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第一军阀-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30%的股份完全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空头支票、画饼。
同时还要建造一条从淮阴通往芜湖的铁路,以及一条从淮阴通往连云港,通往南通的铁路,总长360公里,可能需要耗资3600万银元左右,因为津浦铁路每公里平均耗资10万银元。
当然津浦铁路有些水份在其中,很多东西都是要进口的。江渝虽然也是要进口,但在德国他有关系,进口价格便宜很多。
至于那些要用到很多钢铁的机械制造厂之类,就直接在芜湖、马鞍山一带建厂,淮阴这边所需煤矿,可以暂时先进口,先运到连云港,然后从连云港用火车运往淮阴。
为了缩减成本,江渝派人到周边各省招募了大量流民、贫民,工钱很低,不过最大的吸引力是能吃饱饭。
在西方国家考察过的江渝明白,工人的人口红利在工业初级阶段是最大的工业发展保障。
为了建设这些工业,江渝砸下了近三千万英镑的巨资,他把法国的雅诗兰黛公司抵押给了法国银行,他把雅诗兰黛公司西美洋国分公司抵押给了西美洋国银行,贷带了五百万英镑的资金,又通过他岳父的关系从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贷款了价值一千万英镑的马克的信誉贷款,同时又把在德国的远华集团的股份抵押给德意志银行,拿到了一千五百万英镑的贷款。
感觉自己很缺钱的江渝立即在淮安大力发展轻工业,轻工业投入少,见效快,还能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此时的洋吉利国讲的是自由贸易,如果轻工业办得好还能远销海外。
江渝能调用的资金只有三百万英镑了,国内家里能调用的资金也有一千三百余万,不过这笔钱是用来做生丝、桐油、茶叶生产、加工、出口的,是不能动用的。
三百万英镑也足够了,江渝随即在淮阴开设了一个卷烟厂,还开设了一个纺织厂,一个精盐厂、一个火柴厂,一个造纸厂。
另外在芜湖开设了一个“五金加工厂”。
这么多的工厂,自然少不了火电厂的建设,江渝办的这些工厂基本上都很少使用蒸汽机这玩意了,而是开始使用电机。
电机更轻便、平稳,这是电动时代的到来所带来的好处,电机使机床加工更精密了,使机器运转效率更高了。
大量工厂在淮阴、芜湖、马鞍山建设起来,自然也少不了需要很多工人,那些江北巡防营的家属成了首选。
江渝给巡防营士兵的家属开出了较好的待遇,每个月工资三块银元(普通工人半块银元),还包食宿。只要来工厂上班,就能衣食无忧。
这年头有一份衣食无忧的生活是一件很让人羡慕的事,很多时候都能从老百姓的口中听出,他们的谋生只是为了挣口饭吃而已。
江渝给江北巡防营的士兵家属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很快绝大部分士兵都把家人接到淮阴。
在这里军人家属给他们分配工作岗位,衣食无忧不说,生病了医院免费给看病,要是有小孩的,可以免费送到学校上学。
这里条件不是一般的好。
当然孙振东同时也在趁机宣传,士兵们也明白,自他们把家属接到淮阴起,他们便与江渝坐上了同一辆战车。
他们与江渝的关系将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掌控了军人家属这个剑鞘,江渝便可以将这把利刃收放自如。
第006章 南洋劝业会
淮阴一时间工厂林立,江渝开设的很多轻工业工厂已经开工。
其中包括纺织厂、卷烟厂、精盐厂、火柴厂、造纸厂。
纺纱厂用的是电机动力传送,而且机器图纸是由江渝提供,那是江渝在网上找到了一张六十年代的纺织机器图纸。
然而这设计却是比这年头的纺纱机器、织布机器要先进得多,不仅效率比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纺织厂高出近八倍,而且纺织出来的布匹质量更好。
纺织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旦效率提高就意味着可以减少工人,或者生产更多的棉纱、棉布,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江渝设计的图纸,成为纺织业的又一次变革,实在跳跃得太厉害了,那可是六十年代的技术。
淮阴纺织厂还在江渝的指导下,纺织出了数种新型棉纱,江渝明白纺织业要想获得更高的利润,一边要抓住没什么技术性的低级产品,也要积极的向高级产品发动攻势,高级产品才是真正具备高附加值的。
工厂技术是严格保密的,严禁任何闲杂人员靠近工厂。
卷烟厂则推出了使用棉花和纸张填充而成的过滤嘴,这种过滤嘴使用的是半绉丝纸和棉花,半绉丝纸拥有最强大的过滤能力,当然它不受消费者广泛接受,那是因为有一种纸的味道。
因此卷烟厂生产了两种过滤嘴,一种半混合,一种纯棉。
过滤嘴专利已经在各国申请了下来,机器在德国也早就制造好了,江渝回国后很快就把卷烟厂建设了起来。
带着过滤嘴的卷烟看起来更美观,而且不会抽得满嘴都是烟丝,更能减少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
市场效果还算不错,投入市场后比较受欢迎,不过出口市场目前还未打开。
另外精盐厂办得很是顺利,淮阴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大的岩盐,钻井队很轻易的就钻出了卤水,而且是高浓度的卤水,其生产成本相比海盐低出不少。
此时的中国被洋人称之为食土民族,因为中国人吃的是氯化钠含量不足50%的粗盐,而且在河南等缺少食盐的省份,人们吃的好是硝盐,有苦味的那种。而在西方国家,他们规定氯化钠含量低于85%的食盐不得用于喂养牲畜。
中国没有精盐,而洋人的精盐又卖得比较贵,普通老百姓吃不起。
淮盐厂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历史局面,当价格较为便宜的精盐投入市场后,马上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与此同时,江渝还和淮阴知县张秉龙一起做私盐生意,除了明面上交了盐税的那些精盐,江渝还在暗地里走私粗盐。
精盐不好走私,因为中国也就只有淮阴的精盐厂能生产精盐,别人一查就知道是你搞的,如果是粗盐就不好查了。
这些走私的虽然是粗盐,但质量却是很好的,没有参杂任何沙子,颜色也是洁白的,氯化钠含量达到88%。
江渝勾结官府,做这私盐生意,显然是有恃无恐的。
他有洋人的背景,而且私盐生意又不是什么没人做,被发现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闹一闹呗。
当然有了盐,江渝在淮阴便开始发展制碱工业,很快他就带着从德国来的化学专家,把近代侯德榜的制碱法研究了出来。
制碱在这个年代是一个被西方人所封锁的技术,就算是东洋国也造不出纯碱,都要从洋吉利国仆内门公司进口。
江渝这下攻克出了更为先进的制碱法,便意味着洋吉利国纯碱在亚洲市场的垄断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纯碱乃工业之母,有了这个基础,就能制造出很多产品,例如染料。
廉价染料的出现,能让中国人都穿上有颜色的衣服,并且更加耐用,一个染料厂也随之办了起来。
在石油方面也很顺利,由于江渝提供了正确的位置,很快就钻出了石油。
石油钻出后,江渝马上成立了一个炼油厂,一边使用最原始的炼油技术……蒸馏釜,那是一种作坊技术。
一边拿出了热裂化技术,并将图纸送到远华集团设备制造厂,江渝这次订制了10套3000立方米的热裂化釜。
而这一年,清廷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是6月5日开幕,江渝让工人加班加点进行建设,务必赶在5月底把产品生产出来,好拿去参展。
南洋劝业会也就是一次商业博览会,之所以冠名南洋,是因为满清习惯把南北分成北洋、南洋,各设立南洋大臣、北洋大臣。
1910年6月5日,南洋劝业会正式在南京开幕,主会场设在丁家桥、三牌楼一带,占地约700余亩。东三省、直隶、山陕、湖北、湖南、四川、河南、云贵、山东、浙江、福建等省设有陈列馆。而以东道主所在地的两江馆为最大,设有工艺、农业、机械、通运、教育、卫生、美术、武备等分馆。
专门馆则有:湖南的瓷业、博山的玻璃、南京的江宁缎业三个实业馆。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兰锜馆,广东的教育出品馆,江浙渔业公司水产馆等特别馆。华侨参展的暨南馆。陈列外国商品的参考馆。展品多为轻工、农副、工艺、美术等产品。
江渝带着众多产品参展,有棉纱、棉布,有纸张、火柴、卷烟,有精盐、纯碱、染料,还有刚蒸馏得出的煤油,更有传统的生丝、茶叶、桐油。
这仅仅是江渝回国半年的工业发展成果,而那些重工业项目目前还在建设当中,显然不会这么快投产。
中国人造出了自己的煤油,造出了自己的精盐、纯碱,还发明出了新式卷烟,这些消息第二天就上了报纸头条。
这自然是江渝运作的,虽然塞了点银子。
不过这些报道确实很振奋人心,很多参观这次劝业会的学生都往华东集团的展台挤,纷纷前来目睹中国人自己造的煤油、精盐、纯碱。
还有很多人好奇报纸上报道的那种能降低有毒成份的过滤嘴香烟,并有不少人当场体验。
体验结果不错,虽然人们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有毒物质被过滤了,但起码不会抽得满最烟丝。
当过滤嘴被丢进鱼缸中,很快水就变黄了,不一会鱼都被毒死了。
虽然很大原因是死于水质浑浊,不过人们却有鱼是被毒死的错觉。
华东集团的产品引起了较大的轰动,随之而来的是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订单,当劝业会结束时,华东集团已经收到了高答达三千万元的各种订单,成为这次劝业会成交额最高的参展单位。
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与大量外国公司的接触,过滤嘴香烟一举成名,各国商人都想要代理。
不过这个代理的问题,江渝却是没怎么谈。
德国、法国、西美洋国都有自己的公司,目前也正在向洋吉利国开设分公司,所以有些东西是自己可以经营的。
像这种过滤嘴香烟,完全可以自己经营,烟草这个东西本身技术性不高,生产工艺最核心的无非就是烟草发酵、烤制等工序。
倒是洋吉利国的仆内门制碱公司前来联系华东集团,声称愿意出淮阴制碱厂两倍投资的价格收购制碱厂。
仆内门公司也是一个行业垄断公司,他垄断着整个亚洲,以及大部分洋吉利国殖民地的纯碱生产、销售。
这种原材料的垄断的利润最为可观,因为纯碱可以诞生出大量的产品,掐住源头等于是大部分商品都被剥削了一道。
看到中国出现了一个可以制碱的竞争对手,仆内门公司自然是坐不住了。
仆内门公司中国总经理李德立提出的这个收购意愿,显然是要兼并淮阴制碱厂,走的是托拉斯路线。
江渝自然不可能把制碱厂出卖掉,他的制碱技术都不止这点钱,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洋吉利国制碱业就等着滚出亚洲吧!
被拒绝的仆内门公司恼羞成怒,很快就从洋吉利国本土调来大批纯碱,悍然发动了价格战,然而他们显然缺乏调查,不明白江渝的背景和财力。
要打价格战江渝不怕他们,但江渝没必要亏本和他们竞争,因此来了一个祸水东引,把战火引到了东洋国。
华东集团在东洋国的纯碱销售量并不高,东洋国人还是习惯性的使用洋吉利国人的纯碱,华东集团的纯碱在东洋国一降价,仆内门公司不得已也只能跟着降价。
然而仆内门公司占销售量的90%,华东集团只占10%,等于是华东集团亏本1块钱,仆内门公司起码要亏10块钱甚至更多,因为仆内门公司的制碱技术相比华东集团来说已经落后了,再加上是从洋吉利国运来的纯碱。
为了打这次价格战,仆内门公司从洋吉利国调来了大批纯碱,以仆内门公司的预计,这批纯碱倾销到市场上,应该能让淮阴制碱厂妥协了。
然而结果却是,当仆内门公司卖完了所有纯碱后,淮阴制碱厂依旧开得很滋润,工厂依旧在全天生产。仆内门公司却为了在东洋国围堵中国纯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如果不围堵的话,意味着将在东洋国被被突破,淮阴制碱厂依旧可以通过东洋国市场土壤,那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但为了围堵东洋国市场上的中国纯碱,仆内门公司付出了比华东集团还要惨重十余倍的损失,而东洋国的纯碱需求量又是亚洲当中比较大的国家。
仆内门公司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他们也撑不住了。
股东们显然发现,以洋吉利国遥远的距离,要垄断亚洲制碱是一个多么可笑的奢望,光是运费的成本就能让他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但不想放弃亚洲市场的仆内门公司,很快就派人联络了淮阴制碱厂,这次不是托拉斯模式了,而是和淮阴制碱厂玩卡特尔模式。
即双方签订市场份额、价格。
这次是李德立亲自出马,江渝百忙之中见了他一面,李德立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里不由一惊。
这不是那个法国人称作“远东钢琴小王子”的中国人吗?
听说这家伙是雅诗兰黛公司的老板,想到这里李德立冷汗都流下来了,要是早知道这家制碱厂竟是这家伙开的,说什么也不会像傻子一般的发起价格战。
结果价格战搞下来,公司损失了一大笔钱不说,而且还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只是刚见面,李德立便已处于绝对的下风。
“李德立先生,说说你们的方案吧!”江渝不紧不慢的问道,脸上保持着淡淡的笑容,这丝笑容却让李德立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
“是这样的,我们公司打算与贵公司平分中国市场,双方各占50%的市场份额,但如果贵方要变动价格,必须征得仆内门公司的同意。”李德立说出了仆内门公司开出的条件,这个条件一旦达成,将能把这个竞争对手限制在中国境内。
江渝笑着摊了摊手,摇头道:“我想我们没必要谈了,你们的诚意实在让人怀疑。真想不明白,一个在恶性竞争中都无法取胜的公司,竟然还想继续垄断市场。”
“等等,等等,55%的份额给你们,我们仆内门公司只要45%。”李德立当即做出让步,江渝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想你们还没有彻底清醒过来,首先我们的制碱技术比你们仆内门公司要先进,第二我们公司在亚洲销售纯碱,运费也比你们的低,第三我们的工人成本也比你们的低。第四,这次竞争我们甚至没有一点亏损,反而有一些盈利。不要跟我提中国市场,如果你跟我提全球市场的话,那还是可以谈谈的。”
说着江渝便起身走了出去,结束了这次接触。
第007章 疯狂股灾
最终仆内门公司撑不住了,他们也意识到了中国人的制碱工业的崛起已经无法阻挡了,因此他们只得忍痛给出了第二套方案。
即仆内门公司让出亚洲市场80%的市场份额,但华东集团方面不得继续向其他市场进行扩张。而在亚洲地区,仆内门公司的纯碱如果在价格上有所变动,必须征求华东集团的同意。
这个卡特尔协议还是比较靠谱的,而且签订了之后能把纯碱价格拉高到垄断高度,利润将大幅度增长,亚洲80%的市场(包括澳大利亚)一年就能让华东集团盈利3000万银元以上。
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仆内门公司剩下的亚洲地区20%的市场也将荡然无存,而且目前制碱厂规模不大,要想全面占领那80%的市场份额起码得等半年,因此这个协议对江渝来说是很划算的。
再则江渝可以用纯碱生产更高级的产品,例如染料之类的,利润将会更高。
与仆内门公司的竞争告一段落,江渝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却是没有停止,参加南洋劝业会的时候,江渝找到了日后中国银行家第一人……陈光甫。
陈光甫在西美洋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回到中国,负责办理南洋劝业会的一些工作,已经在南洋劝业会当中崭露头角,本来江苏巡抚程德全想要把陈光甫任命为江苏银行监督,但江渝挖了次墙角。
显然陈光甫也明白担任江苏银行监督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念,而如果到江渝组建的“华东银行”任职,则有江渝许诺的“全权”,并持有5%的股份。
历史上陈光甫自己办银行也只是一个小股东,大部分的股本都是别人出的,以他的财力根本办不成银行,陈光甫并未在股本的问题上有什么意见。
而且和江渝长叹了一夜,发现江渝也极为精通银行经营理念,他提出的一元开户、零存整取、整存零取都与陈光甫不谋而合,大有让陈光甫感觉相见恨晚的意味,而且江渝拥有很强大的资本,与他合作必然能把银行办好。
华东银行随即在淮阴、上海开设了起来,一开始华东银行的规模并不大,因为双方商议后决定,先要将精力放在人才的培养上,而不是盲目的扩张,否则必然会出乱子。
华东银行虽然刚开业,但生意却是很好的,特别是在淮阴,就算是最普通的工地工人,他们的工钱也都是直接发放到银行账户上,而且还能拿较高的利息,活期利率为2。8%,三个月为6。8%,半年为8%,一年为10%,三年达到13%。
不论是工人还是军人,凡事江渝手下做事的,都是存在华东银行。人们也很乐意将钱放在银行,首先他们不相信家大业大的江渝会破产,再则存在银行能拿利息。
而且这样的制度确定之后,工头、军官无我去扣工钱和军饷。
一元开户的创举,也吸引了很多老百姓到银行存款,尽管这些老百姓手里的钱并不多,但问题是他们数量众多,而且这个市场还无人涉及。
如果整个中国大部分普通百姓都在华东银行开了户,那么华东银行能够动用的资金将十分恐怖。
而且这些存款数额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不断增加。
华东银行的开设解决了江渝一部分在资金方面的紧缺问题,使他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
而1910年上半年的橡胶股灾,让江渝圈到了大笔资金。
这次橡胶投资热潮源于西美洋国的产业升级,自从福特公司生产出了T型轿车之后,橡胶自然就热了。
账很好算:每一磅橡胶的开采成本为1。6先令,市场价却在12先令,差额高达7。5倍。引用后世的炒股术语来说,那可是暴利行业,行业评级3A啊有木有。
同时在国际炒作推手的推波助澜下,伦敦股市从1908年开始,橡胶股票就开始不断的升值了。
而在1907年,江渝就开始着手布置。
江渝旗下一共有八家橡胶公司在洋吉利国伦敦上市,在南洋收、美洲购了大量橡胶园。而在中国,江渝搞了不少空壳橡胶公司,由于中国股市缺乏监管,洋人在故事策马扬鞭毫无阻碍,江渝成功在中国上市了26家橡胶公司,这26家公司的橡胶园都是一些橡胶树苗。
从1909年开始,江渝的橡胶公司就开始不断的增发新股,并暗中慢慢的抛售股票,不断地进行套现。
江渝手上的资本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1910年上半年绝对是最高潮的阶段,在洋吉利国伦敦,最初一股只有15英镑,到3月份时已经上涨到了120英镑。而在中国,最初每股只有130两,到了3月2日已经达到了1080两。
而且橡胶的涨势已经接近疯狂。
3月2日:1080两。
3月18日:1300两。
3月21日:1600两。
3月29日:1675两……
这时候股票市场上橡胶股票不仅价格高,而且还买不到。这时候江渝手上的橡胶公司的股票都抛售了50%,从3月末,江渝开始加大抛售速度,短短2个月时间里,江渝把剩下的股票都抛售了个一干二净。
最初投入股市的200万英镑,变成了5600万英镑,成为了这次橡胶股票上涨的赢家之一,当然江渝并非是最大的赢家,他只是在罗斯柴尔德财团,以及西美洋国财团背后分一杯羹罢了。
如果没有这些财团的大力炒作,橡胶股票根本不会上涨得如此疯狂。
那些财团攫取财富的秘密,就在股市当中。
他们一次次通过泡沫经济,把股票价格疯狂拉高,然后攫取到大量资金,接着将资金抽离之后即把泡沫戳破,以此聚敛民财。泡沫崩溃之后,其产业的股票价格又变得十分便宜,他们这时候又大量买进。
江渝在撤离股市半个月后,国际财团也完成了资金抽离,随即西美洋国政府在1910年6月宣布了紧缩政策,橡胶泡沫被无情戳破。
伦敦股市首先暴跌,随后波及到了中国股市。
末日好似一瞬间降临到了投资者们的头上,他们的股票马上成了一堆没人要的废纸,然而这次暴跌之前,中国钱庄却提前收到了消息,马上收紧了资金,等那些外资银行收到消息时,中国的大钱庄已经开始抽离了。
这个消息自然是江渝放出去的,为了保存民族元气,江渝逐一通知了那些钱庄。
外国银行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接触到国际财团高层的决策,他们也不清楚什么时候会大跌,只会在大跌前一段时间收到消息。
然而这一次中国人的消息却比他们更早,结果外资银行在中国股市投资的橡胶股票被套牢了一大批。
虽然在中国股市上很多小投资者被套牢了,但那些大投资者却保存了一些元气,加上外资银行被套牢,结果投入到股市中的6000万两白银当中,被外资套走的反而没有,倒是让中国套走了近600万元。
不过这些钱当中,被江渝套走的有不少,高达3000多万两白银。
而且江渝在伦敦、西美洋国股票市场上套走了更多的钱,达到5300万英镑左右,也就是说这次股灾虽然让中国投资者损失惨重,但财富都集中到了江渝手上,而且江渝还从国外套到5300万英镑,民族元气大增。
但对于那些投资者们显然损失太惨重了,例如一个叫川汉铁路公司的“玩家”在股崩中巨亏350万两白银,为保路运动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同时财富集中在江渝手上,民族元气虽然大增,但满清的元气却是在这次股灾中大损。
因为满清看不清局势,拿着银子跑去救市,结果造成了一定亏损,更恐怖的是一些钱庄虽然提前收到了消息,但并不能完全撤出资金,结果造成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中国蔓延开来。
7月21日,正元、谦余钱庄倒闭。22日,兆康、森源钱庄倒闭。23日,元丰倒闭。24日,会大、协丰、晋大倒闭。
10月7日,外国银行突然宣布拒收21家上海钱庄的庄票。源丰润无法周转,于10月8日宣告清理,亏欠公私款项达2000余万两。它分设在北京、广州等地的17处分号同时告歇。源丰润倒台,导致上海大批钱庄倒闭,金融危机开始向全国蔓延。
源丰润倒闭的连锁反应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北至北京、营口,南至广州,西至汉口、重庆,全国各大工商业城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这等于给全国带来了一场经济危机,其巨大影响远远超过橡胶股票,实际上从金融和经济层面上掏空了清政府的最后一丝元气。
在这次股灾当中,只有开了挂的江渝获得了巨额利润,最后结算下来,他的200万英镑变成了5。6亿两白银。
如此巨额的资金大部分在国外,其中三千万两盈利在中国。
股市的恐怖敛财能力,也让江渝充分的见识到了。想必国际财团在世界各国吸纳的资金更多数倍不止,其中的主宰自然是罗斯柴尔德财团,这个号称曾拥有60万亿美元财富的家族,此时他们是世界金融的主宰,并通过扶持西美洋国摩根财团控制着西美洋国的金融界,更是通过扶持洛克菲勒财团的方式,逐渐控制了一大批西美洋国实业。
股灾过后,江渝没有马上动用这笔庞大的资金,而是把这笔钱汇入德国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
同时拿出一部分钱,再次购买优质橡胶股票。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橡胶能赚钱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橡胶种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投产,垄断起来比较容易。
当然国际财团也在收购橡胶股票,江渝的目标并非是垄断,仅是为了买下足够的橡胶园,日后能够支撑中国汽车行业的需求就可以了。橡胶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到时候要到国际财团旗下的橡胶园购买就太吃亏本了。
第008章 与时间赛跑
这个世界,这个市场,无非就是资本家的养殖场,先把人们养肥了,然后通过各种泡沫的制造,将人们的财富掠夺一空,然后继续养,养肥了继续宰杀,不断的循环、重复。
战争与经济同样也是不断的循环、重复,当生产力过剩之后已经无法继续发展,就会催生战争,当战争的破坏之后,再一次的发展建设……
所以当一个人无法成为顶级资本家的时候,那么绝对富不过三代。当一个国家没有形成民族财团的之前,是很难在越来越现代化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任何的繁荣都只是昙花一现。
经过这次橡胶泡沫经济的江渝,更加清醒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必须有一个能与外资相抗衡的资本财团,就如西欧大陆的罗斯柴尔德财团,西美洋国的国际财团,以及德国的容克财团一般。
最起码,在未来两百年内,资本都是毋庸置疑的主流。
要想形成中国民族财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东洋国资本正式形成。
此时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国家,要想发展起自己的民族财团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而军事、工业、农业、金融、教育、基础设施缺一不可。
发展要趁早,江渝一面开始大规模兴办教育,即每开一种工厂就建一所专门的学校,同时继续向德国派遣技工学徒。
华海集团在德国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通过技术优势,以及银行的关系,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所涉及的生产项目也越来越多,安排几千名技工学徒并不困难。
这些技工学徒对于别的德国工厂来说也是很欢迎的,因为他们并不需要支付给这些技工学徒太多报酬。德国工人对他们也没什么敌意,因为他们学成之后将回到中国去,不会和他们抢饭碗。
这些学徒被安排到各种工厂当中,涉及各种工业生产项目。
同时江渝又派遣了三百多名留学生到德国,这些留学生也是被安排去学习理工农医等专业知识。
农业方面江渝也开始涉及,他抽调了两千万元的资金,开设了一个农垦公司,农垦公司在苏北进行了初步的圈地。
不过土地价格虽然还算便宜,但投入太大了,一亩地上百元的价格还是嫌太高,2000万元根本买不了多少土地,因此初期圈的地都是荒地,然后雇佣贫民进行垦殖,10年垦殖的目标是六十万亩。
大规模的圈地时机还未到来,农业技术也未完善。
拖拉机是农业生产的利器,化肥也是必要的,高产种子目前是别想了,不过江渝已经投资了一百万元,成立了数个培育基地,正在大力研究高产技术,为此江渝查找了一大堆的资料,让农业研究人员进行研究。
最隐蔽的还是军事上的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