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满满的奏折失去了兴趣,脸上恹恹的,把朱笔一搁,“这些烦心事,再坚持些日子,就差不多到头了,到时候就可以过几年舒坦的闲日子,”她也不知道说给谁听,“以后再也不用管了。”(未完待续。)

  ☆、七、出将入相(三)

皇帝驾临亲王府邸,自然是不能等闲视之,醇亲王府得到了消息,早就已经准备妥当,将各处打扫的整整齐齐的,外界传闻醇亲王府之中有一颗龙柏,十分雄伟,绝类飞龙在天之势,时人都说太平湖醇亲王府能够出皇帝,全因为风水之眼,将天地灵气汇聚于此龙柏之内,故此有光绪爷登基大宝,将来只怕还要再出皇帝,慈禧太后是不信这些谣言的,只是一笑了之,可醇亲王十分谨慎,忧谗畏讥,自己醇亲王这一系,出一个皇帝就已经足够,有了铁1帽1子王也足够了,绝不能再受这些流言蜚语的困然,连忙将这颗龙柏砍到,京中的谣言反而更多了起来,说什么树根地下盘着两头赤红的大蛇,头上都生出角了,不知道多少岁了。
    这些无稽之谈,在京城之中流传甚广,就连光绪皇帝都听到过不少,只是今日他是来探病的,无暇顾及这些流言蜚语,御驾到了醇亲王府之前,就已经命太监前来传旨,不许醇亲王出门迎接,在室内休息就是,等到车驾到了王府正殿前,光绪皇帝下了马车,疾步走进了东暖阁,里面醇亲王和福晋已经在候着了。
    醇亲王脸色不太好,虽然身上还壮实,没有清减多少,他见到皇帝走进来,连忙要跪下来请安,光绪皇帝上前一步,拉住了醇亲王的臂膀,“起来,快起来,七叔,”皇帝叫的十分拗口,“您的身子不好,就不必请安了,请快坐下吧。”
    醇亲王不能跪拜,故此两个人只是拉了拉手,算是行过了礼,光绪皇帝如今已经是二十岁了,可这十五年之间,回醇亲王府的时候屈指可数,醇王福晋见到皇帝如今这样英姿勃勃的样子,不免有些红了眼圈,知道这个时候不能露出什么异色,连忙转过头去,假意吩咐着丫鬟们上茶,光绪皇帝知道醇亲王还病着,不能久站,拉着他的手坐上了炕,醇亲王再三不肯坐,只是皇帝坚持,他斜斜的只坐着半个屁股,皇帝又命醇王福晋就坐,醇王福晋就在地上,坐在了一个小几子上,光绪皇帝看着醇亲王的脸,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是一起哽咽在了喉咙上,“早就想来瞧瞧你了。也无非怕你劳累了,反而不好,一直拖到今天。”皇帝还是决定从醇亲王的身体说起,“旧年津门回来,感染了风寒,朕知道你有肝病,不能劳累,这一番奔波,必然是累坏了。”
    “没有的事儿,”醇亲王说道,他的脸色蜡黄,“能够代替皇上去检阅北洋水师,是我的福气,算不得奔波的,再者,我这身子已经将养了许多年,好不了,也坏不了,就这么拖着罢了。”
    “拖着也不是法子,”皇帝坐在东首,转过脸对着醇王福晋说道,“也应该找个妥善的大夫瞧一瞧,听说如今西郊民巷的洋医生不错,不如叫着来看看。”
    醇王福晋原本呆呆的看着光绪皇帝的侧脸,不防皇帝转过脸来对着自己说话,连忙低下头,“是,是。”
    光绪皇帝心里一酸,“我倒是不信那些洋人医生,”醇亲王连忙说话解围,“成日里头想着要剖开人肚子还说要剖开人脑袋的,这脑袋是六阳之首,略微碰一下就不成的,那里禁得住开刀呢,所以我一直没有请洋大夫来,既然是皇上的谕旨,那就不能不尊了。”
    “你保养好身子才是正经的道理。”光绪皇帝微微一笑,他被醇亲王的话逗得有些开心,“洋人们若是说的在理,那自然听一听也无妨,治本自然还是咱们中医,可西洋医术这治标的功夫也是极好的。”
    醇亲王称是听命,“是,是!咱们都听皇上的!”
    光绪皇帝看着醇亲王的精神头尚好,这心就放下了一大半,于是又问醇亲王有关于检阅水师的事儿,这些年皇帝渐渐长大,倒是不如以前和醇亲王见面方便了,君臣之别,醇亲王要行跪拜礼,可他到底是皇帝的本生父,行礼又是有悖人伦大礼,为了防着相处尴尬,醇亲王虽然照看皇帝毓庆宫读书,但见面的时候少了,难得可以这样坐着说话,故此光绪皇帝继续问道,“你去了天津,瞧见了水师如何?可真的好?”
    “的确是好,”醇亲王昔日最喜欢就的武略,年轻时候从来都是想着兴武备重现列祖列宗之荣光,自从光绪皇帝登基,他一下子就畏手畏脚起来,原本代管神机营,后来都用身体欠佳的由头辞了,可海军的事儿,他关心着倒是没人有意见,毕竟水师在海上,和陆上的事儿不相干,他自己喜欢,素日里头也喜欢帮着北洋水师南洋水师问户部要经费,慈禧太后就当仁不让派了他去天津检阅水师,听到光绪皇帝问起,他的脸上泛出了红润,“咱们的大军舰在港口里头,把日光都遮住了,从头到尾,绵延数十里,海军士兵穿着蓝色的制服,十分威武,这一次是李鸿章负责着演习的事儿,处处十分妥当,听说之前几次演练,打靶船都不能百发百中,可我到场检阅的那一次,居然是每炮必中,这真是十分幸运的事儿。”
    “李鸿章他倒是跑得快,”光绪皇帝微微一笑,“北洋水师的事儿,他只是协管,倒是比王文韶管的还要多了,他已经进京了,你还不知道吧?”
    历来大臣进京,自然是不能先去见其他的大臣,更是不能先去拜见军机,就算是中枢和地方互相勾结,起码明面上也不能这样明目张胆是不是。所以这一夜李鸿章只是在会馆之内写了几封信发出去,和自己的幕僚商议了一番,别的事儿,什么都没做,什么老部下来求见也杜门谢客,老实在会馆里呆着养精蓄锐,到了第二日早上天麻麻亮的时候,果然通政司就派人来传唤,说是慈禧皇太后召见,让李鸿章速速入宫。(未完待续。)

  ☆、七、出将入相(四)

李鸿章不敢怠慢,收拾妥当,套了马车,朝着紫禁城而来,进了西华门,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养心门外,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已经在召见大臣了,所以他还需要站在养心殿门檐下候一会,漫地金砖,擦得锃亮,简直可以照出人的影子来,李鸿章低着头看着自己的倒影,胸前的珊瑚朝珠微微晃荡,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只是倒影边上又出现了一个人影,李鸿章这才惊醒,抬起头来,看到了李莲英就在边上,李莲英笑眯眯的说道,“李大人,奴才给您请安了。”
    他作势要打千问好,却被李鸿章伸出手拦住了,“哎哟,李老弟,咱们两个人还闹这些虚礼做什么?说起来,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五百年前是一家,”因为是在养心殿外,故此不好高声喧哗谈论,李鸿章只是压低了声音,“你伺候西圣最是烦劳,这烦劳是功劳大大的,我要向你请安问好才是呢。”
    李莲英笑眯眯的起身,“您折煞奴才了。”
    “别闹这一套,”李鸿章笑道,“咱们兄弟不用这样子,你在宫里头辛苦,我在外面也没忘了你,”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棕色的小玻璃瓶子出来,递给李莲英,“这个是我从外头淘换来的,这可是好不容易得的东西。”
    李莲英对着亮处打量了一会那个玻璃瓶子,“这是药吗?就算药,也只是这么一口就没了啊。”
    “这是给公公你治脚气的。”李鸿章笑道,“晚上洗了脚,抹上去,过几天就不痒啦,这是德国产的药水,灵验的很。”
    “也劳烦您还惦记着我,”李莲英笑眯眯的说道,“大人您真是有心了。”
    “小事一件,不值得你提什么谢,”李鸿章摇摇手,“这会子西圣在见哪一位呢?”
    “是见阎敬铭和胡雪岩两位,”李莲英说道,“为了筹议新币的事儿,估摸着还需要一会,我给您搬个凳子过来,您慢慢等着?”
    李鸿章呼吸微微一滞,随即若无其事的说道,“不了,我就站着,您先忙去就是。”
    两个人正在谈话,里头就传出了慈禧太后突然高昂的声音,“我不是问你们有什么困难,我要的是你们把这个差事给好好的办了!”
    李莲英朝着李鸿章做了一个请耐心等待的手势,蹑手蹑脚的走进了殿门,他走过了偏殿,走进了东暖阁,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并没有坐在帘子后头,而是坐在了前头光绪皇帝的宝座上,“若是个个都来我这里哭着说,事儿难办,人难选,钱难找,我还要你们这些当朝大佬做什么?世宗皇帝罢了内阁,我瞧着你们军机处不行,那就罢了军机处,若是六部尚书不行,我日后是不是要把六部都罢了,自己个直接指挥下面各司的郎中员外郎?”
    两个大臣连忙低头请罪,李莲英说里面是阎敬铭和胡雪岩两人奏对,其实还斜斜的站了一个人,只这个人不是穿着补服的官儿,而是穿着红色太监服的中年男子,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细细的汗水,虽然是殿内有火龙,可也不至于热成这样子,“到现在这个时候了,过几日就到了二月,我预备着**月天气凉了的时候,就让皇帝大婚,皇帝大婚之前就要办好这件事儿,结果你们倒是好,”慈禧太后显然今个是有些不高兴的,板着脸,她的脸原本就是鹅蛋脸,这么一板着,越发看的脸越拉越长了,她看着阎敬铭和胡雪岩两个人,“一个说要缓办,一个说要大张旗鼓的办,有没有一个准信?还有你,小安子,”慈禧太后对着斜站着的太监说道,“内务府这么多厂子,你倒是说如今没钱,没钱倒也罢了,可这内务府银行的事儿,怎么这么慢?”
    太监到底不比大臣有尊严,大臣只是低头谢罪,而安德海连忙跪了下来,“奴才死罪!”
    慈禧太后冷哼一声,她正准备说什么,见到了李莲英从外头走进来,“小李子,什么事儿啊?”
    “回佛爷,山河总督李鸿章已经在养心殿外候着了。”
    “让他再等一会,我这里的事儿还没完呢,”慈禧太后摸了摸手边的一把紫玉如意,“阎敬铭,户部现在到底有没有银子?有多少银子?到底能发多少新币?你有个准数了没有?”
    阎敬铭不卑不亢的说道,“回皇太后的话,这些年收上来的银子,都用在了平常的开支上,虽然如今没有战事,可军费是不能省的,所以军费还是少不了,其余的比如工部,交通部,户部,这些原本就是建设的项目极多的部院,花钱是越来越凶,臣并没有说他们花钱不好的意思,只是这建设官道、铁路、招商、河道来往贸易,凡此种种,都是要海量的银子的,比如官道和铁路,这些是不可能直接把银子收回的,只能是慢慢图之,这些投入收不回来,就是内务府的厂子再把银子拿出来补贴,也是无济于事,若不是昔日开始发行了债券,这么历年一次次的发出去,然后建了银行,银元铸造规模扩大,国库的银子早就是入不敷出了!收上来的银子,一是要预备着还利息,二是各处就等着这些银子拿出去,绝没有多少银子可以一直留着,国库里面大约还有一千万的银元,可这点银元让银行发行新币,是完全不够的,胡大人说大清银行不负责存款或者是支取银元之事,那么地下的那些票号更是不会听命受这些新币了,新币是纸张做的,若是各大票号没有收的举动,只怕是几日之间,这些新币就再也没有什么用处。新币发出去没用,别的都不怕,就是怕朝廷的声誉会一落千丈,就万万不值了。”
    “臣以为不然,阎中堂实在是太过于谨慎了,”胡雪岩抬起头来,神采飞扬,他的胸前画着一只锦鸡,这是代表二品官,没想到几年过去,胡雪岩居然已经登堂入室,成为朝廷的大员了。(未完待续。)

  ☆、七、出将入相(五)

如今胡雪岩正经的差事是“大清银行”行长,正经的二品官,虽然暂时归着户部管,不过这个银行,和太仆寺或者是太常寺那种清水衙门似的部管衙门不一样,端的是位高权重,铸币局划分归银行,然后发行大清银元的差事就到了大清银行这里,这个银行基本上就是胡雪岩一手创立的,他也十分的凶狠,虽然是票号出身,但是一担任这个银行行长,马上下令将碎银子禁止流通,若是票号商号银号违背者,一律罚以重款,但是可以将银锭向政府,就是向大清银行置换银元,这一招彻底就断了所有票号的根儿,不仅仅是晋商的根,在世人看来,更是断了他阜康钱庄的前途,不过胡雪岩不在乎,这个时候谁还会看上那么一点点的钱息?更多是需要布局整个金融行业了,阜康钱庄最早成为南方代为发行债券的票号,这一点足以让胡家在江南屹立不倒。
    “正如阎中堂所说,如今已经是入不敷出了,这是眼前最大的问题,如今倒也还好,可将来有别的用处,就不够了,接下去要建新园子,这是一笔大的支出,银元虽然是比碎银子分量轻了许多,可到底还是要银子去做的,没有了银子,银元是变不出来的。”
    这话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透彻的,银元的面值较之银锭的重要是轻了许多的,也就是说,大清银行拿着三钱的银子,加上一些别的金属,就可以锻造出面值一两的银元,这就是钱息,实际上,现在的大清政府早就已经是在增发货币了,但是这个货币还是银子做的,大家伙都认,加上之前严令不许再用银锭,多少让银元的价值可以维持住,但是若是新币是纸币,这一张纸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这可就是需要商榷了。
    “发一些新币是没用的,必须要马上用新币全部取代银元,将银子全部取消货币的作用,这样一来发行货币的权力在朝廷的手上,票号的银票,就再也没有了价值,或者说银票只是作为大额购买之用了,日常的金钱往来,都要归属银行,归属户部来决定。”
    铸币权如何重要,货币的发行权如何重要,根本不需要胡雪岩来告诉自己,后世的美帝,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量化宽松,什么叫做量化宽松,就是告诉大家,老子没钱,接下去马上又要印美钞了!
    美钞是世界公认的,而印制美钞,那个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可以迅速的流通到世界各国去,不会造成国内因为货币滥发造成的物价上涨,因为货币受到世界的追捧,那么意味着物价上涨被平均到了世界各国,美国几乎是独享其利而无需承担任何不利后果。那么当然慈禧太后也希望马上来发行几乎不用成本的纸币来进行货币增发,解决财政的困难。
    是的,财政困难,正如阎敬铭所说,现在的大清朝,已经有些入不敷出了,一方面巨额的债券利息和本金需要支付,另外一方面海量的建设需要进行拓展,海量的投入都无法直接生效,这就是政府和商人的区别,政府会不计成本不考虑收益的负责基建,而商人,只是需要赚钱。
    “胡大人您消息灵通,难道不知道外面那些晋商已经放出来风声,要抵制新币了?”阎敬铭沉声说道,“虽然我也想着把他们都抓起来,可抓人并不能解决问题,新币发出去是好,按照胡大人你的意思,到时候滥发了新币,发出去了,可若是他们想要来换银元,各票号说纸币概不接受,只怕片刻之间,新币就如前朝的宝钞一样,分文不值了。”
    明朝的时候也发行过纸币,就是大名鼎鼎的宝钞,刚开始发行的时候,就超额发行,并且毫无保障措施,因为谁都知道,印一些可以替代银子和铜钱作用的纸张,实在是太方便了,然后宝钞从开始的同等面值的九折,渐渐成为了五折,然后到了一折,到了最后,成为了废纸,废纸就是连最后户部知道这玩意印出来没人用,市场不认可,于是也停止了,中国方面可能对于纸币还是比较抵制的,当然这不包括各大票号的银票,慈禧太后听阎敬铭所说昔日英国人第一次发动战争,很大的一部分愿意就是中国方面不接受英国人推出的纸质英镑,故此这也是一个导火索。
    “关键是发出去,大家伙都愿意认这个,”慈禧太后点点头,这一点她还是觉得阎敬铭是靠谱的,“说句实话,朝廷的什么脸面都不重要,要紧的是这个新币发行,绝不能失败,若是失败,将来再要做什么新的财税上的事儿,就一点法子都没有,人家不信你,寸步难行!胡雪岩,你说说看,这事儿怎么解决。”
    “各大票号的大面值银票,为何市面上无论是商家还是官家,都愿意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大票号见票即付,没有什么拖延的道理,就算是再多的银子,也可以迅速的调动过来,所以,咱们的新币若是想要发行成功,就必须要无论是谁拿着新币过来都可以马上发行银元。”胡雪岩说道。
    “此事绝不可能,”阎敬铭断然说道,“若是按照胡大人你的方案,要大举发行新币,咱们预备的银元起码要准备一半,民众或许是不会哄抬,但是各大票号必然会倾其所有之力,收拢其新币然后来我们这里兑换,这个兑换就不是几万几十万两银子的事儿了,各大票号的财力,只怕几万万都有可能,如果将来他们先收罗了市面上的新币,然后朝着咱们发难,发生这事儿,我是半点都不奇怪。”
    “所以这事儿,难办就难办在这个地方,”胡雪岩点点头,承认了阎敬铭的观点,“咱们没有那么多的银元准备兑换,但是不发,或者少发,无济于事。”(未完待续。)

  ☆、七、出将入相(六)

“不过微臣的阜康钱庄已经联系了江南各票号,务必要让江南各地全力支持新币,但说到北边,那么就只能是阜康钱庄一家来承接新币了。”胡雪岩说道。
    慈禧太后点点头,胡雪岩的话虽然是轻巧,但是已经表明将自己和朝廷彻底绑在了一起,承接新币那么也必然会和北方的票号金主们对战,如果他们一起来拿着新币来冲击阜康钱庄,阜康钱庄也必然会再次陷入挤兑的风潮。
    “还不到那个时候,”慈禧太后看了一眼胡雪岩,“你胡财神九窍玲珑心,不会说这样干脆一死了之的话儿就算了吧?心里有什么小九九,趁早说出来,阎敬铭也在这里,一起参详参详。”
    “眼下还没到时候,请皇太后恕罪,”胡雪岩说道,“隐隐有了个主意,但是还未和阎中堂请示,这需要几个部一起协商,怎么样又解了财政的危机,又不会让新币的发行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朝廷的威严。”
    他的话透着尊敬,就是没和阎敬铭请示汇报过,不会把自己的主意拿出来,但是阎敬铭不吃这一套,“皇太后,新园子是要后年就建成,时间算一算,如今已经要准备好银钱拨款了,可如今的银子还不知道去那里筹,按照微臣的意思,艰难的很,不如把这个园子的建设挪后,臣估算着,把这一项额外的支出延后,就算不发行新币,朝廷也能支应下去。”
    胡雪岩大吃一惊,抬起头看了一样慈禧太后的脸色,连忙低下头,“什么?你的意思是要停了建园子?”慈禧太后挑眉,“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微臣就是这个意思,”阎敬铭沉声说道,“新园子与国无益,若是往日里有闲钱,自然没有二话,可如今正是财源紧张的时候,再建园子就不太合适了。”
    胡雪岩听着眼皮不住的在跳,这个阎敬铭实在的胆子太大了,整个军机处就没人说不建园子,只有你,阎敬铭敢如此说话!
    接下去只怕要雷霆之怒了,胡雪岩连忙提高警惕,这些年慈禧太后越发的说一不二,军机大臣凡事都只有承旨的,英明果断决绝有如康雍乾三代皇帝,阎敬铭居然敢当面唱反调,这胆子真是太大了!
    “不合适?”慈禧太后冷冷的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殿内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过了许久,慈禧太后居然没有大发雷霆之怒,只是平静的说道,“你们跪安吧。”
    显然皇太后对着阎敬铭十分的不满意,但却没有立刻发作出来,不知道是觉得阎敬铭说的十分有道理,还是懒得说话,横竖这个时候显然,皇太后是不愿意继续再讨论这个话题,于是两个大臣退了出来,只留下了两个太监呆在东暖阁里头,安德海原本惶恐不安的表情消去了,取而代之是十分沉稳的表情,慈禧太后看了安德海一眼,李莲英连忙说道,“佛爷请消消气儿,不值当为了底下的人生这些闲气。”
    “罢了,这些人,懒得和他生气。”慈禧太后闭上了眼睛,“这些日子也不知道怎么,吃饭吃不下,做事儿也懒洋洋的,刚才还极生气的,没想到就过了这么一会,就不想理会阎敬铭了,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慈禧太后打了一个哈欠,这会子似乎对任何事情她都提不起兴趣,百无聊赖的样子。
    “许是这些日子节气不好,故此圣体有些烦倦,”安德海说道,“还是请太医来请一请平安脉才好。”
    皇太后不置可否,李莲英禀奏道,“李鸿章大人就在外头,让他先跪安?”
    “不必了,”慈禧太后眼泪汪汪的,刚才打了一个哈欠,稍微缓解了一点困倦,她伸出手看了看在宝座边上放的一个紫檀木的托盘里面的一些绿头牌,上面写着今日要见的官员,她随手一挥,把那些绿头牌弄乱,“叫李鸿章,接下去的就不见了,明天再叫。”
    “是。”
    李鸿章肃穆走了进来,跨步进了东暖阁,就甩袖子下跪请安问好,慈禧太后恢复了从容淡定的模样,“你这是做什么?”慈禧太后朝着站起来的李鸿章点点头笑道,“如今是不流行这样的大礼了。”
    “微臣多年未见西圣,自然要大礼参拜,”李鸿章微笑说道,“不比朝中的大人们可以****参见西圣。”
    “这才是朝廷的忠臣啊,”慈禧太后把左手肘放在了靠垫上,对着伺候两旁的李莲英和安德海笑道,“礼数到了,这人心才会舒服。”
    这里面话里有话,李鸿章刚才也在外面隐隐听到了里面几个人的声音,知道皇太后指的是什么意思,他不接话,只是微微一笑,慈禧太后也不追问这个话题,伸出手递了递,李莲英给李鸿章端了一个小圆凳子过来,“坐下来说话,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慈禧太后接过了安德海端过来的茶,喝了一口,“之前见你的时候还是在上海的时候,才过去几年,你的头发就这么白了,是不是河南山东的事儿不太顺心啊?”
    李鸿章回道,“河南山东洋务的事儿以前不多,这些年都是开展这些,算的上是乱糟糟的,河南人口极多,种植的田地却不多,往年偶尔旱涝的时候,就容易有流民,这些年风调雨顺,皇太后庇佑,这两地,都算平稳,火车和轮船还有官道都是在开着,倒也算不得特别的忙,只是山、河两省都是黄河过道,河防的事儿,有些棘手,不过也应付过来了。”
    李鸿章说了一些地方上的事情,其实这些事,大多数不是总督府管的事儿,应该是具体的布政使和巡抚办的差事,只不过李鸿章把这些都揽过来自己个说了,“这两身青壮极多,这些年招了一些好兵苗子,想着练了几年,就能够入选新军了。”
    算起来,军务才是总督的本职工作,慈禧太后听了一会,点点头说道,“在山河干的不错,”她又低头喝了一口茶,“要不要挪个位置啊?”(未完待续。)

  ☆、七、出将入相(七)

“你在山河任上也干满一届了,差事办的不错,洋务不能就靠着东南沿海或者是两广,要紧的是内陆都要一一铺开,山东拱卫京畿,河南是中原腹心之地,别的不说,小麦的出产就是全国第一的,说的上是粮仓,这里的稳定最为重要不过,若是河南的小麦歉收,只怕京师的馒头面条就要上涨,你能把粮食和洋务一起搞起来,两边相互促进又共同发展,你在山东河南,干的不错,”慈禧太后赞许的说道,她习惯去肯定别人的功绩,“这么一任下来,也是差不多了,从两江再到上海,在上海又去浙闽,然后北上,这么地方上也历练了不少日子了,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啊?倒是可以和我说说。”
    这是很大的恩典,一般来说,领导叫你去什么地方当什么官儿,大约是会来征求你的意见的,但是绝不会说让你自己选,想去那里去那里,故此李鸿章连忙站了起来,“太后的恩典,微臣正是感激涕零肝脑涂地都无以回报!”
    “这话说的,坐下吧,”慈禧太后笑盈盈的说道,“你在地方上呆的时候不少了,也应该要入京历练一些时候,不是说长时间见不到我吗?就入京为官得了,六部的位置,现在空了几个出来,要我说,就先去工部当差,再加文华殿大学士,过几年在中枢熟稔了,就入军机,如何?”
    慈禧太后开出的待遇可不谓不丰厚,工部是管营造的,虽然在六部里面,位置并不靠前,但是现如今官场的常识定论就是若是想要出政绩,那么就是要大把大把的会花银子,银子花出去,把建造的东西和事务拿出来,这就是一等一的政绩,就连教育部原本这种教育育人的部堂,也迫不及待的要各处建大学堂,工部只怕是如今最会花银子的部堂了,只要是管营造,就绝对不会少差事可以干,手里的权柄也绝不会少。
    再加文华殿大学士,这等于就是提前在尚书的位置就享受了宰相的待遇,有清一代,严格的来说,只有内阁大学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军机大臣只是有宰相之实,而无宰相之名,所以如果入直军机处,除非有大学士的加衔,不然谁也不愿意把自己身上原本的那些尚书侍郎或者是别的卸掉的,因为军机处的本官职权很低,犹如明朝的内阁,这样说起来,明清两朝真是好基友啊。
    李鸿章有了大学士的加衔,将来入直军机就是妥妥当当的,再也没什么可说的,要知道孙毓文和董元醇,如今还没有大学士的加衔。这个待遇极好,可是李鸿章却似乎没什么开心的表情,他的眉心猛烈的一跳,随即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西圣的恩赐,微臣原不能够推辞,可西圣视微臣为心腹,臣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正有下情陈奏。”
    “恩?”慈禧太后微微不悦,她听出来了李鸿章话里的推脱之辞,原本今日就是心情不佳,见不得人唱反调,没想到今日这一下子,有了两个人接连来唱反调,“什么下情啊,若是不靠谱的话儿,也就不必说了。”
    李鸿章人精似的,这时候却似乎没有听出慈禧太后的不高兴,只是神色淡然的说起了往事,“微臣昔日还是翰林院的一个芝麻小官,承蒙西圣不弃,亲自写了拙作的御笔赐给微臣,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是臣的涂鸦之作,没想到西圣居然记住了此诗,实在是感激涕零,这么多年过来,封侯已经得偿所愿,可微臣最乐意擅长的还是办军务,西圣青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