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宋-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处,从舆论上造势。

不仅是百姓,就连“老天”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气势的强劲。在短短个把月内,从岭南到山东,从四川到琉球,几乎在大宋的每一个角落都出现了各种祥瑞征兆。而那些书写着祥瑞征兆的奏章被刻在青藤纸上不断地送达中华王府中。其中的内容读来也是颇有趣味,像什么铁树开花,荷花秋开,公鸡下蛋,天降流星已经算不上新奇了。

当然,对于这些所谓祥瑞之兆,岳云倒是猜得出,十有仈jiǔ是底下人弄出来的花样,愚弄百姓用的。

不过,有一样“吉兆”倒是让岳云十分重视。那就是吴健春带回来的两个怪兽,是做为麒麟和饕餮献上来的。

第七百三十七章国号大汉

说起这吴健春,也是一个异数。他原本是吴贵妃的弟弟,当年和岳云还一起联手对付过赵琢。但自姐姐被完颜亮掳走后,自知失了靠山,便卖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飘雪阁,去南洋闯荡了。没想到他运气极好,在一次前往东爪哇的航行中,座船遇上了暴风雨,被刮到了一处从未来过的海面上。

他查看罗盘,才发现竟然已经在爪哇岛东南一千多海里的地方了。这里已经远离了商船的航线。船上的食物和淡水都要用完了。

吴健春无奈之下,只得指挥水手寻找附近的陆地,以补充淡水和食物。结果没想到,他向南航行了没多久,竟然发现了一片新的大岛屿,而在这个大岛上,有许多大宋和南洋都没有见过珍稀动物。特别是嘴巴象鸭子一样的怪兽,腹中有一个口袋的大老鼠。

吴健春想起朝廷曾颁布了法令,奖励那些发现新的岛屿和珍稀动植物的航海家。

于是,他在记下了这大岛屿的座标后,装载了这大老鼠和怪兽,返回了临安。

吴健春带回来的这两个动物实在太过怪异,市舶司的官员也不知道该给他什么奖励。于是直接送到了李雨柔那里,让她审核奖金的发放。

而这时,正好岳云在户部找李雨柔有事,看见这两怪物之后,顿时大吃一惊。他自然认出来这是袋鼠和鸭嘴兽了。心忖难道这家伙发现了澳大利亚?

在详细询问了吴健春一番后,他终于认定,吴健春这家伙竟然真的发现了这个资源丰富的大陆。要知道,澳大利亚的铁矿可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这对将来国家的发展大为有利。

在嘉奖了吴健春之后,岳云便责成海军部根据吴健春的记载,派出一支小型舰队前往澳大利亚,以开辟前往这个资源丰富的大陆航线,为以后的采矿治炼、移民等打下基础。

通过报纸的大力宣传,以及各地“祥瑞征兆”的影响。短短一个多月内。朝野上下要求改朝换代的呼声就被抄得高涨起来。

而监国公主赵滢儿自然巴不得自己夫君早点成为皇帝,她亦觉得赵宋气数已尽,应该改天换命了。于是,又下了一次禅让诏,并再次代表赵氏皇族提出。让岳云登基为帝。

岳云当然是又一次婉言谢绝了。

不过。到了杨月和陆文龙等人从日本作战归来后,赵滢儿便第三次引着百官,亲至岳府门口献玉玺和绶带,称宋室气数已尽。她作为太祖皇帝的子孙,亦认为岳云才是最佳的皇帝人选,只有他才能带领这个国家的人民,重新崛起,让天下汉人免受异族荼毒。。

这一回。岳云终于没有再推脱了,他在群臣和军中将领们的欢呼声中,点头同意道:“既然大家都认为,本王才是引领这个国家的最佳人选。岳某再推辞的话,就显得有些矫情了………好吧!就让我肩负起这个重任吧!”

众人这时均是大喜,纷纷躯身行礼,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很快,朝中群臣便商量决定,三日后举行禅让仪式。为岳云举行登基大典。

只不过,新皇登基总得确定一个国号。而这新的国号叫什么,群臣却是议论纷纷,就连一向亲密无间的刘一宁、虞允文、薜源等亦是争得面红耳赤。

刘一宁认为可以不改国号,大宋已经立国两百年了。虽然最后几任皇帝无道,却也不能抹杀它之前的功绩,大宋的百姓相对之前历朝的民众来说,生活得算是最好的了。要不是北方的异族太强。大宋其实也是不错的。而且大宋公主赵滢儿又是岳云的妻子,他也算是皇亲国戚了。完全可以就以“宋”为国号,这样民间的反对浪潮最小。

不过以巩月漓、薜源等人却是坚决反对,称既然是建新朝,哪有还用原来国号的道理?古往今来,从未有哪个受禅的新帝是用前朝的国号的。

而他们的意见也代表了大多数大臣的意见,认为建立新的王朝是推陈出新的事情,怎么能延用“宋”这个旧国号?

只是,新的国号取什么名字,群臣却是众说纷芸。王童说简单点,就叫“岳”好了。薜源却是立刻反对,称以皇帝的姓为国号的只有南北朝时代的陈朝,而且只存在了二十来年就为隋朝所灭,可见这样取国号,新朝会极为短命。

虞允文提议叫“吴”,理由是现在大宋的最重要根基是江南一带,民众皆说一口吴侬细语,且以前三国时期,孙权曾建立吴国。

而陆游却站出来反对,称南北朝时期,盘据江南的还有齐和梁两个朝代,为什么不叫齐或者梁呢?

后来还是朱熹的意见,得到了岳云的赞同,而平息了这场争论。

他说道:“陛下先封汉王,再登基为帝,理应以‘汉’为国号。隋、唐两朝的开国君主杨坚和李渊皆是先封隋国公和唐国公,后建隋、唐两朝的。我们也可以此惯例照办!且咱们都是汉人,以‘汉’为国号也有利于以后北伐中原时,号召当地汉人百姓!”

岳云也深以为然,他当即就拍板道:“朱大人言之有理!国号就定为‘汉’吧!”

国号定下来之后,便要确定年号,众臣提出了几个年号,最后终于敲定了一个叫“永兴”的年号。

对于年号,岳云倒是没什么追求,那些大臣要用什么年号,就随他们折腾去吧。

朝中群臣商量之时,大理寺监狱内,何铸、张择端、范同、薜弼等人却是面如死灰一般。

虽然众人并没有呼天喊地、捶胸顿足着大声苦闹。但外面狱卒眉开眼笑地谈论岳云的登基一事,却像铁锤一般不断地打击着众人渐渐脆弱的神经。似乎是再也忍受不住这种挣扎等死的压力,脾气刚烈的何铸第一个打破了沉静说道:“大宋已经灭亡了,听狱卒说,秀宁公主已经宣布皇室将大宋的皇位禅让给岳云,三日后,岳云就要举行禅让仪式和登基大典了。我等身为宋臣已无颜苟活于世。诸位大人,我们以死殉国,陪伴先帝,以全名节吧。”

众人听到此话,皆不禁有些心惊肉跳。何铸说的话他们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当真的要面对死亡之时,这些注重名节的士大夫依旧会犹豫会害怕。

他们发现,其实这一切早已注定了。这几年自己这些人与民众越来越脱节了。总是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想中罢了,以为以皇帝的名义,振臂高呼,就有很多人来投靠。可从如今百姓对禅让之事如此高兴的反应来看,天下人只怕十之仈jiǔ都是拥护岳云的。

如今梦醒了,一切也就该有个了断了。身为士人的自傲让他们不得不选择自尽来保住自己的名节。意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这些大臣皆不禁悲由心生。他们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想到了自己的妻妾,更想到了民间还遗留的一些太祖后裔,不知道岳云即位后会不会对前朝皇室赶尽杀绝。

在何铸的带头下,他们将衣服撕成布条,挂在了房间的梁柱上,然后将脖子伸进了绳套……

第二天,朝堂之上,岳云已经和赵滢儿坐在了一起,虽然他还没有正式加冕,但在众臣眼中,已经是皇帝了。只不过,岳云还是让大家不要叫他陛下,而仍称汉王,以免落人口实。在宋朝评议之风甚为开放的时候,这一些枝节之事,也容易被一些钻牛角尖的文人认为是越礼行为。

今天朝会上讨论的事情便是以谁为相之事,岳云当了皇帝之后,自然就不会再当首相了。而众人围绕着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又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群臣的讨论中,共有三位人选。一位是虞允文,一位是薜源,一位是陆游。

岳云认为,他们三人从能力上来说,都绝对能够胜任。而他最中意的,是三人中最年轻的陆游,此人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军事还是谋略,是朝中百官中,综合能力最强的一位。

但陆游的弱点便是太过年轻,现在也不过二十五岁,威望差了一些。

而薜源虽然能力也很强,岁数也合适,四十余岁正是担任高级官员的黄金年龄,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且薜源也是文官中难得的几位懂军事和外交的人才。

但对薜源来说,最大的不利便是他的出身,他出身海盗,这在很多清流眼中,是当过“贼”的人,显得身家不清白。因此反对他为相的人亦是不少。

于是,虞允文便最后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家皆能一致接收的人物。他是文官,却是军事型的文人,懂军事,懂谋略,在内政和外交上稍差。不过有刘一宁和重新得到重用的老外交官马扩辅佐,想必也问题不大。而且他的父亲亦在四川官场当官多年,算是一个官宦世家了,又是最早跟随岳云的人,无论是台湾系的官员,还是大宋本土的官员,都能接受他。

在众望所归之下,虞允文便被确定为了新朝的第一任首相。

第七百三十八章登基大典(上)

而刚刚把首相的人选确定下来之后,万俟卨却是急匆匆上来报告道:“汉王!何铸、范同、薜弼、张择端他们在狱中自尽了!”

“啊!自尽了?”岳云听闻之后,不禁嘴角浮现出一阵苦笑,这些人虽然已经成了自己的敌人,但看在他们以前支持过自己的份上,他其实还真没打算杀他们,只想叛个徒刑,然后发配边疆即可。但谁会想到这些人脾气竟然如此刚烈,竟然自杀了。

而接下来,万俟卨的话更让他心中一惊。

“汉王,秦桧却是声称,他愿意供出朝中有哪些大臣,军中有哪些将领与他们有勾结,以此来换取汉王对他的宽恕。”万俟卨沉声说道。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用火漆封好的密信。岳云自然看得出,这密信还未被打开过,其内应该是秦桧列出的与其勾结的官员名单。

万俟卨手中握着的密信,让朝中一些大臣的心,顿时紧张了起来。他们的目光都有些不自了。全然没有了刚才慷慨陈辞讨论首相人选的激动表情。

其实,此时岳云心中也一样充满着忐忑。他接过了万俟卨手中的密信,却并没有马上开启,而是在考虑,自己该不该信秦桧的话呢?

里面的信件,真的写的是与他勾结者的官员名单,还是他胡乱写的一些人,想让自己处于猜忌之中呢?以他的老谋深算,只怕已经猜得到,他不管怎么做,自己都不可能宽恕放过他吧。

想到这里,岳云不由瞥了一眼身旁的群臣。他忽然发现这一刻,除了自己那一派最铁的十多名大臣外,绝大部分大臣的脸上都有些焦虑不安的表情。他们的眼睛中都闪烁着一丝惶恐和害怕。看来,在自己受伤昏迷之后,有不少人都与秦桧暗中联络过。

岳云这时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想撕开密信一观的念头。转而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火折子。将这封密信点燃了……

随着密信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岳云感受到身边的大臣们似乎都松了一口气,上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他们看来,汉王的做法无疑是宽厚而又明智的。

岳云亦放下了一个在心中久悬的包袱。现在胜败既然已经分出,大局已定。那此刻再去追究中间环节有哪些人变节了。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么做只会让他和众臣之间的隔阂增加罢了。

同时。岳云心中亦是很清楚,自己其实也赢得很险。如果不是李师师灵机一动,用了金蝉脱壳之计来救自己;如果不是辛弃疾在赵琢宴会时,发现了不对劲之处。又提出了对策。而巩月漓也恰好知道宴会厅里的地洞。只怕鹿死谁手还很难说呢。

毕竟自己虽然威望算是很高了,但在文人之中的影响还是太低,这些士大夫们从骨子里依然看不起武将。而且赵琢、秦桧、何铸这几方联手的实力也非同小可。

不过还好,赵琢已经死了,自己却活了过来。而在此消彼长之下,加上自己在功绩、实力、民心方面都占尽优势。所以最后的结局自然也就水道渠成了。

“汉王可真是大人有大量啊!”万俟卨也不禁恭维道。他原本想再发挥一下余热,整治一批人呢。看来是没有机会了。

岳云听罢,却是微微一笑道:“有时好奇心太浓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了,万大人,何铸、范同、张择端、薜弼等人以前也会朝廷立过功劳,既已自尽,他们的家人就放过了吧!余党则按现有的法律进行审判,该怎么判决。皆由法院决定。你就勿要再扩大化打击了!”

“谨遵汉王之命!”万俟卨恭敬地回答道。

德昭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临安城内迎来了不平凡的一天。

从汉王府到皇宫的数十里长街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围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一旁维持秩序的禁军士兵更是如临大敌般的,将看热闹的百姓圈在安全线以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毕竟这种重大场合可出不得半点差错。

这时,手持着金瓜、钺斧、朝天蹬等等仪仗的两行禁军骑兵仪仗队。声势浩荡地从皇宫径直来到了汉王府。

此刻,汉王府内已经摆起了香案,将走在最前面的赵滢儿和手持圣旨的曹公公迎进了大殿。

在众人一番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曹公公便以极其恭敬的口吻宣读起了赵滢儿以大宋监国公主名义发的宋朝最后一道圣旨:“今宋室气数已尽。昔年尧禅位于舜。舜亦禅位于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者……”

岳云带头恭敬地谢了恩。继而欣然起身,从曹公公手中接过了那份圣旨。这一刹那汉王府内外顿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欢呼声。那震天的欢呼声就象是要将整个王府都震塌了一般的惊天动地。

面对汉王府内外,以及沿街民众高昂兴奋的气氛,此时,就连作为赵氏皇族最后一位公主的赵滢儿,亦不得不承认赵宋王朝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对赵宋皇室没有了感情,就连她自己也是这样。联想到这些年来赵构、赵琢的一番所作所为,她不禁有一种莫名的感慨。

无论如何,她都是赵家的后代,是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子孙。而如今却要由自己亲自来埋葬先祖建立的宋朝。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讽刺。

现在唯一让她感到欣慰的,就是这天下是交到了自己的夫君手中,而他是自己最亲的人,这也是她心中最庆幸的地方。

岳云和赵滢儿一番对视之后,亦是发现了她眼中复杂的神色。于是上前一步,轻轻拍了拍她的香肩,以示安慰。

此刻,那位老熟人曹公公,这时也以一个臣子的口吻向岳云进柬道:“皇上,时辰不早了,咱们也该出发去受禅台了。”

被曹公公在这么一提醒之后,岳云方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然后和赵滢儿一起缓步向前走去。

巩月漓、李雨柔、黄秀丽、杨月等一干人也紧随其后走出了岳府。

第七百三十九章登基大典(下)

此刻杨兴带着一干亲兵在外早就等候多时了。眼见岳云走了出来,岳府外的士兵们再一次暴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而远处跪着的老百姓也忍不住偷偷张望起新天子的圣容来。

面对岳家军将士狂热的欢呼声,以及临安百姓惊喜的目光,岳云微笑着朝众人挥手示意登上了御辇。他的微笑中透着肃杀,威严中带着祥和,加上其自身多年来日渐形成的上位者气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王者气质,带有几分霸气和果敢。

随着三声礼炮响,以及街道两边将士们和老百姓的呼喊声,整个仪仗队开始向着受禅台方向缓缓行进起来。

望着两旁黑压压一片跪着的老百姓,端坐于御辇上的岳云此刻的心情同样是十分澎湃复杂的。十年前,他从后世的小白领穿越来到这里,以岳云的身份,和赵构斗、和秦桧斗,和金军、辽军、日军、宋军、南洋诸军等皆发生过战争。

他也从未想到过,自己会有龙袍加身的一天。他这些年来,日日夜夜想的便是怎么保命,以及挽救岳飞的命运。想为天下汉人保存一分元气,力图阻止百年后,崖山海战的悲剧发生。

为此他亦是绞尽脑汁,不惜使用任何手段,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一路过关斩将,将对他威胁最大的两个敌人赵构和赵琢都粉碎了,秦桧也被投入了监狱,只待审判后问斩。

风波亭的悲剧不会再演了,汉人的命运也将发生变化了吧?

就在岳云心中感概之时,御辇已然驶进了皇宫。此刻全身金衣金甲的禁军早就整齐地排在了大道两旁。

眼见岳云所乘坐的御辇穿过高耸的皇宫大门进来,所有的士兵都狂热地高喊起来:“皇上万岁!大汉万岁!”

那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让岳云暂时忘却了心中的感慨,使他完全沉浸在了将士们的欢乐海洋之中。

御辇终于停在了受禅台前。岳云这时望了周围的人群一眼,缓缓地走下了御辇,然后径直走向受禅台。

在众人眼中,岳云的每一个步伐,每一个举动,都呈现出一种舍我其谁的帝王气质。这种王者风范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由心生敬畏。

岳云一边走着。一边关注着在场众人的表情,看着他们那期盼的眼神,这一刻他发现自己的心结终于完全解开了。如果说他穿越来到宋朝,一开始是想改变岳飞父子的命运,不让英雄的悲剧重演的话。那今日自己登基称帝。就注定会给世界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民族。汉民族崛起的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

当岳云昂首阔步地走上受禅台时,整个受禅仪式也由此达到了高潮。赵滢儿亦是闪着激动的泪花,向岳云奉上了玉玺。这在一些人眼中不禁有些戏剧性。玉玺从妻子的手中转到了丈夫的手中。还是一家人。岳云接过玉玺之后,亦是在她脸颊上轻吻了一下,在她的耳旁低声道:“滢儿,委屈你了!你永远是我的最爱的妻子!”

赵滢儿听到他温柔的话语,只觉得这段时间承受的压力和痛苦都烟消云散了。有一个如此爱自己的丈夫,为他做的牺牲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眼见新天子接受了玉玺,礼部的一干礼官赶忙将通皇冠、蓝田玉带、黄色龙袍、无忧云履等等,一一奉与新皇帝。

而曹公公则当众宣读了以赵滢儿名义发的那份禅国诏,算是向天下昭告帝位禅让的事实。而岳云则趁着宣读之机,赶忙换上了龙袍和那一身皇帝的行头。

众位大臣和禅让台周围的将士们,见岳云已经换上了龙袍,正式登基为帝,均是欣喜若狂。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紧接着,在首相虞允文的引导,文武百官向新皇帝跪下,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由辽国、高丽、安南、占城、真腊、斛罗、大理、蒲甘、大食等国使者献上了贺表。

读完贺表之后。岳云便宣布年号由德昭改为永兴。从明天起,便为永兴元年一月一日。定国号为汉,大赦天下,犒赏群臣。

岳飞为太上皇,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张宪、陆文龙、李宝、杨月四人为大将军;张力、韩彦直、关铃、牛通、郭宇、代毅六人为上将军;岳震、岳霆、曹宁、高宠、魏胜、赵耀等数十员将领皆按战功授予正四品至正二品不等的骠骑、护国将军等职位。

文官中。除虞允文、王童、薜源三人被加封为太师外,陆游、李若虚、刘一宁、朱熹、陈规等皆被加封太傅、太保、少保等官衔。

大汉的新内阁还是九部。任期五年。不过九部的名称却发生了变化,分为:国防部、军部、内政部、财政部、文化教育部、外交部、科技部、情报部、监察部。

依照《大汉宪法》中的规定,内阁首相由皇帝从九部部长中指定一人担任,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利。

同时,由于首相是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位置。为了防止今后军人干政,《大汉宪法》中明确规定国防部和军部这两个部的部长不能担任首相。

虽然此举明显限制了军方在内阁中的作用。但比起前朝来说,军人在政治上的地位还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的。至少武将能和六部尚书平起平坐,这在大宋朝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而新的九部中,没有了刑部,也标志着大汉将行政机构与司法机构彻底地分离了。一直以来,由刑部、督察院、大理寺构成的三司是封建制度下典型的行政和司法合一的体系。这使得中国的司法制度始终难以得到dúlì,行政干涉司法判案的事层出不穷。因此,此次的新内阁中废除了刑部。原来由刑部负责侦查办案的职能,以及属于刑部控制和衙役,转为内政部和监察部管理。

而让文武百官最为关心的内阁九部部长、法院院长,以及国会议长人选也于岳云登基当天公布了。

第七百四十章大汉的人事安排

ps:感谢剑神2007和knowknowknow两位朋友的打赏!以及俗俗小男人朋友投的月票!今天第二更送到!

内阁相为虞允文,他同时也兼了国防部部长。国防部也就是原来的兵部转化而来的,负责军队的新兵招募、老兵的复员安置,军队的军需供应、军饷发放,以及军队的高级将领人事安排。国防部的官员基本都为懂军事的文官;

军部部长为张宪,除了岳飞和岳云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有比张宪更老的资历和更强的战功了。军部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士兵的训练、安排各地的兵员驻扎及制定作战计划,中低层军官的考核培训。在军部下面又分为了陆军部和海军部,分由陆文龙和李宝任部长,只不过,由于现在李宝还在南洋作战,所以海军部的工作都是由副部长杨月在主持;

内政部部长由刘一宁担任,这也是大宋对内政方面最为精通的官员了,且刘一宁虽然不象虞允文、万俟卨、陆游那样出彩,却也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几年在他的运作下,大宋境内基本没有出过什么大的乱相,工商业、农业皆取得了长足发展;

财政部部长则由岳云的夫人,精通财政的李雨柔担任。她虽然是女子,却在财务上精通之极,无论是预算计划还是税收的税率,都制定得十分合理。对于她出任财政部长,几乎没有人对她的能力提出质疑;

文化教育部部长则由刚刚崭露头角的朱熹担任,这个部其实是由礼部一分为二出来的。原来的礼部既要管外交,又要管科举,这一次内阁改制,岳云认为这两项工作的内容相差太远,就将其拆分开来。朱熹的父亲朱松原先就是礼部侍郎,他在教育方面也颇有天份,是以虽然年仅二十一岁,却已有足够的经验和人脉挑起这个部的大梁了;

外交部部长由薜源担任。这引起了一些争议。原先这个位置本来是想让马扩担任的。但马扩却表示自己年老体衰,担任一把手力不从心,他愿意辅佐年轻人掌管外交部。于是,岳云便下令由曾经dúlì担任过两次对金使臣的薜源,担任了外交部长。而马扩则任副部长。辅佐薜源工作;

科技部主要是负责军事、科技开发的部门,尤其是在火器和船舶制造方面,是现在发展的重点。因此,部长由陈规担任。也是众望所归的事。在科技部下面,分别设了火器研发所、船舶制造厂、农业研究院三个机构,由苏永贵、高宣和陈旉任负责人,主持这方面的研究。科技技术的进步,对于将来大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人心中都明白。如果没有火器,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多的胜利果实,是不可能的。因此,科技方面单独成立一个部门,也是所有官员一致赞成的。

情报部的部长是岳云的正妻巩月漓,她已经担任这一部门的负责人达十年之久,从还在信阳时就开始了,这其中关节之处错综复杂。换了一个人当负责人恐怕还不能很好地指挥得动这样庞大的情报机构。所以,这亦是最没争议的一个部长;

监察部部长则由已经撤销的原刑部部长万俟卨担任。新的监察部职能有:监督官员、破获刑事案件,并负责向法院提起诉讼。它相当于兼了后世的检察院和公安局的职能。万俟卨这个人虽然得罪了太多的官员,加上行事狠辣,让很多人都讨厌他。但所有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至少到目前为止,很难找得出一个象他这样不讲情面,什么事都要一查到底,且铁面无私。不顾人情事故的人。而监察部部长这个职位,摆明了就是要和百官为敌。和所有的刑事罪犯为敌的,换个人恐怕还真干不下来。所以这个官职也是毫无争议地落到了万俟卨头上。

最高法院的院长为王童。在张择端因投靠赵琢被免职下狱之后,王童便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他精通律法,且在审案断案,以及指导办案上有丰富的经验。加上他原来的监察部也交由万俟卨负责了,便总算能腾出身来处理法院的一干事情,他在断案上也口碑载道,是官员们比较认同的人选。

而国会议长则由陆游担任,负责拟定新一届国会议员的推举方案,再主持新一届国会,且现在的议会承担了原来御史的责任,商人、文人,以及百姓的许多建议和问题,都往各级议会反应,而议会和zhèng府之间的关系如何确立,也正在逐步形成。按岳云的想法,第一步先赋予议会对zhèng府的咨询权和建议权,待人们渐渐适应并知道利用议会来反映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后,再逐小扩大议会的权利。

这个内阁成员名单可以说不出意外,全是对岳云忠心耿耿,且能力出众之人,而大家唯一有些意外的是陆游的职务。

按理说,陆游可是岳云最为器重的培养人才之一。甚至坊间就有传闻称,岳云打算培养陆游担任下一届相,可为什么不把他放在九部部长的职务,而放在国会议长这个只会天天吵闹评议的机构呢?

当有人问起陆游时,陆游却是神色十分平静,他只是淡淡地说道,一切听从陛下安排。

而他心中却是暗忖,你们这些人哪里知道,陛下规划的就是,从下一届开始,相的提名将通过议会表决了。以后zhèng府的立法和许多行政措施都要受议会制约,将来陛下的改革步伐可比现在还大了。

相对于陆游的职务,引发争议更大的还是情报部部长巩月漓和财政部部长李雨柔的职务。

本来,她们原先就是这两个部门的负责人,现在被宣布为部长也是顺利成章的事,而且几年下来,她们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女子身份已经丝毫不是问题。

可关键是——她们不光是女子,还是岳云的妻子,而岳云现在却是皇帝。虽然岳云没有确定他的哪一位夫人是皇后,可在众人眼中,她们至少也是皇妃吧。

让皇妃当朝廷九部的部长?这放在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