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第一军阀-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公报》评论道:“我华夏泱泱大国,确实因有一支强大之海军保障国家安全。此前财政贫困,无力建造大舰。今财政宽裕,建立一支强大海军已经具备了条件。”
《新闻报》则从商业角度评论道:“海军建造战列舰,发展世界性的大大海军,对我中华民国海外商业而言有重大意义。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仅能保障我中华民国的远洋渔业、远洋运输等海洋利益,更能震慑宵小蛮夷,使其不敢打压华人商业利益。”
《申报》则评论道:“此次下水两艘世界最先进战列舰,无疑大涨我中华民国之士气,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国之工业实力,使洋人对我中国刮目相看。此次我中华民国所建设之海军,已不再局限于亚洲第一海军之头衔,而是要建设世界性的大海军。我们应该相信,昔日北洋舰队之悲剧,已不再可能发生,年青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华民国,绝不是垂老腐朽的清王朝可比。”
国民们看到这些报道,都振奋不已。
很多地区,都放起了鞭炮以示庆祝。
各地商家也抓住机会,以战列舰下水,海军振兴为名搞起了商品促销。
一个又一个好消息,让此时的中华民国民众都由衷的感觉到,中华民国将开创一个强所未有的盛世。
这将是一个比汉唐盛世更加繁荣的时代。
总的还说,汉唐盛世的出现,主要还是中华文明进入后天社会的进程中,依靠先天社会的产物而造就的,对自然资源依赖性比较大。
如今的中华民国,则是一个比较纯粹些的后天社会的繁荣,先天社会的产物在这个时期比较衰弱,尽管国术正在振兴,但国术主要是日常生活的应用了,军事上还是靠后天社会的科技。
各大报社还深入挖掘了杭州造船厂的发展过程。
“此次负责建造第一批华东级战列舰的是杭州造船厂,杭州造船厂系由陆海空大元帅于1910年投资创办,初始资本为3000万银元,最初只能制造万吨级商船。经过9年的发展,其资产已经突破了20亿银元,且能建造3。5万吨排水量,世界最先进的战列舰。期间江大帅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发展。我中华民国的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其速度之快,已成世界之最……”
各报社大肆鼓吹江渝的功绩,称江渝为中华民国真正的‘工业之父’,这种评价却无人质疑。
尽管清王朝搞了洋务运动,看上去轰轰烈烈。
但清王朝建设起来的工业,一是规模小,尽管有些比较先进,但是缺乏开拓精神,例如兵工厂,其他国家出了先进的武器装备,清王朝开办的军工厂马上就仿制成功。但也仅仅是仿制,而且成本比较高,质量也没那么好,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另外,那种不思进取的工业发展思路,使得那些工厂很快就落后了。
而江渝建立的中国重工业体系,不仅全面,而且技术先进,工业技术研发投入资金庞大,充分调动工人对技术改进的积极性,使得中华民国的重工业体系变得越来越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
先进生产力普及的结果,就是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增加。
尽管中华民国比欧美工业发展得更晚,但却也使中华民国的工业技术普及更加迅速,美国工业现在还普遍停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设备更新换代还未全面开始。
在这样的差距下,尽管美国以其长期发展而积累出来的工业底蕴,在钢铁等工业产品数量上还保持领先。
但是随着中华民国的工业规模的增加,已经迅速被超越了。
当以钢铁来说,中华民国在这一年的钢铁产量,预计将突破7000万吨,相较前一年,增长近两倍。
这是最疯狂的增长速度。
而美国钢铁,在一年也能突破4000万吨,但有上千万吨的钢铁出口到了中国,还有不少铁矿石出口到了中国。
中国则向美国市场输出了很多工业产品,消除了贸易逆差,双方的贸易额处于平衡状态。
获得了大量钢铁供应之下,可以建设项目也就变得更多了。
由于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赔款’,以及出口的增长等等,中华民国的剩余资本还是很多,所以在附属国的投资也大大增加。
尽管附属国的人工成本被压得比较低一些,但在先进生产力普及方面,中华民国还是允许的,并且是大力普及。
各种投资不断砸向这些附属国。
而附属国的人工成本还是慢慢提高的,因为附属国工人赚到了钱,这些钱在财团大量投资的环境下,他们的钱还是大部分都流回了财团口袋。
只不过,相比中华民国境内对低产阶级的保护,在附属国是没有的。
在中华民国,财团不会绞尽脑汁的从低产阶级口袋里拿钱,而是想办法让低产阶级手上的钱拿去买他们用得到的商品,从而使他们日子过得也不错。
在附属国则不同,如果能用赌博等手段把附属国的所有人的钱弄走,财团是很乐意用这些无本买卖弄走他们手上的钱的。
但在先进生产力普及方面还是不留余力,因为战争开打之后,这些附属国的生产力可以转化为中华民国的战争潜力。
当然,这些先进生产力是财团控制的。
而在财团向附属国大量输出剩余资本的情况下,附属国的就业岗位也变得非常多,附属国的老百姓都有了工作,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不过有些方面,神坑还是比较多一些,被坑的钱,多是财团和中国民族资本商人赚走了。
不过中华民国在救助贫民方面还是很有力度的,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劳动力还是很重要的。
饿死人自然是不好的。
尽管财团要剥削利益,但是剥削还是要有个度,而救助那些毫无剥削价值的贫民,也花不了几个钱。
只不过是发放一些救济粮而已。
粮食能值几个钱呢?
钱花出去,还是会通过消费等方式回到财团手里的,救助那些贫民根本消耗不了中华民国多少生产力。
所以那些附属国的贫民,每个月都能领取到救济粮。
道教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教之后,这些救济工作也变成了由道教出面,以帮助道教的对外内扩张。
道教在朝鲜、日本还是比较有根基的,此前朝鲜、日本都有信仰道教,日本阴阳师就是从中国道教发展而出的东西。
其中朝鲜的道教还算比较接近中国道教,日本道教则有些异化。
在越南,则是儒家比较普及,此时的越南文人都是用汉字,学的也是儒家的东西。
中华民国此时则是把道教变成信仰,把儒家变成向附属国进行文化入侵的东西,最顺利的就是朝鲜、越南。
这两个国家现在用的都是繁体字,儒家也是文化主流,用儒家的东西继续忽悠他们非常容易。
他们对于汉字教育也不排斥,更加没有要创造本民族文字的想法。
汉字教育普及了,汉语教育自然也就名正言顺了。
因为这些附属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繁荣时期,老百姓获得了工作,有饱饭吃,贫民也得到了救助,加上宣传部门的大力宣传,所以对中华民国非常感激。
在他们看来,上国(中华民国)不仅将他们从殖民帝国的压迫中解救了出来,而且还让他们有了饱饭吃,孩子也能够上学读书,这就是天大的恩德。
为此安南王国在这一年也修了一个‘迎恩门’,并立碑称颂中华民国对安南王国的各种恩德。
暹罗王国虽然没有被殖民,有些特殊。但如今的暹罗,也有很大的发展,为此暹罗王国则大力歌颂‘上国’的高尚品德,也对当初爆发的战争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
至于这些附属国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则被忽略了。
这些问题主要就是财团与中国民族资本商人,在这些附属国占据了大量土地、房屋,并占据了几乎所有的矿产、工业,垄断了金融、商业。
进一步造成了中产阶级塌陷,低产阶级养分不足,投靠中国资本的高产阶级却又到处都是的矛盾现象。
钱都被‘上国’赚走了,不过暂时意识不到这些问题,因为赚走的钱又投资到了这些附属国,以建设更多的资产。
这也造成了那些附属国看上去很繁荣,到处城市都建立了起来,琳琅满目的各种优良资产到处都是,但是整个国家的那些资产,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远,根本就没有多少资产是属于他们的。
等于说,整个国家都在为中国打工,而且是得不到多少养分的工人。
但是投靠中华民国的统治者,以及投靠中国资本的附属国商人,却又富得流油,这些精英们对于臣服中华民国的现状非常满意。
因为他们有荣华富贵,又为何要去干风险极大的抵抗呢?那不是吃饱了撑着吗?
除了附属国之外,这一年中华民国加大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粮食援助,几乎每个第三世界国家都拿到了中国的粮食援助。
这让中华民国与那些第三世界国家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最为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他们的统治者实际上也没有太多的节操,只要能给他们点甜头,他们就愿意和中华民国保持良好关系。
中华民国只要给他们一点甜头,他们就愿意为中华民国开放市场。
作为统治者,他们要的甜头是什么?
那就是最高品质的生活,穷奢极欲的生活。在后天社会,要想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就得有钱,也得有享受项目。
中华民国可以让这些统治者有钱,那就是财团资本进入这些国家,帮助他们发展,宣扬共同繁荣、共同富裕,从而使这些统治者的收税增长,然后中华民国为他们建造那些享受的项目,为他们提供各种奢侈品。
相当于是将他们统治下的民众租给中华民国,假设这些国家的人民原先的劳动成果总量是1,中华民国用先进生产力可以使1的劳动成果变成10,甚至100的劳动成果。
而中华民国拿走6~7成的劳动成果,留下的劳动成果,也可以使这些统治者所得利益翻上许多倍。
就如后世的天朝,根据中科院调查报告,外资每年赚走的钱,相当于gdp总量的六成,中产阶级全面塌陷……
这还是天朝未向外资开放许多暴利领域的结果。
如果是美国经济殖民的那些小国家,几乎所有领域都向国际资本开放,赚走的劳动估计会达到八成。
江渝的财团在那些附属国大量的输出资本,接着钱又被财团通过商品出口,以及金融、商业等方式赚回来。
那些附属国是全面向中国民族资本开放的,其他的国家,中国资本也像后世的美国国际资本一样,先给甜头。
甜头给了之后,再逐渐勒紧套索,从而绞死这些国家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使之彻底沦为经济殖民下的附庸。
大量的粮食援助,以及其他的药品援助之类的各种援助项目,使中华民国把外部形象外装得非常正义、人道。
第025章 刮目相看
中华民国两艘战列舰下水也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此时全世界在关注欧洲战争的同时,同样也在高度关注中华民国。
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中华民国的版图就迅速膨胀。
并横扫亚洲大部分地区,先后击败俄国、日本、美国三大列强,并逼得法国人退出了亚洲,打爆了荷兰人的殖民地,打服了暹罗王国,俨然已经成为了亚洲霸主,一个全世界版图面积最大的国家就这样诞生了。
这个亚洲霸主,此时已经开始涉及海洋利益了。
欧战期间,大量远洋渔船出现在了除北大西洋之外的各大洋,远洋商船排水量吨位在己未年下半年已经突破了1400万吨。
海洋利益需要强大海军才能保护。
此次中华民国下水两艘世界最先进的战列舰,顿时挑动了协约国的神经,特别是英美两国的神经。
英国却是没办法了,暂时不可能再造什么先进战列舰了。
美国却是加紧建造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根据情报显示,中国人下水的华东级战列舰,采用的是德国技术,侧重于战列舰防护。速度与我们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都是21节,但是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主炮口径相比华东级战列舰要大,中国人为了尽可能的加强战列舰装甲,削弱了其主炮火力。”一名美国海军上校点评道。
“那么,我们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与中国人的华东级战列舰相比,哪个有优势呢?”美国海军部长问道。
“我想应该是差不多的,我们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更侧重于火力,而他们更侧重于防护。真正打起来的话,也许还是得拼战术、数量。根据情报显示,中国人起码要造七艘这样的战列舰,因为他们的华东行政区是七个省,也许是八艘,因为他们还有一个上海行政区。”
“八艘!那我们也造八艘。”美国海军部长豪气的说道。
此时美国正处于战争阶段,造军舰非常容易获得审批,因为战争期间,财团就是要人政府尽可能的多花钱。
浪费点钱也没有关系。
于是,没多久之后,美国也批准了建造八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计划,非常的爽快。
中华民国的崛起,已经让美国看到了一个极大的威胁。
美国资本一直想向世界扩张,但是中华民国的崛起,以及中国民族资本的崛起,使得现在美国资本已经不可能再向亚洲地区扩张了。
现在美国资本要想办法,确保在加拿大以及南美的资本扩张。
武力是制胜的关键。
但是美国人不知道的是,中华民国的华东级战列舰的最大航速不是21节,而是28节,足足高出了7节,也就是没小时14公里的样子。
如果双方打起来,美国的科罗拉多战列舰根本跑不过中国的华东级战列舰。
而在主炮口径上,中国的主炮口径也不是目前的380mm,而是与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一样的406mm主炮。
双方在火力上是没有什么差距的。
但是在装甲防护方面,华东级战列舰简直是完爆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双方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一旦发生战列舰对轰,美国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被打爆基本上是没有悬念的。
而美国却傻傻的造了八艘落后的战列舰。
等于是无用功。
还浪费了大量劳动力。
美国参战后,其劳动力也主要用在了军工生产方面,对内建设活动减少了,工厂的设备更新也未大规模的展开。
美国与中华民国的差距,就这样被缩短了。
中华民国的工业规模,在这一年已经超越了美国,不过在人均工业规模方面只有美国的1/4左右。
如果算上附属国的话,其人均工业规模,只有美国的1/5。
由此可见,中华民国的工业规模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其他国家对于中华民国下水了两艘最先进战列舰,而且还是自主建造,也都感觉到了震撼。
一个十年前还是十分落后的国家,十年后已经能够制造最先进的战列舰了。
各国政府、民众眼中的中华民国的形象顿时大不一样。
以前他们看中华民国,主要还是惊叹于中华民国在空军方面的成就,以及先进军事战术的应用。
如今造出了战列舰,简直就是刮目相看。
在这个时代,战列舰就像是后世的航母一样,在人们看来战列舰就是最强大的海军装备。
而且,十九世纪是海战的时代。
而二十世纪的空战时代才刚刚拉开,人们对海军还是更为看重。
或者说,这年头的战列舰就像是核武器一样,代表的是级别最大,造价最高的军事装备。
这个消息一在世界传开,顿时海外华人都感觉到,那些洋人看向他们的目光都带着一些畏惧。
……
己未年秋季,中华民国迎来了再一次秋收。
这一年,北方遭受了旱灾,小麦、玉米、棉花减产,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其他地区却是迎来了丰收。
“我们中华民国不似印度那样,一遭受灾害很可能就是全国性的,我们的疆域分布大,很多灾害都只是局部灾害。就小麦减产问题,对我中华民国影响不大,南方水稻产量极大,我们甚至吃不完。而且中亚行政区的小麦已经投产了一部分,弥补了一些供应问题。就棉花减产的问题,中华民国正在中亚行政区建设大规模棉花产生地,今年整体来说,棉花产量还是处于增长状态的。只有玉米减产给养殖业带来了一些困扰,华北各大养殖场已开始从外地购入饲用玉米,并减少了部分牲畜存栏……”
这次华北旱灾,主要还是发生在陕西、山西一带,这两省人口迁移出去了很多,特别是陕北地区基本上迁移出去了大部分人。
河南、河北一带也有部分地区受灾,山东地区情况还好。
总的来说,这场灾害尽管让中华民国这一年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损失,但却问题不大。
中华民国在救灾方面,只对受灾棉农、药农进行了补贴。
华北地区基本上已经少有自耕农了,多是一些大地主,更多的土地是财团所拥有的。
那些大地主也不需要国家救灾,自耕农继续在华北种地也是没前途的,还不如趁机进城市当工人。
棉花生产关乎炎黄币的国际化,自然是要大力补贴的。药农种植的是中药,为了使药农耐心的种植高质量重要,国家也是有补贴的。
棉花是世界每个人都要用到的,同时也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棉花产出。
他们可以不买钢铁,却不能不买棉花。
如果棉花定价权由中国控制,那么棉花国际市场就要以炎黄币进行结算,这就使别的国家愿意接受炎黄币,并愿意大量持有,因为炎黄币对他们来说能够买到他们需要的东西。
就算搞不了国际化,起码也要在亚洲、大洋洲取得货币霸主地位。
“明年在华北多修修水利,搞点旱涝保收的设施出来。”江渝对华北旱灾做了指示,要知道华北地区的灾害还多着呢!
19年到21年,28年到31年,都有大灾害。
不过,现在中华民国的抗灾能力很强的,基本上不怕这些大灾。
就基础设施的修建方面,北方主要是防旱,南方主要是防洪。其中南方经济相对繁荣,发展潜力更大。
对于中华民国来说,要修的基础设施是很多的。
在工业规模方面,比建设一个全面的基础设施还要容易得多。毕竟工业,无非就是能源、交通、设备、工人、原材料这几个要素。
基础设施要建设的东西就多了。
特别是中华民国版图这么大,要建设的基础设施就更多了。
总的来说,这个国家的发展,还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不过中华民国现在有的是钱,而且资金流通速度很快,并不是那么多人都把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
现在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将先进生产力普及开来,主要的还是制造出更多、更大的施工机械,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中华民国这一年的农业调整进行得很成功,没有因为大量移民之后,使粮食生产过量。
谷贱伤农,粮食生产太多也不是好事。
现在中华民国的耕地极多,经过农业规划方面的调整之后,这一年油料作物产量大涨,大豆、花生、向日葵、菜籽产量都比往年翻了数倍。全国各地的饲用玉米种植面积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养殖业规模随之增长。
中华民国正在向一个超级农业大国的方向发展。
不论是寒带作物,还是热带作物,中华民国都有出产,在大规模用于工业生产的棉花等原材料的生产上也大大超过了美国。
中国的农业毕竟是用了大型农机的,机械化农业的生产力是很强悍的。
农业人口个人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农业机械最先进,农业制度最完善,农业技术水平最高。在这个农业产值往往还能与工业产值较量的时代,中华民国的农业蓬勃发展,其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还有大量农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在油料作物出口方面,中华民国在这一年已成功国际油料作物定价权,棉花出口方面倒还是刚开始与美国展开竞争。
之前中国棉花产量没那么多,还在搞棉花进口呢!
现在棉花产量提高上去了,已经开始出口棉花了,不过主要还是出口到那些发展纺织业的附属国。
橡胶方面已经初步掌控了定价权,南洋橡胶已经陆续投产,要知道橡胶是江渝从九年前就开始布局的了。
那时候江渝在南洋种了大面积的橡胶,然后成立上市公司在伦敦、纽约、上海等地进行敛财。
后来股灾之后,又把那些橡胶园的股权买了回来,并年年种下大片橡胶树。
天然橡胶之外还有合成橡胶技术,合成橡胶技术愈发成熟,并大量应用于汽车制造当中。
……
此时民资的滚雪球游戏也玩得很嗨,银行贷款一笔接一笔的被贷了出来,接着又被民资投入到了实业当中,建设起资产之后再去贷款……
陈光甫则操控着放款速度。
“这个月全国劳动力利用率极高,甚至是很多地方都出现缺少工人的现象,现在不能放款太大了,这个月先减少放款额度。”陈光甫对手下那些行长们交代道。
“是,总裁。”
几个行长应道。
那些民资的活力很强,经营也很灵活,银行放款之后,就业率大幅度上涨,甚至是到处都缺人。
特别是技工最为抢手,大量普通工人开始向技工转型。
全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这就是泡沫经济刺激下的产物,也是刚性需求下所带动的经济。
快节奏的工业生产也使服务业随之发展了起来。
工资水平上涨速度很快,此时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已经上涨到了每个月30元,从而又刺激了消费。
大量工厂应运而生。
这是民资的春天。
也是工人的春天。
更是政府的春天。
唯一吃了些亏的就是财团了,原先财团保持垄断的一些行业,开始出现了民资竞争。不过那也是财团允许他们竞争的结果,根本的领域还是财团垄断的。
不过财团挖了一个深坑,民资已经跳进去了。
当前普通民众为之奋斗的,还是房子、车子,不过也有很多民众对于能吃饱饭就已经很满足了。
毕竟此时的中华民国,刚从清末走出来。
清末的贫苦,使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于混口饭吃就已是最高理想的层次。
但这种观念也正在慢慢改变,老百姓也变得越来越勤劳,这确实是后天社会所牺牲掉的东西。
快节奏,必然代表着幸福指数的下降。(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但一个发达国家,节奏肯定是越来越快的,所以人类真正的幸福,并非是科技有多发达。
一个发达国家,却是可以通过压榨其他国家来达到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目的。
当人们住上了房子,买了车子,攀比自然也就出现了。当人们都能够通过勤奋的劳动而获得这些东西时,老百姓就会努力工作。
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还并不是很发达,很多时候工作十分机械、枯燥。
就像是摩登时代所讲述的故事一样,拧螺丝、拧螺丝,还是拧螺丝,资本家为了压榨更多的利润,甚至把工人吃饭的时间都节省再节省。
这种现象在中华民国却是开始杜绝了。
起码财团不是这么做。
在工厂,八小时工作制,还是落实了下去。
财团根本不需要他们工作十几个小时,那样会拉低就业率,从而降低市场消费,工人拿到钱,也总得有时间去消费吧!
毕竟这是一个近五亿人的国家,如果拼命的压榨一部分工人,而又让另外一部分工人失业。
这结果就是两拨工人都怨气很大,而且市场消费能力也会下降。
就像是钢铁厂,产钢量尽管很大,但工人数量顶多也就那么些,占国民总量很少的一部分。
倒还不如搞成八小时工作制。
如果说是某种商品生产不过来,可以分两班生产,第一班可以五点就上工,中午下班。另外一班可以中午上工,晚上十点下班。
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只有技工。
例如那些实在缺人的工厂,像制造机械设备的,需要精密加工的,因为缺少工人,所以一天上十个小时的班是很正常的,甚至是连周末都只休息一天。不过这些技工的收入却是极高。
工作时间普遍在十个小时的,那就是工地了。
工地这是要赶工程进度的,自然是不能拖延,很早就上工,干到天黑才下工那是正常的。
甚至是晚上还开工。
中华民国的这种八小时工作制,加班给双倍工资的制度施行得比较彻底,那些民资胆敢触犯其底线,必然会被政府罚款。
这种制度的实行力度,在世界各工业国家当中都是没有的。
因为这个时代社会主义革命刚拉开序幕,西方人还未开始反思自身问题,对工人还不够重视。
实际上后来的资本主义,已是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因为资本家们发现,如果继续按照老路子走,被推翻基本是注定的。
中华民国的工人,绝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人了。
八小时工作制,还有别的国家所没有的社会保障、福利,日子绝对是最舒服的。
对于财团来说,未能尽可能的剥削劳动力,看上去会有损失。但是,这也培育了内部市场。
内部市场的繁荣,又使消费能力增强,从而生产更多的飞机、汽车等与战争潜力相挂钩的产品。
算是你好我也好。
更大的好处就是,例如一个工厂每天生产八个小时,那么就需要建设更多的工厂。
如果一天是工作十多个小时,那么要建设的工厂就少了。
那么一旦战争爆发,战争期间绝对是要连续开工的,甚至是超负荷运转。那么八小时工作制而建设起来的工厂数量更多,战争潜力也就高得多。
第026章 华澳
华东级战列舰山东号、江苏号下水后第二天,即开始了海试。这次海试,是从杭州航行到爪哇岛雅加达。
那里是南华共和国的首都。
实际上就是中华民国的一个行政区的中心,挂着一个国家的名头,只是为了某些问题上更方便而已。
南华共和国的警察、驻军,全是中华民国调过去的,官员都是中华民国派遣过去的。
这次海试航行持续五天,预计五天后到达雅加达。
这只是第一轮的海试,在经过五天的航行后,两艘华东级战列舰成功抵达雅加达,并在雅加达接受了补给。
接着又驶向了澳大利亚的海域边界,并耀武扬威的绕了一圈,这才向莱特海湾驶去。
根据预测,那里会有大风。
当两艘华东级战列舰到达莱特海湾时,遭遇了9级海况,在呼啸的狂风中,两艘华东级战列舰顽强的航行着。
船越大,抗风、抗浪能力越强,基本上不会被刮沉。
那些一两千吨的小渔船,才有可能被风暴刮沉。
经过三个小时的航行,两艘战列舰成功的穿越高海况海域,然后返回台湾军港。
海试算是完美通过了。
海军一片欢腾,华东级战列舰通过海试,这意味着质量没有任何的问题,还要再造六艘这样的战列舰。
……
澳大利亚方面,在华东级战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