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福王-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蹄如雷,震动四方,冲上了斜坡的鞑子官兵被眼前这些本应在家相夫教子、纳鞋绣花的柔弱女子给惊呆了。她们怒喊着,嘶吼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硬生生撞向鞑子铁骑,抵挡住了敌人的第一波进攻!
“杀——”朱国昌须发并张、目齿欲裂挥舞着大刀,将一个冲到面前的鞑子军官斩落马下,大吼着:“为姐妹们报仇!为大明尽忠!”
“杀——”张盘额头上的青筋爆裂,像嗜血的恶魔冲向敌军“兄弟们,来生再见!”
“杀——”
旅顺城内吼声震天,明军将士连同手无寸铁的百姓义无反顾的扑向了潮水般涌来的鞑子,数千人没有一个退缩,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的刀砍弯了,枪捅断了,就用拳打用脚踢;手脚没了,就用牙齿咬;牙咬裂了,就用头撞。在这一刻他们忘记了疼痛,舍弃了生死,为的只是让鞑子见识一下大明人的血性!
“噗……”张盘用尽最后的力气,抱着一个将长枪捅进自己肚子的鞑子跳下了城墙。在最后一刻,他看到都司朱国昌被数十把大刀砍倒在地。“毛都督俺尽力了!皇上俺尽忠了!”喊完这句话,张盘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第三十章 王府征兵
卢象升不安的来回踱着步子,他不知道该怎么样把手上这张情报交到朱由骢手上。二月里当旅顺战报传来的时候,这个正在准备着庆祝自己十二岁生日的小将军已经被气得口吐鲜血,大病了一场。身体稍微好了一点,又接到延安府大风雪三月,当地官员赈灾不利,饿殍遍地的情报,小将军在派出人手赶赴陕西以后又倒下了。自己手上的这份还能送进去吗?那可是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小孩子啊,他那幼小的身体还能挺得住吗?
“建斗这是怎么了?怎么不进去?”顾锡畴刚安置好陕西过来的流民,准备去向朱由骢请示下一步的工作,没想一进门就看到了愁眉不展的卢象升。
“瑞屏先生,哎……您先看看吧,这是刚递上来的。”卢象升叹息着,将手中的情报递了过去。
“什么?”让顾锡畴也大惊失色的情报上只有简简单单十数个字,“济南飞蝗蔽天,秋禾荡尽!这……这……”
蝗灾!大范围的蝗灾!飞蝗过处颗粒无收,这将意味着山东境内今年必然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导致山东流民遍地,至人相食的惨状。天啊,我大明百姓何辜!虽说洛阳这几年粮食年年丰收,可刚刚接收了陕西过来的数万流民,要是再来上数万甚至是十数万的饥民还怎么安置?
“建斗,你即刻将此消息报告将军!老夫这就去安排人手,准备接收山东来的百姓!”顾锡畴将自己的文书连同那份情报一股脑的塞在卢象升怀里,匆匆忙忙地赶向衙门。
卢象升看着顾锡畴远去的背影苦笑着摇了摇头,这老家伙,恐怕又要有好久睡不上个安稳觉了。看着不远的小楼,卢象升默念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小将军,您可一定要坚持住啊。臣还期待着您和皇帝的那个十年之约呢!”
“九台公,有何要事?”从卢象升走进房门的那一刻,朱由骢就感到了有大事要发生。强撑着病体坐了起来,深陷的眼眶里充满了疲惫。
卢象升满怀愧疚的将情报递了过去,感叹着,我大明何其悲,朝中大臣领着俸禄,享着盛名,却上不思忠君,下不虑黎民,整日里只知道营私舞弊,攻讦异己;然我大明又何其幸,一个还不及舞勺之年的幼童,已经在用他那羸弱的肩膀担起这千均重担!
“九台公,再看看玉笥先生的来信吧!”或许是这几年各地的灾荒太多,已经让朱由骢感到麻木了,这次的他没有发火,却从枕下取出了一纸秘信。
“国贼!”卢象升看着这封张国维从灵山卫送来的秘报愤怒异常,忍不住破口大骂。
张国维的信上先是描述了一件让朱由骢感到诧异的事,鞑子攻下旅顺后并没有像史书上所写的那样因兵力不足将旅顺城毁掉后弃城而走,相反的是派了两个牛录的兵力驻扎下来。让卢象升愤怒的则是后面一段,四月初即有山东商人出登莱,沿海路给鞑子送去了大批的粮食和铁器;现在江南士绅显然也眼红了,五月底就组织了一只小型船队路过灵山卫前往辽东,意图不明,但可以肯定他们不是给坚持敌后斗争的毛文龙运送物资的。
“九台公,你先上手头上的事,交给筠长。”朱由骢依然没有发火,却对卢象升吩咐起来。“你去书院通知一下,三日后本将军要召见所有年满十六的学子。”
“是!”卢象升敏锐的捕捉到了什么,难道要开始了?小将军在蛰伏了这么多年,稳定了洛阳周边后,终于要开始展露他的雄心了?为什么要去书院挑选士卒?
三日后的洛阳县学内,数千学子安静地站在操场上,学生们满怀感激地望着台上那个比自己还小的少年。这么多年来书院中的学子都知道了,就是这个少年改变了自己父辈的生活,让他们不再忍饥挨饿;也是这个少年正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让自己能够进入这里学习;更重要的是他的脸上永远挂着谦逊的微笑,从来没把百姓们当做可以任意蹂躏的贱民。
“学子们!”朱由骢在书院里他是禁止任何人给自己下跪的,清了清嗓子:“本将军今日前来只为一件事……”
“敬候将军差遣!”数千人整齐地回应着。
“一件决定你们生死的大事!”朱由骢伸出一个手指头:“本将军要在你们中间募集士卒!但是,本将军给你们自主选择的权利!”抬抬手阻止了台下学子们的回应,继续道:“我要说的是,留下来的,你们不是孬种,你们会担负更重要的职责,学好你们的知识,将来为我大明苍生造福;愿意去的,必须获得家长的同意,而且你们将面临严格的筛选,会接受残酷的训练,在不久的将来你们还要走上战场,面对凶残的敌人!现在本将军给你们七天的时间,你们都回去和自己的家人认真思量!”
吴老爷子感觉自己从辽东逃难到这洛阳后是越活越年轻了,要说咱王爷给的种子那就是好,眼看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明年可以多喂上几头大肥猪了。老头子这前半辈子算是白活了,要是当初咱几个儿子能跟着一起逃出来多好。可刚从地里回来,还没等他到门口就看见了自己的孙子,“剩子,你个兔崽子又跑回来干啥?”
“爷爷!”剩子赶紧跑过去,接过自己爷爷肩头上的锄头。
“你个兔崽子,又回来偷肉啊?那可不行,灶头上挂着的熏肉那可是要给咱王爷送去的。”吴老爷子很不满意,每次去给王府送点好东西,都得偷偷摸摸的放在门口,不然被发现了人家得硬往自己怀里塞银子。
“说吧,你个小兔崽子,是不是又跟你那些同窗干了啥坏事啊?”吴老爷子笑呵呵的看着自己这个唯一的孙子,眼中满是溺爱。
“哪有……”剩子挠了挠头,才道:“今天小王爷来书院啦!”
“小王爷?他身体可好些?”当日吴老爷子带着村里的几个老者准备去给朱由骢祝寿,结果到了王府却得知小王爷生病了。消息一出洛阳周边的百姓们纷纷求佛拜神,收罗来的草药都在王府外堆成了一坐小山。
“好多了,小王爷今日……”剩子缓缓地将朱由骢在书院宣布的消息说了出来,小心地观察着自己爷爷的表情。
“去!为啥不去?咱这条命都是小王爷给的,没小王爷咱能活着到这洛阳?没小王爷咱能过上这好日子,你能进学堂念书?如今小王爷相召咱还有啥好思量的?你个兔崽子要是不去,就不俺老吴家的种!”吴老爷子很果断的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可……爷爷,这家里……”剩子也很想去参军,可是看着年迈的爷爷却又心中不忍。
“家里?家里又有啥了?别看你爷爷上了岁数,可地里那点活还干得动;再说家里不还有你弟弟么?”提起自家的小孙子吴老爷子更是开心,去年开始自家的小孙子也进了学堂!现在家里没人帮着干活了,可咱开心啊,听说那学堂的启蒙书就是《论语》!老爷子不知道那是啥东西,但他常听士人们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听听,半部就能治理天下了,等咱这两个孙子学完那还不能耐大了去啊!
“行!那孙儿七日后就报道去!”剩子想想也是,家里不还有个弟弟么。“孙儿这几日就在家里,帮您多干点活!”
“滚一边歇着去。”吴老爷子推开自己的孙子,吩咐道:“去,把家里那两只老母鸡给宰了,炖上。这几日你就在家好好养着,要是选不上你就别进这个家门!”
就在剩子忙着去杀鸡炖汤的时候,相同的一幕正在洛阳百姓家中上演着。长辈们做出了一样的选择,送子当兵去!他们不知道福王突然征兵是要干嘛,但他们都很坚定地相信王爷是不会害咱老百姓的。
第三十一章 组建新军
虽说现在洛阳已经是福王的天下,但为了稳妥起见,征兵工作还是打着洛阳府衙门的名头进行的。征兵当日洛阳府衙门外人山人海,适龄的少年们在各自家长的陪同下,早早的就来到衙门外候着了。
各家的长辈们认真的替自己的儿孙打理着身上的衣物,让他们看起来比平日里更加强壮;有逃难来的军户,甚至找出了偷偷藏起来的枪头,寻来新枪杆装上,让自家儿孙们扛到了现场。各村的村长、族长不管自家有没有适龄的也都来到了现场,不为别的,就为了替自己村里的后生们壮个声势。
顾锡畴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由得感叹,这就是民心啊!以前他不是没在地方上征过兵,那时候别说民户了,就是军户们谁不是能躲就躲的?像现在这样众人兴高采烈的应征,恐怕也只有自己从未经历过的盛世才会出现吧!
“各位乡亲,本府先宣布一下规矩!”顾锡畴从怀中拿出一纸公文,上面是朱由骢这几天来书写的五不募。“第一,家中独子者不募……”
“凭啥?”还没等顾锡畴念下一条呢,高家村的高老太爷就带头吼起来了。“凭啥独子不募?难道咱家孙儿就不是大明子民,就不是洛阳治下百姓了?”
“这位老大爷……”顾锡畴头疼了,这才第一条呢,就已经有人不答应了,要是把五条都念完那俺还不被人骂成筛子啊!心中忍不住埋怨,难怪那小胖子不亲自来呢,搞了半天不收也是个得罪人的活啊!只得停下来慢慢地给百姓们解释,这也是为了大家好,把独子募走了谁来替家族传宗接代?
“不行!说破个天也不行!今天必须把咱家狗蛋收下!俺儿子、儿媳还年轻着呢,保不准明年就给咱家又添个大胖小子!”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强硬派,使的是无赖的手段。啥独子不募啊,咱有儿子有儿媳的,现在生活也好了晚上又没啥娱乐活动,大不了晚上就把小两口子锁在家里努力造人呗!
“青天大老爷,您就收下咱家大憨吧,咱可是从辽东大老远逃来的,家里就剩这么个小子了,您就让他从军去吧!将来替他爹娘报仇!”这是以移民们自己组建的付家庄付老爷子为首的婉转派,打的是悲情牌。
“大牛,给大老爷跪下,他要是不收你就不准起来!”以刘家庄刘老太爷为首的一派,讲的就是直来直去。
“各位乡亲,各位乡亲……”顾锡畴不得不走下台阶,一个个的去搀扶那些跪在地上的百姓,“乡亲们,不是本官要为难大家,而是上头有令,必须严格执行!”
上头?这顾大人的上头可不就是那小王爷么?那可真是个大善人啊,啥时候都不忘对咱老百姓好!对这位平日里老抛头露面的父母官大家敢顶撞,可对心里最尊敬的小王爷,大家最终选择了无条件地执行他的命令。
“你个没用的东西,”心尤不甘的高老太爷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儿子,“从明儿起,地里的活就少干!赶早给老夫再生个孙子出来!”一席话出,顿时惹来大家一阵爽朗的笑声,愣子跟他媳妇脸红得都快能烙饼了。
“第二,家中壮劳力者不募!”趁着第一波风潮平息的当口,顾锡畴赶紧把第二条又给念了出来。当然这条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可毕竟有朱由骢作为借口,大家也只有很不甘的接受了。
顾锡畴擦着额头上的冷汗,终于把所有条件都给念完了。特别是第五条那奇怪的规定可是让他吃足了苦头,啥学院成绩前五十位者不募啊!那小将军不是折腾人么?经过这一年多两年来书院那填鸭式的教育,能考进前面的不说是饱读诗书之人,可也能背上几句圣人云,孔子曰了啊!他们人少,但最难对付了!最后不得不再次祭出朱由骢的大旗,宣布小将军会亲自到书院给他们做解释,这才稍稍缓解了一下。
其实顾锡畴不知道的是,这个决定也是朱由骢犹豫了好久才做出的。朱由骢这也是无奈的选择,他不是看不起学问好的人,更不是认为当兵的就该是五大三粗的莽夫;而是手底下现在就这么些人,他总不能全拖出去吧。朱由骢可不希望自己在前面拼命,官僚们在后面捣乱,所以他必须留下这些种子为他稳定后方,将来更要派往各地打理政务。
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留下的还是有一千八百人左右,这已经大大超过了朱由骢最初的预计。不过也有那高兴的,比如卢象升这个被指定为第一军军长的家伙,现在正在偷着乐呢。经过朱由骢多日的解说,卢象升知道即将组建的新军从编制上就与大明的军队有很大的不同。这只军队将不再采用十进制编制,而且称呼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他这个军长,下面的是什么师长、团长、营长,然后是基层的连排直至班;名义上他这个军长可以指挥三个野战师、三个军直属炮兵团,一个军直属警卫大队,大概五万人。实际上按原计划他手底下也就只能招到一千三百多人,勉强够两个营的,现在可好一下三个营都快有了,咋说也算得上个团长了。
最让卢象升感到疑惑的是,那个小将军只宣布了招收士兵,却不让分发武器;而是给了自己一本《新兵操练手册》。真不知道那小妖怪从哪里学的那些练兵之法,居然要用一整年的时间来训练队列、锻炼体能,就连整理内务也是训练科目,最不可思议的是还要进行啥政治学习,爱国教育!嗯,那事不用自己担心,小将军会亲自主持。反正林林总总的一大堆,自己反正搞不明白了,到时候慢慢问呗!唯一还靠点谱的就是夜间紧急集合,如果用炮仗把刚睡下的士兵们给吓醒也算的话。
“将士们!”站在操场上的朱由骢看着这些符合参军条件的青年,大声道:“本将军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不愿留下的可以自行离开,没有人会说你们是懦夫!”
“愿为将军效死!”整个操场爆发出阵阵呐喊,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
“错了!”朱由骢突然大吼一声。错了?台上台下众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书上不都这么写的么?这也是咱自己的心声,怎么就错了?
“你们!”朱由骢指了指台下,“从你们决定留下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放弃了退缩的权利!因为你们就将是我大明的长城,你们的脚下就是我大明的疆域;你们的身后就是我大明的百姓,是你们的父老乡亲!从这一刻起,你们将有一个终生值得骄傲的称号——大明军人!对外,你们将是让敌人闻之丧胆的铁军,是一支无坚不摧的虎狼之师,是让敌人变成了鬼都不忘颤抖的恶魔;对内,你们是我大明百姓的子弟兵,是一支永远为百姓服务的仁义之师,是让百姓能安居乐业的守护神!你们将不是某一个人的工具,你们手中的武器永远指向你们的敌人,那些胆敢侵扰我大明百姓幸福生活的敌人;你们的心中要永远记着大明,记着天下的百姓!你们是我大明的军队,是天下百姓的军队!从这一刻起,你们的性命将属于整个大明,没有人,记住了,永远没有一个人能让你们舍弃自己的性命!未来你们将失去很多,包括你们的生命,但我——朱由骢将和你们在一起,而不是率领你们!我们将一起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直至为我大明带来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筑就一堵永远不倒的血肉长城……”说完高举起右手猛一捏拳,“现在告诉本将军,你们是什么?”
“大明军人——”人数不多,却吼声震天,令天地为之变色。
第三十二章 帝后心思
紫禁城,坤宁宫
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五大艳后之一的皇后张嫣,一脸的愤恨。刚才宫中有人偷偷来报,魏阉又把手伸向了这后宫,要不是皇帝得了那位镇国将军的提醒,恐怕已有身孕的裕妃张氏就要惨遭毒手了。
皇帝?想起这个自己的丈夫,张嫣心里也是五味杂陈。这么多年了,皇帝表面上对自己宠爱有加,私底下却从来不碰自己一下;就连留宿在这坤宁宫里也是要赶走所有的下人,然后一个人睡在塌上。他不近女色吗?不对呀,慧妃、成妃两位妹妹都先后产下皇子、公主,而且他还经常召纯妃和良妃两位妹妹侍寝,现在裕妃也都有了身孕。害怕本宫也是外朝的人吗?也不会啊,皇上每次到了我这宫中都是无所不谈的,就连本宫直斥那魏阉是赵高他也没动过怒,而是一笑了之。他到底在逃避什么?没人的时候他总是那么忧郁,感叹着自己的懦弱,要不是偶尔能接到那远在洛阳的骢弟秘奏,恐怕自己永远也看不到他发自内心的笑容吧。
这个神奇的镇国将军,本宫到是真的很想见见。小小年纪居然得仙人眷顾,竟有了那预知未来的能力。要不是他预先示警,皇帝想出了那让自己假装有孕的法子,恐怕自己真要被魏阉的流言给中伤了,这宫中也早已是魏阉和客氏的天下了。听皇帝说,这个小将军现在将洛阳治理得井井有条,更暗中帮助异地那些受了灾的可怜百姓;可笑朝中大臣竟无一察觉,纷纷上书称赞洛阳知府。要不是有他的暗中支柱,宫中用度哪有这样宽裕,皇帝也早就真得落到当个木匠的地步了吧,怎么能像现在这样偶尔还能表示一下反对意见?
“哈哈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打破了皇后的沉思,不用说这就是皇帝来了,别人谁敢在坤宁宫这样放肆?
“皇上……”看着天启帝手中的那个大木盒子,张嫣眉头微皱起来,更加的不快了。
“哈哈……爱妃啊,来看看朕今日又做了个什么物件!”天启帝一点也没被皇后的表情所影响,反而很神秘地对旁边服侍的宫女、太监道:“去去去,你们都给朕下去,这可是朕特意给皇后做的,你们都不能看!”
“是!”宫女、太监对皇帝这不着调的行为早就习以为常了,接到旨意后纷纷退往宫外,不就是些希奇古怪的小玩意么,咱还真不感兴趣。
“皇上,您这是?”皇后看着天启帝那闪烁不断的眼神,知道他又有正事要跟自己说了,这个大盒子不过是掩人耳目的道具。
“嘘!”天启帝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像个皇帝,这宫里宫外不是阉党心腹,就是东林秘探,没一个能安心的地方,跟皇后谈点正事就得像做贼一样。“好消息啊!宝珠妹,咱的骢弟开始行动了,你看看这是刚送来的秘折!”皇上私下对张嫣的称呼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秘折?”张嫣犹豫了,根据祖制自己是不能看这个的,平日里皇帝也只是悄悄的口诉给自己听,今天怎么会让自己看了?
“看吧没事的,咱那骢弟太忙,这次还是顾锡畴递上来的。现在那洛阳一地,可真是不得了哟!”天启帝其实很不爽,啥太忙啊。那胖小子还不是就担心朕信不过他,这才让别人代为上报,自己也好顺便偷懒么。
“臣妾遵旨……”张嫣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奏折所吸引,小小一个洛阳这几年时间居然收纳了将近三十万流民?还有那挂着洛阳县学实则被冠之皇家书院的地方,已经招收了八千余学子?就连王府兵将也必须是学子出身?这个小将军还真是大手笔!
“呵呵,咱这骢弟厉害吧!”天启帝不但没有一丝的忧虑,反而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你再看看,这后面还附了两则骢弟的演讲稿,那可真是让人振聋发聩的雄文啊!”
“哦?”张嫣一下也来了兴致,想她也是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经史子集无一不晓的才女,深知做文章那可不比别的,这个小将军就是再天赋异禀又能做出什么样的雄文?或许也就只有自己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丈夫才会有这种看法吧。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文章的第一段就彻底颠覆了张嫣的想法。“……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好!好!好!”等她读完整篇一千余字,也感觉心潮澎湃,除了连连呼好,已经再也找不到其它的说词了。
没错,这就是朱由骢在县学里背诵的《少年中国说》,当然无耻的小胖子没全文抄袭,而是掐头去尾,中间一刀,其中什么任公曰被直接抹掉了,不合时宜的段落全部删除,不该出现的词语也一个没留。用小胖子的话来说,他这就叫节选,叫择其菁华;反正他没打算让螨清入主中原,当然也就轮不着其它外族来欺负咱了。至于那个梁启超啥的就甭写文章了,该干嘛干嘛去,不服气你也穿穿?跑到俺前面去写出来!但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却在县学内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现在又被皇帝拿来忽悠皇后了。
“咱这骢弟,那可真是……”天启帝首次感到了嫉妒,要是这样的文章是自己写的那该多好!那咱还会在这个个性严正、饱读诗书的才女面前感到自卑么?不过这样也好,那可是咱的骢弟,是跟咱立了血誓、同宗同脉的骢弟!“看看,这后面还有呢!”
“嗯,嗯……”等张嫣看完后面那篇建军宣言,感到的是无比的困扰。这个小将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对内宽厚仁慈,对外却毫不掩饰其胸中的暴戾之气。这样的一个人真就没有那谋逆之心?如果他真的拥有了那样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那他还会忠于大明,忠于自己眼前这个丈夫吗?
“宝珠妹不必多心,”天启帝仿佛一眼就看穿了张嫣的担忧,“骢弟可不是你想的那样,他所虑者乃外寇内贼,所忧者乃天下百姓!”
“可……”都说最无情是帝王家,张嫣不得不怕。想想皇帝的老祖宗燕王朱棣,他老何尝不是在驱除鞑虏后反戈一击,夺了侄子的江山?
“没什么可是的!”天启帝摇了摇头苦笑一下,道:“朕自幼性格懦弱,即位以来更是无所建树,整日里如履薄冰。若骢弟真有那想法,只要他能兑现承诺,就算这位置让给他又怎样?至少还能保住我大明社稷,这还是我朱姓江山!总比让那些国贼给篡了去,让那鞑子给夺了去要好!要是那样朕才真的无颜去见列祖列宗,无颜面对天下百姓!”
“皇上……”张嫣突然觉得眼前的皇帝很可悲。外朝把他当傀儡,动不动就用祖宗制度、圣人教条来责备他,用宫中用度来威胁他;内朝也只把他当做玩偶,利用他的宠信培植自己的势力。
“好了,宝珠妹起来吧!”天启帝突然伸出手,轻轻抚掉张嫣脸上的泪珠。这么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对她做出这样亲昵的动作,让张嫣不由得粉脸微红。“朕今日前来,还有一事要你去办。”
“但请皇上吩咐。”自己一女流之辈能办什么事?父亲也在那场魏客二人发动的阴谋中被放归故乡了,朝内朝外更没有一个亲信。
“朕听闻,你还有一小妹?”天启帝也够不靠谱的了,这个时候突然问起皇后的妹妹来。
“是,臣妾有一幼妹,现龄十二。”难道皇帝要用自己的妹妹去笼络那小将军?张嫣心中实在不忍,而且自己那妹妹……“不过曾有高人给妹妹算过命,说她是红颜祸水,故家父一直把他寄养在清心庵。”
“红颜祸水?朕看是天妒红颜吧!”天启帝平日里被人给忽悠惯了,这种鬼话早就不相信了。“朕可是听闻小妹貌美惊人。”
“是的,妹妹的容貌比臣妾有过之而无不及。”张嫣到没欺瞒天启帝的意思,何况让自己的小妹能嫁给朱由骢,怎么也比关在尼姑庵中青灯古佛了此一生要好得多。
“那就好,那就好!”天启帝从怀中取出一旨诏书,作为一个称职的傀儡皇帝,他也只有这点权利了。“那骢弟可是连上了好几封秘折求这个孙元化了,正好这几日他也回了京。宝珠妹就修书一封给……”
“臣妾遵旨!”张嫣打心里替自己的妹妹高兴。妹妹去了洛阳,有了那小将军的照顾,以后应该没人能欺负她了吧。若那小将军真的有那么一天,自己这个妹妹怎么也能比我这个做姐姐的过得好!
“还有……”看着眼前这个令自己深深内疚的才女,天启帝面露难色,强忍锥心之疼缓缓地又抽出了一张圣旨。这已是朕能想到最稳妥的办法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她,保护她的一家。骢弟啊,你可千万别让为兄的失望!
“不!皇上……”张嫣看着这旨密诏,大惊失色,泪水一下夺眶而出。
第三十三章 左右为难
天启五年,十一月,宫中突然发生一件震动朝野令天下大惊的大事件,历史也悄悄的转了个弯。原本应该在明朝灭亡后殉国的皇后张嫣被废!理由是皇后不能生育,既妒且忌,在某一天还擅议朝政,直斥皇帝不能任用贤臣、重振朝纲。
消息一出,最高兴的莫过于魏忠贤和客氏了,想当初两人花了多大的劲,甚至造谣说张氏非国丈张国纪女,而是盗犯所出,都没能把那女人给整下去。结果现在倒好,她自己撞枪口上了!要不是顾及皇帝的颜面,这两个祸害都想在府里唱上三天三夜的大戏,放上七天七夜的鞭炮了。
朝中大臣在得知皇后被废的理由后,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该,活该!一个女子也敢妄议国事?还什么任用贤能?这意思不就是说咱这些满朝文武都是一群窝囊废么?振朝纲,怎么振?把咱满朝重臣都给赶下去,换上那楚党、浙党的祸害?还好,咱对皇帝的教育从来都没放松过,要不是这样,皇帝能英明的废了她么?不过,这事也给咱提了个醒,以后得更严格把控皇帝了,可不能再让这等妲己、褒姒类的祸水混入宫中啦!
有细心的人还在皇帝的诏书上发现了件惊天小事。张国纪一家被贬洛阳,张嫣及其妹被罚充入福王府为奴。说这事惊天,那是因为从古至今只有听说嫔妃被打入冷宫的,哪有听过把皇后贬到王爷家当奴隶的啊?说小事也可以,皇帝这肯定是在表明他的态度呢,这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