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第一军阀-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世凯之所以能和朱尔典保持良好的关系,自然也是因为袁世凯愿意砸钱,是朱尔典见过的最大方的满清官员,因此才向洋吉利国女皇写信给袁世凯说好话,最终袁世凯在辛亥变革之后成为洋吉利国在华代言人。
而今天朱尔典又尝到了甜头,这个年轻人远被袁世凯更大方。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打压他呢!如果他像袁世凯那样登上中国权力巅峰,岂不是意味着他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多谢朱尔典先生指点,如果您能促成大英帝国对在下的商业贷款,事后在下还有重谢。”江渝不失时机的再次丢出了诱饵。
“我会尽力的。”朱尔典欣然说道。
这次外交行动很圆满的结束,江渝基本上打通了洋吉利国这边的环节。
当然还差一点,随即江渝开始联系他岳父尤科斯,半个月后,即传出了德国商业银行向华东集团贷款3亿铁路款的消息。
华东集团也提出了修建一条从浙江通往山西的铁路干线,这条铁路干线总长1220公里,途径安徽、河南。
另外还将从胶济铁路修一条铁路到河北邯郸、邢台,另外从青岛修建一条铁路与连云港到南通的铁路相连。
胶济铁路是德国人修的,江渝要把铁路和胶济铁路相连很容易,而且在经营上不会遭到刁难。
而从连云港作为起点的陇海铁路则是比利时人修的,当初江渝修建海通铁路时,并未将铁路与陇海铁路相连,此时把青岛到连云港的铁路与海通铁路相连,那也是自己的事。
同时还将修建一条从江苏苏州到浙江杭州,再到江西南昌,再从南昌到湖南长沙的铁路干线。这条铁路命名为“苏沙铁路”,总长1560公里。
铁路修筑完成后,德国商人运货可享受价格优惠。
这个消息一放出去,顿时英法等国的神经都被牵动了,特别是洋吉利国人的神经被牵动得最厉害。
此时的德国已经成为洋吉利国全国霸主地位的强大挑战者,德国人不仅在远洋运输上已经直追洋吉利国,而且在对外扩张方面已经严重不满洋吉利国对全球大量殖民地的占有。
殖民地的占领主要好处就是获得原材料以及商品倾销地,而然如果德国人在中国投资铁路,岂不是说德国人将可以将商品倾销到中国,而且能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原材料。
这已经严重挑战了洋吉利国的在华利益。
朱尔典此时适时的给洋吉利国女皇写了一封信,并向洋吉利国内阁提交了一份报告。
朱尔典在报告中声称,中国人突然间想要大规模修建铁路,而且已经具备了大规模修建铁路的基础,他们不仅已经能够制造铁轨,连机车都已经能够制造了。
“大英帝国已经无法阻碍远东在铁路上的发展,因为德国人已经认定了要向远东长江巡阅使江渝提供大量商业贷款,就算德国迫于压力取消贷款,也能暗中达成这一协议,而且要让德国人迫于压力停止向华东集团贷款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根据我的接触,华东集团控制者江渝还将计划修建更多的铁路、公路,并且是一个亲英远东人,而且手上有大量优良资产进行抵押,如果大英帝国向其提供贷款,依旧将会在在华利益方面相比德国占据上风……”
朱尔典的报告起了巨大的作用,洋吉利国人在发现华东集团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大量工厂之后,已经意识到靠单纯的封杀已经无法抑制江渝的发展了。
一旦这个军阀头子无法实现其目的,必然全面倒向德国,同时还将冲击洋吉利国在华代言人袁世凯的地位。
以这个军阀头子的财力,以及之前复兴军所表现出来的军事素养,袁世凯根本无法阻挡他的脚步。
但还算好现象的就是,当前这个军阀头子更关心工商业发展。
给华东集团贷一些钱是没问题的,只要他们不倒向德国人,同样也只要他们不威胁到袁世凯的正直地位。
因此之前江渝提出的贷款使用监督也被洋吉利国所认可。
在朱尔典的争取下,很快洋吉利国就同意了向华东集团贷款三千万英镑的贷款,江渝马上就确定下了这三千万英镑的用途,全用来投资农业。
“小渝,加上这笔钱,我们在农业上可是投入了七亿元进去了,是不是投太多了?”江远川有些疑虑,农垦公司是他在负责经营的项目,两淮行政总署没收的土地全都承包给了华东集团的农垦公司管理。
“也不是太多,现在工业开始发展,工人的工钱也开始上涨了,人们也逐渐富裕起来了,这时候必须保障粮食供应,否则就会通货膨胀了。”江渝对父亲说道,正所谓足则让,不足则争,老百姓就是这样。
只要粮食供应稳定,就算钱再多也不会使农产品的价格太高。
就如同后世的西美洋国佬那么多钱,可人家的农产品价格为什么没有暴涨。说到底,印钞票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不能保证生产供应。
只要能保证生产供应充足,也就不会拉高物价。
然而江渝的贷款之路远未结束,七亿元砸到农业上,主要是为了保障后面的贷款砸到工业上使农业能够支撑得住。
洋吉利国却是想,投资农业能赚到什么钱?
不久之后,江渝又把手上的那些资产评估报告拿了出来,开始到各国银行借贷,其借贷额度高得吓人。
第031章 疯狂借贷2
很快江渝这份贷款申请的消息就被一家洋吉利国办的报纸所获知了,将这个疯狂的借贷方案曝光了出来。
江渝的这份贷款申请当中,把他的大部分资产都抵押了出去。
电力公司、电报局、自来水公司、百货公司,还有芜湖钢铁厂、杭州造船厂、淮阴兵工厂,以及炼油厂,还有各种矿山、工厂,甚至连油田都在抵押行列。
就连旗下拥有九千多万亩土地的农垦公司也拿去抵押了。而这些资产全部抵押后,申请的贷款金额为十亿英镑。
相当于当年东洋国对俄战争的花费。
这个贷款额度一曝光,中国上下顿时哗然一片,马上就有人跳出来指责江渝卖国了,然而这些资产多是华东集团个人的,商业贷款关你屁事啊!
袁世凯颤栗了!
东洋国获知消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洋吉利国向华东集团提供贷款。
但是,洋吉利国人仔细看完了华东集团提供的各资产的财政报告后都被镇住了,因为华东集团所抵押的资产都是良性的,而且多是高盈利资产,更有不少具备战略意义的资产,例如石油、钢铁。
事实上,洋吉利国人已经察觉到华东在远东地区给洋吉利国商业带来的巨大压力。
例如华东集团的采煤业、冶金、纺织的发展,让洋吉利国在华的煤炭、钢铁、棉布的销量大跌。
采煤业还算没跌太多,华东集团还会进'。。'口一些。
但是钢铁的市场份额和棉布的市场份额已经跌的一塌糊涂了,华东集团的芜湖钢铁厂此时已经拥有年15万吨钢材的产量,华东集团除了在造船、铁路方面要用到大量钢铁之外,其他的钢铁大多都销售到了市场上。
钢铁方面不仅把洋吉利国的钢铁几乎排挤出中国市场,还有一些出口。
而在棉布方面,华东集团的纺织公司的棉布,在辛亥变革之后局势一稳定,就以席卷之势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并且开始向海外销售。
华东集团的棉布生产成本太低了。
而华东集团的很多工厂,都有其先进的技术,例如申请贷款抵押的发动机制造厂,能生产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内燃机。
洋吉利国人此时已经看到了一个即将崛起的工商业集团,而且根据情报显示,华东集团与德国关系匪浅。
如果真的让德国在远东地区扶持起一支强大的力量,那么必然给洋吉利国的全球战略造成极大的麻烦。
日俄战争时,洋吉利国人为了遏制俄国在远东方向的兴趣,大力支持东洋国,给东洋国贷款了4。6亿英镑,还给东洋国提供军舰。
东洋国人把俄国人打趴在了东北,终于使俄国将兴趣放在了向欧洲大陆的扩张上,因此使俄国与德国的关系迅速恶化,并成功将俄国拉拢到了协约国阵营当中,在陆地上又形成了对德国的围堵,这让洋吉利国重新生起了局势尽在掌控中的感觉。
而江渝的两淮行政总署以及复兴军的出现,却让洋吉利国人感觉到了巨大的变数。
一旦华东集团彻底倒向德国,那么必然对洋吉利国在远东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害,甚至让远东殖民利益损失殆尽。
显然不贷款给华东集团,德国人也会很乐意的。
这些贷款并非是政治贷款,而是商业贷款,从商业贷款本身来说,这笔贷款虽然数额巨大,但对于放贷的银行来说却是很划算的。
因此德国想贷款给华东集团根本不需要政府出钱,德国银行就愿意拿出这笔钱。
对于洋吉利国来说,虽然这笔贷款的金额比较大,但也不需要政府出钱,洋吉利国银行就能募集到这笔贷款。
朱尔典收了江渝的贿赂,自然也极力为江渝说话,但同时也兼顾着洋吉利国的利益。
他对洋吉利国内阁建议道:“华东集团申请的是为期6年的商业贷款,并要求在三年后结算利息,并且是20%的高额年利率,也就是说6年后大英帝国最少可以收回22亿英镑的资金或资产,以当前世界经济局势来说,华东集团要想在6年内把10亿英镑变成22亿英镑是不太可能的。最后只能宣布破产,并用资产抵偿债务。唯一的顾虑在于两淮行政总署是否会使用武力赖账,但如果大英帝国将西美洋国、法国、俄国、东洋国都拉进来,进行五国银行贷款,那么一旦两淮行政总署赖账,将会受到大英帝国、法国、西美洋国、东洋国、俄国的联合打击。相信他们并没有这样的胆量。一旦华东集团破产,帝国将攫取华东集团旗下大量的良性资产,不仅能挽回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市场颓势,还能直接摧毁这个与大英帝国争夺市场的商业对手。”
“同时帝国应该组建监督团,对资金用途进行严格监督,以免使这些资金流入军事建设当中。只要这些资金不流入军事建设,复兴军的军力依旧十分有限。如果让德国参与到这次贷款当中,必然会使巨额资金被投入到军事建设当中,届时将是大英帝国的一个巨大的麻烦……”
朱尔典的建议让洋吉利国内阁眼前一亮,以当前全球工业正在走向产能过剩的环境,如果华东集团真的将这些钱投入到工业的建设当中,必然会造成到时候流动资金根本还不起贷款。
而且只要大英帝国从中阻碍一番,就能让华东集团的商业经营陷入困境,到时候华东集团还不起钱,只能宣布破产,用资产来抵偿债务。
当然大英帝国在全球争端中很少亲自出手,就算是拿破仑战争时期也扶持了大量的小弟作为打手,如果华东集团正的想要用武力抵赖不还钱,那还真不太好打,毕竟离得比较远。
如果把俄国、东洋国、法国、西美洋国都拉上,那么这一顾虑也就解决了。
如果到时候华东集团还想赖账,那就是完全疯了,以各国的力量,完全可以彻底瓜分了整个中国。
虽然以中国人不像印度人那样好奴役,抗拒性格使各国无法长期占领,但把中国的工业搬空却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东洋国也许有意图长期占领中国,不过洋吉利国也不允许看到这样的情况,就算东洋国是洋吉利国的小弟。
因为东洋国一旦占领中国,国力将变得无比庞大,因为中国太庞大了,而在洋吉利国人眼中,东洋国人已经有了工业文明国家的味道。
然而对于中国人,洋吉利国人却是十分放心的,这个国家最后的遮羞布已经在八国联军侵华当中被扯了下来。
这是一个泥足帝国,不足为虑。
就算是拿到了大笔的贷款,但本身缺乏工业基础,再加上中国官员一向贪财腐败,洋吉利国人不相信中国人能够用这笔钱经营出什么门道出来。
能做到当前这样的程度,也许已经是远东猴子的极限程度。
第032章 疯狂借贷3
4月下旬的中国,全国已经开始忙碌着春播了,今年的春播与往年不同的是,华东集团已经大规模的进入农业生产环节。
在海南、苏北等地建立的农作物培育基地,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对许多个品种的水稻、小麦等作物进行了杂交等培育实验。
在提高作物产量的技术方面,此时的中国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去年已经成功的培育出了一种亩产达到500公斤的水稻,但并不符合推广要求。
试验田里亩产能到500公斤,到了农民手上估计也就是300公斤。
虽然还未找到产量更高的杂交品种,不过具体的杂交方法却已经非常纯熟,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江渝再次向位于海南的水稻研究基地拨款500万元,这种资金规模在农业实验中已经是全球最高的了。
也许几年之后,中国的农业就可以走向腾飞了。
在没有高产作物的时候,以及大型农机也未推广开的时候,江渝为了确保农业供应,让华东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鼓励他们购买小型农机,以提高生产力,使得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发展养殖业当中去,以确保蛋肉奶能够跟得上需求增长速度。
春播的到来,让两淮行政总署上下都开始为农业发展忙碌起来,特别是随着夏季的临近,对防洪工程的建设更加紧迫。
中国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实际上都在洪水的威胁之下。
为了解决洪水问题,两淮行政总署首先开始加固河堤,同时在主要河道上建立水库,并将洪泽湖等湖泊作为天然的泄洪地。
一旦发生洪灾,损失最严重的还是农业生产。
在农业中砸入了大量银子的华东集团自然不愿意看到,为此江渝再次追加了一个亿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建设当中。
电力方面主要还是烧火电,华东地区的水电资源并不丰富,虽然水很多,但落差不大。在华东地区,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就是福建了,不过当前福建并不在掌控之中。
而河道的渔业也是重点发展项目,不过河道相比大海来说,渔业资源更容易被摧残,因此江渝利用两江巡阅使的权利,规定了长江每年必须有六个月的休渔期,并且对渔网的洞口大小进行了硬性规定。
同时也禁止拖网船进入河道进行捕捞。
自从10年江渝回国投资了杭州造船厂,此时的杭州造船厂已经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拖网渔船。
拖网渔船是灭绝捕捞的典型。
一网拖过去,甭管大鱼小鱼,全都一网打尽。
此时的全球远洋渔业资源还处于一个很丰富的阶段,并且那些渔业资源丰富的公海也未被划归成各国内海。
但凡公海里的鱼,是随便你捞的。
杭州造船厂的一个巨大优势产品就是渔船,而且是大型的远洋拖网渔船。
这些大型拖网船下水后,直接交给华东远洋渔业公司使用,然后开到渔业丰富的公海进行拖网作业。
不久前华东集团终于研制出了可靠的冰箱技术,从而能在拖网船上建造大型的冷冻室,为长时间保鲜提供了保障,也为远洋渔业的发展解决了硬伤问题。
以往不是远洋渔业没人去发展,而是技术条件的原因,鱼捞上来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就会烂掉。
因此这个时代的远洋渔业并不是太发达。
对于缺乏肉类的中国来说,海洋鱼类能为民族提供大量蛋白质,不失为当前解决当肉奶供应不足的良好办法。
在大量制造远洋拖网渔船的同时,杭州造船厂也在制造大型远洋货船。
此时先进的货船是为万吨级的,其中以德国人的货船最为先进,虽然总吨位不如洋吉利国,但都是大货船。
当船只造得越大,所需的动力就越少,就能把运更多的货物。
相比之下,洋吉利国人的货船当中甚至还有五十年前的,海上盈利效率远不如德国,不过德国人只有500多万吨的商船,而洋吉利国多达2000多万吨,虽然德国远洋运输的崛起使得洋吉利国在远洋运输上攫取的利益减少,不过洋吉利国依旧每年要从全球获取到1亿英镑的运费。
经过两年的建设,第一批五艘1。2万吨级商船终于下水,这种1。2万吨的商船,被命名为“扬帆级商船”,并开始制造第二批10艘,争取一年内造好,形成年造船能力10万吨的要求。
加上他岳父投资的造船厂,预计一战后可以形成二十万吨的造船能力,不过相比洋吉利国一年120万吨的造船能力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
而造船的迅速发展,正好消化了那些钢铁产量。
此时洋吉利国政府在综合多方面的考虑之后,终于同意出面组织贷款,但却搞了一个五国银行贷款。
这让江渝有些意外,不过却更加高兴了。
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俄国将直接灭亡,而英法的实力也将大大削弱,西美洋国对中国鞭长莫及,只有一个东洋国有能力侵略中国。
到时候就算是悍然赖账,尼玛能奈我何?
当然出于信用方面的考虑,如果届时英法等国能识相一些,把租界、海关还回来,那钱还是可以还的。
毕竟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镑将贬值21%,战争期间贬值50%左右,等于说到时候用英镑偿还贷款,可以少还21%的钱。
再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行业利润普遍暴涨100%,个别暴涨300%以上,而且还是供不应求,只要有足够的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点贷款很容易还掉的。
五国贷款进行的同时,身在西美洋国的法国商人弗兰斯从西美洋国来到了中国,他带来了一张西美洋国花旗银行的一大笔资金,多达3。5亿美元。
这是江渝在西美洋国投资勘探矿山、油田等资源后所获得的抵押贷款。
在西美洋国进行贷款却是比较容易,没有牵扯到那些乱七八糟的政治问题。
3。5亿美元相当于7亿银元,这些钱江渝却是另有用途,那就建设海军,并建立起华东重要港口的海防。
江渝马上秘密用这笔钱去联系德国,并在德国订购岸防炮,并秘密聘用德国海军士兵前来中国。
江渝向威廉二世点名要能开潜艇的军官和士兵,因为建设战列舰之类的已经来不及了,唯一能建设的也就是潜艇部队了。
潜艇成本低廉,而且能用于破交战,用来对付东洋国这样的岛国是最好不过的了,只要有足够的潜艇规模,完全可以遏制东洋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发展。
只要东洋国的货物运不出去,东洋国的资本就谈不上发展。当然东洋国联合舰队有大量水面舰艇,同样也能对中国发动破交战,不过相比之下中国海岸线更长,加上江渝有飞机参与岸防,东洋国想要破坏海上交通不是那么容易的。
只要有一定规模的潜艇部队,一旦开打,江渝也能保证不是全然没有还手之力。
第033章 疯狂借贷4
各国在得知江渝所拥有的工业规模的时候,都非常感兴趣,唯一不感兴趣的就是东洋国,他们甚至想要从中阻挠。
此时的东洋国,因为日俄战争打掉了十亿多英镑,相当于上百亿日元,现在年年都在勒紧裤腰带还贷款。
而且东洋国还未在东北获得足以弥补损失的实际利益,最后因为四国政府干涉还辽使得东洋国把吃进嘴里的东北吐了出去。显然能够看出,洋吉利国兑东洋国的防备。
东洋国这样资源匮乏的岛国做为洋吉利国的小弟是没有威胁的,一旦让他们取得大陆生存空间,那么将演变成一个难缠的敌人。
还没从日俄战争当中缓过气来的东洋国,怎么愿意拿出钱贷款给中国的地方军阀。
不过很快东洋国也明白了洋吉利国的用意。
东洋国外交大臣向东洋国天皇报告说:“这也许是再次瓜分中国的契机,也许六年之后中国将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届时将是大东洋国帝国的绝佳机会。”
于是东洋国欣然加入了五过银行贷款团当中。
这五过分别是洋吉利国、西美洋国、法国、俄国、东洋国。
其中西美洋国、法国、东洋国、俄国是协约国阵营,而西美洋国则是独立阵营,愿意加入这次贷款纯粹是商业上的兴趣。
华东集团手上有他们想要得到技术。
不过华东集团各工厂的保密意识却是非常强的,而且采用的是半军事化管理,很难偷到其中的先进技术。
五国银行贷款的银行团当中有许多银行,这五个国家大大小小的银行都有,这次贷款的金额全都由民间资本提供,而非是五过政府直接提供。
现在的问题是,谁出更多的钱,或者说是各占多少份额。
显然很多银行都十分看好华东集团的产业,都想多占一些份额,特别是钱多得每地方花的罗斯柴尔德财团,英法两国的银行当中,大部分的银行都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所掌控的。
而西美洋国则是以摩根财团为首,另外加上洛克菲勒等财团。
西美洋国摩根财团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所扶持起来的,此时的罗斯柴尔德财团是世界金融的主宰,同时向制造业、教育、医疗等种种行业渗透。
罗斯柴尔德财团妄图通过扶持摩根财团的方式,来掌控西美洋国这块新大陆,而他们的重心依旧是放在欧洲。
然而在上个世纪末,因为罗斯柴尔德财团调集大量资金进入西美洋国,而忽视了德国的存在,结果让德国人趁机发动了普法战争,铁血宰相俾斯麦更是以眼花缭乱的重组、并购组建了德国容克财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看成是容克财团对罗斯柴尔德财团发起的一冲军事冲击,意图用军队作为金融扩张的急先锋。
但结果却是失败的,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美洋国的国际财团也向罗斯柴尔德财团发动了进攻,但很快发现他们的力量依旧不足以撼动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全球金融统治者的地位,最后只能继续向罗斯柴尔德财团妥协。
因此在一战后,容克财团与西美洋国国际财团都苦思冥想着如何取代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地位。
终于德国人和西美洋国人达成了默契,他们想到了从肉体上消灭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方法,并扶持了希特勒。
德国在原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确实是深得一身剐,敢把罗斯柴尔德财团拉下马,但他们并未取得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这个地位被成功复制了一战的西美洋国国际财团所取代。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战后因为大量犹太人成员被屠杀,资产被充公等等原因,在战后迅疾速下降到了财团排名的第十三名。
德国容克财团也通过将资产转移到瑞典等国家,同时也因为失去了大量成员,终于成为了梦寐以求的寡头财团。
所谓寡头财团,就是股东比较少,股份比较集中。俾斯麦在组建容克财团的时候,是联合了德国各容克,所以容克财团的股东太多了,这也让江渝在运气之下成为了容克财团的核心成员之一。
此时的罗斯采尔德财团正处于巅峰阶段,其旗下资产总额超过相当于后世的60万亿美元。
所以说这一次的五国银行贷款,主力还是罗斯柴尔德财团,而西美洋国的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等则是第二梯队主力,俄国和东洋国基本上则是打酱油的,当然英法的民族银行也是打酱油的,英法民族银行在罗斯柴尔德财团面前显得十分弱小,所以英法银行还主要是以罗斯柴尔德财团为主力军,其中还包括了罗斯柴尔德财团在德国的一些银行。
这些银行派遣的代表来到上海,开始了对这些贷款份额的分配协议。
罗斯柴尔德财团意识到江渝已经在中国发展出了一个以实业为基础的高竞争力集团,因此对这次贷款的胃口很大。
如果是在以前,罗斯柴尔德财团也许没有这个兴趣,但如今全球工业产能逐渐走向过剩,各个产业已不怎么景气,这十亿英镑贷款交给华东集团,必然导致华东集团到时候要出卖资产来偿还贷款,以此来控制中国工业,从而源源不断的攫取殖民利益。
洋吉利国人的殖民利益,很大程度上是被罗斯柴尔德财团所攫取的,每年洋吉利国在海外投资获得的近2亿英镑回报(13年),有很多都是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投资所产生的。
五国银行代表在上海召开的这次会议,显然不是这么快就能结束的。
江渝此时正在淮安,父母已经从上海搬到了淮安,一家三口在淮安建了一个占地15亩的院子。
这已经不算奢华了,在苏州江家还拥有三处大园林,上海也有一处园林。
在淮安的日子比较规律也比较忙碌,江渝每天都要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打开作弊器,连接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抄写大量的专业性书籍。
此时他正在全力爆技术,在这个时代先进的技术,就意味着更先进的军事,而且这个时代的工业技术并不复杂,很多东西都处于一个很稚嫩的程度,以江渝的优势,要想走在西方人前面并不难,甚至是很容易,只要有足够的人。
为了培养足够的技工,江渝已经陆续向德国派遣了上万名技工,这些技工很多被安排在了远华集团,还有很多安排到江渝他岳父的工厂。
不过江渝感觉还不够,因此江渝不久前再次向德国派遣了五千人,并向德皇做了深入的沟通。
“如今世界局势已经走入一次空前大战的边缘,以德国狭小的空间,加之产能高度过剩的工业,已经到了必须向外扩张的必然时期,进而将引发一场规模浩大的欧洲战争,在这次战争当中,双方将处于长期僵持的阶段,因为铁丝网、机枪的出现,步兵已经无法迅速的攻破敌方防线,届时双方都将陷入残酷而漫长的消耗战之中。而德意志帝国相比洋吉利国来说人口更少,在洋吉利国海军的封锁之下,也许很难从海外获得战争所需的人力和原材料。而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只要中国向德意志帝国派遣更多的技工,届时德意志帝国便能召集更多的士兵投入战场。而当前本人正在向各国申请巨额贷款,抓紧一切时间发展工业,已盼望战争到来时可为德意志帝国做出贡献……”
江渝一副为德国佬考虑的模样,并在后面附带道:“若德意志帝国与英法俄日发生战争,本人复兴军还可向德国派遣一支一千名狙击手,以及一千名空军飞行员,他们都将以雇佣军的身份出现在战场。同时帝国还应为海上航线被洋吉利国封锁后的局势早做准备,洋吉利国作为岛国,虽然有众多殖民地,但海上运输是其致命软肋,同样的东洋国一样有这样的软肋,而潜艇将作为破交战的有力武器,本人已有更为先进的潜艇技术,帝国应当加大潜艇部队规模,另外本人希望帝国能给与潜艇制造方面部分技术支持,并在远东大量建造潜艇,战后可拖住东洋国向洋吉利国支援的脚步,并向帝国提供数量更多的潜艇……”
实际上江渝有其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向德国提供众多的先进军事技术,从而使德国在开战后把战争的时间拖得更长,以最大限度消耗英法俄的国力,甚至是消耗西美洋国的国力。
第034章 九芝堂巨富
如果战争发展到德国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