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般人才,他林如海也不敢当做下人。
  第二日,林如海就亲自操办,让方家贤伉俪在扬州落籍。
  便是如此,他尚觉得很可惜,当真是耽误了方贤弟的前程。
  如果不是在他们林家当差,那方贤弟必能金榜题名,也许还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一时间,林如海对亡父有了许多和以往不一样的认识,还有猜测。
  林家祖上也有爵位,只是到他这一代已经没了,他对父亲的认识,一直是他老人家身体不大好,好像大多数时候都是面带忧郁,于仕途上也不是很上心。
  可如今看来,哪里有这么简单!
  若是他父亲是个简单的勋贵子弟,那如何用得了方贤弟这般人物!
  便是当时方贤弟年岁小,怕也不是寻常人能驾驭得了。
  就看父亲去世,方贤弟贤伉俪一言不发地退到庄子,再不肯在他面前显露能力,也看得出来,不是所有人都能让这等能人效命。
  林如海自以为很有自知之明,他也没想自己能用这位……江南名士大梦客。
  如今,已经用不着奇怪疑惑,文字骗不了人,言谈举止也骗不了人,那位名动江南的奇人,正是眼前这一个,年纪比自己小不了一岁半岁,精神却比自己旺盛许多的方先生。
  自此,林如海与方肖交往越来越多。
  方肖也大大方方地借住在庄子上,并没有搬离,只是时不时地送些药效和品相都极好的药材,或者各种小玩意去给林家一家子。
  相处得久了,林如海也就没隐瞒自己知道对方身份的事,方肖到不觉得奇怪,只是笑道:“林大人怕是有一点误会,唔,说大梦客是我,可不怎么准确。”
  “严格说来,大梦客应该是很多人。”
  林如海登时愕然:“多人?”
  “我师门古时名为鬼谷,如今又叫百家,很久以前到也人丁兴旺过一阵,如今却是弟子寥寥,已经凋零。”
  “一直到前些时候,我们师门出了一位又能读懂祖传秘籍的嫡传弟子,继承了鬼谷传承的一些人才开始互通有无。”
  “大家闲来无事,讨论门中传说典故一类的东西,其中李白和他的诗便是一部分,我也是心有所感,把大家的评论分析总结在一起,写出了《李白评析》,干脆以大梦客为名,博大家一笑罢了。”
  林如海半信半疑,虽不觉得方贤弟有必要在这方面继续谦虚,可书他读过,总觉得其中行文很有特点,而且特点统一,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东西,都带着超脱世俗的一点味道。
  可若是同门所作,到也不是不可能有相同的风格。
  林如海并不是个很较真的人,再说,方肖是他爱子的救命恩人,也是他认同的自己人,又不是敌人,何必追根究底,他怎么说就怎么听便是。
  只是想一想,若是方肖这样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那还真让人不敢置信!
  一晃眼便是一年,林如海与方肖父亲的关系越发亲密,经常带儿女到庄子上小住几日,彼此感情越来越好。
  早些时候,林如海曾想过给黛玉请一位先生,他给女儿启蒙,发现孩子聪敏过人,可他本身工作极忙碌,教导女儿的时间不多,妻子贾敏的身体也不大好,他实在不愿意耽误了女儿的学习。
  有人荐了个叫贾雨村的进士,听说才学不错,只是一遇见方肖夫妇,哪里还需要别的什么先生。
  只这夫妻两个教导爱女,便足够这孩子学上一生。
  林如海看着这几箱子上好的山参,悠悠长叹。
  “都带上,是你方叔的心意。”
  他还特意多择了几个丫鬟,让玉儿带去京城。
  本来老太君是玉儿嫡亲的外祖母,都是自家亲戚,玉儿去时略带两个侍奉的下人也就是了,表示亲香的意思。
  可有几个丫鬟是方肖夫妇替玉儿教导过的,十分顶用,玉儿根本离不了,为了女儿,多几个人便多几个人,想来老太君也不会太介意。
  说起给玉儿多带几个人,林如海自己这么失礼,全都得怪方老弟。
  就方老弟住得那庄子上,来往的仆从丫鬟个个都是行止有度,言谈举止,颇为不俗,不光如此,竟是人人识字,看容貌看气质,比起自己,还有敏儿身边侍奉的大丫鬟,还要出色。
  林家虽说是书香门第,下人也确实比起别人家懂规矩,但也没有奢侈到让每个下人都识字,都如此优秀的地步。
  自从看过他们用的那丫鬟,林家的丫鬟也都送去给夏夫人教导过,结果素质也直线上升
  玉儿身边用的人,那都是个个得用,离了哪个都不痛快。
  敏儿去之前,最担心的便是玉儿,如今玉儿小小年纪便离开家里,远赴京城,他宁愿落下些不懂礼的埋怨,也要让玉儿舒舒服服才好。
  玉儿身子一好,林如海再不舍得,还是收拾东西,送女儿进京。
  ……
  官船一入京,雪雁连忙把小姐的大氅拿出来,替林黛玉仔细穿戴好,夏蕊捧琴,桂荷持剑,主仆几个弃船登岸。
  码头上行人众多,还有好多豪奴操着各种口音,指挥着闲汉们搬运行礼,多少显得有些乱。
  林黛玉一时觉得,京城这风景其实比不得扬州,但自有一种气势在。
  怪不得母亲到扬州多年,还时时不忘旧时时光,说起京城外租家,也是满心的骄傲。
  “可是林姑娘到了?”
  林黛玉正打算去寻荣国府的车马,就听有个清脆如黄莺的声音响起。
  她转头看去,只见不远处站着个俏生生的丫头,素色长裙,外面罩了件雪白的兔皮斗篷,耳朵上也毛茸茸的,套着个耳套,头上只插了银钗,笑容灿烂,端庄可人,神态间却是极为恭敬,一点也没因林黛玉年岁小,就显怠慢。
  “我家主人猜着林姑娘也快到了,特命婢子来迎一迎。”
  林黛玉一怔,登时想起方叔和夏婶婶说,他们夫妇有一师侄在京城,算起来也是她师姐,等她入京以后,两人要多亲近。
  “可是方师姐?”
  林黛玉目中也露出一丝惊喜,连忙快步走下去,一抬头,便见一辆金黄的马车停在码头上,左右侍立着,两个少男少女,都是短打打扮,容貌也极是端正秀气。
  两个人穿的衣帽鞋袜,虽说过于简单,她却相当熟悉,方叔身边的人,都爱这么穿戴。
  虽然这等短打,旁人看来显粗俗,可黛玉却觉得整齐干净得很。
  车帘轻轻撩起,方若华冲林黛玉一笑。
  大屏幕上,无数水友先是一静,紧接着爆炸一样刷屏,无数的惊呼,加上飘红的打赏。
  “林黛玉!”
  “竟然是林黛玉,还真是好林黛玉啊啊啊啊啊!”
  方若华:“……你们能看出什么?”
  黛玉今年才六岁而已,六岁的小姑娘,能看出那倾国倾城貌?那不是说笑呢。
  “但是,她就是很黛玉!”
  一群水友还是惊叹,六岁便如此秀丽可爱,一身书香文气,连两颊略显病态的晕红,也是极可爱。
  说话间,黛玉已经莲步轻移,走了过来。
  方若华顾不得和水友们逗咳嗽,下车相迎,轻轻挽起黛玉的手,一笑:“我算着日子,妹妹也该到了。”
  黛玉脸颊一红,心中只道,这位姐姐果然是她想象中的样子。
  爽朗坚强,举手投足落落大气。
  虽然是初见,可二人却是神交已久。
  黛玉随方叔读书时,方叔经常会把方师姐做过的功课拿来给她看。
  她是深深拜服,每每细读,都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两个人便这般渐渐熟悉起来,几乎每隔上几日都要通信。
  读了些什么书,写了哪些功课,新得了谁的字帖,练字有什么心得体会,简直无所不说。
  虽然没见面,可黛玉是真真把这位师姐当成良师益友,在心里觉得亲近的很。
  “来,上车,我送你去荣国府。”
  方若华握着黛玉的手,只觉好似握着一块美玉一般,心中滋味也是相当不坏,牵了她上车,笑道,“真舍不得把你给出去,要是待得不舒坦,就给姐姐送个信,姐姐立马点齐了兵马,去贾家抢了你出来。”
  黛玉登时莞尔,小脸一片通红。
  贾家的丫鬟仆妇本在码头等着,已经看到林家的船靠岸,只是还没迎过去,就见林家的小姐上了旁人的马车。
  几个丫鬟婆子都愣了愣,连忙追过去,那边便过来一个俏丫鬟,打扮得极为体面,说话间到显出几分傲气。
  “我家真人会亲自护送林姑娘去荣国府,你们人太少,姑娘的东西多,且用不上你们了。”
  “你!”
  贾家的婆子蹙眉,心下着恼,刚想说话,周瑞家的一把给拦住,轻轻摇了摇头,客客气气地道:“那可当真是劳烦真人了,是小的等想得不周到。”
  别人可能认不出来,但周瑞家的经常替王夫人在外头办差,一眼就认出那边的车驾乃是御赐的车驾。
  整个京城,也只有几位王妃,另外就是皇宫旁边的幻真观的观主方真人能坐。
  这幻真观他们可得罪不起。
  别看这些年,这座道观内情外人所知不多,也不见观内有大动静,但年头上当今陛下还亲往道观,尊那观主为明道真人,要不是那个方真人坚辞不受,她就是本朝国师了。
  前些时候有几个王孙公子不知何故在幻真观闹事,惹恼了方真人,为此还被下了狱,谁求情都没用,很是吃了一番苦头,还连累家里大人让陛下大骂了一通。
  反正从那之后,京里的世家大族都知道幻真观方真人不好惹。
  “奇怪,咱们表姑娘怎与幻真观扯上了关系!”
  周瑞家的虽说心下奇怪,却还是匆匆派出人手,快马加鞭回去报信。
  像她这般受主人重用的下人,哪个都知道些轻重,最会看人眼色,何等样的人得罪不起,他们可是非常清楚。
  方若华却是一路带着黛玉慢行,逛完了大半个京城。
  “朱雀大街上这家古玩店,还有这家文房四宝,都是你方叔和你爹合伙开的,你爹分别占了七成的份子和四成的份子,掌柜的是稳重人,在京城人面也熟悉。”
  方若华一路闲聊,简单给黛玉介绍下情况。
  “等你安顿好,再细细了解,以后这账目一类的,都要交给你看了,让夏蕊和桂荷也都跟着学学,也好能帮得上你。”
  黛玉郑重应了,她其实正对数学这一类知识感兴趣,如今能实践一番,她还是极乐意。
  方若华轻笑,对大屏幕上那些杞人忧天的水友们一点都不想搭理。
  这帮人都觉得黛玉对仕途经济完全不感兴趣,毕竟那可是林黛玉,但实际上,黛玉是极聪明的姑娘,对很多事情还都有好奇心,她不看重钱财是真,对学习管家理事,却是半点都不介意的。
  或许在书中,黛玉离家到贾府,没人教她这些,她也便入乡随俗,让自己变得更不感兴趣了。
  “我几乎隔上几日便要与你方叔和你夏婶婶通信,你若要跟林大人通信,让人给我捎个信,我一并给你送过去。”
  黛玉心中一松,笑道:“幸亏有师姐,我还正愁怎么和爹爹联系。”
  贾家虽说是外祖家,可到底不是林家,她并不愿意只为送一封信,就去麻烦舅舅。


第856章 踏实
  方若华慢慢悠悠地陪着黛玉逛完了该逛的地方,话也说得差不多,才把黛玉送去宁荣街。
  “若是有私密话,不想让贾家的人知道的,要跟林大人说,只管送信给我便是。”
  “林家的宅院,我这两年一直帮着修整,闲来无事时,可以多去走走。”
  “还有,我给你准备了两个擅长做扬州菜的厨子,你带过去,也别觉得麻烦了贾家,自己身子骨要紧,听你方叔说,你到如今饭量还是让人发愁,一点不对味都不愿意下口,你这胃也还要好生养着,吃药总比不过食补,到底还是好好吃饭要紧。”
  方若华一时觉得,自己有说不完的交代想告诉林黛玉。
  眼前这个弱质纤纤的小姑娘,稚嫩的,可爱的小美人,对她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书中的女主角,中国人少年时的梦中情人,那更是个有血有肉的小朋友。
  两个人通信多时,神交已久,方若华可以说,已经把这孩子当做自己的好友和可爱的晚辈看待,这世间如此寂寞,能有一个知心人都不容易,合该好好珍惜。
  黛玉更是感动,虽说脸红嗔道:“妹妹哪有那么贪嘴!”却还是一一应下。
  一路走到荣国府门前,方若华才笑道:“反正你如今在京城,时常都能见到面,想说什么话,以后慢慢说也不迟,不好让贾老太君久等,我还是快快放人为好。”
  黛玉莞尔,推开车门要下车,方若华又取了一个特别精美的小箱子给她。
  “贾家有几个姑娘,别看他们家的男人不怎么样,女孩子却是集天地灵气于一身,个个都好,这是我给你准备的一些小玩意,拿去送手帕交玩。”
  “还有,我特地给你打了些金银葫芦,瓜子,还有各种小玩意,让桂荷帮你拿着,她知道该怎么用。”
  方若华虽然没怎么用心读过红楼,但那本同人小说还是看过,说是贾府的下人们惯常会看人下菜碟。
  可那是贾家,黛玉又不能去整顿贾家的下人,多准备些零散银子作为赏钱,总归能让人少说些小话,少让黛玉生气。
  这气最为伤身,舍钱换个好心情,那绝对是相当划算。
  黛玉向来聪慧,脑子一转,便知道她的意思,眼睛里隐约露出一点泪光,轻轻唤了声:“师姐!”
  这世上,除了爹爹娘亲,能有几人像师姐这般待她!
  林家下人们规矩严,黛玉年纪又小,还真没有专门学过打赏这本事。
  虽说依依不舍,可贾家开了侧门,贾琏匆匆出来迎接,方若华还是赶紧放了人,目送黛玉进入贾府。
  却说贾琏匆匆赶来,一出大门,抬眼就看到明黄的與车,金色的流苏在阳光下色彩艳得不可思议。
  他登时明白,这的确是那位京城炽手可热的方真人,自是不敢怠慢,连忙迎上前去,殷勤问候,邀请其入府。
  如今毕竟不是老国公在的时候了,家里固然还端着国公府的架子,但其实在京中,大约也只能算是二等人家。
  人家幻真观可不是一般的道观,人家那位方真人,也是能随时通天的人物,怠慢不得。
  贾家连宫里的内宦都要供着,哪里能得罪了这位幻真观的主人。
  想到此,贾琏越发的恭敬。
  方若华却只客气道:“一会儿还要去宫里,便不进去了,改日再去拜见老太君。”
  说完便调转车头而去。
  贾琏一直恭恭敬敬地目送车驾走远,这才擦了把汗,叹了口气,“回吧。”
  说完,他又忍不住驻足,静静看了半晌。
  像这等陛下赐下的與车,那简直和陛下的车驾亲临也相差不远,按理说左右车辆行人见了需要自觉回避,还需下轿下车。
  只如今几位有幸得了陛下恩赐的人,都比较低调,不是那等张扬人,规矩才松散些。
  即便如此,贾琏心里还是把对这位表姑娘的重视提高了好几个层次。
  想到刚才见方真人,连同下人丫头,服饰简单,都是素色的衣裙不说,首饰也都是寥寥几样银配饰,必是怜惜表妹丧母……他得赶紧提醒自家媳妇一声。
  想着,贾琏便忙转头进门。
  方若华坐在车上,靠着引枕闭目养神。
  一群水友却是嗷嗷叫:“名场面,黛玉进贾府可是名场面,三妹,我们想看!!”
  方若华:“……”
  看来这红楼的魅力不小,这帮家伙以前都不怎么爱说话了,如今说得到是极热闹。
  方若华摇摇头,却还是放了摄像头进去。
  一来,水友们要看,她又不是满足不了,便让他们看便是。
  二来,若华的确有点担心黛玉。
  但她确实是有些事,也不怎么想现在贸然进贾府,毕竟没多少交情。
  以后黛玉要是待得长,到免不了要打交道了。
  那群水友嗷嗷叫着去追看林黛玉,方若华也省心,先去宫里转了一圈,给太后娘娘留了一盒子新药丸。
  出了宫门,方若华便去书坊拿了新定的几套书,还把其中一套直接送去荣国府,这才回去休息。
  她也有些累了,回道观后,略用了点粥米,洗漱一番便早早睡下。
  第二日一大早,方若华睁开眼,照例翻了翻大屏幕上的内容,这一看,登时无语:“……你们简直……个个都是偷窥狂啊!”
  因着黛玉初入贾府,方若华也是难得开直播开得时间长一点,直接开了一宿。
  可她万万没想到,这帮水友就着黛玉的睡颜,有一句没一句地讨论了一晚上,屏幕上的字幕层层叠叠,都铺展不开了。
  “三妹,你不懂,这里面能看得东西很多很多,大家看到的东西,也是极不同。”
  “……你们是不知道,初见林黛玉,因着她年纪小,我体会还不深,但昨晚在贾府,却着实看到了什么是似喜非喜含情目,似蹙非蹙笼烟眉,也才知道什么叫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没错,以前读红楼,以为自己能体会得来,现在看,以前体会的谬误大了,差距远矣!”
  “你这个林黛玉,才是真正的林黛玉,年纪虽小,仪态已成,骨子里的东西,不因年纪而改变。”
  虽然这一小部分水友,全是善意,也是真心喜爱黛玉,方若华还是觉得,幸亏摄像头比较智能,不能让水友看的东西肯定是不拍。
  以前没想那么多,看来以后还真不能随便在自己人身边扔摄像头,未免太不尊重别人的隐私。
  水友们当时拍戏,她却不能仗着人家不知道直播间这种玩意,就太肆无忌惮。
  拍拍公开场面的东西也就罢了,人家的私事,还是少拍。
  又不是打仗期间,要探情报,窥军情。
  关了直播器,方若华把新配好的药丸找人送去给黛玉。
  这会儿,林黛玉刚醒来不久,拥着被子歪在榻上,到觉得身上懒懒的,到是咳嗽稍微好了些。
  大约是路上赶得太急,受了些风,初来京城便又犯了旧症。
  幸而桂荷这丫头照顾得精细,今儿一起身,觉得肺里舒坦了些。
  “该给外祖母请安去了。”
  黛玉吐出口气,撑着坐起来,靠在枕头上喘口气。
  夏蕊听见动静,连忙端了一盏薄荷水,给自家小姐漱口。
  那边桂荷手脚麻利地把寝具都收拾妥当,忍不住特别珍惜地摸了摸自家小姐的被子和褥子,笑道:“摸起来还真是热的,不光如此,还特别轻便,自从咱们小姐换了这一套寝具,还真是挺管用,以前晚上总惊醒,睡不安稳,这几天却是再没折腾过。”
  林黛玉也一笑,目光在自己手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上留连。
  从床单,被褥,再到枕头,都是师姐替她换的,据说是一种特别的蚕丝做成。
  因这蚕在养的时候,吃的东西都经过特殊调制,它吐出来的蚕丝,天然带着一股热气。
  而且这热气能始终维持在让人最舒服的程度,冬日用最神妙不过。
  茶杯看起来是极简单的白瓷,其实也有些不一样,用它来装水,入口回甘,自带一股茶叶的香甜,还是极好的茶叶。
  林家当然不缺茶,贾家也不缺,可这杯子,的确是件稀罕物。
  寻常在屋里穿的寝衣,鞋袜,挂在床头的香囊,避蚊蝇的木头挂件,随手把玩的与手炉同样作用的手串……
  都是些常用的东西,可处处能见到用心。
  就说这手串,据说是什么鸽血红宝石的,雕刻极为精美,从各个角度看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而且,触手温热,冬日里拿在手中,简直能从掌心一路热到心窝里去。
  京城的冬日再难捱,林黛玉到觉得,她也能过得极为容易。
  有师姐在京城,她心里踏实多了。
  就说昨日,她那表哥忽然发痴,又是摔玉又是胡闹,换了以前,她必然要多思多虑,伤心难过许久。
  但她这回却只是惊了惊也就罢了。
  确实如师姐所说,这人与人性子不同,别人有些怪诞行为,莫去理会便是,千万不可把罪过往自己身上揽,否则这人生就未免太累,也太苦。
  林黛玉越发觉得,师姐待她的情分,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方若华要是知道黛玉的心思,一定很得意。
  其实她送去取的东西是好,还花了大价钱,可这都是水友们明摆着说出来,大家伙打赏她,务必要她给黛玉无微不至的关怀。
  唔,哄黛玉小美人高兴,当然不是什么苦差事,方若华做得也挺开心。
  目前来看,算是成果斐然。
  作为成果的黛玉,好好收拾齐整,便去给贾母请安。
  夏蕊和桂荷都很有默契地退一步,让紫鹃扶着黛玉前行。
  紫鹃心里明白,也松了口气。
  昨日老太君把她给了小姐,毕竟是长辈所赐,自然不好怠慢,也让她做了大丫鬟。
  可紫鹃看得明白,小姐身边并不缺人使唤。
  夏蕊瞧着容貌不出众,人也低调,似乎不是特别伶俐的人,但小姐抬手是想要什么,何时要饮茶,何时想读书,她都清清楚楚,总能让小姐舒舒服服,偏偏还显不出她来,有时候她立在屋里,大家都很自然地忽略掉她这个人。
  但这种不着痕迹的体贴和没有存在感,才真让人佩服。
  至于桂荷,十分活泼可爱,瞧着好像年纪小,不稳重,可她掌着小姐房里的钱箱不说,做事风风火火的,却是真利落,小姐一有事,就很习惯去交代她来做,想来,桂荷也是小姐心腹中的心腹。
  小姐身边显然已经有了得用的大丫鬟,不知道她……还能不能得小姐的青眼。
  出了门,紫鹃就把杂乱的心思收了,她如今最要紧的便是好好伺候小姐。
  林黛玉出来请安时,贾母也是刚醒来不久,看到黛玉过来,也是一脸喜意,抱着她好生亲香了半天。
  三春也联袂而来。
  刑氏,王氏,李氏还有王熙凤也没差几步。
  到是宝玉今儿被他爹爹给赶去家学,贾母心疼他,也不许他早起,请安就免了。
  众人进了门,拜过贾母,王熙凤看到黛玉,上下打量了几眼,便笑:“老太太房里的水土就是养人,孙女瞧着,林妹妹的脸色可是见好了不少。”
  贾母大笑,还赞夏蕊等几个丫头,“你们伺候的好,都是好丫头,以后也要好好照顾我的玉儿。”
  夏蕊几个丫头都齐齐应是。
  几人说话间,鸳鸯撩帘子进来,低声道:“老太太,幻真观的方真人遣人送东西给表姑娘。”
  黛玉惊喜回头:“师姐派人来了?”
  来的是杏儿,进门盈盈拜倒,见礼过后,便对黛玉笑道:“林姑娘,我们姑娘新得了一批书,还有几张纸,说是用着还好,让给林姑娘送些来。”
  林黛玉并不多客套,只让夏蕊拿了自己的两份字帖递过去:“师姐说最近想练练簪花小楷,可总练不好,妹妹以前得过几张字帖,你拿去给师姐瞧瞧,可还中意。”
  贾母笑看着黛玉一派大气地与人交谈,一时也没说话,待幻真观的人走了,才笑问了几句黛玉和幻真观主人的交往情况。
  知道方若华算是黛玉半个师姐,两人颇有缘分,也不禁有些感叹。
  她这个玉儿像她的敏儿,天生就讨人喜欢。


第857章 
  林黛玉在贾家住下,虽说生活上总免不了有些不习惯的地处,衣食住行,饮食起居,到底不如家里自在。
  可夏蕊和桂荷都贴心得很,照顾她照顾得极好,如今有三春姐妹做伴,又能时常见到师姐,师姐送来的厨子擅长烹饪扬州菜,饮食方面渐渐也好了许多。
  还能经常与爹爹通信,外祖母又疼爱她。
  林黛玉在京城的生活,就这般渐渐变得平静。
  方若华见这小丫头还算自在快活,也就暂且歇了把她从碧纱橱搬出来的心思。
  黛玉毕竟年纪小,贾母是她外祖母,要让她住得近便些,也不是不合适。
  反正也就只有这一冬,等开春必然要搬的。
  只是有一点,黛玉连着几日跟方若华通信,十句话里,到有七八句要提到她那个纨绔表哥,看话听音,显然对这位贾府的宝贝疙瘩,还是满喜欢。
  那群水友一边嗷嗷叫着欣赏林妹妹如今便显清秀有风骨的字迹,一边又气得叫嚣,让三妹赶紧把贾宝玉那块破石头从黛玉身边搬走,无论如何要拆散这段双玉情缘。
  这帮子水友,无论男女,只要是黛玉粉,竟有七成不喜欢贾宝玉。
  方若华:“……”
  棒打鸳鸯这等事,她可做不出来。
  最多,她会保护那个小姑娘,尽可能地不让她受伤害,可感情是很私密的事,外人终究不好插手。
  人人道贾宝玉不好,纨绔高粱子弟,可他纵然确实天真,坏毛病一堆,没有担当,还不大能适应这世事,但方若华却并不讨厌他。
  黛玉现在还小,讲什么爱情,都还太早了些。
  如今方若华想做得,到是让黛玉立住了,只要自己知道爱惜自己,那不论将来如何,黛玉都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要是她果真喜欢宝玉,两个人也不是不可能。
  贾宝玉固然有种种缺点,但人活在这样的现实里,谁能没有缺点,便是真给黛玉找个什么王爷,或者什么才高八斗的才子,难道就能保证对方没有缺点?
  就说康亲王,在朝在野,都是相当靠谱的人,世人也皆知,他爱重嫡妻,是个好男人。
  可这个好男人,身边还有两个同房丫鬟。
  现如今说男人洁身自好,说的便是这人不在外头偷腥,说男人对妻子好,说的就是他不让妾室压妻子一头。
  世事如此,徒呼奈何,方若华自己能一辈子不想婚姻之事,却不愿意鼓动黛玉也有这样的想法。
  还有那些水友们特别认真严肃地给她出主意,让她带着黛玉入江湖。
  还说什么江湖人比那些世家公子更适合林妹妹。
  方若华简直不知该说什么。
  先不说林妹妹这么一个钟灵毓秀的漂亮女孩子,通身灵气,何苦一门心思只想着她的婚事?
  再说,这帮人只看到了江湖人的浪漫和自由的地方,却没看到江湖人的苦。
  餐风露宿是寻常,刀口舔血,到处是险恶,黛玉要是有别的机缘,自己走进去也就罢了,可她却是不愿意主动引导。
  方若华都还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幻真观观主,哪里能推人家小姑娘入火坑?
  水友们也只好叹息,说上一句三妹真是越来越不贴心,连看个直播,也不让大家伙如意。
  方若华的事情多得很,也没功夫整日陪水友们逗咳嗽。
  这日,她正和宇宙商城一位前辈请教修行中的一点疑难,她家大百科特别有灵性地主动冒出来让她做笔记,康亲王就登了门。
  方若华连忙起身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