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纳妾记II-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后秉笔太监王承恩上前道:“万岁爷,平西伯吴三桂吴大人,楚王杨秋池杨大人,两路大军正都星夜兼程赶来,说不定……”

崇祯帝摇摇头:“来不及了!吴三桂、杨秋池,他们是朕最后的指望,可是,朕三月初就飞檄吴三桂,让他放弃宁远,回援京师,可是,从宁远到京师,就算骑乌龟也该到了呀!他呢?一路逍遥,此刻才出山海关!这狗贼摆明了要看朕死,坐收渔翁之利!”

说到这里,崇祯帝一跺脚,绝望的眼中闪过一抹凶光,“朕后悔当初为何不斩了这狗贼!”

王承恩道:“那……还有杨大人呢!他此刻只怕已经逼近京师了!万岁爷,要不,就轻装出城,先躲藏起来,待……”

崇祯帝摇头道:“王爱卿,你们已经三番五次提议偏安了,但朕早已说过,朕就算死在京城,也绝不离京!要逃……,你自己逃吧!”

王承恩撩衣袍跪倒磕头,泣声道:“万岁爷!微臣蒙受圣恩,愿生死追随万岁!”

崇祯帝叹息了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要是杨秋池早日出兵进京,朕……,也不至如此啊!他剿灭张贼之后,却在夔州逍遥了一个月!连续接到朕一连十六道金牌,这才慢腾腾拔营北上,还跑去西安逛了一趟!”顿了顿,崇祯帝咬牙切齿恶狠狠道,“哼!杨秋池这厮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跟吴三桂那狗贼一样,也想坐收渔翁之利!”

王承恩磕头道:“万岁爷,微臣……微臣倒想替杨大人说句话,据锦衣卫线报,杨大人在夔州城一个月没有出兵,是因为追缴张贼军时,他那种神奇的怪兽武器和开花弹已经差不多消耗殆尽,若就此出兵北上,只怕不是李贼的对手,而制造那些武器弹药,需要矿石材料甚多,随军沿途制造几不可能,故此,才留滞夔州,弹药准备充分后,这才出兵地。”

“哼!”崇祯地十分不耐地打断了王承恩的话,一脚踢去,将王承恩踢翻在地,骂道:“你这狗奴才,收了他多少好处?这般替他说话?嗯?”

王承恩翻身爬起跪倒磕头:“微臣不敢!微臣只是想劝慰万岁爷,只要杨大人大军杀到,必能杀退李贼无疑!所以,万岁爷还是躲避……”

崇祯帝又是一脚踢去:“准备充分?嘿嘿,他准备充分来替朕收尸,对吧?哼!杨秋池这厮,朕可惜没机会杀他,不过,朕相信老天一定会收他的!”

崇祯帝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嗜杀成性,他在位这十多年,总共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其中就包括著名抗清大将袁崇焕,大明朝沦落到今日地步,崇祯自己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王承恩跟随崇祯多年,当然知道这一点,听崇祯动了真怒,不敢再言。

这时候,轰隆隆的炮声和喊杀声已经越来越近了,似乎已经到了皇宫外面。

崇祯帝苍白地乱发簌簌抖动着,眼中凶光暴现,弯腰捡起地上那柄血淋淋地长剑,上前一步,老泪纵横之下,对瘫软在地的长平公主道:“儿,你不该生在帝王之家!”高高举起长剑,就要往长平公主脖颈劈去!

就在这时,就听当啷一声,一枚柳叶飞镖从打开的窗户激射而入,将崇祯帝手中长剑齐柄击为两截!

随即,就听到屋外有人喊道:“不好了!李贼大军杀入皇宫了!”

崇祯帝被那一飞镖吓得全身发颤,连退好几步,躲在了一棵立柱下,长平公主眼见父亲要杀自己,已经被吓得昏死在地。侍女红英跪在她身边,一边哭着一边摇晃着她的身子。

太监王承恩倒还清醒,爬起来晃身挡在崇祯帝面前,惊恐地望着门外。

耳听着喊杀声越来越近,崇祯帝一跺脚,顾不得杀女儿了,拔腿冲出了寿宁宫,直往皇宫后面的景山而去。

太监王承恩忙低声对长平公主道:“公主,你们快先出皇城躲起来,快!”说罢,也跟着冲出院门。

刚到院子里,后脑一痛,被一粒小石子击中,顿时天昏地暗摔倒在地,人事不知了。

随即,寿宁宫房顶上冒出两个人来,却正是杨秋池和柳若冰。

柳若冰低声道:“夫君,皇上可真是狠毒,竟然要杀你,亏得我们还巴巴地从四川赶到京城救他,哼!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就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地同时,杨秋池大军杀到,他担心崇祯帝不知情乱来,因为看金庸小说《碧血剑》和《鹿鼎记》知道,破城之时,崇祯帝大开杀戒,杀了无辜的长平公主等人,所以,他将大军交给阿杏妮和李定国指挥,自己和柳若冰抢先入城,直奔皇宫,寻找崇祯帝。想不到,四处寻找,找到寿宁宫时,正好听见崇祯那一通对吴三桂和自己的评价。

第141章 少年爱俏

杨秋池听了崇祯对他恶狠狠的评价,顿时想起以前看过的小说电影电视,说这崇祯帝生性多疑,甚至连抗清大将袁崇焕这个顶梁柱都干掉了,现在又恶毒地说了要杀自己,顿时心头一片冰凉。本来,他对崇祯帝吊死煤山殉国之事还颇为同情,可现在他竟然要对付自己,那就不能怪自己无情了。

所以,崇祯帝要杀长平公主时,杨秋池让柳若冰发飞镖射断崇祯的长剑,救了长平公主,然后两人假装乱喊,吓走了崇祯帝。

太监王承恩冲出来的时候,杨秋池让柳若冰用小石子将他打昏。历史上,这太监是跟随崇祯一起吊死煤山了,不过,刚才听他这种时候还替自己说话,这让杨秋池对他有几分好感,只不过,不能让他知道他们已经赶到却对皇上见死不救,所以,将他打昏,这样就没人知道他们这时候已经赶到了。

杨秋池听了柳若冰那话,他知道崇祯帝这一去就是上吊去了,所以苦笑摇摇头:“由他自生自灭吧!”

李自成进攻北京,虽然号称二十万大军,实际上,除去留守西安以及沿途城池留守军队之后,攻入北京的只有不到十万人。

而杨秋池每攻克一处,都移交当地明军和团练掌控,自己的二十二万大军几乎没有什么分流,所以,杀到京城外的时候,仍然是实打实的二十二万大军。加上经过了李定国一个多月的训练,作战能力大幅提升。而且,夔州城的一个月里,制造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所以。顺天府城内外,李自成的大军与杨秋池地大军经过激烈的交战,李自成大军很快崩溃,刚刚攻入京城,便又不得不逃了出去。而阿杏妮和李定国事先已经得到杨秋池的指令,如果不能全歼李闯的军队,务必堵住他南下的道路,将他赶往山海关之外。

山海关是大明军最后的武装力量所在。吴三桂的数万铁骑就据守在那里。这样,就可以形成前后夹击,也可以让李闯和吴三桂这龟儿子两个来个两败俱伤。

即是吴三桂山海关明军阻挡不了李闯的军队,他杀过去,也会遇到建奴大军(清军)。那也是一条死路。山海关东面是大海,无处可逃,而西面是鞑靼和瓦刺,也就是说,李自成大军一旦进入这地段,那就是四面楚歌,无处可逃。李闯地大军在这狭长的地带将会非常痛苦!

杨秋池这步棋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用吴三桂和李自成做挡箭牌,阻挡大清八旗兵南下。为自己赢得时间制造更多的弹药。等准备了足够的弹药后。相信吴三桂、李自成甚至大清国三方也打得不亦乐乎了,这时候再出马收拾残局,一举将他们统统灭掉!

杨秋池和柳若冰潜入皇宫地同时,李定国坚决贯彻了杨秋池的决定,兵分两路,将三挺马克沁重机枪、两个老套筒骑兵团、两百门重炮以及十万大军部署在了京师南面的大兴一带,阻挡李闯军朝南突围。

李自成当然也看出了杨秋池的企图。只不过。面对马克沁重机枪、数千支老套筒和炸药炮弹的轰击,他组织了数次大规模突围冲锋。除了在阵地上留下数千具尸体之外,根本无法冲破防线。

不得已,李自成只好下令北撤,准备击败吴三桂后,占据山海关天险,再求出路。

李自成北窜后,杨秋池没有组织大军穷追猛打,而是让李定国制定出钳制作战计划。除了留守京城五万大军之外,剩下十七万大军将李自成南下的所有道路全部掐死,将他拦截在这狭长的地带,阻止他南逃进入广大辽阔地腹地。

京城经过一天地混战后,李自成来不及撤走的军队被杨秋池入城大军全歼。杨秋池立即任命武麒暂领京城九门提督,负责恢复京城顺天府秩序。武麒率领老套筒骑兵团在京城四处巡逻,很快,京城地秩序便恢复了。

杨秋池本来将紫禁城作为自己的大将军府,可是,他觉得这样有些骚包了,便还是将大将军府安置在了皇城南边的五军都督府里。

第二天,武麒巡逻队伍在京城北边煤山上,发现了崇祯帝的尸体,他果然吊死在了那棵歪脖树上。

皇上驾崩,举国哀痛。秉笔太监王承恩更是扶尸哀哭得死去活来。

杨秋池当然没什么哀痛的,崇祯帝就因为多嘴说了那几句怨恨杨秋池的话,正好被他听见了,结果杨秋池索性见死不救,让他自个儿上吊死了,乐得安

这时候的京城当然是杨秋池说了算。他分出一支五千人军队,由阿杏妮率领,负责皇城保卫工作,同时,指示秉笔太监王承恩负责料理崇祯帝地丧事。

这时候,杨秋池地兴趣,已经被另一个女人吸引住了,那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

这女子太有名了,不能不引起杨秋池地兴趣,当然,他的目的并不是要纳她做妾,而是看看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美女,能改变整个历史的车轮轨迹。

陈圆圆原名陈沅,秦淮名妓,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貌美惊人的陈圆圆后,花了二十万银子将她买走送给皇上。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时任辽东总兵的吴三桂因公务回北京,田国丈设宴款待巴结,让陈圆圆献舞,吴三桂被陈圆圆迷得神魂颠倒,强行索要了走,但山海关前方军情紧急,而又不能随军携带眷属。只得将陈圆圆安置京城父亲吴襄家中,自己返回山海关。

这一次,吴三桂慢慢腾腾赶来勤王,结果李自成自然先行一步,攻入京城,幸亏杨秋池大军也同时杀到,将李自成击溃,往北逃窜。

吴三桂得到消息后。知道事情不妙,立即回兵山海关,准备应付李自成和大清军的南北夹击。

陈圆圆这绝色美女,自然还在京城吴三桂老爹吴襄家中。

这吴三桂的老爹吴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曾经担任辽东总兵。也就是后来吴三桂当的官职,是祖大寿的部属。与皇太极大河一役时,吴襄赴援途中,竟然贪生怕死自个儿跑了,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也投降了清朝,吴襄因此被投入大牢。吴三桂当了总兵。后来李自成逼进京师时。崇祯为了讨好吴三桂。便重新起用他老爹吴襄提督京营。

李自成杀入京城时,京营的老弱病残兵将们早就闻风而逃了。这吴襄自然也想逃。可是舍不得家财万贯,正犹豫间,得知杨秋池大军已经杀到,正与李自成激战,顿时喜出望外,不过,他虽然也是武进士出身。但胆子比乌龟大不了多少。自然龟缩在家中不敢出来,一直到京城秩序恢复为止。

得知京城平静之后。吴襄这人最善于钻营,当下准备了一份重礼,由十几个仆从家丁抬着挑着,前往拜见杨秋池。

杨秋池现在的虚爵是超品楚王、从一品宣威大将军;实权是正二品兵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同时还是四川、湖广、江西三省总督,虽然由于崇祯加强了皇权,所以这时候地内阁大学士的实权已经严重削弱,但杨秋池手里二十二万大军,张献忠被杨秋池剿灭了,李自成被赶跑到山海关那边去了,而皇上也已经隔屁了,杨秋池大军占据京城,这时候的大明天下说穿了,是他杨秋池说了算。

吴襄当然清楚地看出了眼前的局面,不管杨秋池将来是黄袍加身,还是摄政当幕后老板,肯定都将左右大明江山。所以,这个关系那是一定要巴结的了。

杨秋池正在大将军府(原来的五军都督府)料理军务,听说吴三桂的老爹来拜访,本不想见,可是,一想起吴三桂,自然就想起陈圆圆,这个明朝最有名的女人,一定得看看,开开眼界嘛,再瞧瞧吴襄这礼单,好东东着实不少,便吩咐将吴襄请进了大将军府。

吴襄进来,抢步上前跪倒:“卑职吴襄,叩见杨大将军!”

按理说,杨秋池地楚王爵位是他所有官职里最高的,应该称呼他为王爷才妥当,但这称谓吴襄早就琢磨过了,楚王虽然爵位高,毕竟只是虚爵,而且,大明现在王爷跟地上的蚂蚁差不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差不多都有分封的王爷,当然比不得这大将军来得威风。而且,杨秋池下一步是否会黄袍加身,那可说不准,如果他心中有了这念头,再称呼他为王爷,那就不妥了,似乎有强调他是皇族,得按大统规矩办事,不能乱来篡权地意思,弄不好会惹他不高兴的。

其实,这吴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杨秋池压根没想那么深,也不在乎人家如何称呼自己,当然,也没将自己视为京城乃至大明的老大。见他竟然以拜见皇上的跪拜大礼相见,有些意外,只不过,对这大汉奸的父亲没什么好感,所以也不搀扶,淡淡一笑:“起来吧。”

杨秋池这大刺刺一声,更让吴襄估计自己是猜对了。忙又叩了个头,这才爬起来,撅着屁股侧身而立,陪笑道:“杨大将军此番奔驰京师,击溃李贼大军,救了老朽等满城百姓,百姓们对大将军恩德感激涕零啊,老朽……”

杨秋池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吴襄一听杨秋池话语似乎有些不耐,顿时额头见汗,心念一闪:自己送的那一份厚礼,差不多耗费了自己三分之一地家财,比自己更大方地人只怕整个大明也不多了,这杨大将军竟然满不在乎,这可怎么办?

脑袋一转,便明白了这个道理:杨秋池现在坐拥京城,大军数十万,沿途征战攻克那么多城镇,获得的军饷那是不计其数,就好比家中金银成山了,你再送一大车去,人家也未必有太大地兴趣,这就叫“锦上添花,(奇*书*网*。*整*理*提*供)不如雪中送炭”。想通此节,顿时懊恼得想给自己一记耳光。

看来,要能引起杨大将军兴趣的礼物,必须投其所好才行。

吴襄心念电闪,所谓“少年爱俏,老人爱钞”,只要是年轻男人,没有哪个不喜欢女人的(当然老头也喜欢的漂亮女人,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对而言更喜欢钱财),看这杨大将军不过二十岁出头,若能送他一房绝色美女,一定能讨得他的欢心。

这一段说起来长,在吴襄脑海里,也就那么一闪念,便想清楚了,当下把腰弯得更低了,恭恭敬敬道:“大将军这些年南征北战,眼下张贼军已平,李贼已逃往关外,北边山海关有犬子铁骑镇守,大将军雄狮百万虎踞于南,李贼指日可定。四海升平已成定局。这一切,都仰仗将军文治武功啊。由此,老朽以为,将军为大明百姓辛劳,真可谓劳苦功高,到这会儿也该想想清福了。所以,老朽想……”

吴襄拖长了语音,顿了顿,抬眼角偷偷瞟了杨秋池一眼。

杨秋池心里咯噔一下,有一种心脏要狂跳的预感,紧张地望着他。

吴襄老奸巨猾,立即捕捉到了杨秋池这份紧张,轻声咳嗽了两下,缓缓道:“老朽……,想把义女……陈圆圆……,献给大将军!”

陈圆圆是吴三桂的妾室,吴襄却愣说成自己地义女,个中用意,路人皆知。

杨秋池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口干舌燥,如沙漠里数日没喝水地商旅一般。

第142章 陈圆圆

吴襄立即敏锐地捕捉到了杨秋池的这个表情,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轻轻咳嗽一声,道:“大将军,小女陈圆圆能歌善舞、色艺双全,奇書网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

杨秋池手一摆,吴襄立即住口,望着杨秋池阴晴不定的脸,不知道他此刻在想什么。

杨秋池沉吟片刻,问道:“吴大人,你儿子在辽东手多少人马?要说实话啊!”

这一句吴大人,顿时让吴襄心花怒放,忙躬身道:“回禀大将军,兵册上是八万,与清军作战多年,兵力一直得不到补充,所以,实际只有五万而已。但都是骁勇善战的死士。”

杨秋池点点头,脑袋里盘算,现在,他面对的是清朝八旗军、李自成大顺军,而现在吴三桂还没有造反,名义上还是大明的军队,如果自己这时候吴三桂找借口造反,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肯定不是对手,而这李自成也是反骨仔,最擅长的就是投降之后躲过危难,立即又造反。这在与大明军的作战中就曾经使用过。说不定两面夹击之下,这李自成也可能就会投降清军。

如果面对这三方力量总和,力量对比如何呢?

清朝八旗制共分八旗,每一旗七千五百人,八旗共计六万人。清朝征服蒙古后,增设蒙古八旗,后来又收编汉军,设汉旗,这样总共达到二十四旗,总兵力达到十八万。

吴三桂兵力五万,李自成本来有十万,京城一战跑得快,只折损不大。这样,三方加起来总兵力将达到三十三万!

而自己的大军目前只有二十二万。而且,敌军三方都是身经百战的,自己的大军虽然这一个月来,经过李定国的训练,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但总体上毕竟还是不如对方。而自己现在地弹药,经过从四川夔州一路打来。弹药消耗很大,目前炸药炮弹只有一千余枚。子弹五万余发。

由于敌军已经有了一定的应对自己炸药炮弹和子弹的经验,如果按照以往作战弹药杀伤比例计算,一颗炸药炮弹炸死十人。一千发只能炸死一万人;每三发子弹打死敌军一人,五万发打死也不过一万六千多人,也就是说。新军弹药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也只能消灭敌军不到三万人。

那就麻烦了。自己大军要面对军三十万敌军,使用冷兵器作战,这是很危险的,弄不好,那可要满盘皆输的。

眼下军情紧急,敌军也知道自己弹药不足,所以。敌军不会给自己太多时间来准备弹药。当务之急,必须要稳住吴三桂和李自成。不能将他们逼反,要联合他们起来对付大清国,等灭了大清,再收拾他们两个就是。

至于这陈圆圆,只要不让她离开京城,到可以成为一把钳制吴三桂的强有力的手段。再加上吴三桂的老爹吴襄,有这两道杀手锏,吴三桂大汉奸就暂时不会投降清军。

由于李自成与清军之间还隔着吴三桂,所以,李自成即使有心投降,也不得其便。如果能李自成招安,让他协同吴三桂攻打清朝,两败俱伤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这是最好地结果。

杨秋池脑袋转了几转之后,看清楚了自己目前面临的局势,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才是最高明地作战手段。更何况,自己需要时间制造弹药。

当然,陈圆圆再漂亮,自己也是不能纳为妾室的,得对得起冰儿啊。当然,也绝对不能将陈圆圆送还给吴三桂这小乌龟,否则,那还真的是一朵鲜花插到了牛粪上,这种烹鹤焚琴地事情,可万万不能干,得想个好办法来。

杨秋池沉吟片刻,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神情,笑呵呵道:“吴大人,本官听说这陈圆圆是令郎的妾室哟,你将她送给本官,令郎知道了……”

吴襄连连摆手:“不不!不是地,圆圆本来是田国丈买下的秦淮一个歌姬,上次犬子回京,田国丈将圆圆赠与犬子为妾,只不过,犬子一心为国,从来不贪慕女色,碍于田国丈一番盛情,虽然收下,却只是认作干妹子,让老夫认圆圆做了义女。所以,外面地传闻那都是捕风捉影之说,大人不必介意。”

“这样啊”杨秋池心里暗笑,摸了摸下巴,说道:“吴大人这话也只是一面之词,本官不能夺人之爱嘛,这样吧,吴大人先修书一封给令郎,问问清楚,若令郎也愿意割爱,那时候再说如何呢?”

吴襄心想,如果要问儿子吴三桂的真实想法,那是铁定不肯把陈圆圆送给杨秋池的,但儿子最善于的就是审时度势,眼下局面已经很清楚,杨秋池大军秋风扫落叶一般,平定天下那只是时间问题,绝对不能因为一个女人而得罪了这位大魔头。相反,如果牺牲一个女子,换得吴家千年荣华富贵,那才叫真英雄!至于漂亮女人,天下多得是,有钱有权有势,哪里找不到呢?

吴襄脑袋一转,胸脯一拍:“大将军,这个抱在老朽身上,老朽回去立即修书一封给犬子。但小女圆圆……,能否先送到大将军府上来?嘿嘿,老朽是想让圆圆给将军弹奏歌舞,替将军解解这征战的疲惫,再说了,现在时局不稳,万一圆圆有个什么闪失……”

杨秋池点点头:“送到我府上不太好,毕竟,这件事我还没跟拙荆商议,这样吧,先将她送到皇宫里,和长平公主一起。唉!皇上驾崩,长平公主的母后、妹妹昭仁公主,都被李贼乱军杀死(其实死于崇祯之手,但这种事是不能说的),她一直啼哭不已,郁郁寡欢,本官见她挺可怜地,让圆圆去宽慰一下公主,两人也好有个伴。也免得别人说我地闲话。”

能连带巴结上公主,吴襄当然高兴,忙道:“好的,将军深谋远虑,老朽佩服。老朽这就回去将圆圆送入皇宫。然后即刻写信给犬子。”

随后数日,崇祯帝下葬完毕。杨秋池带领朝野百官,亲自送葬。

吴襄也很快将陈圆圆送进宫陪同长平公主。杨秋池赏了他一个五军都督府正五品断事官,老家伙十分高兴。

杨秋池这些天整天忙着制造弹药。吴襄给吴三桂写了信,用八百里加急送走了。一直还没有消息。

这一天,杨秋池正在忙碌,刘勇匆匆跑进来说道:“大将军,袁贵妃请您进宫商议太子即位之事。”

崇祯帝一共有一后三妃,皇后周氏,贵妃袁氏、贵妃田氏和顺妃王氏。其中,王顺妃十多年前就死了,田贵妃也在一年前死了。崇祯帝上吊之前,让周皇后和田贵妃上吊,周皇后不干,被他杀掉了。袁贵妃只好上吊,崇祯帝走后,她地贴身侍女急忙将她放下来,发现还有气,抢救之后活过来了。

所以,袁贵妃是崇祯帝硕果仅存的妃子。

崇祯帝儿子比较多,但死了不少,太子朱慈十五岁。按规矩当然要立他为帝。

杨秋池对皇宫的事情不感兴趣,只不过,他知道这时候如果自己不表明态度,估计没人敢擅作主张,只好换了官袍,带着柳若冰进了皇宫。

大臣进皇宫是不能带护卫的,杨秋池也不想给人以太嚣张的印象,所以只带了柳若冰进宫。

寿宁宫里,陈圆圆正在和长平公主说话。

父皇驾崩,长平公主整日以泪洗面,贴身侍女红英也没办法。陈圆圆来了之后,她性情乖巧,能说会道,很快引得长平公主不再哭泣,心情也渐渐好起来了。

商议太子即位这天下午,司礼监太监王承恩一脸阴沉进了寿宁宫,对长平公主躬身道:“老奴见过公主!”

长平公主知道他跟随袁贵妃到仁寿殿商议太子即位的事情,太子朱慈是长平公主的亲哥哥(也有说长平公主是顺妃所生,周皇后抱养的。这种观点依据不足,周皇后自己能生,没必要抱养一个妃子的女儿),所以,对哥哥能否当上皇上,长平公主当然最关心不过的了。忙问道:“公公,太子即位之事如何了?”

听他们商议大事,陈圆圆乖巧地要退让开去,却被长平公主叫住了,这几日的相处,长平公主已经将陈圆圆视为姐妹一般,此刻见王承恩脸色不善,知道这件事恐怕有难度,所以低声对陈圆圆道:“姐姐,你别走,也帮我听听,出出主意。”

等陈圆圆坐下后,长平公主示意王承恩接着说。

王承恩叹了口气,摇摇头,说道:“太子即位这件事……,唉!出了大麻烦了!”

第143章 生米煮成熟饭

“怎么啦?”长平公主急声问道。

“唉!这也怪太子不懂事,进来之后,瞧大殿下面群臣都站着,太子竟然发火说他们为何见他不跪?唉,都是那帮贴身侍读宠坏了他。要知道,他现在还只是太子,依制当登基为帝之后,群臣才需下跪叩见。更何况,下面还站着杨大将军呢!没有大将军,咱们大明……,唉!所以,殿下群臣听了太子这话,都是脸上变色。”

“那杨大将军呢?”

“杨大将军气度很不错,只是笑了笑,作了个揖,没说别的。”

“那不是很好吗!”

“杨大将军倒是没说的,可那班文臣武将不干了,袁贵妃让太子退回后殿之后。大殿之上便吵起来了!这些人李贼军打来的时候都没了踪影,这会儿跑出来充大头!尤其是以前与田贵妃素来交好的一帮大臣,说太子少不经事,难当大任,眼下贼寇未除,该另立明君治理天下,所以,他们推永王慈为君。公主你也知道,田贵妃与周皇后已经矛盾日久,两边互不相让。好在,以礼部尚书姜大人为首的大臣,极力维护正统,坚持必须立太子为君,宁可血溅五步也不退让。两帮争得不可开交。”

长平公主忧心忡忡道:“这可怎么办?”

“还有难办的呢!”王承恩又叹了口气,摇摇头:“两边正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武将们,却又提出一个十分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建议,…………让杨大将军承继皇位!”

“啊?”长平公主和陈圆圆都惊呼了一声。

王承恩续道:“这帮武将想出了一个有些牵强的理由。说杨大将军是楚王,也是皇族,这次平定天下,功高盖世,可面南为君,而且,那一帮武将还拍胸脯跺脚发誓,说如果不立杨大将军为帝。立谁他们都不服,也不干了。都要撂挑子告老还乡。”

长平公主道:“这……这可怎么办?”转头问陈圆圆:“姐姐,你看呢?”

“公主先别着急!”陈圆圆柔声安慰长平公主,然后转头问王承恩道:“公公。杨大将军是什么态度?”

“大将军自然谦让不允!”

“那不就行了吗?”

“那帮武将不干啊!公主你可不知,这些武将大多是杨大将军地手下,是先皇在位时。根据杨大将军请命而任命的,都是跟随杨大将军征战南北的生死兄弟啊。以李定国、龙炳、武麒为首。这些人如今已经把持了五军都督府、兵部、吏部、刑部、大理寺等重要权位,朝堂之上其他武将,最会见风使舵,立即都投向了杨大将军这一边,加起来,已经超过一大半了啊,他们的话。谁敢小视?而且。田贵妃的那帮子人眼看争不过太子这一边的,索性一拍两散。转而支持立杨大将军为帝!”

长平公主呆了半晌,低声道:“杨大将军可以说是我大明的救星,但……,他若真是咱们朱家嫡系,那倒也罢了,只不过,杨大将军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