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纳妾记II-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混战对决这一点,己方这些大部分新入伍的兵士远远比不上经验丰富地敌军。

双方混战后,敌军很快自动组成一个个十人左右的战斗群,由什长指挥,战斗群是由长矛手、盾牌刀斧手、火铳手和弓弩手组成的混合小编队,背背想靠,跟一个个圆形刺猬一般,兵器长短结合,进可攻,退可守。而且,相邻战斗群之间互为依托,相互保护。相比之下,杨秋池这些才训练了一个来月的新兵们,根本没有形成这种默契,也不知道组成战斗群作战,完全是各自为战,显然,战斗力大打折扣,更何况,这些没有训练的新兵,论单兵对决的能力也比对方差很多。

结果是,混战后己方伤亡迅速增加,伤亡比几乎达到了三比一。死亡三个,才能击毙对方一个!

杨秋池看得心痛,这时候却没什么好办法。柳若冰也看出了情况不妙,如大鹏展翅一般几个起落便杀入了敌阵。

她不喜欢用枪,但她的袖中短剑和柳叶飞刀比枪还管用。在战阵中迅即闪动如鬼魅一般,敌军刀剑、火铳和弓箭都无法找到她的身影,刀光闪过处,敌军血肉横飞。

包抄两翼的老套筒骑兵团基本上贯彻了杨秋池训练时强调的保持距离的要求,利用战马的速度拉开与敌军的距离然后射击,只不过,这些骑兵大部分都是新近参军的新手,虽然骑术精湛,毕竟第一次打仗,都很紧张,前面的冲锋射击发现手里的老套筒的确管用后,这一紧张之下,便只想着扣扳机射击,没子弹就摸口袋掏弹夹往里压。

杨秋池这一个月白天黑夜赶着制造子弹,总共制造了十万发,这次出征,每个战士只发了二十发,也就是四个弹夹,两个团一千六百人,那就是将近三万两千发,这些骑兵紧张兴奋之下,打得痛快,却忘了节约子弹,每人二十发子弹很快就打光了。

杨秋池担心武器落入敌军手里,且这两个团一千多人的新军是自己的王牌,也不能用来混战拼刺刀(骑兵拼刺刀听起来也不象什么事),所以,他事先下了死命令,一旦混战,子弹打光后,只能撤离战场,加入混战者,军法从事。这些骑兵们只能调转马头往回撤。

发现对方骑兵没子弹后,敌军两翼铁骑挥动着马刀,狂叫着出动追击了。

杨秋池在瞭望台上看得真切,立即下令两挺重机枪出动!号角吹响,配置在了队伍两翼的两挺重机枪马车冲了出去。

“哒哒哒……”子弹如雨一般向追杀而来的敌军骑兵倾泻过去。

这一次会战,杨秋池根据上次的经验,对重机枪进行了一些改良。

设计了用于拖运重机枪的马车:由四匹并列的战马拖行,放机枪的马车车厢位置比较高,四周用钢板围起来,前方架设马克沁重机枪,左面供弹员用保弹板输送弹药,右面供水员不时给冷却管加水,马车后部装子弹和水箱。另配备两名护卫,用老套筒左右保护射击近处敌军。射击箱外面坐着两名马夫负责操纵马车。为了防止战马被枪声惊吓乱跑,一方面加强战马对枪声的习惯训练,另一方面,干脆将马耳朵堵住。

他对马克沁重机枪也进行了一些修改,撤掉了两个轮子,加装铁支架可以锁定在车架上以保证稳定。将前面的挡板取掉。这样视野开阔方便观察射击。

刘勇和马凌羽两人各操纵一挺马车重机枪,带着几个护卫,迎着追击而来的敌军骑兵冲去。

“哒哒哒……”横扫而去的重机枪子弹,如一条条无形的长鞭抽打在冲锋的敌军骑兵身上。鞭子过处,人仰马翻!

第123章 胜利的因素

艾能奇的骑兵第一次遇到重机枪扫射,奔驰的战马中弹摔倒,将背上的骑兵远远甩出,前面摔倒的骑兵又成了后面冲上来骑兵的障碍,有些训练有素者想纵马跳过,凌空而起,却被雨点般扫来的重机枪子弹打成蜂窝煤,重重摔在地上死去。

艾能奇站在高处看得真切,惊得两眼发呆,这就是传说中的怪兽武器?

他发现情况十分不妙,尽管自己轻骑兵速度已经达到最快,却无法冲破这两道无形的屏障,尽管自己的重甲骑兵铠甲足以挡住普通弓箭和火铙的远程射击,却还是一个个被子弹打得血肉横飞而死。他急忙下令骑兵后撤,依旧用钢板盾牌组成防护墙保护侧翼,同时,前锋继续往前冲锋,争取与敌军混战在一起。让对方怪兽武器无法扫射。

敌军执行命令很坚决,于是,在倒下无数敌军后,两军的大混战终于发生了!

刘勇和马凌羽的机枪顿时哑了,面对二十万混战在一起的人群,敌我不分,无从射击!

刘勇和马凌羽都是第一次使用重机枪,紧张兴奋地扫射得痛快,没想到双方混战在了一起,机枪扫射中,眼见不少自己的兵士也倒在枪口下,急忙停下来,改为单发射击。可这重机枪发射的子弹穿透力太强,一下能射穿三四个人的身体,往往前面的敌军打死了,后面的自己人也被射穿倒下。

于是,连单发都不敢打了。

好在敌军害怕他们,除了疯狂的不怕死的冲过来死在枪口下之外,其余的似乎知道他不敢乱开枪。所以对他们简直视而不见。只顾自己厮杀。

杨秋池在望远镜里已经看清远处一个小山丘处挂着帅字旗,知道那是敌军指挥部,双方大军混战在一起后,他知道这时已经不存在指挥问题,只能听天由命了,便用飞索下了高台,上了自己地马车重机枪,由阿杏妮供弹,胡水供水,他们绕过侧翼。飞速朝小山丘冲去。

这一次他不想错失良机,所以。尽管距离近千米,他还是开枪了。

模糊之间看见小山上倒下了不少敌军兵士。却看不清是否有敌军将帅。

敌军指挥部看样子已经防到了这一招,立即调来后备土坦克将小山上敌军围在里面,另一部分土坦克朝他围拢过来。同时,数门拆卸下来的弗朗机火炮也将炮口对准了他们。

敌军不是笨蛋,偷袭不成,赶紧逃走,要不然。挨上一铁弹。那可就完蛋了。急忙后撤。

来到后方,见那两个团的骑兵在远处茫然失措。瞧那无边的战团,不知该做什么。

杨秋池心念一动,命令团长(千总)武麒和都强带兵士去扛尸体过来。堆成一堆。

两人不知道杨秋池要干什么,但军令如山,急忙带着骑兵冲入敌阵,抢了地上的尸体就跑,也不管是敌人的还是自己人的。敌军不知他们干什么,摄于杨秋池的重机枪在旁,也不敢离群追击。

很快,尸体堆成了五米高的小山丘。

杨秋池已经将重机枪从马车上卸了下来,吩咐阿杏妮和胡水扛着子弹盒和水箱,跟着自己爬上了尸体堆成的小山丘,将重机枪架好,用单发点射混战中地敌军。

由于射击位置高,俯角朝下,穿透敌人身体的子弹几乎都射入了地面,不会造成后面自己人地伤亡,重机枪的有效射程达一千米,使用无烟火药发射后,精度很高,几乎可以做到指哪打哪。所以,一枪一个,混战敌人纷纷倒下。

见这方法有效,杨秋池趁着加水地功夫,转身对下面瞧着的武麒和都强厚道:“快!你们两赶紧带队去通知刘勇和马凌羽,帮他们也这样磊高地用单发射击!快去!”

两人急忙答应了,分别带兵而去。

二十万人大混战,范围达方圆数里,刘勇和马凌羽脑袋瓜还比较清醒,两架重机枪马车分散在战场两端,都远离混战,在远处呆望不敢乱开枪。

武麒和都强各自带着自己的骑兵团分别找到两人后,帮着抢尸体磊高地,告诉他们用单发瞄准射击混乱中的敌军。这样,三挺重机枪成了三支狙击步枪,在三个方位成品字形点射混乱中的敌军。

敌军能对抗重机枪的土坦克都陷入了混战,没办法出来,敌军指挥部虽然还有一小部分土坦克,可是害怕一旦出击,被杨秋池借机偷袭指挥部,只能固守。混战中的敌军也有企图使用钢板盾牌掩护过来砍杀他们地,可那些钢板盾牌单面挡不住子弹,双面叠加只能固定防护,又没办法推进,所以也是有心无力。

由于三挺机枪抽冷子射击,一枪一个,虽然单发射击杀伤敌军数量有限,但给敌军心理造成地影响却很大,使混战局势得到了改观。

这场混战从上午一直杀到天黑。双方都死伤两万来人,艾能奇一方主要是前期死于杨秋池的骑兵老套筒和炸弹,混战后杨秋池大军死伤迅速增加,后来杨秋池他们用尸体磊高地,将三挺重机枪当狙击步枪射击,这才将损失慢慢扯平,所以,战到天黑,双方死伤大体相当。

夜幕笼罩,天黑得跟锅底似地,伸手不见五指,不知对面是敌是友,已经没办法作战。

双方各自鸣金收兵,双方将士也不敢乱出招,各自将自己的重武器拖着拉着往回撤。脱离了战场。

损失了两万来人,虽然与对方差不多,但让杨秋池很是沮丧,这也充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毛老人家指出的:“武器是战争地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杨秋池现在算是明白了这一点,这还是在平原地区作战,要是进入山区。恐怕更是麻烦。

大军撤回后方兵营,他心中很是气闷,带着游击将军龙炳和阿杏妮、柳若冰等人探望了受伤将士后,清点了装备损耗,子弹还剩五万多发,炸药炮弹剩得比较多,还有一千多发。

回到中军大帐,他吩咐召集所有参将(师长)和两个骑兵团团长(千总)开会。

杨秋池攻占安庆后,扩军达到十万,编成十二个师。这一战折损十之一二,三个参将(师长)战死。所以。这三个师来的是副参将。

大营里坐下后,杨秋池说道:“这一战。虽然谁也没占到便宜,但实话说,我很失望,大家都说说看,下一仗该如何打?”

大家情绪都不太好,一时间闷声不说话。

还是武麒最先发言,说道:“最初打得挺顺手。可敌军那数百辆轒辒车一出来。咱们就麻烦了,还有。敌军的那钢制盾牌,两面叠加根本打不穿,要克敌制胜。必须先想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

炮兵参将道:“是啊,用铁弹打轒辒车这办法没错,如果能再放近一点,会打得更准,包管一炮一个!不过要解决后面敌军乘势杀过来地问题。”

龙炳古代作战经验丰富,摇头道:“敌人不是傻子,会针对我们的战法进行改进的,这艾能齐非常狡猾,善于动脑子,所以,下一次会战,敌军作战方法肯定会作出相应调整。”

这是杨秋池最关心的,问道:“如果你是敌军首领,该如何调整战略对付我军?”

龙炳也不谦虚,说道:“首先,将轒辒车前端平板改成三角,可以将铁弹滑开,这样,就算逼近数十尺内,铁弹也没办法打坏轒辒车!”

炮兵参将郑浩顿时脸上变色。

杨秋池也心头一凛,点头问道:“还有呢?”

“敌军单兵盾牌防护钢板太薄,挡不住子弹,可面积很大,所以,下一步估计会在保持重量不变的情况下缩小面积,从而加厚钢板,这样更方便移动,并且,也会制造成三角形,这样既可以滑开子弹,又可以方便立在地上,两面盾牌叠加,就能组成一人来高的防护墙,还可以将四角留缺,叠加后便形成射击孔,可以对外放火铳和弓弩。”

这番话说得大家面面相觑,都感到这仗有些麻烦了。

阿杏妮撇撇嘴,说道:“改这么多东西,十天半个月也未必够啊。”

“没错!”龙炳道,“艾能奇发现他的军队吃不下咱们后,估计这几天不会主动进攻,一定会先改良和加紧制造抵御咱们武器的装备,同时等待长沙和衡阳援兵。”

阿杏妮道:“咱们可不能等!不能让敌军做好准备再动手,而且,依我看没这么复杂,这一次咱们吃亏就吃在没有大量使用秋池哥的开花炸弹上。几千多枚炸弹打过去,包管敌军大乱溃逃!”

另一个参将(师长)小声道:“敌军如果分散兵力,并用卧倒隐蔽,开花弹能起的作用也不大。”

龙炳插话道:“敌军分散兵力那最好不过,咱们将它拦腰中间截断,击中优势兵力先消灭一部分,再回头收拾另一半!”

有一个参将道:“另一半敌军也不是傻子,如何不来救援呢?”

两人争执了起来,众人也你一言我一语掺和进去,他们争得热闹,却已经让杨秋池心中想到了一个破敌地方法,最后摆手让大家停止了争执,将自己作战计划说出,大家顿时都纷纷点头赞同,当下依计行事。

第二天一早,杨秋池大军列队出发,逼进到距离艾能奇大营五千米外停住,敌军并不出迎。似乎想拖延时间。

杨秋池继续推进到三千米,红夷大炮最远射程内,开始用炮对敌兵营进行轰击。

敌军终于出动了,先是数百两土坦克出来。

杨秋池成竹在胸,敌军大营有拒马坑之类的防护设备,不宜强攻,还是正面决战。

吩咐大军后撤两千米等待敌军布阵。

很快,敌军阵型布好,果然还是一字长蛇阵,而且,队形比昨天还要松散,队形长达数里。

杨秋池在十米高地瞭望台上,用望远镜看见敌军果然不出所料,想用松散队形应付自己的炸弹,不由暗自高兴。敌军地土坦克和盾牌已经有少量改装成了三角尖头,如果此时不攻,将来会更麻烦。

敌军战法还是昨天的,略有调正,数百辆轒辒车散开在最前列作先锋,后面是盾牌兵保护的火炮,两翼也是用钢制盾牌兵保护骑兵。

当敌军抵近到两千米的时候,杨秋池下令红夷大炮开炮。

这一次发射的是炸药炮弹,落地开花,击中炮火对正中数百米范围内的敌军进行覆盖轰击,与此同时,机动灵活的弗朗机火炮在老套筒骑兵团和刘勇、马凌羽马克沁重机枪地掩护下qi書網…奇书,主动出击到距离五百米处停住。

这时候,红夷大炮集中火力发射地炸弹已经将正中数百米宽地带的敌军炸死过半,活着地也趴在地上不敢起来。大炮突然停止射击,五百米外的两个骑兵团迅速出动,直插入这数百米宽的轰炸后地地带。

这一千六百骑兵昨晚被杨秋池狠狠教训了一顿,骂得主要是乱放枪浪费子弹,这一次每人仍然发了二十发子弹,命令必须放进两百米内再开枪(这个距离仍然在弓箭和火铳最远射程以外),必须瞄准了打。

所以,炮火停歇后,在还没被炸死的敌军慌乱地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老套筒骑兵杀到了,枪响人倒,盾牌防得了一面却放不了另一面,很快,便被老套筒骑兵全歼。

这几百米宽的地带将一字长蛇的敌军一分为二,两个团成纵列队形各防守一面,向两边冲杀过来的敌军射击。

第124章 三省总督

车是长方形的,这一来,将长长扁平的侧面正好对着五百米外的五六十门弗朗机大炮。而且,露在外面的两个木头大轮子正好成了攻击的绝好目标。

弗朗机大炮开火了,发射的是实心铁弹,土坦克轒辒车一辆辆瘫痪在了阵地前,里面的兵士钻出来,便成了刘勇和马凌羽重机枪的扫射目标。

一千米外杨秋池的大军还没有动作,等待着敌军混乱。

红夷大炮用炸药炮弹轰击被切割成两部分的敌军阵地,并没有胡乱发射,而是选择人群比较集中的地带,并且,主要火力击中在了右侧,对左侧则进行威慑射击,每一发炮弹炸响,敌军都要卧倒一片,刚刚爬起来,后面的炸弹又响了,只好又卧倒,根本没办法冲锋。

而右侧的敌军在炮火的轰炸下,已经溃不成军,乱作一团,为了躲避炮火,队形散乱,相互之间的间距更大了。如一盘散沙一般洒落在平原各处。

杨秋池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指挥旗挥动,战鼓擂响,以重装铁骑为先锋,大军迅速向右侧敌军冲杀过去,分割包围吃掉。

由于敌军已经被切割成了两部分,而右侧敌军阵型已经被打散,杨秋池大军人数比这一部分敌军多一倍,且进行蚕食包围,一块块歼灭。

左侧敌军想过来增援,却被炮火压制,同时被老套筒骑兵堵截,而冲在前面的土坦克已经差不多都被弗朗机实心铁弹砸烂了。

至此,战局成了一边倒的局面,眼看着右侧军队三万多人被分割包围全歼,而左侧军队在炮火轰击下已经乱成一团。攻不上去,只能被动挨打。艾能奇只得下令收兵。

杨秋池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而敌军慌乱之下撤退,土坦克已经大部分被毁,兵士们转身逃跑,沉重地钢制盾牌又不能抵挡后面,便将整个后背暴露在了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口下。

杨秋池吩咐红夷大炮进行纵深射击,自己跳上重机枪马车,与刘勇和马凌羽的两挺重机枪马车一字形往前追击。

所谓兵败如山倒,这时候已经不可能组织抵抗。而溃逃的步兵哪里逃得过追上来的子弹呢。

大部分魂飞魄散的步兵趴在地上用盾牌盖住脑袋,举手投降。

艾能奇眼看大势已去。带着亲兵护卫掉头往北逃窜。

这一战,艾能奇十万大军只逃走了不到数千人(大部分是跑得快的骑兵)。被歼灭五万余人,其余的四万当了俘虏。

这时,杨秋池收到情报,说衡州刘文秀带六万大军前来增援,只有一天路程了。杨秋池大喜,他得到四万投降兵士,除了战死的将士之外。兵力已经达到十二万。且士气正旺,立即迎敌而上。

刘文秀留了两万大军守衡州。只带了六万大军赶来,迎头遇上杨秋池的十二万大军。由于赶得匆忙,成长蛇阵急行军队形。杨秋池根本不给他组成队形地机会,用三挺马克沁重机枪和数十门机动的弗朗机火炮作前锋迎头扫去。而刘文秀虽然带有土坦克轒辒车,但由于太重,急行军之下都落在了后面,他还没有收到艾能奇兵败地消息,急着赶去增援,想不到杨秋池会急行军赶来与他决战,仓促应战,待要调土坦克做掩体,已经来不及。

在杨秋池的重机枪和炸药炮弹地攻击下,尚未组成战斗队形的敌军先头部队迅速溃败,而后面的兵士绵延数里,只听到前方炮声隆隆,然后看见数千兵士抱头跑回来,搞不清怎么回事,便也跟着调头往回跑。

可是他们跑不掉了,因为杨秋池的两支骑兵老套筒一千多人,在重新补充了弹药后,已经抢先迂回包抄,截断了他们的后路,敌军在机动灵活的老套筒骑兵步枪射击下,都来不及钻进土坦克里,便被射杀。

一千六百支老套筒三四万发子弹组成的防线,刘文秀大军根本冲不过去,便向两侧溃逃。

杨秋池一声令下,十二万大军从两侧包抄掩杀,敌军大败。

刘文秀比艾能奇他们几个英勇,率军反击,被杨秋池地马克沁重机枪打成了蜂窝煤。

这一战六万敌军全军覆没,一半被歼灭,一半投降,主帅毙命。

杨秋池地大军除了阵亡兵士之外,接受敌军降兵后,兵力增加至十四万。

当然,两场大战,杨秋池的石头炮弹和子弹也几乎消耗殆尽,但他决定宜将剩勇追穷寇,立即进兵衡州。

在衡州城外,十四万大军布阵后,让一些降兵上前喊话,让他们投降,同时,用剩下不多地炮弹打了几发,将城墙炸烂一大块。城里知府的文官和不少武将惊慌失措,都来劝守城的刘文秀部将投降,这人倒也硬气,见此情景,知道无法抵抗,便抹脖子自杀了。知府和其他将官打开城门,跪地投降。

杨秋池大军兵不刃血夺得衡州府。又接受降兵两万,大军增至十六万人。同时得到了城里地大量军需粮草物质。

为了防止降兵哗变,杨秋池对投降军队进行了打散整编,将降兵分散到各个师中,全军重新组成了二十个师,两个老套筒骑兵团。

桂王、惠王和吉王随后来到衡州,桂王府邸已经被张献忠大军一把火烧了,不过,他还是很高兴,毕竟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开始投资重新修建王府。

杨秋池从与艾能奇的两场战斗中深深体会到,不能冒进,必须做好充足准备之后再进行决战,这个准备主要就是弹药,还有提高兵士作战技能,效仿艾能奇的做法,以班为单位进行多兵种合成训练。

杨秋池黔阳两战歼灭张献忠将近十万人,黑水河一战,歼灭艾能奇十万大军,衡州一战歼灭刘文秀八万大军。并击毙张献忠义子刘文秀。

共歼敌二十八万!张献忠主力部队大部分损失殆尽,张献忠带着嫡系部队十一万固守长沙不敢出来。

这些捷报纸片一般飞到京城,连续的胜利,让崇祯帝终于看见了自己王朝的希望,终于下决心将三位王爷的奏折提交内阁讨论,这大厦将倾之时,只要有一个能支撑大厦不倒地人就行了,谁还会在乎一个爵位承继人是否符合规矩呢?

所以,这项动议很快得到内阁的一致同意。

十一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天寒地冻。杨秋池配制了一天的弹药,吃完晚饭。正和柳若冰在衡州将军府家中烤火说话,小郡主和郭雪莲在一旁玩着九连环。

这时。护卫兼重机枪手刘勇急匆匆跑进来,抱拳禀报:“杨大人,京城司礼监李凤祥李公公来了,带了来圣旨,桂王等王爷和总兵大人已经迎出去了。让你尽快准备接旨。”

杨秋池急忙进内堂更换官袍,在大堂摆好香案。

李凤祥虽是个太监,身材却很魁梧。四五十岁年纪。双手捧着放在精雕小巧玲珑木匣里的圣旨,在桂王、惠王、吉王和总兵孔希贵陪同下。踱着方步进了大堂,当中一站。

桂王作了介绍。李凤祥满脸微笑,对杨秋池道:“杨大人。请尊夫人柳若冰和郡主朱凤德出来一并接旨!”

杨秋池一愣,心里知道肯定皇上已经批准了承继楚王爵位,所以要一并册封。

杨秋池急忙跑进内堂,让柳若冰她们换衣服。换好之后,出来接旨。

李凤祥尖着嗓音道:“杨秋池、柳若冰、朱凤德跪下接旨!”

历史上崇祯帝虽然是个亡国之君,不过励精图治,还是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想挽回大明败局,可惜决策失误,加上天灾人祸,无力回天,最后自杀殉国,在大明皇帝里还算得上优秀人才。所以,杨秋池对他还是有几分敬佩的,当下跪倒磕头。

柳若冰见夫君跪倒,便拉着朱凤德跟着跪下。

李凤祥抑扬顿挫,如吟诵圣人锦绣文章一般,摇头晃脑念了三道圣旨,分别是对三人进行册封的。

给杨秋池的圣旨先对他的战功进行了一番褒奖,然后宣布恩准其以楚王仪宾身份承继楚王爵位,封夫人柳若冰为王妃,妾室朱凤德为侧王妃。赐杨秋池嫡长子“朱”姓,庶子依旧姓杨。

前面一串杨秋池已经预料到了,后面这一点倒没想到,看来崇祯帝还是很英明地,杨秋池是以楚王仪宾(女婿)身份承继爵位,所以不用改姓,否则就和朱凤德同姓了,而同姓不婚是规矩。但为了承继楚王香火,赐杨秋池的嫡长子也就是楚王世子姓“朱”,将来继承杨秋池地爵位,这样,也就承继了楚王香火了,而杨秋池其他子女可以依旧姓杨,这样,也就不会断了杨家的香火。

册封完毕,杨秋池三人跪谢圣恩后,接过圣旨,供奉在香案上。

李凤祥又拿出一道圣谕,是一道委任令,任命楚王杨秋池为“总督湖广、江西、四川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宣威将军。”简单说就是三省总督兼巡抚,册封“宣武将军”号,责令其率部征剿张献忠。

以上三省所有军队均听从杨秋池调遣。

这个官职可类比现代地大军区司令员,可比总兵孔希贵大多了,孔希贵只有羡慕的份,连嫉妒之意都不敢丝毫表露出来。

圣旨同时任命李凤祥为监军。协助杨秋池剿匪。

宣读圣旨完毕,桂王等王爷都上前道贺。杨秋池也谢过三位王爷举荐之恩。

热闹事毕,桂王等走后,李凤祥与杨秋池商量军务。

由于李凤祥是监军,商量军务中也就称呼杨秋池的军职,说道:

“杨将军领军在湖广连战连捷,圣上十分欢喜,但陕西战局吃紧,李贼十月攻破潼关,督师孙传庭殉国,李贼军已经占领陕西全省。对京师虎视眈眈,而张献忠残部有西窜四川的迹象。所以,圣上希望杨将军能迅即剿灭张贼,不让他窜入四川密林,免得增加下一步剿匪难度,这之后。希望杨将军能挥师北上勤王。”

杨秋池点头表示自己也有此意,心想,一定要阻止张献忠进军四川,因为四川除成都平原外都是山高林密,自己现代化武器作战效果将大打折扣,而且,张献忠屠四川杀掉了千千万万人,最后清朝不得已移湖广填四川。这个悲剧必须阻止!

杨秋池衡州大捷之后一个多月来,一直在准备弹药,已经制造子弹十五万发。炸药炮弹一千五百多枚。攻占衡州后,老黑头的武器制造局的能工巧匠队伍进一步扩大。武器制造速度进一步增加,又制造出一百多门红夷大炮和弗朗机火炮。和一千多支老套筒步枪。

杨秋池增编了一个老套筒骑兵团。

湖广左良玉军队被张献忠打得大败,没有多少精锐可以增调,江西、四川都多次被张献忠大军击败,兵力消耗甚巨,已经没什么像样的部队可以调遣了。所以,杨秋池虽然名义上获得三省军事最高指挥权,实际上。除了北面武昌还有左良玉部地残兵败将几万人之外。并没有多少兵可以调用了。

两人商议后,立即出兵北上。进攻张献忠所在地长沙,同时,命令左良玉部紧急赶往常德一线布防。防止张献忠残部逃窜入川。

第二天,举行誓师大会,率军出征。

长沙是吉王老巢,得知这个消息,兴奋得夜不能寐。

沿途连克张献忠占领的州县,十二月初,大军抵达长沙。

长沙还有张献忠地十一万嫡系部队。

杨秋池这一个多月来,招兵买马又增加了三万新兵,兵力已经达到十七万。分成二十二个师,五个独立团,分别是三个老套筒骑兵团,两个火炮团(红衣火炮团和弗朗机火炮团)。另设随军野战医院,有郎中、护士数百名。

大军兵长沙临城下时,正赶上罕见的寒潮,一时之间,寒风凌冽,白雪飘飘。杨秋池大军基本上都是南方兵,比较怕冷,在寒风中簌簌发抖。因寒冷不少将士患病,所以,杨秋池决定速战速决。派人下了战书挑战,可张献忠却高挂免战牌,拒不出战。

杨秋池当即决定强攻。

没想到,一百多门红夷大炮正准备发射炸毁城墙破城的时候,十米高地指挥瞭望台上的杨秋池却急令停止射击。

因为他的望远镜里清楚地看见了城楼上站着两个人,——两个年轻的女子,一个五花大绑捆在城门楼地柱子上,一个穿着白衣靠在城墙边上。神情凄凉。

那白衣女子正是许久不见的沈雪菲,而城门楼柱子上捆着地女子,却是丫鬟小蕊!

杨秋池急忙下了瞭望台,带着柳若冰,由武麒带领的老套筒步枪团保护,策马过去查看究竟。

一队人来到城门楼下三百米处,这是火铳和弓箭射程之外。而敌军城楼上地炮口并没有瞄准他们,所以不担心被偷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