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申长胜推着辆自行车,很低调地也来接车,准备拉上方若华,名为接风洗尘,其实是让她做一桌美食好让自己能打打牙祭。
  他自以为略显低调,但是也很体面,不会让方老师在学生面前丢面子,而且本着吃货寻找名厨的本能,一眼就看到穿得和只熊似的方若华,结果大喜之下光顾着想小鸡炖蘑菇了,没能抢先一步上前,眼瞅着人家带着学生上了另外一辆车……
  那车他貌似也认得,是专家楼那边方专家的专车,那位和他的妻子夏芬女士的来历,他其实不大清楚,主要没有仔细打探过,不过对方人脉关系广,且在最危险的时候也平平安安,从没有遭遇任何麻烦,应该是来头不小,且背景清白。
  “小方老师怎么认得他?”
  申长胜一时迷惑,眨眨眼也不多想,反正人都到了京城,想蹭饭总会有机会。
  可惜小方老师考的是清大,两个人没成为同校的同学。
  申长胜也是这一年参加的高考,考上了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他很清楚,最近国家缺乏外语翻译,大力推进英语教育,他学英语以后说不定能进外交部,做一个外交官也不错。


第383章 派头
  方肖亲自开过来的轿车只是五座的,不过很宽敞,夏芬坐在副驾驶座上,方若华带着三个学生四个人坐在后面三个车座上面,居然也不显得特别拥挤。
  当然,几个人都很瘦也是个原因。
  菜瓜有那么一点拘束,更多的却是好奇,眼珠子滴溜溜乱转,摸摸车座,伸手去碰碰车窗,左边看一下,右边再看一看。
  方若华拍了拍他脑袋才让他安静点。
  方肖负责开车,夏芬好久没见女儿,也是想得厉害,事无巨细,把她这几年的生活问了一遍,才笑道:“我们在你学校旁边给你买了个四合院,不过破旧的厉害,被人拆得七零八落,还搭建了好些屋子,等回头给你修好了你再去住,现在就在宿舍先凑合凑合。”
  几个学生都不太懂这个时候买个四合院是什么概念,方若华可是相当清楚,鼓了鼓脸失笑道:“爸妈混得还真挺不错!”
  确实过得非常积极向上,方肖被安排的身份是归国专家,这几年做了很大的贡献,不说别的,光是给他配好几个保镖,配好几个保姆,就看得出来他受到重视的程度。
  听自家老爸自己吹嘘,如今他是身兼数职,是中科院院士,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科学家之一,还参与国内国防建设,同样在轻重工业方面做出过杰出贡献。
  别管这里面有几分水分,反正都是相当了不起了。
  和自家爸妈比,她这几年几乎就相当于完全虚度掉了。
  只是前几个小时空都奔忙的厉害,尤其是上个时空,那简直是没有一刻不受罪,如今来了此地,身份平凡普通,也没有几个原文角色会来打扰,男女主只要离得远一点,就不足为虑,所以哪怕是当下这样的时代,她还是想让自己的步调放得缓慢一些,按部就班生活便好。
  方肖带着她们直奔饭店,一路劳累,大家坐下来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吃饱喝足了就一起回家。
  回的却不是方家那座别墅,方肖夫妻被分了房子,是一套二层小洋楼,红墙绿瓦,精致漂亮,还有一个小小的花园,周围大部分是同样的房子,还有一些高层建筑,安顿的多是专家学者,大部分还是国外归来。
  孙月如扒着车窗看着三步一岗两步一哨的住宅区,咋舌不已,偷偷和方若华咬耳朵:“老师,以后我也要住这样的房子,让我爸妈,我姐一起住。”
  方若华一下子笑起来:“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肯定能行。”
  行礼安顿好,安排几个未来大学生好好休息了一下午,第二天吃过早饭,才准备去去学校报到。
  菜瓜几个一致决定先一起送小方老师,回头他们再自己去学校。
  方若华想了想,干脆没让自家爸妈送,正好带着几个学生转转京城,让他们多走走,多看看,省得总有一种束手束脚的拘束感,似乎自己只是这座城市的客人!
  这个时代的京城,人不多,环境好,就连方若华自己也很有兴趣四处逛逛。
  京城古建筑无数,一行人看得简直花了眼,连方若华也痴迷不已,穿过各个胡同,欣赏这个时代独特的风土人情,记忆在脑子里,时不时拿出画册画几幅速写。
  正好路边有个照相馆,菜瓜脚步黏在外面根本不想走,方若华哭笑不得,虽然觉得眼下这黑白照片实在有点没法看,还是满足学生的愿望一起去照了几张,有合照,也有单人照。
  她还和摄影师商量半天,求着人家来了两张街拍,即便技术有限,但想必照出来的再差,也不会比那些刻板的不行的照片坏。
  转了大半日,方若华领着自家几个学生终于过完了瘾头,方肖身边的保镖,身高一米八,相貌堂堂,一身英气,把军装穿得笔挺的孔尚,亲自开车做司机,顺便帮着拿行李,先送方若华去学校。
  报完名,办完了手续,方若华拿着宿舍管理员阿姨给的钥匙,是三楼,三零二房间,领着人进入,一进大门就叹了口气。
  当年她嫌弃她大学宿舍环境不好,非说那是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如今正经看一看七十年代的宿舍,登时就明白了,原来她家那宿舍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
  一只老鼠贴着脚面嗖一下爬过去没了踪迹。
  但进入宿舍的房门,抬头四顾,仔细一看,其实这宿舍也不是特别看不过眼,是四人间,上下铺看起来还算稳当,桌椅板凳俱全,竟然还有一个铁包皮的大柜子,能放个人用品。
  床铺上已经提前贴上了名字,方若华的那一个是靠窗户的上铺。
  孔尚看了两眼,特别有经验,先翻出胶布把窗户左右的缝隙都给贴上,菜瓜,孙月如和王秀已经习惯性地拿出扫帚,墩布,抹布,彻彻底底地帮着清理宿舍,王秀还手脚麻利地把褥子铺好,被子也收拾妥当,又挂上蚊帐,还把防虫子的香包塞在枕头底下一个,挂在床头上一个。
  方若华:“……”
  她现在这派头,还真有点地主家的千金大小姐指挥丫鬟和长工的架势,但是她是冤枉的。
  要伸手竟然插不上手,方若华就是去擦了桌子,王秀恐怕还要帮着再擦一次。
  她只好被推着坐在椅子上,手里被菜瓜塞了本书,孙月如还按照她的习惯把她妈妈新给她准备的,空白小牛皮封面的笔记本铺在桌子上打开,钢笔检查了一下看有墨水,给她放好。
  最近买来的书更是整整齐齐地摆放妥当,连她用过的书签都没有被弄乱。
  王秀一件件给她整理带来的衣服,分门别类叠好,里面放上樟脑丸搁在橱子里面。
  菜瓜又去四处溜达了一大圈,回来就飞快地画出宿舍的地形图,哪里是厕所,哪里是开水房,开水房几点有开水,楼里有几个楼梯,几个安全出口,宿舍几个大门,哪个大门晚上几点关,清清楚楚。
  不得不说,不愧是学霸!
  方若华叹了口气,笑眯眯点头夸赞:“我们菜瓜的绘图技能真是有长进!”
  孔尚拎着脚步被挤到门边,一向自以为冷静的他也不禁眨了好几次眼睛,看方若华的目光充满古怪。
  方若华完全不想知道他脑子里都再琢磨些什么东西!
  大门外刚刚过来的一个女学生,四下看了看,仔细看门牌号才确定自己没有走错,可还是迟疑不决,脚步没有跨进门。
  她父母一人拎着一堆行礼,也站在门外,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这几个穿着打扮都还算整齐,但是衣服质量,款式,还有发型,肤色都表明这一家人应该是农民,家庭环境不是特别好,当然也不至于太差,能携家带口一起过来送自家闺女上学,家境都不至于太糟糕。
  孔尚第一个看见外人过来,向外退了一步,方若华转头,轻声笑道:“同学,你也是三零二的,我是方若华。”
  “哦,我叫沈淑。”
  “那你是我下铺,快进来吧。”
  沈淑这才松了口气进门,摸了摸头笑道:“我听舍管阿姨说咱们宿舍是四人间,嘿嘿,还以为走错了呢。”
  她父母看起来有些腼腆,不怎么说话,手忙脚乱地给她把床铺铺好,沈淑也拿起抹布来擦桌子,一边擦一边转头笑道:“你们好,您几位也是咱们宿舍的?”
  孙月如一笑,菜瓜摇了摇头,只简单解释了两句,几个人也都是今年新考入学的大学生,一个人大的,一个师范的,一个是医学院的。
  沈淑登时愕然,忍不住偷眼看坐在一边只能默默整理书架的方若华。
  也不管沈淑的惊愕,三个学生十分娴熟地把方若华的桌椅床铺衣柜都收拾妥当,仔细检查过没问题,才心满意足地准备离开。
  方若华就让孔尚分别送他们去学校。
  王秀回头叮咛:“我准备了十个大袋子,就在柜子口放着,大件的脏衣服装在里面,我放假过来给您去洗,您千万别自己动。”
  那些衣服料子都很好,还有一部分需要特别对待,无论是羊毛衫,还是皮质的风衣,还是真丝的裙子,洗起来都要十分小心,晾晒更是有讲究。
  在王秀看来,这都是真金白银,花大价钱钱买来的好东西,买到手不容易,做传家宝以后留给女儿穿都行,绝对不能随便乱洗,万一破坏了要心疼死人,师生朝夕相处多年,她再了解自家小方老师不过,那就是在各种小细节上非常不在意,大手大脚地让人头痛的粗心人,来京城之前,她妈妈,还有黄婶子千叮咛万嘱咐,让她照顾好小方老师,还说菜瓜脑袋瓜是聪明,可这方面指望不上。
  方若华‘唔’了声,把自己绘制的学习计划表递过去:“回头有了课表就填写好,需要的资料跟我说一声,我统一找人购买,你们买不到。”
  王秀乖乖巧巧地答应,在她眼中,眼前这位就是自己的老师,学习方面的事情肯定要听话。


第384章 骄子
  好不容易等王秀的话完了,菜瓜凑到眼前压低声音:“小方老师,零用钱都是放在你那个黑色的钱包里,大额现金不要放在外面,那几身衣服不是都有内口袋?睡觉的时候也要记得保管好,回头买一把大锁,必须结实的那种,把柜子好好锁起来,算了,还是我去买,听人说……”
  方若华赶紧竖起手掌打断他:“……赶紧走。”
  明明自己是老师,以前这些学生特别可爱,什么都听她的,奈何相处时间长了,有的是被家里压迫,有的是被方若华支使习惯了,一个个的全都成了现在这副模样,家务活做得好,人生经验丰富的很。
  赵建国就夸了好几次,说他们菜瓜越来越懂事。
  这要换成二十一世纪,哪个当老师的敢把人家好好的学生教成这般,估计家长要来拼命!
  人家去学校是去学习的,不是去给你一个老师做丫头小厮!
  菜瓜几个走了以后,没多时,沈淑也和她父母一起出去吃饭,顺便参观大学,宿舍里另外两个舍友也来了。
  两个舍友一个是京城本地的,叫冯青,五官平平,穿着灯笼裤,黄色的衬衫,头发烫出来好多小卷,满头是卷卷,进门三句话里要有一句我们京城怎么怎么样。
  另外一个就低调的多,也是外省农村出身,叫朱云,身材干瘦,很黑,性格腼腆,除了自我介绍之外就是捧着书坐在床上看书,一言不发。
  不多时沈淑也回来,四个人彼此介绍了下,三个舍友就去打来热水,翻出水盆简单洗漱完就齐齐坐在床上或者课桌前面看书,一时间房间里除了翻动书本的声音,再无任何杂音。
  方若华:“……”
  没办法,她也只好翻出来方肖塞给她一叠资料,坐在桌子前面默默用功。
  虽然在她的印象里,读大学应该非常轻松愉快,但是身处一个周围所有人都拼了命用功,特别珍惜学习机会的地处,方若华也不自觉入乡随俗起来。
  好在方姑娘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宅女学渣,她现在自认为学习能力不比任何人差,自学能力更是超人一等,总算不至于被宿舍这几位比得不能看。
  一边翻书,方若华笑了笑,学习气氛可真浓烈,她觉得自己的再一次大学应该会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体验。
  ……
  “方同学。”
  叫人的声音压得很低。
  教室里学生们正紧张学习中,外面教导主任敲了敲窗户,方若华拿起笔记本轻手轻脚地从后门离开,不少学生还是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
  讲台上老师讲课声也略停了停,不过也只是稍微一停顿,随即继续下去。
  毕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整整半年时间,第一个月方若华和普通的学生一样,按时上课下课,第二个月方若华经常随教授出入实验室,第四个月起,据说是中科院的某位院士要了她走,加入某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
  一众同学:“……”
  清大的哪个学生不是天之骄子?将来前程都不会差,只要毕业,必然是各个单位无数人争夺的人才,但是这些未来牛人们面对刚刚开始学习半年,就不走寻常路,能参与进国家级别大项目的方若华,也……无话可说。
  方若华从学校出来,很低调地从后门上车,接过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方肖实验室副手,递过来的资料仔细阅读。
  “小方专家,您提交的几种新材料技术资料,有两种已经试验成功,还有一种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方若华点点头,一边看资料一边听他讲解情况。
  这回来接人的不是孔尚,是个新司机,忍不住从后视镜看了好几眼。
  实在是这位专家太年轻了。
  虽然清大的学生肯定是天之骄子,但他今天来之前,姜院士非常着急,在实验室里连骂了半个多小时,孙研究员才抓了他让他紧急来接小方专家,说是接她去救火,难道那么多研究员,那么多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么一个小年轻就能救得了火?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研究员兼职司机,在这方面说不上什么话,到了地方,低头跟着孙研究院和小方专家进入实验室,一时间到被里面严肃到凝重的气氛吓得战战兢兢。
  那些同样欲哭无泪的研究人员,一眼看到方若华到是松了口气。
  果然,方若华走过去和姜院士低声交流了一会儿,姜院士的面色便越来越和缓,很快又露出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两个人一前一后消失在众人眼前。
  几个研究人员才吐出口气,拍了拍胸口,随即又苦笑:“……哎!”
  被一个刚上大学半年的年轻学生给衬托成渣渣,那种感觉还真是有些不是滋味。
  可其实方若华也很无语,因为她母亲的缘故,她对物理、化学这一块的理论性研究相对来说比较了解,后来经历了几个小时空以后,记忆力,思维能力都大幅度提升,又深觉得学好数理化,的确很重要,回家下了一番苦功,如今她的知识储备到是能达到二十一世纪普通理科本科生的水准,但也只是如此而已。
  奈何如今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而已,就实验室里遇到的那些难题,还有目前只处于猜想状态的一些理论,在她眼中就是但凡一个合格的本科生随口就能回答的东西。
  面对落后四十余年的理论,她表现得非常有前瞻性,随时随地能给这些研究人员提示,点破他们想了许久也想不明白的关键点,那简直再正常不过,又不是让她去领导整个项目组!
  在实验室待了多半天,到晚上方若华才回到宿舍,宿舍里只有沈淑在,其他人大概都在上自习。
  一看见方若华,沈淑连忙道:“传达室那边说有你的电话,你赶紧去看看吧。”
  方若华应了声,便去学校传达室,问了问是赵建国打过来的,她连忙回了个电话。
  赵建国大概也是担心浪费钱,根本不寒暄,一接通电话就道:“若华,你妈给你来了封信,送到公社,我给你转寄去你们学校,记得收一下。”


第385章 来信
  方若华一怔,第一反应,妈不是昨天才给她送了一罐子酥鱼,寄哪门子信?随即一拍额头,不对,原主可不是天生地养的,人家有爹有妈!
  只不过当初原主的记忆里,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她当初在家到是没受过什么虐待,从还能读高中就看得出来,但是和家里的关系也算不上特别亲密,尤其是母亲后来又生了孩子以后,纵然不是不爱女儿,到底有新的家庭,以前的女儿也就有些顾不上。
  方若华:“……”
  她是经验越丰富,越粗疏大意,这不是好现象!
  以前她去哪个小时空,对原主的家庭都很在意,尽量做到尽善尽美,但是这一次一来就插队在远方,和原主的家庭离得太远,一时便疏忽了,连考上大学这么大的事,居然也没想起写封信通知一声,当然,原主家里也没来过信,不过原主的母亲只是小学毕业,字写得不好,不大习惯写信,也写不来,电话费用又比较高,公社也是最近才安上电话,人家不联系并非没有理由。
  方若华反省了半天,等了几日终于等到赵建国转寄过来的信。
  信只有两页,字迹潦草,形如幼儿涂鸦,简单问候了方若华,说家里都好,不必惦记,另外就是……借钱。
  这‘借钱’也写得干巴巴,大体就是原主的弟弟谈了个对象,是个女大学生,双方父母都见了面,两个人也谈的差不多,准备结婚。
  女方家里打算陪送一个缝纫机,要求男方准备一辆自行车。
  为此家里托关系到是弄到一张自行车票,钱也凑了不少,但结婚要起房子,还有别的零碎花用,最后到底还差七十五块八。
  家里亲戚们能借的都借了,再要借就得找朋友,这个当妈的想了想,想起自家闺女来,就想问问看这几年有没有攒下一点,先借给弟弟结婚用。
  方若华看完信,直接去找方肖要了封介绍信,然后拿着信去附近的红星机械厂,自己动手,利利索索地凿出一辆自行车来,而且样式别致,符合人体力学,骑起来很轻便,她还在上面按了一个小小的手电筒,晚上可以照亮。
  手电筒是从二十一世纪带来的小东西,不用电池,摩擦发电,很精致,不过没什么大用。
  放在如今却一定让人喜欢。
  机械厂的领导就喜欢的不行,差点没把方若华给扣下来不让走,结果一问人家是清大的学生,领导叹了口气,心里就知道没戏了。
  他们厂子也不差,但像这种高才生,有不知道多少比它们厂好一百倍的单位打破头了都想要,这又绝对不是个没有关系,没有后台的,哎,他们恐怕是没能耐留下人。
  自行车弄出来,方若华本来打算按照地址给邮寄过去,正好方肖身边的孔尚要回家探亲,只要拐一个弯就能去原主的家乡,方肖干脆就让人把自行车捎带过去,私底下还多叮嘱了几句,让自家保镖好好看看原主的亲人们都是什么性子。
  方若华也有这个打算,原主自己记忆里的东西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只能看出母女两个比较生疏,感情淡薄,但是当初原主下乡插队的时候,原主的母亲给她凑了不少钱,还有全国粮票,那时候大家都穷,能置办下来那些东西,对哪个不宽裕的家庭都不容易。
  作为一个改嫁之后又生儿育女,有新的家庭的母亲,总不能真去要求人家把一碗水端平。
  人的心本来就是偏的。
  既然是原主的生身父母,她总要做些该做的事。
  托人把自行车送出去,方若华就放下心思,不再多想,重新进入学习加工作的正常状态。
  ……
  距离京城千里之外,南方一小城通城,即便是寒冬腊月天也不是特别冷,微风。
  城西李家没有亮灯,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发愁,当家男人李兴在鞋厂,他妻子顾棉是棉纺厂的女工,两个人都上班,工资不低,又只有一个儿子,虽然每个月还要出钱给双方的父母一部分,但是日子还是过得很不错。
  但自从儿子找了一个刚刚考上大专的女大学生对象,这一家子都不免发起愁来。
  高兴当然很高兴,儿子有能耐,能找这么好的一门亲,根本不用家里费事,简直不能再好,而且两个人谈对象的时候,女方还没有考上,后来考上了本地的师专,也没有嫌贫爱富,还是愿意和自家儿子结婚,这品行实在是没什么好挑的。
  如今读大专的女学生,想要找个特别好的对象那绝对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的儿子虽然也不差,相貌堂堂,为人也踏实,跟父亲一样在皮鞋厂上班,可和人家一比,那可没有多少优势。
  女方家里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家,但是特别疼爱女儿,人家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女,女儿准备结婚,人家特意凑钱给买了个缝纫机,因为那姑娘心灵手巧,特别会做衣服,有个缝纫机能当大用。
  对方既然陪嫁,自然想让男方也准备些东西,手表和收音机人家都没提起,只说要辆自行车,有辆车小两口见面就方便,否则一个读书,一个上班,连见个面都不容易。
  这要求提得挺合理的。
  如果换成以前,家里穷得叮当响,这笔钱怎么凑也不可能凑得出,但这两年厂子效益好,钱还是存下了一点,买辆自行车肯定要借一点,可紧吧紧吧不是不行。
  女方那边不是不清楚情况。
  可去年的时候,李兴的二弟要起房子,管他们家借了一百,现在儿子娶媳妇也要花钱,就只能东拼西凑的,李兴的二弟到是还了几十,但他也拖家带口的不容易,让他立马全还上那也不现实。
  一辆自行车,差不多的要小二百,但自行车票也花了不少钱才弄到,而且结婚也不是一辆自行车就能了事。
  发愁了半天,眼看着女方家里都开始变得很不高兴,当妈的顾棉害怕儿媳妇就这么没了,脑子一热,便给自己的女儿去了一封信。


第386章 家务事
  “你怎么能找若华借钱!”
  李兴脸上通红,烦躁的要命,“你赶紧再给她去一封信,就说家里钱凑够了,用不着她的。”
  顾棉嘴唇动了动,有些羞愧,却没有开口。
  李兴翻出根烟,放在鼻子上闻了闻也没有抽,半晌叹了口气:“当初咱们留下德子,把若华送去插队,就很对不住她,前些年妈病了,家里紧张,一点都没帮上人家,现在日子好过了,不说想想法子让孩子回来,你到还有脸伸手管人家要钱,做人就没有这么做的!”
  他和妻子带过来的女儿是没什么感情,为了儿子要牺牲若华的利益,他肯定会做,但他也不是坏人,做了这等事,不是不愧疚的。
  顾棉这个当妈的,更不可能不愧疚,叹了口气,点头:“行,我明天再写封信。”
  隔日,顾棉从厂子里回来,做好饭给家里的男人和孩子吃了,就准备去邮局,还没出门,未来亲家严家夫妇两个,还有他们儿子李宏的对象就登门拜访。
  如今的规矩,其实谈对象双方父母都见了面,大体上不出大事,就算是成了,可这回严母的脸色却有些不对,坐下寒暄几句便道:“我们家莉莉和李宏谈对象,我看李宏老实厚道,是个良配,但我们莉莉是独生女,她的婚事我一早就决定不能太寒酸,家里不富裕,可我也不能委屈了女儿,就准备给她置办一台缝纫机,既然我们置办了,那男方至少也得买个大件才是,我看自行车最好,实用,不知道亲家公,亲家母觉得如何?”
  李家夫妻面面相觑,顾棉一咬牙,笑着答应道:“应该的,应该的,亲家母放心,我肯定委屈不了两个孩子,回头就给他们买一辆自行车。”
  看她答应,严母略蹙了蹙眉,才点了头。
  李宏咬了咬牙,也松了口气,偷偷去看严莉莉,两个人一对视,都有些发愁,严莉莉使了个眼色,约好老地方见面就老老实实地闷声坐着,一言不发。
  送走了严家几个,顾棉想了想,轻声道:“要不然等等看,也许若华……”
  李兴脸色难看,一拍桌子道:“别说了,我再想想法子去借钱,总之,你别乱动心思,反正我没脸用那孩子的钱!”
  李宏也连忙道:“妈,你别着急,咱们再攒几个月也就够了,我和莉莉商量商量,结婚之后晚一点再买,要不然把婚期延长都行。”
  其实家里父母双职工,他也在厂子里工作,工资加起来不低,只是前几年家里接连有人病倒,欠下不少钱,这才显得捉襟见肘,再过两年一定能缓过来。
  正说着话,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邻居家的王大姐扯开嗓子喊:“李兴,顾棉,你家来客人了。”
  声音里着实透着兴奋。
  李兴应了声,就赶紧出去,顾棉也跟着探头,一出门便看到外面不远处停着辆军用卡车,上面还坐着几个年轻军人,其中一个站在车下正和王大姐说话,转头看到他出来,便转身几步上前,敬礼问道:“你好,请问你是李兴同志吗?”
  夫妻两个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李兴更是愕然:“是,我是李兴,解放军同志找我,有什么事?”
  孔尚松了口气,把随身携带的大箱子拿过来,笑道:“是方若华同志托我给你送了辆自行车过来。”
  李兴、顾棉:“……”
  包装得非常好的纸箱子被打开,去除泡沫,里面就露出一辆一看就很高端的自行车。
  和现在商场里卖的那些自行车不同,它的做工更精致,同时具备结实耐用和美观两个特点,李兴一时间几乎看花了眼。
  孔尚简脑子里回想了下方若华让他说的话,一本正经地介绍道:“这是京城机械厂的最新试验产品,一号飞翔牌自行车。”
  说着,指了指车把下面的银色翅膀的装饰,“你们看,这里的一就是它的标号,第一批自行车一共一百辆,这是第一辆。”
  如今自行车在大城市中已经不算特别罕见,但这样精致漂亮特别的自行车,显然还是十分吸引人眼球,李宏此时便恨不得扑过去骑上走一圈,最好还能去接自家对象一起晃悠一圈。
  一群看热闹的邻居啧啧称奇。
  “方若华,是顾棉带过来的那个闺女吧!”
  “看来如今真是有出息了,当初看着挺文静的小姑娘,真看不出来。”
  “那孩子还和我们霞霞是同学!”
  李兴和顾棉一时间手足无措,对着孔尚一个劲道谢,“真是麻烦解放军同志了。”
  孔尚特意在左邻右舍处打探了下情况,又和李兴交谈了几句,三言两语就把两个人的现状,还有性格套了个干净,别看他是方肖的保镖,可也是个人精,对付个老实巴交的工人还不手到擒来?
  该做的做完,他也就没有多呆,把方若华写的信递给顾棉,便告辞而去。
  顾棉赶紧从家里拖出个大箱子,拜托孔尚带给若华,这些东西都是她一点一点积攒的,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