可不是为兄出的,你那师尊说了,既然你不愿意封王那就从你的后代下手!反正都是一家人么,他们都封了国公你这当爹的还好意思继续没名没份地混下去?”

“啥?”有这样坑人的么?连这种大喜的日子都不肯放过,居然利用这种机会给自己下套?还师尊呢。那个韩爌这就是在趁火打劫借机报复。

“皇叔,我能要个弟弟吗?”一个衣着华丽留着鼻涕的小孩子害怕被人忽视,使劲拉扯着朱由骢的衣襟。

“弟弟?为什么要弟弟?”虽然很愤怒,但朱由骢还是决定保持耐心纠正这种重男轻女的错误观念。

“因为父皇说了,如果皇叔家有个弟弟。我就不用当那倒霉的皇帝了!”小孩子永远是最天真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点也没想到这话会给他那个脸色越来越难看的倒霉爹带去什么麻烦。

“你不当皇帝?”狠狠地瞪了一眼旁边那个傻笑的皇兄,朱由骢一点也不为自己欺骗小孩子的行为感到羞耻,循循善诱道:“为啥不当皇帝?皇帝可是这天下最大的官了,瞧瞧你父皇那威风样。这天下要什么他没有啊?不做皇帝你怎么能穿这么好的衣服,住那么大的房子?”

“羞!羞!”小男孩在自己的脸上刮了两下,指着朱由骢道:“父皇可说了,皇叔你最喜欢骗人。当皇帝有什么好的?瞧瞧父皇都瘦成什么样了,你却这么胖,还说皇宫里吃的比王府好呢……”

“啊?”这也算是理由?就因为那个坑弟的皇兄吃了不长。居然连带着影响到了皇子们的价值观?为了能长两斤横肉,所以连皇帝都不想当?这是什么逻辑啊?

“还有啊,父皇可是说了,他这个皇帝才是全天下最倒霉的差使,成天累死累活的还要替您背黑锅挨骂……”

“咳咳!”可不能在让这笨儿子继续说下去了,崇祯现在无比后悔自己经常在后辈们面前说朱由骢的坏话,赶紧虚咳两声道:“慈烺。你先去找你母后玩会,父皇和皇叔还有事要谈!”

“是!儿臣告退!”抹了抹快留到嘴边的鼻涕,朱慈烺这才很有风度地施礼离开。

“最倒霉的差使?经常背黑锅?皇兄啊,您这是在说俺吗?”冷笑着,朱由骢一步步地逼向崇祯,反正这里又没人正好跟这昏君理论理论。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嘛!骢弟,你也别太较真。”退后了几步,不是害怕朱由骢揍自己,而是担心他的唾沫飞溅到自己的脸上,那可就太有失皇帝的尊严了。崇祯岔开话题道:“对了。你不在后院陪着两为弟媳,怎么跑这里来闲逛?”

“您当俺愿意啊?俺这是被赶出来的!”说起这事朱由骢就觉得伤心,自己老婆怀孕了,谁都可以前去探视惟独他不行。

不让朱由骢接近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宝的两个祸水,这是经过王府内所有人投票决定的。原因很简单。这个死胖子身上的杀气太重,都害怕他不小心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福王妃为此特意搬到了小院里居住,并放下话来张家姐妹怀胎的前三个月禁止他靠近院门,否则就别怪当娘的六亲不认!

“皇兄,您说这还有天理吗?俺好歹也是当丈夫的啊,咋能不让俺见媳妇呢?”仿佛是抓到了救命稻草,朱由骢突然抓住崇祯的手哀求道:“要不您给下道圣旨,让俺爹娘再出去溜达一圈?”

“不去!”白了白眼,崇祯指着朱由骢的鼻子道:“你当为兄的傻啊?这个时候去招惹皇叔他们?我敢保证,即便是下了圣旨他们也不会动,满朝文武还会指着为兄的骂!”

“那咋办?”转了半圈,朱由骢突然灵光一闪停下脚步道:“皇兄,要不您给吏部下道圣旨,让他们把考古队借给俺使使?”

“考古队?骢弟你要借人没问题,但为兄的可警告你啊,要是被皇叔发现你在自家院里挖地道,那后果可是很严重的哦!”皇家考古队最擅长的是什么崇祯当然很清楚,如果让那些祸害过来了,要不了两天人家就能在王府内建好一条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但如果这事被福王知道了,那不止是施工员会倒霉,就是他这个皇帝也会跟着遭殃,说不定人家在年终审核的时候动那么点手脚,让他自掏腰包贴补考古队的俸禄。

“那咋办?”朱由骢心急啊,根据太医们的诊断他那两个祸水现在都才怀胎月余,那就意味着他最少有两个月见不到自己老婆。要说是在平时也就罢了,前些年忙着东征西讨的聚少离多的日子熬熬也就过去了,但现在不同啊。

“为兄的就说你定力不够嘛!”数落了一番,崇祯这才婉转地提示道:“那杀气不杀气的还不是佛家说头?现如今这京城里三教九流云集,你还不能找其它人去糊弄一下皇叔?让人告诉他们,你这统率帝国百万雄师的镇国将军去看了,非但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还能驱邪除魔?”

“对对!还是皇兄您聪明!”除了佛教,那不还有本土的儒教跟道教么,好像白莲教也还没宣布解散,要是这些都不顶用就把那个正牌的红衣大主教给弄过来,大不了告诉谈判团在给西方挖坑的时候费点力挖深一点作为回报。

第三百一十四章 喋血黄沙(上)

皇帝要成亲了,虽然不是大婚但同时册封四十五名西方公主为妃,还是有那么点夸张。镇国将军有后了,这件事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即将举行的皇家婚礼。双喜临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皇帝居然没有下旨大赦天下,也没有遵循常例蠲免各地在崇祯七年该上缴的税赋。崇祯所做的仅仅是以邸报的形式告诉各地官府,该干嘛继续干嘛,别想着趁这个机会溜须拍马。

对于皇帝这种无情无义的做法各级官员早就习惯了,不管是已经接受现实开始认真做事的还是那心怀叵测准备捣乱的,无一例外地都选择沉默应对。不给皇帝和镇国将军送贺礼也好,能省下不少银子呢,虽然不能揣进自己兜里但至少不会影响到今年原本就艰巨的任务完成。

官员迫于这些年越来越严格的管理制度选择了遵纪守法,普通百姓却没这么多顾虑。大赦天下?这事他们还都没想过,现在可不是前些年了,那牢里关着的可大都是民怨极大的恶棍,连倭岛狩猎队都不敢要的祸害把他们放出来干嘛?

蠲免钱粮?在工业革命刚开始起步的大明,农业税收还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百姓们的想法更是简单,种地交粮这已经是千年的传统,只要朝廷能坚持现在这种农业低税收政策别搞乱摊派就行。突然免掉全国的税赋,他们还真担心崇祯没办法维持那么庞大的军队,要是没有军队的保护那鞑子、倭寇再闹腾起来可咋办?

但皇帝成亲、将军有后,不把场面搞得热闹点哪行?要是搞得太寒酸让西方公主的娘家人看了,大明百姓可丢不起那个脸。官府不组织就自己推选出德高望重的代表,然后去领张路引扛着包袱上京道喜去,呆在家里的也别闲着,忙完了手里的活就趁夜校上课前把城头给打扮打扮增加点景致。

大明全境从辽东到中原再到江南地区,各地百姓都在为了这两件大喜事忙碌着,就连重兵云集的陕西、云南、广西也不例外。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黄沙城,说是一座城其实也就是夯土筑就的小村庄而已,位于嘉峪关以西的这个小地方环境恶劣没有什么常住人口,唯一能证明这里还没有被彻底遗弃的就是城中那幢随时可能坍塌掉的小客栈。往年的这个时节戈壁滩上骆驼队那浑厚而悠扬的铃声会不时响起,在路过黄沙城的时候总会有人豪爽地喊上一嗓子,店家也会兴奋地端上两坛子烈酒的水、烤上一支新鲜的羊腿,然后高应一声“客官里面请!”。

但随着朱由骢那份调令的抵达。大明帝国的军事行动也就失去了最后的隐蔽性。无论是孙承宗手下数十万西线兵团将士正迅速向临水驿、西店子堡、红山堡等地集结;还是对面骟马城开始禁止有人出入,数十万叶尔羌大军紧急驰援瓜州,就足以说明双方现在都很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虽然这里是即将爆发激战的前线,虽然嘉峪关守将不止一次地派人来劝店家关门歇业,可是固执的赫连良运依然没有走。非但没有走,他还召来亲朋好友把黄沙城打扮一新。甚至挂上了新的红灯笼。

认真说起来,赫连良运并不是黄沙城的人,黄沙城虽然是大明在嘉峪关外最后的一块领土,但前些年国贫民弱,这里长期受到骚扰能跑的都跑完了。赫连良运的老家在关内的高台所,曾经也是威镇一方的马贼还作为小头目跟拓养坤一起扛过造反的大旗,只不过他运气不好刚打到潼关就被毛文龙给活捉了。

在明代。老百姓还是比较愚昧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可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毛文龙遵照朱由骢当年的命令没有杀掉赫连良运,他回到家乡后也不愿意老欠着这么份人情。琢磨了很多种报答的方式,他最终决定还是跑到这交通要道来开个店,一来是坑下来往的商人挣点小钱给朝廷增加税收,二来利用他当马贼时攒下来的经验帮着逮个通缉犯抓个奸细什么的。

“赫连二歪,把酒给老子端上来!”随着大门被推开,一个满脸胡须的中年汉子走了进来。也不顾及店里的其他人。边拍着身上的尘土边大声嚷嚷。

“吼啥吼?你他娘的就不能轻点?”门边的酒客也被来人那副凶样给吓着,不过也难怪,人家那鬼头大刀就搁在桌上,还怕人跟他耍横?

“哟?这不是窦铁牛吗?你他娘的还没去见阎王爷?”刚进门的客人正准备发火,却发现开口骂自己的居然还是老熟人。

“姓汤的,你小子不也还好好地活着么?就这么见不得老兄弟们喝杯好酒,吃顿饱饭?”另一桌的人站了出来打抱不平。看来今天这小店里的熟人还真是不少。

“苗老贼,你少在那里说风凉话,就你家还会缺酒喝少肉吃?这些年亦集乃那边的马匹都快被你小子给买光了吧?”汤姓男子念叨着扯过一条凳子,就坐在窦铁牛的那一桌。也没客套什么拧起人家的酒壶就开灌。

“他娘的,额就说这些年生意咋越来越难做了,跟着黄大人他们跑一圈也没啥收获,搞了半天全被你小子给捞走了啊?”刚才的话迅速在店里引起了巨大的波澜,百十号人都开始指着苗姓男子骂骂咧咧。

苗姓男子被骂得起了火性,狠狠地一拍桌子身上那些零碎响个不停,嚷道:“咋了?不服气咋地?老子每年三月跟着袁崇焕袁大人出关,你们那时候还在家里搂着婆姨睡大觉哩!不该比你们挣得多?”

黄得功?袁崇焕?那不是西线兵团的两大统帅吗?现在这小店里的到底是什么人,怎么还跟他们扯上关系了?其实吧,这些人都曾经是陕西反贼,只不过犯下的事不大,经过甄别后也都遣返回了原籍。

这些人当年命是保住了,可回家后却不知道该做什么。种地他们不会,经商他们只会亏得血本无归。继续找个地方当山大王?这还是算了吧,张献忠那么大的阵势都被人家镇国将军象捏蚂蚁一样给捏死了,就他们这点人对上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兵痞……

但老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也不是个长远之计啊。朝廷可是救急不救穷的,官府就发了三个月的粮食吃完了还得自己想法。好在当年王之桢主政陕西的时候就定下了规矩,实在没事干的就可以跟着西线兵团去收购马匹。也就是让他们负责去没收那些越界放牧的鞑靼人财产,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当保镖的正规军负责购买。

要说这营生对于这些曾经的马贼来说可是再合适不过了,当年他们私下里打劫的时候哪有这么威风?只要发现兜里没有许可证的队伍,上去了就说一句“牛羊马匹没收了!”想要发票?没有!敢反抗?掏个烟花出来,随手这么一放。就让人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有组织有纪律经过了国家授权的打劫!

当然了,这打劫也得跟对人才行。袁崇焕就比黄得功要狡猾,他那支部队每年两次的野外集训都要早上半个月,所以收获也要相对丰盛点。而抓捕越界放牧的鞑靼人,已经成为了这几年陕西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

“行了!行了!都他娘的别嘈吵了,赶紧来尝尝额着新烤的驼肉。完了好商量正事!”实在受不了这店里的争吵,正在厨房里忙活的赫连良运走了出来。能看出他在这群人中间还是有那么点威望的,就这么一嗓子让所有人都立即闭嘴回座。

“额们来这里可不是为了吃你这驼肉,就赶紧说吧,这事该咋做。”

“那行,既然兄弟们都到齐了,额也不废话。就提醒你们一句。这可是铁定要掉脑袋的事,若还有谁不愿干的……”

窦铁牛的性子急,也不等赫连良运说完就嚷道:“赫连二歪,你他娘的少在这里放屁,额们既然来了就没把这条命放在心上!”

“赫连二歪你也不好好看看,这里都是些啥人。就额们当年干的那些事,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够被砍十次脑袋的了。如今多过了这么些舒坦日子,还有啥好顾忌的?”耐心地擦拭着蒙尘多年的大刀。苗姓男子的眼里充满不屑。这可不是前些年了,朝廷已经完全打破了太祖时期留下的遗训。若不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改不掉,他能去官府买两支火枪来扛着。

“苗老贼,你那对驴眼往哪看呢?”或许是感觉受到了侮辱,旁边一桌的汉子跳了起来,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嚷道:“老子这趟出来就没打算回去。在家里就跟婆姨交代清楚了,把两个兔崽子带好,将来想个法子都送到孙大人的队伍里去!”

“赫连二歪,额看你也别他娘的磨蹭了。赶紧拣要紧的说。大伙既然来了,就没人会走。”

“快说!快说……”整个小店的人都叫了起来,当年做马贼干土匪时养成的习气暴露无遗。脾气不好说着说着就把面前的烈酒一饮而尽,提上各式兵器就准备往外走。

“都给额站住!”赫连良运大喝一声,然后深一躬道:“既然兄弟们都下了死心,那赫连某就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行了!你个老混蛋又没读过几天书,在那里装啥斯文?额们来这里看的可是朝廷颜面,你别在那里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今天召大伙来的目的,也不用额在多说。”指了指远处的嘉峪关,赫连良运道:“如今朝廷在关内集结重兵,这用意大伙也应该清楚吧?”

“那还用说?朝廷这是要收复西域,重振我大明威严!”

“收复西域,收复西域……”喃喃地念叨着,赫连良运的眼眶突然湿润起来。“多少年了啊,即便我跟大伙都有着过命的交情,却还有一件事没肯说过实话。”

“额说,你能不能拣要紧的说?你那些坑蒙拐骗的事就别拿出来显摆了!”

“不!这事额得说!”赫连良运固执地打断了同伴的话,继续道:“其实额不是中原人士甚至不是汉人,额的祖上是朝廷镇守哈密卫的畏兀儿人,当年因兵败逃到了这里……”

“嗨,就这点破事,你也用瞒这么久?”苗姓汉子大咧咧地道:“老子不也是回回?这些兄弟里哈剌灰人还少么?可不管他是什么,额们现在都是大明的子民!”

“对!额们都是大明子民!所以额把大伙召集起来,就是想用这个身份给即将成亲的皇帝和喜得贵子的将军一份厚礼!”指了指远处的嘉峪关。赫连良运道:“如今朝廷出兵在即,可咱大明毕竟是堂堂的礼仪之邦,哪能随便就妄动刀兵?”

“不就是帮朝廷找借口么?额早就想好了,就咱这些个老家伙,冲到叶尔羌那边干次买卖!还愁不能把他们给惹火了,主动犯我边境?”窦铁牛和客栈内其他人的想法都很简单,肃州卫这穷地方没啥特产。那牛羊什么的想必皇帝也不稀罕。但朝廷不是想收回西域么?不是苦于找不到借口么?干脆就用这个当礼物!

“糊涂!要是按你这样做了,那跟朝廷直接出兵有啥区别?”

“那你说,额看你能想出什么好法子来!”窦铁牛也急了,这离皇帝成亲的日子可没几天了,若是再等上几天那还算是什么送贺礼?“额们可都还忙着呢,若是你这法子行不通。大伙还得抓紧时间往西边跑!”

“他们不是在骟马城那边囤积了大量军队么,额琢磨着他们肯定缺粮,所以才让汤老哥去跑了一趟……”

“姓汤的,你小子该不会是去告诉他们这破地方有粮食吧?”苗姓汉子很快就猜到了赫连良运的办法,他们是不能主动挑衅,但可以引诱敌人来抢啊。

“苗老贼,这还真让你说着了!”站起身子。汤姓汉子这才慢慢道:“额不但去告诉他们这里囤积了朝廷大军的军粮,前些日子还趁赫连二歪运粮的时候带着他们的斥候来逛了一圈!”

“你把他们的斥候给带来了?你可别告诉额说们会傻忽忽地相信这里就是朝廷大军囤粮之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话是没错,兵不厌诈更是至理名言。但苗汉子的话也有道理,就黄沙城这个破地方,既不占据地理优势更无大队人马驻守,即便是再蠢的人也不相信明军会把自己军粮给藏这。

“信!他们咋不信?额可是带他们趁夜把后院那几座粮仓都验过了,临走还让他们装了两麻袋回去哩!”

“啥?都验了?”苗姓汉子这下真急眼了,跳着脚吼道:“赫连二歪你小子这些年到底坑了多少人?你家后院那粮仓最少能装下十多万石粮食。为了引他们来抢还都给装满了?你这不是在帮大明,是在添乱!叶尔羌人要夺了这么些粮草,还不得士气大振?”

“你当额有多傻?如今这大战在即,额还给他们提供粮草?”赫连良运慢条斯理地道:“额那后院里拢共存粮不到五百石,等他们偷偷摸摸地验完还都给下了毒!”

“不到五百石?那你……”的确有点匪夷所思,用不足五百石的粮食装满能容纳十万石的大粮仓,这简直就不可能。

“苗老贼。你该不会忘了前些年的那个传说吧?”

“前些年的传说?难道是南大人……”

“嗯,没错!”

南居益在陕西就做过一件事,就是在崇祯元年平息了那场随时可能爆发的兵痞闹事。在场的这些人可是知道当年的情况有多危险,朝廷不但拖欠了三十多个月军饷。整个陕西边镇能够凑出来的粮食还不足两万石,仅能维持大半个月的。但就是那个南损人,用这两万石粮食稳定住了军心,帮朝廷争取到了调集粮草的时间。

而当年南居益使用的办法现在已经广为人知,那些被他坑过的兵痞除了感叹人家就是够损以外,其他也没什么反应。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当想闹事的兵痞们看着那被装满的粮仓后,这心也就塌实了许多愿意给朝廷时间来解决军饷的问题。但当时所有人都只顾着揭开顶盖能看粮食,打开出粮口取白花花的大米,却没人发现南损人每次在同一个粮仓的取粮都很有分寸,从来不会超过一百石。

来回运粮混淆视听,这事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南居益损就损在他发明了双层粮仓。看似满满的粮仓里其实装的还是原来那点粮食,只不过被这个损人在中间给加了几块隔板。而赫连二歪现在采用的就是这个法子,居然又让叶尔羌的斥候相信了黄沙城里有大量囤粮。

“现在敌人已经上钩了,在前面百余里处就集结了超过五千的骑兵。”汤姓汉子憨厚地一笑道:“额就是他们的内应,来帮他们抢这批粮草的!”

第三百一十五章 喋血黄沙(下)

“五千精骑?额滴亲娘耶,这下可真是热闹了。”苗姓男子听到这个数字后真有点犯怵,他们虽然是马贼出身,但仅就骑术而言比起人家那些从小就长在马背上的叶尔羌士兵还有是很大的差距。现在敌人是被成功地引来了,但黄沙城以东直到嘉峪关都找不到任何可用来躲避的地方,就店里这百十号人想大军围剿之下做到全身而退恐怕不太容易。“赫连二歪,你是咋准备的撤退路线?”

“撤退?额压根就没想过要撤退!”从墙上取下那对大板斧,赫连良运轻轻地抚摩着,缓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