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理想年代-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入当年太平天国之危机……英明,英明啊。咱们主力于此,占据武胜关、孝感、汉口等重镇,态势并没有李疯子的《人民日报》夸张得那样恶劣得无以复加……”

徐树铮是个细致的人,不言声儿的仔细看完了电报,低声道:“袁大人也有他地顾虑,电报里面也点出来了……南北和议在即,《人民日报》的风波无论真假,是大伤北洋和袁大人体面地事情,谈判桌上也会陷入被动。这一层袁大人虑到了……还有一条,就是咱们北洋、袁大人这次声势复振。袁大人已经不能再像从前,被清廷一纸圣旨就罢官归隐洹上,只能往前走……上次事情,摄政王没把袁大人收拾下来,这次如果又是鸟尽弓藏,只怕咱们这些跟随袁大人的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北洋这次如果不强撑着,袁大人如果做曹操,一旦垮下来,只怕再求往日地归隐洹上也不可得!”

一说到北洋团体自己的利益,段祺瑞,傅良佐等就再没有话说了。默然半晌,轻轻道:“咱们拼了老命,也要断送了李疯子。这不止是为袁大人计,也是为咱们自己计。”

徐树铮也是脸色铁青,只觉得两头为难。北洋团体势力是大局,可是他们在湖北的局势,可以说困难重重,李疯子步步进逼。交通补给断绝,要怎么把李疯子剿灭?

怎么办?怎么办?

段祺瑞站了起来,一圈圈走动,只是喃喃自语:“时间是有了,咱们要想法子,求生路!”

就在冯国璋在汉口多待一天,段祺瑞就多一丝危险,他真是嫉妒冯国璋的好运。冯国璋在湖北风光无限的时候,李疯子却不去找他的麻烦,现在专找他的麻烦。

武昌事变后,段祺瑞也就到了湖北。他就已经是北洋军第二军总统官,一直却不是对革命军作战的主力军。先有荫昌压在头上,后有冯国璋压在头上。虽然都是在后勤赋闲的工作,但并没有消磨掉他重返前线的信心。好不容易的翻身,他绝不能被冯国璋压着!

“我有主意了!”徐树铮猛然站起,段祺瑞等刷的一声全盯着这位智囊。

徐树铮比段祺瑞年轻,但是比起他更为老练,也更为毒辣。他这几夜把湖北各地北洋军官进行的现地调查报告整理完,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徐树铮吸取了先前的经验,他把段祺瑞的“囚笼”政策加以改进,一方面继续强化“囚笼”政策和军事进攻,同时又吸收冯国璋当初对李疯子革命根据地多次反“围剿”的经验和冯国璋在北洋占领区内实行的保甲政策。

徐树铮认为,是该开始在即将展开的第二期肃正作战中就开始推行他自己的新军事思想。

徐树铮缓缓道:“只有将军事进攻与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宣传报道等各项措施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剿匪肃正的目的,要把这次的军事进攻与当初没能开始的治安强化运动结合起来,才能够收到军事打击的效果。我一开始就反对单纯军事进攻。只有军事,而无政治、经济手段,军事行动是徒劳的,甚至政治、经济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军事所起的作用。为此,必须开展治安强化剿匪运动中,必须实行了以经济战为主体的治安强化剿匪运动。”

接着,徐树铮又详细解说“治安强化剿匪运动”的细则,几乎招招都是冲着李疯子强大的群众基础。

段祺瑞看着这些心腹大将说:“你们认为如何?”

傅良佐在椅子上欠了欠身说道:“军统,这事情是明摆着的,也是早晚都要发生的。《人民日报》一宣传,朝中人人都知道。咱们被李疯子的革命军连续打击下,这个场子,无论如何必须找回来。又铮似乎刚刚有些自知之明了。”傅良佐不无嫉妒嘲讽一句,才继续,“你不得不承认,要想认识湖北的泥腿子,认识湖北的革命军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要想彻底弄明白所谓的‘革命’事情是多么的不容易。咱们都以为李疯子在湖北的革命军只能分散成小股的游击队,借助于乡下山地丘陵出来活动,没想到革命军竟然集中了三个‘师团’,在背后桶了咱们一刀狠的,搞得整个湖北整条京汉铁路起火,一半炮楼冒烟。我是咽不下这口气。如今,说来说去,其实全都是一个意思,不外乎要把李疯子剿灭。无论怎么说,这些事也只是狠狠打李疯子,才能震慑南军。就从现在开始,咱们必须开始了疯汪的报复,扫荡……”

曲同丰也附和道:“对对,老傅说得有理。必需扫荡,报复!”

吴光新也说:“李疯子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就是要北洋一个心眼地只是盯着他们,顾不上办别的事情,顾不上与南军和议。一句话,他横下肠子来和您死挺硬顶,为的就是求乱。而只要一乱,就会又闹出新的事端来,袁大人日思夜想的和议也就全都泡汤了……”

段祺瑞长长地出了口气说:“你们说得都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们可谓是不谋而合。又铮这个法子,却可以解燃眉之急。调集孝感两万余北洋军,于明天开始,对安陆府、汉阳府进行扫荡。”

几个大将听到这里全都呆住了,两万,几乎已经是孝感所能抽调的全部兵力。

徐树铮最了解段祺瑞的心思,他出面说:“大军一上去就向安陆府、汉阳府腹地扑去。军统要来个先里后外。先中心开花,后外围结果。先把李疯子军总部和林铁长师部捣烂,使整个湖北革命军群龙无首,然后再分区清剿。军统认为以三个师为主体的革命军,经过再次采取攻势后,将主力盘踞于从孝昌以西到安陆以南的山岳地带,另一部盘踞于沁园一带,对大悟孝昌及东边京汉铁路进行顽强袭击。”

各位大将心实,还有什么要再多说的。要报复,摇剿灭,要保住手里的引把子,也只有这样办。傅良佐连忙说:“是的,是的,又铮到底比我想得周到。”

段祺瑞在书房里来回踱着说:“那就这样,你们先回去休息,明天就由参议部以此制定详细计划。”

第一百八十一章 硬碰硬

夏家村庄。

李想革命军部灯火通明。一张八仙桌上摊开一张地图,李想,曾高,周吾等军中将领围在周围激烈的争论着。“使东西革命基本根据地联成一片”,就是李想这样一个大胆想法使这里炸开了锅。

地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道道黑色的粗线、细线。粗线代表着铁路,细线代表着官道。粗线与细线密密麻麻,经纬相连,像一张巨大的网覆盖在地图上。在军用地图上,交通网络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往往用醒目的黑色来标识。这地图是张之洞请洋人绘制的精密地图,再通过李想参谋部测绘学堂的学生补充完善,点点滴滴的布满罗马拼音和繁体汉字。李想这样的门外汉看起来非常吃力,但是他也知道这地图比先前山水画也似的地图精密到天上,不知不觉参谋部越来越有能耐,看到这里,他昨夜苦战之后疲惫的身体,汤家小姐因伤离开之后沉重的心情,都轻松不少。

现在这些醒目的黑线所编织成的巨网,已经破烂不堪,到处是彩色铅笔画的红XX,黑线处处都有战火燃烧。当初看到这张黑网时像是看到正等待着猎物陷阱,给人以十分压抑的感觉已经消失无踪。特别是刚刚加上去的几条血红的粗XX,更加使看着地图的他们心情愉悦。

周吾抬头,露出许久不刮的连颔大胡子,傻笑着说道:“现在看到这张地图我就觉得开心开心极了……交通破袭战取得阶段胜利,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但是《人民日报》的宣传还是太不给力……”

虽然他们一个个面容憔悴不堪,军装也满是破破洞洞,但是收拾都很整洁,风纪扣整整齐齐的扣好,武装带杀得细如蜂腰,军容前所未有的整齐!李想其实有点想不通,这群臭男人神马时候开始讲究个人卫生?现在也实在是战事太紧张,条件太艰苦,不然这军容,绝对英武的可以称为宅女杀手。

曾高不待他说完,紧接一句说道:“《人民日报》的宣传要是再给力一点,咱们革命军内部的军事机密就全部暴露在天下人眼前,北洋军知道咱们的军事企图,咱们打鬼去?”

周吾嘿嘿一笑道:“参座英明,正是如此。我只顾着革命的宣传效应,忘了这茬。由于在军力对比上咱们革命军居于劣势,因而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打击北洋军软腹部的战法也就大帅的指导下应运而生,而且取得这样的辉煌战果。这又是怎样的奇迹?只是真实的报导,也能对民军极大的鼓励,南京的当道诸公也会看清革命的力量,也就不会轻言和议……”

言犹未毕,只听“砰”的一声,李想怒不可遏地以手击案,霍地站起身来,只要想起这股求和的风气,这是一百年的遗憾啊!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大革命,历史却是这样一个悲凉的结果,哪个中国人在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不会扼腕叹息?不会心疼追悔?他激愤,正欲发作,忽然想起汤约宛说的“万事毋急”,又缓缓坐下来问道:“南京的当道诸公有几个是真心革命?又有几个是迫于革命潮流而附翼革命的伪革命?他们真的不清楚革命的力量?不!他们清楚得很。正是因为太清楚了,所以他们害怕了,害怕这股民众凝聚的庞大伟力!武昌党人把三民主义都改了,因为他们害怕《平均地权》这一条……”

李想刚刚复苏的心情又跌入谷底,一肚皮的牢骚立刻如泛滥的洪水滔滔不绝。

曾高急忙插嘴,切断李大帅的牢骚语,说道:“大帅不妨委派一心腹去南京,向南京临时政府请示,向黄兴先生陈情,游说江浙联军将领,联合起来一同北伐,将革命进行到底。”

李想听到这里,心中怦然而动。林述庆不就是北伐热衷者,听说颇有不可一世之慨,现在革命终于又有了一点起色,联合这些人物,总好个一个人孤军奋战。不过……

周吾对这件事情是最热心的,但在此时,无论怎样着急,是一句话也不能插的。无他,他对江浙联军将领不了解。他挺了挺身子,留神听下去。

“不过……”李想“哼”了一声,偌大的一个堂屋静得掉一根针都能听得到。江浙联军是历史上出名的乌合之众,各将领还在镇江的时候就明争暗斗得不亦乐乎,更关键的是军需物资全部掌握在咨议局立宪会掌握,他们是全力支持和议,支持袁世凯当权,历史上也正是这群人在背后掐着江浙联军的脖子。

李想站起身来背着手踱了几步,对着曾高道:“大概你还不了解这些人的心思,太平天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曾高一怔,随即答道:“大帅既然知道这些人不可靠,那么也就不要再对这人抱有幻想。”

这是一句很犀利的话,李想听了不禁也是一愣,点了点头。可又想了想,这曾高拐弯抹角的是在进谏,劝自己不要再发这些好无意义的牢骚,他遂淡淡说道:“你说对,还是要靠自己。唉――”他长叹一声,不言语了。

一时会议室里又安静下来。

半晌,李想又说:“你有话,以后就直说,我又不是封建帝王,跟我说话需要绕弯吗?还是言归正传……北洋军的软中之软是交通线。以少量的兵力去占领广大的区域,以不足的兵力去对付打不尽、杀不绝的敌后武装,是因为有了官道和铁路。交通线是北洋军的命脉。在湖北敌后围绕交通进行的斗争,构成了湖北革命的一个主旋律。这是老生长谈,不要怪我啰嗦。其实这一次湖北革命军完成配合南京光复,汉口沦陷,由正面作战而转入敌后革命后,就开始了对北洋军交通线的破袭战。咱们对京汉铁路等重要交通线,三天之内连续发动了三次大破袭,革命军的行动,对北洋军视为生命线的交通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在咱们革命军的不断打击下,北洋军又想出了新的招术!”

曾高见李大帅说到关键处,笑道:“主动全在咱们手里,他们只不过是见招拆招。”

李想苦笑道:“他们前面丢了大面子,这回肯定是要把场子找回来,疯狂的报复咱们。咱们就得应付,还得反击。”

憋了很久一直插不上嘴的宋缺毅然说道:“还怕了他不成?执行第二步计划。”

听了这话,李想眼睛里闪出了兴奋的目光,瞟了一眼窗外,又打量了一下宋缺,斥责道:“狂妄!取得一点成绩,就狂的没边,瞧你这得意的小样,小心大意失荆州!”言词虽然十分严厉,却并不动怒,而且大意失荆州的可是关羽,宋缺不止没有沮丧,还很得意,连声答道:“小的不敢!小的不敢!”

“切,我看你没什么不敢的。”李想笑骂一句,又道,“老高,你怎么看?”

曾高很了解李想的性格,早先听了李想的想法,一直在琢磨,现在也不跟他客气,也是该谈自己的想法。为此,他分析道:“那个计划如果能够实现,那当然好,不过,我们要想完全控制京汉铁路,或者把它彻底摧毁掉,恐怕难以实现。因为,在孝感和汉口的北洋军为了巩固它的后方,正企图通过巩固交通线,把安陆府、德安府、汉阳府三个地区紧紧连在一起。现在武胜关到大悟县,还不通车,孝昌到孝感这段铁路,虽然北洋军又在抓紧修,但是由于屡遭我们的破袭,还远没修通。在这种情况下,敌人把京汉铁路看成是连接河南、湖北的重要交通命脉,如果丧失对京汉铁路的控制,它在湖北的占领军一切运输补给都难以保障,敌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就是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炸断、摧毁京汉铁路,暂时断绝了它的交通,从敌人具备的技术力量来看,很快可以修复。所以,将两个区联系起来,恐怕不够现实,但对京汉铁路线进行大破击是完全可以的。”

曾高也是赞同第二步计划,仅过半个时辰,革命军总部就发出了《敌援京汉铁路兵力已到我执行第二步方针》的电报。但是这封电报使尚未开始执行,电报命令就成为历史。计划有时候总是赶不上变化。

议定的电报刚刚送给通讯兵,通讯兵前脚迈出大门,李想忽然见另一个通讯兵垂手站在那里,喊:“报告!”

李想忙问道:“进来!是什么事情?”

通讯兵见李想发问,忙回道:“大帅,前线紧急军情。李西屏、林铁长、张政、刘经、赵又成、刘元、张仁并报军委……”说着他递上纸片。

李想看了曾高一眼说道:“你看,念给大家听听。”

“是!”曾高伸手接过,声音大得满屋人都能听到:“李西屏、林铁长、张政、刘经、赵又成、刘元、张仁并报军委:1、连日由信阳往援京汉铁路之敌约一混成协之兵力,其先头已达京汉铁路鄂北武胜关段,大悟县、广水县、九里关、武胜关、平靖关各据点之北洋敌人向外扩张,已夺回不少据点,孝昌、李家庄沿线集敌五六千人,后续可能增加,孝感、汉阳敌亦向北扩张的趋势,估计敌正图于此东西夹攻我军安陆总部。

2、京汉铁路战役已取得伟大成绩,在上述情况下,特别在李西屏集团方面继续扩大战果已不可能,原先计划决心第二步行动方针转移兵力,力求乘京汉铁路遭我大破击后,敌不易转移兵力之有利时机完成第二步计划之任务。”

两封电报相比,情况一样,但结论已完全不一样。

讨论半个时辰,还没来得及实施情况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曾高念完,笑了笑说道:“战果好的超乎咱们想象,竟然已经无法在做继续扩大战果!”说着便转面问李想:“大帅,咱们的第二步计划由得修改。”

李想正根据前线将领报告,在地图上努力寻找着,闻言,将头微微一抬,不哼不哈地举手在地图上一敲,道:“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李西屏他们联名的电报来得很及时,要修改计划也来得及。”

李想话说得又响亮又利落,中气极足,满屋人无不面面相觑,谁都可以看得出李想脸上的这份得意……得意也忘行了。

李想也知道自己得意忘行,强按捺下心头的狂喜和得意,定了定神又说:“由于北洋军大批援军已由南北两端进抵京汉铁路湖北路段,革命军继续在京汉铁路扩张战果已不可能,所以——”李想扬声道:“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就由破路转至革命军抗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攻坚行动!”

“终于不用破这个鸟路,可以和北洋军硬碰硬的干了!”宋缺兴奋的不得了。

李想眼神如电的扫过得意忘形的宋缺:“看不起破路?看不起我的作战计划?”

“小的哪里敢!小的哪里敢!”宋缺点头哈要的。

随后,根据这些资料,李想、曾高等经反复研究,于是又是半个时辰,又签发了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京汉铁路交通破袭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

另有命令:

一、各兵团、各部队应遵照军事委员会作战计划做好统一作战准备。

二、作战开始时,关于兵力的调转及其它前项计划以外的必要事项,另行下达命令。

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坚战,很快就要卷起在湖北大地。

电报签字,李想低头想想又说:“咱们也应该给前线一些鼓励,发个电报给前线各军表示一下。”

李想还未说完,沉默在一旁的周吾忍不住笑一声开了口:“说什么好呢?”

他话音一落,李想随即道:“随便说点什么,战士们只要知道我们在关注他们,他们就已经非常高兴了。李西屏不就是把《人民日报》在部队发了一份,战士们看到报导里有他们的故事,他们就高兴的不得了,军心士气都沸腾了。拍个电报就说,京汉铁路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只要再组织一两次,北洋军就得滚出湖北!”

曾高在李想之前,已事先知道李西屏办的这件漂亮事情,也全军学习,所以他毫无吃惊,接口道:“这是京汉铁路交通破袭大战进行以来,各军收到的大帅的第一封个人鼓励电报。电报虽然只有三十五个字,但在李西屏和林铁长,还有全军将士们眼里,这三十五个字,字字千金,它使李西屏和林铁长,还有全军将士们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更加的坚定全军将士将革命进行到底之决心。”

“议来议去,一件事商议好了又重复修改。一个晚上,大家也都刚刚退出战场,也没有休息,都很累了,”李想揉揉酸痛的颈椎便说道:“今日且议至此,余事我自能查明处置。散了吧,都回去休息去。”

也就是在大约所有人都休息了,李想撑着眼皮挑灯夜战。他把当年毛委员在延安连续发表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努力回忆毛委员在这两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毛委员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批驳了轻视和反对游击战争的错误思想,以及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和发展规律作了深刻的分析。还有在《论持久战》中毛委员进一步明确了我军的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毛委员的观点是很鲜明的,李想认为非常切合他现在的困难境况,他很容易使别人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李想挑灯夜战,努力回忆,把这两篇惊世文章拷贝出来,做为自己的军事思想,发表在《人民日报》,将来也能名垂千古。

他还是在《论持久战》中,牛币吽吽的替毛委员又补充道:“这个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反对这个方针的人们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除此之外,李想还想再给李西屏和林铁长去一封私信,这封信也足以让李西屏和林铁长“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光彩”。

李想挑灯夜战,还亲笔写下《关于时局趋向的指示》中,也赞扬说:“我革命军三个师团积极行动于敌后,尤其是此次湖北京汉铁路交通破袭战役,给了北洋敌寇以深重的打击,给了全国人民以无穷的希望。”

李想的大炮放得比孙大炮还要响!

同时,李想还很独裁的一个人以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击敌和友的军事行动指示》的电报,再次充分肯定了京汉铁路交通破袭大战。“根据军事委员会‘将革命进行到底’宣言与‘将革命进行到底’决定,我湖北革命军全部力量在目前加强团结时期,应集中其主要注意力于打击敌人,在湖北即应扩大交通破袭战役行动,到那些尚未遭受打击的敌人方面去,用以缩小敌占区,扩大根据地,打通封锁线,提高战斗力,并在安陆府与汉阳府方面继续扩大我军之力量,而给予敌人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交通破袭大战,在大后方与敌占区内千百万人民以良好之影响,给予敌人向山西、陕西等地进攻计划以延缓的作用。”

但是李想的这个意图是否能够实现,有点悬。

革命军三个师团,经过奔袭作战也极度疲劳,需要休整和补充,第一阶段李西屏主攻方向就伤亡了近千人,各部队已不可能进行像第一阶段那样的大规模战役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所及(一)

上海,沪军都督府。临时中央议会,紧急会议上。

李想卷起的这场风潮期间,汇聚沪上的当道诸公,更是把这谭混水搅得沸沸扬扬。因为李想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宣言,在湖北闹得天翻地覆,一直吵吵闹闹的“举定南京为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确定中央权威,选举临时大元帅,行驶大总统职权,组织临时政府。”又提上议程。

为办事方便,黄兴、程德全、汤寿潜都暂时住进陈其美的沪军都督,开始组织临时政府,协助处置军务,提调驻防军队,探询各方面动静……各部官员白日抱着一叠叠文案在门前挨号回报事宜,黑夜取走批阅过的文书,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自上海光复后就开始酝酿临时政府的组织问题,由于各派势力争权夺位,闹得不可开交。直至南京光复以前,建立不起一个统一领导的中央机构。溯自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而起义各省的情况非常复杂。有的是新军和革命派起义,驱逐清朝官吏取得政权而独立的,如陕西、湖南;有的是新军和旧军经过战斗,新军胜利而取得政权的,如云南、浙江等省;有的是清朝官吏看到革命势力起来,清朝快要灭亡而自动宣布独立的,如福建;有的是清朝官吏本来不想独立,经人劝说勉强改变名义的,如江苏;还有清朝官吏举行假独立暗中仍和北京政府勾搭的,如山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虽然是这次革命的政治纲领,而同盟会在各省的领导力量,并没有掌握到充分的实力。许多独立省份的军政大权,都落在军阀官僚和立宪派手里。黄兴等同盟会人物为了打开僵局,就不能不容纳这些不同主张不同系统的军阀官僚,和昨天拥护君主今天赞成共和的立宪党人来成立一个混合政府。

武汉倡义甫一月,而湘、秦、晋、滇、赣、黔、浙、苏、桂、皖、粤、闽各省先后响应,宗旨虽同,机关互异,当事者以对内对外之不可不亟谋统一也,乃往返电商,筹议组织。先由鄂军黎都督通电各省,请派员到鄂会议。浙军汤都督汤寿潜、苏军程都督程德全亦致电沪军陈都督陈其美,略谓美国革命,苦战八年,卒收最后之成功者,赖十州会议总机关有统一进行维持秩序之力。其第一次第二次会议,均仅以襄助各州议会为宗旨,至第三次会议,始能确定国会,长治久安。吾国急宜仿照美国第一次方法,于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磋商对内对外善要方法。附提议大纲三条:一、公认外交代表;一、对于军事进行之联络方法;一、对于清皇室之处置。而沪军陈都督,复以民军倡义伊始,百凡待举,无总机关以代表全国,外人疑虑,交涉为难,因电致各省,公举代表赴沪开会,议建临时政府。于是各省都督皆先后选举代表,克日首途。其未光复各省,则由咨议局公举。十月初旬,代表之行抵上海者凡十省;其赣、粤、桂三省,则以鄂省先有请派之议,径至武昌。

黎元洪在陈其美在沪上发电组织临时政府之前,乃据情照会各领事,并声明:“凡民军举义之先,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商约,及所有借款之债权,均有效力。至武昌义旗既举之后,无论满清政府向何国所借之债及所结之条约,则概不承认。”同时黎都督复通电各省,略谓:“大局粗定,非组织临时政府,内政、外交均无主体,极为可危。前电请举员会议,一时未能全到,拟变通办法,先由各省电举各部政务长,择其得多数票者聘请来鄂。以政府成立,照会各国领事,转禀各国公使,请各本国承认,庶国基可以粗定。并拟将临时政府暂分为内务、外交、教育、财政、交通、军政、司法七部。”

各省得电后,关于谁为临时政府之地即闹开了锅。但是,此独立十三省,均赞成组织临时政府统驭全国之说不用质疑。虽然沪上有十省代表,汉上只得三省代表,然当时黄兴在汉任两湖联军总司令,武昌有味首义支地,上海集团也只能暂时妥协。

即由十省代表在上海会议,先推武昌为中央军政府;并提议武昌既为中央军政府,各代表即应前赴武昌,惟沪上仍留一通信机关,以便接洽机要。当代表团未全体到鄂之先,各省军政府以代表到鄂尚需日时,外交应付不容稍缓,乃先后电致鄂垣,凡民军占领各省,公推黎都督为民国中央政府代表,而以鄂省为暂时民国中央政府,凡与各国交涉,有关民国全体大局者,均由黎都督代表一切。同时有已到鄂省之各省代表,亦以是为言。

除外交一席亟须设立,由各省致电公推伍君廷芳为总长,温君宗尧为次长,即行任事外,其余各部,因代表议会将次成立,暂不实行。各省代表既由沪议决前赴武昌,即于(宣统三年)十月初十日,在武昌正式会议,全体赞成于临时政府未成立以前,推举鄂军都督黎元洪为中央军政府大都督。

惟时汉阳于初七日失守,鄂省军务正在吃紧;而民军旋于十二日攻取南京,情形不同,则临时政府地点,不得不稍事变易。

于是浙江汤都督汤寿潜、江苏程都督程德全、沪军陈都督陈其美,复与驻沪各省代表筹商,将临时政府改设南京;投票公举黄君兴为假定大元帅,黎君元洪为副元帅,庶援鄂及北伐两军号令有所统一。并电在鄂代表齐赴南京,举行正式典礼。

是日适得在鄂代表电称:“十省代表公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定组织大纲二十一条,七日内各代表须会于南京,有十省以上代表到会,即行选举大总统;复公决未举总统以前,仍认鄂都督为中央军政府,并仍推伍、温二君为外交总副长。”

“由是南京为临时政府地点,沪、鄂两处会议固已同归一致矣。”黄兴长长透了一口气,笑道,“黎督还是识大体。”

刚刚从武昌回来的同盟会要人谭人凤冷笑道:“黎元洪在武昌已经无话语权,自从李想发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宣言,湖北民心士气即为他所掌控,主持武昌军政府的是一个叫冯小戥的年轻人,他是李想铁杆跟班。说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