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惊宋-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男爵可以成为乡议员,子爵可以成为县议员,候爵可以成为州议员,伯爵可以成为省议员,公爵更是可以成为国会议员。
不过,岳云考虑到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在这样利好政策的刺激下,这类航海冒险家议员会数量大增,所以又规定,这类带爵位的议员虽然可以参加议会,发表意见,却没有表决权,只有建议权和旁听权。但饶是如此,也足以让很多热衷于官位的商人及民间冒险者眼红了。毕竟这爵位可是能一直传下去的啊。说出去自己家族也算是贵族了。
而最后,则是规定商人可以随军前行,与军队展开交易!军队将保护商人的安全和利益。
一开始众臣都没想清楚是什么意思。倒是商人出身的李雨柔第一个想明白了。她俏脸很快就露出惊喜之色道:“如果让商人跟随军队出征的话,对商人来说可以大有赚头之事,同时也可以减轻军队的后勤负担!”
她见还有一些大臣脑筋没转过弯来,忙向他们解释道:“皇上的意思臣妾已经完全清楚了。大家想一下吧,军队打完仗后,总有许多缴获物品吧。但这些缴获物品很多却是军队根本用不上的,比如说工艺品、车辆、饰物,以及和军队的制式武器不一样的杂牌兵器。这些东西丢了可惜,带着一起上路又很笨重,还要专门派人运回来。而如果商人随行的话,军队就可以马上处理给商人,由商人自己想办法运走!”
陈规微微有些疑惑道:“柔妃娘娘,此次远征蒲甘和大理,听闻这两国境内皆多山,恐怕商人去了也不好运吧!”
李雨柔听闻之后,却是抿着嘴儿轻笑道:“陈大人多虑了,臣妾出身商人世家,常年经商,对于商人脾性可比谁都清楚,只要有钱可赚,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有不怕死的商人去的。只要军队在出售这些战利品时,价格不高,给予商人合理的利润,他们绝对会想出办法运走商品的!不要说山路了,就是雪山顶上,只怕也会有人想出办法来的!”
众臣不禁哑然失笑,柔妃娘娘说的情况倒是大有可能。
李雨柔这时眨了眨一双美目。又俏眸顾盼道:“而商人随行之后,不但可以收购军队缴获的战利品,减轻军队在运输上的负担,同时,他们还可以向军队出售粮食、帐蓬、武器等物。为军队的后勤供给提供一定帮助……如果军队在行军过程中。或者在战争中需要建筑堡垒、架设桥梁等,他们也可以提供建筑材料和建设服务。反正,只要军队给予足够的利润,商人们就绝对会去的!没人比我再清楚商人们对于利润的追求和渴望了。”
万俟卨听闻之后。亦忍不住问道:“柔妃娘娘,可是我们的军队哪有这么多钱呢?一般军队出征都是不会带太多的金银等物的。”
“这个好办!一来可以记帐,等战后统一结算。当然,如果有的商人财力较弱,希望马上可以拿到钱。则军队便可用缴获的战利品作抵……实在连战利品都没有,以占领的敌国土地作抵总可以吧!反正有咱们朝廷作担保,商人还怕我们赖帐吗?”李雨柔语笑嫣然地说道。
众臣这下可真是心服口服,同时亦对李雨柔、巩月漓、杨月等三位皇妃兼大臣再无任何意见。毕竟人家夫妻一体,皇上说什么,马上就反应了过来,这般心有灵犀,的确非自己所能及的。
于是,在会上便作出了向蒲甘和大理进军的决定。岳云又再次提出想御驾亲征。这可把众臣吓了一大跳,上次北伐期间,他才被刺,险些丧命。这次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让新皇帝去南洋了。
于是,众臣便全部一致。苦口婆心地劝说,称南洋的部队数量多,装备良好,且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蒲甘和大理两队根本不是对手,用不着他这位皇帝亲自去。只需遣一良将为帅即可。
而几位皇妃也都不同意他走。在她们看来,好不容易才消灭了赵琢,坐稳了江山,虽然说金贼未除,未到享清福的时候,但也不至于一打仗就皇帝亲自出马啊!就连金国也没有这样。
不过岳云却认为,现在应该趁金辽两国交战之机,无力南顾。借此机会一举解决南洋问题。虽然自己才刚刚登基,国内的一大摊子事还要等着处理,但有首相虞允文代劳,而且几位皇妃也在国内镇守,应该问题不大。
他于是说道:“朕打算趁此良机一举平定南洋,将大理和蒲甘彻底纳入我大汉统治。南洋局势平定之后,我们便可以南洋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全力准备来年的北伐。届时,就算金辽两国合力,也未必是我军对手了!这一场战役十分关键,朕不亲自去,实在不放心!”
众臣无奈之下,只得听命,表示配合南征。
而岳云也很快确定了,由陆文龙任副统帅、陆游为军师,点齐关铃、牛通、郭宇、代毅等人随他一同出征。
“文龙、陆游!现在你们就开始准备后勤供给、确定出征部队及将领人选。年后我们就出征了!有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只管告诉朕即可!”岳云起身说道。
“臣等定不负陛下期望!”陆文龙和陆游二人听闻岳云又点了他们出阵,亦是十分高兴,忙出列躬身领命道。
“退朝!”随着曹公公的尖利声音,大汉的第一场朝会终于结束了!
ps:(感谢hongsezhongh朋友投的月票!第九卷北伐中原到此就结束了!岳云终于成为了皇帝,接下来便是本书的最后一卷,也是篇幅较长的一卷——天下一统,这也是最精彩的一卷,请大家拭目以待吧!之前的一些坑也会全部填上,岳飞、秦桧、完颜亮、耶律夷列的结局也将揭晓!)
第七百四十五章动荡的蒲甘
永兴元年正月二十日,在经过二十余天的准备之后,岳云再度踏上了前往南洋的征程。这一回,他决定要将整个南洋皆纳入大汉的统治。
汉国的远征大军经过一个月的航行之后,到达了南洋都督府的治所西贡,李宝率领南洋驻守军的众将接待了岳云一行。在会上,岳云宣布将对蒲甘和大理用兵的决定之后。众将皆是一片欢呼声。
南洋都督府紧锣密鼓地备战行动,蒲甘王国的探子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他们很快便将消息带回了国内。而陆文龙和陆游见进攻之事已不可能保密,索性便大大方方地调解兵马前往蒲甘边境,然后不待军队集结好后,就立刻发起了进攻。打了边境的蒲甘军一个措手不及。
大汉即将进攻蒲甘的消息,几乎在数天之内便传遍了蒲甘王国。
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民间野里;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乡村野夫,无不见面便谈王国如今面临的形势是如何糟糕,大汉的军队是如何火器厉害,杀人不眨眼。汉军作战又是如何悍不畏死,南洋诸队又是如何不堪一击。
而南洋过去发生的战争表明,蒲甘王国的军队战斗力和斛罗、安南、真腊等比起来也不过是在伯仲之间。面对汉军的进攻,岂不是一触击溃?
一时之间,稍微有点头脑的人,似乎都成了评论家,谈起国事来,无不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而他们内心里的忧虑恐慌倒都是难以隐藏。
不过,蒲甘人又怎知,他们国内谈论汉军的勇猛厉害,说得得最多的一批人中,就有不少是大汉情报部的细作。
而蒲甘国都仰光的气氛则更见紧张,大街小巷行走的路人不但比往日少了很多,脚步也快了不少。来去匆匆。那些汉人开的店铺已经早早关门,人去屋空。大汉南洋都督府已经下令所有大汉商人及雇工离开了蒲甘。只不过,这些商人却没有走远,他们离开蒲甘国边境后,就进入了斛罗这一侧的汉军军营呆着。一边通报他们了解到的蒲甘国内情况。一边等候在大军发起进攻后,正好大发一笔横财。
仰光的街面上,不时有全副武装的蒲甘军士兵巡逻走过,王国的贵族和富人们都特别关心起汉军的动向来。毕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汉军驻扎在斛罗靠近蒲甘的边境地区,最近处距离仰光不足三百里,似乎一夜之间就可打到仰光城下。
城内已经是人心惶惶,不少富贵人家已经在考虑。是否该将资产转移到西边的天竺国或者北边的大理国,毕竟那里似乎要安全一点。而且就算真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可再起身逃走。不少在外地有亲戚的,也开始联络,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也有不少商人则心中暗想,从安南、占城、真腊、斛罗等国的情形看,只要老老实实服从大汉统治,不去逞那匹夫之勇。当什么热血青年,愤而揭竿起义,似乎还是可以过下去的。
于是,有的人又在动脑筋,当汉军打进来时。自己要不要主动去跟汉军将领联络投降呢?
蒲甘王国皇宫的大殿内,高坐在王座上的蒲甘国王,脸色已经不能用阴沉来形容了。他的脸颊不但发青,而且额头上皱纹也多了许多。眼圈略微发黑,显然是睡眠不好的缘故。只有那双精光四射的眼睛。证明他神智还算清醒。
方才,他是大发雷霆,一番刺耳之极的粗话,确实让人不能相信,这番言辞是出自一位国王之口。
但此刻,蒲甘王国的一干大臣和王子们,早已是吓得全部跪伏在地,头也不敢抬,默默地承受着国王陛下劈头盖脑般的痛骂。
就在半个时辰前,他已经得到了消息,汉军正式发起进攻了,统帅是大汉皇帝岳云,副帅是那位有“陆屠夫”之称的汉军大将陆文龙,军师则是那位叫“陆剃头”的文官陆游,这岳云携“屠夫”和“剃头”一起杀来蒲甘,兵力高达十万以上,九成以上皆是全火器装备的火枪兵,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让蒲甘众将均不寒而噤。
而且这些汉军士兵已经在南洋驻扎作战了两年以上,早已熟悉了这里的气候和地形。蒲甘军不管是从士气还是装备上,皆无法与其抗争。
从初步传回来的战报看,也是映证了众臣的推断。汉军几乎是每战必胜,而蒲甘军则是节节败退。
那兵部尚书身子一直在颤抖,但却又不得不等国王骂完了后,才继续述说眼前的局势:“陛下,目前汉军攻势凶猛,从现在前线了解到的情况看,他们兵分三路向我国发起了进攻。北路汉军由郭宇任主将,代毅任副将,领兵六万,从清迈出发,在攻克了孟鸠之后,继续沿萨尔温江向北进攻万邦古,从他们的行军路线看,似乎是打算进攻腊戍和密支那,以切断我军撤向大理的途径……”
“岳云看来也失误了,如今我国怎么可能撤往大理呢?大理皇帝段正严才驱逐了朕的使者,想安心投靠汉国。朕倒要看看,岳云会不会收他这个奴仆!”说话的是蒲甘国王,他总算现在是安静下来了,可以仔细思考眼前的局势了。
兵部尚书又战战兢兢地说道:“中路汉军由关铃任主将,牛通为副将,领兵八万,从迈萨良出发,向西攻克了良礼彬,正向勃固袭来,企图抄我仰光后路……”
众大臣一听,皆是一惊,如果勃固沦陷,他们就没法向内陆地区撤退了。
而蒲甘国王却是冷冷说道:“第三路汉军呢?”
兵部尚书这时总算平静了下来,忙急促地说道:“南路汉军则是由岳云亲自指挥,以魏胜为副将,率军六万,从叻武里出发,攻克了丹老,然后又向北攻占了土瓦和耶城,现正向毛淡棉杀来,企图尽占我蒲甘南方领地……”
王宫内没有半点声音,除了国王粗重的喘息声可以清晰听到外,再没有一丝杂音,所有大臣都是战战兢兢,深怕触怒了国王陛下招来杀身之祸。在此之前,两名前线战败的将军逃回来后,已经被直接拖出去斩了。
而身负前线总指挥的蒲甘军统帅、王后的嫡亲兄长蒙里奇也被当场廷杖七十下,这七十下廷杖打下去,已经是眼见进气少,出气多了。
可是国王陛下却仍然不允许太医救治,若不是闻讯赶来的王后哭泣着拖着国王的手跪下求饶,只怕这位蒲甘第一名将兼国王的大舅子,也得一命归西了。
而饶是如此,王后也被蒲甘国王毫不留情地痛骂了一番,让所有大臣都感觉到一股危险袭来。
“现在前线局势如此危急!众卿可有什么良策退敌?”蒲甘国王喘着粗气问道。
众大臣却是没有一个敢接口的。现在汉军攻势如潮,如披荆斩棘一般,蒙里奇算是蒲甘军第一名将了,他都不是汉军对手,换了其他人去,岂不是败得更快?而且现在国王的精神明显不太正常。去跟他提建议,岂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吗?
盛怒之下的国王见连问几声,竟然无人回答后,恶狠狠的目光便在皇宫内扫视,似乎要找出一个替罪羊来惩处,作自己的解恨对象。但偏偏今日的朝会,众大臣都知道事态紧急,无论为国为家,为自己还是为蒲甘,都必须前来。
所以,除了在前线的武将和在狱中的替死鬼外,全部都到齐了,无一人缺席。人人都知道今天朝会国王不会让大家好过,却无一人敢于请假,即便是有病在身的人,也都带病坚持上朝,丝毫不敢大意。
眼见得平时如此能言善辩,让自己寄以厚望,以为是蒲甘栋梁的大臣们,此时却全部畏畏缩缩地跪伏在地,无一人敢抬头,也无一人敢应声,这让国王如何不气,如何不恼?
他只觉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烦闷愤怒在涌动,似乎要爆发出来,但却又象挤压在胸中,一直无法爆发。只觉胸膛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感觉。
他于是站起身,用手指着一干大臣,想狠狠骂这一帮只知道拿俸禄,关键时刻就束手无策的臣子们。却突然只觉头脑中一阵晕眩,眼前一黑,然后便歪倒在龙椅边上了……
“皇上!”
“陛下!”
眼见国王陛下晕倒,殿内一干臣子和闻讯赶来的皇子们,犹如炸了窝的马峰一般,顿时乱成一团,束手无措。
后来还是王后先反应过来,立刻命令宫内的侍卫去请太医,然后赶紧命太监和宫女将国王送往寝宫休息。
当王后昏昏沉沉地随一干大臣们走出寝宫时,太医已经得到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并开始为国王诊断病情了……
而最后他得出的结论却是国王脑中似乎鲜血上涌,有个血块,所以昏迷不醒。
得此实情的众大臣们均心中一片茫然,暗忖这难道是天要亡蒲甘吗?
第七百四十六章逃跑无望
ps:感谢酷宝宝、缭乱风尘两位朋友投的月票,以及光辉的宪章朋友投的评价票!今天第二更送到!
方才众臣虽然跪伏在殿下,却一直在考虑如何应对眼前万分危急的局势。om可在这关键时刻,国王陛下居然倒下昏迷了,这么一来朝中便没有了主心骨,哪里还谈得上对局势的应对部署,蒲甘国又没有设丞相一职,皇子才八岁,根本无法顶起大梁,而那王后更只是一个妇道人家,整天只知搞宫斗,想后宫干政都不够格。
众大臣想到这一层,均不知如何是好?可时间再多耽搁一阵,形势可能就会更加恶化,到那时,也许就真的变得不可收拾了。
最后,王后和几名嫔妃,在和与她们交好的几位大臣商量之后,认为和汉军打,是打不过的。汉军真的攻来,只怕这仰光便守不住了。虽然也有人提出逃往北部的大山之中打游击。但立刻就有人提出,占城国王不就是这样干的吗?结果还不是落得城破身死的下场。
于是,便又有人提出逃到大理去,不过王后想到自己丈夫的使者上门去乞求结盟,都被赶了出来,自己这一伙人逃过去,只怕别人也不会收留的。而且就算收留了,搞不好也会转手卖给了汉国。
这样一来,唯一的去处便是西方的天竺国了。那里小国林立,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相信汉军也不至于追杀到天竺来吧。
而且说不定吉人自有天象,也许国王陛下在路途中又恢复了呢?一群大臣和皇妃们如此想到。终于让王后做出了这个壮士断腕的决定。
从仰光到天竺可以从海上走,也可以从陆地走。一开始,王后是打算从海上走的,可她们乘坐的大船才开出海面没多久,就远远地看到宋军的巨型战舰黑压压地开了过来。于是,不用她吩咐,船长便吓得掉头又逃回了仰光。
无奈之下,王后只得决定从陆上逃走。
可从仰光到天竺的英帕尔,路途遥远。有上千里路,且路上多为崇山峻岭,行进艰难。于是,王后带着仰光的守军,只得狼狈向北方的曼德勒逃去。
而从海上偷袭仰光的陆文龙和李宝。在占领仰光之后。从未来得及逃走的蒲甘大臣口中,得知蒲甘王后带着八岁的皇子企图逃往天竺后,均眉头微皱。
他们可十分清楚,斩草不除根的巨大危害。这蒲甘王后带着皇子、皇妃。一众大臣和军队,逃到天竺后,以天竺为基地,再图反攻,会给汉军清剿蒲甘残军。以及将蒲甘纳入大汉统治带来极大的麻烦。
毕竟天竺不比南洋的安南、占城、蒲甘等国。它的面积和大汉本土差不多,人口甚至比大汉还多。虽然国内并不团结,内战连连,但当遇上外敌入侵时,天竺人还是会团结一致对外作战的。
所以,就连岳云订的作战计划,也没有要求越过边境,进攻天竺的。甚至严令勿与天竺军发生冲突,使战争扩大化。在岳云看来。现阶段可以把蒲甘和大理纳入自己版图就算不错了。进攻天竺的事,说不定是自己下一代的任务了。
李宝和陆文龙商量了一下,便决定留下少部分人马驻守仰光,大队人马再度上船,向西急行五百余里。于五天后在实兑登陆,然后向北直扑与英帕尔隔河相望的霍马林镇,一举堵住蒲甘王后企图逃向天竺的退路。
由于海上航行比陆上穿越崇山峻岭快多了,因此当一个月后。蒲甘军的先头部队越过敏金山脉,抵达霍马林镇外时。才发现这里已经被汉军先行占领了。
王后怀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这里驻扎的汉军不多。下令发动强攻,却被汉军迎头痛击,打得尸横遍野。
无奈之下,她不得不率军退回了曼德勒,再图后计。
李宝和陆文龙这只奇袭部队人数不太多,只有三万多人,且经过长途急行军后,士卒疲累,粮食倒可以就近补给,武器弹药就非得从斛罗境内的清迈运过来了。所以,他们也不敢追击。
而且在陆文龙看来,反正现在蒲甘军已经成瓮中之鳖,倒也不怕跑了。
蒲甘王后率军狼狈退回曼德勒后,一筹莫展,她也考虑过投降,于是便向蒲甘的大将吴努询问可行性。这吴努娶了王后的妹妹为妻,也算是王后的铁杆亲信了。
在得知王后有投降的想法后,吴努却是反对道:“王后,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的妃子,并非王后,也没有为陛下产下皇子,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到了这个时候,只怕汉军便不会同意我们投降了。毕竟他们已经大占优势,又堵住了我们的逃跑之路。从占城的情况看,汉军对于一开始不愿意投降,经过顽抗的国家王室成员,可都是斩尽杀绝的,届时只怕你我都难免一死!”
王后听罢,也是叹息道:“可惜陛下过于刚愎自用,如果在一开始,汉军发起进攻时,就学安南国王李进那样投降,接受那个条约,不就可让我蒲甘免于生灵涂炭吗?”
“不行!坚决不能签安南那种条约,一旦签订,我蒲甘将彻底沦丧了!”这时,一个如洪钟般的声音从内厅里传了出来。
“大哥!”王后和吴努一阵惊喜。来人正是先前被蒲甘国王打得遍体鳞伤,险些丢了性命的蒲甘名将,王后的哥哥蒙里奇。
现在他伤已好了,能够下地走路了。正准备找妹妹商量事情,却是听到了她的话。
王后和吴努皆才能平庸,现在朝中连个愿意出来承头的人都没有,生怕将来被汉军清算。在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形下,伤愈复出的蒙里奇自然让他们感觉有了主心骨。
蒙里奇也是战功赫赫,在蒲甘威望很高。可正因为如此,让蒲甘国王对他有些放心不下,如果不是因为他是王后的哥哥,只怕早已被贬了。
他从王后那里了解到目前蒲甘面临的现状后,方叹息道:“如今再想向汉国求和,已经完了,局势靡烂如此,只怕不管是天竺还是大理。皆不敢再救我国了。尔今之计,我们只有以战求和,方能得保蒲甘不亡,至少也得为我们王室成员争取一个体面的生活。”
王后和吴努对视了一眼,暗忖体面的生活恐怕就是如安南国王李进那样。老老实实当个傀儡吧!”
蒙里奇这时取过桌上的地图。指着上面已经约有三分之一涂成了红色的蒲甘地图道:“如今,我国约有三分之一已经沦陷,敌军正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展开进攻,而我军主力早在汉军第一轮进攻时崩溃。目前根本无力防守太多要点。而前往大理不可取,逃往天竺的道路又被封死。所以我们唯有收缩兵力,在一险要坚城防守,让前来进攻的汉军付出惨重代价后,他们方才会和我们和谈。”
他走到窗子旁边。望了一下窗外的景色后,方沉声说道:“现在已经是三月了,估计中原一带也将转暧,大汉皇帝岳云必将继续北伐,就算他还想再拖一阵,他的父亲岳飞也会急不可耐地向北进军。这时,我们再顺驴下坡,提出愿意臣服于大汉,说不定便能争取到一个好的和谈条件。”
王后闻后。大喜道:“还是哥哥你有眼光,让我们重新看到希望!”
而吴努却是有些疑惑地问道:“大哥,那我们将兵力收缩到何城呢?依小弟看来,似乎北面的密支那不错。那里山高路远,地势险要。不要说汉军的骑兵到不了,就是步兵也走起路来也很难,适合据守!”
蒙里奇听后,却是笑骂道:“我们跑去那里。估计汉军更不会和我们谈条件了!”
“啊?为什么呢?”这下不光是吴努,就连王后也大为惊奇了。
因为现在还控制在他们手中的几座大城中。只有密支那的位置最偏远,地势也最险要!
“因为密支那太偏了,处于我国最北面,而且只有向南的一条路可通往外界。如果被汉军封住出口,就成了我们被困在里面了,无法再对国内的其他地区有所影响。”蒙里奇沉声道。
“那哥哥你的意思是……”王后迟疑地问道。
“我的意思,就是留守这里——曼德勒!”蒙里奇说道。
“曼德勒?”吴努有些惊异道:“为什么是这里呢?要知道曼德勒可是位于我国中部,是个交通要道啊!四周并无险峻之山。”
蒙里奇点了点头道:“是的!曼德勒地处我国zhōngyāng,处于北部的密支那,西部的霍马林、东方的腊戍和南部的仰光四座大城之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占领了曼德勒,就相当于控制了我蒲甘的中枢,所以汉军如果要想占领我国全境,曼德勒是他们必攻之地。虽然这里的地势不如密支那险要,但却处于钦敦江与锡当河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仅一面朝陆地。而且,这里的江河地处上游,水流湍急,汉军的战舰根本就开不上来。江面可成为我们的坚强屏障……”
说到这里,他目光闪烁,颇有几分信心道:“曼德勒的城墙可是十分坚固。我昔年也曾在此担任过十年城守,对其城墙予以了加固整修,抗住汉军的火炮轰击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而城内粮草充足,人口众多,我们可从中补充兵员,坚守两三月问题不大!待得汉军精疲力尽之时,我们再提出停战和谈。而岳云和陆游等人想必也急于从这里抽身,回国支援北伐。我们便可缓过劲来了!”
蒙里奇的话让王后和吴努皆是心中大喜。如果能够在给予汉军沉重打击之后,再以战求和,弄一个体面的停战条约,那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三人又商量了一下,如何布置城内防线,筹集兵员、武器、粮草。待一切敲定之后,方才散去。
♂♂
第七百四十七章魏胜请战
就在蒙里奇策划如何守城之时,岳云却收获着一个又一个的捷报。北路军攻占了腊戍,不但断绝了蒲甘军可能逃往大理的退路,还缴获了大批粮食物资。因为历史上,大理和蒲甘之间虽然大规模战争没有,但彼此的关系却并不怎么好。所以腊戍亦是蒲甘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无论兵员和粮食物资准备得都很充足。
郭宇和代毅攻占该城后,只略作了一下停留,便向西发起了进攻。
而中路军及南路军亦是连战连捷,从陆上杀进了蒲甘腹地。岳云与陆游亦随大军到达了仰光,开始策划下一步行动。
在经过短暂休整后,汉军从西、南、东三个方向逼近了曼德勒,开始准备在蒲甘发起一场决定性战役了。
“陛下,南路军大捷,中路军大捷!”
正和众将商议对曼德勒如何攻击作战的岳云,却忽然看到魏胜从帐外兴冲冲地跑了进来,他一脸惊喜道:“陆文龙将军在缅原城与蒲甘军激战九日后,以奇兵抄袭敌军右后路,大败敌军,斩万余,现已经攻至曼德勒西面不到两百里处的桥朗镇。东线的郭宇将军,在打破腊戍后,连战连胜,于七天前攻克了蒲甘东部重镇孟伍城。蒲甘军已经向西溃退到曼德勒。目前蒲甘军的全部兵力约十三万人全部集中在曼德勒附近,只需将其击败,则蒲甘大局将定!”
营中诸将喜动颜色,岳云微笑着让魏胜坐下。不过他也知道取得的这些胜利。也来得不容易。除了之前南洋都督府作了大量的地图绘制,策反及情报收集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蒲甘国王指挥无能,加之汉军火器犀利,才如此连战连胜。
“不错!”岳云这时沉声说道:“既然东西两路军队都进展顺利,咱们这南路也不能落后了,命令全军休整一日,补充弹药粮食,然后明天整军兵发曼德勒。务求一战成功!彻底平定蒲甘战事!”
他星眸中闪过一丝精光,环顾了一下帐内众将后,沉声道:“传朕命令,以陆文龙为西路军统帅,率本部军马。从桥朗镇进攻曼德勒!”
“郭宇为北路军统帅。从孟伍城直插向北,攻打曼德勒北面的昌喻镇,断掉蒲甘军主力的后路,避免他们向北撤往密支那!”
“关铃则为东路军统帅。从勃固前往孟伍城,再从孟伍向西进攻曼德勒东部外围的卫城!”
说到这里,他望了一眼正在飞快记录命令的传令兵,微微一笑道:“我们这一路军便是南路军,直插曼德勒城下。争取成为第一支擒拿住蒲甘国王的军队!”
众将一听,轰然叫好!他们个个皆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与此同时,针对汉军的四路合围,蒙里奇和吴努商议之后,为确保曼德勒的外围安全,便让吴努把守曼德勒。自己则亲自点齐五万蒲甘军迎战,企图截杀由岳云亲自率领的南路军。
他准备在击退南路军后,再转头痛击汉军由陆文龙率领的西路军。只要将这两路汉军击退。守住曼德勒便不成问题,而一旦进入相持战。随着大汉国内要求北伐的呼声高涨,蒲甘战局便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对于蒙里奇的亲自反扑,岳云非常重视。他之前虽然也在越过边境时,击败过蒙里奇。但那时主要还是怪蒲甘国王对蒙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