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带着空间来逍遥-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爹娘还是有精力来看管这两个小孩的。
爹娘给两个小家伙取了名字,刘月如和刘江。
因为奶水充足,两个小家伙长得很快,也很壮实。当然这和灵泉水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因为家里又加了两个人,亲戚们都来贺喜。连爷爷奶奶听到娘亲生了龙凤胎,也来看了两个小家伙,还打了长命锁送给两个小家伙。
对比我出世时的不闻不问,和现在的笑脸相向,我绝对不承认自己有些嫉妒了。不就是生了龙凤胎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里的人太迷信,认为龙凤胎会带来福气,将来光宗耀祖。
好吧这样说也没错,自己肯定会好好教导他们的,凭自己的本事,就算只是学一点,也能够取得不少的成就了,将来光宗耀祖是没有问题的。
好吧,人要学会知足,虽然爷爷奶奶没有怎么搭理我,但是也没虐待我啊,比起以前小说中的极品亲戚,各种胡搅蛮缠,我已经很幸运了。
再说了,自己是个成年人了,难道还需要长辈的嘘寒问暖吗?自己已经能照顾好自己了,虽然有长辈的关爱更好,但是没有,自己也不强求。
不过,现在弟弟妹妹受到两个老人的喜爱也不错,这样就有更多的人来关爱他们了。
爹他们这一辈的几兄弟,关系都不错,娘亲和妯娌间的关系也不错。或许是分家早,没有那么多磕磕碰碰,因此,大家的感情都很好。
爷爷奶奶,也不是那种不讲道理,为老不尊的人,只要每年的孝敬粮食都给了,过节礼节到了,爷爷奶奶还是很和蔼的。
去年因为大雪的原因,一家人都没有好好的过个年,因此这次大家提议,趁着这个机会,大家亲戚一起来聚一聚。
爹娘也同意,趁孩子满月,请大家亲戚来聚一聚,毕竟过年的那一段时间,天太冷,大家都没走动。
亲戚本来就是要越走动越亲,不然十年八年的没见面,就算是亲戚,又能剩下多少感情。
虽然农村人一般都是不办满月酒的,毕竟谁家都不富裕,生的孩子又多,要是真的办的话,不知道要费多少粮食。你请客总不会不让客人吃饱吧,这个时候的农村人,可没有那么多财力来办这些。
刘家村虽然过得好些,但也不是铺张的人,这次是赶巧天气的原因,还有就是龙凤胎,大吉大利,办个满月酒也没什么。
因为要办满月酒,所以爹就进城买了一些酒,调料,猪肉什么的。至于其他的,都是上山自己猎的,靠山就是有这个好处,想吃点什么,花点功夫和力气去山上猎就可以了。
鱼是河里捕的,加上野兔,山鸡,还有一只狍子,加上去城里割的猪肉,这次的满月宴,菜色不错,能让宾客满意。
☆、第三十七章 满月宴
山村的满月宴很简单,没有那么多讲究,请大家来吃两顿,让大家看看孩子就可以了。
虽然这样,但是还是有很多需要准备的东西。
桌椅板凳肯定是要去借的,还有碗,盘子也要去借。乡村人本来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所以都不会准备太多的碗和盘子,那些都是要钱买的。
所以一般要请客的时候,就去邻居借,大家都这样,虽然起因是因为穷,但是这么多年来也就形成了这条习俗了。
村里人都比较和谐团结,不然村子也不会发展的那么好,所以满月酒的那天,还是有很多村民来帮忙的。
搬桌子的搬桌子,洗菜的洗菜,掌勺的掌勺,烧火的烧火,还有来帮忙端菜的……
在各位伯娘,叔娘还有邻里的帮助下,满月酒办的还是很顺利的。最后还有热心的婶婶留下来帮忙收拾,抬桌椅去还。
因为这次是龙凤胎的满月宴,大家为了多沾些福气,都来了。所以这次的满月宴上来了很多人。幸好爹娘准备充分,不然还真坐不下。
当然大家也没空手来,都带了礼物的,一些鸡蛋,布匹,瓜果,挂面等等。其中爷爷奶奶送的礼物最贵重,是小孩子式样的银手镯,看来爷爷奶奶真的很喜欢弟弟妹妹呢。前些日子才送了长命锁,现在又是银手镯。
几个伯娘,叔娘都有些眼热,不过被奶奶瞪了一眼,“你们也别羡慕,要是你们也生出对龙凤胎,我也给你们的孩子买。我从来都是说话算话的。”
听到奶奶这么一说,大家也就不盯着了,纷纷拿出自己的礼物,大伯娘给两个小的做了一人一套小衣服;二伯娘做了一人一双小鞋子,猫咪头,很可爱;四叔娘给两个小家伙在庙里求了平安符,做成手链的样子,上面还有玉石点缀,虽然不是什么好玉,但是足以见得心意。
“哎呀,我这两个小侄子,小侄女真真的有福气,这么多人喜欢,看来将来是要有大出息的。”大伯娘说道。
“是啊,是啊,看着侄子侄女的面相,就知道是有福气的,将来富贵大着呢。以后我们也好沾些光啊。”二伯娘应承道。
“我也不求以后沾他们的光,只要他们有出息,就是最大的安慰了。”奶奶听到大家的话很受用,不过还是谦虚的说道。
“哪能啊,等以后他们有了出息,一定会孝敬婆婆的,您可是他们的亲奶奶,又这么疼爱他们,不孝顺您,孝顺谁啊。”四叔娘也过来说道。
奶奶听了那些话,心情更好了,一直笑眯眯的。
满月宴结束后,晚上宾客都走了,和留下来帮忙的邻里收拾了剩下的桌椅板凳,洗好清点好碗和盘子。
分别将之送回借的人家,送完之后,又扫了一下地,才总算弄好了。
办个满月宴不仅费钱,费粮食,还很费力啊。虽然有很多人来帮忙,但是我看见爹和娘也忙碌了一整天,几乎都没有休息。最后什么都收拾好了,才松了一口气。
因为收拾好之后,时间就不早了,所以大家就洗洗睡下了。
我也回了房间,进了空间修炼了。
现在弟弟妹妹还和爹娘一起睡的,方便照顾和喂奶。况且双胞胎脾气较大,需要人哄着,不能饿着,不然就哭。
连二姐心里都在感慨,还是小五好带多了,小五多听话啊,饿了就哭两声,要尿了也哭两声,等你把她喂饱了之后,就不用管了,就一个人在一旁睡觉或者玩,从不哭闹。
我是没听见二姐的心声,不然我就会告诉她,拥有成年人灵魂的婴儿和真正的婴儿比,是不对的。完全没有可比性嘛。
好吧,我也觉得弟弟妹妹,爱哭了些,自己上辈子,和这辈子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婴儿,当然我自己不算啊。以前都是看着婴儿在别人怀里,白白胖胖的,很可爱。
没想到,自己带的时候这么烦人。自己也不是很有耐性的人,多看着弟弟妹妹哭几次,我就少去找他们了。要教育还是等他们大点再说,现在我可对他们没有办法。要知道我也是只有两岁的小屁孩呢,虽然灵魂成人了,但是身体太幼小,没有办法。
第二天一大早,娘亲和二姐就在那里清点昨天大家送来的礼物。能吃的放在那里吃,能用的就家里用,布料挑挑给家里人做件衣服,不耐放的就先弄来吃了,耐放的就存着。
昨天来了那么多人,礼物还是有不少的,娘和二姐也清点了不少时间才清点好,我虽然啥都没做,不过还是分到一件娘亲新做的衣服,还有不少好吃的。不过吃的我空间里已经有很多了,所以我就将我的那份给了四姐,四姐感动得不行,夸我是个好妹妹。
听着虽有点愧疚,不过我还是没有说什么。生活会好起来的,我会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的。
一个月了,两个小家伙还是那么大点,要长成人,要不少时间。再看看自己,两年了,还是个小豆丁,无语的望着天。
现在还不是农忙的时候,所以满月酒过后,大家都清闲了下来。每天做家务的做家务,带孩子的带孩子。
大哥,三哥则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到村里的学堂,读书认字。
这里是武侠世界,虽然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不会读书认字还是行不通的。
别以为武林人士都是文盲,莽夫。那是错误的观念,不认识字怎么看武功秘籍?不学学问怎么理解秘籍的玄妙?行走江湖不识字怎么行?
所以这个世界的武林人士都是识字的,读书识字也是学武的必要条件。现在哥哥们学习了认字更好,以后我教的就更方便一些。
时间就在这样平凡的日子里流逝,转眼就到了秋天。这个秋天收成不好,因为下大雪的原因,地里的庄家都减产了不少,再加上交了赋税,农民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剩下的粮食少得可怜,这年冬季恐怕很难熬啊。
☆、第三十八章 干旱的苗头
还好刘家村一直生活就有富余,因此影响不是很大,可是其他地方的农民就不好过了啊。不过这和我也没什么关系,我不是救世主,不会无缘无故去救那些不相干的人。
即使那些人很可怜,即使我有条件去救,但是我为什么要去呢?我又不是圣母,不会整天想着救助他人。再说了,天下可怜人那么多,自己就是分成几半也忙不过来啊。
所以我就无视了那些困苦的人民,这不是我的错,这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错。即使我救得了一次,我又能救得了一辈子吗?即使我救了一人,我又能救全天下的百姓吗?
不是我自谦,而是我真没有这个能力。想要救天下人,就要打破这个社会的规则,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规则。
不说我有没有能力来改变规则,就算改了我也不可能做得更好了,只能越忙越乱,更多的人受苦。
况且,看着我的小胳膊小腿,我就知道,其实我什么也做不了,连怎么走出刘家村都是个问题。
修仙者,讲究顺其自然,讲究随心所欲,可没说要悲天悯人,救苦救难啊,我只要不害人,救该救的人,救自己想救的人,问心无愧就好。
冬季很快就又来临,这是我在这个世界度过的第三个冬季了,这个冬季任然寒冷,但是却不同寻常的下了很小几场雪,感觉很诡异。
当然这是我的感觉,其他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修真者修的本来就是对天地的感悟,因此对天地至理有很深的感悟。对天灾等等的感觉也十分灵敏,因为这不同寻常的感知,我察觉到了天气的不同寻常。
不过我有自信,只要不是世界末日,凭我的修为,我还是能够保住一家人的安危的。所以即使我察觉到了点什么,我也没有告诉爹娘。
修炼到现在,我的修为虽然还没涨,但是确是法术越来越熟练,武功越来越精进了。在空间不断训练武功招式和法术,以及打斗技巧。虽然现在我的修为等级没有提升,但是战斗力却不是同日而语的。
修真修为越到后面修炼得越慢,所以没有提升我也不觉得奇怪,再说了,我感觉了一下体内的情况,感觉也在突破的边缘了,离突破也不远了。
武功倒是又晋级了,突破到了第七层,达到了后天高级的地步。不过后面就越来越难了,即使我有灵气的辅助,依然需要不少的时间。不过就是这样的修为在这个世界也够用了。
这个冬季虽有些反常,但是也平平静静的过去了,很快就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到处都是春机盎然,充满了活力。
雪已经融化,渗入地里,一眼望去,再也不是白茫茫的一片,而是充满生机的绿色。
而我也到了三岁,又长高,长大了不少。双胞胎弟弟妹妹也一岁了,能含糊的说几个字了,可以到处爬了。
两个小家伙可没我这个假小孩好带,虽然我娘亲怀孕的时候,吃了不少灵泉水,两个小家伙很聪明,但是还是和平常小孩差不多的哭闹,调皮。让人很头疼。
不过小孩子嘛,不这样才不正常,我就是不正常的那个。不过家里人可不知道,只觉得我听话懂事,很乖巧,对我的宠爱也多了一分。毕竟懂事的孩子更让人喜欢,容易得到更多的好感。
两个小家伙,已经断奶了,开始吃一些粥之类的。因为两个孩子,慢慢长大胃口也变大,娘亲的奶水就有些不够了,所以从五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添一些辅食了。
我坐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的山峰,闻着这春天的气息,心里却有些沉重。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春天只下了几场毛毛雨,连地面都打不湿,照这个情况,恐怕最近几个月都没有大雨落下。
地里的庄稼早已经种下,可是没有总够雨水的滋润,都长得不是很快。
看来这一年可能会干旱了,难怪我一直有不好的预感。要知道这个时代,农民可是没有存粮的,风调雨顺都不一定能保全家温饱,更何况干旱的情况,收成减少或者没有呢?
要是这么下去,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不过自己也只能看着,自己修为还低,这大范围的干旱,自己可没有本事消除。
现在只能祈祷自己的感觉错了,或者干旱的范围不大,或者干旱的程度很小,粮食减产不多吧。多余的事,我这个三岁的小孩子,也干不了。
况且自己没有学习水系法术,就算学习了水系法术,自己没有水灵根,在干旱的情况下,使用出来的效果也不好,恐怕连我们这个小山村都打不湿,还徒增人的猜疑。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两个小家伙也慢慢长大,我教他们说话,他们也能叫一声姐姐了。我很是高兴,自己从前家里就只有我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又是最小的,处处受照顾,现在自己终于当上姐姐了,那一声姐姐,简直甜到了我的心里。
时间慢慢过去,这几个月也没下什么雨,地里的庄稼都恹恹的,没什么生气。现在爹娘都开始着急了。毕竟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这样明显的变化,还是看得出来的。
爹娘心里面恐怕都有了不好的打算,今年的粮食恐怕是收不了多少的了。去年收成也不好,今年又有干旱的迹象,恐怕是雪上加霜啊。
爹去了大伯家一趟之后,就和大伯,二伯,四叔一起赶着牛车去了城里,买了不少粮食和盐等。还有一些耐放的日用品都买了一些,装了整整一牛车,爹他们才回来了。
爹肯定是去爷爷那里讨主意去了,爷爷年纪大,经历的事多,又是长辈,拿主意最好不过了。看了爹他们几兄弟的做法之后,就知道他们商量的结果了。
看来爷爷他们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不对劲,从去年开始,天气就不怎么正常,爷爷他们恐怕也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了,不然不会一起去买那么多粮食和日用品回家了。
☆、第三十九章 大旱灾
也是,这个做法很正确。干旱的话,粮食歉收,到时候恐怕自家的粮食就不够了。再这么下去,天还是不下雨的话,那么粮食恐怕会大肆涨价了,现在买才是正确的选择。
再说了,粮食买了也不浪费,就算没大旱,也是可以放着慢慢吃的。
要是真的大旱,地里无收的话,加上去年收成就不好,恐怕会饿死不少人,还会有不少人离乡背井,成为流民。这些饿极了的流民是很危险的,人饿极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因此那个时候再进城的话,在路上恐怕会遇上危险,因此将所有的必需品都买好,尽量到时候不出村。村子里有大量男丁守护,这些村民各个是打猎能手,对付那些早已饿得脚步虚浮的流民还是不在话下的,所以村子里还是很安全的。
又过了几天,情况越来越不妙了,村里不少老人都意识到,可能要大旱了。爷爷也坐不住了,虽然自家的几个儿子都存了粮,但是村子里大家都沾亲带故,感情也是很好的,所以爷爷找村长谈话去了。
为了早作准备,也为了村子能够度过难关,存活下去,村长召集了全村人,在村里仓库前的空地上。
“大家一定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召集大家到这里来。平时没事的时候,我很少召集过大家。我们村子能够越过越好,少不了大家的团结和互助。现在将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到时候村子是衰亡还是继续存在,就要看我们是否团结了。”村长面色严肃的说道。
“村长,什么事啊,你说。我们村的人都是很团结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刘二牛说道。
“我也不废话了,就直说好了。最近可能大家都意识到了天气很不对劲,很久都没下雨了,土地越来越干,再不下雨的话,可能今年的庄稼又没有什么收成。去年收成都不好,虽然我们村不是很穷困,但是这样折腾下来,也没有什么余粮了。”村长看了看大家的反应,看见大家也都开始担心起来,才接着说。
“好在,很多村民这两年的粮食都没卖,就算地里颗粒无收,也能撑过去。但是还有些人家,我也知道可能家里也没什么余粮了。今天叫大家来,就是要宣布一些事情,当然如果大家不同意,有更好地方法也可以提出来,集思广益嘛。”
第一:我打算从村子里的公共财产里面,拿出100两,全部购买粮食,用来帮助我们村,度过可能到来的旱灾。
第二:各家各户尽快进城买粮,买各色需要的物品。
第三:我想,过不了多久,城里就会乱起来,所以七天之后,没有特殊原因,都不准出村。
第四:大家进山砍一些树木,在村口设置一道防护,防御可能的流民侵袭。
第五:村子里的小孩最近少乱走,年轻人要提高警惕,要是真有危险,尽早发现,通知全村人。
第六:看情况,要是实在危及的话,那就抽调村里的一些壮丁,组成巡逻队,保卫村庄。
“我要说的就这些,看情况,需要补充的再说。大家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没有的话就执行。”村长望着众人。
“村长说的很对,我们这就开始准备。”一人应和道。
“是呀是呀,村长的安排很好。”
“哎呀,我们家的粮食不够了,我得赶紧进城买一些。”
……
“好了,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那么久散了吧。尽早准备好,村里的牛车,大家轮流用,尽快准备好一切。”村长看大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就让大家散了。
村名们各自散去,回家清点钱银,心里捉么着买多少粮食合适。刘家村的生活一直都不错,所以家家户户都是有些存银的,就算一些困难的,粮食还是买得起一些的。
因为不知道会干旱多久,所以大家就多准备了一些粮食。
爹娘看着全村都行动起来,想着自家存银还是有一些的,就打算再买一些粮食回来。谁知道干旱会有多久啊,至少今年和明年的粮食要足够吧。还有各种种子,也要准备好,等干旱结束好趁早播种。
不然一直吃老底,就算是刘家村这样比较富裕的村子都承受不起。
爹还怕天大旱,河水干涸,所以在地下挖了一个地下蓄水池,四周用石头累好,保证不漏水。
然后爹娘,哥哥就往返河边和家里,将蓄水池注满。连我们几个都端着盆子,端水帮忙。
村民看见我们家的蓄水池,觉得不错,于是,家家户户都建了起来,也开始了蓄水的行动。
因为和隔壁几个村子,都有姻亲往来,所以村长也让人通知了隔壁几个村子,叫他们早作准备。
娘亲也特地回了娘家一趟,通知外婆他们,做好旱灾来临的准备。
时间一天天过去,村民们也都准备好了粮食,村口也修好了防御的栅栏。
雨依旧没有下来,村民们挑了河里的水,来浇灌庄稼,庄稼才没有干死。还好刘家村旁边有一条河,不然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转眼,夏日来临,火辣辣的阳光,照射着大地,即使村民们已经很努力的挑水浇溉了,不过太阳晒着,很快就把湿润的土地晒干。不过土里的庄稼虽然没其他年份的长得好,但是还是继续长着,并没有干死。
刘家村前因为有河,又背靠森林,所以情况要好些。
转眼看看其他地方,土地干涸,被太阳晒出一道道裂缝,龟裂的土地,诉说着对雨水的渴望。大部分的禾苗,都已经晒死了,只有很少部分,还在苟延残喘,农民们已经绝望,没有收成,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一家老小就只能活活饿死了。
好些人家已经开始卖儿卖女,换来粮食,希望保住剩余家人的生命。这就是穷困的悲哀,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稍有不慎就会妻离子散。
这些先卖儿卖女的人家,还算是好运的,接下来恐怕再想卖也换不了多少粮食了。一是因为卖的人多了,二是因为持续旱灾,粮食短缺,在添一张口吃饭,还是要好好想想的。
☆、第四十章 旱灾的惨状
一些人已经收拾好包袱,打算背井离乡,出去讨生活了。虽然这里的人轻易不离乡,但是留在原地的话,就只能饿死,没有办法,只能离开,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很多村子都是一村一村的走,赶着牛车,带好行李和所剩不多的粮食,开始向雨水充足的方向走去。
路上也不是那么平静,一村的人一起走,互相都相熟,好有个照应,不然恐怕不是饿死,而是被人害死了。
有些舍不得离乡的老人就留下了,死也要死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再说了,老人就是累赘,儿女孝顺,把仅余的一点粮食也要给老人吃,这样生存机会更小了。少一个累赘,少一张口,儿女们的生存机会又多了一分。
况且本来就是半截土地埋到脖子的人,只是早死片刻罢了。就算一起走,这老胳膊老腿的也受不了,与其死在路上,暴尸荒野,还不如死在家乡,还能进祖坟呢。
……
村子外面的情况大家都不太关心,只要不影响到村子的存亡就行,大家都在抢救地里的庄稼。
连孩子们也没有空闲,被大人吩咐去采野菜,晒干,存起来,没粮食时也能顶饿。
我们家里,除了只有一岁的双胞胎,连三岁的我都去采野菜了。
森林里,因为树木众多,干旱对这里没什么影响,所以野菜还是不少的。我们一起进了树林,开始采野菜,蘑菇,木耳,等等一切能吃的东西。
不过因为没有雨水,蘑菇木耳少得可怜。
……
其实在不知不觉之间,旱灾的影响已经波及到我们这个小村庄了。
早就有村民发现有少量的流民来到这里,不过没有进村,而是在河边和树林里找些吃的罢了。
我们村因为地处偏僻,所以朝这个方向走的人很少,要不就不是几个流民的问题了。
也幸好是这样,不然就算我们村的人多,力壮也挡不住海量流民的冲击,到时候抢光我们的粮食还是轻的,就怕流民暴起杀人,流民太多,保护不了妇孺。
不过,现在来这边的人少,等那些流民到了城里,没有得到粮食,说不定就会四散离去,到这里的流民就会增多。
现在不好好防范,到时候,祸到临头就晚了。
村子里现在十多岁的男孩,都开始练习箭术,等到真有危险的时候,也能添一份力。
村长还组织村民,将自家的一部分粮食,藏进深山的一个隐蔽的山洞里。那里是村民一起进山打猎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在森林深处,又不显眼,就算在山洞面前不好好找,都找不到入口。
总要为大家留一条后路,万一村子有个什么意外,不至于饿死。
要是情况真的很危急,那么村民都退到深山的山洞里,那个山洞洞口虽小,但是里面的空间却很大,很深,能够容纳村民。
等到灾难结束,再重整家园。
况且森林里总有些动物,村民一起,连老虎都可以一斗,所以只要有人守好山洞,那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村民在那里会很安全。
不过,那都是最坏的打算了,最好还是能守住村子。
第二天,村里的男人们,抽调了一半,去将粮食运到山洞,整整四天了,他们才回来,足以见得山洞离这里有多远。
山洞口,村民已经用东西遮挡住了,就算在面前,也发现不了由山洞。回来的时候,还碰到一些野鸡野兔,还有一只狍子,不过因为没多少,不够分,所以就谁打到的谁家拿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旱情持续升温,土地干涸得厉害,河水水面持续下降,要是再没有下雨,那么河水都有断流的可能。
村民们,在河边合力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引河水进入,借以来留住一部分河水。就算河水断流了,这个大坑里的水也够村里用一阵了,再说了村民家里都修了地下蓄水池,水在短时间里不用担心了。
不过地里的庄稼就没那么好过了,因为面积太大,村民们力量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地都浇头一遍,因此只能舍弃一些,重点浇灌剩下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这么做的话,那么恐怕所有的庄稼都保不下来。
村民们浇灌了的庄稼还好,没浇灌的,有些的叶片已经开始枯萎了,再过几天恐怕就要死一部分了。真是令人心疼极了。
而且河水水面下降,以后河水断流之后,恐怕就没有水来浇灌庄稼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随着旱情的加重,越来越多的河流开始干涸,井里也开始提不起水来了,虽然还有些余粮,但是没有水,越来越多的人,被迫成为流民,往大城市方向涌去。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幸运的走到大城市的,一些饿死在路上,便被草草掩埋或者直接暴尸荒野,更有甚者被其他人所食。一些渴死在路边,再也没有起来。还有的被人杀害,分而食之。
到处饿殍遍野,四处都充满了绝望的哀嚎,四处可以看见,遗弃的尸首,和饿得骨瘦如柴的流民。
只有幸运的人,才艰难的走到了大城市的城门口,不过等来他们的不是安慰与帮助,而是手握尖兵利器的士兵,守卫在城门口,不让流民进入。
想要进入,每人要缴纳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对某些人来说不多,但是对身无长物的流民来说就是巨款了。
就算是收成好的年份,一两银子对很多人家来说,都是一大笔钱了,何况现在呢?有银子早就去买粮食了,还用当流民?
不过好在城主没有赶尽杀绝,每天中午在城门口施粥,粥很清,而且每人每天只有一顿,只是吊着命而已,绝对是吃不饱的。
而且还有城里的善良的富户,时常来发些馒头和窝窝头等等,不然就凭城主下令的那些粥,恐怕要饿死不少人。
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还有些余粮的人家,只能离开,另找出路了。既然城里不行,那就朝着受灾小,或者没受灾的乡村去吧。
☆、第四十一章 全村撤离
所以流民在大城市城门口聚集后,就又分流,朝着南边,雨水充足的地方去了。这一去可能永远也不回来了,要是没有什么大的灾祸,那么这些离开,而又成功到达南边的那些人,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