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非常敏感,唔,按照方若华模糊的理解,应该是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总体来说,这种类似于心理诱导,心理暗示的东西,也没那么玄妙。
  说它是个游戏也不为过。
  方若华摇了摇头,把书本打开继续读书,将这点事抛在脑后。
  不抛开也没法子,她总不能去教训人家韦老师,别拿危险的东西给学生们玩?
  可这东西,除了她之外,谁又能感觉得到危险?她怎么去解释‘危险’这两个字?
  人家韦教授再平易近人,她也不能蹬鼻子上脸地去教训人家吧。
  她又没有在韦教授身上看到不对的地方,韦教授身上难得没有任何对他有意义的东西,别的人,哪怕身上没有带太多有意义的玩意,但至少是有的,例如钱包,身份证,某一样首饰等。
  韦教授却没有,他身上一片空白,尽是‘死物’。
  都说天才们各有独特的特点,大概这就是韦教授独特的地方?


第819章 拼图
  方若华沉吟片刻,但是很快,各种数学问题扑面而来,就把那一点别扭给冲扫得一干二净。
  韦教授在燕大待不了几天,听说过几日要去德国,他的事情,还是不用操心了。
  方若华刷了一会儿论文,又把陶教授给的题目铺开继续算,换换脑子。
  等到了饭点,她去吃饭,就看见两个学姐还有一个学长坐在图书馆一楼的地板上,还和拼图死磕。
  其中一个学姐几乎抓狂,使劲挠头:“有人能拼出来没,要是今天晚上都拼不出,可是给咱们燕大丢人了,还丢到人家外校的教授眼前去,呜呜呜呜。”
  “……别那么夸张,没那么难,就是有些题目算起来比较麻烦,今晚拼不出,明天接着来,小易,找个计算器给我,再多叫几个人……”
  方若华脚步顿了顿。
  说实话,她有点不希望学姐学长们太关注这个拼图,想了想,她还是走过去:“学姐,需要帮忙吗?让我试试?”
  学姐有气无力地点点头:“试试吧,来,给学妹让个地方,反正一团乱,只拼上了一个小角,也就无所谓的,谁愿意试试都来试试。”
  她说话间,方若华已经走过去,把手放在桌面上,飞速地开始舞动。
  一开始身边的学长学姐们还不以为意,半晌,却一个个围拢过来,眼球不停地跟着方若华的手转动,转着转着,有两个不觉眼酸,揉了揉眼睛揉出两颗泪珠。
  围观的燕大学生们惊讶不已,但方若华的速度却越来越快。
  一开始的时候,她还算慢的,毕竟对整个拼图不是那么熟悉,但是随着熟悉度越来越高,速度自然也就越来越快。
  所有人就这么盯着方若华的手,眼睛眨也不眨一下地盯到双目酸涩不已。
  几个学姐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第一,这种拼图没有原图展示。又有许多大量计算的内容,哪怕其中一部分一眼就能看出应该放在一起,可是组合方式有无数种,不可能第一眼就看出正确的组合方式。
  方若华瞥见人数越来越多,又看学姐们的眼睛放光,手一顿,到是没敢表现得太离谱。
  二十一分钟后,所有的拼图被分成了七十九堆。
  方若华顿了顿,调整了一下方向,把两个放错的拼图换了换位置,然后继续努力。
  一小时三十二分钟之后。
  整个拼图完成。
  所有人看到完整的拼图,只觉得更凌乱,横着,竖着,斜着,在大地上,天空上,房子上,人身上飘着,抖动,扭曲的数学公式,符号,题目和解答答案,简直让人崩溃。
  学姐竖起拇指:“牛啊!”
  方若华轻笑:“我比较喜欢玩拼图,而且以前玩过类似的,这回拼的速度不慢,也是取了巧。”
  “那也很了不起了。”
  几个同学也觉得应该是方若华以前做过。
  要是没有玩过,连个示意图都没有,他们还真不信有人能拼得如此顺溜。
  “就算现在打乱了,有原图比对着,让我重新来拼,我花上一天的工夫,恐怕都不知道能不能给拼出来,韦教授专门弄这个玩,哎,可真是厉害。”
  “我们这小学妹也厉害。”
  能进燕大的都是天之骄子,肯承认别人,能心悦诚服,那也是不大容易。
  说方若华在奥数方面拿了个世界冠军,好像的确是挺有能耐,但在燕大,她这样的世界冠军肯定不会多,但也绝对不算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在竞赛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不计其数,不是世界冠军,也是拿过金牌。
  除了这些其它方面的人才同样数不胜数,真是不进清大,燕大,不知这世上天才究竟有多少。
  所有学生,大概都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是尖子生,学神,学霸,被老师,家长,同学一路捧着过来的。
  唔,这方面,方若华到是个例外。
  几个学姐,学长,特意抬着拼图招摇过市去找了韦明言韦教授。
  韦教授当时正和陶先林还有几个数学教授说话,看到他们过来,拿手机看了下时间,也不禁有些吃惊,赞道:“了不起,你们这些学弟学妹,可真是比我们那时候有能耐多了。”
  他当年也在燕大读过书,只不过第二年就直接拿了斯坦福大学的offer,直接出了国。
  韦明言笑着答应几个学生,再多讲两节公开课,送了学生们出去。
  他也没和陶先林他们一起吃饭,直接回酒店洗漱,洗漱完,一出来又看到自己的拼图,到忽然有点好奇起来,干脆打电话问了问刚才见过的小学妹,这拼图是谁给拼好的。
  “韦教授你看看我们的校园论坛就知道了。”
  那位学姐也是有趣,估计多少带着点显摆自家学校有人才的意思,另外就是想做个宣传片,她从图书馆要了当时的监控录像,找几个同学一起给剪辑了下,加上快进,剪出来十五分钟左右的小片子。
  再给配上音乐,别说,一看特别带感,直接挂校园论坛上。
  别说点击率非常高。
  好多数学科学学院的学生们,纷纷说学院大神要再加上一个。
  哪怕方若华小师妹才刚刚大一,但是,这明摆着是又一颗闪闪发亮的明星徐徐升起。
  韦明言看了视频沉默良久,不禁笑起来。
  别人不知道,他自己却是知道,他手里的拼图的确是他专门特别制作,方若华不可能提前玩到。
  他最近在做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拼图只是很小的一项道具而已,在他的研究中并没有太高的地位,但是即便如此,也没有随意透露。
  最近来燕大,他一时兴起把拼图拿出来,给学生们玩,只是哄孩子而已,在他看来,哪怕什么都不做,全心全意来拼这个东西,没有四五天的时间也拼不好。
  四五天后,他已经离开燕京了。
  “方若华?”
  韦明言觉得这个学生挺有趣。
  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挺厉害。
  方若华去找自家指导老师帮自己看论文的时候,陶先林还说起韦明言。
  “别看姓韦的表面温温柔柔,对学生们耐性十足的模样,可实际上他这人傲气的很,对那些脑子跟不上他的学生表面笑得再柔和,心里也看不上眼,转过头去就忘了你是谁。”
  “这回不容易,他跟我说,你是他所见过的,最有天分的学生之一,他见到上一个那么有天分的人,都是在十年之前。”
  “还说你要是有意出去留学,务必去找他,他愿意出具推荐信,按照这位的说法,请务必让他为你出具推荐信。”
  “怎么样,若华,想出去读书吗?”
  陶先林也是莞尔,“你要是想的话,韦明言的推荐信确实会很有用,比我的都有用。”
  方若华一笑:“打算去麻省理工。”
  “哦?”
  陶先林觉得有点意外,“如果要继续研究数学,我还以为你的目标会是普林斯顿。”
  虽然麻省理工也好,普林斯顿也好,每年在国内录取的学生都非常少,有时候两个,有时候一个,有的年份,甚至一个都没有。
  录取之严格,令人望而生畏。
  但是陶先林从来都鼓励自己的学生们勇于尝试,如果连试都不敢试,又怎么会成功?
  “我先看看你的论文。”
  方若华连忙奉上。
  只用了一晚上,陶先林就把论文批改好了,给方若华发回邮件,只修改了一小部分论述的问题,改了改格式。
  方若华毕竟没写过论文,不大熟练。
  陶先林笑道,“申请读普林斯顿也好,麻省理工也罢,论文才是你最好的武器,通常能敲开名校大门的,也是论文。”
  “改一下,没问题就给《数学理论研究》,发表应该没问题。”
  果然问题不大。
  之后半年,方若华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己的学习,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已经发表了三篇论文。
  除了《数学理论研究》外,还发表在《数学学报》、《应用数学》上。
  贺奶奶高兴地难得舍得花钱,把这几本专业杂志买来好几本,专门摆放在孤儿院的陈列室里。
  闹得孤儿院的孩子们,对方若华是‘又羡又恨’。
  最近孤儿院那边,好像滋长了一些‘歪风邪气’,大约贺奶奶享受体会到培养孩子的乐趣,再加上资金比较充足,竟变成个不想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的虎家长。
  给孤儿院适龄的学生都报了好些个班。
  偏偏这些学生早熟的多,知道这些班的学费都来得不容易,到比高亮他们听话许多,个个认真懂事,在学习上半点不放松。
  以至于攀比心颇重,谁学得好,得了贺奶奶两句夸奖,能趾高气扬地抬着头,抬上一两天。
  没被夸奖的那个,当然就会很羡慕。
  反正这么一折腾,方若华莫名其妙地就变成孩子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好在方姑娘也不介意,孤儿院的孩子们越来越活泼,怎么想也不算坏事。
  燕大的学习生活还是很愉快,方若华总觉得自己对大学生涯一点都不陌生,混得如鱼得水。
  原来她竟是个情商很高,很能适应环境的人?
  这日,正值期末考试前夕,方若华照例拿了资料去图书馆复习。
  燕大和别的大学可能不太一样,学生们多数都不担心期末考,不过到了这种时候,依旧免不了要增加一点复习时间。
  虽然平时上课已经认真听讲,该学到的东西都学得很好,可学校里能人辈出,想要取得好成绩,尤其是冲着奖学金去的学生们,那还是得努力再努力才有希望。
  这种时候,方若华这样的公认优等生所做的笔记,就特别受欢迎了。
  大家都有做笔记,但依照目前上课的进度,老师们,教授们讲课的速度,哪怕再认真,也会担心自己记的笔记不那么全面。
  更不要说有的教授一点都不喜欢用投影仪,上课只是说,板书特别少。
  遇见这样的老师,学生们也只好自力更生去。
  没办法,方若华不想受骚扰,干脆就自己拿去把各科的笔记复印了一回,直接扔教室里,谁愿意借,自己拿去印算了。
  陶先林看着飞得到处都是方若华笔记本,也不禁失笑:“你这孩子别的本事先不说,猜题的能耐特别准,好像能看透我们当教授的心理似的,看来今年出题,还真得多琢磨琢磨。”
  学生们考得太好,作为出题的老师,陶先林可就有点丢面子。
  方若华:“……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图书馆一到考试前,都是人山人海,好多学生提前占座,书桌里,桌面上课本资料堆积成山。
  方若华在图书馆里绕了两圈,愣是没找到能坐的地方,也只好学宿舍里的那些同学们一样,去校外找个幽静的书吧。
  刚背着书包离开图书馆,方若华出了校门口不远,走了一小段路,就见学校里有名的高层公寓楼那边围了好些人,还有警车鸣笛声。
  人太多了,她一时也走不了,身后的学生们簇拥着冲上去。
  方若华回过神时,已经到了公寓楼底下,抬头看去,六楼的窗户开着,一个头发很短,被剪得一口一块的女孩子坐在窗口,模糊的身影看起来也就十五六岁。
  这女孩儿两只脚垂下去,轻轻摆动,抬着头,正举头看天上的星星。
  底下有个穿着打扮很时髦的,四十多岁的女性正一脸狼狈地哭骂:“跳,有本事你就跳,惯的你,供你吃,供你喝,为了你,妈借钱也要买学区房,都说孟母三迁,为了你,妈岂止是三迁,你不知道感激也就罢了,还威胁上妈了,妈会受你的威胁?我呸,你今天要是摔死,我绝对不会掉一滴眼泪的……”
  旁边的警察终于看过去,见说什么都不管用,这位女士太过激动,只能采取强硬措施,把人拖到一边去。
  警察劝了半天,那小姑娘一声不吭,方若华抬头看着她,见她晃动的脚上闪了下光,一个脚链掉下来落了地,她想了想,还是从警察的封锁中挤进去,把东西捡起来。
  旁边的警察吓了一跳,连忙过来拉她,方若华顺从地让警察拉着她从楼底下走远,开口深吸了一口气,大声喊:“莫北要在燕京开演唱会了,马上,就在后天晚九点,好想去看啊!”
  所有人都一愣,楼上那姑娘呆了呆,居然往后一倒,从窗户上回到了屋子里。


第820章 三年
  一场闹剧,没有闹出什么不可解决的事情来。
  因为大约是女孩儿母亲的那位女士,精神似乎比闹自杀的女儿还要糟糕,激动得很,警察不得不先把人控制住,让她别去刺激那孩子。
  几个警察也是无奈。
  现在这些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确实是不大高。
  今年之内就已经发生了好几起青春期的学生的自杀事件。
  有些甚至只是因为被家长给骂了一顿,就想轻生。
  没办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本来就很麻烦。要是家长自小又娇惯,让他们一点承受压力的能力都没有,那么这些孩子们就更容易走极端。
  被警察拖着远去的那位女士,此时激动过去,到不像刚才破口大骂跳脚的时候,咬着牙捂着脸痛哭。
  几个警察私底下也叹气:“这世上责任最重的是父母,可偏偏唯独父母,没有人会教给咱们怎么去做,没有培训机构,没有考核,任何人都能当人父母。”
  “孩子们没办法选择父母,父母也没办法选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孩子,拥有什么样的父母,那都是命。”
  警车开过来,带上闹跳楼自杀的孩子,还有孩子妈,一块回派出所录口供。
  方若华就过去把那女孩的脚链给了警察,让警察帮忙还回去。
  “还真是多亏了这位同学,不过,你怎么知道那小姑娘是莫北的粉丝?”
  年轻的小警察显然也挺时髦,对娱乐圈里赫赫有名的大歌星还是知道的。
  方若华指了指脚链:“莫北同款,男式的脚链,听说是限量版,很难买,就这么一条,还不是一对儿,要九千多。”
  “我看那位小同学的年纪,应该是还在读初中,拿出这么一大笔钱买这样的脚链,一定是资深粉丝。”
  一番话出口,警察都愣了愣。
  “……下次再调查这些孩子们的资料时,还真得查查看是不是追星族……”
  再一问,方若华是燕大的,警察们都不禁感叹,名牌大学的学生脑子就是转得快,换成他们,便是认出来那脚链是莫北同款,恐怕都想不到用这一点劝劝那孩子。
  警车呼啸而去,方若华拎着书包找了个安安静静的书吧认真复习。
  一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期末考临近,也就意味着……又到了高考的时候。
  谢明参加自主招生考入了S大,高亮也考入了一所一本院校,闽师范。
  田田也考的师范,S师范的幼教专业。
  其中林岚考得最好,她上了燕京外语学院,读法语专业。
  贺奶奶别提多高兴,不光是贺奶奶,今年十九中大出了一把风头。
  学校里考上本科、专科的学生加起来过了三分之二。
  当然,像一中,七中那样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本科生,寥寥可数的几个,也都过了专科线,名牌大学的学生能贴满一整栋墙。
  但是十九中不一样,在往年考上本科的都没有几个,更不要说今年还有两个上了燕大,一个上了清大,简直是破纪录的进步。
  三个考上燕大、清大的学生还接受了采访,采访的时候把自己历年的成绩单,试卷给记者们看了看。
  尤其是考得最好的那位,高三一年,他的成绩上升曲线几乎成直线上升状态,一次考试之后总分能升十好几分,虽然到后面越来越难提高,但始终是在提高。
  “我初中时学习还不错,但是中考出了意外,发高烧,眼前都看不清楚试卷,结果成绩特别差,我又不想再耽误一年,就上了十九中。”
  “很多和我同级的同学可能都知道,大家一开始上课,根本不听讲,不做作业,老是有人打架,环境非常恶劣,我也不怕校长老师说我抹黑学校,反正十九中当年有多糟糕,问问就清楚。”
  “我很多学长学姐们,根本没考上大学,好一点的,家里有门路,能找到事情做,生活也能过得去,更多的人毕业以后成了啃老族,整日在街上游荡,很久以前就有人说,进了隔壁的七中,最差的学生出国去洗盘子,进了我们十九中,最好的学生在南京路摆摊手机贴膜。”
  “虽然是夸张了一些,但是也能说明我们学校,和好的高中相差有多大了。”
  “所以我刚入学的时候,自暴自弃,真的是完全放弃了希望。”
  “直到方若华出现……我这人不算很感性,方若华甚至都不认识我,但是我还是要说,要和所有人说,方若华是我的恩人,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
  “她以前学习很不好,你们可以去打听一下,她当年的成绩有多糟糕,可她说她要努力,她就能努力学习,一入学,很快就考了第一,她说要参加竞赛,要办补习班,她就得了世界冠军,还把补习班里那几个一开始总分只有两位数,完全连初中的知识都没学好的学生,一路成绩飞速进步,从慢慢能听懂课,到跟上进度,超过平均分……”
  “当时方若华入选国家队的时候,我忽然就反应过来,我在这儿颓废个什么劲,十九中是个糟糕的学校,那又如何?学校再不好,难道我就不学习了?”
  “从那之后,我拼命努力,去找方若华借她的课堂笔记本,借她的课本去影印,我拼命努力。”
  “去年的暑假,方若华得了世界冠军,回学校之后帮我们这些同学准备了不少练习题,准备了特别详尽的学习资料,都说这学习资料到处都是,从来不缺,但像她的资料那么有条理,那么好的,大概也不多见。”
  “有了方若华的帮助,我更是如有神助,以前问老师问好几遍,老师讲了我还不怎么听得明白的难点,看过她的资料一下子就搞懂了,所有的练习题,只要是方若华给准备的,我一份不落,每一份都做过,把错题整理下来,搞懂,重复做同一类型的。”
  “就像方若华曾经对我们说过的话,如果不是天才,那就只能去努力,我按照她说的努力了,这就是我努力的结果。”
  记者都听得红了眼睛。
  这次采访在S市的地方台播过以后,他这个特别会煽情的同学,还被央视的一个访谈节目也请去做嘉宾,又来了一回方若华吹。
  弄得方若华放假回家,又感受了一回十九中校领导们的热情招待。
  孤儿院那边更是收礼物收得手软,她那些老同学们有好多放假时间,像周六周日,都组队过来义务劳动。
  别管是帮忙,还是捣乱,反正只要来了就热闹,贺奶奶还都挺欢迎。
  方若华本来也挺适应聚光灯,但是回家这么被吹捧了一波下来,也开始觉得脸颊发烫,有一种众人口中的方若华,和她完全是两样人的感觉。
  比如说校领导在她去学校做报告那一天,当着好多人的面,感动得热泪盈眶,忒激动地夸方若华是十九中的救世主云云……
  方若华明明白白瞧见底下好些学生明面鼓掌其实有几个淘气都开始翻白眼。
  要是换成她,她估计也想翻白眼。
  不过,等她上台演讲的时候,还是很给校长的面子,当然,也给学弟学妹们面子,按照稿子认认真真把劝学的话都说了一遍。
  校长就算是拿她当门面,宣传宣传学校,那也很正常,方若华一点都不介意。
  不说没上学之前,校长多给孤儿院的面子,愿意接收高亮他们几个入学,哪怕他们的成绩差到来年他们自己都觉丢人的地步,只看自己账户里还放着人家给的各种奖金,杂七杂八加起来已经有两万多了,她也心存感激。
  哪怕看在钱的面子上,校长想让她怎么配合,她就怎么配合。
  反正估计也就‘消费’她这一下了,人们都健忘,每年都会冒出新的奥数冠军,其他冠军,还有高考状元等等。
  每年也会有很多学神、学霸、天才一类的人物扬名,她也很快就会被遗忘。
  在被遗忘之前,既然学校领导很想,那声名远播一下也无妨。
  热热闹闹的暑假慢慢过去,随着学生们陆续上学,方若华的热度总算开始降下来。
  九月初,天气还是那么热,周建国,于小青提着行李,送女儿去S市美院分校。
  学校没在S市,而是位于燕郊,是美院与国际教育中心合作办的分校,今年刚刚开始招生,很多人都知道,它是S市美院尝试转型的试验。
  S市美院在国内美术学院中能排在前五名,算是非常优秀的美术院校,考不上中央美院等几个院校的美术生,通常情况下都要考虑S市美院。
  周小鱼的第一目标也是S市美院,但是很可惜,今年高考也不知道为什么,报考S市美院的人数比以往增加了一倍,她本来挺有把握,运气稍差,结果没被录取。
  S市美院上不了,上川大美术学院却是绰绰有余,川大美院同样很优秀,但周小鱼犹豫了许久,还是选择了S市美院给出的备选方案。
  就是这一所新院校。
  她也是有魄力,虽然是分校,可是宣传广告做得很大,还会选拔学生赴法国做交换生,而且还有好几位牛人教授在。
  周小鱼和她母亲于小青一起分析了许久,哪怕学费贵一倍,也得上。
  临送孩子上火车,显老许多的于小青,拢了拢她的头发,眼眶发红,轻声道:“别挂念爸爸妈妈,我们很好,你要好好努力,妈妈相信小鱼是好孩子,会功成名就的。只要你能学好,妈妈送你出国,砸锅卖铁也供你读书。”
  周小鱼点了点头,脑子里闪过刚才央视教育频道提起方若华的名字时,妈妈不小心打破的那只碗,不禁越发坚定起来。
  她绝不会让妈妈失望。
  差不多的时间,方若华也赶赴机场,回到燕大开始自己的学业。
  作为一个学生,她的求学生涯还很漫长。
  她的人生,更是漫长。
  ……
  三年后
  今年是陈省身数学奖颁奖的年份,因为这两年数学界新秀迭起,而且数学界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好成绩,中国数学会今年颁奖,到比往年还显得重视。
  早在大会开始之前,就将各个热门候选人的情况都宣传了出去。
  要知道数学的圈子向来不大,以前也常常是圈内人自嗨一番,如今下这么大的本钱,一来是数学会不差钱,二来也是确实高兴。
  世界著名猜想,菲尔斯猜想于半年前已经正式被命名为菲尔斯…方定理。
  方若华证明了它。
  这可不是那些不是不容易证明,只是数学家们抽不出精力证明的,无关紧要的小猜想,而且,方若华刚刚二十四岁,她还有很长的学术生命。
  她提名陈省身数学奖,绝对没有任何人会提出异议,就是各种羡慕嫉妒恨,觉得她太年轻,资历浅的那些,也不会有异议。
  数学美妙的地方就在于你是不是能被称为优秀的数学家,只看你能出什么成果,没有别的因素。
  方若华燕大培养出来的,正宗的中国人,能有今天的成就,多长脸的事,数学会能不高兴?
  颁奖之前特意专门请专业人士设计了很多宣传彩报,宣传册子,方若华的宣传画还被要求制作得更精细些。
  正好今年大会在S市举行,S市美院这边,两个老师亲自出马接了活儿,带着自家学生赶工了好几天,总算是把宣传册子给赶了出来。
  “小鱼,不如你休息休息,看来是太累了。”
  美院的一个老师皱了皱眉,周小鱼画的那部分,怎么看怎么不和谐。
  这其实就是个小活儿,但是也不能敷衍了事,她带学生们过来,也只是让学生们多进行练习。
  看周小鱼这么不重视,不禁叮嘱了几句,“你们还是学生,不要老想着要画出什么多么伟大的作品,要每天不停地画才行,还有,你们下的每一笔,都要慎重。”
  周小鱼深吸了口气,抬头笑了笑,轻声道:“我知道了,老师,这两天有点累,我休整一下,一定努力画好。”
  老师这才满意。
  周小鱼是他挺得意的学生,认真又努力,天分也不差,不说将来能不能吃美术这碗饭,但总是有希望。


第821章 数学奖
  周小鱼走到一边,默默坐下喝了口水,闭目养神,不去看那些宣传海报。
  她也确实很累,非常疲惫。
  这几天,她都没有和欧蓝哥哥打过一通电话。
  可是,她已经长大了,不能去抱怨这些,不能随便撒娇,也不能再那么天真……
  有什么呢,不就是方若华成了数学家,不就是她提名陈省身数学奖?不就是……自己还在为了那一条出路,而拼命努力。
  她的未来,还不能确定。
  但是,她会成功的,成为优秀的大画家,等到她的画,一尺一千万的时候,她可以认认真真地再为方若华作一幅画,就叫——《我的姐姐》。
  周小鱼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第二日,她就恢复了精神,精神饱满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认认真真。
  工作完成,老师很满意,还特地把她单独点名好好夸奖了一番。
  数学大会如期举行,方若华众望所归,果然拿到了陈省身数学奖。
  年仅二十四岁。
  颁奖典礼结束,方若华却还不得自由,又参加了好几个在国内举行的,数学与应用方面的会议。
  但会议还不是全部的主题……
  “方,去喝酒?”
  从酒店出来,方若华扶着布朗教授。
  陶先林一手拽着喝得不分东西南北的李凡教授。
  李凡教授也算是陶先林的老师,这次和布朗教授撞在一起,一个美国佬,一个仇视美国佬的中国老人,自然而然展开国际大战——一人一缸子啤酒,两缸子红酒,两缸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