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带着空间来逍遥-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要5文钱,这些节省惯了的村民可舍不得,5文钱可是可以买好几块糖呢,拿回家去,孩子可高兴了。
  爹也去买东西去了,先到布庄买了一家人的布,称了做棉衣的棉花。想着又多了一个孩子,咬咬牙又买了一大块一般的布,和几十斤棉花,打算回家做棉被。又去买了一些盐,油等等。还买了一袋玉米粉,一袋糙米。
  家里的精米是拿来卖的,吃的是买的便宜的糙米,高粱,玉米等。面粉也是金贵的东西,不常吃,基本上都是卖到了粮店。农民一年到头,不就指望着卖粮的那些钱吗。
  大家买好了东西,又到了坐车的地方,将东西放到了牛车上,回了村里。虽然没有什么耽误,不过村民回家的时候都快天黑了。
  爹将买的东西搬回家,娘将东西放好。吃了饭爹就去村长家分钱去了,这次我们家分了2两多一点,算是大收获了。村里人出力多的人家多分一些,出力少的少分一些,很公平没有人反对。
  除去爹买东西的钱,这次的收获还剩几百文,都给了娘存了起来。爹带上村里分的肉回了家。一大块的肉,看起来得有10多斤,还有些骨头,半个猪头,一些内脏。村里将那两头大野猪卖了,其它的小野猪都留下来村里分了,每家每户都有份。
  分了钱,又分了肉,村民们都很高兴。这一年可是可以过个肥年了。第二天家家户户都飘出一阵肉香。
  娘亲将肉切成块,腌制成腊肉,猪头用水煮过后放好。现在这里天气不热,放好几天都不会坏。
  今天娘亲熬了骨头汤,汤里放了些蔬菜,内脏也洗干净用辣椒爆炒,闻起来很香,可惜我还不能吃,只能咽咽口水。娘亲看我直勾勾的盯着饭桌,就盛了一碗骨头汤,放得不烫之后喂给我。总算自己沾了点荤腥了,舔舔嘴唇,回味一下。

☆、第十章 过冬了

  打完猎,卖完山货,爹就和大哥上山砍柴去了。就在山边砍一些小树枝,然后拖回家,爹打算砍多一些,一些留着自家过冬用,一些借村里的牛车拉进城里去卖。现在正是柴火卖得上价的时候,一车柴火,一家人就能买完。因为冬天很冷,各家都会买些柴火过冬。
  父亲和大哥进了山,先在一些小动物出没的地方设下陷阱,等砍完柴再去看,说不定还能抓到个兔子或者野鸡什么的,拿到城里卖也行,给家里加菜也不错。
  也是只有靠近大山的村子的村民才能在山里打点野味,吃几回肉,其他的恐怕只有过年才有一点肉吃,困难的过年都没肉吃。
  父亲和大哥这几天都在山上砍柴,也有其他村民也在砍柴,倒是能聊会天,不会寂寞。二姐和三哥就到山上摘野果,干果等等,那是村里采集队漏下的,或者是之前还没成熟的,几天下来收获也不错,每天都能背两背篼回家。母亲就在家准备过冬的物资。连五岁的四姐,也帮着割猪草,一点一点的提回来,这猪已经长得差不多了,过两天爹娘就会将它们卖了,所以这两天可不会饿着它们。
  一家人都为过冬忙活起来,在大哥和父亲的努力下,柴房都快满了。爹问了娘家里还缺什么没有,就将柴火捆好,借了村里的牛车,进城卖柴火了。
  现在柴火果然很紧俏,刚进城不就就卖完了,那户人家还预定了下一车,因为价钱给得高,所以父亲同意明天再送一车去,父亲打算将我们自己准备自家用的柴火卖给他们,然后勤快点再砍一些回家存着过冬。
  买回了家里需要的东西,第二天就将柴火送去了,两车柴火卖了300文,现在家里的过冬柴不够了,所以父亲和大哥还是每天上山,直到柴房堆满了,柴火就堆在院子里。
  地里的白菜该收了,全家除了四姐和我,都去砍白菜去了,一家人一整天才砍完,用牛车拉了两趟回来。一小半放进仓库,剩下的一大半准备拉到城里卖,这一车白菜能卖将近2两银子呢。
  别看卖的多,要知道这个时节除了白菜,就只有萝卜了,家里的萝卜已经收了卖过了,剩下的就是自家吃的。这批白菜就是过冬前的最后一批绿色蔬菜了,所以价格很高。
  要知道爹娘为了这些白菜可没少辛苦,浇水,施肥,除草,捉虫。要知道古代可没有农药啊,所以要是没有爹娘的细心照顾,这白菜可不容易长起来。连四姐都经常到白菜地里捉虫喂鸡呢。
  爹娘将卖相好的白菜放到牛车上,不好看的有虫眼的就留在地窖自家吃。菜卖相的好坏,可是很影响价格的。
  第二天一大早,爹娘就赶着牛车去了城里。现在买菜的人家都是买菜过冬的,所以都是几十斤上百斤的买,爹娘的一车白菜因为卖相好,一个时辰就卖光了,买了一包糖给孩子们带回去,就驾上牛车回家了。还了牛车,爹娘回了家,将糖分给几个孩子,大家都很开心。
  娘看见我眼巴巴的望着,就拿了两块糖碾碎冲水,喂了糖水给我喝。甜甜的,比现代的糖也不差。当然很可能是我太久没吃糖的错觉罢了。
  家里的猪,今天杀猪匠来家里收了,活猪10文一斤,一只猪300斤左右,两头肥猪卖了6两银子,爹娘很高兴,这是今年收的除了卖粮的最大一笔钱了。
  天气越来越冷,爹进城卖了几回柴,赚了将近1两银子,今天是爹最后一次进城卖柴了,在冬天过去,气温回升之前是不会再进城了。母亲和父亲一起去的,交了之前的绣品,又接了新的活,拿了钱才满意的回了家。
  看着满柴房的柴火,地窖堆的粮食和蔬菜,还有菜干,果脯,泡菜。一家人都很满意,看来能够过一个暖冬了。
  母亲将一家人的衣服都做好了,准备过年的时候穿。母亲缝了两床棉被,家里人口多了,棉被不够用,冬天冷,要是冻生病了,这个时代可是大病,一不小心就会死人的。
  柴火充足,冬天就可以将抗烧得热热的,房间里暖烘烘的。这几天事都干完了,父亲就经常进山,设陷阱,倒是时不时能有些收获。
  转眼山村里就下雪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靠近森林,气温特别低。出门娘亲将我裹成了粽子,寒风吹在脸上,凉悠悠的。
  我的修为已经到了练气七层,早已寒暑不侵了。不过我光有修为,还没学习法术,一身修为更本就发挥不出来多少,况且我还是个婴儿身体,实力就更没有几层了。等学会了法术,即使是婴儿身体,也是很有杀伤力的。
  不过现在我还不能学习法术,不然被家人看见会吓坏他们的,等我能够独处时再练习法术也不迟,反正现在又没有什么危险,不需要我对敌,只要好好提升修为,提升境界就好了。
  练气境界一共有12层,练到12层之后才筑基,而每到下一层所需的灵气和时间都会加长。虽然我现在就到了练气7层,但是恐怕练到练气层巅峰时,需要将近10年。你可别小看这速度啊,修真界50岁筑基都算天才了,要是我没有铸造先天之体,没有在母体打好基础,十几岁筑基成功,这简直不可能。放在修真界都是千年难遇的天才了。
  冬天到了,山村到处银装素裹,体现出独特的魅力。连森林边的河也快结冰了,不过现在河面还没有冻结实,等过一段时间,平整的河面就是村里孩子的游乐场。
  家里几乎没人出去了,因为天冷,都将房间烧得暖暖的。家里虽然是茅草屋,不过秉承农村的特性,每间房子都很大。有厨房,饭厅,柴房,厕所洗浴间,猪圈,五间房间,院子里还有个草棚。
  因为生孩子多,所以村里人都修了足够的房子。而且还留有余地,要是人太多房子不够住,还可以再搭几间房子。反正农村人盖房子村里人都来帮忙,你只要管饭就行了,建房材料就是些木头,石头,泥土,茅草都可以自己弄,花不了多少钱。刘家村靠近山,这些材料都有,不用花钱买,所以每家每户,都将房子修得大大的。

☆、第十一章 过年

  幸好这样,那么以后我长大了,就有望自己一个人住了。虽然房间不够,但是房间够大,让爹给我隔一个小房间出来也不是不行。
  现在我和爹娘一起睡,大哥和三哥一起睡,二姐和四姐一起睡,另外两间房还空着呢。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就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煮了肉,弄好了菜,等着过一个好年。
  过年那天,一大早爹娘就将大家叫起床,给我穿好新衣服。一家人都穿的母亲新做的棉衣。
  今天要去大伯家过年,因为大伯是老大,爷爷奶奶也在大伯家,所以每次过年都是在大伯家过。当然后面的几天大家都会轮流请客。
  穿越来了快一年了,我还是第一次出门,感觉什么都很稀奇。主要是以前的地球,污染太严重,城市里也没有什么绿化,现在见到古色古香的乡村,自然是十分美丽的。
  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大院子,用来种菜,晒东西,放鸡养狗等等。而且每家与其他家之外都留有很大的空隙。所以虽然村里就只有100多户人家,但是从村头走到村尾,还是要走很久的。
  虽然我家离大伯家没有离村头和村尾那么远,不过我们一家还是走了20分钟才到了大伯家。
  我们来的时候四叔一家都来了,没过多久,二伯也带着一家人过来了。母亲和妯娌去了厨房帮忙,做媳妇的总是要辛苦点。
  父亲就和大伯他们聊天,吹牛去了。
  小一辈的,就在大伯家里玩开了。母亲将我交给大哥,嘱咐大哥和二姐好好照顾我。
  现在我才看到,房间里有多少小孩。大伯家有5个孩子,刘媛媛22岁,刘红17,刘勇14岁,刘刚10岁,刘翠6岁
  ;二伯家有三个孩子,刘有权19岁,刘林13岁,刘婷8岁;四叔家有两个孩子,刘海8岁,刘芷青4岁。还有大姑妈有三儿一女,小姑妈有两女。所以你可以想象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孩子了。
  不过今天大姑妈小姑妈没来,她们还要过几天才能来拜年,毕竟出嫁以夫家为重。
  古代都早婚早育,小的十四五岁就成亲了,大的也不会超过20岁成婚的。所以说大堂姐已经嫁出去了,今天也没在。大堂哥刘有权也已经成了家。
  看见一屋子的小孩,我不得不感叹,真是多子多福啊!
  中午吃完午饭,爷爷奶奶给我们每个孩子发了红包,连我都有,不过我的被母亲收着了。人小没人权啊,我的压岁钱离我而去了。
  爷爷奶奶给了压岁钱之后,大伯,二伯,我爹,四叔也纷纷给了孩子们压岁钱,孩子们可高兴了,那些压岁钱存着或者买糖,过年最高兴的事除了能吃好吃的,就是能得到长辈的压岁钱了。不过我很悲催,全都被娘收着了。好吧,我安慰自己,等我长大一点,就能自己保管压岁钱了。
  拿完压岁钱,孩子们就一群群的出去玩去了,媳妇儿就洗碗收拾。男人们就嗑瓜子,喝茶聊天。
  今天的菜不错,有鱼有肉。这个时候的鱼可贵了,不过刘家村边有河,所以吃鱼比较方便,不用花钱。村里人个个都是捕鱼能手,现在冬天,凿开冰面之后,鱼就会在洞口聚集,到时候捞就是了。
  一年四季,河里都不会少鱼,鱼多人少,倒不会因为人们的捕捞而变少。平时人们想要吃鱼的时候,就会去河边弄,河边的虾蟹螺丝也是不少的。
  一些小孩在院子里堆雪人,拿点树枝树叶装扮一下,还是很像那么回事的。四姐在一边,就看得很高兴,摸摸雪人,觉得冰,就把手伸回来,哈了口热气。院子里的孩子围着雪人蹦蹦跳跳,玩得很开心。看得我也想去堆雪人了,我住在南方,以前只看过一次雪,还是在一次雪灾的时候,我们那里才下了一次雪,不过就是一点雪花罢了,还没落地就化了。
  现在看见这里这么多的雪,我真的很有冲动,去堆一堆雪人。可是看见自己的小胳膊小腿,还是算了吧,我还没走出去,恐怕就被抱回来了。哎,还是太小了啊,等我长大,还要好久呢!
  中午的肉我也没吃着,只是被娘亲喂了一次奶,感觉好馋。郁闷的我,就趴在娘亲怀里睡着了。
  等我醒来,已经在家里了。原来爹他们吃完晚饭,喝了酒就回家了。守岁是在家里守,不一起,毕竟都已经分家了嘛。
  因为睡了一下午,我现在精神很好,家里人也都没睡,等到凌晨的时候,要放鞭炮。
  这个时候有鞭炮,我也不奇怪。毕竟火药很早就发明了,虽然我不知道现在的年代,不过看到鞭炮也不稀奇就是了。
  时辰一到,我就看见爹去点燃了鞭炮。顿时火花乍现,噼噼啪啪的声音响起。村里也到处响起了鞭炮声,平时安静的刘家村,顿时喧闹了起来,有了过年的热闹。
  鞭炮是爹准备年货的时候买的,买回来后,就放在干燥的地方,怕潮了过年的时候点不着,不吉利。
  放完鞭炮,守岁也结束了。孩子们就出门去各家串门,每家都会准备一些糖果,瓜子,干果什么的。看见孩子来,就每人抓一把。娘亲也早就准备好了,打开了门,哥哥姐姐们就出门去了。
  中途哥哥姐姐还回来了一次,实在是装不下了,放在家里后,继续。等到回来的时候,每人都搂着一兜吃的,很是开心。
  等再也没人的时候,大家就收拾收拾睡觉了。明天大年初一,还要到各家亲戚家去拜年。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每天我都跟着爹娘去走亲戚,各位叔叔伯伯,外公外婆家,还有什么叔公,二爷爷,姨婆……总之走完上家走下家,过年真是热闹啊。当然我们家,也请了一次客,大伯母她们还过来帮忙。
  时间一晃而过,过年已经过去了。天也越发的冷了,经过过年期间的喧闹,山村再一次安静了下来。
  现在恐怕没人再出门了,就在自己家里过冬了。大概只有等到来年春天,天气渐暖,冬雪融化之后才会出家门。

☆、第十二章 一岁了

  我们家也不列外,一个冬天,家里都没人出门。就只有爹去河边,捞了一盆鱼回来,给爷爷奶奶,各位叔伯送去了一些。剩下的还有很多,母亲就将鱼打理好,每天煮鱼汤喝,自己也能喝点鱼汤。感觉比以前的鱼汤好喝多了,纯天然,无污染的鱼,就是这么美味。
  喝了热汤,整个人都暖洋洋的。
  这几天总觉得牙龈痒痒的,很想咬东西,流口水。这是我快要长牙了吧。想着长了牙,自己就可以吃东西了,我很是兴奋。
  整个冬天母亲在刺绣,哥哥们在读书认字,村里的夫子教村里的男孩读书认字。整个冬天都没事,哥哥们就拿出字来复习,顺便教给弟弟妹妹。父亲就拿了一些木头来做些雕刻,小木马,小兔子等等,有时就编些筐和背篼,筛子等等。等有机会拿去集市卖,换些小钱。
  天冷了,鸡都躲在鸡窝里了,下蛋也没那没勤快了。望着屋外白皑皑的一片,感觉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父亲每天都要扫一次雪,免得门被冻上,而且雪在那里不方便出门。可以看见院子里,雪白的地面有一条深沟,那就是爹扫出来的路了。可以看见雪有多深。
  屋顶上的雪爹和大哥过一段时间也会清理一次,怕雪太重,压垮房子。
  天上还飘飘扬扬着,鹅毛般大小的雪花,寒风呼呼地吹。娘又在灶里加了一把柴火,顿时火烧得更旺了。房间的温度也升了一些。
  时光就在这样平淡的日子里过去了,春天来了。虽然雪还没融化,但是一些树,还是发出了嫩芽。
  冬雪已经开始融化,虽然这个时候其实比下雪时还冷一些,不过这个时候村民们已经开始出门了。扫了自家院子里的雪。
  过不了几天,就是种小麦的时候了。一些蔬菜也需要洒在地里了,不然以后没菜吃。
  家里一共有五亩地,需要全种上小麦,到时候除了我和四姐,是全家出动。毕竟过了时间,麦子就长得不好了。好在家里人多,地也只有五亩,所以忙活了几天,总算将麦种点下了地。
  现在大部分雪已经融化,唯有河边,一些角落还有积雪。
  大地也恢复了绿色,到处春机盎然。这时候正是野菜鲜美的时候,刚长出一节嫩芽,二姐,三哥每天都要去河边采野菜,回来加菜。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我就要一岁了。穿来这里,加上在母亲肚子里的话,也已经一年多了,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爸爸妈妈,还好吗。不知道,他们知道我遇难的消息,会怎样。我脸上露出悲伤地神情,幸好没人看见,不然看见一个一岁的婴儿伤心,还以为见鬼了呢。
  不过我打起精神,不要放弃,等自己修为能够破碎虚空的时候自己还有机会回到原来的世界,见到自己的父母。
  更何况,这一世的爹娘也对我很好,我也不能让他们担心。
  转眼我就到了一岁了,今天爹娘请了亲戚朋友,来参加我的周岁宴。因为现在种下的蔬菜还是小苗,所以大多是煮的野菜和菜干,还有冬天剩下的白菜,萝卜。
  父亲为了我的周岁宴,特意去山里打了几只兔子,野鸡,还到河里捞了鱼。母亲每道菜都弄得很足,宾客吃得很尽兴。
  我也穿着鲜亮的衣服,在众人面前露了个脸,让人知道,刘老三家还有个五女儿。这很重要,基本上办周岁宴,就是这个目的。不仅仅是让亲戚朋友来热闹一下。最重要的是让人知道,有这么个人,以后说媒啊,找媳妇啊,能够知道有哪些适合的对象。
  这包含了父母的殷切祝愿,要知道现在人们自己的日子还过得紧巴巴的,请一次客,可是要花不少钱粮的。只有疼爱子女的才会为子女办周岁宴。
  大家夸奖了一下自己的可爱,然后留下礼物。也不是什么大礼,就是十几个鸡蛋,一把挂面,或者一块布料,一些枣子等等。
  这里走亲戚,拜访朋友都是送这些。别看不起这些,这已经算是厚礼了,乡村人都不富裕,能让一大家子吃饱穿暖,都需要花大力气。
  这里大山周围的几个村庄还好些,可以打猎,收山货,不论是卖钱还是自己用都不错。虽然不能铺张浪费,但是基本温饱还是没问题的。
  母亲让大哥将每家人送的礼记下来,以后可以比着来回礼。
  母亲拿了一块今天外婆送的花布,打算给我做条新裙子,春天已经到了,过不了多久就会到夏天了,到时候就可以穿了。
  看着母亲打扫屋子,二姐洗碗,而父亲在送客……我感到了家的温暖,我心里下定了决心,即使这辈子我再也回不了原来的世界了,我也会快乐的活下去,孝顺这一世的父母。
  现在我已经一岁了,已经能走了,牙也长了好几颗,已经能够咬些东西来吃了。现在母亲不光喂我奶了,还搭配着一些粥和煮烂的蔬菜。估计过不了多久,母亲就不会喂我喝奶了。
  不过这也没关系,比起奶来,我更喜欢吃菜和饭。几颗小牙砸吧砸吧,将菜咬碎,吞进肚里。
  母亲,前几天从刘阿婆家抱回了两头小猪,一共花了1200文。二姐现在每天都要去割猪草,不过现在猪仔还小,吃得不多,所以割猪草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等小猪长大了,又是一大笔收入。
  二姐没事的时候,就拿碎布练习刺绣。母亲已经开始教她了,毕竟今年已经10岁了,在这里十四五岁就定亲,十六七岁就嫁人的乡村,已经算是个大姑娘了,该是学这些的时候。
  母亲也时常教二姐待人处事,做饭,如何和夫家的人相处啊什么的。母亲也让二姐学会做衣服,做鞋子等等。
  今天二姐洗完衣服回来,将衣服晾好。母亲就对大家说了二堂姐刘红快要嫁人了,两年前就订好了亲,约好男方在今年开春之后来迎娶,就在三天之后。

☆、第十三章 婚礼

  刘红二堂姐今年已经18岁了,是该嫁人了。听母亲说,男方是隔壁葫芦村的人。嫁得很近,这也是大伯母考虑到的,以后大伯母去看她也方便。况且葫芦村和刘家村一样,也是个生活比较好的村子了。
  大伯母都打听了,二堂姐以后的婆婆,听说也不是刻薄的人,待人也宽厚,就是对待他家的大媳妇也不错。二堂姐嫁的是那家的第三子,人也算长进,是个种田能手,有几把子力气。况且等最小的小姑子嫁人之后,肯定是要分家的。到时候就那两小口过日子,二堂姐嫁过去,应该会过得好的。就算婆婆是个刻薄的,只要熬过几年,也还是能过上好日子的。
  看来大伯母为了二堂姐的婚事也没少操心,都是从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怎么能不关爱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二堂姐以后会过得幸福吧。
  我还没看过古代的婚礼是什么样的,这次得好好看看。
  因为早就知道婚期,所以嫁妆早就准备得差不多了。每家亲戚也添了妆,就等男方来娶新娘子过门了。母亲也为二堂姐添了一只银镯子。
  这天一大早,娘亲就将我们叫起来,到了大伯家。看见了房间里穿着红色衣服的二堂姐,还在做最后的清理,收拾嫁妆。
  看起来二堂姐很不舍得离开,是啊,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就要以夫家为先了,回娘家的时候也屈指可数。不过女孩子总是要嫁人的,一时的伤感之后,二堂姐又憧憬着,夫妻恩爱,公婆讲理的日后的美好生活了。
  乡村人不讲究什么红嫁衣,红盖头。只要是红色的新衣服就行了。要知道一件嫁衣的价格可不便宜,即使是自己秀,那买布料也要不少钱。而且嫁衣只能穿一回,所以一般只有有钱人家,才会大红花轿,红嫁衣。
  而这些乡村农民,就只能做件红色新衣了,以后还可以穿。毕竟乡民没有太多的钱财来置办奢侈的只能穿一次的嫁衣。
  也没有花轿来接,而是用的牛车,只是将牛车装扮了一下。而且也不是早上来接的新娘,而是下午来接的。好吧,母亲告诉我,这是吉时,这个时候来接最吉利。
  吹吹打打,新郎驾着牛车,就将二堂姐送到了隔壁村,新郎家。
  当然来接二堂姐的新郎,被我们一群孩子拦住,直到新郎发了红包,才如愿接到新娘。
  来到新郎家,宾客早已经到来,看见新娘来了,都发出欢呼的声音,看着新郎将新娘,牵着手带到了礼堂里。高堂上,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和女子,看来这就是二堂姐的公公婆婆了,看起来还是挺和善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和善,不过不管怎样二堂姐都已经嫁过来了,只有期望他们是真和善了。
  拜了堂,将新娘送进了新房。新郎在外面招呼宾客。大家都向新郎敬酒,新郎都喝得有些醉了,脸上冒出红云。
  新郎看起来也只有十七八岁,面貌清秀,看起来憨厚老实。可能是今天成亲的原因,显得有些羞涩。
  看着在原来社会,还在读高中的男孩,女孩,在这里已经步入了婚姻的礼堂,一辈子就这么互相扶持下去。
  想着他们或许在揭开盖头的那一刻,才认识,看到对方。盲婚哑嫁,虽然双方父母都打听过对方的脾性是好的,才答应的婚事。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就凭一些人的言论,几次见面的观察,就定亲结婚,我始终觉得太草率了。
  像现代,就算是七八年的男女友,都不一定说了解对方,更何况现在毫无了解的两个人,就这样匆匆决定,在一起一辈子呢。
  想到自己今后也会这样,心里面很不开心,难道自己也要这样,随意嫁给一个不认识的农夫,从此侍奉公婆,养育孩子,就这样过一辈子吗?不,我才不会这样,那样还有什么幸福可言,那种人生不是我想要的。
  不过自己有说不的资本,自己的空间,自己的财富,自己的修为,又给了我安慰。谁都不能勉强我做我不愿意的事,即使我今生不嫁人,我也不会随意将自己嫁了。
  就是不知道以后怎么面对父母,不过现在我还小,离长大还有好些年,现在不用急。
  不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天二堂姐的婚礼,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这个年代的悲哀,虽然他们或许不会感到痛苦,不高兴,可是我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这种观念,这种做法,我完全接受不了。
  看来要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还有几年给我想,现在倒是不用心急。
  娘亲给新房里的二堂姐送了些吃的进去,成亲也是件很累的事,现在二堂姐怕是饿了。
  晚上,新郎差不多醉了,大家想到他今天成亲,就没有太过为难他,将他放过了。新郎也感谢了一番,就进了新房。
  新郎的好友,和一群孩子,一起在新房里闹了新房,直到新郎新娘都害羞得双脸通红,大家才意犹未尽的出了新房。毕竟别人成亲还是要注意分寸,不然轮到自己成亲的时候就惨了。
  大家都走了,把空间让给今天的新郎新娘,想必今晚他们会有一个愉快的夜晚。
  吃了晚饭,闹了新房,见到事了。爹娘也向此间主人告辞回家了。我趴在母亲的怀里,看着周围的景物。天色已晚,不过因为修炼自己的眼神很好,即使在黑夜,也能看清很远的地方。
  看着这个夜色中显出独特魅力的小村庄,我也有了家的归属,这就是我这一世的家啊。
  回到房间我就睡下了,今天闹得很欢快,费了不少力气,需要好好休息补充。哥哥姐姐们也洗好脸脚,上床睡觉了。
  总的说来这次的,二堂姐的婚礼,我还是玩得很开心的。虽然没有我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古代婚礼那么繁杂,那么华美。不过却更显得真实有人情味。
  好吧,电视里的都是演的,而且是演的有钱人家的婚礼,和这个没法比。这是我穿越来的经历的第一次婚礼,我想,很久以后我都不会忘记。

☆、第十四章 进城

  婚礼结束后,就快到种水稻的时候了。家里有三亩水田,也需要人手将水稻种下去,这几块水田可是家里的一大收益了,完全马虎不得。
  全家除了太小的四姐和我,都去帮忙了。农村的孩子,都是从小做农活长大的。
  我在院子里坐着,其实我很想出去玩,不过肯定没人同意的。我只能在院子里走动,到处看看,数数蚂蚁。现在我已经走得很稳了,也能说话了,因为修炼的原因,自己本来就比同龄人身体好。
  虽然现在自己还没学习法术,发挥不出修为的实力,不过就算我的肉身实力也不容小觑。我以一岁幼儿的身体,拿起一块巨石,轻而易举。
  虽然我的活动范围里,没有更大的石头给我实验,不过我想自己至少能拿起院子里巨石的两倍的石头。说是天生神力也不为过,不过自己可不敢表露出来,吓坏爹娘就不好了。
  全家人都在忙着种水稻,二伯家种完后,还来帮我们家种,有了二伯一家的帮助,我们家的水稻很快就种好了。
  种完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