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惊宋-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铃亦知是时候了,用女真话大喝道:“用硬弩放箭!”
只听“嗡”的一阵弓弦响动。比刚才那阵弓箭更猛烈得多的“嗖、嗖、嗖”声音不断,数十只弩箭从四面八方射向了桥上。这硬弩射出的弓箭力量更大,而且能够在五十步内穿透一般的盔甲,象现在这么近的距离,连重甲也能穿透。
虽然萧毅的这些护卫全穿的黑盔黑甲,在夜色中原本不容易看清楚。但这桥面及栏杆却全是白色石块筑成,因此分外明显。
在一阵硬弓强弩射击之后,护卫萧毅的四十多名卫兵至少倒了一半。就连那四大铁卫亦有一人中箭受伤。
岳云知道出击的时机已到,立刻起身跳下房檐。
牛通此刻亦站起用女真话大叫道:“大伙儿上,杀了这个叛徒!”
立刻,在屋檐下和街道两旁潜伏的背嵬军战士或高举狼牙棒,或手持弯刀,奋勇杀向敌人。同时向桥面上掷出火把,将敌人的位置照得通明。
而关铃率领的弓弩手则继续手持弓弩,瞄着护在轿前的敌人放着冷箭。
一时之间敌人措手不及,开始有些慌乱起来。
第八十六章袭杀萧毅(下)
(感谢苏猩猩同学的打赏!)
那四名铁卫见势不妙,立刻大叫道:“列圆桶盾阵,护住萧大人!”
只不过,这轿子实在太大,他们根本无法围着轿子摆成一个圆圈,只能在轿子前后布下盾阵。拼死抵挡已经杀到眼前的背嵬军战士。
“杀!”牛通大呼一声,冲到敌人面前,挥起狼牙棒,一下子就将一名高举盾牌的敌人连人带盾打趴下了。
这时,他只觉侧面风声响动,连忙一低头,只见一枝长矛正从左面袭来。
牛通侧身闪过,然后回手就是一棒,顿时将敌人打得口吐鲜血,滚翻到一边。在轿前防守的金军护卫见牛通如此神勇,顿时心生惧意,阵型略有松动。
为首的那名铁卫见状惶急,大喝道:“我来会会你!”
他也手持弯刀,猛冲到牛通跟前,与其战作一处。
此刻,岳云冷眼观察,见敌人的四十多名卫兵已倒下了大半,大都是被关铃率领的弓箭手射杀的。他们原本是完整的防守队形,在牛通率领的战士正面进攻和关铃率领的弓箭手的阵阵冷箭之下,已经溃不成军。
而街道两旁路过的行人更是四散逃命,场面乱成一团。
岳云见时间已到,于是便从房檐下顺着事先拉好的绳索,滑行到轿子上空,从天而降。
萧毅等一行人万万没想到袭击者会在永胜桥上空事先牵了一根黑色绳索。此刻他们的卫兵全集中在桥头和桥尾,苦苦抵挡牛通等人的攻击,根本未料到敌人会从天上落到萧毅乘坐的轿子前。
岳云脚一触地,就猛力跳起,左右各踢了一脚,将两名站在轿前的轿夫踢飞。
然后一扯轿前的帘布,只见轿内正坐着已吓得脸发白的萧毅。
萧毅见敌人已经杀到自己面前,吓得连忙大叫道:“铁卫救我!”
那几名铁卫此刻已在回赶,不过他们又不能瞬移,无法马上赶到轿子旁,离岳云还有五六丈距离。
岳云嘿嘿一笑,用女真话大喝道:“任谁也救不了你这叛贼的狗命!”
这句话可是他专门向关铃请教的,练了好多遍才算说得字正腔圆。
此刻,关铃已是冷箭连连施放,三名未受伤的铁卫中,已有两人中箭倒下。
而牛通这时也是率众奋力厮杀,尽量缠住敌人不让他们回防。
萧毅见岳云已经举起了弯刀,又听他口吐女真话,大惊道:“你是鲁国王(鲁国王是完颜挞懒的封号)的部下?”
岳云并不作答,一声厉叱。然后唰的一刀劈出,快逾电闪。
萧毅连忙举起手中佩剑抵挡。只听“咣当”一声,那佩剑一下子被岳云劈落在地。
岳云冷笑一声,眼中寒光闪过,挥起弯刀对准已经面如土色的萧毅一挥……
只见萧毅立即人头骨碌碌滚落在地上,鲜血狂喷,惨死在轿中。
岳云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他捡起萧毅的首级,然后发出撤退的号令。
横过永胜桥上空的长索亦立刻被屋檐上的关铃收回,不留半点痕亦。
整个袭杀行动,不出一盏茶的工夫,一气呵成。显现出背嵬军精锐部队的高效率的作战技巧和强大的攻击能力。
等到楚州的城卫军赶来之时,却见熊熊火光之中,桥上全是尸体和血泊内呻吟的金人护卫,他们一眼望去,正好看到歪倒在轿内的萧毅的无头尸体……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秦熺从郑松那得知萧毅被杀之后,脸色极为难看,心乱如麻。
“属下到驿馆时,得知萧毅已去兰桂坊了。故连忙向城东赶去,到了永胜桥时,却见此处已被城卫军封锁。耿著、刘明成等均悉数到场。属下还好与刘明成相识,一问之下,方得知萧毅在永胜桥上遭遇伏击,四十余名随从卫兵非死即伤,四名铁卫有两名阵亡,萧毅连头都被伏击者砍掉带走了。”郑松亦是一脸紧张地报告道。
“这下可出大麻烦了!”秦熺顿时急得六神无主,萧毅被杀,金国誓必不会罢休,定将提出种种苛刻条件,议和之事眼看又遥遥无期了。
在他身旁的魏良臣更是吓得面如土色,护送萧毅前往临安之事就是由他负责的,此次萧毅被杀,如若追查不到凶手,就算秦桧不杀了他,他也休想再保住官帽了。
“有没有查出凶手是何处人马?”范同虽然也很惊讶,但却比有着直接厉害关系的秦熺和魏良臣要冷静不少。
郑松连忙答道:“据现场的百姓和幸存的卫兵称,这批人全部用黑布蒙着头脸,根本看不清楚相貌,但个个武艺高强,进退有序,显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之士。”
秦熺迟疑了片刻后,方当机立断道:“马上去城守府,看看耿著那里有没有什么线索。”
秦熺等一行人到了城守府大门,只见这里戒备森严,守卫较平日多了三倍以上。人人脸上神色紧张。
郑松通报之后,秦熺等人方被获准进入府内,刘明成见到秦熺等人到来,慌忙上前见礼。
秦熺一摆手,急促地说道:“刘大人,现在就不用多礼了,眼下查出凶手的踪迹了吗?”
刘明成也是一脸惶急地摇了摇头道:“现在城内已经几乎被翻转了,但都未发现可疑之人。不过在城南靠近西侧城墙处却发现一处裂口,留下了一些攀爬的长索,城下有一些足印,通往城南两里处的树林内。我们的衙役在那里发现了不少马蹄印,估计凶手在得手之后就攀爬出城,然后到树林里上马逃走了。”
秦熺闻听之后也不禁长叹一口气,到这时才发现敌人骑马逃走,而且还不知是往哪个方向逃的,的确已经无法追上了。
魏良臣慌忙问道:“那有没有推测出凶手可能是何路人马?”
耿著身为楚州防御使,显然已经派人调查了一番,他脸上颇有些不屑地说道:“萧特使当日在刘大人的寿宴上大放厥词,得罪之人为数不少,要查探起来颇为费力。而且最可疑的是,据幸存的萧特使身边铁卫称,袭击者的喊话竟然是用的女真话,并称萧特使为叛徒。因此,末将推断,极有可能是金人内部下的手。”
“不会吧!”秦熺一听,当即愣住了:“金人疯了不成?杀自己的特使做甚么?”
耿著这时方详细解说道:“在下问过那两名随行铁卫,他们均称在萧特使被杀之前,最后吼出来的话是‘你是鲁国王的部下’,由此可见,萧特使死前应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魏良臣听到‘鲁国王’三字后,方精神一振,连忙说道:“我知道凶手是哪里的人了!一定是金国的前任丞相完颜挞懒的余党,他的封爵就是鲁国王!”
秦熺听罢,却是十分疑惑,眉头微皱道:“魏大人,你的意思是完颜挞懒以前的部下派人杀了萧毅?”
“是的!”魏良臣眉头这时舒展了不少,得知凶手是金人而非宋人后,心下一宽。就算官家追究责任,他也要松活不少。
他这时详细解说道:“萧毅其人我十分了解,他原先是完颜挞懒一派之人,去岁签订合约时,亦是使臣,那会他还唯完颜挞懒马首是瞻……”
魏良臣方开始详细地解说萧毅的情况,让众人总算对此人生平及性格有了一个大概认识。
第八十七章善后事宜
原来,在去年宋金之间第一次绍兴和议中,完颜挞懒代表同意将陕西、河南之地归还南宋。
不过他却是怀有险恶用心的。目的是想诱南宋主力到一马平川的北方平原,便于以后万一宋金再战时,金军便可依仗骑兵优势,在平原地带轻松消灭以步兵为主的宋军主力。
所以,在合约中,他也明确规定南宋不得更换当地原金国任命的官吏,为以后金军南侵埋好钉子。
不过他这一举措并没能得到大多数金国大臣的赞同,尤其是金人之中的主战派更是极为不满,认为这样做金国要放弃大量土地,损失太大。反对者中以兀术最为不忿。
从去年夏天至年末,兀术就一直在联络金国的诸多大臣和武将,准备用武力除掉完颜挞懒,重新掌控金国的朝政大权。
此刻萧毅见完颜挞懒在金国朝堂争斗中处于下风,形势危急,便立刻见风转舵,转投了兀术一方,并将完颜挞懒的许多秘密告之兀术,还献上了如何对付完颜挞懒的良策。
于是,在今年年初之时,兀术便联合完颜宗干、完颜希尹等人发动了政变,杀掉了以完颜挞懒为首的一批主和派大臣。独揽金政大权,并随即撕毁了和约,再度率大军南下,分三路攻宋。
而萧毅的这一改投门户行为,在金国许多人眼中就跟叛徒没什么两样,女真人对叛徒是最痛恨和瞧不起的,加上他原本就是辽国旧臣,更为众人所不齿。
完颜挞懒的余党也是千方百计想除掉他,为主子报仇。仅今年上半年萧毅就遇上过两次完颜挞懒的部下来暗杀他。
不过好在兀术十分信任他,不但让他出任户部侍郎,这回还让他继续担任使臣,负责对宋朝谈判。
此趟来宋朝,兀术怕他出事,还专门将自己的四名亲卫派来保护他。但没想到萧毅还是出事了。
众人听魏良臣说完萧毅的情况,再联想到南宋如今朝堂中的明争暗斗,亦好不了多少,均心有余悸。
负责调查此案的通判,听闻之后也连连点头道:“魏大人所言极是,据在场的百姓称,袭击者所用武器大多为狼牙棒和弯刀,这些都是金人擅用之兵器。看来凶手是金人的可能性极大。”
一个时辰后,前去城中各处客栈盘查的衙役也带回来一条线索,称一家客栈的掌柜称:前日进城的一批北地马商,没有退房,但却连人带马失踪了。而四个城门的卫兵均称没有发现有马商出城。
衙役于是便推断,凶手十有便是这批失踪的马商。否则怎会如此凑巧?
事情调查至此,已基本水落石出了,刘明成、耿著便将整个事情经过写成奏章上报朝廷,并抄送了一份到淮东宣抚司。
现在萧毅既死,谈判显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秦熺、魏良臣也无心在楚州逗留,决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临安向秦桧请罪。再行商议如何向兀术通报此事。
与此同时,韩世忠在得知此事后,深知事情关系重大,闹不好和金国就要重开战争,立刻下令楚州全城进入战备状态,并通知临近各州县加强戒备,防止金人入侵。
就在楚州闹得天翻天覆之际,岳云等人却已出现在了濠州的城门口。
他们这时早已脱去了袭杀时穿的夜行衣。在城外的一处破庙内换上了原本的盔甲,大摇大摆地回到了濠州的住处,岳云此时也是扮作了一小兵混杂在大队人马之中。
杨中业听闻牛通和关铃回来,连忙赶来,口中责怪道:“两位统领要去为岳公子寻找草药,何须亲自带人去啊!将名称报给本将,本将派人去找即可!”
牛通和关铃对视一笑,方说道:“我家公子的得的这麻风病非得用那种特殊草药才能治愈。所以俺公子特地交代,必须要我两人亲自带人采摘方可,不可让他人代劳。”
杨中业听闻之后,只道这是岳家祖传的治麻风病秘方,不能外传他人,便也不好多问。
他这时只想赶快把这位瘟神送走,于是连忙问道:“贵军在我濠州已呆了三日,不知何时动身呢?我担心岳公子运粮回朱仙镇时间赶不及啊!”
关铃听罢暗自好笑,望了身后用范阳帽遮住头脸的岳云,见他微微点头后,方说道:“我们即刻便上路如何?”
“啊!这么快?不多呆几日?”杨中业听闻后一脸惊喜道。
“哦,原来杨将军想多留我们几日,那我们就多呆几天好了!”牛通听罢哈哈一笑,大大咧咧道。
杨中业一听便急了,暗道自己多什么嘴,连忙讪笑着说道:“原本应该留岳公子和两位统领多呆数日的,只是岳元帅治军极严,这可是我大宋闻名的。岳公子虽为他长子,但若延误军机,恐仍会被责罚。所以,本将还是不担搁诸位上路了!”
说罢,连岳云的住处也不敢进,连忙掉头便走了。
牛通和关铃见他走得如此慌张,都不禁暗暗好笑。
关铃对岳云笑着低声道:“大公子,虞先生的计谋还真能瞒天过海啊。说你受伤之后,不幸感染了麻风病,需要用一种特殊秘方才能治好,而这秘方上的草药必须我和牛通亲自去城外山上采摘。这样一来,任谁都不会怀疑是我们杀了萧毅了。别人还都以为你在濠州的驿站里养病呢。”
岳云听罢却是苦笑道:“我的清誉可被毁了啊!以后传出去,我还如何见人啊?”
“呵呵,公子爷你怕甚?现在你一张脸白白净净的,半点麻子都没有,谁会信啊?杨中业真这么宣扬的话,大家还会认为他在胡言乱语说疯话呢。”虞允文这时听到房外众人声音,也走出来笑着说道。
“嗯,这事就揭过不提了。现在我们就赶快回朱仙镇吧。估计父帅还等着咱们的粮食呢。”岳云说道。
没过多久,车队就已重新准备就绪,缓缓上路了。杨中业连送都没敢来送,只派了他的副将远远地挥了挥手。让众人大笑不已。
走在平坦的江淮平原上,岳云的心情才总算放松了下来。他的思绪不禁飞到了临安,不知道王童他们这个上访请愿团究竟在临安闹得如何了,说动朝廷同意缓期撤军没有。
———————————————————————————————
近段时间,有几位朋友都相继提出了岳云所用的兵器问题,认为岳云的武器是锤不是枪。我在这里作一下说明:在《宋史·岳云传》中,记载岳云所用的兵器为铁锥枪,这也与民间一直流传的岳家枪法吻合。从宋至今,都未有任何岳家锤法流传下来,史书中也从无记载岳云用过锤。唯一记载岳云用锤的就是由清代钱彩所著的小说《说岳全传》,可见岳云用锤只是《说岳全传》这部小说虚构出来的。
PS:本书会有一些《说岳全传》中的虚构人物出现,但基本架构却是立足于史实的。后面的内容亦将会越来越精彩的,敬请大家期待!
第八十八章中原民众请愿团
八月的临安,骄阳似火。人们走在路上都感觉一股透到心脾的燥热。不过让大宋君臣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却是来自中原的“民众请愿团”。
这只由两百多名中原商人及文人组成的上访请愿团开始进入临安时,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因为每年从全国各地赶来临安告御状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其中规模百人以上的虽然不多,却也总有几起。他们都是派几名衙役,将这些人往大理寺府衙一引,交由那些专职判案的官员处理即可。
可这一回,这只打着“中原民众请愿团”旗号的队伍做的事情却让他们惊恐不已。
这只“中原民众请愿团”进入临安城后,立刻四散开来,在城内各处人员密集处张贴各类布告及画像。内容全是控拆金人如何荼毒中原百姓的。特别是那些画像张张生动无比,将金人的残暴和民众的悲惨遭遇刻画得入骨三分,让观者不禁深深同情和怜悯,其中有些感情脆弱的女人甚至掩面痛哭起来。
而这支队伍中的文人,更是组成二十余个“金人罪行宣传队”在妓院、酒楼、客栈、大型商铺门口讲述金军的罪行。由于他们都是亲身经历或者目睹了这些悲惨之事,讲述起来更是声泪俱下,情真意切,感染力极强,让听者泪流满面。
这下,临安城是全城沸腾了,各处私塾的文人居士都愤怒了,那些普通百姓也在感染下强烈要求向金人复仇。当然,也有部分从北方逃到临安的人士,早被金军的凶残吓破了胆,只想安逸现状,不想再北伐中原了。他们虽然对这些请愿团百姓的遭遇十分同情,却是默不作声,没有那么燥动。
原本朝廷众臣对此并不在意,甚至还有部分大臣认为这是好事,待金使来时,正好可以以此向金使施加压力。就连秦桧一党之人也认为,这些人把金军的残暴罪行弄得临安人人皆知,让百姓痛恨金人的同时,也会让他们感到害怕,生怕金军南下毁了他们的家园,从而有利于将民心引导到主和派一方。
只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发展显然超出了他们的预料。这支请愿团在民意都已经被充分激发起来后,才开始了一轮让宋室朝廷瞠目结舌的行为。
八月二十五日这一天,“中原民众请愿团”的两百余人用竹竿举起各种横幅标语,沿着中央大街向皇门奔去,并且高呼“血债血偿!”、“誓杀金贼!”、“还我河山!”、“夺回汴京!”、“直捣黄龙!”、“大宋万岁!”等等极富煽动力的口号。
在临安全城百姓和文士的高涨情绪已经如一个火药桶般时,这场游行示威和他们高喊的各类口号就象是引信一般把火药桶点着了。大批民众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游行队伍,向皇宫门口走去。其中不乏朝中大员的家属、仆役。
负责皇宫保卫的禁军殿前司都点检丁光翔急忙率领大批禁军拦在皇宫门口,阻止百姓进入皇宫。
他是一员四十余岁的中年武将,禁军平时都闲着没什么事,就连站门岗也多是作个样子。早就养尊处优惯了,虽然人数约有三万余人,但说实话,战斗力只能跟差役比。现在突闻百姓闹事,万一酿成暴乱,可大为不妙,让他心中着实有些慌乱不安。
“我们要见官家!”王童这时走在队伍最前面,振臂高呼道。
丁光翔看着皇宫门口黑压压的人群,内心焦急万分,却又有些手足无措。这种突发情况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应付,如果是要攻打皇宫的叛乱者,他自然会毫不犹豫地下令士兵放箭。可如今这些百姓只是要堆积在皇宫门口,只是要向官家请愿而已,并没有攻击皇宫的行为,他却是不敢下令对百姓进行屠杀。而且他也看到,人群中有不少是朝中官员的亲属,如果真的打杀过去,自己恐怕就成了第一个被清流弹劾的人了。
可如果置之不理,就让他们这样一直堵在皇宫门口也行不通啊,官家出来看见咋办?明日早朝时,那些大臣们如何上朝?
“丁贤侄!你还记得老朽吗?”这时,一名头发斑白的老学究走到百姓队伍最前面大声问道。
“啊!你是……你是张世伯!”丁光翔这时终于认出来了,这老学究居然是他父亲的好友,宣和年间的翰林学士张泽端。
他记得,此人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可是深得先帝称赞,堪称画中极品的。只不过听说他当年并没未随官家南下,而是一直留在中原,本来以为他已经过世了。却没想到今日也居然来到了这里。
“丁贤侄!我等是中原百姓的代表,现在中原百姓正深受金军荼毒,我们要向官家请愿,请你向官家通报一下吧!”张泽端一脸期待地说道。
丁光翔见状,只得点了点头,说道:“那你们千万不可擅闯皇宫,我马上就进去通报!”
大宋官家赵构此刻正在皇宫内的张贵妃处饮酒作乐。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道:“朕岂是这些百姓想见就见的。念在他们口呼大宋万岁的份上,也算是忠君爱国的百姓,叫他们走吧!”
丁光翔见状,只得无奈地磕头行了一礼,回到了皇宫前。对还在高呼口号的众人说道:“张世伯,各位父老乡亲,本将已经向官家禀报此事了。但官家现正在忙于处理国事,无隙相见。你们还是回去吧!”
王童见状,微微一笑,之前岳云早已交待过,如果遇上此种情况,该如何处理。他于是便上前说道:“既然官家为国事操劳繁忙,我们也不好打扰,就等官家有空了后再出来相见吧!”
说罢,他对着身后众人大吼道:“官家现在没空见咱们,我们就在此静坐等待吧!看官家什么时候有空来见我们!”
人群中立刻轰然响起一片附和声,随即便有人在广场上开始搭建帐蓬,甚至还有人拿来了被盖,硬把皇宫前的广场当成了野营的地方。
“这……这个……诸位,你们这么做可有些不妥啊!”丁光翔见状,顿觉这也太惊世骇俗了。只是他又实在不知面对此种情况该如何应付。
张择端一拱手道:“丁贤侄!老朽可是宣和年间就是翰林学士了!对大宋律可谓是倒背如流。我等皆是守法良民,在这宫前广场静坐,等候官家接见,并未违反任何一条律令。还望将军为我等维持秩序,以防有奸人作乱!”
“这……”丁光翔见这广场上黑压压的只怕有数千人,广场外的道路上还在连续不断地来人,他还真怕发生践踏混乱,导致人员伤亡。由于这是在皇宫前,出了事情他这禁军殿前司都点检也脱不了干系。尤其是在这种全城民众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更让他小心翼翼。
于是,丁光翔只得对身后的禁军士兵道:“你们都出来,分作两列!维持好秩序,不要让百姓撞着了,踩踏着了……”
他实在作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带着禁军来维持秩序。
————————————————————————————
推荐朋友的一本书
第八十九章递交万民书
接下来的几天,这皇宫门口就成了露天旅馆。这些中原过来的百姓分作了两班,一班在城里搞讲演,发宣传资料,另一班则在皇宫门口一边静坐,一边喊口号,成了临安城内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让上上下下路过的行人及朝中大臣瞠目结舌。
临安城中很快就有人爆料:称金人虽然南下,但三路金军皆被诸路宋军击败,现宋军已收复大片河山,最前沿的由岳飞率领的行营后护军已经打到了汴京附近。在此大胜之时,为何却要撤退呢?
知道这些消息后,临安城的民众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了:明明前线宋军大获全胜,收复了大片河山,金军已经溃败,为何宋军却要撤退,导致这些百姓逃到临安来请愿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秦桧这时在朝廷上还远远没有达到只手遮天的地步。赵鼎和张浚两人虽然失势,但却还在朝中任参政知事这一地位尊崇,但却没有什么实权的闲职,并未被罢免。
他们的门生、老部下见这正是抨击秦桧等主和派的大好机会,自然不肯放过。于是,他们便派人在临安散播风声:称在前线大胜之时,未趁胜追击,反而下令各路宋军撤军的幕后指使者,正是宰相秦桧。
这下,临安城立刻轰动了,酿起了一场反秦。一些激愤之人当晚就用石块砸了秦府大门,还企图冲进秦府去,将秦桧着实吓得不轻。
不过好在城卫军反应还算迅速,立刻派人在秦府四周布防,不准闲杂人等靠近,并抓了几个带头的百姓后,才算弹压住了。只是这样一来,秦桧的声望却是大跌,让一些原本见赵鼎和张浚将倒,准备改投门路的大臣又顾忌名声,犹豫不决了。
赵构这时再也坐不住了,这么多百姓一直静坐在皇宫前的广场上,又大多是文人,实在有碍观瞻。
而临安外国商人、使节不少,还常有各地官员、商人前来出差办事。这“中原民众请愿团”造成的影响已经渐渐扩散到全国,实在让他面子上很过不去。
不过赵构虽然极为不满,却又拿这些文人无可奈何。
因为大宋原本就是重文轻武的朝代,奉行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文人只要不犯谋逆大罪,均不会被判死罪,顶多只会发配到偏远地方。
这些文人静坐在广场上,要面见圣上,并未违反大宋任何一条法律,就算有人评论朝政,认为不该在大胜之时撤军,也正符合大宋文人爱评论朝政的风气。
而大宋历来极重法治,要判一个人的罪,必须经过调查审理,拿实证据,证明其违反大宋律例才能定罪。象其他朝代那样皇帝一念之下就定人生死,在这大宋却是行不通的。
更何况,这些中原来的百姓和附同的文人打的标语和喊的口号又是支持大宋和他这个皇帝的,让赵构气也不是,笑也不是。
这些人抓又不好抓,打也打不得,还真让赵构有一种老鼠啃刺猬,无处下嘴的感觉,使他伤透了脑筋。
后来他也终于想通了,这些百姓不就是要见他吗?索性就见一面吧。看看他们有些什么要求。
赵构于是终于传令下去,宣布在皇宫大门前,会见“中原民众请愿团”的代表,了解他们到底有些什么诉求。
这位大宋皇帝于是在两名太监和数百名禁卫军的陪同下,到了皇宫大门前。只见黑压压的全是站着的百姓,人数起码有数千人以上。
最前面的却是数百名身着各式服装的文人。他们见到期待已久的皇帝终于出来相见了,都是十分激动。
站在队伍左侧的一名大嗓门壮汉立刻高呼道:“大宋万岁!皇上万岁!”
他这一呼,广场上的数千人全都一起跪下大吼起来:“大宋万岁!皇上万岁!”
这声音大得让赵构只觉震耳欲聋。他平时见得最多的也不过是数十名大臣对着他高呼“吾皇万岁”,这次居然有数千人一起高呼,倒让他大开眼界,脸上也有了几分得意之色。
待三呼万岁之后,赵构方含笑抬手道:“众卿……”说到这里才想起眼前的人都不是官员,忙改口道:“诸位平身!”
这时,在王童和张择端等人的带领下,广场上的数千百姓方站了起来。
赵构方道:“诸位皆乃朕之子民,虽然身处中原,对大宋的拳拳忠君爱国之心也让朕十分感动。不知道诸位有何诉求,尽可向朕道来!”
王童打量了一下赵构,只见他年约三十七八岁,一对眼睛又细又长,眯起来就象一条缝,面容还算清秀,只是精神委糜,明显有些酒色过度。他穿着一身黄色龙袍,头戴金色皇冠,倒是颇有一番雍容庄重,久居上位者的凛然气势。
张择端这时上前一步,激动地说道:“不知官家可否还记得老臣?”
赵构一听,只见面前的是一个头发已有些斑白的老学究,花甲年纪,身材修长,穿着一件青色长衫,头发挽在头顶,插一支普通的木簪,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但皮肤还是比较白皙,留着一绺长须。
赵构只觉此人有些面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