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第一军阀-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的资本之前则比较少做这个,因为之前的英国资本主要是以放高利贷为主,当英国资本发现他们可以轻易的利用那种简单的模式获得利润之后,便开始忽略了英国自身的工业建设,而一些原本可以发展起来的英国工业,其资本也投入到了德国,成了敌人的工业发展动力。

中国资本即没有像英国那样可以简单的放高利贷来赚钱,那么就只能进行更加复杂的市场操作来攫取利益。

这种更加复杂的市场操作所获得的利益并不低,只是要多动脑子,还要有精密的策划。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不缺的就是脑子。

如果动动脑子就能赚钱的话,不论哪一个中国商人都愿意去多动脑子。

在工业方面,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拥有众多优势,首先中国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和美国一样有巨大的内部缓冲。

并且在细密的关税严密保护下,各种民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同时中国工业借鉴德国的高端出口模式,正在积极精密加工制造业,希望有一天能够像德国那样对外出口大量机械设备。

资本方面则是不同于英国的那种毫无技术性的资本扩张,而是进行复杂精密的市场操作。

总的来说,中国是一个工业国家中的后起之秀,但并不是越早发展就越好的。

就如英国那样,当英国发现资本可以轻易的攫取到利润时,就会忽视自身的工业升级,既然有钱赚为什么要升级呢?

而其他国家,如德国、美国要想崛起,就必须依靠技术来争夺市场。

当中国崛起时,世界上即有英国那样毫无技术的市场攫取,也有像德国美国那样的靠技术、自身关税保护的国家。

那么就更需要依靠技术,如此才能发展起来。

同时还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让新兴产业走在各国的前面,这样才能赚到钱,赚到了钱才能崛起。

此时中国的新兴产业无疑是世界上最多的,大多数的新兴产业的规模也是最大的,而传统的工业技术也大量采用先进技术。

而此时的美国也因为有钱赚,所以没有开始产业链升级,大量工厂的设备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尽管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的,比英国要先进,但比德国却却又落后了,相比中国就更落后了。

更早发展工业即是优势,也是劣势。

后面发展工业的国家,即有劣势,也有优势。

就看各自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中国要有技术才能崛起,而此时中国是最不缺技术的,江渝毕竟是开了外挂的,各种技术的概念源源不断的提出,研究所开了一堆又一堆,每个研究所都在忙碌的按照江渝提出的那些路线进行不断的研究。

研究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不会出现那种砸了血本进去却颗粒无收的现象。

例如二战时德国搞了一个从海水中提炼黄金的研究项目,结果砸了血本下去,黄金是提炼出来了,但是研究开始之前错误的估算了海水中的黄金含量,结果那么一点点黄金连本都收不回来。

此时的中国在研究项目方面显然不可能犯下这种重大错误,就算是有类似的失误,那也只是小项目,江渝也不会给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项目拨多少钱。

首先是中国的军用技术方面突飞猛进,一个又一个的军用技术被不断的研发了出来,这种研发是有目的的研发。

而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不知道雷达这种东西,研究起来毫无头绪,首先在找路线上就花了很长时间,同时也交了很多学费。

中国在军事技术的研发上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基本上没教什么学费,资源也是大量集中起来攻克某种技术,找路线上也没花多少时间。

如此一来,不仅在效率上提高了,而且在资源利用率上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材料研究也是力度最大的国家,发动机材料、耐高温材料、机身材料,连半导体材料都开始研究了。

中国不仅在大力研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西,还在研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东西。

例如原子能,也就是原子弹,这个方面中国已经在西北秘密成立了一个研究所,连中央政府都不知道这个研究项目的存在。

这个研究项目虽然参与的人员比较多,但其模式很简单,上一级的人告诉下一级要做什么,下一级又告诉下一级要做什么。

每一级都不知道在研究的是原子弹这玩意,只有最高层的人以及研究所里面的核心科学家才知道在研究的是什么东西。

在整个财团里面,也就只有江渝知道那个研究所研究的是什么,下面的人员根本就不清楚那个研究所是研究什么的,甚至不知道研究所的存在。

越简单的东西,往往是保密性越强的。

毕竟下一级的人不可能知道上一级的人的事,一级一级下去后,人数虽然是多了,但都不知道全局是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历史上研究原子弹的时候,没有泄漏情报的原因。

电子计算机方面中国也开始研究了,1916年造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是一台用电子管组成的庞然大物。

这东西体积大,速度慢,耗电高。

实用性能比较差,但是这种东西毕竟是出现了。按照道家的说法,当一种东西出现时,必然就会想溃堤一般的蔓延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在电视普及之后,社会犯罪率开始上升的原因。

一个人在电视里看到头戴丝袜抢银行的情节,这就让他在脑子里有了那种意识,也就多了一种变数。

中国在计算机方面却是在不断继续深入研究,这种深入的研究已进完全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这些技术并非是一研究出来就用于商业,而是当做了军事技术储备了起来,当你使用了一种军用技术,那么其他国家必然也就获得了思路,也会马上展开研究,最终迅速被追上。

所以那些军事技术没有到全面战争爆发的时候,是不会拿出来使用的。

未来的中国必然会因为这些技术获得丰厚的回报。

这一年中国的铁路修建比15年更快了一些,全年下修了近两万公里的铁路,中国的铁路总长已经达到了十万公里。

这一年也因为大修铁路,从美国进口了大量钢铁。

这些铁路的建成,使得中国的钢铁产量开始迅速增加,到了年底时已经有了一千万吨钢材产量。

而铁路也马马虎虎够用了,为17年的钢铁大增产提供了基础条件。

对美国发动争夺菲律宾的战争也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美国也因为无限制潜艇战的原因,愈发有向同盟国宣战的趋势。

只不过美国还在顾虑中国,因为现在的中国正在不断的向同盟国出口物资。

自加利波利半岛战役的失败,协约国只能放弃了切断土耳其与德国联系的想法,中国又不能得罪。

中国在1916年下水了100万吨商船,这些商船卖了一半给英国,留了一半自己用。

中国的商船吨位上升到了160万吨,这些商船大多数被用于向同盟国运输作战物资,大量中国生产的作战物资通过商船运到科威特,然后从陆地上与同盟国进行交易。

中国巨鸟运输机在年底的数量达到了400架,每天能向同盟国运输4000吨的物资,尽管运输成本比较高,但中国依旧乐此不疲的造着运输机。

所谓成本也就是燃油的问题,中国并不缺石油,燃油的生产成本实际上是比较低的。

这些运输机一天的运输量虽然相比商船还低许多,但一年下来也能运输140万吨左右的物资。

中国的商船大多都是万吨级商船,总数也才两百多艘,一艘集装箱货船从中国到阿拉伯半岛大约需要20天的时间,加上港口滞留时间,一年往返8次是没问题的。

一艘万吨级的中国集装箱年货船能装500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货物毛重17。5吨,每船运输8500吨货物。

一艘万吨级商船一年能够运输6。8万吨物资到科威特。

中国的160万吨商船中,小船和非集装箱货船也是有的,按照130艘万吨级商船来计算,一年能够向阿拉伯半岛运输884万吨物资。

总的来说,这一年中国形成了对同盟国每年输出1000万吨物资的运输能力。

第172章 日本无条件投降

中国虽然形成了向同盟国年出口1000万吨的运输能力,但是同盟国并没有那么的钱买,而且也运不过来。

同盟国为了运输那些物资,从土耳其修了一条铁路到达达尼尔海峡。

在达达尼尔海峡,再用船只运往对岸,对岸有一条德国和奥匈帝国修建的铁路,直接修到了德国境内。

这两条铁路是紧急修建起来的,日夜赶工之下,16年夏末竣工通车。

16年中国只向同盟国出口了500万吨的物资,但即使是这样,也让同盟国在战争物资方面宽裕了许多。

中国的商船只是部分参与到了对同盟国的出口,其他的则将中国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和英国的各个殖民地。

中国商船有两个地方是不去的,一个是地中海,一个是北大西洋。

因为那里有恐怖的德国潜艇,中国商船根本不淌这浑水。

“这个月德国除了部分用黄金支付以外,还卖给了我们二十三万名妇女,大部分是波兰人和罗马尼亚人,还有一些塞尔维亚妇女。另外还有许多珠宝、古董,毫无疑问的是,现在同盟国已经成了一个抢劫集团。”

周子跃不由抱怨道:“有些妇女虽然长得不错,但却不怎么会干活,我们应该提高一下标准。”

“只要有姿色,总是能卖到好价钱的。”江渝无所谓的说道。

“可是这些妇女并没有从事生产,等于是多了一张嘴在吃饭,却没有增加产出。”

“那有什么,卖给那些暴发户,有那些暴发户养着,还加大内需。而且这些异族美女还能改良民族基因,还是非常不错的。”江渝一直都明白,美女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多了,国民幸福感自然就提升上去了。

“那些工程师、科学家、技工呢?”江渝对周子跃问道。

“那些人现在越来越少了,塞尔维亚的工程师、科学家,还有罗马尼亚的,早就卖光了。现在德国人开始卖自己的科学家、工程师、技工。价格比原先的还高,而且是雇佣合同,非常的不划算。”周子跃继续抱怨道。

“买,不划算也要买。表面上虽然不划算,当是现在我们缺的就是这个,买到足够的高级技工和工程师我们就腾飞了。”江渝甚是激动的拍板说道。

现在中国的精密机床制造速度太慢了,必须有更多的德国技工才行。

“可是这是雇佣合同,雇佣期限只是战争期间。”周子跃很为难的说道,“战争过后,那些技工有权选择是否回到德国。”

“这场战争德国佬肯定赢不了,战争过后德国经济肯定烂的一塌糊涂,到时候在回到德国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如果给他们高待遇,他们还会回去吗?说不定连家人都要接到中国来。不,我们在交易时就要让德国人把那些人员的家人送到中国来,这样才能使他们不去德国国内的事,另外价格上再和德国佬砍一砍,这么高的价格是有点过份了。”江渝笃定的说道。

他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文人小说下载

如果买到足够的德国工程和技工,那么中国的精密制造业定然可以在短期内就迅速崛起。

战争期间可以先不让这些德国技工接触到中国先进的精密制造业理论知识,同时也不要让他们去制造那些半自动、自动加工机床。

同时给每一个德国技工配两个技工学徒。

等到了战争结束后,可以先宣传德国经济是多么的惨,德国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同时给他们高待遇,并宣传宣传一下中德友好,把这些技工、工程师留下的把握还是非常大的。

到那时候,再签一个长期合同。

难听点来说就是‘卖身契’,那些机技工虽然收入不错,但实际上还只是工人阶级,自然受不了高待遇的诱惑。

同时再从侧面去做一做那些技工、工程师的家属思想工作,留下那些人员的把握极大。

到时候他们签下了卖身契,就别想能回到德国了。

德国战败后,是有一段很萧条的时期,那个时期中国也可以继续从德国那里招募工程师和技工,科学家也可以招募。

这样一来就能够使中国的精密制造业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存在。

“好吧!我让人和德国佬砍砍价,看看能不能便宜点。”周子跃有些无奈的说道,要是中国把脖子伸过去,肯定是要挨一刀狠宰的,要是中国自己有人,还要他德国的技工?

不过那些德国工程师和技工,自然不是那些什么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的水平能够相比的。

但说到本质,中国用一堆战时价格高到离谱的物资换到了这些人才,确实也算是赚了。

财团和德国的秘密谈判很迅速的就展开了,对此中央政府丝毫不知情,德国民众同样也不知情。

经过谈判,德国同意降低一点价格,但依旧没有降下多少,但中国这边也不纠结这个了,双方在科威特的一栋平房中签订了《中德贸易秘密协议》。

这份协议规定,德国向中国‘派遣’科学家、工程师、技工,中国则不能向协约国出口先进的军事装备,也不能向协约国提供什么先进技术。

这些协议中国也都接受了,这实际上也只是一个书面上的约定,没有太大的约束能力,全靠自己自觉罢了。

但江渝显然不会那么自觉的,所谓‘德国兄弟’只是用来宣传的,实际上‘德国兄弟’还是用来卖的。

德国佬当初侵略中国也是很积极的,实际上江渝对德国并无认同感,只是一种纯粹的利用关系。

……

1916年的日本的情况更加糟糕了,被封锁了两年的日本,算是彻底完蛋了。

一个国家要崛起,必然是要抓住那么几个机会。

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别是一次民族财团可以发展的时期。

要想崛起就得抓住这两个机会。

同时这个时代要想发展的国家,得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才能超越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国家。

现在的日本显然丢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崛起机会,同时工业还悲催的倒退了,而且一个好好的国家被中国打得千穿百孔,国土也被割裂得只剩下一个本州岛了。

虽然说这一年中国的轰炸机已经很少到日本进行轰炸了,但是传单却是洒得遍地都是。

日本民众看到了一个强势崛起的中国。

还有一个极度衰弱的日本。

这激发了日本人心中那种奴性。

中国如此强大,天朝上国果然不是日本能够招惹的,而日本天皇愚蠢的选择了侵略天朝上国,才引发了这场恐怖的灾难。

一切的责任都是愚蠢的天皇所造成的。

而且天皇也不是神,如果他真的是神的话,怎么会被中国打败?

日本本州岛的民众还从传单中看到,九州岛和四国岛的日本民众已经在革命政府的带领下,以及上国的援助下,每个人都吃饱了肚子,并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这对日本本州岛的日本民众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他们再也不想过现在这种日子了。

而财团的愿望更加强烈。

财团看到的是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赚特赚,而日本因为陷入战争,使得日本彻底的错过了这次机会。

这也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一旦中国抽出手来,必然再次对日本展开雷霆般的‘天罚’。

日本天皇这种死不投降的决定,已经让这些日本大家族十分不满,他们可不想和天皇坐在同一条船里沉没。

于是部分大家族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

1916年8月,这场政变正式爆发,不少日本陆军参与了这场政变,这一天东京城内到处都是枪炮声。

那些日本天皇的死忠份子们则奋力镇压那些政变的军队。

当天的激战使日本东京燃起了大火,双方打得横尸遍地、血流成河,而且波及到了东京民众。

由于中国的轰炸停止了,很多东京民众回到了城市。

战斗持续了近两天时间,最终日本大正天皇在那些死忠份子的拥护下成功镇压了这次政变。

然而参与政变的军队并未被彻底消灭,而是撤出了东京。

政变过后的大正天皇脸色苍白,他开始意识到,日本正的不是铁板一块,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他早晚会被整死。

如果现在向中国投降,起码还能卖点钱,起码还能保住一些东西。

他妄图靠增加中国消灭日本的成本,来换取日本的安全的计划,可以说是完全破灭了。

政变过后的大正天皇不敢去清算那些家族,而是连忙下了一份罪已昭。

随后日本政府立即发电向中国政府,要求中华民国在日本投降后保留日本天皇的位置。

东京政变的消息早就传回了中国。

江渝知道日本撑不下去了,随即授意外交部答应这个要求,但中国的要求是,日本天皇必须降为日本王,并向日本民众澄清自己不是所谓的神。

8月23日,日本大正天皇于东京通电世界,宣布日本战败,向中华民国无条件投降。这份电报如同风暴一般席卷世界,这份电报震惊全世界。

第173章 中国对日《二十一条》

昔日亚洲第一强国的日本,今日却彻底的战败了。

昔日的日本,大有东方文明国家的姿态。

昔日的日本,在东北击败过俄国陆军,在海上击败过俄国海军。

同样的,昔日的日本轻易的击败了中国。

然而到了这个世纪初,日本却是彻底战败了,陆军不是中国对手,海军也不是中国空军的对手。

现在连耗都耗不过中国了。

原本世界各国还以为日本能够和中国耗到欧洲战争结束,然后等日本的英国老大去解救他们。

但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日本无条件投降让世界各国震惊的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再是原先的那个中国了。

贫穷落后的中国已经崛起了,已经彻底的踏上了一条大国之路,未来的中国将成为亚洲地区的霸主。

此时的中国已是亚洲霸主了。

一个无可撼动的亚洲霸主。

以中国空军的规模与实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敢在亚洲咆哮,中国的陆军也在历次战争中证明了他们具备世界一流的素质。

加上此时的中国海军大造军舰,一个军事强国已经出现在了这个地球上。

美国《华盛顿日报》对此评论道:“日本将永远衰弱,只要中国在亚洲存在一天,日本就永远没有崛起的可能,由此可知,日本将从此必然一蹶不振。”

英国《泰晤士报》则吐槽道:“日本人太愚蠢了,在中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已经在中俄战争当中展现出了较强的陆军素质,并且也展现出了他们的空军力量。但已时隔两年,中国在14年的陆军、空军都已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日本还愚蠢的妄图以中国一个省领土规模去抗衡庞大的中国,完全是自找死路。”

自作孽不可活,日本此时的下场充分验证了这句话。

消息传回国内,中国顿时举国欢腾。

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一直是压在中国人民背上的一座大山,让中国人民抬不起头来,直不起腰杆来。

如今日本战败,中国人终于彻底推翻了座大山,并且会将一座大山还给日本人。

袁世凯在新华宫里听到这个消息,不由感叹道:“死而无憾矣~!”

代理总统宋教仁当天向国会提交了晋升陆海空大元帅为中华民国上将军的议案,当天国会以全票通过了这份议案。

上将军,这是中华民国的‘特级上将’,也是古代最高将帅。

江渝成为了中华民国首位上将军。

国内报社也纷纷发表评论,谈到甲寅中日战争,《申报》评论道:“昔日中国无人不惧日本,若甲寅年无上将军力排众议,拼死与日本一战,绝无今日之中国。若非上将军建立中国空军,则无力击败日本,战胜日本之功非上将军莫属。”

《大公报》评论道:“他日上将军曾言洋人并非不可战胜,亦有几人信之?今日本无条件投降,已彻底击垮洋人不可战胜,高于我中华民族一等之定律。论智慧,我中华不输于任何一族,论武力,我中华武术横绝天下,亦非东亚病夫。”

《华东日报》则刊登了一篇评论。

“日本投降铸就我中华民国亚洲第一强国之地位,更铸就中国之世界大国地位,中华民族已强势崛起,崛起的中国必将取回那些原本属于中国的东西。”

这是一篇充满了挑战西方国家世界霸权地位的评论。

中国国防军军部大楼里,江渝正在召开紧急会议。

看上去江渝心情很不错,日本无条件投降了,尽管日本唯一的条件就是保留日本天皇,改为日本王,但此时的日本在中国眼中,已成一顿大餐。

“现在就是怎么吃这顿大餐的问题了啊!”江渝乐呵呵的想道。

不一会众人都来齐了,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

这次邀请到军部大楼开会的不仅有军方高层,还有财团高层,以及统一党高层,华东商会的主要民族商人也都来了。

军方高层皆是喜气洋洋,日本的投降必然意味着中国将攫取到巨大的利润。

“现在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条约要怎么开,诸位有何想法?”江渝对众人问道。

“报告大帅,这日本虽然被我们炸得工厂毁了大部分,但日本还是有不少贵金属的,他们在之前已建立金本位,首先有不少黄金储备。同时日本民间也有不少黄金。不过很多黄金都已沉入东京湾,那便是我们的了,不必计入赔款之中。”蒋方震率先发言道。

“大帅,日本除了有贵金属之外,同时我们还要把日本从我们中国抢走的古董之类追回。另外日本造船厂有不少,那些船坞尽管遭到鱼雷攻击,但是修一修还是能用的。另外日本有不少熟练的造船工人。”周子跃接着说道。

思路一开,一旁的张謇也发言道:“日本人擅长测绘,他们的科学家、工程师也有不少,正可为我中国之用。”

“那赔款呢?各位以为要多少赔款合适?”江渝问道。

段祺瑞发言道:“越多越好,日本赔不起的话可以世代偿还,既然日本在之前给我们压了一座大山,那么我们也压给他们一座更大的大山,让他们永远抬不起头来,至于仇恨什么的,让他们恨去好了。”

江渝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段祺瑞的意思。

国与国之间,人民的优越感往往就是靠不平等条约、屠杀等建立的。

“报告大帅,属下以为,日本自古便图谋扩张,其野心必然不死。我中国当翦除其犬牙,让他们变成一头咬不了人的狗,如此才是首要之举。”首次参加高层会议的吴佩孚有些拘束的发言道。

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资格来参加这个会议,让他有些困惑。

作为北洋时期的道德楷模,江渝还是有心提拔他的,毕竟能够做到不积田产不纳妾的人还真的很少。

就连他自己,老婆都娶了三个了。

对于吴佩孚这种道德楷模,江渝不得不佩服。

“狗?呵呵!不错。”江渝不由笑着赞许道,既然小日本投降了,那就要彻底的压榨小日本的价值。

毕竟那还是一个拥有四千多万人的国家,劳动力还是很多的。

“日本海域的渔场我们也要了,日本渔船不得出海。干脆禁止他们发展船舶业,更禁止他们出海。”

……

会议开了近五个小时,这些想法被逐条议论,最后得出了一本长的条约。

主要的条约第一个是赔款:1:日本归还《马关条约》赔款,按昔日价值计算,同时年计5%利率,为8亿炎黄币。2:日本甲午战争期间抢掠财物归还中国,计利息后为5亿炎黄币。3:日本占据朝鲜、琉球、台湾二十余年,需赔偿损失及利息30亿炎黄币。4:本次中日战争中国军费支出由日本承担,共计花费军费15亿炎黄币。5:日本长期杀害中国百姓,向中国输出鸦片,需赔偿损失15亿炎黄币。6:总计73亿炎黄币,年利率为5%,所有赔款按相应数量黄金支付。

二:日本北海道、库页岛为中国领土。

三:日本不得发展海军、陆军、空军,只能发展一个小规模自卫队,数量定为五万人,日本作为中国附属国,没有相关领海。

四:日本不得发展武士道精神。

五:日本教科书由中国编订。

六:中国在日本拥有驻军权。

七:日本自卫队由中国指导成立,日本警察机关由中国指导。

八:日本不得从事军事技术研究。

九:日本自卫队不得参与任何海外军事活动。

……

二十:中国可进入日本任何商业领域。

二十一:中国公民在日本有领事裁判权。

《中国二十一条》出台了,历史上日本给中国来了一个《二十一条》,江渝这次也凑了一个《二十一条》给日本。

……

日本的代表团很快到了中国上海,这次日本派出的是新任内阁总理寺内正毅,同行的还有日本各大家族代表。

他们以失败者的身份出现在了中国上海。

当他们来到上海时,看到的是一个繁荣的大都市,一个比东京繁荣不知道多少的大都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迅速发展了起来,作为金融、经济中心的上海,自然是非常繁荣。

这个城市,被称之为全球最国际化的城市。

就算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同样也是充满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息。

寺内正毅代表的是日本天皇的利益,同样也代表着自身家族的利益,而其他家族代表则代表着各大日本家族的利益。

他们刚到上海就被各国记者所围堵,随着一阵阵刺眼的镁光灯闪过,他们知道自己将出现在明天的报纸头条。

而且是世界各国的报纸头条。

沮丧、忐忑。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已经破碎了。

面临他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要想活,就得当狗。

在来中国的路上,他们已经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很快中国代表团也到了,双方在华东大酒店展开了后续谈判。

“日本会接受我们的这个条约吗?”外交部副部长伍廷芳对陆征祥问道。

“会的。”陆征祥点头道。

“可是这个条约极为苛刻,日本也没有那么多钱。”伍廷芳困惑不已的说道,陆征祥笑了笑,“他们毕竟还有四千万人,这些赔款不过是一道阀门罢了。”

第174章 日本生产,中国消费

1916年9月5日,日本代表团与中国在上海华东大酒店签订《中日上海条约》,这个条约也被称之为《中国对日二十一条》。

这个条约签订得很快速,仅仅一天时间的谈判就签订了。

也意味着日本统治者卖掉了四千万日本民众。

寺内正毅刚看到这个条约的时候,也被吓了一跳,这实在是一个万分苛刻的条约,他并不想签下名字。

如果签下名字,那么他的名字将永远出现在日本历史教科书上。

但是很快那些日本大家族便倒向了中国,在条约的背后,是中国财团与日本大家族的勾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