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理想年代-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公署各隐蔽处、坑道里里外外翻了几遍,还是没有找到志锐。最后通过翻尸体,在坑道里横七竖八的死人堆里找到了志锐。借着黄昏的光亮,指战员们仔细端详,看到这个满清贵族西式将军服上满是鲜血和污泥,头上脸上手上脚上也都抹遍了污泥和死人身上的鲜血。涂抹的痕迹十分明显,真是出尽了洋相。

志锐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推也不动。

“站起来!”杨缵绪喝令志锐:“别再装了。”≮更多好书请访问。。≯

志锐就是赖着不肯起来。

有个哥老会同志可没什么耐心,大声呵斥说:“别装死了,你再不起来,老子就揍你!”

志锐一听说要揍他,好汉不吃眼前亏,一骨碌爬起身来,口中喃喃地说:“我投降!我投降!”

看他那一身血污,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杨缵绪叫战士端来一盆水,让他洗。志锐一见水,端起盆子就喝。

第四百二十九章 绸缪

水仙儿嫣然一笑,将五指轻轻一舒,琵琶便清越地响了。先奏了一支《宴前乐》,接着正曲子却是《霸王别姬》,那乐声时而如裂石穿云,时而如流水低回,时而像万马奔腾,时而又似幽咽饮泣。

李想和曾高、李西屏坐在一张铺着地图的长桌边,听听曲,议议事。李想不是圣人,他那么的拼命还不就是为了这样悠闲的过日子,让国人都能过上这样悠闲的日子。

“由于伊犁起义的准备时间比较充分,”曾高道:“而且由于革命党人的宣传工作比较到位,革命得到了当地回民的积极响应。由汉、回等各族军民组成的暴动队伍兵分五路,分别攻击将军署、副都统署、东门以及南、北军械库等目标。志锐调集满蒙军队进行抵抗。郝可权带队攻打将军府,在李梦彪的协助下,攻下将军府,志锐趁乱装死躲藏起来,后被捉拿,予以枪决。杨缵绪亲往旧满营开导,相约保护市街,旧满营退回驻地。冯特民、郝可权带领铁血团攻打北库,遭到新满营顽强有力的抵抗。”

李想听了这话,忙别转了脸。却听曾高又道:“北库久攻不下,外有满、蒙各旗练军,七、八公里外的绥定有驻防的镇标,这时天将黎明,胜负还难预料,于是杨缵绪出面,请卸任前伊犁将军广福出面调停。广福传来新满营右翼协领蒙库泰,要他说服北库士兵不得抵抗,故蒙库泰到北库说服,开导锡伯营官兵,使固守北库的新满营锡伯人官兵站到起义军一边,至此,于是战事遂告结束。伊犁辛亥革命成功。”

李西屏接着说道:“起义军控制了惠远城,次日清晨,以广福、杨缵绪之名,紧急召集起义军各首脑、地方团体代表、新满营协领、佐领及锡伯营、索伦营、察哈尔营、额鲁特营等四营领队大臣,集会于惠远城商会磋商,成立汉、满、蒙、锡、维‘五族共进会’。杨缵绪被推举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会长,他请提广福为新伊大都督府都督。”

李想猛然站起身,狞笑道:“革命的目的在于推翻清朝,夺取政权,为此不惜流血牺牲。如今若将最高职位都督让与广福,岂非取之于满人而又还之于满人?伊犁同盟会党人脑袋是被驴踢了,还是被门夹了!”

“大帅!”曾高哭笑不得的接着李想的话音说道,“他们只不过是根据时局详述利害,这样的布置,一可以‘借其名以安伊犁八旗兵勇之心’,二可以‘假其名联络袁大化、长庚之辈,为革命谋东进之机会’。伊犁举义新政府的实权还是掌握在革命党人贺家栋和冯特民手里。”

“唔?”李想缓缓坐下,沉着脸问道:“也是‘总长取名,次长取实’吗?”

李西屏回道:“所有各营各部官长仍任原职;新满营和锡伯营解除武装;起义军、军标营、镇标营合编为‘新伊陆军第一师’,杨缵绪任师长;组成伊犁临时政府,电告南京民国政府。同时,电告全国,宣布新伊大都督府成立,广福为都督,杨缵绪为总司令部部长,郝可权和李梦彪为军务部正副部长,冯特民为外交部长兼民政部长,李辅黄为前敌总指挥,冯大树为平政院院长,贺家栋为参谋部长兼财政部长,黄立中为财政副部长。”

“新伊大都督府官员的组成,包括革命党人、旧军人、旧官吏三部分,虽然革命党人占有不少重要职位,但政府首脑却由前任伊犁将军广福担任。现在的伊犁就跟当初的南京一样,革命果实难保啊!”说至此,李想显得很激动,端起一杯凉茶咕咕一饮而尽,又冷笑道:“电告还在伊犁的万象春,叫伊犁新政府配合安西军进疆!”

……

伊犁举义,电告全国,宣布新伊大都督府成立,引起袁世凯极大的震动。在他看来,伊犁与兰州遥相互应,对新疆构成巨大危险,而且单从地图上看,占领鄂秦陇三省的李疯子,势力已经扩展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如果再夺取新疆,版图庞大的实在不能忽视。于是当晚便召见梁士饴、胡维德和杨度三大谋士。原想再听听他们的对策,不料他们三个竟窝里炮儿似的,先闹翻了脸。

“大总统,”梁士饴道,“记得湖北之战时,杨度曾说李疯子不足虑,应借其势如何如何震慑清廷,主张段军统从湖北撤军,如今李疯子发展到了这个地步,鲸吞秦陇之后又窥视新疆,甚至蒙藏,野心勃勃!这件事应请杨度说个明白!”

袁世凯瞧杨度时,见他头上已经冒出汗珠。但杨度素来遇变不惊,很快便定住了神,淡淡一笑道:“养寇自重这件事,大总统从头到尾都是知道的。”

胡维德冷冷说道:“大总统也有不知道的。”

“我和孙、黄等革命党人是在日本早有交往,但是在日本留过学的人,谁不跟革命党人有交际?别拿这说事。”杨度嬉笑道:“既然主张段军统撤军那会儿我便有罪,何以今日才参劾在大总统面前,你早就该明白直陈,为何这样藏头露尾的?也不知你们私下是怎样商定的――是来欺我呢,还是来欺大总统?若是欺我,到我私邸,杨度甘愿受欺;要是欺大总统,那又该当何罪?”

“都住口!”袁世凯见一开头便跑了题,心中光火。怒目瞪视三人,说道:“不像话!召你们来,是议伊犁举义和李疯子的事,不想听你们相互攻讦!”说着将案上镇纸“砰”地一摔。

袁世凯发威,梁士饴并无畏惧之色,忙道:“我说的正是李疯子的事,杨度和革命党人关系密切,谁知道有没有收受他们的贿赂,回来欺蒙大总统,他力主撤军,致使李疯子养虎为患,眼见新疆又落入李疯子虎狼之口,这样的乱国之臣实应投畀豺虎,诛之以谢天下!”

“有这样的事――你受贿了么?”

“没有!”杨度硬着脖子抗声答道,“梁士饴今日要借刀杀人,不过为了撤军的事与卑职意见不合,求大总统为卑职做主!”

受贿的事眼前是无从查实的。袁世凯沉吟良久,坐了回去,突然笑道:“真出人意外,你们三个先杀头砍脑袋地闹了起来!如何能同心协力?撤军是我的主意,与皙子有什么相干?即或皙子也不赞同撤军,我依旧要办!难道你们要办我这个祸首?”这话说的分量太重,梁士饴和胡维德忙要谢罪。却听袁世凯又道,“我何尝不知撤军之遗祸无穷?‘飞鸟尽,良弓藏。’我不这么做,还能怎么做?只是想不到李疯子看似每一步走得疯疯癫癫,其险万分,却准确的抓住了我弱点,拼命的扩充实力。”

三大谋臣纷纷沉默。

“你们看到他扩张速度也吃惊了,是么?”袁世凯淡然一笑,“也不知道李疯子是运气好,瞎猫装上死耗子,还是真能洞悉这纷乱的局势,因势力导成,就如此奇迹?”

“李疯子……真是看不明白!”

“洋人都赞他是东方拿破仑!”

“管他是什么破轮子!解散了南京临时政府,我抽出手来就对付他!”袁世凯心里的窝火,这才又问,“伊犁该怎么办?是剿,是抚,还是和?”

“剿!”杨度毫不犹豫地答道。方才胡维德说自己受贿,为了表白自己,他故意逆这袁世凯心思说。“无论孙大炮在南京怎么说,承认阎锡山在陕西的匪军为民军已经是天大的让步,外边大臣们早就议论纷纷,伊犁既然到了这个时候还敢反,我们就不能示弱。”

梁士饴道:“袁大化不改衣冠,依然尊奉清廷,不肯宣布共和,伊犁谋反,也是反得理直气壮,大总统已经宣誓拥护共和,又凭什么去剿伊犁?”

袁世凯听了梁士饴的话,点点头,又瞧向胡维德。

“袁大化不识时物,咱们何必去替他操心。”胡维德道:“何况新疆一个化外之地,满是沙漠和赤地,加之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耗费全国之力。到同治年左中棠西征,也不过收复数千里旷地而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卑职倒有个愚见,不如由着李疯子拿去。陕西,甘肃,新疆,贫瘠之地,而且边患严重,英俄虎视眈眈,每年耗费国库甚巨,李疯子拿着这些个烫手的山芋,不过是给他增加负担,咱们不用管他,说不定几年之后,他自己就财政破产了……”

袁世凯听了立起身来回兜了几圈,说道:“新疆的事,咱们放手不管了?”

杨度明知袁世凯会是这样的选择,还是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道:“如从战略上来说,要拱卫京师,必须先保住蒙古,要保蒙古,就必须保住新疆;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袁世凯笑笑,杨度的理由说得有点牵强,不过是在表面和革命党人势不两立的态度。所有人的知道,李疯子最爱和洋人争利,有点当年他在朝鲜的风采。如果新疆落在他的手里,有麻烦的只会是俄国。不过杨度有一点也说得对,要拱卫京师,必须先保住蒙古,要保蒙古,就必须保住新疆。袁世凯心里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一时房间里静极了,只能听到袁世凯的靴声和自鸣钟的咔嗒走声。

“大总统,”梁士饴忽然打破沉默说道:“咱们还是先催促袁大化宣布共和,接下来的事情咱们也才好插手啊。”

“唔,是这个理――”袁世凯一边思索一边说道,“你立刻给他去电,叫他拿定主意,好生约束众人,宣布共和,想办法与伊犁和谈,联手拒安西军入疆。做好了这件事,我保他继续做西北王。”

“是是是!”

第四百三十章 戕官

新伊犁大都督府成立后,广福立即致电袁大化,要其赞助“共和”,遭到拒绝。但在北京袁世凯一再催促下,知大势已去的袁大化被迫通电表示“遵旨承认国体共和”,北京政府遂电令新疆巡抚改为都督,派代表与伊犁议和。袁大化收到之后正式回电伊犁都督广福,表示“愿意和谈解决新疆问题”。

迪化、伊犁双方就和谈的具体问题展开了交涉,最后确定以塔城为谈判地点。同时,双方达成协议,确定省方谈判代表为张绍伯、杨增新、周得金以及朱瑞墀四人,而伊方为贺家栋、冯大树与李辅黄三人,其中张绍伯与贺家栋分别为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

当伊犁谈判代表抵达塔城,而这时南疆的革命风潮却愈演愈烈,搞的袁大化焦头烂额,于是,谈判不得已被推迟了。

金兆龙到南疆之后,立刻联络各地哥老会,准备起事。南疆起义的重心是喀什地区。喀什位于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之东,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南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商贸、军事的中心,且与俄国属中亚三汗国、英属印度等地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南疆起义能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新疆全省能否被李想控制的成功与否。

喀什道尹袁鸿佑思想保守,反对革命。宣统退位后,袁鸿佑仍保留清朝年号、服饰仪规不变。他忠心耿耿的替袁大化筹集粮饷,镇压革命。

不过,喀什道这些部队由于防区辽阔,部队驻地分散,加之交通不便,消息传递较慢,因此部队内部还是比较稳定的。这为起义的准备工作减去了不少的麻烦。

南疆能否和平光复,控制南北疆交通要道的阿克苏道的态度至为关键。金兆龙单刀赴会,试探曾经供职阿克苏道尹的杨增新,希望能通过分析时局,以期消除和平光复新疆的一块障碍。

杨增新,汉族,云南蒙自人。年,一九零七年入疆任新疆陆军小学堂总办,兼督练公所参议官,后升任阿克苏道尹、辛亥年兼任新疆提法使。

“现在时局已是十分恶化,我们应该立即想出妥善的办法。”金兆龙开门见山地说。接着他详细地介绍了马福祥在兰州的义举。最后暗示杨增新,到万不得已时,为了新疆地方不致遭受破坏和军民避免遭殃,也只有走马福祥的道路了。

杨增新当即硬棒棒的表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增新一切行动只会服从上官命令!”

“清政府已经瓦解,南疆也要立即研究决定怎么办的问题。”金兆龙先对杨增新谈了内地的军事形势,主要说的还是安西军在玉门关枕戈待旦,然后说道:“如今时局将作何发展,尚难预料。因此,我们必须凡事谨慎为妙。”

因为时机尚未成熟,金兆龙没有向杨增新透露他就是鄂州革命军中统局大老板的身份。

接着,金兆龙试探地问道:“你看时局将如何发展呢?”

杨增新知道金兆龙在南疆哥老会的影响力,但是不知道他是那一方的人,因此,小心地回答道:“现在外面议论较多。有人认为西北还有很多部队,新疆部队也不少,必要时还可请俄国派兵接应和购买其装备来支援,总可以固守若干时日。万一同北京断绝了联络,还可以像蒙古西藏一样,宣布独立。”

听了杨增新的这番话,金兆龙心中颇感愤怒,“汉奸”两个字差点就骂出口,但又不便否定他,所以没有明确表态,只含糊地说道:“现在各方面的困难很多,将来情况变化莫测,还是要慎重考虑。”

末了,金兆龙特别交待了一句:“我们这次谈话的内容一定要保密!”

金兆龙知道杨增新不可依靠,便背后指使同他一起从迪化流放到南疆的哥老会首领谭长谷暗中行事。

现任阿克苏道尹陈正源、温宿知县王乃发,长期克扣军饷,虚报冒领,中饱私囊,弄得军无粮饷被服、马元草料马具。而且,其为人奸诈,性情暴烈,刚愎自用,激起了官兵的强烈不满。

以此为契机,金兆龙、谭长谷通过哥老会鼓动激愤的新军造反,戕杀阿克苏道尹陈正源、温宿知县王乃发,掀开了南疆哥老会起义的序幕。

阿克苏戕官案发后,杨增新急电阿克苏镇总兵查春华求救,声称:“谭长谷戕官造反,如不军法从事,上行下效,必然酿成大祸。”

同时,谭长谷也至电阿克苏镇总兵查春华,慷慨陈词:“阿克苏道尹陈正源、温宿知县王乃发屡扣军饷中饱私囊,官兵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弱不禁风,奄奄待毙。卑职一怒就斩了他,绝无背叛军人武德之意,仅以杀贪官污吏为目的。”

阿克苏镇总兵查春华在约见谭长谷并视察其所部后,知他所言不假,作了一番抚慰,并以银元千块、纸币万元分发官兵。接着命杨增新火速离开阿克苏,以免事态扩大。

杨增新由此可知,查春华与会党的关系非同一般,而在给北京袁世凯的密信中更有说“查春华系哥老会的重要首领”,阿克苏戕官案“完全是查等所促使。”无论何种说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时阿克苏的政权已经基本上被哥老会掌握。杨增新即使不肯走,也得走了。

阿克苏戕官案发以后,南北疆交通中断,以至于迪化“协饷断绝,百物昂贵”,很快陷入了危机。而金兆龙又策动喀什哥老会另立袁鸿佑为傀儡都督,遇与袁大化分道扬镳。

此后不久,焉耆哥老会也开始举义。焉耆参将吴首怀设宴款待喀什道尹王学曾,请委员马鸿宾、张铣等作陪。席间不久,张王二人即被闯入参将衙署的会党连浚泉、何正魁、胡得才等七人用乱刀砍死。会党夺得知府印信,召集人员百余人,推连浚泉为管带。

阿克苏及焉耆两地的戕官事件,冲破了南疆反动政权对伊犁的封锁,重新打通了南疆与伊犁的联合之路,对金兆龙在新疆开展革命活动起了重要作用。

不久,库车会党首领钟冠华等戕杀知州毛英畏。

不久,轮台会党首领王海龙、萧秋舫戕杀县令李华嵩。

面对接连四起的戕官事件,袁大化闻风丧胆,惟恐性命不保。他电请北京政府要求辞职,并推荐喀什道尹袁鸿祜为新疆都督。北京袁世凯政府任命袁鸿祜为新疆都督,这就表明南疆与迪化的反动势力已经公开联合,开始共同对付革命力量。

袁鸿祜与袁大化一样,同属于顽固派,反对辛亥革命,反对民主共和。他任喀什道尹期间,曾多次“加征赋税”,支持袁大化的反动统治,早使人民怨声载道。后来又勒令官民剪发易服,但由于不顾及民族情感,操之过及,致使“众论哗然”,激起各族人民的极大愤慨。这样一个反动官僚出任新疆都督,新疆的民主革命必将面临严重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为防止迪化、喀什反动势力重新合流,金兆龙又决定除掉袁鸿佑,联络喀什哥老会发动了起义。

起义时间选在袁鸿祜在赴迪化上任前夕。

当晚,袁鸿祜在家中大摆宴席。

乘此机会,喀什哥老会首领边永福、魏得喜等带领会党将袁鸿祜夫妇戕杀,同时被戕杀的还有参加赴宴的参将汤殿恒、疏勒县令张秉铎、革职吏员张舒锷等。起义胜利后,边、魏二人将参加举事的人编为新军,二人分别任左、右管带,管理当地事务。由于喀什是对外交通的要塞,故稳定局势是哥老会首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边魏二人对此严格约束兵勇,维护社会治安,使商民人身及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在他们管理喀什期间,地方相安无事。哥老会在喀什的声望颇高,很受当地人民拥护,连杨增新也承认“中外人民生命财产,毫无损失”。

相比南疆其他地区,喀什的戕官运动是影响最大的。喀什虽地处偏远,但作为南疆重镇,“为全省富庶之区,饷源所出,关系重要”。因此,受到袁大化的重视,他把喀什作为保饷源,保新疆的一个重要基地。

袁鸿佑遇刺后,南疆基本上成了革命党人的天下,迪化也是“风声鹤唳,人心惶骇”。于是,袁大化再也坐不住了,只得向袁世凯举荐杨增新为都督。

杨增新自从被金兆龙赶出南疆后,他以镇压革命为名,招募迪化附近的回民当兵,组成回队五营,称为“新军”。然南疆戕官运动爆发后,袁大化让他带兵到南疆平乱,他百般敷衍,按兵不动,他还积极摆出拥护“共和”,力促新伊“和解”的姿态。因此,不少伊犁军民受到欺骗,都十分属意杨增新出任都督。

北京袁世凯政府发布命令,任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袁大化被迫宣布辞职。载澜也携眷绕道西伯利亚,经库伦返回沈阳。杨增新凭借其精明与实力上台,受袁世凯密令,继续主持与伊犁和平谈判,同时“剿抚”南疆,镇压伊犁以外南疆各地的革命运动。

然而,袁大化去职以及主和派杨增新上台,却在军队中引发了不小的骚动。新疆陆军因为受到杨增新的排挤而极度不满,尤其是原先叛变伊犁的蔡乐善部,非常害怕和谈成功后遭到伊犁方面的报复,因此情绪激愤。于是,有人建议蔡乐善发动兵变,制造紧张空气,甚至杀掉杨增新,以破坏袁大化东归企图。

杨增新新任都督时,蔡部官兵在迪化骑马绕城,大呼开枪,制造混乱。杨增新则添募回队千人,准备镇压,战争一触即发。袁大化担心局势进一步恶化,决定从速离开迪化。于是,第二天清晨,他带领部属多人悄悄出城,离开省城,后经哈密回到关内。至此,杨增新正式接管了迪化。

第四百三十一章 入疆(一)

迪化全城鼎沸,全市各界用各种民族文字书写的标语贴满全市,庆祝塔城和平谈判圆满落幕。

杨增新上台后,受袁世凯之秘命,电告伊犁政府称:中华民国已成立,彼此一家,建议合治,邀请伊犁派代表到迪化共商大事。伊犁政府立即作出反应,派代表到塔城。面对伊犁和南疆两方的压力,对于此次谈判,杨增新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他表示:“共和成立,彼此一家,所有贵代表提出条件,只须力顾大局,不碍公理,皆能允从。”

因此,双方经过一番争论,订立了协商条件十一条,主要内容是:

(一)新疆实行共和、承认共和宪法;

(二)新伊对内外政策进行合治,以省垣为全疆行政、立法最高机关,阿尔泰、塔城均在全疆范围之内;

(三)新疆都督杨增新现经大总统任命,应由双方公认;

(四)所有组织各项机关,双方人员均应公同推举产生。

(五)新伊统一以后,应切实调查伊犁财政,一方面设法维持,一方面请政府予以补助。

(六)钱广汉、蔡乐善等反复无常,应视为公敌,不再留于新伊军界等。

……

根据协商条件十一条,伊犁方面承认了杨增新在全疆的军政权力。

随后,杨增新通过北京袁世凯政府改伊犁新伊大都督府为伊犁镇边使署,任命广福为伊犁镇边使。杨增新为了分化瓦解伊犁革命势力,保荐杨缵绪任喀什提督兼观察使,调冯特民为伊犁驻京代表,贺家栋为省民政司长,黄立中为省财政司长,姜国胜为署哈密副将,冯特民为省外交司长,李辅黄为伊犁镇台,使伊犁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散居各地区,失去了力量,冯特民、李辅黄二人始终不同意议和条款,留在伊犁主持善后。随后又任命冯特民为伊犁外交司长、伊塔观察使兼伊犁镇边使署政治顾问,李辅黄为伊塔镇台兼伊犁镇边使署参谋长。

杨增新在当上都督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冯、李立刻生出警觉,他们力争在伊犁镇边使署,保有军务、民政、财政、外交司等机构,不受杨增新所制约,成为杨增新的政治劲敌。

杨增新更狠的在后面。他对伊犁同盟会方面的杨缵绪、贺家栋、郝可权、徐三泰等人以各种名义,发给川资、迁返费等,欲送他们回内地。还有其他同盟会党员冯大树、李梦彪、黄立中、邓宝珊等,也通过各种名义欲胁迫他们东归。

一直对林铁长和万象春代表的安西军抛过来的橄榄枝表现若即若离的同盟会二人组,冯特民和李辅黄终于感觉到孤掌难鸣,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想通了之后的他们通过林铁长和万象春给鄂州革命军大元帅李想和安西军总司令林铁长发密报,表示了他们坚决执行鄂州政府和平光复新疆的正确决策。

电文称:“此间对民主主义及尊重少数民族利益之号召,早具坚强之信心及拥护之赤诚,并为之克服困难。已经决意与袁党反动政府脱离关系。”同时表示,他们,“已准备一切力量消灭反动势力,接受领导。俾每一角落共庆新生,以完成鄂州政府所领导的整个中国之革命”。

林铁长接到秘电后,立即复电同盟会冯特民,李辅黄二人组:“将军等率部起义,脱离反动阵营,甚为欣慰。希望坚持进步,彻底改造部队,为共同建设各族人民的新疆而奋斗。”

李想也当即给二人回电以嘉勉:“我们认为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你们欲脱离北京袁世凯反动政府、归向国民民主阵营、接受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鄂州政府及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处置,此种态度符合新疆民众的愿望,我们极为欣慰。新疆局面的转变及各族人民的团结,有赖于二位鼎力促成。尚望联络各方爱国民主分子,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在准备出关的国民革命安西军合作,配合国民革命安西军入新疆之行动,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设新新疆而奋斗。”

“秘电已经回复,但冯特民和李辅黄催安西军入疆催得急。”李想啜了一口茶,望着院外第一场春雨渐渐停了,良久才道:“有冯特民和李辅黄二人努力地帮助我们开展和平光复新疆的工作,为挫败杨增新和袁世凯窃取新疆革命果实的阴谋,赢得新疆的最终和平光复,胜券更大。”

“杨增新野心很大,和袁世凯眉来眼去,而且两湖党人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冯特民和李辅黄向南京求援,南京腾不出手,只能求我们。”曾高笑道:“这也亏金兆龙人疆后,既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新疆军政各界的情况以及起义的准备工作情况,也密切了同新疆军政方面主和派的关系,为我们及时作出关于解决新疆问题的正确决策,促进新疆和平光复的早日实现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功不可没!”

李西屏闪着眼看了看李大帅,说道:“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活动,咱们一派的势力控制南疆,又与伊犁一派达成默契,斗争中逐渐取得主动权,占据优势,新疆军政等多方面势力从暗中各自分散进行到逐渐明确表态,从默契到日益密切配合,革命众流齐汇,安西军出玉门关,新疆还不是手到擒来。”

“现在冯特民和李辅黄处境艰险,”李想道:“他们是杨增新和袁世凯矛头指向的焦点。冯特民虽然名为伊犁外交司长、伊塔观察使兼伊犁镇边使署政治顾问,李辅黄名为伊塔镇台兼伊犁镇边使署参谋长,但伊犁镇边署军队锡伯、索伦、察哈尔、额鲁特四营,能掌握大约只占四分之一的部队就很了不起啦。因此他们这次秘电十分慎重,藏而不露的,甚至对他们最亲信的许多革命同志也不明确表态。为了防止安西军入疆期间发生不必要的变故,必须要求新疆全省军民在这一伟大变革时期同心协力,努力做到:不侵害他人的生命财产;不扰乱地方秩序;不破坏民族团结;不对他人报复过去的嫌怨;不抬高物价;不挑拨军民感情;不侵害外国侨民;不侵损公家财物。”

李西屏也不禁皱了一下眉头,说道:“是啊,安西军入疆期间很有可能发生不必要的变故。新疆可是有五千三百余公里的边防线待接守,有十万清军部队需要改编!”

曾高一笑,说道:“进疆部队火速挺进新疆,不给他们出现变故的时间就是。”

李想早在争取政治解决新疆问题的同时,在军事上也早有安排。就准备进军新疆的问题给安西军总司令林铁长布置任务,希望在安西军开展进军新疆的宣传教育,号召指战员发扬革命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做好进军新疆的准备工作。

当安西军还在西宁、乌鞘岭一线时,李想就曾对进军新疆的部署问题详细电示林铁长。要求林铁长集中精力,争取年初,由玉门向新疆进军。李想在电报中对进疆部队所需的骡马骆驼、被服以及经费等问题也作了安排,明确了总部和安西军分别准备的事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