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国功贼-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不是么?以前被人家白吃白拿,可没见你这么大的胆子。今天没人白拿你东西了,你反倒皮痒的不是?”出于各种心理,旁边的同行们也凑上前,对“诋毁”窦家军的人齐声谴责。

“以前那是为了剿匪?要不是土匪们……”被声讨者还是不服,但声音却变得更低,几乎细不可闻。

“剿匪,我呸。还剿匪呢,拿了那么多钱,也不都干啥去了。到头来怎么着,还不是让人家给剿了!”同行们不理解被声讨者的苦衷,声音瞬间抬得更高。

最近四、五年来,杨善会多次战败,每次重整旗鼓所需要的钱财很大一部分都会摊到商贩们头上。为了平息民愤,也为加税找个合理的借口,官府在征收的同时,通常会把土匪入城的后果描述的非常凄惨。久而久之,人们自然会形成了一种虚假的共识,那就是所有地方官府私设的苛捐杂税都是因为张金称、窦建德、程名振这些强盗的存在才不得不征收的。官老爷们是被逼无奈,大伙要恨,也应该恨到土匪身上,不能认为官老爷们贪婪或者无能。

目睹了窦建德入城后这三天多来的表现,大伙原来的那点儿毫无基础的共识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与此同时,很多人心里都涌起了一股上当受骗的感觉。如果早知道窦家军如此守规矩,大伙又何必凑钱帮着杨善会养兵呢。早让窦家军打进来一天,早就不活得那么辛苦了。每日累死累活难得温饱不说,哪天稍不留意被官府寻了错处,就有可能家破人亡。即便窦建德目前的行为都是装出来的,至少他为人还算厚道,不会因为一文钱的小错儿砍大伙的脑袋。(注1)

被声讨者不敢在还嘴了。窦家军的喽啰就在不远处巡视,万一被他们听了去,自己不是纯找不自在么?“只是可怜了杨公他老人家……”四下看了看,他在心底叹息。杨善会对与土匪有瓜葛的人下手的确狠了些,但这些年来,清河郡也全仗着有一个杨善会在,才没像临近的襄国、武安两郡那样,被土匪糟蹋得没一处安身之地。只是他的恩德,这么快就被被保护的人全忘记了。被城中富豪们联手出卖,城破时力竭被俘,被窦家军绳捆索绑,像拖狗一样拖过长街,这些事情大伙都当没看见,或者看见了,却全当做跟他们没半点儿关系。

杨善会是在城破之日被窦建德亲手活捉的。当时他发现已经无力回天,便生出了玉石俱焚的念头,带着二十几名死士冲下马道,直扑窦建德的大旗。没等走完预计路途的一半儿,死士们就被人海吞没了。杨善会手刃数人,精疲力竭,这个时候,却发现围困自己的喽啰兵全退了下去。

目标就在眼前,持刀向自己致敬。为杨善会大喝一声,集中全身上下最后的力气扑将上去。他期待自己能跟窦建德同归于尽,怎奈双方武艺差距实在太大。只是一个照面,窦建德便打落了他的兵器。随后轻飘飘一个转身,将横刀压在了他的脖颈之上。

“杀我!”杨善会扭头,以颈试刃。窦建德的撤刀动作比他的脖子扭得还快,迅速闪开,然后横扫一腿,将其当场踢晕。

对如此不知道好歹的家伙,窦家军上下恨不得立刻将其碎尸万段。窦建德却拗不过自己的爱才之心,吩咐大伙将杨善会绑起来押入监牢,先磨一磨其心中傲气后再做定夺。

窦建德审了五天案子,杨善会在监牢里关了五天,前三天每日一醒来,便立刻对窦建德破口大骂。到了第四天头上,他终于骂不动了,抓起窦建德命人送来的酒水,大吃大喝,然后蒙头大睡。到了第六天,看看空空荡荡的大牢和对自己满眼敌视的牢友,他连吃喝的兴趣也没了,带着几分熏然之意,笑着对看守自己的喽啰说道:“窦大当家忙完了么?烦劳你去通禀一声,就说我想见见他!”

喽啰们天天盯着他怕他寻死,正巴不得早日解脱。猛然间发现他的口风变了,以为他果真如窦建德说的那样被磨平了傲气,赶紧跑着去向大当家回禀。

窦建德正在二堂与宋正本、王伏宝、曹旦、程名振等一干文武商量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武阳郡的事宜,听闻杨善会屈服,心中大喜。立刻命人给杨善会除去镣铐,沐浴更衣,以贵客之礼迎到二堂品茶。

喽啰们领命而去。过了片刻,杨善会收拾齐整,坦然而入。看到窦家军几个主要人物都在,包括曾经多次打败自己的程名振也在场,他叹了口气,冲着大伙四下拱手。“大隋清河郡丞杨善会,见过诸位英豪!”

“杨公不必客气。我等仰慕杨公,如禾苗待露。”窦建德率先迎上前,笑呵呵地还礼。

有大当家带头,其他人无法不跟随。或者板着脸,或陪着笑,一个个陆续跟杨善会打了招呼。

寒暄过后,分宾主落座。不待窦建德开口,杨善会抢先说道:“蒙窦当家厚爱,让杨某在牢狱中自省。某这几天也想清楚了,大隋朝如今已经如日薄西山,的确没人可以回天!”

窦建德一听,脸上立刻绽放出真诚的笑容,“杨公既然看清楚了,何不加入我军共谋大业?杨公之才堪比管乐,加以时日,何愁他日不钟鼎而食。”(奇*书*网。整*理*提*供)

“年少时素有此志,谁料蹉跎至今!”杨善会叹了口气,再度打量座中众人。他没想到窦建德一介草莽,说起话来还能像读书人一样咬文嚼字。更没想到窦家军麾下居然有这么多熟悉的面孔,宋正本、孔德绍,凌敬,王仲卿、何思谋,这些人原来都是他的同僚,此刻在这种场合相见,难免有些尴尬。因此一个个都尽力不与他的目光相接,脸上的表情却好像在清晰地劝告,“降了吧,就跟我们一样。窦建德是个有帝王气量的人,绝对不会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

“昔太公白首垂钓,谁敢欺之老?”听杨善会的叹息中充满了不甘,窦建德以为他心思已经动摇,继续苦口婆心的劝告。

他的话里引用了商周交替的典故,把对方比成了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子牙。宋正本与孔德绍听见了,微笑着点头。王伏宝、石瓒和杨公卿等人听不懂,但也知道这是一句很厉害的恭维话,也跟着笑呵呵地看着杨善会,等着他的答复。唯有曹旦不太高兴,瞪圆了眼睛跃跃欲试,只等着杨善会说错一句话,便跳上前将其拎出去砍死。

“陛下虽然昏聩,却非残暴不仁之主。”杨善会轻轻摇头,低声反驳,“而杨某之才,更不敢与姜太公相比。窦将军胸怀大志,麾下有如此多的文臣武将,又能约束士卒,与百姓秋毫无犯。王霸之业,想必指日可待。但这份霸业中,杨某却不想再锦上添花了!”

“杨公何必如此固执?”窦建德没料到杨善会突然把话锋转了方向,听得一愣,直接追问。

“很简单,人臣之份而已!”杨善会拱了拱手,笑容看起来非常平和。“这些天,我骂也骂够了,想也想明白了。窦将军有心胸,有眼界,也有本事。杨某为你所擒丝毫不冤。但社稷将灭,不可无死节之臣。将军日后问鼎逐鹿,想必也不希望麾下的文武兵败之后,立刻倒戈相向吧?”

最后这半句话,曹旦总算听明白了。气得两眼一瞪,直接扑上前来,“既然不降,你他娘的啰嗦什么。老子这就给你个痛快,也省得你再浪费粮食!”

没有甲胄镣铐羁绊,杨善会身手又恢复了平日的灵活。侧退半步,避开了曹旦的锋樱。然后非常客气地拱手施礼,不卑不亢地说道:“窦将军善待之德,杨某不敢不报,所以特地前来求死。但以将军的本领和人品,却没资格做那举刀之人!否则,杨某死不瞑目!”

“你***!”曹旦扑了个空,气得大声咆哮。“反了你,挨刀还要挑三拣四!”

正准备再度扑上去,封死杨善会全部退路。窦建德用力一拍桌案,厉声断喝:“混账,你眼里还有我这的大当家么?”

“我……”曹旦心里不服,瞪着一双通红的眼睛看向窦建德。窦建德双眉紧皱,目光锐利如刀。两人的眼睛刚一对正,曹旦立刻败下阵来。咬住牙关,委屈地申诉,“他,他根本没打断投降,你,你费这力气……”

“有杨公这样的对手,是你我之幸!”窦建德又瞪了他一眼,恨铁不成钢。回头看向杨善会,他的笑容里立刻充满了惋惜,“杨公,你何不再多想想。实在不愿为窦某谋,窦某亦可以送你一笔细软,让你颐养天年。”

“算了,窦将军的情意,杨某心领了!”杨善会摇头拒绝,“如今之际,恐怕城中士绅皆欲我死。杨某为他们奔走了十几年,索性成全了他们的最后的愿望。将军不杀我,此地人心难安。将军不杀我,我亦无颜自老于林泉之下。不如大伙都省省事,今日一了百了吧!”

说完,他的目光在窦建德周围的文武官员脸上扫视。扫过宋正本、孔德绍,杨公卿等人,直接落在了程名振脸上。

程名振心知不妙,赶紧将头扭到一侧。杨善会却不依不饶地贴了上来,拱手施礼,“杨某自打领兵剿匪以来,鲜有败绩。即便偶遇小挫,亦能吸取教训,反败为胜。唯独曾两次失手于你,并且一次结局比一次惨。以将军之见,此乃命否?”

“这…。。?”程名振被逼得无处可逃,沉吟着回应。“杨郡丞剿匪十年,杀人逾万。奈何匪越剿越多,此乃时耶,运耶?”

“这?”杨善会也被问了一楞,皱着眉头沉吟。

“人都想好好活着!”程名振苦笑了一下,用所有人都能听得懂的白话说道:“有钱有势的大人们想好好活着,没钱没势平头百姓也想好好活着。若二者已如水火不同炉,杨郡丞以为,哪个天生该死?”

“这…。。”杨善会又楞了一下,打量着程名振,仿佛从来没见过对方般。片刻之后,他又长叹了一声。冲程名振和窦建德二人各自深施一礼,然后大步走了出去。

当日,窦家军斩杨善会于校场。悬首三日后,以故隋郡丞之礼葬之,。

注1:一文钱弃市法。隋代的一种苛政。认为无论罪行大小,犯罪者若无悔改之意,即该杀。即便偷了一分钱,也可以判处死刑。 

  第二章 黄雀 (七 下)

清河郡失守,杨善会以身殉国。消息很快沿运河向南北两个方向扩散,整个河北为之震动不止。特别是巨鹿泽以南各郡,听到消息的那一瞬间,很多人头顶上都塌了半边天。

长时间以来,由于杨善会这个执拗的武夫存在,河北绿林豪杰的目光总是被吸引在清河郡附近。无论是惧怕于此人狠辣,还是不屑于此人狂妄,绿林豪杰进攻或者防御的对象总是以清河郡为主要目标。其他各郡,如武阳,魏郡,甚至往北一些的信都,河间,皆因为杨善会而减轻了很多压力。如今,杨善会也死了,大隋在河北南部最后一个支撑点也跨了,谁将成为绿林豪杰的下一个重点攻击目标?

愁,无法纾解的愁。大隋官员们长吁短叹,却不敢再寄希望于朝廷。自打李仲坚兵败身死后,瓦岗军已经势力膨胀到了东都洛阳的近郊。留守洛阳的朝中大佬们连自身安危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功夫再理会远在数百里外的匪患!至于扬州那位陛下,就更甭指望了,据说他老人家已经连续四个月没露过面儿,整天躲在后宫中与妃嫔们昏头胡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朕之大好头颅,将斩于谁手?!”

绝望,彻头彻尾的绝望。而人在绝望之时做出的选择往往都不可理喻,明知道漂浮在眼前的仅仅是一根稻草,也要像救命的绳子一样牢牢地拽住,唯恐稍有松懈,便失去这最后的救赎。

武阳郡光初主簿储万旭就是这样一种人。自打听说窦建德与程名振两人联手攻破清河郡后,他就立刻停止了武阳郡兵的粮草供应。魏德深几次找上门,他都以秋粮尚未入库,官仓存贮已尽为借口搪塞。眼看着秋粮入了库,他又直接躲到了乡下去,赖着官府的调粮批文不肯用印。

郡丞魏德掘地三尺,终于将储万钧堵在了一个乡绅的家宴上。谁料当着阖郡士绅的面儿,储万钧先是振振有词大倒苦水儿,说自己这个管家难做。然后语风一转,长声哀叹道:“不瞒诸位,今年的秋粮的确已经入库,并且数量比起去年来还增加了不少。可咱们武阳郡,今年要赔给程名振的粮草辎重可是去年的四倍之数啊!我这几天反复核算,发现把几个官仓的存储全算上,都无法满足程名振的要求。正准备跟郡守大人提议,向阖县父老募捐呢?哪里还敢再拿出许多来,干些毫无用处的勾当?”

“你……;姓储的,你欺人太甚。”魏德深被挤兑得无地自容,抽出腰间横刀来就准备跟储万钧火并。众士绅见状,赶紧七手八脚的将其扯住,好言劝慰。但从始至终,却再没人接魏德深重整郡兵这个茬儿。

也不怪大伙冷漠。实在是郡兵的表现太令人寒心。储万钧说得很有道理,如果魏德深不三番五次主动去撩拨程名振那头老虎,武阳郡的日子根本不会过得如此艰难。根据前年双方达成的协议,只要武阳郡每年把“保安费”按期送过漳水河,洺州军就绝不主动犯境。结果呢,魏德深一年之内两次主动挑起事端,两次战败。他可真轻松,战败之后上下嘴唇一碰,就要就调拨物资重整旗鼓。可郡上呢?本来还堪承受的一笔钱粮支出,转眼变成了原来的四倍。官库支付不起,就得从士绅们口袋里往外掏。一次不行还得来第二次,谁有那么大的家业,经得起魏得深如此折腾?

如果能折腾出个结果来,也算魏德深有本事。可他跟程名振交手就从来没赢过。如今程名振身背后又多了个窦建德撑腰,即便让魏德深重新将郡兵补充完整又能怎样,他还能比杨善会还有本事?能挡住窦建德和程名振两人的联手一击?

明眼人都知道,指望着魏德深打败程名振和窦建德,无异于痴人说梦。既然明知道没有这种可能,大伙干脆不做那个梦了。听天由命算球!况且人家窦建德不像张金称和高士达,人家对士绅百姓秋毫无犯。窦家军在清河郡的作为早就传过来了,虽然这伙人身为土匪,一言一行却绝对堪称王者之师。反正大隋朝已经没指望了,窦家军打过来,刚好省了大伙再找新的靠山。只要他肯讲道理,给谁缴纳赋税不是缴呢?

即便程名振对武阳郡仍然心存芥蒂,士绅们也没必要紧张。参照窦家军在清河的旧例,只诛首恶,胁从不问。以前三番五次带兵马找洺州军麻烦的是魏德深,如今冤有头,债有主。程名振想报仇,尽管找魏德深报去?与阖郡父老有什么关系?

鉴于以上种种心态,魏德深最终也没能从储万钧手里讨到一粒粮草。二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几乎刀剑相对。最后,郡守元宝藏不得不出面调停。在老郡守的直接干预下,储万钧勉为其难地打开官仓,根据目前武阳郡兵的实际残存规模,支付给了魏德深可以供一千五百人消耗两个月的米粮。至于重整旗鼓的打算,魏德深连想都甭想了。有那功夫,元宝藏还不如去求求程名振,让他看在过去武阳郡上下一向恭谨的情分上,减免部分保安费呢?看看元宝藏再度把洺州贼黄牙鲍从监狱里请出来待为座上宾的现实,魏德深就知道自己已经彻底被武阳郡上下抛弃。

在武阳郡死牢里几进几出,黄牙鲍的胆子也彻底炼了出来。不顾自己小命儿还攥在人家手里,吃饱喝足,一抹嘴巴,立刻向元宝藏回应道,想花钱免灾,这回根本没戏!

“不是草民我不帮忙,郡守大人,您应该也知道,所谓冲突一次,保安钱粮便翻一番的言语,根本就是程将军的一时气话。他这个人生来心慈手软,见不得别人受苦,当然更不会把诸位逼得没有退路!可您这边做事也忒莽撞了些,一而再,再而三的主动打上门去。如果我家将军不做任何反应,不是让周边各郡县纷纷效仿么?”摊开双手,黄牙鲍的脸上写满了爱莫能助。

“鲍壮士,鲍壮士,您先别急,耐下心来听老夫说几句话!”元宝藏恨不得将黄牙鲍的两颗大牙给敲下来泄愤,脸上却不得不堆满了笑。“老夫早就知道,程将军是个仁义之人。但很多事情老夫也往往身不由己。所以才导致双方的误会一再加深。如今,武阳郡如同待宰羔羊。若是鲍壮士肯帮武阳郡过了眼前这关,阖郡上下,将永远铭记壮士的大恩大德!”

“你这人怎么听不明白呢?不是我不帮忙,也不是程教头不肯手下留情。是窦建德,关键是窦建德那边。他不点头,我家教头也没办法!我这么说,您清楚了吧!”黄牙鲍撇着大嘴,牛气冲天。

程名振已经依附于窦建德旗下,根本不可能单独再做出任何承诺。眨巴着眼睛想了好半天,元宝藏仿佛终于明白了这个事实。叹了口气,低声道:“程将军是勇于担当之人,武阳郡离洺州军的驻地又近,他至少能做得了一半儿的主吧?您只管把话帮忙带到,剩下的事情,元某会慢慢再想办法!”

“也中,带个话儿又不费什么力气。但我劝您还是别指望了。窦建德不是我家教头,没那么容易好打发!”黄牙鲍推脱不下,只好点点头,忧心忡忡地答应。言语之间,他对窦建德很不尊敬。同时对于程名振依附于窦家军的结局,非常地愤愤不平。

只要对方帮忙传话,元宝藏好像就已经满足。陪着黄牙鲍吃饱喝足,千恩万谢地将对方礼送出境。待转头回到郡守衙门,他便一头扎进了书房,把自己关在里面,久久不肯出来。

亲信们怕老太守急出病来,赶紧请长史魏征前去开解。待魏征风风火火走入书房,却发现元宝藏已经恢复了往日的从容淡定,端着盏浓茶,坐于窗前细细品味。

“东翁……”魏征很担心地呼喊了一声,唯恐元宝藏是在强装镇定。心中有郁结,发泄出来最好。总是憋着,早晚会憋出病来。

听出魏征在呼喊中所包含的关心,元宝藏转过脸,轻轻颔首,“玄成,坐吧,喝茶,自己给自己倒上。我正准备派人你请你呢。你来得正好!”

“东翁,水穷处必有云起,自古天无绝人之路。东翁,凡事看开一些,没必要过于焦虑!”魏征依言落座,非常担心地开解。

武阳郡危如累卵,元宝藏这个时候表现得满脸轻松,绝不是什么正常表现。如果换了魏征自己,恐怕早就记得火烧火燎,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品茗为乐?

“玄成多虑了!事到如今,老夫还有什么好急的。喝茶,难得清闲,咱们宾主好好聊聊!”元宝藏扫了魏征一眼,非常镇定地劝告。

“东翁……”魏征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大厦已倾,无木可知。也许像元宝藏这般坐以待毙是最好的选择。可全郡上下几十万人的身家性命都寄托在郡守大人的身上,他这般逃避,也忒不负责任了些。

“玄成是不是觉得老夫已经放弃了?”仿佛猜到了魏征的想法,元宝藏笑着追问。

“东翁素有惊人之举,属下很难预测!”魏征摇了摇头,低声回应。他不想把元宝藏说得太不堪,对方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实话实说。

“呵呵,还是玄成知我!”元宝藏得意地笑了笑,仿佛自己真的胸有成竹般。“外边的那些人啊,根本不知道老夫的深浅。你坐吧,有些话我先跟你透个底儿!”

“东翁请讲!”魏征彻底被弄晕了,拱了拱手,郑重说道。

“记得我当年花钱替你们几个摆平官司的事儿么?记得我跟你说过,你不应在老夫麾下虚耗岁月的话么?”元宝藏故作神秘的笑了笑,把话题引向陈年旧事。

“东翁相待之德,魏某永不敢忘!”魏征眼里陡然涌起一股水雾,咬咬牙,沉声回应。如果元宝藏真的要等死的话,自己就陪着他死吧。毕竟双方宾主一场,相待甚厚。

“我不是那个意思,不是要你感激!”元宝藏轻轻摇头,对魏征的反应迟钝甚为不满。“你当初没问我上下打点的钱是哪里来的,我也没主动告诉过你。上次我说如果换了明君在位,你当立于朝堂,指点江山。但我也没告诉你过明君何在?你我的出路在哪?如今,是时候了,老夫当跟你交代几句实底儿!”

“东翁!”魏征轻轻发出一声惊呼,猛然间,发生过的几件事在心头逐一联系起来。所有的事情都预示着一个答案,他不敢想,却隐隐猜到,那可能是事实。

“老夫当年,曾是是楚公的心腹,深受其厚待!”不待魏征继续追问,元宝藏缓缓介绍。“所以少主将东征大军的粮草散入民间时,你来提醒老夫,老夫却无所作为。后来少主兵败身死,馆陶县令林德恩欲杀程名振灭口,老夫也听之由之。”

这是更久远的事情了,久远得在记忆中都已经发黄。如果当初元宝藏以郡守的身份干预馆陶县众人对程名振的陷害,也许不会把程名振逼入巨鹿泽。也许河北大地今天的情况会是完全不同的模样。但是,那都是魏征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林德恩勾结杨玄感的罪行被揭发出来的话,非但其本人要被挫骨扬灰,连同元宝藏和魏征自己,可能都会性命难保。

所以,程名振当年必须被牺牲掉。只有牺牲掉他,才能保住大伙的秘密。所以,武阳郡今天的结局无可逃避,就像是早已写好的命运,只待时机一到便显出答案。

“少主死后,密公流落江湖,四处飘荡!”不管魏征对此事怎么看,元宝藏自顾说道,“但密公到底是个有福之人,朝廷布下天罗地网,却最终被他逃脱。那时候,便有了“桃李子,皇后绕扬州”之谣,老夫推测,其中李,指的正是密公。之后种种,越来越验证了老夫的推断!“

关于桃李子的童谣,元宝藏也曾经旁敲侧击地跟魏征提起过。但在当时,李密正被李仲坚大将军打得屁滚尿流,魏征实在无法将其狼狈的模样跟天命之子联系起来。谁料转眼之间,李仲坚便被朝廷自己给收拾掉了。而李密经历了一场磨难后,反而轻易地从裴仁基手中获得了虎牢关。并且得到张须陀旧部,悍将秦叔宝、罗士信等人的鼎力支持。

综合前后,魏征不得不承认,冥冥中的确有命运的存在,将李密从绝境中一次次拉回来,转而推向更高的巅峰。如今,李密已经被河南各地的土匪流寇们公推为共主,带着蒲山公营在黄河以南催枯拉朽。而曾经收留李密的瓦岗寨大当家翟让迫于形势,却不得不转头仰李密的鼻息。可以说,如今李密已经成了大隋最强的一支绿林武装,瓦岗寨的真正掌控者。距离民谣中的真命天子,几乎近在咫尺!

元宝藏一直跟李密有联络。元宝藏为官不算贪婪,手中却总有花不完的钱,来源自然是李密。包括上次魏征等人战败,用了打点朝廷的钱,恐怕也是从李密处所得,算起来,从那时起,魏征的命运已经跟李密产生的关联。

接下来,其他种种看似混乱如麻的谜团便一捋即顺了。桑显和背后偷袭程名振,瓦岗军王德仁部非但不仗义援手,反而让开道路,为官军创造有利条件,想必是得到了李密的指使。而在当时,元宝藏突然改变了对魏德深毫不信任的态度,支持他放手去跟程名振周旋,恐怕也是在努力给王德仁创造吞并洺州军的机会。只可惜王德仁功亏一篑,关键时刻被窦建德捡了个大便宜。导致洺州军投向豆子岗,瓦岗寨偷鸡不成,白白蚀掉了一把细米。

捋顺了所有谜团的魏征不寒而栗。他已经隐约察觉到,元宝藏可能跟瓦岗寨有所牵连。却没想到,双方之间已经勾结了这么久,这么深!而他自己,多年来戮力剿匪,到最后却万万没料到,自己每天为其出谋划策的东主,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匪类!

“玄成明白了!”元宝藏的声音阴阴地传来,如同一把刺入心脏的利刃。

魏征的瞳孔猛然一缩,身体瞬间僵直,“明白了!”简简单单三个字,从此刻的他嘴里说出来,仿佛字字重逾万钧。

“明白就好,明白就好!”元宝藏亲切地笑着,面目慈祥如嫡亲长辈,“玄成可愿跟我共商大事?!”

“属下……”魏征不敢看元宝藏的眼睛,喘息着回应。“属下受东翁大恩,一直无以为报……”他知道自己无力抗拒已经降临的命运。身为元宝藏的私辟从属,他的身家性命早已跟元宝藏紧密相连。倘若元宝藏被朝廷捉拿归案,他一样得身败名裂。况且元宝藏既然能利用装病的办法将他骗到书房中“交底”,自然会有所准备。如果此刻他胆敢说一个不字,魏征知道,隐藏在附近的武士取自己的人头易如反掌。

“老夫一直看好你,觉得你是个人才!”看魏征果然被自己压制住,元宝藏也悄悄松了口气。如果有可能,他当然不希望跟自己的心腹刀剑相向。毕竟魏征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多年来,鞍前马后,忠心耿耿。

“东翁过奖。一切均赖东翁栽培!”魏征的脸色苍白如灰,惨笑着回应。从这一刻起,他明白自己不再是大隋武阳郡长史魏征,而是地地道道的流寇,并且还属于流寇中的狗头军师那类,人人望而生厌。

“玄成的才华胜过老夫十倍。老夫已经向密公推荐过你,日后他必将对玄成有所倚重。”为了安抚魏征的心,元宝藏笑着许诺。“密公上应天命,下得人心,代隋而立当时早晚的事情。届时,玄成可是开国元勋,比萧、王诸贤,亦不逊多让啊!哈哈,哈哈…。。”

成为萧何、王猛那样的帝王臂膀,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志愿。可今天,这番鼓励却丝毫激不起魏征的豪气。苦笑了一下,他幽然道:“属下不才,做个寻常小吏已经焦头烂额了,哪有为帝王谋的本事?东翁真的是过奖了。他日若修成正果,重建太平,属下情愿退居林下,颐养天年!”

“年青人何必如此颓废!”元宝藏轻轻摇头,壮志满怀。“老夫还指望因你而留名史册呢?算了,算了,那都是久远的事情,咱们先说眼前。关于窦家军南下的事情,玄成大可放心。老夫在给程名振的信中,偷偷夹了一封给窦建德的信。向他表明了老夫乃密公从属的身份,谅你窦建德现在的实力,也不敢与瓦岗军起冲突!”

“东翁好谋划!”魏征的思路有点跟不上趟,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元宝藏的安排。拜托黄牙鲍给程名振送信,实际上确是借机通知窦建德,武阳郡已经属于瓦岗寨的势力范围。以程名振现在的身份,想必不敢把给窦建德信私自扣留。如此,提出天下绿林携手推翻暴隋的窦建德,便没有理由跟江湖同道开战,更没有必要去招惹如日中天的瓦岗寨,武阳阖郡上下得安。

“老夫还写了一封信,已经派人送给了博望山中的王德仁,请他带领麾下弟兄进入武阳,协防此城!”唯恐魏征不安心,元宝藏继续交底。“此外,瓦岗寨三当家徐茂功,日前也率领数万大军杀过了黄河,兵锋直指汲郡。汲郡太守张文琪肯定挡不住他,如果窦建德执意南犯的话,徐茂公便可放弃攻打黎阳仓,迅速北上与王德仁汇合!”

此番安排可谓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