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第一军阀-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知道,他们不会有支援,能撤退的部队都已经撤退了,他们这些来不及撤退的,面临的结果不是战死就是投降。
那些普通苏军士兵,大部分都已经想要投降。
只是一些顽固的军官在阻挠,但是在这场轰炸过后,那些顽固派军官也动摇了,谁能真正无所畏惧的面对生死。
当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确实可以。
但并不是谁都那么伟大。
特别是苏军内部,即有俄罗斯人,也有乌克兰人,还有白俄罗斯人,民族本身就不一样。
“乌克兰人民、白俄罗斯人民,都站起来,我们不为残暴的红色俄国卖命,我们将让乌克兰、白俄罗斯独立,我们的命运要自己做主,我们所生产的小麦,不允许被别人夺走……”
这样的传单,顿时瓦解了那些乌克兰、白俄罗斯士兵的意志。
特别是乌克兰人,他们在两年的大饥荒当中,所生产出的小麦被收走了大部分,以至于让他们自己都无法吃饱,甚至还发生了灾荒。
这让那些乌克兰人非常不满,因此希望能够摆脱红色毛熊的统治。
有一次内讧爆发了,那些不想死的士兵们,以及没有任何战意的乌克兰士兵、白俄罗斯士兵,将枪口对准了那些顽固派军官。
一阵黑枪之后,局势就失控了。
一群群苏军士兵举着白旗走出了堑壕,随后被送往集中营或野战医院。
仅仅一天时间,上百万苏军就这样崩溃了大部分,剩下的十几万苏军,也不成气候了。
最高统帅部命令那些抽出手来的步兵师,向高加索地区进军。第二批过河的兵力达到三百万。
原先渡河的两百万大军,开始向高加索苏军扑去,第二批渡江的步兵师当中有一百万负责支援高加索作战。
相当于高加索战区,集中了三百万大军,用来对付苏军的一百万兵力,以力求全歼这些苏军。
这三百万大军中,很多都是附属国步兵,这是考虑到高加索苏军很可能会发动巷战,到时候就需要这些附属国步兵上阵了。
还有两百万渡河的大军,则向乌克兰扑去。
乌克兰显然是一个比较好解决的地方,在陆军扑向乌克兰的同时,空军开始在乌克兰大规模的播撒传单。
这些传单上写着,让乌克兰独立。乌克兰是乌克兰人的乌克兰,乌克兰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等煽动性标语。
乌克兰人本身就对红色毛熊心有不满,此时看到这些传单后,整个乌克兰都骚动了。
很多乌克兰人,甚至是盼望着联军的到来。
乌克兰是俄国的主要粮食产地,只要把这里解决了,红色毛熊的粮食供应就肯定出问题。
同时白俄罗斯地区,也被播撒了大量的传单。
白俄罗斯人,自然也先独立。谁不想自己的民族拥有一个独立的国家,从此自己做主。
如果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被解决了,那么红色毛熊就相当于是被包围了,也就断绝了红色毛熊陆上的对外交通线,在战略上就能对红色毛熊形成一个包围,而且这个包围是比较容易形成的。
柿子先找软的捏,而且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解决后,这两个地区还能提供一些炮灰部队。
……
伏尔加河以东,两百万苏军仅仅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被歼灭了大部分,最后一批苏军也都投降了,垂头丧气的走出了堑壕。
经过一个星期的作战,伏尔加河以东的战事基本结束。
以中国陆军为主力的联军,击毙苏军40余万,俘虏苏军140余万。这些苏军很快都被送往集中营。
集中营内,沙俄救国军的教导团开始对这些被俘苏军进行洗脑。
他们首先将军官筛选出来,然后将那些死硬派拉去枪毙了,剩下那些投降派则经过一番洗脑之后,迅速被纳入沙俄救国军,并开始组建新部队,准备投入战争。
那些死硬派军官多是后来红色毛熊成立后提拔上去的,投降派则是沙俄军队遗留的那批军官。
显然那批沙俄遗留军官是可以用的。
洗脑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向那些军官、士兵描述中华民国经过十年改革后所取得的重大发展成果。
然后进行对比。
货比货得扔,一比就出效果了。
接着再开始讲一些制度化的问题,至于能否听得进去,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起码让那些士兵有个新概念。
最后,则是宣传红色毛熊的红色恐怖政策,以及大清洗政策。
“你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当你们投降的那一刻,你们就已经被纳入了他们的清洗名单,也许处于一些作战需要,他们会诱惑你再次投入他们的怀抱,然而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你们全部都会遭到清洗,不仅是你个人,还包括你们的家人。”
所有军官在这种恐怖大清洗的宣传下,都断绝了反叛的念头。而且大部分军官,实际上早就没有反叛的念头,因为投降后他们享受到了更好的物质待遇。
这些军官除了每个月能拿到更高的军饷,而且还有其他的福利。例如配车、住宅分配,子女教育、医疗福利这些。
这在红色毛熊的体制中是享受不到的。
他们革命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论是谁,参与革命的目的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
既然沙俄救国军能够给他们更好的生活,那么为什么还要反叛?
至于那些普通士兵,也没有几个能够在洗脑下一直坚持下去的。洗脑这玩意,只要坚持洗、持续洗,谎话说个一百遍就成真理了。因为有气氛在其中,主要还是环境气氛的影响。
当周围的人都认同了这种观念,那么他也就会受到影响。
而大量的数据、对比,造成了一种很真实的感觉,只不过这些数据是否是真实的,并没有人去质疑。
数据是会骗人的,但普通人并不清楚。
还有红色毛熊领导人大量的丑恶现象被披露,也使他们的信仰产生了动摇。接着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归结于这些革命党的捣乱,以及那些腐败官员的问题,反正尼古拉二世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
另外又抛出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思想是很狂热的,用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去对付狂热的红色思想,从而使这些苏军士兵从狭隘的阶级对立,转移到民族全体范围上。
因为民族主义思想太过狂热,中华民国自然是不可能让俄国发展的。只不过是战时需要,先宣传一下。
等俄国作战结束了,再把这些民族思想打压下去。
此时春节已经到了,这一年中国的春节过得比较简单,假期只有两天。不过前线传回的重大胜利,却是让国民欢欣鼓舞。
中华民国仅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歼灭了180万苏军的消息,也震惊了世界。
谁都没有想到,中华民国的兵锋会如此犀利。中华民国的战争方式,与此前的欧洲战争完全不同。
这不是消耗战,而是闪电战。
依靠空军优势,对敌人进行精确轰炸。依靠装甲优势,对敌人进行撕裂、穿插、包围、歼灭。
在俄国那种平原地形上,简直就是无往不利。
这种战争模式,对于后勤补给的压力比较大,但是中华民国有大量的运输机,同时这次作战也未深入敌后。
从中华民国的中亚行政区最西端到乌克兰,也仅仅是四百公里的路程。
中国民国显然没有要一口吞下俄国的意图,这样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毕竟俄国太大了,六百万人看上去很多,但一铺开,兵力就很紧张了。
第084章 封锁城市
莫斯科!
这天中午,防空警报被拉响了。两百架中国战略轰炸机飞临了莫斯科上空,对莫斯科城内的工厂展开了轰炸。
炸弹从天而降,在城市中发出剧烈的爆炸声。
这样的狂轰滥炸,已经持续了七天。不过中华民国的战略轰炸机并未去轰炸居民区,而是选择各种工厂进行轰炸。
红色毛熊的钢铁生产,刚恢复到了四百多万吨,结果在这一个星期的轰炸中,大部分都化为乌有。
此时的红色毛熊,钢铁生产不出来了。而高加索地区也已经被封锁了,红色毛熊刚恢复一些的石油生产也全部丢光。
没有钢铁,就没有军火。
没有石油,飞机、战车、汽车都是一堆废铁,开不动又有什么用呢!
至于乌法周边的油田,现在还没开发出来呢!而且随着伏尔加河以东的撤退,乌法也已经陷落。
而那些军工厂,也在那些轰炸机编队的轰炸下,报废了大部分。
中华民国对俄国的战略轰炸,更是震惊了全世界。这是中华民国第二次对其他国家展开大规模的空军轰炸。
第一次针对的是日本,不过那时候的轰炸规模显然不是这一次能够相比的。
短短七天内,中华民国就用战略轰炸机,向俄国后方丢下了超过40万吨的炸弹,40万吨的炸弹,把俄国炸到一片瘫痪。
除了战略轰炸机,那些野马战斗机也在俄国到处肆虐。
但凡发现路上的汽车、人群,就是一堆子弹打下去。俄国的铁路基本上是全面瘫痪了,各个交通枢纽都遭到了轰炸,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交通基本瘫痪。
此时的俄国,也就只能在晚上进行运输,但很多道路被炸,使运输效率对于一个那么大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龟速。
这使红色毛熊在兵力调动、军火生产、后勤供应上都基本瘫痪掉了。
这样的战略轰炸,让欧美各国产生了极大的恐惧,特别是罗斯柴尔德财团,开始意识到他们之前援助红色毛熊简直就是超级愚蠢的行为。
这样的援助不仅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还惹恼了中国人。
而让罗斯柴哦儿的财团更加恐惧的是,这时中华民国向他们提出了,援助沙俄复国的问题。
威胁已经不言而喻了。
如果他们不援助沙俄复国,并停止援助红色毛熊,那么中华民国组建的联军就会一路向欧洲推进。
“先慢慢谈,反正等我们打到波兰边境,罗斯柴尔德财团也就撑不住了。”江渝此时感觉胜券在握,完全可以碾压罗斯柴尔德财团了。
只要中华民国拿下乌克兰,打到波兰边境去。
那么罗斯柴尔德财团还有嚣张的本钱吗?
到时候只要中华民国把波兰打掉,德国马上就能投靠中国,然后再碾压掉法国,法国一完蛋英国也绝对要完蛋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罗斯柴尔德财团根本就没有不妥协的余地。
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资产大部分都在欧洲,这些资产又怎么转移?多是不动产,怎么转移呢?
卖掉?
谁会买?
民资肯定没那么多钱买的,而且随着战争的临近,罗斯柴尔德财团大量处理不动产的话,价格也高不到哪里去。
为了报复罗斯柴尔德财团之前支援红色毛熊,江渝这次肯定是再让罗斯柴尔德财团大出血一下的。
正好可以狠狠敲诈一笔,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帮助沙俄复国的支出,相当于是要把这个负担丢给罗斯柴尔德财团,而成果却是由中华民国享有。
……
与此同时,沙俄救国军第二批陆军也正在抓紧组建,这第二批陆军,兵额为120万,这些士兵将从当初被抓到中国去当劳工的俄国人中选出一半,再从被俘的苏军士兵中抽调一半。
这些沙俄士兵将用于后方占领和治安维护。
打下了,还要占领。
沙俄政府在占领了伏尔加格勒之后,即决定以这座城市作为暂时的首都,尼古拉二世乘坐着飞机来到了伏尔加格勒。
在后方,中华民国不断的将人员、物资输送到了伏尔加格勒,铁路以极快的速度修到了伏尔加格勒。
在中华民国的那上千万俄国劳动力,开始被分批次的¨wén rén shū wū¨遣返俄国。
此时的俄国已经没有什么男性劳动力了,战争让男性劳动力基本上都上战场了。红色毛熊为了打仗,使偌大的俄国,呈现出了一种极为萧条的气息。
反而在中国,还有上千万俄国劳动力。这些俄国劳动力虽然是被抓到中国当苦力,但是饮食、卫生都很不错,劳动强度也不是太高,所以没有死多少。
这些俄国劳动力在中国待久了,大部分都恢复了自由,并在中国和那些被强制性带到中国的俄国女人们组建了家庭。
他们也看到了中华民国的很多东西,对红色毛熊的那套理论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
这批人,将成为沙俄复国的主力人口。
这些俄国人,男性劳动力高达一千两百万左右,而女性高达一千五百万,不过那些漂亮的俄国女人,多数都被中国给吸纳了。
相当于,沙俄复国后,拥有一千两百万的男性劳动力人口。而红色毛熊打到这个程度,也就剩下几百万男性劳动力了。
而且对于沙俄来说,更爽的是,人口急剧减少之后,社会紧缺资源就很丰富了,要想团结起和一千两百多万青壮劳动力就很容易了。
只要把俄国的资源开发出来,那么中华民国盘剥掉大部分之后,依旧可以让这些俄国人过得不错,那么内部矛盾就比较小了,那么沙俄的统治就可以维持,就可以被中华民国持续的盘剥。
随着沙俄救国军对后方的清理的开始,那些交通设施首先是开始修建的,这些交通设施是战略铁路和战略公司,修好之后可以让中华民国更好的向前线运输物资。
具备商业性的铁路、公路则是由中国民族资本集团出资修建,而那些无法盈利的铁路公路,则要算到沙俄政府头上,相当于是借钱给他们修。
修铁路、修公路、修房子,就业岗位就有了,这就让那些俄国人得到了工作,而中华民国再向俄国输出粮食等物资,也就让俄国人能够吃饱肚子了。
另外一个,那就是战争。那些沙俄士兵将越来越多,第三期已经也已经开始编练,不过还要几个月才能上战场。
那些沙俄士兵拿到了钱,也要进行消费的。
只要交通能够通畅,中国的物资就能运到沙俄境内,所以修路是必须的,道路是一切的基础。
不过沙俄这些劳动力当中,有三百多万是乌克兰人,还有两百多万人是白俄罗斯人,这些人是要回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
中华民国除了组建沙俄救国军,也在组建乌克兰救国军、白俄罗斯救国军,这些军队将成为包围红色毛熊的主力。
国内物资供应倒是很充足,由于延长了工作时间,加上大量妇女走入工厂,各种物资被大量生产了出来,弥补了战争所消耗劳动力的那一部分生产。
商品出口比较正常,国际市场所需的商品依旧能够保障供应。内部消费所需,也能够保证供应。
而军火产能,则在不断的扩充。
战争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了,随着第二批、第三批沙俄救国军的组建,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救国军的组建,兵力将突破八百万。
不过主力还是那六百万陆军,其他的两百多万是放在后方用来清理那些游击队的。
中华民国要考虑的无非就是游击战和巷战,苏军的野战完全没有任何的威胁,所以现在做的就是让沙俄复国,同时尽量歼灭苏军有生力量。
高加索地区的战局则变得比较重要,如果能够再歼灭一百万苏军,那么接下来就好打得多了。
三百万中国陆军进入高加索后,立即向苏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装甲师和强大空军的配合下,高加索苏军遭到了分割包围。
到战争开始的第七天,已经有三分之一的苏军被包围了。
剩下的三分之二的苏军显然是跑不了了,大口袋已经扎紧了,现在就差战术包围,高加索苏军没被包围的,陆续撤退到了纳里马诺夫,依靠城市做负隅顽抗,大约有五十万人撤入了纳里马诺夫。
最高统帅部得到情报之后,立即下令对纳里马诺夫进行封锁。
在江渝看来,一个小城市,涌入五十万苏军进去,光是粮食就不够吃,这些苏军在封锁下又能支撑几天?
至于打巷战,能不打就不打,尽管有不少炮灰。
另外那五十万苏军,则在中国陆军的包围下迅速的被歼灭了,大部分都是放下武器投降的。
至于纳里马诺夫的封锁则很是简单,先清理掉外围建筑物,然后拉上铁丝网,埋下地雷,再布置好火力点。
在将高加索剩下的五十万苏军封锁在城市中之后,最高统帅部留了一百万兵力在高加索,另外两百万兵力抽调会伏尔加河东岸,汇合另外一百万兵力,开始向西伯利亚苏军扑去。
屠龙计划要开始了!
第085章 乌克兰独立
战争开始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以中国陆军为主力的‘亚洲联军’就一路横扫,伏尔加河以东,乌拉尔山脉以南,以及高加索境内的苏军被包围、歼灭大部分。
不过对城市的控制却没有那么快,联军只是包围和歼灭了苏军而已,但中华民国显然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
对于中华民国来说,也没必要攻占俄国的每一寸土地。
但是对于那些交通枢纽的占据却非常有必要,这是补给线。不过中华民国有大量的空投补给能力,因此后勤补给方面就算是被切断了陆上补给线,依旧可以维持不断的时间。
苏军要想切断联军的陆上补给线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联军还未深入敌境,补给线并未拉得太长。
而在中华民国控制的中亚行政区境内,铁路和公路系统是以战略高度来修建的,能够很好的运输作战物资。
苏军顶多能做的就是骚扰,不过中华民国为了对付这些游击队,不仅有沙俄救国军,还派出了大量特种部队。
特种部队用来对付游击队,是不是大材小用?
看起来貌似是大材小用,但游击战却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要知道游击队是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战争方式,因为游击队不专业,不是专业的战争人员组成,因此会乱出牌。
有时候就稀里糊涂的,被乱拳打死老师傅了。而正规化部队,是可以预测其接下来的行动的。
这也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
对付游击队的话,正规化部队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判断上完全没有依据。另外正规化部队也不如特种部队灵活、快速。
所以特种部队是对付游击战必不可少的力量。
相比中国的游击战,俄国的游击战更容易消灭,因为这里没有太复杂的地形,到处都是一片坦途的平原,游击队无法依靠复杂地形来展开游击战。
至于巷战,那是沙俄救国军和日本陆军负责的项目,但打巷战也是要有策略的。即苏军隐藏比较多的城市,采取封锁策略。而那些没有多少苏军的城市因为容易攻占,所以可以迅速攻取。
封锁也很简单,占领制高点、道路、构筑堑壕、铁丝网、布设地雷,再调集一些火炮过去保持火力优势,就可以把那些苏军封锁在城市当中。城市不仅是苏军的掩体,也可能成为他们的坟墓。
这样的封锁并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就如高加索地区,封锁五十万苏军,仅仅用了二十万军力,其他八十万兵力则开始对高加索各城市进行清理。其他城市没有什么苏军,攻取显然是比较简单的。同时他们还要负责牵制北面的三百万苏军,免得被他们断了正在向乌克兰突入的两百万大军的补给线。
二战时期的什么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那只是重要城市才会发生,小城市是容易搞定的。
本来俄国的粮食就不充足,尽管罗斯柴尔德财团援助了不少粮食,但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城市一被封锁,饥饿就会迅速蔓延到整个城市。
被封锁在城市里的苏军和俄国民众就很尴尬了,如果他们不投降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被饿死。
突围?
也许可以尝试一下,但在没有炮火优势的情况下,要突破封锁线,是非常困难的。联军不仅有大量机枪、冲锋枪等自动步兵火力,那些普通士兵手上有半自动步枪,火力上非常猛烈。
另外还有炮火支援,更有空中火力支援。光是地雷带和铁丝网那一道就不容易突破。
而且城市有一个问题就是,出口没有那么多。
要想出城,一般也就是那么几条道路。其他地方尽管也能出城,但显然不能通过太多人。
这样一来,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一群人蜂拥而上,挤在道路上只会变成一堆肉靶子。
就算是突围出去了又有什么用呢?
在平原上,饿着肚子根本就跑不远。天上的飞机给他们十条腿都跑不过,那些装甲师和动力化步兵师哪一个跑得不比他们快。
至于是否投降的问题,这看他们被洗脑的程度了。不过那些普通民众,显然在看到那些尼古拉二世频繁出现的传单后,意志都出现了动摇。
尽管暂时在苏军的那些宣传人员的鼓动下还在坚持,但已经是人心浮动了。不过真正能够决定问题的还是那些苏军,饥饿会使那些苏军普通士兵逐渐丧失抵抗意志。
投降并不是死路一条,既然坚持下去要死,那么便是尽了最大努力了,这时候投降也没什么问题。
祭出尼古拉二世后的好处就在这里,使苏军不仅动摇了抵抗意志,还能够更轻易的接受投降的结果。也让那些苏军士兵相信,投降是有活路的。
在乌拉尔山脉以南,三百万联军经过几天的调动后,到达了进攻位置。此时西伯利亚苏军也接到了命令,那就是撤往乌拉尔防线,依靠那里的地形进行防守。
苏联高层普遍认为,西伯利亚守军如果分散在各城市,是很难对敌人产生什么威胁的。
因为中国民国组建的联军只要不进入这一地区,相当于这上百万兵力就毫无作用,显然中华民国对这一地区,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更像是要横扫俄罗斯平原,而在俄罗斯平原作战,在地形上对中华民国显然也更加有利。
苏军的这一调动,即是错误的也是正确的。
错误的是,中华民国并非对西伯利亚不感兴趣,反而非常感兴趣。西伯利亚人口不是太多,而且是沿着铁路线分布,只要拿下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城市,基本上就控制了整个西伯利亚。
只不过中华民国不想在还未彻底开春时就进攻西伯利亚,那里太冷了,很多士兵会受不了。
之所以错误,是因为苏军放弃苏伯利亚后,使中国能够轻易攻占西伯利亚。
但正确之处在于,此时中华民国的目标正是乌拉尔山脉。
也许谁都不会想到,放着城市不去攻占,竟然向一座山脉挺近,这有战略意义吗?
在常人看来,这确实没有任何的战略意义。然而在中华民国最高统帅部看来,乌拉尔山脉却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因此苏军这一调动,又有其正确性,使中华民国的屠龙计划变得更加困难了一些。
只不过,接下来中华民国的联军所做出的军事行动,却让苏军如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
三百万联军集结后,开始向乌拉尔山脉一路北上。躲在山脉工事中的苏军,却是没有遭到太猛烈的进攻。
中华民国的联军只是对重要的交通线进行了清理,其他地区的苏军则一律封锁起来。
上百万苏军,就这样被包围在了乌拉尔山脉一线,而苏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华民国强攻这些苏军,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但中华民国联军却是围而不打,这让苏军的意图为之落空。不过对于苏军来说,他们在乌拉尔山脉的粮食储备很充足,足以坚持个大半年时间。
如果中华民国不打的话,那么只要拖住这些兵力,对苏军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胜利了。
只是,中国陆军接下来的行为却更让人费解。
乌拉尔山脉北部人烟稀少,但是中国陆军却依旧再向乌拉尔山脉北部挺近,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目标。
他们跑到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干嘛?
种种困惑,让人们疑惑不解。
大约有五十万中国陆军向北部移动,荒芜崎岖的山脉缺法阻挡他们的步伐,他们用工程机械修出了一条条临时道路。
此时已经入春了,冰雪也开始熔化,气候有复苏的迹象。
但是气温却突然骤降,一股强大的寒流突然袭来。气温一直降低到了零下三十度的恐怖程度。
汽车汽油内加了防冻液,要想发动都得花上一番功夫。
为此不得不停下脚步,空军紧急抽调了运输机,向部队空投了一大批的燃料和厚毛毯。
“看来俄国龙脉是感应到危险了。”蒋方震看着地图说道,开春后气温如此反常,显然是俄国龙脉在发力。
江渝却是淡定的很,笑道:“这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再过一两个月就彻底开春了,到时候就算他龙脉再强也无力回天。”
……
战争的焦点,随着三百万大军莫名其妙的在乌拉尔山脉一带不动了,转入了乌克兰境内。
两百万联军攻入乌克兰,产生了让世界都未意料到的局面。
乌克兰人民竟然不抵抗,反而还欢迎联军的到来。
每一个乌克兰人,他们的梦想就是独立。拥有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中华民国提出的让乌克兰人独立的口号,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个乌克兰人。
苏军在乌克兰境内的兵力并不是太多,只有三十多万。而且打得是虎头蛇尾,一开始还有点抵抗。
但随即,被乌克兰人民粉碎了。
没有多少人支持这些苏军抵抗,这让那些苏军的生存土壤变得十分稀薄。
联军攻入一座座城市,城市内的乌克兰人民非常配合,在这样的配合之下,一座座城市内的苏军被清理了干净。
在乌克兰这片土地上,联军不需要烦恼什么苏军游击队的问题。在这里,游击队缺乏民众基础,无法长久生存。
戊戌年正月初十,中华民国顺利攻占基辅。
总统宋教仁当天向世界宣布:“中华民国将协助乌克兰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乌克兰政府,以贯彻我中华民国的民族自决主义。”
当宋教仁的讲话内容被以传单模式散发到基辅的各个角落,基辅城内的乌克兰人沸腾了。
a方面军总司令杨洪飞在基辅会见了乌克兰精英阶层,开始物色乌克兰总统的人选。
民选自然要搞,但是只要定下了总统人选,那么他必然可以当总统,因为中华民国可以制定一个全面的竞选方案,而且有强大的宣传方式。
宣传,无非就是烧钱。
传单是最基本的,还要有什么演讲、拉选票等等活动,都是需要钱的,没钱就寸步难行。
投靠中华民国就有钱,这是毋庸置疑的。
乌克兰公会会长伊格里开始进入中华民国的视野,杨洪飞对其经过接触后,向最高统帅部推荐了这个人选。
随即对其展开了考察,向他透露了中华民国有意扶持他做乌克兰总统的意愿。
伊格里面对这样的机遇非常激动,当天就坐上飞机飞往中亚行政区,与中华民国最高统帅部的一群将军们会面。
会面过程很和谐,伊格里也了解了他所面临的机遇是多么的巨大。
只要他能够成功掌控乌克兰,那么中华民国可以给乌克兰一大笔援助,让乌克兰人民吃饱肚子,这样也就不会造反闹事。
在个人利益上,只要他配合中华民国攫取乌克兰的铁矿等自然资源,以及配合中华民国在乌克兰进行商业投资,那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