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第一军阀-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帅说了,没钱不要紧,可以先向银行借,银行有的是钱。”唐汉民微笑着说道。

“那财政赤字?”

“慢慢还,还不起没关系,银行不会催得太紧的。”

“可是……”宋教仁还是有些犹豫,说道:“能不能减少点军费支出?”

还减,这已经是往少了报了。反正等仗开打了,中央不追加军费也得追加了,否则虎头蛇尾的,面子无光。

“不能再少了,军工厂都全力开工了。这场战争是不得不打的,要是让红色毛熊在我们身边崛起,那就是后患无穷了。以他们的资源和人口,完全也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现在不出钱,日后出的钱可就更多了。”唐汉民阐明利害关系,对军费问题寸步不让。

“哎……好吧!那就借款吧!”宋教仁郁闷的说道,作为一个中国人,理财观念显然是比较保守的。

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统,宋教仁对于财政赤字的问题可是殚精竭虑,这几年总算是把战争造成的财政赤字给填上了。

这边刚还完钱,那边又要打仗了。

不过宋教仁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政治作秀,既然是江渝的意思,那借款是肯定的了。

财政赤字的意义,不是为了一定让政府还钱。

而是到了一定的时期,再让政府加大税收,从而还钱给财团。

政府挥霍到的钱,最终都要算在老百姓头上。也相当于是财团回收货币的一种手段。

什么时候才能加大税收呢?

那就是在中高收入阶级的消费市场已经饱和的时候,这个时候那些中高收入阶级依旧是每个月都有钱入手。

那么这些钱留在他们手上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低收入阶级的消费市场也饱和了,那么每个工人每个月的工资还是那么多,也会造成大量的钞票积压。

这时候老百姓都不消费什么东西了,那么提高税收是一个很好的钞票回收方式。

财团通过政府把钞票回收回来,然后再拿去建设基础设施,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先进。

就像后世的美国,国民产值高达好几万亿美元,但其国内的美元却不足一万亿美元,反倒是海外的钞票更多。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财团在高度垄断的情况下,资金以一种极快的速度进行流通,越快速的流通,说明其越发达,也说明其垄断程度越高。

此时中国军阀寡头财团也是往这种方向发展,因此政府欠财团的钱是必然要的。

唐汉民走后,立即把吞并高加索的问题报告给了江渝,江渝仔细思考了之后,确实也觉得现在把手伸得太长,会引起欧美的恐慌,进而可能引起他们的联合,就算是容克财团,他们显然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把受伸到欧洲去。

一旦中国把手伸到了中欧,那么德国首当其冲。到时候和容克财团的合作关系都可能会破裂掉。

再则高加索的资源,主要也就是石油。

不过石油这个东西在高加索地区的储量并不是太丰富,后世苏联搞到了四十年代末的时候,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就枯竭掉了。

当然,这也和红色毛熊开采方式比较粗暴有关,他们根本不计算巴库油田能开采多少年,而是不断的扩大产量。

搞到六十年代,第二巴库油田又被开采完了,就又跑去开采秋明州的第三巴库油田。

“把高加索给沙俄,确实也是可以的。只要我们输出足够多的商品和资本,就能不断的剥削俄国人。”江渝思索道,然后在电话里对唐汉民说道:“那就修改计划,战争结束后将高加索地区划归沙俄。”

“是。”

……

另一边,陈光甫也乘坐飞机飞到了北京,宋教仁则与陈光甫主持的华夏中央银行签订了一份借款50亿元的贷款合同。

这笔钱,既是用于战争,也用于加大政府开支。

此时的泡沫经济时期,政府开支自然不用太过节省,有什么地方要花钱尽管花,只要不是乱花钱就行。

但在要花钱的地方,可以使资金非常充足。

如此一来,国家的那些非盈利基础设施就被大量的建设了起来,同时国民福利也得到了保障。

合同签下后,华夏中央银行很快就给政府提供了50亿炎黄币,这些一到账,大部分都被军部给划走了。

军部又立即将这些钱,打到了财团的军火公司的账户上,迅速实现了一次资金回流。

全国各军工厂开始加大生产力度,首先是取消了八小时工作制,并将休假缩短到了一天。

大量的军火被源源不断的生产了出来,然后存入武库当中。

其中那些生产弹药等常规军火的军工厂已经大量的转移到了华夏地区,中亚行政区不仅建起了很多军工厂,还正在建设大型钢铁厂等工业。

中亚行政区的大开发是以财团为主力,除了农业移民外,财团正在全国往中亚行政区招募工人。

大量的工人到达中亚行政区后,也增加了中亚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此时中华民国已经是在大力开发西部经济了,而西部经济又是以军工业为主的,这是出于战争的需要。

而西部地区的资源又非常丰富,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在非战争时期,西部出产的钢铁等物资可以转换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在战争期间,西部的工业可以迅速转为生产军需品的工厂。

这次的西部大开发,速度是非常快的。

整个中亚行政区到处都在修铁路,因为地势平坦,铁路修建成本比较低,对于此时的中华民国来说,中亚行政区的铁路根本花不了多少钱。特别是那些工程机械开始使用之后,修建成本更是大大的降低。

在中亚行政区的铁路铺设过程中,甚至创造出了单线一天铺设30公里铁路的记录,这种速度首先是分两头修建,另外就是工程机械的使用后,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从陕西西安到中亚行政区的战略运输铁路也在修建,这条战略运输铁路暂定为四轨,因此还要再修两轨。

四轨铁路出现后,运输效率比当前增加一倍。

西安将作为一个中转枢纽,华东、华北、华南这些地区的军事物资都将从各条铁路汇聚到这座城市,然后再通过多轨铁路运往西部。

因为版图的扩大,此时的陕西,已经变成华中地区。【wWw。WRsHu。cOm】

从华东、华北、华南这些地区,起码有三条双轨铁路通往西安,相当于西安起码要有六轨铁路才能运输得过来,再加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这些地区产出的军工产品需要运输,等于说全面战争开始后,这里要有一条八轨铁路那就能把军用物资运完。

当然,军部还计划修一条高速公路,另外沿途还得大修机场,到时候运输机也将参与到运输之中。

高速公路也进入第一期的修建,这条高速公路将分成十个工期,每年修建一个工期,十年后修完。

如果泡沫经济破灭,那么就可以直接投入大量劳动力去修这个工程,可能只需要七八年就能修完。

高速公路的出现,将意味着交通运输效率将更进一步,机场的修建则增加了空运,空运将变成为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运输方式,因为中华民国不缺石油,空运成本实际上可以降低很多,而且空运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最快。

由于政策的扶持,国内的航空公司成立了不少,很多民资都进入了航空业,纷纷成立公司。

华东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客机自上海博览会开办后,迅速的成为了世界航空业发展的首选飞机。

只不过这种飞机价格贵一些,但没有什么竞争者。

欧洲战场上退下来的那些飞机,都是木构飞机。

而最让人震撼的则是华东飞机制造厂这次推出的客机是全金属飞机,而且是专业客机,可以搭乘更多旅客,而且有较为舒适的内部设施。

客机制造的制高点已经被中国给掌控了,美国此时还无法制造全金属飞机,根本就拿不出能与之抗衡的产品。

欧洲国家可不管美国有没有,就算美国有,他们也是货比三家,谁的实惠就买谁的,因此中国的客机成为欧洲各国航空公司的首选。

美国航空公司也购入了不少中国客机,美国政府紧急颁布了扶持法案,即购买美国本土飞机的航空公司,享有税率上的优惠等等。

美国财团显然不愿意看到中国飞机在美国肆虐,但是这个法案颁布后却有点尴尬,因为美国飞机制造业本身就连欧洲国家都比不上。

当然,美国财团如今手上也有大量的剩余资本,欧洲国家不可能对美国施行技术封锁,因此在美国的砸钱下,以及大力研发下,全金属飞机用不了多久就能制造出来了,不过要想大量的生产,形成生产线,却又得等上几年了。

而且要命的是,世界航空市场基本上被中华民国所垄断,美国的航空制造业要想发展,基本上也就只能看本土市场,国际市场是没他们什么事的。

中国航空制造业不仅有比美国还要大上数倍的内部市场,还迅速抢占了国际市场,其规模根本不是美国能够相比的。

欧洲各国,此时因为战争的原因,资本基本上都衰弱了,罗斯柴尔德财团是一个没有国界的财团,因此罗斯柴尔德财团不会真正用心的去发展那些技术,毕竟在哪一个欧洲国家大规模的投资这些产业,都可能造成欧洲国家力量失衡,从而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那么这些产业分散在各个国家,同是飞机制造业,英国、法国、德国都在发展,产业一分散,又没有太多钱的投入,又能有什么光明可言呢?

所以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还是中华民国与美国之间的竞争。

因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给与了航空公司充分的政策优惠,即可享受燃油低价供应,又可享受优惠税率。

使得航空业也吸引了大量的民资进入,一时间航空公司在中国各地是百花齐放。同时财团开始大量的修建民用机场,也给民资提供了一个运营平台。

平台既然是财团的,那么即可以给民资甜头,也是民资的绞索。

当财团需要民资拉动飞机制造业的时候,可以降低机场的收费水平,但财团需要收割那些民资的时候,则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机场使用费用,从而勒死民资航空企业,从而使财团垄断航空业。

这又是一个大坑,不过民资普遍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大坑的存在,一个接一个的跳了进去。

民资的涌入以及国际市场的订单,使中华民国的民用航空制造业蓬勃发展,已经将美国甩开。

在电气制造业方面,美国显然也发展得不怎么样。

电气制造业的制高点也被中华民国给抢占了,中华民国在战后立即推出各种电气,国际市场上,电气设备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进口。

电气设备的发展,又推动了电器市场的普及。

欧洲和世界各国的富人,对于能够提高生活水平的电器是没有太多抵抗力的。

冰箱、空调、洗衣机、吸尘器、电视机,这些电器的制高点也被中华民国抢占,美国的电器制造业也被甩开了。

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的工业体系一建立便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水平,同时中华民国没有参加欧洲战争,使得中华民国的电器制造业比欧美国家早发展了几年,早了几年推向市场。

同样也因为,中华民国有先进技术储备,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

有技术,加上有时间形成生产线。

欧美国家现在的电器制造技术还比较落后,加上他们还未形成大规模的生产线,因此面对蜂拥而来的中国电器,基本上没有什么抵挡的能力,除非他们动用关税手段。

但欧洲国家显然不可能对中国商品提高关税,倒是美国有可能。但只要保住了欧洲市场和其他国家的市场,美国市场也可以不考虑。

本土市场的繁荣,则使中国各领域的制造业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大量的先进商品的出口,使中华民国具备了通过商品输出对世界进行盘剥的能力,同时大量的资本向附属国输出,也使附属国无时无刻的都在受到中华民国的盘剥。

中华民国也在这种盘剥手段下,越来越富裕。

另外通讯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关乎到了信息的传递,中华民国的电话普及速度很快。

高收入群体都有电话,中产阶级也开始使用家庭电话。

低收入群体尽管没有电话,但是各个城市都开始安装公用电话,同时中华民国的电话设备也在向国际市场出口。

电话在这个时代是暴利行业,为财团所垄断。

电话是财团回收钞票,增加消费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一个高产、中产阶级家庭消费完了房子、汽车、电器之后,电话却是每个月都可以收费的项目,而且开通时还能收一笔费用。

电话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并非是必需品,财团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推出消费项目,以将饱和的市场扩大。

如果市场都饱和了,那么高产阶级、中产阶级的钱没地方花,那么就会出问题了。

财团还会通过产品的升级来扩大市场,例如汽车,先卖低级汽车,而且是高价的卖。

低级汽车已经卖不动了,那就降价卖,同时推出更高级的汽车。这时候高产阶级就会去买更高级的汽车,中产阶级同样也是如此。而原先那种低级汽车,则卖给低产阶级。二手汽车,则是最便宜,则卖给那些消费能力比较差的低产阶级。

再如电视,现在先是黑白电视,而且造的尺寸还比较小。

先高价的卖,等卖不动了再降价,到时候推出尺寸更大的黑白电视。

当大尺寸的黑白电视都卖不动的时候,在把大尺寸的黑白电视降价卖给低产阶级,彩色电视则推出来高价卖给高产、中产阶级。

等彩色电视都卖到平白无奇的时候,再搞出液晶电视呗。

财团通过这样的手段,使钱不断回流,又不断的拿去投资,从而使那些肯干活的普通民众都能够有工作。

当普通民众的福利制度不断的提高之后,就会向共产主义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大同。

在国际市场上,财团的策略是如此。

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国家,是等中华民国的汽车、电气这些商品在低产阶级那里都卖不动的时候,再卖给那些国家,从而延长产品寿命,以产生更高的利润。

此时的日本基本上就是这个现象,日本市场因为刚刚培育出来,有消费能力的不多,而中华民国直接把当前民众消费的汽车版本卖到日本去又不划算,因此就卖最低级的汽车,然后让日本人慢慢的更新换代,从而攫取到最多的利润。

这就像是后世日韩向中国销售过时的手机一样。

一场上海世界博览会为中华民国全面打开了海外市场,也使财团和民资都在这个过程中拿到了大量的订单。

这进一步的刺激了经济发展速度,大量的民资工厂在沿海省份遍地开花,沿海城市开始发挥出了其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性。

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开始向华东、华南地区进一步的倾斜,而江苏因为发展最早,又是沿海省份,所以经济总量一直是全国首位。

广东省发展速度很快,广东连接湖南、广西、江西、福建、海南,经济又可向越南辐射,成为了轻工业发展最快速的地区之一。

中南省则成为了最大的一匹黑马,中南省不仅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而且可辐射越南、暹罗、南洋,所以工业也有极大的发展。

只不过中华民国的轻工业,都是那种高级的轻工业。

低级的轻工业基本上都分包给了各附属国,因此那些附属国的轻工业总量将超过中华民国。

华东、华南各省份,倒是出口型重工业等产业发展迅猛。

西北地区,则以中亚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最为快速,那里不仅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大量的重工业开始向华西倾斜。

重工业、军工,还有出口型工业,在中亚行政区都能看到。

特别是中亚行政区出口欧洲更加方便,因此这里才是全国地区最大的黑马,因为西部经济发展比较给力,大量的工业人口开始向西部迁移。

北海行政区则是原材料开采发展很快,此时北海行政区的铁路框架已经形成,大量的木材开始供应国内市场。

铁矿石、煤炭,也开始大量的被开采出来。

北海行政区的林区被一个接一个的开辟出来,这些林区每年都是计划性砍伐,这些木材资源在有计划的砍伐下,可实现资源不断再生。

其中很多造纸木材砍伐之后,直接从海参崴运往日本,日本人则把这些木材拿去造纸,再出口到中华民国。

日本人的劳动成本低,低级的普通纸张价格十分低廉,财团把这些纸张转手一卖就变成正常价格,从而谋取暴利。

造纸形成的污染,就日本人自己承受了。

中华民国在进口日本低级纸张的同时,又向日本出口附加值高的特种纸。

中华民国在可再生资源的出口上是很在意的,向北海行政区这样拥有大量木材的地区,把资源开发出来,中华民国每年所需的木材都足够产出了,而且这种开采还不是灭绝式的砍伐。把过熟林砍伐后,反倒是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扩大。

倒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中华民国基本上不出口,反倒是在不断的进口这些资源。

北海行政区的养鹿业、养兽业,以及渔业都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特别是渔业基本上都开发了出来。

养鹿业和养兽业的规模则在不断的扩大,成为北海行政区拉动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海行政区、中亚行政区,以及南洋地区的开发中,人口流动非常频繁,中华民国汉人传统生活区域的人口,开始大量的向其他地区迁徙。

此时中华民国已经完成了自汉唐以来,第二次大规模西进和北扩。

昔日的游牧民族,基本上被消灭殆尽,不是被屠杀掉了,就是被安排去开矿,转变成工业人口。

北海、中亚都被中华民国占据,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这两片区域基本上已经是中华民国的永久版图了。

第069章 贸易顺差的烦恼

1921年9月,上海世界博览会已经开办两个月了,两个月下来,游客却依然有不少,仅中国国内,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来到上海参观博览会。

各地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前来参观博览会,甚至远在南洋、中亚行政区的学校,都有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博览会。

这是一个极好的开拓眼界的机会,作为中国教育体系来说,最不缺的钱。组织学生前去上海也花不了太多钱,但却能让学生们见识一下世面,开拓一下眼界,却是有极大的意义的。

这次博览会,各国参展商品的评比结果也都出来了。

中华民国获得各重大奖项近六百余项目,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等奖牌共计4000余个。

中华民国的商品成为世界各国商品当中获得奖项最多的国家,美国商品所获得的奖项连中华民国的一半都不到。

这次博览会的游客,此时已经突破了两千万人,成为了史上博览会游客最多的,光是卖门票就大赚了。

此时已经进入秋收时期了,在博览会成功举办的同时,中华民国各地也进入秋收时期。

期货市场上去是一片忙碌。

在上海期货交易市场,这里不仅汇聚着中国的投资者,也有许多境外投资者在这里建仓投资期货。

所谓期货,本质上也就是赌博。

财团是庄家,其他投资者是散户,无非就是一个开赌场,一个进场赌博。

这就是一场金融赌博,名义上是为了让生产者消除市场价格波动引发的问题,但还延伸出了赌博功能。

就如后世的德国,德国不允许在没有实物交易的情况下搞期货,这就是因为德国没有定价权,所以德国容克财团期货赌博中是必输的,德国容克财团为了不让美国国际财团在他们国家敛财,所以才禁止没有实物交易的期货对赌。

而中华民国并不禁止没有实货交易下的期货交易,也就是允许期货赌博。

小麦、大米、玉米、棉花、大豆、菜籽、橡胶这是中华民国七大农产品期货,每到秋收时期,玉米、棉花、大豆期货是波动最大的时候。

此时的投资者们,都在等待着数据的公布。

这个数据,是中华民国农业部的数据,这些数据此时不仅影响着中国农产品期货的走势,更加影响着世界农产品期货的波动。

因为中华民国的小麦、大米、玉米、棉花、大豆、菜籽、橡胶都已经取得了国际市场定价权。

在上海华东大厦,这里每一天都要对世界各地的商业情报进行汇总,然后一大群人不断的研究着这些数据,然后进行判断,再将研究结果通知到世界各地的金融投资分布。

战后,中国军阀寡头财团的金融投资团队已经开始登陆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开始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圈钱。

此时的中国军阀寡头财团,在世界各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开始布置情报收集员,这些情报收集员会将各种商品的价格情报以最快的速度发回国内。

要知道情报这个东西,比投资者提前知道五分钟,都将意味着能有巨大的利益。

罗斯柴尔德财团当初能够崛起,也正是因为罗斯柴尔德财团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快速的情报系统。

这个情报系统能够将整个欧洲的市场行情快速的反应到总部,然后马上进行投机,从而攫取巨额利润。

就连战争,罗斯柴尔德财团都能派人到战场上去观战,然后在战争结果还未出来之前,就把判断发回去。

就如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当时英国投资者都忐忑的等待着结果,因为一旦英国战败,那么英国国债就将一文不值。

这时候罗斯柴尔德财团已经知道英国要胜利了,他们派出了人员在市场上抛售英国国债,结果引起了市场恐慌,因为人们都知道罗斯柴尔德财团消息很灵通,罗斯柴尔德财团一公开抛售英国国债,其结果就是恐慌迅速蔓延。

罗斯柴尔德财团这时派人偷偷的低价买入国债,让罗斯柴尔德财团大赚了一把,不仅国债到期后能拿到钱,每年还能拿到不错的利率。

要在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地盘上圈钱,自然是要有些底气的。

而在期货市场,中国军阀寡头财团显然是占优势的。

随着机械化农业的出现,国际粮价开始受到中国粮食出口价格的影响,大量价格低廉的小麦、大米开、玉米始出现在了国际市场。

国际粮食市场基本上没有其他国家什么事了,定价权牢牢的掌控在了中国军阀寡头财团的手上。

大豆、菜籽价格同样也是如此,此时的世界,只有中国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大豆,菜籽也只有中国在大规模的商品化种植。

橡胶就更不用说了,除了马来西亚以外,南洋各岛屿上的橡胶园都被财团掌、半掌控,东南亚此时的橡胶产量占到了世界天然橡胶产量的80%,足够取得定价权了。

只要中国军阀寡头财团一提价、一降价,国际市场价格就跟着随之波动,期货自然也就跟着波动了。

是提价还是降价,全凭财团一句话,因为这些商品都在仓库里放着呢!什么价格放出去,放多少出去,都是财团的意志可以左右的。

中华民国的农产品产量报告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也许这一年的棉花丰收了,但在接下来投资者都以为棉花价格会上涨时,财团却控制棉花的出仓速度,那价格马上就提高了。

价格上涨个几天,财团又可以立即打压价格,让棉花价格跳水下去。

虚虚实实的,投资者总是摸太清门道,当然这不能玩得太频繁,否则会让投资者失去判断标准。

财团会时刻盯着期货市场,一旦吊到大鱼,马上就动用财团的力量,让某种商品的价格出现上涨或是下跌的波动,死的肯定是那些建仓的大鱼。

这也就是国家补贴棉农的猫腻所在,看起来国家是承担了不必要的负担,但实际上财团却可以靠大本营的棉花产量来掌控定价权,从而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掀风作浪。

而国家与财团,实际上是不分家的。

在朝鲜、日本、越南、暹罗、南阳共和国、澳大利亚都出现了国际期货市场,这种国际期货市场不考虑关税因素,只考虑某种商品在国际上的价格。

以上这些国家,都是中华民国可掌控的。

在印度、南美国家,也都纷纷出现了这些国际期货市场,有些国家愿意按照中国定下的规则来,有些国家则不愿意接受这些规矩。

在欧洲、北美,同样也有国际期货市场,这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推动下成立的。

在每一个国际期货交易市场上,都有大大小小的赌徒涌入其中,中国军阀寡头财团的投机部门,在各国期货市场上都有进行运作。

总的来说就是避实就虚,绕开欧美财团的优势,通过自身优势在世界进行圈钱。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农业对世界的冲击力也显现了出来,机械化农业的威力将各国的粮食出口、棉花出口、油料作物出口打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那些没有关税自主的国家,或者是不敢提高关税的国家,连本土农产品市场都遭到了巨大的冲击。

受冲击最大的无疑就是美国种棉业,昔日的世界,最主要的棉花出口国也就是美国了,英国向世界销售棉布,其原材料就是从美国购买的。

但随着国际纺织业市场被日本等中国的附属国的产品占据,英国的纺织业已经衰弱,另外中国的低价棉花涌入国际市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国家去买美国出产的棉花了,美国的棉花种植业遭到了极大的打击,这一年已经减产了一半。

在大豆、菜籽的出口上,中华民国因为有机械化农业,加上有大量的农用土地,因此油料作物也被中华民国所垄断。

不过因为国际世行上没有太多的竞争者,所以油料价格还是定得比较普通,而就是这样的普通价格,对于中华民国的油料作物生产来说却有很高的利润,因为机械化农业的成本是比较低的。

橡胶方面基本上也被中国所垄断,垄断就意味着高利润。

不管是粮食还是油料作物,或者是橡胶之类,当把其他国家的种植规模打压下去之后,就可以提高国际出口价格,从而谋取暴利。

价格暴力,加上期货对赌,这两方面的收入,足以弥补机械化农业的初期高投入,以及国家的补贴所需的支出。

战略方面,却可以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农业安全。

只不过呢!此时中华民国还未取得世界霸主地位,因此操作起来还不是那么顺当,其他国家还是能一定程度的进行应变。

例如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从而保护本土农业,或是也跟进机械化农业等手段。

另外中华民国对全球资源的掌控还不是那么彻底,金融市场的敛财速度还是不是那么保险,也不是哪个金融项目都能敛财。

只有当中华民国取得世界霸主之后,才能通过金融不断的剥削其他国家。

一个不受剥削,而自力更生,又有充分资源供应的国家,国民生活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标准是很容易的,就像是苏联一样,每个人都开上汽车,这还是在把财力大连投入到军事上的结果,只不过最后领导人带头腐败,这个国家也就完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