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侯府嫡次子-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借了李真的手从蒙古买马,理想是想让蒙古习惯安逸获得财富的途径,以畜牧业谋生,以期分化蒙古内部部族。同时,他安排人手进入蒙古,经由李真的商队接触蒙古各部族,收集信息获取情报。
这都是为了未雨绸缪更好的了解蒙古,以防孟朝和蒙古对上没有丝毫准备。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下面没有送来信,说不定跟我们无关呢?”李真乐观的想。
他乐呵呵得如一个温和无害的笑面菩萨,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心黑手黑的商人,坐拥财富无数。
自从和韩缜合作以来他就像是撞了大运,不说财富的增长,单是身后有着孟朝最大的靠山,就足够他从梦中笑醒。谁能料到永宁侯步步高升,连带着韩缜也水涨船高,他自然也是从中受益。
事实上哪怕没有这重原因,李真也会愿意继续和韩缜绑在一起,因为韩缜实在是有个不输于他的经商头脑。这些年通过韩缜断断续续提供的点子,他的实行力,他的生意可说是遍布全国。以前还只是经常有名的富商,如今可是全国都数得上名号了。
唯一诟病的就是韩缜脑子里有无数的点子,却总是考虑如何吸引当地富余的劳动力,倾向于那些需要许多人手的商业设想,比如物美价廉的手工行业,需要持续产出的消费品。
不过只要有钱赚,他都能接受良好。
所以对于韩缜借他的路子埋些人手,他也就睁一只闭一只眼了,虽然他实在不懂韩缜为什么对蒙古这个塞外民族如此忌惮警惕,人家也没有做什么!
韩缜皱了皱眉,即使蒙古的行为与孟朝无关,也不该迟迟没有下一步的消息。要知道蒙古对金国的行动也关系到孟朝的措施,让他们好随时斟酌调整策略。
他的心下总有些不安,好像有什么事发生了!
“让在边境的人多注意蒙古那边的消息,有情况随时来报!”韩缜郑重嘱咐。
“好!”见韩缜如此严肃,李真也认真了几分。
送走了李真,韩缜起身出门,带着几人上了马,直奔城外永宁侯兵营而去。
军营主帐。
身在军营的永宁侯少了在京的慵懒放松,而是多了冷硬的凛冽之气,在军营中他就是最高的那个声音,令出必随众军仰望。
“见过爹!”被带到兵营,韩缜草草行过礼,就站直身朝自家父亲望去。
永宁候微皱了下眉,淡淡道:“不呆在京城来这里干嘛?”一点有没有见到儿子的喜悦!
韩缜噎了下,好半晌才道:“我刚刚接到蒙古聚齐大部队的消息,所以想来问问你,是金蒙方面有什么动静吗?”
他的情报收集到底菜鸟了些,也说不上多专业,哪里比得上永宁侯手中的?既然放心不下就找专家解惑,没毛病。
孟朝和金国虽然暂时停战结盟,关系更似亦敌亦友,说不得什么时候两国就会反目为敌。和平只是表面的,底下的间谍情报没有中断,何况永宁侯从来就没有放弃征伐金国,有消息自然会送到他手上。
永宁侯挑了挑眉道:“我都还不知道蒙古方面的消息,你倒先一步得知了,什么时候你的消息如此灵通了,嗯?”最后还发出了意味深长的疑问。
商人以利为先,商路一定要畅通无阻,这样才能及时地把货物运到目的地。韩缜就是借用了其中的便利快捷,而且商人通行四方,只要有利可图哪里都去的,也最方便打听消息!
“先不说这个,父亲你知道了什么吗?”韩缜追问。
看出韩缜是真的关心,永宁侯也顺从地转移了话题,淡淡凝眉道:“据我所知金蒙已经停战一段时间了,而蒙古的使臣也到了金国都城,然而奇怪的是,朝廷现在还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消息。”
他眸中有着深深的阴影,面上蒙上了一层阴翳!
作者有话要说: 啊,脑子不够用啊!
第248章
鉴于这个时代通讯手段的落后,情报往往具有延迟性, 朝廷没有得到回报, 不是身在金国的使团没有想到传回消息, 就是消息被特意封锁了, 企图将孟朝蒙在鼓里,一切失控了!
“爹你在怀疑什么?”韩缜追问。
永宁侯眼眸幽深:“你要知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将信任维系在一纸盟约上就太幼稚了!”
何况金国本是豺狼本性, 反复无常, 它虚弱的时候会选择蜷缩起来以图延续, 当它喘过气来的时候, 只会给你反手一刀!
从金国插手西夏战场的时候,永宁侯就有预感局势生变,和金国表面维持的和平将走到终点了!
不同于甄太师他们对两国关系的乐观,在永宁侯心底,敌人就是敌人,他们迟早会有对上的一天!
韩缜抿嘴:“我没有那么天真, 只是以为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那么就会给孟朝留出发展的余地, 只是世事总是不能让人如意。
“所以, 蒙古使者跑到金国干什么?又跟之前金国突然出兵有何关系, 爹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韩缜认真地看着永宁侯。
永宁侯低低笑了下, 他的确是掌握了一部分的情报,这都是自西夏退兵时就着手安排的。
他心眼一向不大,金国突然冒出来摘了他的果实, 踩着他的一番心血白得几座城池,那就别想他能善罢甘休!他可不想以后西夏一旦势弱就故技重施,被金国在后面捡便宜,在利益面前只有打得他们痛了怕了,才不敢再轻易伸出爪子。
在他的计划中,与金国的一战势在必行,这是给予金国的教训!然后,才能重整旗鼓进攻西夏,他不允许自己的作战计划半途而废!所以,在朝廷发下诏令后,他才会干脆地率兵返回。
所谋的不过是对金一战而已!不想他尚能耐着性子整兵顿马整饬军队,对方已经迫不及待的的出手了!
永宁侯轻叹道:“所以就烦你们这些光明正大的君子所为,真的非要等使臣交涉出一个结果,黄花菜都凉了!”
韩缜翻了个白眼:“亲爹你好聪明,好棒棒,说说都发现了什么吧!”
永宁侯淡淡道:“金国宰相重病,外戚专权,并与蒙古重臣暗中往来。金国之所以擅自出兵,就是受了蒙古的指使!”
顿了顿,他接着道:“当然这已经是我回京之前的事了,如今耶律梵已逝,有金国皇帝宠妃撑腰,外戚乌延家恐怕更是迫不及待的想爬上蒙古这艘船。所以我一点也不奇怪出使的大臣没有消息,恐怕他们凶多吉少了!”他一点也不以为意地道。
“爹!”韩缜变了脸色,苦笑,“你早就知道他们可能会遭遇不测,为什么不提醒一下?”
韩缜知道金国耶律梵在两国和谈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他去世什么重要的消息朝廷竟然没有收到一点消息,显然他们中间的情报渠道出了问题。如果金国真的转而投向蒙古,孟朝将迎来大患。
而很明显,永宁侯早就派人打探消息,对此行的凶险应该有所预料,可是他愣是一点风声不透,要不是他赶到军营主动问出口,他是不是还要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永宁侯冷笑,眼中有着鄙薄之意:“我要对金国出兵,你们不是推脱说粮草不足吗?想来是我的话份量太轻不足为信,既然如此就让那些大臣将事实摆在你们面前,总不该是我妄动兵戈挑起战端了?”他对那些冠冕堂皇的拿一堆理由阻拦的人早就觉得碍眼,就是让他们面对这无可逃避的一切,才能稍消些郁气。
韩缜支手扶额只觉得头疼,幼稚,太幼稚了!
难道就因为没有一开始没有如了他的意同意起兵,就要来这一手吗?
所以永宁侯是从西夏之战起就察觉到金国有变,提前派人潜伏进去探听消息。然而他想奔赴金孟边关时因为朝廷不赞成,他就干脆什么不说坐等着他们被打脸。
韩缜沉声:“爹,你过分了吧!朝廷先前不同意自然有理由,你早说出这些怀疑,未必不会改变主意。而且出使金国的大臣也是我们自己人,若有不测,又当如何?”
“生死在天,祸福自担,难道你以为我会在意?”永宁侯冷酷一笑,朝堂哪里也不会缺了人,少了自然会补上,与他何干?
知道永宁侯对人命的不在意,韩缜也不想和他辩论这些徒花时间,人已经在金国了想做什么也晚了。现在重要的是金国的目的,他们和蒙古联合了吗,是不是会对孟朝对手?
“边关会不会有危险?”韩缜盯着永宁侯。
“你说呢?”永宁侯淡笑,见儿子表情有崩裂的趋势,才好心地道,“放心,我一早就传令四方关隘警戒,加强巡防严阵以待,真的金国动手了,等到我前去支援还是没问题的!”
韩缜吁了口气的同时,好在亲爹心里是有点数的,他实在是对永宁侯的操作一言难尽:“你早就知道朝廷迟早会允你带兵出征!”
难怪永宁侯这么容易就答应偃旗息鼓安于营帐,他是等着他们主动送上门,如果到时真的金国撕毁盟约转而对上孟朝,那是不战也战,粮草再紧缺也得筹备起来,还得乖乖地送到他手上!
恶劣,这个男人太恶劣了!
永宁侯莞尔一笑:“我们和金国之间非友即敌,永远不可能相安无事,从金国率先出手后,一切是避无可避了!”他只是从来不会高估金人的信义。
韩缜敛目垂眸:“我以为金国该知道如何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选择,和蒙古结盟无异于与狼谋皮,他们是自寻死路!”蒙古的凶残贪婪世所皆知,他们的残忍嗜杀彰显毫无人性的一面,这样的蒙古只会残暴地吞掉面前的一切,绝不会因为暂时的伪装而真的给你留活路。
如果金国甘当蒙古的马前锋,不过是折了夫人又赔兵,最后愚蠢的将自己的一切葬送!
韩缜还是对人性估计的不足,正是因为蒙古的残暴血腥深入人心,所以会有人贪生怕死叛国投敌。人的本性不因国家血统而有分别,当危难当头时,总有禁不住考验的人做出卑劣的勾当,不管是外族还是汉人,概莫如是!
永宁侯冷冷一笑:“可惜让你失望了!”
比起韩缜他们走稳妥路线的谨慎,永宁侯从来是以实力论输赢,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什么计算谋划都是无用功,最后能抵挡摧毁的还是手中的力量。
“那么,现在蒙古和金国到哪一步了,他们要联手对付我们了吗?”韩缜冷静地问,事已至此,只能迎头而上解决问题。
“不知道!”永宁侯干脆地说。
韩缜睁大了眼:“为什么不知道,你不是派了探子吗?”
永宁侯光棍地道:“是啊,可是自从十天前期就再有没有消息传来了,不是迷路了,大概就是被金国截杀了吧?”
两国起战事前,互相解决对方的奸细卧底是长情,恐怕从那时起金国就已经彻底换了方向了!
“那蒙古?”韩缜拧起了眉,他迟迟没有收到下一份消息是不是蒙古动手对那些在草原行商的伙计做了什么,是被发现了,还是滥杀一起没有逃脱?他的心乱了。
韩缜闭了闭眼,比起永宁侯的冷漠无动于衷,他的心还是太过柔软。
“蒙古这些年于孟朝秋毫无犯,我还是太过疏忽他们了!”永宁侯眯了眯眼,坦然承认自己的失策,“我倒不知道他们的胃口这么大,一个金国还没吞下就来觊觎孟朝!”所以更多将精力放在金国身上,说不定还真没韩缜知晓得多。
“所以,如果蒙古和金国达成了协议,那么他调动的大军冲的就是我们孟朝,而不是金国!”韩缜的呼吸急促,他猛地看向永宁侯,急声道,“父亲!”糟糕了,对蒙古从何处进军他们还没有丝毫头绪,临近的关隘可是什么防备也没有。
“慌什么?”永宁侯淡淡扫他一眼,镇静的气势让人仰望,“真有什么现在早得到消息,没有动静就还有周旋余地!”
蒙古想侵入孟朝最近的关隘就是山西大同,那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军事重镇。大同曾为辽、金陪都,后来经过孟朝开国太祖苦战而重新夺回,为北方之门户。
如果大同关失守,或者是任何孟朝的土地沦丧,他们不会没有收到一点消息,所以还来得及,韩缜不由松了口气。
“父亲你打算如何?”韩缜直截了当地问。
“我打算如何?”永宁侯嗤笑一声,挑眉道,“现在我要整兵备战,朝廷是否还要以粮草无续的借口拖延?”
“自然不会。”韩缜强笑,心酸地道,“国之大计,迫在眉睫,朝廷没有粮草的话,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奉献于军部。爹你放心,有我在,保管不让你的兵饿肚子!”小心眼的人,真惹不起。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永宁侯就离京了!大家晚安!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坤坤的ikun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49章
“早答应就不会落得如此仓促行事!”永宁侯假惺惺的叹息,沉沉笑道, “辛苦了你们了!”想也知道朝堂会砸锅, 还不知道要忙成什么样?
“如果我不来的话, 父亲打算什么时候上报朝廷?”韩缜狐疑。
“只能说你赶得巧, 你就是不来,也该差不多是让那帮朝臣知道的时候了!”毕竟他的兵已经操练得差不多了。
韩缜无奈,现在朝廷还被蒙在鼓里呢,还是他亲自去告诉他们吧!
知道永宁侯心中有数, 已经命令各地关隘加强防范,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确定金国的意图, 才能逐一应对!所以韩缜也没有耽搁, 向永宁侯告辞!
从军营匆匆离开,韩缜马不停蹄地将消息通知甄太师,朝廷恐怕还一头雾水,疑惑前往金国的使团为何至今没有消息传回。
韩缜带来的消息太惊人,甄太师当即变色,他顾不得责怪永宁侯为什么直到现在才说, 立即召集大臣议事!
出使的使团凶多吉少不说, 金国有可能撕毁盟约和蒙古结成一伙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样一来孟朝就将面临两个强敌的威胁, 不说战事将起, 形势也将十分的凶险。应付一个金国已经是心力交瘁,如果再加上一个凶残的蒙古,不说最后的结果, 孟朝也必将陷入苦战!
这个时候甄太师真的宁愿只是永宁侯开的一个玩笑,国家不会陷入动荡,百姓不致彷徨恐惧!
六部尚书,三品以上的官员集聚殿上,都被甄太师抛出的消息砸懵了头。他们有的忧心忡忡苦思对策;有的则是不相信,觉得没有直接的证据,不好下决断;有的则是乐观,外患临头,打吧!反正当兵打仗的又不是他们,真有什么不幸,也到不了他们头上。
甄太师带着人排查了前面有关金国的信息,里面的确有提到金国宰相得病,再有中间夹杂着金国和蒙古暂时停战的信息。
他们当初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小病,人年纪大了得病不是很正常吗?而且耶律梵身份贵重,自有良医医治。至于两国停战,他们也没有放在心上,战事打打歇歇都是常事,不可能一直打仗。谁料到其中隐着这么重的内情?
看来起码有七八分是真的,金国转而投靠了蒙古,那孟朝就危险了!
底下还在七嘴八舌争论的,甄太师叹了口气,除了派人探听准确的信息,还得做好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孟朝将迎来一场自建国以来的大战!
甄太师拍板道:“不能因为边关还无动静传来,就盲目乐观,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提前做好战前准备,以免大战到来时措手不及!”
无论如何应对未知的威胁,未雨绸缪不为过,他是赞同调集军队筹备物资!别看提前预备会劳民伤财民心动乱,要知道真的等到强敌来袭,就什么也来不及了!
底下自然有不赞成,觉得是永宁侯危言耸听,谁知道是不是为自己捞足军费?好在到底甄太师声威在身,而且最主要的是这是永宁侯想要的,所以有胆子反对的只有少数几人,最后很快通过决议。
既然要协助永宁侯整兵备战,那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收集敌国情报,盘点国力,物资调动,民意引导,这些都是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大家纷纷四散开去准备!
看着大臣们从议事大殿鱼贯而出,等到人走得差不多了,韩缜才从旁边的侧殿出来进入殿中。
甄太师紧紧皱着眉头,脸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还背着手徘徊在那里凝目沉思。
“韩缜见过太师!”韩缜抱拳行礼。
甄太师一见他就没好脸色,愤怒地挥了挥袖子道:“永宁侯实在太过份了,他这是延误情报耽误国事,万一措手不及攻破城池,他担当得起这份罪责吗?”
甄太师相当的不满,永宁侯明明早就得到消息却什么也不说,简直是误国!还有派出的使团,要早知道内情,也会多几分提防。或者去函问责,而不是弄得人生死不知!
永宁侯此举的确有几分恶劣之处,除了针对朝廷不允开战的不满而报复,就是对使团的生死漠不关心!
但是说他无视国家安危也绝对不可能,韩缜现在多少也想清楚了,永宁侯该是有把握金国短时间内不会贸然开战。除了古代发动一场战争需要先期筹备许久,而他也提前吩咐守关大将提高警惕。还有永宁侯该是在边城留下了军队的,他信任的莫子安等将领可是还带着为数不少的士兵驻扎边关,真有什么随时可以援助救火。
韩缜谨慎地转开话题:“太师,我父亲不是无的放矢之人,恐怕金蒙两国来者不善战事不可避免,还望太师和众位大臣郑重以待!”
不做则已,做则就一定全力以赴,他就怕大家缺乏真实感,或者还对金国怀抱着幻想,对整兵备战敷衍了事!
甄太师吸了口气,捏着胡须道:“放心,老夫会看顾监督的!”
不说其他的大臣,就是甄太师还有些难以接受,实在是噩耗来的太猝不及防了。
甄太师皱紧眉头道:“万一事情朝最坏的方向发展,蒙古真的和金国联合起来,永宁侯能抵住他们的大军吗?”
一旦金蒙两国沆瀣一气一定所图非小,绝不是以往的小打小闹可比,而孟朝已经有百年未经过‘国战’了。这和西夏之战还不一样,西夏已经是没落小国力衰微,永宁侯能力压西夏,可是能战胜金蒙大军吗?尤其是蒙古,它的强悍凶猛连孟朝也有所耳闻,甄太师不能不忧虑?
军费物资可以咬紧牙关筹措,可是一旦永宁侯战败,从哪里找能领兵打仗的将才?这是甄太师也不得不叹息孟朝能兵善战的将军太少,要紧的时候无人可用。
韩缜微微一笑,眼睛闪亮得如星辰:“我相信父亲,也请太师相信他!”这么狂妄肆意的人,就该永远嚣张下去,一定会长胜不败的!
甄太师噎住,顿了顿一甩袖子道:“但愿吧!该准备的准备,金国的消息也不能落下。”他叹气,“真希望一切只是我们杞人忧天,使团会回归,金国不会挑衅生事!”
甄太师无可奈何,痛心他的改革才初露端倪,财政才稍有缓解,百姓的日子才刚有个盼头,就陷入停滞。如果能给他二十年的时间发展,不,哪怕是十年,也不会只是一场战事备战就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事无可避,那就只能迎难而上!”韩缜坚定地道。
他总想着以时间来赢取发展,而不是通过过度榨取百姓的生存资源,仓促地进入战争。然而天不从人意,如果一切不能避免的话,那就只有争取团结一心赶走外敌!
他的金钱可以充作军费,他的人手可以帮着安抚人心,他会尽可能的调动手边的一切资源,战争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啊!
虽然信息还模糊不确定,但是朝廷却作最坏的打算运转起来,最好的铠甲,最锋利的武器,最新研制出的武器,都被装备到永宁侯士兵身上。各地的后勤物资已统计查明,调运集中。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只要大军开动,后勤就会跟上。
在忐忑不安中,朝廷重新派出的人马还来不及送回消息,阻挡金国的关隘先传来了战报,朝廷一片哗然。
在初秋来临之际,金国一反常态悍然出兵,攻打雁门关。好在关城雄伟,且守将机警早有防备,顶住了攻击并在经过一番苦战后打退了金兵。
由雁门关八百里加急送到的军情通报上,写了金兵来势汹汹,而且起码有十万之数,中间疑有蒙古人参战,具体人数未探明。金国不时的发起攻势,像是不顾一切似的,雁门关守兵伤亡严重,因此雁门关守将请求朝廷派遣援军前来支援,速速到达!
这封军情是最好的证据,永宁侯的话被证实了,金国真的撕毁了盟约反而和蒙古勾搭到一起。现在联合起来企图侵略孟朝,形势已经到了危急的时刻!
没有必要再迟疑了,永宁侯早就整装待发,如今一切准备就绪,刚好可以奔赴战场!
永宁侯坐着营帐中拿着那封情报端详,又在地图上看了很久,眉宇间一片深沉。
但是前往支援刻不容缓,永宁侯连下几道军令,而自己在组建大军后,在既定的时间里拔营出京!
刚从战场回来,转眼又开赴边关,何况战事眼见的非常凶险不同往常,永宁侯侯府的人挂满了担心。
原来隐居不出的老侯爷也露面了,同时出现的还有各府的公爷侯爷,他们都是经历丰富的长辈,不少也还亲身经历过战场。他们显然也意识到如今爆发的战事和以往不同,意义非凡,齐齐前来送行!
韩缜还看见,老侯爷把珍藏起来的战甲重新翻了出来,大有重新披挂上马的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不起晚了!因为设定的男主就是因重生而充满感激,珍惜当下的人设,所以没有那么霸气让人看得爽,当然我写的不好也是原因。男主本身从大局稳定考虑,和永宁侯观念不同而已,不要太讨厌他啊。
不过我下一本古言的男主真的是永宁侯本侯,和穿越女的故事,大家有兴趣的话到时关注!晚安!
第250章
形势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百姓似乎都感受到了那股紧张的气氛, 京城的街道上都变得寂寥。人们小声交谈着, 行色匆匆, 往日欢声笑语的热闹减少了很多。
在察觉金国有背弃盟约反而剑指孟朝倾向的时候, 韩缜就派人将金国留作人质的十六皇子,还有其余金国人都看管起来。因为上次对金国插手西夏战事的不满,还有怀疑,十六皇子曾被阑晓刑讯逼问。那时韩缜就隐约觉得完颜希亮该是知道些什么, 更是和宫中的嘉安帝有着未知的联系。可惜当时完颜希亮意外的顽强, 打死也什么都不说, 更因为那时候和金国还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不能做得太过分,最后还是放了完颜希亮和一干随从。
随后他们派人留意完颜希亮以及一帮金人,结果他们意外的沉寂,也没见和什么人联络。完颜希亮甚至连宫中也不再去了,韩缜还当是自己想多了,误会了他们。现在看来, 当中的确是有些什么, 只是被他们忽略了!
而今留着完颜希亮他们, 除了想在他们身上有所得, 也是存了那他们作为人质, 交换还留在金国的使团。因为战事的阻隔消息不通,他们还是怀着几分希翼,金国没有妄下杀手。
留在京城除了协助甄太师协调户部, 调拨粮草,同时韩缜还着意收集各方的情报。他一直等着安插在李真留在蒙古草原的商队里的人手带来更多的消息,但是在永宁侯率军离京不久后,他却收到了残酷的消息。不但是李真的商队,包括其他孟朝往来蒙古的行商,都遭蒙古军队杀戮殆尽,所带财物都被洗劫一空。
这还是滞留在蒙古边境的人带出来的,他们得到消息当时就逃跑了,好悬留得性命。
商队覆灭的情报辗转送到韩缜手里,已经经过了一段不短的时间,难怪他一直没有接到后续的情报,原来他们早已经死了。也许,韩缜那时收到的就是他们最后送出的消息了!
难过,伤心,更是痛恨,蒙古对孟朝的恶意和歹毒已经是昭然若揭。如果他们的目标里没有孟朝,何必一定要赶尽杀绝?恐怕就是因为他们是孟朝人,怕泄露什么不该泄露的消息,所以才大开杀戒吧!
拿出重金抚慰那些牺牲了人的家人,将安抚后事的工作托付给了李真,韩缜忧心蒙古的目的何在,他们不顾一切想隐瞒的到底是什么?
将这些消息写在信上,匆匆送去前方,希望永宁侯能多多留心。
将信送出去后,韩缜又重新将目光放到了嘉安帝身上,这其中嘉安帝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深宫里。
哪怕外朝忙得天翻地覆,嘉安帝反而少了暴戾,显得岁月静好。歌舞照赏,艳曲不绝,珍馐美食随他取用,卧倒在一片彩衣莺声中。
也许在外人看来嘉安帝这个皇帝徒有虚名,是个空架子。然而,在内宫侍奉贵人的人眼中,嘉安帝依旧是他们高不可攀仰望服侍的对象。
概因韩缜虽然限制了嘉安帝的大部分权利,但是并没有在身份上践踏他,衣食供奉,上下等级,只要嘉安帝不妄取人命,理论上他还是宫里最大的。
以一国供一人,这话对嘉安帝来说可能有些夸张,他所享用的成例并没有超出以往帝王所需。但是对韩缜来说,这些还是太奢靡抛费了,帝王衣食住行即使是按例奉上,还是非常惊人的。
之所以维持不动是对朝臣的妥协,他们默契地不再提起让嘉安帝参与朝政拥有实权,看着韩缜限制帝王的权限。但是韩缜也必须维持帝皇表面的光鲜亮丽,让他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减少心中对帝王的亏欠。好像这样就有了心安理得的借口,帝皇好好的安享尊荣,富贵享受不缺,至于朝政就让臣子们操劳吧!
好吧,其实想想,没有一个皇帝压在上头指手画脚,让人见着就顶礼膜拜,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
所以即使发生了金孟两国开战的大事,也没有人想着请皇帝上朝,或者说通知他一声!
嘉安帝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了,反正上了朝也是一个摆设,他索性也不去了!
他半躺着享用美人纤纤玉手递到嘴边的瓜果,觑眼欣赏着霓裳羽衣,舞女们旋转时带起的娇软身段。然而,即使他不用特意探查,也察觉到附近跟在自己周围的禁卫人数变多了。
嘉安帝嘴角浮起冷笑,他美丽精致的眉眼深处泛起冷酷的虐意。好半晌,他才狠狠地闭了闭眼,把心里浮上的残虐躁动压了下去。
身边的美人似乎察觉到那股不详的气息,手指微不可查地顿了一下,眼中有着不安胆怯!
嘉安帝黑眸闪过冷酷,他搓了搓手指,暗声道:“行了,朕乏了,都下去吧!”
众人顿了顿,停下动作俯身行礼告退,一时鱼贯而出。很快,殿中只剩下闭目养神的嘉安帝,还有一两个近身服侍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