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第一军阀-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财多身弱的人,这时候如果印能帮扶日主,而财又不是直接克印,也具备良好道德。
华东商会筛选新会员时,往往也会参考命理,将命理上看上去就不是好人的家伙剔除出去。
总体来说,此时华东商会的民族资本商人,道德素质水准是极高的。
绝大部分的民族资本商人是真正的为民族而奋斗。
这些人团结在一起,又掌控了国家暴力机器和黑帮暴力机器,更有各种王牌,往往能对民资造成碾压效果。
养民资就像是养猪,平时也就是杀几头‘过年’,并等待着经济萧条时期的‘集体屠宰’。
杀猪自然是要有帮手的,这些民族资本商人就是帮手。
这一年华东商会的民族资本商人的资本有了很大的增长,已经有个别民族资本商人的资产已经破亿了。
一亿元对于财团是小钱,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笔想都不敢想的财富。
一亿元意味着什么?
这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上百亿软妹币。
这是在财团垄断许多行业的情况下,所出现的资产超亿元的民族资本商人,这就更加让人震撼了。
一个人并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华东商会的民族资本商人可不少,几千万资产的高级是一大片。
几百万、几十万、十几万的外围成员那就更多了,要加入商会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只要是在经商的,道德水准过关就可以了。
因此财团发展了大批大批的外围成员,但是这些外围成员能否成为高级成员,就要看他们的资产数额了。
外围成员的福利比较少一些,但相比民资也有巨大的优势。
那些带有军人背景民族资本商人,在这一年当中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的财富也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有了较大的增长。
第035章 农场主阶级
阴沉沉的天空,雪花飘舞,大地一片白色。
单调的色彩,让战争中的两大阵营的士兵们感到了压抑,这一年的元旦节到来了,战争爆发前的元旦节,都是很热闹的。
战争已经进行到了第七个年头,严格的算起来,差不多进行了六年的战争。
英法两国已经打得非常虚弱了,如今战场上的主力变成了美国大兵们。
同盟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尽管他们有中国的物资援助,但是战争毕竟进行了快要满六年了,他们也死了很多人,生产也遭到了较大的破坏。
两大阵营此时都已是精疲力竭,只有一个美国还精力旺盛。
面对这一年的元旦节,两大战争阵营都有些死气沉沉的,节日气氛非常低糜。
“市集上来了一批中国食品,还有水果,去晚了可就没有了。”一个英国主妇提着篮子冲出了家门,一边对邻居大声喊道。
“水果?卖嘎的,好久没吃到水果了。”邻居的主妇听到了也连忙提上篮子冲出了家门。
在此时的英国,只要市集上出现一些生活物资,就马上会遭到那些家庭主妇的疯狂抢购。
这些英国女人的生活过得很是优渥。
平时他们不用做事,只是在家里主持家务,时不时三五成群的找点乐子,或者聚集在一起搞点女权运动。
只不过战争爆发后,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每天的粮食供应除了土豆还是土豆,很多主妇一听到土豆就快要吐了,有时候连土豆都还要限量。
当一大批中国食品运送到了英国时,几乎整各发英国伦敦的家庭主妇们都被轰动了,他们成群结队的冲向市场。
疯狂的抢购马上就拉开帷幕,市场上一片嗡嗡声,不少家庭主妇在讨价还价,不过很快她们就意识到,这是不讲价的。
疯狂的主妇们,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把这些食品都扫荡一空。
此时的英国民众手里,还是有不少钱的。
两百年左右的全球大规模殖民,使这个国家的民众积攒了不少的财富,尽管战争之中物价飙涨。
以及英国政府发行大量公债。
但是依旧有很多英国民众身家丰厚,特别是那些家里的男人上战场的家庭,没个月都是有军饷的。
不过在物质上却有了较大的损失。
战争期间,大部分能够用来进行战争的生活用品,都被工厂当废品回收了,然后制造成了弹药等物资用于战争。
这也意味着,战后的英法,将出现一个短暂的市场繁荣。
中华民国此时已经开始加强普通物资出口,从而将英国佬手上的钱赚走。
相比之下,对于西方人是重大节日的元旦节,在中华民国却是没有多少节日气氛,中华民国根本就不过这个节日。
中国的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人们还是忙着工作。
政府则忙着搞预算,并向民众报告过去一年的建设成果。
中华民国这一年公布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之前公布的预计1200亿炎黄币又多了50亿,搞了一个1250亿炎黄币的数据出来。
这个数据非常的……难以形容。
导致了一些人的高度困惑,王锡民是江苏省的统计员,他看过今年的江苏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这一年江苏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460亿,其他省份的产值不可能那么低吧!
那为什么只有1250亿呢?
或者是计算方法不同?
实际上这一年中华民国的生产总值已经突破2000亿了,只不过中央的计算方式确实不同。
首先中央政府将那些无法转化为战争能力的产业全都排除在外,只计算能够形成战争潜能的产业产值。
最终得出了1250亿的结果。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工业产值,算是和农业产值拉开了不少距离,这也意味着中华民国已经从农业国家发展到了工业国家的阶段。
美国这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800亿左右,多是军用物资,内部建设的规模大大缩减。
就算是为了迷惑欧美白种人世界,此时中华民国公布出来的1250亿炎黄币的产值也已经成为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了。
对于民众来说,这个第一就让他们很振奋了。至于到底是超过多少,他们暂时不关心。
那些经济学家们,也有些困惑。
按理说中华民国此时的产值不可能这么低,要知道普通工人的工资就已经达到每月30元了。
年收入超过500元的工人也到处都是。
不过这个问题,也没人去深究。不夸大数据,说明政府比较务实。
日本政府却是看清楚了其中的问题,但他们也不会去到处宣扬,日本政府此时正忙着准备朝拜上国。
倭王大正对朝拜很是抵触,每年都得朝拜一次,每年都得装一次孙子。但不去不行,现在不装孙子还能装什么?
而且不仅要装孙子,还要装得最好。
欧美各国则不太清楚这个数据是否正确,但是中国今年1250亿的国民产值,却也让他们有些震惊了。
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中国的工业规模已经和超过美国了,中华民国的工业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已经超过欧洲工业总和了。
这让欧美各国都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但这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停止战争,然后一起打中国吗?
那完全是不可能的。
欧洲离亚洲那么远,能派多少兵力过去?过去完全就是送菜啊!面对崛起的中国,欧美是束手无策。
何况战争打到这样的程度,双方都死了那么多的人,还能抽调出多少兵力?
中华民国早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浮弱不堪的欧洲,早已不是中国的对手。
中华民国此时虽然在工业上取得了很惊人的成果,但毕竟缺乏一定的时间进行积淀,所以并不急于参加战争。
这也让协约国彻底放心了。他们已经被中华民国耍了好多次了,每一次都被敲竹杆,特别是最后一次。
这也满足了中华民国的胃口。
中华民国这一年的财政预算却是宽裕到了极点,税收就已经达到了180亿,加上罗斯柴尔德财团的10亿英镑黄金,相当于是50亿炎黄币,其中政府拿走了30亿,财团拿走了20亿。
分赃过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这一年的财政预算达到了210亿炎黄币。
这么一大笔的税收,大部分还是用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军费这一年为18亿炎黄币,还不到财政收入的10%。
陆军军费为9亿,海军为6亿,空军3亿,这些军费主要还是用在大型装备的更新上。
这样的军费在欧美和平时期来说是非常惊人的。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每一次战争的花费都不会超过2亿英镑,而中华民国单是军费就已经达到了3。5亿英镑的规模。
这个国家确实也太大了一些,自然不是英国能比的。
就算是18亿元的军费,还是不足以完成大型装备的更换,毕竟中华民国的军人数量超过500万,光是训练上每年就要花费不少钱。
中华民国的军事训练方面是比较大方的,也是比较烧钱的。在和平时期,不烧钱不足以支撑军工业运转。
烧点钱也不完全是坏事。
陆军扩编后,战斗力是有所下降的,需要通过训练和人才培养把战斗力重新提升上去才行。
海军规模也扩大了好几倍,自然也需要训练出更多的合格水兵,也需要更多的优秀海军军官。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急不来。
尽管军费花得比较多一些,但是相比财政收入来说却是不多,维持一定的军事规模是非常必要的。
要想成为一个强盗国家,就要能打。
教育方面这一年投入了50亿炎黄币,中华民国的教育设施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建设,已经搞得不错了。
加上教育方面,也是收费制度的,尽管费用不坑,但起码可以自给自足,学校收的学费都是统一上缴中央的,国家拨款主要是为了建设一些更高档的教育设施。
上缴上来的学费,不算入国家税收,同时也都将用于学校建设。相当于这50亿拨款是额外的。
学校是哪不到钱的,这些钱都存在华夏中央银行。
每个学校获得拨款之后,要搞什么工程,都是财团负责设计、施工,要采购什么东西,也都是从财团手上买。
就连学校的伙食,也多是财团负责,除非是一些比较偏僻的学校,则让学校自己采购伙食,家长可以进行监督。
由于全国的教育资源都是一个标准的,家长们只要记住标准,学校没有做到就是肯定有问题。
因此这样的制度下,教育经费不会有被贪污的情况,就算是被贪污,也只是贪污小钱。
财团自然不可能贪污这些教育经费,对于财团来说,钞票就是废纸而已。财团赚钱的意义所在,只是把发行出去的钞票收回来。
有些领域,追求以更高的效率收回钞票,甚至是用赌博的方式。但关乎教育、低收入群体消费这些领域,却并不追求太高的效率,这是区分对待的。
学校教师的待遇也很高,福利也很好。当上了教师就是中产阶级,因此教师也不会去贪污教育经费。
被查出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没必要为了那点钱而丢了待遇那么好的工作。
待遇高,要求要高。
中华民国的教育是很精细的模式,一个班级才十六个学生,因此对教师的数量也有较高的要求。
教师数量确实是比较缺乏,所以主要的科目,则用大教室。那些比较容易培养的教师,则在小班级上课。
随着不断的发展,中华民国的教师数量也是不断上升的,教育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学生数量已经上升到了6000万人了,中华民国不仅是学生最多的国家,也是教育上投入最高的国家。
除了学生外,还建起了很多技术学校,大量普通工人开始转变为技术工人。
其他的钱,则用于行政开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其中各省各地区,又有自己的地区税款,这些钱主要是投入到城市建设的项目当中。
各省经济发展情况并不是很平衡,最发达的地区依旧是沿海各省,其中江苏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内陆省份,主要是发展内部制造业,也就是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主要是满足内部市场的。
沿海省份,主要是发展那种进口原材料,生产出口产品,并兼顾一些内部市场的工业。
由于战争原因,如今中华民国的经济正再向中亚地区倾斜,军工业开始向中亚转移,沿海地区也保留了不少军工业。
沿海军工业,主要是生产对外出口的军火,以及海军的军工业。
当然,一旦全面战争爆发了,全国到处都将是军工厂,民用工厂都将变成生产军工品的工厂。
中华民国的发展中心就是东部沿海、西部边疆。从南北来说,北方主要是重工业,南方是轻工业众多,同时也有不少重工业。
总体来说,经济是东部更加繁荣,南北则是南方更加繁荣。
中部地区则以湖北、四川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进行辐射,湖北工业规模已经变得愈加庞大。
人口则开始大量向城市汇聚,农村人口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展开而进一步减少。此时中华民国每一天都有几十个自然村消失,并且自然村的小时速度还在加快。
不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却也没有拉下,大量的农村基础设施也被建设了起来。
这年头的农村基础设施无非就是道路、通水、通电,此时的农村并不贫穷,没有什么工农剪刀差,有的则是一群农场主。
农改法颁布之后,全国修通了道路的农村地区,只要是符合机械化农业条件的,都开始了农业改革。
这更加减少了农民数量。
现在中华民国的农民这个词汇已经逐渐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农场主’这个词汇了。
其中大量土地被财团掌控,财团管理模式最为先进。
不过财团现在已经开始从农业土地上撤退了,因为随着经济发展愈加繁荣,民资手上钱不少。
民资可以投资农场,高价买走农场进行经营。
因为财团发现,管理大片的农业土地有些麻烦,全靠工人的话,确实比较麻烦,工人很多时候只是负责上工,经常出岔子。
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如卖给民资经营这些农场。
毕竟在工业时代,农用土地已经不是太重要了,利润首先比不上工业,特别是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的情况下。
另外管理起来因为区域性跨越比较大,比较麻烦。
另外,这些农场也可以低买高卖,也可以当成股票、工厂这些东西一样,经济局势好的时候卖出去,经销萧条的时候再买进来。
首先卖掉的就是那些条件不怎么样的农场,那些农场一是离公路比较远一些,二来可能是灌溉不是那么方便一些。
财团只保留那些优良的农用土地,其他中等的农用土地,也都被规划成一个个农场然后卖出。
农场主买走土地后,生活用水可以打井,发电可以用发电机,油价尽管有上涨,但是工资上涨更快,反正油价那么便宜,发电机只是小意思。
有发电机,电力、自来水都不是问题,道路方面自己修一个呗!如果是从财团手里买农场,那么是有带公路的。
农场主可以在农场里建一个大别墅,还可以铺一个漂亮的草坪、花园,费用都是很低的。
农场主的收入情况是很不错的,前提是没有负债。
因为当前的科技水平所限,一个使用大型农机进行生产的农场主,一个人大概能够完成两千五百亩农场的种植任务,播种、收割的时候需要请两个临时工帮忙。
一个2500亩规模的农场,一般都是种植一季,如果政府有订单,一年的收入平均能够突破1000元,是普通工人收入的两倍。
经营一个农场并不需要多少时间,甚至可以当成一个副业来搞。
作为计划农业国家,这些机械化农场是否生产得看政府订单,如果政府有订单就生产,没有订单就撂荒。
同时因为农业土地越来越多,生产出的农产品如果太多卖不出去,所以从这一年开始,中华民国的粮食生产农用土地,变成了一年只生产一季,如中南半岛地区的稻田,则一年生产两季甚至是三季。
随着机械化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南半岛的稻田也将不再种植三季稻了。
农场一年只种一季,可以有效的保障土地的肥力。
如果没有订单的时候,政府会给与补贴,因此农场成为一个热门投资项目,投资农场是稳赚不亏的。
如果是没有负债的话,购买农场自然是不会亏本的。
但是如果是负债经营,那么经济萧条时一旦还不上贷款,破产时农场就是财团的了。
所以农场是会不断洗牌的。
而随着机械化农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还会进一步提高,就如后世的美国,一个农民可以经营五六千亩的农场。
所以经济萧条过后,农场在经过再一次洗牌之后,规模是会变大的。
而农业人口,也会进一步的减少。
农机方面,农场主购买农机是有政府补贴的,生产方面也有一定的补贴,但前提是要把农场经营好。
农业方面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会越来越发达。
当然,政府补贴农业得花不少钱,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财团可以借钱给政府嘛!
政府还不起钱怎么办?
还不起钱可以再借钱,如果说民众消费目标缺乏的情况下,这时候财团可以让政府加大税收。
由于是政府下订单生产农业产品,同时各农场主加入财团的农业辛佳迪模式,因此财团依旧掌控着整个国家所生产出的粮食。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民。
财团尽管卖农场,但却不会放弃对粮食的掌控。
中华民国的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更多的劳动力则转入工业生产当中。
机械化农业的出现,成本未必就比普通农业更低,其中主要还是农机制造成本问题。
但是就算农机成本更高,但也是有巨大好处的。
因为工业规模上去了。
农业在战争时期是不能转化成战争潜力的,而制造农机的那一部分工业,战争期间却可以转化为战争潜力。
而且农业生产所需人口少了,更多的老大难公里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战争潜力就更大了。
如果只是普及小型农机,那么确实更划算,但是战争潜力却不如搞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也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但在战争潜力面前,都被财团给无视掉了。
第036章 繁荣的年关市场
临近年关,在欧洲万里之外的中华民国,已经进入一年之中消费量最高的时候。
每年春节来临前,不管是什么家庭,穷的也好,富的也好,都会在春节时期奢侈一把,平时不舍得买的东西,也多会消费一把。
特别是这一年,国民收入水平普遍上涨,普通工人手上都有很多钱。
另外,中华民国的中产阶级已经初步的成功培育了起来。
财团围剿的民资,主要是那些钱太多的民资,而那些收入是普通民众两三倍的中产阶级,却是不在围剿之中。
例如财团卖农场,那些农场的收入稳定,因此财团普遍会将农场交给那些退伍军人,毕竟财团的真正依仗,还是军方的力量。
江渝也有团结军方的充分必要。
因此农场就像是古代分封制一般,分给军方的退伍军人,一是解决了退伍军人的收入问题,二是培育中产阶级。
中华民国的中产阶级,无疑是整个国家的消费主力,因为他们手上有闲钱。不过钱又不是太多,所以不会和低收入群体争夺太多社会必须资源。
中华民国的中产阶级除了那些农场主,还有那些高级技术工人、工程师、科研人员、医生、公务员、军官、企业管理等等。
这些人群的数量年年增长。
总体来说,中产阶级就是两种组成。
一种是任职,拿着稳定的高额工资,这种人需要一些文化水平,或者自己有一技之长,从而被雇用。
另外一种就是个个体户了,如清末时期遗留下来的地主。以及个体投资者,他们有的投资股票,有的自己经营销售业等商业。或者是自己有一技之长,靠技术赚钱,例如玄学行业等等。
玄学行业确实很赚钱,一夜暴富者不乏其人。但是骗子也比较多,很多骗子之所以无往不利,那是他们即有真本事,又有骗人的手段。
就如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个算命的跑出来说一个人有血光之灾,那么那个人肯定不信,会认为是碰到骗子。
但玄学界骗人,并不是这么低级的。
如命理一行,骗人的伎俩一般是把上门的客户的经历算得极准,然后开始胡扯未来的命运,从而骗钱。
还有一些人拥有一些神通,只要递过去一张名片,便可看到名片那个人的一些情况,从而让人拜服,接着就说:如果你不改名的话,你母亲明年会遇上血光之灾什么的。就如后世香港,就出现这种例子,改一次名一百万,生意还出奇的好。
后世香港,还有一个叫陈振聪的家伙,也是有点本事,通过做法疯狂敛财几十亿,后来串改龚心如的遗嘱,想要吞下几百亿的遗产,结果被弄进牢里去了。
玄学这东西,只要有点阅历的人,不是被某党洗脑的xx主义战士,都是会相信的。因为本来其理论就在中国用了起码有上万年,从伏羲一路下来,万年时间是最少。国术能够长盛不衰,自然有其正确性。
但是玄学也不是万能的,那些骗人即有真本事,先让人拜服,然后先入为主,再吓唬你几下,你就得乖乖掏钱‘消灾’了。
中华民国此时在玄学界已经建立了一个行业规范出来,每个玄学界的从业人士,都得拿营业执照,并要进行考试才能拿到。
同时让民众了解,玄学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歌曰: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人生若要更幸福,上述件件想清楚。
就如算命,算命的能干什么呢?
一命二运三风水,越是往上的就越难改变。命一出生就定了,改变不了。运气也是注定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改,但是也改不了多少。风水,则可以通过堪舆师来改。
算命的,实际上只能做到第十二:趋吉避凶,但绝对改变不了命运。命理,只有指导作用,但运气衰的时候,可以通过命理的指导,让自己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空间环境。如血光之灾,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去医院献血来破掉,但绝对改变不了命和运。
风水师,则可以改风水,风水这东西确实也比较重要。
中医、武术,则可以做到第十的养生,养生如果做到极致,一个人的精气神充盈,也可以极大的左右命运。
这十二个能使人生更加幸福的因素,越是前面的就越不可把握,越是后面的就容易把握。
命运虽然是排在最前的,但是后面的也可以影响命运。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命运也影响着后面的各个方面。
中华民国的玄学界经过整合之后,一旦发现骗子,那就是罚款罚到倾家荡产,并且还要被拘禁一段时间。
有关部门还经常搞钓鱼执法,更是让那些从业人员不敢乱来。
不过这个时期的玄学市场还是很不错的,尽管西方文化自鸦片战争以来开始入侵中国,使国术愈加式微,但经过中华民国政府的保护和振兴,情况发生了逆转。
所以那些玄学界的从业人员收入也是很高的,只要有本事,成为中产阶级十分容易。
这些中产阶级确实是消费主力,就如卖汽车。
当汽车以有较高利润,但又不是太暴利的价格推向市场,这时候高产阶级的市场已经饱和,这时候也就是中产阶级才买得起。
而且中产阶级人数很多,消费数量远比高产阶级要庞大。
中华民国对于中产阶级的培育是很上心的,财团对于高产阶级民资的围剿也是很上心的。
这一年年关,中产阶级购买汽车成为了主流消费。
大量中产阶级都在舆论宣传、引导下购买了家庭汽车,家庭汽车的消费开始从高产阶级正式进入中产阶级的层次。
但并不是所以中产阶级都买车,人们的主要消费还是房子。
中国民众,对房子有一种极大的热情。
因为中国人是很顾家的,一个温暖、舒适,可以在下班后容纳自己的小窝,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必须资源。
年关到来时,商品房的消费也进入了高峰期。
中华民国此时的房价,经济适用型的套房,实用面积为8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格局,价格为2000元左右,也差不多就是普通收入水平五年的工资。
一套中档套房,实用面积面积为120平米,价格为6000元,对应的是中产阶级,也相当于一般中产阶级五年的工资。
郊区高档别墅,面积超过200平米,价格是10000元左右。市区别墅那就贵了,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都有。
这样的价格政策,是财团制定出来的。
这个价格也让那些高产阶级大骂房地产开放商周扒皮,凭什么普通房子那么便宜,高档房子那么贵啊!
但是这种论调无人支持,没钱你就别想着住什么高档房子嘛!经济实用型多实惠啊!面积够大,也有一定的风水格局。
中华民国人口差不多达到5亿,整个国家面积这么大,资源是很多的。
因此房子的面积偏大一些,经济实用型的家庭套房就有80平米,而且是实用面积,普通工人只需要五年工资就能买下。
普通民众只需要一个首付,就可以住进去了。
如果一对夫妇都参加工作,那就跟没有还贷压力。对于经济适用套房的还贷,如果是失业了,银行不会把房子收走,并允许找到工作之后再偿还房贷,期间只增加一点低息。
如果是中档、高档套房,如果还不上贷款,则会被银行收走房子,银行不会管你是否失业。
这样的房价,相当于后世一个人要不吃不喝工作100年才能买到一套房子来说,是非常厚道了。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样的政策让他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对于财团来说,财团必须对各种收入水平的群体的消费进行分配。
房子这种商品的作用,就是可以很高效率的把发行出去的钞票收回来,但是利润要拉高到什么程度,还得考虑各方面的问题。
例如,如果把房子价格弄套高了,那么普通民众买完房子之后,是否能买得起汽车呢?
如果买不起汽车,那就得把房子的价格降低下来。
接着又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价格压得太低,那么回收钞票的效率太低,那么普通民众手里的钱除去主要消费与次要消费之后,还有很多盈余,那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了,如普通民众没有压力,就不工作了。
五年工资买一套房子,当汽车价格降低到没有利润的程度时,普通民众也可以买得起汽车。
而经济繁荣持续差不多8年,这是财团制定下来计划,因为贷款是4年一周期,本来按照后世美国财团的模式,是繁荣6年,萧条4年,以10年为一个周期。
不过江渝和财团高层商议之后,把这个周期延长到12年,实际上也就是10年,繁荣8年,萧条2年。
中华民国经不起萧条4年,因为中华民国是以打倒白种人世界为主要目标,收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