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闺房里的铜镜成精了-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武百官愕然瞪大双目。
宋仕与薛子成等心腹大臣已附议:“臣谨遵陛下圣旨,陛下英明,万岁万万岁!”
盛俞已起身离开朝堂。
此令一下后京中的女子们也都听闻了。薛盈在宫中设下一场赏月宴,邀请了京中的诰命夫人与女学馆里的师傅和出众的学生入宫。
众人皆朝薛盈请安,在今日的圣旨中已然明白她的地位,她与从前那些皇后都不一样,她得帝宠,且是唯一一份帝宠。
薛盈道了赐座,笑道:“众位夫人们莫紧张,今日就是邀请大家来陪本宫赏赏月,同时本宫也有事求助你们。”
众人连忙道不敢当,坐在薛盈左右手的是两位公主,辈分上是盛俞的姑姑。
固和公主道:“皇后有何事,出口吩咐便是了,你说求,瞧瞧这些夫人们与小丫头们大气都不敢出。”
“姑母见笑了,还不是陛下早朝下的那道圣旨,颁的那道新律法。”薛盈招呼宫人上花露,邀请众人品尝后道,“陛下与本宫都支持女学,今日朝堂上的这道圣旨也是为了众位好。”
她说起:“我们都是女子,能得新律法敬重算是要对陛下感恩戴德的,依照陛下的意思,京中会再设立一个女察署,由本宫为总司,众位愿意参与者为副手,若今后在新的婚姻法中有女子受辱,咱们便是一个断案立法的衙门,为天下女子做主。”
众人心中一震,这是个好机会,但是她们不敢。
早在入宫前众夫人的丈夫都叮嘱了她们一遍,要聪明行事。这新的婚姻法损伤的是她们丈夫的利益,她们自然不敢答应薛盈。
薛盈含笑:“本宫知晓你们不敢应,怕丈夫数落你们?夫人们可曾想过,今后夫人们的女儿给别人做妾,你们答应吗?”
众人愣了一下,摇头。
“本宫的比喻可能失当,有你们为人父母在,女儿们一定能觅得一个良配。可夫人们的儿孙辈呢?当她们失去你们这份依靠,嫁与人做妾,身为女子身份卑微,你们必定是心疼的吧。这女学改得对,这新的婚姻法也立得妙,本宫今日召见你们就是想和你们商量此事。若你们不敢应,那本宫不为难你们,再召其他夫人们便是。”
固和公主道:“皇后娘娘,你瞧我行吗。虽我一把年纪,但也还能公私分明,若是不嫌就让我尝尝这女官的滋味吧。”
接而有别的夫人也应下,几名学生也起身说想入女察署。
此事薛盈不急,反正盛俞的旨意势在必行,过几日这些妇人自会来求着她入女察署做官。
她敲定了几人,而后招呼众人品茶赏月。
几日后,建在长京城中最繁华街市上的女察署修置妥,薛盈出宫查验。
她刚下车驾便生生定在原地,目光眺望着前处。
红喜搀扶薛盈,一时诧异地顺着她目光望去。
人来人往,前处只是寻常的摊贩在做生意,并没有什么可疑之迹。
“娘娘,我们进去吧。”
可是薛盈未言,径直走上前,连手帕掉落都不曾知。
她停在一处摊贩前,是一处卖馄饨的不起眼小铺子。忙活的年轻娘子瞧见薛盈,笑问:“夫人,您要来一碗吗,吃什么馅儿?”
“白湘……”薛盈缠声喊。
一身粗衣的娘子与白湘容颜一模一样,只是她肌肤暗了,双手不再细嫩,但眼角眉梢的笑却十分幸福。她愣了片刻:“夫人,您要来一碗吗?”
“好,你为我煮一碗。”薛盈走进了摊铺,坐在了这简陋之地。
红喜虽然没有见过白湘,却知道这个名字。她轻声道:“娘娘,恐是认错人了?”谁都知道白湘为护皇后身亡,因无亲人,又寻不到尸首,得皇后拿旧衣立冢厚葬。
此刻薛盈眸中晶莹闪烁,她没有多问,只吃下这碗热腾腾的馄饨。
片刻,一个憨厚的高个儿汉子走进摊铺,他五官平平,却眼含宠爱。解下白湘的围裙道:“回去照看小妮吧,我来守着。”
“今日客多,听闻旁边的女察署要来女官大人们,等会儿有百姓来瞧热闹,生意好起来你一个人忙不过来。”
“那不是更累坏你了吗,你回去,说好的每日只卖三十碗,够咱仨吃就成,再多钱也不能拿你受累,孩子睡着了不能没人看着。”
薛盈将一切收入眼底,微微一笑,放下银两离开。她嘱咐随行侍卫:“去查一下这家人。”
她确定这摊铺上的女子就是白湘,白湘跟随她近两年,忠心耿耿,她不会认错。
这事查来不难,薛盈回宫时便收到回信。
那男子是白湘的丈夫,两年前在边境十里山捡到白湘,她浑身是伤,被男子治好,却再记不得从前的事情。男子憨厚,为她寻亲不成,两人情投意合结成了夫妻,生下了一个女儿。男子家中有一叔伯在京中卖馄饨,叔伯没有亲眷,弥留之际让男子与白湘来继承生意。如今两人的生意不算好,屋子在西市,与人合挤一个院子,生活清贫。
薛盈吩咐下去:“在京中给他们置办一套宅子,离女察署近一点,让他们夫妻入女察署做些轻松的差事。”
红喜忙应诺,薛盈再吩咐:“不许旁人为难他们,告诉衙署里的众人,那是我要护的人。”
薛盈心怀感激,她感谢上苍保住了白湘。既然白湘已经忘记那些事,便让她好好与丈夫安安稳稳地过下去吧。
入夜,盛俞来到长秋宫,薛盈正洗漱完坐在镜前梳发。宫人入内为他宽衣解带,换上月色寝衣,肩头披了一件玄袍。他走到薛盈身后拿过她手中的篦子,轻轻为她梳起发。
这一头青丝如墨,镜中的人容颜依旧,她红唇含笑,目光凝望着镜中的他。
“今日我去女察署了,今日我很开心。”
盛俞笑了笑,没想谈政务,只道:“建章宫的观音掌开花了,是朱色的,小小一朵,很好看,明日我带来给你瞧瞧。”
薛盈微笑,颔首。
“我来时宫道被月光铺就,你抬头看看,今夜的月好看么。”
薛盈透过窗户望去,点头。
“你比月色更动人。”
她眉眼里溢满温柔的笑,握住盛俞的一只手:“我觉得如今的自己才是我所喜欢的,我如今,很快乐。”
“我亦然。”盛俞回握住她的手。
他望着这镜中的人:“我这样看了你十五年了。”
薛盈轻笑:“在梦里?”她起身握着盛俞的手来到茶寮间。
夜风微起,茶寮四周的纱幔随风飘动,她的发与裙摆轻纱也微微飘起。她坐下,将头靠在他肩头,昂首眺望着殿檐缡吻上方的圆月。
云层与夜空都被照亮,澄明的月光撒入了殿内。
她与他五指相扣,笑起:“我想告诉你,我今日瞧见白湘了,她除了忘记了这宫里的一切,目前生活得很幸福。”
“那就好,这样你就不会多那些愧疚了。”
“你越来越了解我。”
“十五年前,我就开始了解你了。”
薛盈不信,摇头:“又哄我。”
“没有哄你。”盛俞低头,薛盈安静地靠在他肩上,卷翘的睫毛轻眨,眺望着满地月光,也望着宫苑中的花团。“承启十五年,绍恩侯那两个女儿将你闺房里的菱花镜砸了,你可记得。”
“记得呐。”薛盈叹气,“那是母亲留给我的,它保我平安,陪我多年。我每有不快,每有想要倾诉之言,闺阁中无人陪我,便只有它静静陪着我。有时候我觉得它像是有灵性,能懂我心中所思,知我今生所愿。”
“你所思,母亲弟弟平安。你所愿,今生有良人,花好月圆夜,看尽山川景。”
薛盈愣了一下,转瞬即笑,握紧盛俞的手:“嗯,如今都实现了,阿俞,谢谢你。”
“我就是那块镜子,知你心中愿。”
薛盈莞尔,好笑道:“嗯,是,你是那块镜子,还飞出了一道龙纹吓唬我……”后半句她说得迟疑,猛地抬头震惊地望住盛俞。
“那日有被我吓到么,事后那俩姐妹可有为难你?”盛俞凝视她,“我本想当日就下旨保护你的,但是来不及,那日我还无法下地走路呢。”
“你,你说什么?”薛盈惊住。
“你七岁时,最爱靠在你母亲怀里撒娇。你八岁时,打破了你母亲给你的一只手镯,那是白玉的,你当时很喜欢。你九岁时,温氏离开了你,你抱着我哭了许久。你十岁,我听到了封恒的名字。你十一岁到十五岁,都过得小心翼翼,只敢对我倾诉心事。我原本觉得自己没有灵魂,是你给了我悲伤欢喜的滋味。”
薛盈仍是怔怔。
盛俞握紧她的手,俯身吻了吻她双唇,他薄唇勾起笑:“怎么,吓到了。”他搂紧她,“傻盈,我本不愿说与你听,可今日镜前,我看见了那些年里的薛盈。她没有变,还是那样善良单纯,也那样好看。”
好久后,薛盈才迟缓地开口:“你是在与我说笑么?”
盛俞但笑不语,昂首眺望明月。片刻,他才笑道:“早知道就不说与你听了,吓坏了你,还叫你不信我……”
“我……信。”可薛盈心中仍是震惊。
她想起长宁寺方丈曾说的话:此镜金银错纹,背绘菱花,镜后有龙纹,又恐暗藏玄机,切要藏管妥善。
若镜子碎了,她的命数便会变了。
她手有些颤抖,却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震惊,仿佛还有一份欢喜。
“你知道我的所有事?”
“不是全部,你不说的,我不知。”
“你,你看过我哭?”
“嗯,眼泪鼻涕流了一脸。”
“你,你看过我在镜前挤痘痘?”
“嗯,偶有多次你秋日上火冒痘。”
“你,你看过我换衣?”
“唔,我想想。”
“你……看过我在镜前绑胸间束带?我,我在镜前比划亵衣?”难怪他会在册封她为贵妃当日还赐给她那件喜欢的亵衣!
“唔,有此事。”盛俞佯作淡定地点头。
薛盈轰地起身,指着盛俞:“你,你——”她有些不知所措,又欲哭无泪,“你非礼!”
“我是你丈夫,怎么非礼你了。”
“你无赖!”
“朕可是皇帝。朕印象深刻,你绑的束带一日比一日耗费布料,唔,一日比一日饱满。”
“嘤嘤嘤。”薛盈快哭了。
盛俞一把将她抱起,扛在肩头跨出茶寮栏杆:“前处月光甚好,你瞧那亭台四周的花开了遍,让我看看今日有没有饱满一点。”
月光澄静如水,她置身在一片花簇中,在他的贯穿里十指紧抠住他后背。她闻见了花香和他的气息,睁眼,圆月就在头顶。
风拂过宫墙而来,他轻轻说了一句话。
“盈盈一笑,朕心欢喜。”
像是那个新婚夜,他穿着红衣,凝威含笑。明明初初相见,却早已经忍不住眸底柔情。
他吻住她唇,闯入她牙关。
缱绻浓情后,他咬住她耳垂道:“我爱你。”
“我心,与君同。”
……
昌平五年,后诞下一女,帝大喜。
昌平七年,后诞下龙凤双生子,帝大悦。
昌平十年,周兴一夫一妻,东朝女子羡慕不已,请求效仿此制。同年,周朝女子科举犹盛,朝堂女官渐起。
昌平二十三年,帝后交由太子辅政临朝,纵情山水间。
勤政殿中,那身穿黄袍的年轻太子眉目英俊,五官肖似帝后二人。他修长的五指翻阅一封信笺,那上头常有好看的字迹写着同一句话。
春花开遍,这一路青川陌上都是好风光。
第71章
一个晴好的天气里; 宫中发生了一件不太寻常的事,待在周朝多年的四皇子封恒回朝了。
我叫云归; 是伺候在四皇子身边的近身宫婢。我第一次见着四皇子; 他面容英俊,却神情冷淡; 不喜与人多言。
我虽不知主子的性子,可我知道回国后的四皇子并不怎么快乐。
作为东朝不受宠的皇子; 好像所有王室的人都可以欺负他; 可是我从来没有见他有过还击。惠妃是四殿下的生母,因相貌出众; 又因母族不得势被皇后用祈福的名义隔绝在了香林寺中。惠妃千辛万苦传回信; 嘱咐四殿下不要与任何人冲突; 这一生平安便好。
我只是婢女; 从来不知四殿下政务上的事,可我知这个皇子是有抱负的。
事实如此,他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便救出了惠妃; 登上了高位,被封为摄政王,成为新继任的小皇帝身边最受宠的人。
一个冬日,摄政王消失了一个月。我算不得是他的心腹; 并不知他去了何处。
一个月后; 我再次见到了摄政王。
他隽昳的容颜已变得苍白,他坐在一把轮椅上,双腿盖着厚厚的貂毯; 那双沉淡如水的眸光里宛如死灰。
我愕然了许久,随着一众宫人跪在其中,我心惴惴,摄政王的腿怎么了?他消失一个月去了哪里?他被偷袭受伤了?
我无从得知原因,我只知道从此后,哪怕摄政王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他的笑容已不复在了。
有一次,我端着热水来到寝殿,太医正在为摄政王施针,我瞧见那往昔镇定的人咬破了下唇。他很痛苦,仿佛不是腿疼,而是心伤。
后来,我被调到惠妃身边伺候,再也不知摄政王的任何事。
我只记得成安五年,帝崩,摄政王拿出圣旨继位,成为一代新皇。
惠妃被封为太后,我也在宫中受人尊敬,但我事事小心,不敢让主子不快。我伺候了太后多年,直到有一日,皇上叫我去华章宫伺候新主子。
我有些诧异,但是不敢违逆。我请示着太后,太后目中慈悲,点点头让我去。
那一日,我见到了一个很美的女子。
她梳着妇人髻,穿着普通的素衣,不施粉黛,可容颜冠绝,气质温婉,是我在这后宫见过的最美的女子。
可她不太说话,对我冷淡,我不知她的身份,只敢小心侍奉着。
皇上来了。
他在宫门外,凝望她许久才掀起珠帘。我正想提点新主子需朝皇上请安时,皇上竟在她身前自称“我”。
我吓了一跳,俯首不敢言,心中在这瞬间得知,也许皇上多年的不开心,都是因为眼前之人。
我渐渐知道了新主子的身份,她叫薛盈,是周朝的皇后,生过一子,与我们的皇上有过……一段情。
皇上还念着那段情,可是新主子心中只有她的丈夫与孩子。
我许多次瞧见皇上对月沉默,许多次瞧见皇上在新主子睡着后来到她寝宫外。
我第一次见一个皇帝宠爱一个女子可以做到这种地步,事事委屈求全,事事顺如她意,甚至放下帝王的身份,只甘愿求得一点情意。
新主子想住在宫外,皇上在宫中日理万机,忙着扫清朝中的反派势力,可他还是同意了。
我跟随在新主子身侧,来到宫外一处幽静的小院。院子里花草开遍,主子欢喜,皇上更欢喜。
我亲眼见到皇上亲手种植那些观音掌,他手心里都扎了刺,却不曾说过疼。我无法理解那种感情,因为我只是一个婢女,我不曾爱过,我不是皇上,我体会不了他沉默时的心痛,也体会不了他欢喜时唇边的笑。
我觉得,如果新主子对皇上敞开心扉,她与皇上一定可以做一对恩爱夫妻吧!
我终于替皇上感到欣慰,因为新主子待他有了好脸色,因为皇上笑的次数也变多了。
可是好景不长。
太后被劫走,皇上带着新主子去救太后。
我与宫人们奉命守在小院,每日精心打理院中花草和那些观音掌。一个月后,我与宫人被召回皇宫。
我满心期待,觉得新主子与皇上的好事将成。可我在偌大的华章宫只见到皇上一人,他唇色苍白,眉目冷厉,再也不像那穿着青衫的俊逸青年,身上只有九五至尊的帝王威严。
我奉太医之令为皇上换药,我瞧见他胸口处深深的一道伤疤。我手颤抖,低头不敢言。我似乎在瞬间懂了,这伤,是新主子给的。哦不,她如今已经回到周朝,她是周朝的皇后。
我与曾经在小院里服侍的宫人都不再提及那位主子半字,这皇宫里仿佛从未有人知道过那件事,那个人,和皇上的那份心意。
东朝的一切如旧,战争结束,典客卿在宫中开设庆功宴,也欢庆我朝扩充了疆土。可是我没有在皇上眼里看见笑容,我抬头,透过殿上众人的欢颜,望见夜空悬挂的那轮明月。我转身为皇上斟酒,无意撞见他眺望那轮明月的目光。
玄衣寂寥,他眸中似有哀伤。
从那后,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皇上每一日都过得一样,早朝,批阅奏折,宣召臣子。
我只在每逢周朝传来喜讯时会看见他眼底的波动,那仿佛像是喜悦,也像是一份牵挂。
周朝新添了一位公主,他命使臣送去奇珍异宝祝贺。
群臣也在此时再次奏请皇上立后选妃,可是皇上驳回了。有一日,我在殿门外听见太后与皇上的争执,那话语听不真切,但我知道太后是来劝皇上的。
一向慈悲的太后摔门离去,皇上坐在龙椅上,沉默着一言不发。
几日后,宗正在筹备皇帝的大婚。
皇上没有反对,他依旧埋首批阅奏疏,好像一切都仍是那般的随意与平淡。
我想,皇上终于放下了吧!
新婚夜里,我与宫人托着合卺酒候在帝后身旁。端坐在床沿的皇后身姿婉约,皇上没有喝合卺酒,也没有挑过皇后的盖头。他淡淡地:“朕忙于朝政,稍后会去紫禄殿处理政务,皇后不必等朕。一入宫门,高处不胜寒,望皇后今后自持,恪守孝义,朕自会厚待你母族。”
“臣妾谨记皇上教诲,定不负君意。”
我瞥见,皇上的身影颤了颤。他不再留恋,转身离开。
满殿华贵璀璨,皇后顿了顿,掀起盖头,我瞧见一张秀丽端庄的脸。皇后笑了笑,吩咐我们不必守着,各自回去休息。皇后以为等皇上忙完政务便会来这凤华宫了。我也这么以为。
可是皇上的那句话原来真的只是一句承诺而已。
他厚待着皇后的母族,但从未亲近过皇后,从未正眼看过一回皇后。
一日,皇上批阅奏折到夜里,他搁下笔起身去了御花园散步。宫人一路掌灯,我躬身候在一侧。我忽听见前处有女子嬉闹声,一道女声笑着唤起“盈盈”。
我怔住,再抬头时已见皇上疾步走去。
他走得那样急,我忙与宫人们跟上。
皇后在与人散步,她竟踩空台阶,眼见便要滑到。
皇上冲上前,一把搂住了皇后。
皇后与那名玩闹的女子忙跪地行礼,皇上望着皇后问:“你是谁。”
我屏息,內侍官忙回:“皇上,这是皇后娘娘。”
皇后微有黯然,但今日遇见皇上却是高兴的,她抬头望着皇上:“臣妾入宫半载,只远远见过皇上几回,皇上自大婚那夜一直不曾见过臣妾。帝后也是夫妻,此乃臣妾失德……”
“你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臣妾闺名许盈盈。方才是臣妾与家妹放肆了,请皇上恕罪……”
“盈盈。”
皇后一愣,她面容羞赧,忙回:“臣妾在。”
我仍屏息,规矩候在一侧。我眼角余光里,皇上已经负手离开,不曾再说过任何话。
我在这一刻懂了,这是太后强硬赐的婚,这也是太后为皇上挑选的人。我不明白,这么多年过去了,皇上还没有忘记周朝的那位皇后么?
帝后甚少碰面,除了祭祀大典,他们几乎从来没有交谈过半句。
皇后时常带着参汤来探望皇上,可是皇上让宫人接下参汤,不曾召见过皇后。
我虽只是婢女,可我心里有些焦急,我想,这样下去会不会出事!
终于,一载后,皇上自太后处离去,我与宫人受太后命令送帝后回宫。在皇上踏入凤华宫的瞬间,身后殿门紧紧闭上。我与几名太后信任的婢女被一同关在殿内,太后身边的宋姑嘱咐我们:“懂太后的心意么,今日好好服侍帝后。”
我察觉不对,冲入寝殿时见皇上面颊潮红,甚至脖子与耳根都已红透。皇后同样呼吸急促,坐在榻上宽衣说热。
我终于明白过来,为了皇室后裔,太后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我上前跪在皇上跟前:“皇上,您身体不适,奴婢扶您回宫吧!”
“放肆——”宋姑拽起我,将我扯出寝殿,扬手给了我一个巴掌,“太后说你们几人都是聪明的宫人,你怎这般糊涂。你守在殿外,由她们几人服侍。”
我不知自己离开是对是错,我不愿皇上再念旧情,可我也怕皇上明日清醒后会追悔莫及。
我僵硬地守在殿外彻夜,耳朵里传来一声声皇上眷恋的呼喊。
他喊着盈盈。
第二日,天还未明,我眼前出现一双绣着飞龙的革履。
我不敢抬头,等眼前的人走远后,我才抬起头来。
皇上疾步走在风里,他身上只搭着一件寝衣。初阳自他头顶升起,明明阳光落在了我身上,我却觉得从此以后,这个皇宫会更加冰冷了。
片刻后,宋姑喜滋滋地拿着一方染血的白绸去见太后。
我明白昨夜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个深不见底的皇宫,一切手段都太寻常不过。
我回到御前,皇上埋首批阅奏折,殿中好像一切如常,可我清晰地瞧见皇上执笔的手都在颤抖。
他终于弃了笔,直奔出宫。
侍卫惶恐地追上,我随满殿宫人也惊惶地跪在地上。直到夜里皇上才回了宫,內侍官在跟侍卫打听,我听见侍卫说皇上去了城郊的小院。
我知道那个小院,我再回头,御案上摆放了一株观音掌。
从今后,我每每上前添墨斟茶,总能瞧见皇上抬起头,目光落在那盆观音掌上,柔如春风。
两个月后,皇后怀了身孕。
太后大喜,举朝欢庆,我不知皇上是否也是高兴的。他就一人立在皇宫最高的那处殿宇上,远眺着万家灯火与重重宫阙。我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容貌柔美的女子也曾立在这里,依偎在皇上肩头,与他共望着锦绣江山。
启安十年,皇上的生活如旧,只是他会抱着皇后诞下的那位小公主在宫廷中逗乐。
如尔公主年两岁,生得乖巧,深得皇上宠爱。
皇后不曾再闹过,即便她黯然不受帝宠,可至少她的女儿深受皇上的喜爱。
一日,朝臣入殿求见,道周朝帝后的那对双生子即将过生辰之喜。
皇上沉默了一瞬间,笑了笑:“准备厚礼,结我两邦友好。”
我无声侍奉在宫殿一侧,我知道,这不是为了两邦友好,只是因为皇上还记挂着那位周朝皇后。她的喜好,他都知道,会在每岁春节时派使臣送礼至周朝。她的子女,他都会在他们每岁生辰时备上礼物。
我从来不知世间会有这样的情,一个至高无上的男人,爱一个女人到如此卑微。
今年的春节,皇上为如尔公主准备了许多礼物,他的确很宠爱这位公主。皇后很高兴,等不及去了司宮台为公主先挑选礼物。
皇后拿了许多礼物要回宫给公主,却被司宮台提点那是给周朝皇子们送去的礼物。
皇后笑道:“还有这么多新奇的玩意儿,你们挑选这些便好。”
宫人不敢应,劝解皇后。皇后已生怒意:“本宫难道命令不动你们?”
她最后拿起许多玩具,又挑选了一件狐裘准备带回凤华宫。司宮台的宫人全跪在皇后脚下:“这狐裘是为两邦友好而献与周朝皇后的,皇后娘娘,您若要带走,还需奴婢们请示陛下。”
皇后气急,她在宫中不得帝宠,如今连宫人都敢违逆她。她带着狐裘与玩具直接回了宫。
我侍奉在紫禄殿,皇上听闻宫人禀报,眸光渐冷:“让皇后送回来,不能误了两邦友好。”
皇后没有送回来,也许她想跟皇上赌气,也许她只是单纯地希望皇上能因为此事亲自去一趟凤华宫。
我听见皇上严声下令:“把东西一应还回司宮台,着使臣送去周朝,皇后失德,禁足一月。”
从此后,我再也没有在紫禄殿与华章宫外见到来给皇上送参汤的皇后,哪怕她已经解了禁足令。
启安十二年,皇后染了风寒,如尔小公主也连带着染上风寒。皇上得知后乘着夜色走去凤华宫探望如尔小公主。我与宫人随在皇上身后,却在进入凤华宫时没有见到守门的宫人,偌大的庭院与宫殿也都没有瞧见一个宫人。
皇上微有诧异,越往进,却听见一道女子的娇媚承。欢与男子的粗喘。
我轰然怔住,身边的宫人也大气不敢出。皇上停下脚步,耳边的声音更激烈,一声声都是一种对皇家的羞辱。
我随着宫人们跪了下去,我望见皇上紧握的拳头,他愤然转身离去。
第二日,太医院的一名太医在回府路上遇到意外身亡,我察觉到昨日一起去凤华宫的宫人已经不见,殿内换了几张新的面孔。
寒意从我脚底窜到心尖,我害怕,我恐惧,我怕死。
皇上杀了那名与皇后苟且的太医,杀了昨日知情的宫人。我在惊惧里端不住茶水,险些跌倒时望见身旁一名女官。
她同我一样,双目里都是恐惧。
我忽然一震,她为什么没有死,为什么我与她都没有死。
我恍然明白,我与她伺候过周朝皇后,因为周朝的皇后,我们保住了一条性命。
皇上从未提及此事,没有下旨治罪皇后,皇后也仿佛不知情,换了另一名年轻太医入凤华宫,每日都为她请脉。
也许,皇后早已经看得开了,她不奢求帝王之爱,她选择了另一种活下去的方式。
皇上仿佛对太医的进出不再留心,他不再过问此事,他只是将如尔公主送去了太后身边抚养。
再后来,时光如逝水,过去了许多年。皇上从未再宠幸过皇后,他膝下没有皇子。太后苦心劝他纳妃,他坚决否定。
朝中的荣亲王病逝,王妃诞下一名遗腹子,皇上将那名男婴收在膝下抚养,封为了太子。
那一日,皇后不顾仪容在紫禄殿外咆哮,皇上充耳不闻。他看着御案上的观音掌,那带着刺的植物生长得茂盛,皇上呢喃:“也许快开花了吧。”
午时,我听闻臣子觐见时说:“周朝帝后竟游山玩水到我们东朝了,他们是微服出巡,想来不想惊动皇上……”
我瞧见皇上霍然起身,疾步走出了宫殿。
夜里,他归来了。
他脸上带着笑,那笑是喜悦,却含着苦涩。他召我们备酒,他站在皇城最高处的那幢殿宇上,俯瞰着脚下的秀丽江山痛饮。
他屏退了众人,唯独留下我。他问我:“云归,你还记得她么。”
“奴婢记得。”我知道那个“她”问的是谁。
“我今日见到她了。”
皇上没有自称朕,我忙惶恐跪下。
他笑着:“我见到她与他在吃京中的酸泥糕,她容颜未改,像十岁我见到的样子。哦,不对,像十五岁,出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